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邱炯友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iu, Jeong-Yeou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采樺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李采樺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7-Mar-2019 13:16:3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7-Mar-2019 13:16:3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7-Mar-2019 13:16:3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49130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472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4913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日治時期的地質調查內容,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而圖書館館藏除了典藏保存圖書等文字資料,地圖亦該受到重視,且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典藏不再限於紙質資料,因此本研究針對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的保存與應用情形進行現況調查,探討地質研究人員使用需求,以及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圖書館人員所遭遇的困難,以期提供圖書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資源服務建議,俾利協助地質研究人員進行地質研究。本研究以相關文獻為基礎,並採用深度訪談法做為研究工具,獲致研究結果如下:(一)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是研究臺灣地質不可或缺的資料,且具有時代意義;(二)多數典藏館典藏環境設備與安全措施都不足,且書目建置方面各館間未統一,有待改進;(三)受訪多館已將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數位化,但對外開放多有限制,且僅有1館進行加值利用;(四)館員管理維護最大的困擾是保存典藏環境不佳,以及書目建置遇上日文資訊,研究人員認為地質圖數位化若能做到在地理資訊系統上進行定位,是最能幫助研究的呈現方式。本研究最後針對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的保存與應用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強管理各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典藏;(二)建立完整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目錄;(三)完整數位化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四)重視臺灣地質圖典藏加值利用;(五)重視圖書館推廣活動;(六)加強圖書館與其他單位之互動關係;(七)修訂地圖著錄規則及詮釋資料,並建立指南。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he geological surveys conduct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provide indispensable data for research of geology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books and text resources, library collections also include maps, which are equally important.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library collection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paper or print data. This study survey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e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investigate the needs of geological researcher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librarians in archiving geological maps. This study hoped to offe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library service of providing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o make data access easier for geological researchers.This study used related literature as the found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as the method. The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re indispensable for research of Taiwan`s geology and hav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2) Many of the libraries surveyed in this study are inadequate in terms of facilities and safety measures, and their cataloging methods are not unified. Improvements in these aspects are needed; (3) Many of the libraries have completed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ut have set numerous limitations on public access. Only one library offer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4) 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librarians in managing these archives are the poor arch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 to process Japanese information during cataloging. This study argued that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would be most beneficial to geological researchers if it could support positioning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Finally, with regard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2) Create a complete catalogue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3) Fully digitalize the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publish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4) Pay attention to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archives of geological maps of Taiwan; (5) Attach importance to library’s promotional activities; (6) Strengthen the library`s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7) Edit the map cataloging rules and metadata and develop a guide.