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台灣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之研究:社會資本理論的觀點
The Study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New Female Immigrants in Taiwan: Social Capital Theory Perspective
作者 任夢潔
Ren, MengJie
貢獻者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任夢潔
Ren, MengJie
關鍵詞 新移民女性
外籍配偶
社區參與
社會資本
社會支持網路
New female immigrants
Foreign spous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ocial capital
Social support network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1-Oct-2018 12:17:49 (UTC+8)
摘要 截止2018年1月止,台灣外籍、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配偶人數總計達53萬餘人,已成為台灣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族群。新移民女性的社區參與和社會參與活動,有助於建構社會支持網絡、累積社會資本;不僅可改善新移民女性個體的在台生活品質,也將對抗主流霸權的「低劣他者」論述,形塑新移民女性的主體論述,進而影響移民法令與政策的修訂,對於國家邁入真正的多元文化與社會共榮,會產生正面與積極的影響。
     
     本研究即試圖從社會資本的觀點,論述新移民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並試圖提出新移民女性建構社會資本和社會支持網絡的對策,也期能作為新移民女性與家庭福利政策之參考。緣此,本研究擬提出下列幾個研究問題:
     1、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動機、方式、內容和困難為何?
     2、透過社區參與、新移民女性如何建構其社會網絡和累積社會資本?
     3、反思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成功經驗,與現行新移民服務實務工作進行對話。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將以立意抽樣法並輔以滾雪球抽樣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性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動機主要在於提昇自我發展和實現個人目標、獲取資源並拓展社會支持網絡、破除社會刻板印象。在影響新移民女性進入社區參與的因素中,強連結會更有助於弱連結的建立,強化新移民女性的社會支持網絡;而當強連結失效時,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網絡(弱連結),也可爲新移民女性提供工具性或情感性的支持,有助於其累積社會資本,進而轉化爲經濟資本、文化資本、政治資本等。就社會層面而言,將大大提高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社會融合程度,以及建構多元包容的社會文化。
Taiwan’s new immigrants have totaled more than 5.3 million until January 2018,who have become another very important ethnic group in Taiwan. The female marriage immigrants who are from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Mainland China are traditionally known as vulnerable group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new female immigrants hav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like volunteering in NGOs and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affairs, which led to building their personal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accumulating social capital.
     
