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季平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Huang, Chi Pi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鄭光博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Cheng, Kwang-Po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鄭光博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eng, Kwang-Po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Oct-2018 12:16:4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Oct-2018 12:16:4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Oct-2018 12:16:4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09725950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293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民族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725950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傳統泰雅族社會原無文字書寫的傳統,因此對於社群的規約運作、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媒介,便是以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話語,透過口語述說或歌謠吟唱的方式來呈現與進行。Lmuhuw此一結合泰雅口語藝術、文化習俗、祖訓規範、遷徙歷史、生態環境知識…等面向的口述傳統,是泰雅語言智慧的結晶,亦是口傳文學與歷史記憶的寶藏,然而隨著社會文化的急遽變遷,Lmuhuw展演的場域、即興的能力與存續深受族語活力並語用環境所牽動。當代Lmuhuw口述文本因著被發現、研究紀錄並國家文化政策的保存維護,逐步開展出書面化的再現歷程。關於泰雅族Lmuhuw的相關研究記錄,首見於1918年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對於提親時所使用的言詞「ルモホーカイ」(lmuhuw ke’)的紀錄描述。晚近二十年來對於Lmuhuw的紀錄,則多以音樂研究的觀點切入,或觸及歷史記憶、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討論。本文以Pinsbkan-Sbayan神話傳說圈內所分佈的流域與社群為探討之對象與範圍,透過對歷來相關文獻的回顧,並當代田野訪談紀錄的歸納整理,針對Lmuhuw所指涉的意涵、內容與表現形式,進行區域間的比較研究。提供過往etic研究與當代由emic口語敘述所建立的文本一個反思對話的平台。Lmuhuw將遷徙祖先、地景、歷史記憶等元素串聯所構成的文化核心,在當代的展演與再現過程中,是民族建構最重要的認同象徵與符碼。期待透過文化資產之保存、傳習與研究,能為Lmuhuw理出一可供當代復振的模式。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he indigenous Tayal are traditionally non-literate, so creeds and agreements, historical memorie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s were passed down orally from the ancestors, through verbal description or song. Lmuhuw combines Tayal oral art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ncestral teaching, historical records of migrations,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vital information in oral tradition. This is a crystallization of Tayal oral wisdom, and a treasure trove of not only oral literature but also historic memory. However, with swift metamorphosis of Tayal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performance settings, ability to improvise, depth of knowledge of the Tay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re all affected. With the discovery, research, and recording of Lmuhuw oral literature, and official protection under government policy, a new stage is developing, of this oral tradition in writing.The first written records of Tayal Lmuhuw appear in the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into Savage Tribes by Sayama Sakichi (Japan) of 1918, which describes the use of 「ルモホーカイ」(lmuhuw ke’)in marriage proposals and negotiation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most research into Lmuhuw was centered on musicology, or studies of historical memorie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iver systems and communities encompassed within the cycle of the Pinsbkan-Sbayan legends. Throug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xa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field records,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mean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of Lmuhuw in different areas, to establish a dialogue platform between contemporary emic oral narration and earlier etic research. The cultural core of ancestral migration, locations,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established by Lmuhuw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ntification symbol and code inherent in the contemporary resurge of performanc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ransmission, and research, a contemporary model for the revival of Lmuhuw may be established.