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i摘要 iiAbstract iii目次 iv圖目錄 vi表目錄 vi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第四節 名詞解釋 8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第一節 地質圖概說 10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地質調查沿革 16第三節 紙質文物典藏保存 20第四節 數位典藏發展歷程 26第五節 數位典藏建置 30第六節 典藏出版加值利用 36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2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第二節 研究方法 44第三節 研究對象 45第四節 研究流程 46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分析 48第一節 地質圖典藏清冊 49第二節 地質圖研究者訪談結果分析 50一、典藏環境需求分析 50二、典藏呈現方式需求分析 55三、困擾及需求分析 59第三節 地質圖典藏館館員訪談分析 63一、典藏面分析 63二、建置面分析 68三、困擾及需求分析 70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第一節 結論 73第二節 建議 76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79參考文獻 80附錄 85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85附錄二、「圖書館員」訪談大綱 86附錄三、「地質圖研究者」訪談大綱 87附錄四、日治時期出版之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及數位化清冊 89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320921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301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日治時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地質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地圖典藏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數位典藏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Geological map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p archiv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igital archive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臺灣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圖書館典藏與數位化調查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Survey on Library Collec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Geological Map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地質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20052。「著作權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70017。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地球科學的範疇」。地科教室∕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遠距教學系統, http://gis.geo.ncu.edu.tw/earth/earths.htm(檢索於2018年1月23日)。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館藏選粹∕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list_02.php?no=21(檢索於2018年7月8日)。文化部。「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中程(102 年至 105 年)個案計畫核定本。http://mocfile.moc.gov.tw/mochistory/images/egov/strategic/6572/p2-4-2-1.pdf(民國107年12月31日)。文化部。「關於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化部, http://nrch.culture.tw/about.aspx(檢索於2017年12月3日)。王秋原等。高中地理(一)學習手冊。臺南市:南一,民89。王梅玲。「數位版權管理」。技術服務小百科∕王梅玲,http://techserviceslibrary.blogspot.tw/2011/04/drm-digital-right-management.html(檢索於2018年4月3日)。王麗蕉、黃燕秋、李依陵。「臺灣現存日治時期圖書館舊藏概況及其數位典藏發展」。國家圖書館館刊101期(2012年6月):1-21。石井八萬次郎。臺灣島地質鑛產圖說明書。臺北:民政局殖產部鑛務課,1987。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民86。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五南,2014。李慧音。「圖書館的黴菌管理」。佛教圖書館館刊43期(民95年6月):24-39。岩素芬。「圖書蛀蟲、防蟲處理」。佛教圖書館館刊43期(民95年6月):40-49林巧敏、鄭伊廷。「臺灣地區檔案典藏機構數位化作業現況分析」。檔案季刊10卷2期(民100年6月):76-93。林志芳、李姿穎、林彥宏。地圖圖資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臺北市:數位典藏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民98。林忠億。圖解網路安全。臺北市:五南,民93。林明聖。「堅苦卓絕的地質填圖者—威廉‧史密斯」。地質26卷2期(民96年):85-91。林春吟、陳昱蒼。「日治時期臺灣地質圖之製作沿革」。地圖24期(民103年10月):33-56。林惠娟。「主題地圖符號的設計與應用」。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林榮泰、徐啟賢。「數位典藏應用於文化產品設計加值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105期(民101年8月):39-63。林榮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從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談起」。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卷,1期(民98年12月): 32-42。林錫宏、紀宗吉。「新店溪流域大型順向坡之破壞機制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05年度自行研究發展報告。新北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民106。邱祈榮等。「資料標準建置與應用—以植物資料標準為例」。發表於2012年臺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2012年6月27、28日。洪士倫。「數位科技影響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應用數位典藏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2003),轉引自張嘉彬,「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58期(民97年8月):70-95。