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聖傑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佳樺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李佳樺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9-Nov-2018 15:49:3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9-Nov-2018 15:49:3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9-Nov-2018 15:49:32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103651022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88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3651022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面臨現今財產權類型多樣化且關係複雜化之情況下,刑法要如何解釋財產犯罪所面對的問題,如何妥適解釋,方符合社會之需求,對於保護法益之解釋是否也應因應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調整之必要,當法益重新定位時,構成要件的解釋也必須重新詮釋,在符合法律解釋方法原則下,該如何交互運用法律解釋,且不違背罪刑法定之原則而完整的論述。藉由介紹最高法院87年度台非字第84號判決、高等法院86年度上易字第2484號判決,上下級法院之判決,提出私自取回質物行為之爭點,本文以實務判決作為問題意識之啟發,觀察實務法律見解是否一致,以及其論述之妥適性,再者透過學術研究,釐清竊盜罪保護法益以及其構成要件之詮釋是否符合現今社會之發展,與人民之法感情是否相符合,以及介紹日本刑法竊盜罪之相關規定,以此為借鏡。最後,本文提出以使用利益作為竊盜罪之保護法益,並逐一分析其必要性、妥適性以及內涵,以使用利益為竊盜罪保護法益之觀點切入,評價私自取回質物行為。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7第一節 問題意識 7第二節 我國研究概況與研究必要 8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9第四節 研究架構 10第二章 實務現況與學說主張 13第一節 實務現況 13第一項 最高法院87年度台非字第84號判決 14第二項 高等法院90年度上易字第3156號判決 17第三項 雲林地方法院103年易字第22號判決 19第四項 小結 22第二節 學說主張 23第一項 成立竊盜罪之學說理由 24第二項 不成立竊盜罪之學說理由 47第三項 所有權與持有權折衷說 52第四項 小結 53第三章 日本刑法對私自取回質物行為之主張 57第一節 日本刑法竊盜罪之概述 58第一項 日本刑法占有之意義 58第二項 日本刑法第242條之占有之詮釋 59第二節 占有之判斷 66第一項 占有的有無之判斷 67第二項 占有的歸屬 68第三節 竊取行為之判斷 69第一項 竊取行為之意義 69第二項 竊取之著手判斷 70第三項 竊取之既遂判斷 71第四項 小結 72第四節 重新詮釋刑法242條之占有 72第五節 小結 75第四章 對於既有見解之檢視 77第一節 實務見解之檢視 77第二節 學說見解之檢視 86第五章 本文見解 97第一節 竊盜罪之保護法益為使用利益 97第一項 竊盜罪保護法益為使用利益之必要性 98第二項 竊盜罪保護法益為使用利益之妥適性 100第三項 竊盜罪保護法益為使用利益之內涵 101第二節 竊盜罪之構成要件詮釋 103第一項 客觀構成要件 104第一項 主觀構成要件 112第三節 私自取回質物行為之評價 119第六章 結論 123參考文獻 128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2152855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651022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竊盜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法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所有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持有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他人動產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不法所有意圖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私自取回質物行為之刑法評價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一、 中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文獻(一)書籍1. 王文杰、吳承學、李聖傑、林瑞彬、林麗瑩、邱智宏、柯宜汾、張憲瑋、郭政弘、陳嘉琪、陳麗琦、黃士洲、黃淑幸、黃謀信、楊雲驊、萬幼筠、劉家全、劉嘉瑄、蔡佩玲、謝雪妮、謝憲杰,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2017年8月。2.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二冊用益物權‧占有,2001年9月。3.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通則‧所有權,2006年9月。4. 王澤鑑,民法物權,增訂二版,2010年6月。5. 王澤鑑,民法總論,2011年8月。6. 甘添貴,日本刑法翻譯與解析,2018年3月。7.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修訂三版,2013年9月。8. 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修訂初版,2006年6月。9.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二版,2004年。10. 我妻榮,日本物權法,1999年。11. 李淑明,民法物權,八版,2014年6月。12. 李淑明,民法總則,六版,2012年9月。13.