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緒論………………………………………………………… 1一、問題意識………………………………………………… 2二、相關研究成果述評……………………………………… 4三、研究方法………………………………………………… 9四、田野調查成果的整理…………………………………… 10五、論文章節的設計………………………………………… 15第一章 泰雅族社會與口述傳統………………………… 17第一節 泰雅族的近代發展……………………………………… 17一、語言與地域形成的分類………………………………… 17二、泰雅文化的呈現………………………………………… 21第二節 泰雅族的口傳文學Lmuhuw……………………………… 23一、Lmuhuw釋意………….………………………………… 23二、Lmuhuw Lmuhuw使用場合及相關禮規……………… 23三、Lmuhuw的結構………………………………………… 24四、「Msgamil」簡介………………………………………… 24五、「Msgamil」分析………………………………………… 25第三節 祖源傳說的口述傳統…………….……………………… 27一、「Pinsbkan」的裂石創世神話…………………………… 27二、「Papak wa’a」的「裂石、洪水」傳說……………………… 29三、泰雅族的流域遷徙……………………………………… 32第二章 祖源地: Llyung Bnaqiy(北港溪流域)………… 35第一節 北港溪流域的社群與部落……………….……………… 35一、流域的分布……………………………………………… 35二、社群、語言、部落………………………………………… 36第二節 Lmuhuw的說唱者……………………………………… 41一、Msthbwan部落…………………………………………… 41二、Mknazi群………………………………………………… 42三、Malepa群………………………………………………… 42四、Mrqwang群……………………………………………… 43五、Mb’ala群………………………………………………… 44第三節 Lmuhuw的說唱分析…………………………………… 44一、說唱者對Lmuhuw的理解……………………………… 44二、說唱者對Lmuhuw的描述……………………………… 47三、Lmuhuw的文本………………………………………… 53第四節 北港溪流域的遷徙與開拓…………………………… 57一、 Lmuhuw穿引連結的社群領域………………………… 57二、 Lmuhuw遷徙語彙的解釋……………………………… 62第三章 北遷必經的山脊: Llyung Tmali(大甲溪流域) 與 Llyung Mnibu(蘭陽溪流域)…………………………… 71第一節 大甲溪流域與蘭陽溪流域的社群與部落……………… 71一、流域的分布……………………………………………… 71二、社群、語言、部落………………………………………… 73第二節 Lmuhuw的說唱者……………………………………… 78一、Sqoyaw群………………………………………… 79二、Slamaw群………………………………………… 81三、南勢群…………………………………………… 82四、Mnibu群…………………………………………… 83五、Mkgogan群………………………………………… 85第三節 Lmuhuw的說唱分析…………………………………… 85一、說唱者對Lmuhuw的理解……………………………… 85二、說唱者對Lmuhuw的描述……………………………… 87三、Lmuhuw的文本………………………………………… 93第四節 大甲溪流域與蘭陽溪流域的遷徙與開拓……………… 103一、 Lmuhuw穿引連結的社群領域………………………… 103二、 Lmuhuw遷徙語彙的解釋……………………………… 113第四章 部落分布最密集:Llyung Gogan(大嵙崁溪流域) 119第一節 大嵙崁溪流域的社群與部落…………………………… 119一、流域的分布……………………………………………… 120二、社群、語言、部落………………………………………… 123第二節 Lmuhuw的說唱者……………………………………… 130一、Mknazi群………………………………………………… 131二、Mrqwang群……………………………………………… 134三、Mkgogan群……………………………………………… 135四、Msbtunux群……………………………………………… 137五、周邊地區………………………………………………… 140第三節 Lmuhuw的說唱分析……………………………………… 142一、說唱者對Lmuhuw的理解……………………………… 142二、說唱者對Lmuhuw的描述……………………………… 146三、Lmuhuw的文本………………………………………… 150第四節 大嵙崁溪流域的遷徙與開拓…………………………… 171一、 Lmuhuw穿引連結的社群領域………………………… 171二、 Lmuhuw遷徙語彙的解釋……………………………… 183第五章 系統分布最多元: Llyung Klesan(南澳流域)… 197第一節 南澳流域的社群與部落………………………………… 197一、流域的分布……………………………………………… 197二、社群、語言、部落………………………………………… 202第二節 Lmuhuw的說唱者……………………………………… 207一、Knhakun群……………………………………………… 207二、Mb’ala群………………………………………………… 208第三節 Lmuhuw的說唱分析……………………………………… 208一、說唱者對Lmuhuw的理解……………………………… 208二、說唱者對Lmuhuw的描述……………………………… 209三、Lmuhuw的文本…………………………………………… 211第四節 南澳流域的遷徙與開拓……………………………………… 213一、 Lmuhuw穿引連結的社群領域………………………… 213二、 Lmuhuw遷徙語彙的解釋……………………………… 230第六章 Lmuhuw的祖源記憶與當代再現……………… 237第一節 Lmuhuw msgamil所建構的民族社會………………… 237一、英雄祖先………………………………………………… 238二、父子兄弟祖先故事……………………………………… 247第二節 系譜連結的歷史……………………….………………… 251一、《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系譜對照於現存Lmuhuw吟唱…………………………..