洪王徽恢。台灣地區中文善本圖書防治之研究。臺北市:漢美,民80。胡述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市:漢美出版社,民85。夏滄琪、張豐吉。「紙質文物著生褐斑真菌類之分離與鑑別」。林業研究季刊24卷4期(民91年12月):29-44。夏滄琪。「圖書、檔案紙質的酸化危機與除酸處理」。佛教圖書館館刊43期(民95年6月):83。孫福生、許哲明、張長安。「地圖之繪製與典藏」。地圖2期(民80年7月):35-42。徐健國。「常見書畫保存問題發生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之道」。書畫藝術學刊15期(民102年12月):81-102。徐聖謨。「主題地圖」。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asp?id=947(檢索於2018年1月23日)。徐聖謨。「淺談主題圖及其設計之基本原理」。內政部地政司編,地政研究發展叢書—地圖編印(第一輯) 。台北市:內政部,民80。高秋芳。「資訊加值現況」。發表於中國圖書館學會數位化資訊加值研習班92年度課程講義,中國圖書館學會,2003。40-71。國立臺北大學。「地理資訊系統GIS介紹」。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國立臺北大學,http://www.ntpu.edu.tw/admin/a7/org/a7-4/epaper_more.php?epaper_id=183(檢索於2018年4月3日)。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地質學習教室」。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nadm.gl.ntu.edu.tw/nadm/cht/class_detail.php?serial=104&serial_type_1=8&serial_type_2=4&serial_type_3=13(檢索於2017年4月3日)。張春蘭。「網際網路地圖符號設計之評估」。論文發表於第七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9月6日。張嘉彬。「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58期(民97年8月):70-95。張靜宜。台灣博物大調查。台北市:臺灣書房,2010。張豐吉。「認識圖書紙張與紙質文物保存」。國立臺灣圖書館∕線上學習,https://www.ntl.edu.tw/ct.asp?xItem=3820&ctNode=1728&mp=1(檢索於2017年4月3日)。張豐吉。「認識圖書紙質」。佛教圖書館館刊43期(民95年6月):9-23。盛美雲。圖書維護之紙質酸化及保存環境問題之研究。臺北市:漢美,民80。陳和琴。「Metadata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5卷2期(民90年9月): 1-10。陳昱菖。「1895-1929年臺灣的地質礦產調查─以調查報文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2015。陳培源。臺灣地質。臺北市:省地質技師公會出版,民95。陳雪華、項潔、鄭惇方。「數位典藏在數位內容產業之應用加值」。論文發表於博物館典藏數位再造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2年11月27-28日。測繪學辭典。「主題地圖」。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6639/。游一龍、程千芳。細說研究:一條尋奇探秘的林淵小徑。臺北:雙葉書廊,2014。賀忠儒。地圖學通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2。賀語宸。「大尺寸檔案保存方式簡介」。檔案樂活情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http://alohas.archives.gov.tw/85/theme.html(檢索於2017年12月3日)。項潔、陳雪華、陳昭珍、郭筑盈。「數位典藏產業商業模式之探討」。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期(民94年12月):63-74。項潔等。「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2卷1期(民93年6月): 5。黃敦友。「談地質圖」。地質11卷1期(民80年):67-69。楊若苓。「引蟲入室?─以博物館及典藏環境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3期(民99年9月):79-88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國土資訊先鋒─圖幅地質調查」。地質22卷2期(民92年):63-68。資料標準建置與應用—以植物資料標準為例。2012年臺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http://ntucae.blog.ntu.edu.tw/2012/12/31/n96_05/廖彩惠、陳泰穎。「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本質、迷思與發展趨勢」。國家圖書館館刊第2期(2009年12月): 85-108。管倖生等編著。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巿:全華,民95年。劉昭民。中華地質學史。臺北市:商務,民74。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公開徵選計畫。 http://www.ndap. org.tw/1_intro/org_call.php(民國107年4月21日)。潘國樑。工程地質通論。臺北市:五南,2013。潘國樑。應用地質學。臺北市:五南,2015。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蔡斐文。「紙質文物保存入門:認識紙質文物及其保存方法」。林業研究專訊12卷5期(民90年10月): 12-14。蔡順慈、余顯強。數位典藏導論。臺北縣蘆洲市:空大,2011。賴忠勤。「數位典藏建置規劃與管理」。佛教圖書館館刊45期(民96年6月):6-18。Caitlin Dempsey. “How to Store Maps.” GIS Lounge. https://www.gislounge.com/how-to-store-maps/ (accessed July 13, 2018).Kitchin, Rob, and Thrift, Nigel.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Maynooth: Elsevier, 2009.NEDCC Staff. “Storage and Handling for Books and Artifacts on Paper.”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 https://www.nedcc.org/free-resources/preservation-leaflets/4.-storage-and-handling/4.9-storage-solutions-for-oversized-paper-artifacts/ (accessed July 13, 2018).Stanford University. “Gaihōzu: Japanese Imperial Maps.” Branner Earth Sciences Library & Map Collections. https://stanford.maps.arcgis.com/apps/SimpleViewer/index.html?appid=37f05e68b61148ad85f9fd6df6fe694b (accessed Jan 2, 2019).Weimer, Kathy, Andrew, Paige, and Hughes, Tracey. Map, GIS and Cataloging / Metadata Librarian Core Competencie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Map and Geography Round Table, 2008. http://www.ala.org/magirt/files/publicationsab/MAGERTCoreComp2008.pdf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THE.NCCU.ELIS.003.2019.A01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