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增訂十版,2008年1月。14.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修訂五版,2006年10月。15. 林山田、許澤天,刑總要論,2006年8月。16. 林山田,刑法特論(上),再修訂五版,1993年8月。17. 林東茂,刑法綜覽,八版,2015年。18.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2006年9月。19. 邱忠義,刑法通則新論,2009年。20. 施啟揚,民法總則,2009年。21. 柯耀程,刑法釋論Ⅰ,2014年8月。22. 柯耀程,刑法問題評釋,2004年12月。23. 約翰.麥克西.贊恩,劉昕、胡凝譯,法律的故事,二版,2012年1月。24. 康德,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2015年3月。25. 張天一,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2015年10月。26. 張萬洪,西方法學名著提要,1999年12月。27. 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劉怡女譯,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2016年。28. 許玉秀,當代刑法思潮,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29. 許澤天,刑法各論(一)財產法益篇,2017年2月。30.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三版,1997年。31. 陳煥生,刑法分則實用,修訂三版,1982年1月。32. 陳煥生、劉秉鈞,刑法分則實用,四版,2013年9月。33. 陳子平、謝煜偉、黃士軒譯,日本刑法典,二版,2018年5月。34. 陳子平,刑法各論(上),2013年10月。35. 黃仲夫,刑法精義,2012年9月。36. 黃仲夫,簡明刑法分則,2010年9月。37. 黃東熊,刑法概要,1998年。38. 黃源盛,刑法各論,二版, 2006年8月。39.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2012年3月。40.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2003年。41. 黑格爾,薛華譯,政治著作選,1988年8月。42.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下),2004年。43. 劉清景,刑法分則(下),初版一刷,1996年7月。44. 蔡墩銘,刑法各論,六版,2008年。45. 蔡墩銘,刑法精義,二版,2007年3月。46. 蔡墩銘,刑法總論,修訂六版,2006年6月。47. 鄭玉波,民法物權,修訂十四版四刷,2006年。48.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修訂七版,2013年9月。49. 謝在全,民法物權(下),修訂五版,2010年。50. 謝在全,民法物權(中),修訂五版,2010年9月。51. 謝哲勝,民法物權,四版,2012年9月。52. 韓忠謨,刑法各論,1982年。53. 蘇俊雄,刑法推論方法及案例研究,增訂版,1985年。(二)專書論文1. 周慶東,竊盜罪的保護法益—以動產之奪取為中心,載: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頁339–380,2012年4月。2. 張天一,去刑罰化政策對商業活動之影響—兼論對「擔保物權」保障之必要性,載: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頁141–173,2015年10月。3. 張天一,對財產犯罪中「財產概念」之在建構—以「支配關係」所形成之財產概念,載: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頁55–97,2015年10月。4. 張天一,論民事請求權對竊盜罪中「不法所有意圖之影響」,載:時代變動下的財產犯罪,頁105–138,2015年10月。5. 柯耀程,竊盜罪與侵占罪之界線:評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非字第二十四號判決,載:刑法問題評釋,頁139–154,2004年12月。 (三)期刊文獻1. 王效文,論侵占罪之持有與侵占行為,月旦法學雜誌,第206期,頁221–244,2012年7月。2. 王皇玉,竊盜被害人之贓物追回權與正當防衛—評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四○○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頁233–247,2004年4月。3. 古承宗,論竊盜罪之竊取,月旦法學雜誌,第228期,頁225–243,2014年5月。4. 李聖傑,使用電腦的利益,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頁70–79,2007年6月。5. 李聖傑,從解釋功能與規範變更回顧二○○五/二○○六年度實務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頁178–191,2007年。6. 李聖傑,刑事不法內涵的圖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4期,頁116–119,2006年7月。7. 李聖傑,慷他人之慨—竊盜的間接正犯,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頁26–27,2005年7月。8. 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台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219–228,2005年5月。9. 李聖傑,飛走的金絲雀—包攝錯誤,月旦法學教室,第22期,頁22–23,2004年8月。10. 周漾沂,持有概念:社會性歸屬的論證與運用,台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1期,頁270–338,2017年3月。11. 周漾沂,從實質法重新定義法益:以法主體性論述為基礎,台大法學論叢,第41卷3期,頁981-1053,2012年9月。12. 周維明,法和政治的存在論—海德格爾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現象學闡釋,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11卷第2期,頁174-188,2014年4月。