…………………………… 251二、 Söqoyaw社群家族系譜………………………………… 253第三節 歷史‧記憶與實踐:Lmuhuw的當代展演………………… 258一、傳統領域的宣示………………………………………… 258二、和解儀式………………………………………………… 259三、祈福活動………………………………………………… 264四、教育推廣………………………………………………… 266第七章 國家文化資產保存與Lmuhuw的傳承………… 269第一節 Lmuhuw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 269一、Lmuhuw被登錄指定的過程……………………………… 269二、從傳統藝術到口述傳統—Lmuhuw的歸屬……………… 271第二節 Lmuhuw說唱的紀錄與推廣…………………………… 273一、各縣市泰雅族Lmuhuw的紀錄………………………… 273二、Lmuhuw推廣的影響…………………………………… 274第三節 Lmuhuw說唱的傳習與保存…………………………… 276一、Lmuhuw的傳習計畫……………………………………… 276二、Lmuhuw的保存計畫……………………………………… 291結論………………………………………………………… 307引用文獻…………………………………………………… 311附錄一 Lmuhuw採集、記錄、研究資料58筆…………… 315附錄二 Pawan Nokan劉昇明報導之人名稱謂變化表…… 319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950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泰雅族Lmuhu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Pinsbkan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bayan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流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遷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口述傳統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Tayal Lmuhuw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insbka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baya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River system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igr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Oral tradition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泰雅族Lmuhuw : 穿引於流域間的口述傳統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ayal Lmuhuw : Oral Tradition among the Headwaters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專書Atung Yupas阿棟優帕司、Hitay Payan曾作振、Pagung•Tomi芭翁都宓、鄭光博2007 〈泰雅族Lmuhuw吟唱採集研究〉(96年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原住民音樂採集專案補助成果報告書,未出版)台北: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小川尚義、淺井惠倫1935 《原語による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巴義慈1968 〈台灣泰耶爾族傳說與民謠1〉桃園:三民天主堂。王櫻芬2008 《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台灣音樂調查(1943)》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伊藤順子2009 〈タイヤル(泰雅)族の朗唱の諸相〉,《日本大学大学院総合社会情報研究科紀要》10:286- 291。2011 〈朗唱的研究:以泰雅族的朗唱為中心〉,《臺灣學誌》3:97-119。2012 《声力 タイヤル族の朗唱の研究》東京:文藝社。佐山融吉1918/1983 《蕃族調查報告書大么族前篇》台北:南天書局。1920/1983 《蕃族調查報告書大么族後篇》台北:南天書局。余錦福2000 〈泰雅族古調音樂之形貌與文化意義〉「第三屆台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報告書(未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5 《泰雅族音樂文化資源調查計畫》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8a 〈承續民族歷史根譜:泰雅族朗誦式歌謠遷徙史詩之命脈〉,《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動力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2008b 〈泰雅族QwasLmuhuw(即興吟唱)下的歌詞語音樂思維〉,《台灣音樂研究》6:31-64。吳榮順2002 《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音樂調查研究報告書》(行政院原民會委託計畫報告書,未出版)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雅族口述傳統與口唱史詩文化資產調查與建檔計畫〉台中:文建會文資總處籌備處。2011 〈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第三期計畫期末成果報告【上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未出版)台北: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14 《泰雅史詩生生不息—林明福的口述傳統與口唱史詩》,桃園:桃園縣文化局。李佳芸2014 〈歷史的旋律Msgamil─林明福(Watan Tanga)的泰雅史詩吟唱藝術〉,收入《國立臺北藝術大音樂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5 〈泰雅族大嵙崁溪流域口述傳統(Lmuhuw)與口唱史詩(Msgamil)的比較研究〉(碩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李嗣涔2008 〈戰時台灣的聲音-黑澤隆朝《高砂族の音樂》暨漢人音樂復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編譯。2010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七冊)泰雅族後篇》南港:中研院民族所。