     From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in the first,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new female immigrants’ motivation, experience and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besides, to investigate how new female immigrants accumulate social capital throug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lastly, to conclude the suggestion for new female immigrants social welfare policy. By purposive sampling and accompanied by snowball sampling, qualitative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new female immigrants and senior social workers a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tivations for new female immigra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include self-development and achieve personal goals, obtain external resources, expand social network and prevent so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strong ties and weak ties are both very important to new female immigrants, especially when strong ties are broken, weak ties(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network) could provide instrumental and emotional support, and then converted financial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capital. From the social point of view,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new female immigrants , have greatly promoted social inclusion and culture diversity,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 and social welfare polic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概念、緣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宏仁(2000)。族群認同與國際移民趨勢。科學月刊,371,938-943。
     王宏仁(2008)。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台北:群學。
     內政部入出國移民署及戶政司」2018年1月統計資料(2018)。2018年2月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345373&ctNode=29699&mp=1
     內政部「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作業要點(2017修訂)」。2018年5月取自:https://ifi.immigration.gov.tw/public/attachment/812316383458.pdf
     內政部(2015)。外籍配偶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秀燕(2007)。由社會支持網絡的形成累積外籍配偶社會資本。社區發展季刊,119,84-102。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84。
     王美文(2015)。外籍配偶社會網絡之研究。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2018修訂)。2018年5月取自:https://nit.taipei/News.aspx?n=DAD56E4834CD2AA6&sms=FD2ECE21F81F6DD3
     江明修、林育健(2008)。新移民就業輔導政策與社會資本之研究,未出版。
     江明修(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江明修、鄭勝分(2004),「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台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3),37-58。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191-225。
     余宜芳、楊力洲(2013)。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 。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林南(2007)。 社會資本理論與研究簡介。社會科學論叢,1(1),1-32。
     吳明儒(2009)。社區多元文化與社會包容之探討:以臺灣新移民女性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27, 99-112。
     廖元豪(2008)。移民基本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月旦法學雜誌,161,83-104。
     廖元豪(2006)。 移民法該怎麼修。中國時報十五版時論廣場,2006年3月29日。
     陳燕禎(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路。國家與社會,4,43-99。 
     許雅惠(2009)。魚與熊掌:新移民婦女的社會資本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3(2),1-54。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4,10-21。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7-196。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臺灣社會研究。
     夏曉鵑(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台北:左岸文化。
     夏曉鵑(2009)。騷動流移。台北:唐山出版。
     夏曉鵑(2018)。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天下獨立評論。2018年6月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5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2014)。高雄創世代─新移民姊妹 奮起新人生。2018年2月取自:https://goo.gl/tuyi3a。
     普特南(2011)。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劉波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秀川(2009)。全球化下的新移民女性-台灣外籍與大陸配偶社會排除與社會融合之研究。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徐瑞霙(2013)。以優勢觀點探討新住民女性之社區參與和培力歷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2016)。說 他們的故事 讓我們改變——移工、新住民與台灣律師生命交會的絢爛花火。台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2003)。認識、理解、My Homisang──新移民家庭之多元文化全人學習與關懷。未出版,台北。
     黃培潔、江淑慧(2010)。外籍配偶家庭問題與政策研究報告。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未出版。
     湛秀英(2018)。陸配在臺的政治參與(選舉與被選舉)環境之研究。高雄:「新時代、新願景、新發展」第二屆兩岸婚姻議題研討會。
     陳欽春(2004)。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詹火生(2014)。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102年度「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未出版。
     趙祥和(2016)。外籍配偶社區服務據點服務模式、執行成效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葉肅科(2006)。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 33-45。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劉玟妤(2009)。台灣新移民女性之公共參與:賦權的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劉鶴群(2015)。社會排除、貧窮與就業-現象描述與政策意涵,社區發展季刊,151,163-184。
     戴世玫、歐雅雯 (2017)。新住民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
     潘淑滿(2013)。新移民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台北:群學。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7)。各直轄市、縣(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一覽表。2018年5月取自: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48&pid=667。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 ,107,133-145。
     賴筠婷(2015)。新移民社區參與對其族群認同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智雅、曾薔霓(2011)。台灣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之研究。嘉南學報(人文類),(37),416-430。
     蘇慧君(2008)。外籍配偶在台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顧玉玲(2008)。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台北:印刻。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關鍵新聞網(2014)。看見甲仙的韌性,拔一條生命的河。2018年2月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09 。
     
     英文部分:
     Cunningham, J.V. (1972).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12, pp.589-602.
     Baron, S. & Field, J and Schuller, T.(2000).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Neil Smelser & Richard Swedberg (eds.),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Princeton: Prencton University Press.
     Cobb,S.(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38(5),pp.300-314.
     Granovetter, M.S.(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no. 6, 1360-1380.
     Kay, A.(2006).Social Capital, the social econom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41(2): 160-173.
     Lin, N. (2001).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shall, C., and Rossman G. B. (2006).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3rd ed.)London: Sage.
     Putnam, R. D.(1994).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l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Richmond A.H. (1988).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flict in Immigrant-Receiving Countries.: Immigration and Ethnic Conflict.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Jane Addams Hull-House Museum. About Jane Addams, http://www.uic.edu/jaddams/hull/newdesign/ja.html, downloaded on Feb1st, 201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101264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64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明修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ang, Min-Hsi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任夢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Ren, MengJieen_US
dc.creator (作者) 任夢潔zh_TW
dc.creator (作者) Ren, MengJie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8 12:17:49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8 12:17: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8 12:17: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264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29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工作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264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截止2018年1月止,台灣外籍、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配偶人數總計達53萬餘人,已成為台灣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族群。新移民女性的社區參與和社會參與活動,有助於建構社會支持網絡、累積社會資本;不僅可改善新移民女性個體的在台生活品質,也將對抗主流霸權的「低劣他者」論述,形塑新移民女性的主體論述,進而影響移民法令與政策的修訂,對於國家邁入真正的多元文化與社會共榮,會產生正面與積極的影響。
     