13. 林東茂,竊盜罪的動產,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頁82-85,2003年3月。14. 柯耀程,財產犯罪之構成要件形成—以強盜罪構成要件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63期,頁5–17,2008年12月。15. 張永健,占有規範之法理分析,臺大法學論叢,第42卷,頁848–932,2013年11月。16. 張天一,對「破產犯罪」之修正芻議—以「詐欺破產罪」與「過怠破產罪」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05期,頁165-192,2012年6月。17. 許玉秀,損害債權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頁175–178,2005年4月。18. 許玉秀,竊盜之著手與科刑一罪之競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1期,頁150–157,2001年4月。19. 許恒達,盜用存摺提款與不法所有意圖—評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三二三二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6期,頁59–70,2012年8月。20. 許恒達,竊盜被害人事後奪回所有財物的刑責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117期,頁33–35,2012年7月。21.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頁134–151,2011年10月。22. 許澤天,搶奪罪或強盜罪的「不法所有意圖」—五十三年台上字第四七五號刑事判例簡評,月旦裁判時報,第8期,頁147-150,2011年4月。23. 陳子平,財產罪的「不法所有之意圖」,月旦法學教室,第134期,頁53–56,2013年12月。24. 陳子平,財產罪的重要課題:第二講:刑法上的「持有」概念,月旦法學教室,第93期,頁63-71,2010年7月。25. 陳子平,財產罪的重要課題:第一講,財產罪的保護法益,月旦法學教室,第88期,頁55-64,2010年2月。 26. 陳志龍,刑法目的與預防理論,臺大法學論叢,第23卷1期,頁115-156,1993年12月。27. 黃士軒,一時使用他人之物與竊盜罪的所有意圖,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4期,頁1939-1997,2016 年12月。28. 黃惠婷,竊盜罪之「竊取」,台灣法學雜誌,第157期,頁122–127,2010年8月。29. 黃惠婷,竊盜罪與侵占脫離物罪之區別,台灣法學雜誌,第122期,頁109–114,2009年2月。30. 黃惠婷,竊盜罪之所有意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5期,頁132–136 ,2003年4月。31. 黃榮堅,侵占罪之基本概念,日新半年刊,第4期,頁26–31,2005年1月。32. 黃榮堅,財產犯罪與不法所有意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5期,頁112–117,2001年8月。33. 黃榮堅,財產犯罪與持有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期,頁140–145,1999年12月。34. 黃榮堅,大亨小賺,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頁54–55,1997年4月。35. 黃榮堅,做賊喊抓賊,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頁47–48,1995年6月。36. 劉岫靈,盧梭與康德的共和理念及其實現—共和範式到政治創建的比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9卷第4期,頁485–525,2017年12月。37.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三講—竊盜罪之主觀構成要件(下),頁40-52,第80期,2009年6月。38.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三講—竊盜罪之主觀構成要件(上),第78期,頁65-72,2009年4月。39.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二講—竊盜罪之客觀構成要件(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5期,頁47-58,2009年1月。 40.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二講—竊盜罪之客觀構成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73期,頁48-56,2008年11月。41.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一講—概說:所有權犯罪與侵害整體財產之犯罪(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頁48-59,2008年8月。42.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一講—概說:所有權犯罪與侵害整體財產之犯罪(上),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頁52-60,2008年7月。43. 蔡墩銘,竊盜罪客體之持有與所有,軍法專刊,第5卷11期,頁6-9,1956年1月。44. 鄭善印,刑法財產罪之保護法益—以竊盜罪及侵占罪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63期,頁33-49,2008年12月。45. 盧映潔,竊盜罪之所有意圖與不法意圖,台灣法學雜誌,第116期,頁99-101,2008年11月。(四)學位論文張天一,刑法上之財產概念—探索財產犯罪之體系架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4月。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THE.NCCU.LAW.039.2018.F10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