2012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五冊)泰雅族前篇》南港:中研院民族所。李道明、施宗仁1997 〈天籟之音台灣原住民音樂華夏之音第十一集〉臺北: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李福清1995 《和平鄉泰雅族故事歌謠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明立國2003 《呂炳川教授音像資料數位化計畫(第一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未出版)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林明福2017 《Lmuhuw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1》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胡萬川1998 《泰雅族歌謠》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范揚坤2015 〈「重要傳統藝術-泰雅史詩吟唱Lmuhuw保存維護計畫」規劃書〉(未出版)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高嘉穗2015 〈記憶之河,部落之書─台灣泰雅族Lmuhuw曲調中的語言現象〉,收入《音樂傳統與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台灣)民族音樂學會。張韻平(比黛‧布魯)2013 〈新竹縣泰雅族歌謠之研究—以五峰鄉白蘭部落為中心〉(碩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系。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室。陳彰2016 〈泰雅族Lmuhuw的歌詞特徵與社會功能-以司加耶武群為例〉(碩論)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陳鄭港1995 〈泰雅族音樂文化之流變─以大嵙崁群為中心〉(碩論)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曾麗芬2017 〈泰雅族口述傳統的傳承以「林明福泰雅口述傳統Lmuhuw傳習計畫」為例〉,《民族學界》40:5-40。森丑之助1917/1996 《台灣蕃族志》台北:南天書局。黑帶‧巴彥(曾作振)1996 〈泰雅族的蓋日覓弘〉,《山海文化》13:108-113。2002 《泰雅人的生活型態探源》新竹:新竹縣文化局。黑澤隆朝1973 《台灣高砂族の音樂》東京:雄山閣。廖守臣1984 《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臺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鄭光博2006 〈Sm’inu puqing kinhulan na Tayal~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泰雅族」歷史記憶的建構〉(碩論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2009 〈泰雅族的社與語言的變遷-從1935年《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迄今2009年〉,收入《第二回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010 〈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Lmuhuw文本分析〉,《2010全國原住民族研究優選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頁1-6-1-1-6-30。2010 〈泰雅爾古調Lmuhuw吟唱採集研究〉(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99年推動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事項調查與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未出版)新竹: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2012 〈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族音樂文化採集研究〉(國家文藝基金會99年度第一期文化資產纇調查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未出版)南投:台灣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發展協會。2015 〈泰雅族Lmuhuw的名與實〉,收入《音樂傳統與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台灣)民族音樂學會。賴靈恩2002 《泰雅Lmuhuw歌謠之研究—以大漢溪流域泰雅社群為例》(碩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二 影音資料Ipay Buyici依拜•維吉2011 〈釋放〉(CD)台北:詮釋音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江世大2003 《Qwas Tayal泰雅爾之調》(CD)台中:台中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吳榮順1993 《臺灣原住民音樂紀實系列之五-泰雅族之歌》(CD)臺北:風潮唱片公司。杜賴.瓦旦1993 《大地之音-泰雅傳統與歌謠一》(錄音帶)台北:泰雅音樂工作室。拉互依•倚岕、莎韻•尤命2016 〈司馬庫斯紀念專輯〉(CD)新竹:新竹縣尖石鄉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林青2011 〈彩虹端上的聲音〉(CD)苗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許常惠1989 《台中縣音樂發展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傳統民歌篇3:泰雅族與賽夏族民歌〉(CD)臺北:水晶有聲出版社。1994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傳統民歌篇3:泰雅族與賽夏族民歌〉(CD)臺北:水晶有聲出版社。陳主惠、陳明仁2000 《生命之歌》(CD)台北:飛魚雲豹音樂工團。劉宇陽、錢玉章、蘇美娟2012 〈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桃山國小合唱團專輯〉(CD)桃園:BenQ明基友達基金會。鄭光博2017 〈Lmuhuw言的記憶〉(DVD)台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錢玉章2017 〈梅后蔓古謠曲〉(CD)新竹:新竹縣立花園國小。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DIS.NCCU.ETHNOS.003.2018.A06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