     本研究即試圖從社會資本的觀點,論述新移民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並試圖提出新移民女性建構社會資本和社會支持網絡的對策,也期能作為新移民女性與家庭福利政策之參考。緣此,本研究擬提出下列幾個研究問題:
     1、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動機、方式、內容和困難為何?
     2、透過社區參與、新移民女性如何建構其社會網絡和累積社會資本?
     3、反思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成功經驗,與現行新移民服務實務工作進行對話。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將以立意抽樣法並輔以滾雪球抽樣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性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的動機主要在於提昇自我發展和實現個人目標、獲取資源並拓展社會支持網絡、破除社會刻板印象。在影響新移民女性進入社區參與的因素中,強連結會更有助於弱連結的建立,強化新移民女性的社會支持網絡;而當強連結失效時,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網絡(弱連結),也可爲新移民女性提供工具性或情感性的支持,有助於其累積社會資本,進而轉化爲經濟資本、文化資本、政治資本等。就社會層面而言,將大大提高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社會融合程度,以及建構多元包容的社會文化。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aiwan’s new immigrants have totaled more than 5.3 million until January 2018,who have become another very important ethnic group in Taiwan. The female marriage immigrants who are from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Mainland China are traditionally known as vulnerable group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new female immigrants hav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like volunteering in NGOs and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affairs, which led to building their personal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accumulating social capital.
     
     From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in the first,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the new female immigrants’ motivation, experience and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besides, to investigate how new female immigrants accumulate social capital throug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lastly, to conclude the suggestion for new female immigrants social welfare policy. By purposive sampling and accompanied by snowball sampling, qualitative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new female immigrants and senior social workers a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tivations for new female immigra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include self-development and achieve personal goals, obtain external resources, expand social network and prevent so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strong ties and weak ties are both very important to new female immigrants, especially when strong ties are broken, weak ties(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network) could provide instrumental and emotional support, and then converted financial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capital. From the social point of view,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new female immigrants , have greatly promoted social inclusion and culture diversity,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 and social welfare polic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2
     (一)、我們與他們的交會 3
     (二)、全球化背景之下的跨國婚姻 3
     (三)、台灣新移民女性之發展現狀 4
     第二節、研究動機 6
     (一)、甲仙新移民媽媽的拔河人生 6
     (二)、台灣新移民政策演變與研究 7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目的 10
     (一)、問題意識 10
     (二)、研究目的 11
     (三)、研究預期貢獻 12
     第貳章、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相關名詞辨析 14
     (一)、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 14
     (二)、社會資本 15
     (三)、社區參與 16
     (四)、社會網絡 17
     (五)、社會排除與社會融合 19
     (六)、新移民社區工作 19
     第二節、主要理論 20
     (一)、社會資本理論 21
     第叁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25
     第一節、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研究方法 26
     (一)、抽樣方式 27
     (二)、樣本範圍 28
     第三節、資料分析與處理 29
     第四節、研究倫理與限制 29
     第肆章、研究分析 31
     第一節、走出家庭、進入社區 31
     (一)、社區參與的動機 31
     (二)、社區參與的影響因素 34
     (三)、社區參與的方式與困境 36
     第二節、社區參與的影響 38
     (一)、個人層面 38
     (二)、社會層面 42
     第三節、對話新移民社會福利實務工作 43
     第伍章、研究結論 46
     第一節、研究結論 46
     第二節、討論與反思 47
     第三節、未來研究建議 48
     
     參考文獻 49
     附錄一:訪談大綱及訪談同意書 54
     附錄二:各直轄市、縣(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簡介 5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64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移民女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外籍配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參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支持網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female immigran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oreign spous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 particip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capit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support network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新移民女性社區參與之研究:社會資本理論的觀點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New Female Immigrants in Taiwan: Social Capital Theory Perspectiv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概念、緣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宏仁(2000)。族群認同與國際移民趨勢。科學月刊,371,938-943。
     王宏仁(2008)。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台北:群學。
     內政部入出國移民署及戶政司」2018年1月統計資料(2018)。2018年2月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345373&ctNode=29699&mp=1
     內政部「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作業要點(2017修訂)」。2018年5月取自:https://ifi.immigration.gov.tw/public/attachment/812316383458.pdf
     內政部(2015)。外籍配偶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秀燕(2007)。由社會支持網絡的形成累積外籍配偶社會資本。社區發展季刊,119,84-102。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84。
     王美文(2015)。外籍配偶社會網絡之研究。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2018修訂)。2018年5月取自:https://nit.taipei/News.aspx?n=DAD56E4834CD2AA6&sms=FD2ECE21F81F6DD3
     江明修、林育健(2008)。新移民就業輔導政策與社會資本之研究,未出版。
     江明修(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江明修、鄭勝分(2004),「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台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3),37-58。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191-225。
     余宜芳、楊力洲(2013)。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 。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林南(2007)。 社會資本理論與研究簡介。社會科學論叢,1(1),1-32。
     吳明儒(2009)。社區多元文化與社會包容之探討:以臺灣新移民女性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27, 99-112。
     廖元豪(2008)。移民基本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月旦法學雜誌,161,83-104。
     廖元豪(2006)。 移民法該怎麼修。中國時報十五版時論廣場,2006年3月29日。
     陳燕禎(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路。國家與社會,4,43-99。 
     許雅惠(2009)。魚與熊掌:新移民婦女的社會資本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3(2),1-54。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4,10-21。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7-196。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臺灣社會研究。
     夏曉鵑(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台北:左岸文化。
     夏曉鵑(2009)。騷動流移。台北:唐山出版。
     夏曉鵑(2018)。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天下獨立評論。2018年6月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5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2014)。高雄創世代─新移民姊妹 奮起新人生。2018年2月取自:https://goo.gl/tuyi3a。
     普特南(2011)。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劉波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秀川(2009)。全球化下的新移民女性-台灣外籍與大陸配偶社會排除與社會融合之研究。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徐瑞霙(2013)。以優勢觀點探討新住民女性之社區參與和培力歷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2016)。說 他們的故事 讓我們改變——移工、新住民與台灣律師生命交會的絢爛花火。台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2003)。認識、理解、My Homisang──新移民家庭之多元文化全人學習與關懷。未出版,台北。
     黃培潔、江淑慧(2010)。外籍配偶家庭問題與政策研究報告。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未出版。
     湛秀英(2018)。陸配在臺的政治參與(選舉與被選舉)環境之研究。高雄:「新時代、新願景、新發展」第二屆兩岸婚姻議題研討會。
     陳欽春(2004)。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詹火生(2014)。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102年度「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未出版。
     趙祥和(2016)。外籍配偶社區服務據點服務模式、執行成效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研究報告,未出版。
     葉肅科(2006)。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 33-45。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劉玟妤(2009)。台灣新移民女性之公共參與:賦權的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劉鶴群(2015)。社會排除、貧窮與就業-現象描述與政策意涵,社區發展季刊,151,163-184。
     戴世玫、歐雅雯 (2017)。新住民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
     潘淑滿(2013)。新移民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台北:群學。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7)。各直轄市、縣(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一覽表。2018年5月取自: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48&pid=667。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 ,107,133-145。
     賴筠婷(2015)。新移民社區參與對其族群認同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智雅、曾薔霓(2011)。台灣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之研究。嘉南學報(人文類),(37),416-430。
     蘇慧君(2008)。外籍配偶在台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顧玉玲(2008)。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台北:印刻。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關鍵新聞網(2014)。看見甲仙的韌性,拔一條生命的河。2018年2月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09 。
     
     英文部分:
     Cunningham, J.V. (1972).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12, pp.589-602.
     Baron, S. & Field, J and Schuller, T.(2000).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Neil Smelser & Richard Swedberg (eds.),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Princeton: Prencton University Press.
     Cobb,S.(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38(5),pp.300-314.
     Granovetter, M.S.(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no. 6, 1360-1380.
     Kay, A.(2006).Social Capital, the social econom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41(2): 160-173.
     Lin, N. (2001).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shall, C., and Rossman G. B. (2006).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3rd ed.)London: Sage.
     Putnam, R. D.(1994).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l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Richmond A.H. (1988).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flict in Immigrant-Receiving Countries.: Immigration and Ethnic Conflict.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Jane Addams Hull-House Museum. About Jane Addams, http://www.uic.edu/jaddams/hull/newdesign/ja.html, downloaded on Feb1st, 2018.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GISW.005.2018.F04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