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Discussion on police gun training policy by criminal judgment
作者 楊博維
Yang, Po-Wei
貢獻者 莊國榮
Chuang, Kuo-Jung
楊博維
Yang, Po-Wei
關鍵詞 警槍判決
比例原則
用槍訓練
電腦情境模擬射擊
非致命強制力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May-2019 14:46:07 (UTC+8)
摘要 治安環境丕變,警察執法仍需禁得起司法檢驗。有鑒於近年來頻傳警察用槍涉及業務過失犯罪的爭議司法判決,本文先行探討法院對於用槍合法性的認定理由,歸納出用槍時機分為「防衛生命」、「拘捕逃犯」兩大類型。前者多能主張合法用槍;後者易構成業務過失犯罪,尤其以拘捕駕車逃犯為大宗。此外,法院以「比例原則」審查用槍方法的合理必要性,依據「狀況急迫」之程度調整比例原則之審查密度。
基於法院判決啟示,研究者欲從訓練角度切入警察用槍策進作為。觀察現今之警察常年射擊訓練多聚焦於靜態靶位的「精準度」,導致「去情境化」訓練下欠缺適法性判斷能力,構成訓練缺口。電腦情境模擬訓練可作為因應之道,並結合學科、術科之情境模擬式學習。
非致命性強制力(電擊槍、防暴網、防護型噴霧器、破窗尾蓋)的配備及訓練亦可作為警察增加執勤彈性,以符合法院強調比例原則之最小侵害原則,英國執法現況之比較可為借鏡。
最終,根據警政署實證,射擊車輛輪胎無益於制止車輛動能,除非狀況急迫達到可能造成警察或第三人之生命、身體重大危害程度,作者建議警察不宜為追求績效或積極維持國家公權力之完整,而於難以期待射擊精準度之動態中對駕車逃犯直接用槍,宜採取其他圍捕方式或根本放棄此類高風險之執法手段,以降低子彈飛行之高度不確定性致人死傷之爭議;此外,法院亦應與時俱進,排除射擊輪胎手段作為判決理由。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林鈺雄(2016)。新刑法總則(五版)。台北:元照。
莊國榮(2018)。行政法(四版)。台北:元照。
施俊堯 (2017)。警械使用條例解析案例研究(初版)。台北:自版。
Endsley, M. R.(2006). Expertise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K. A. Ericsson ,N. Charness, P. Feltovich, and R. R. Hoffman, R. R.(Eds.),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pp.633-651).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石支齊(2009)。警察執勤新利器-TASER能源傳導武器介紹,警光雜
誌,631,96-101。
方銓鐘 (2009)。精進員警手槍射擊訓練、提升執勤安全之作為。警光雜誌,631,74-79。
林明鏘(2010)。由防止危害到犯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台大法學論叢,39(4),167-212。
林信睿(2009)。英國警察制度分析與借鏡。警學叢刊,40(1),205-229。
林慶陽 (2010)。如何依法用槍-從訓練做起。警光雜誌,650,36-39。
洪文國章(2017)。使用防衛型噴霧簡介。警光雜誌,727,76-81。
洪文玲(2017)。警察任務之比較法觀察。警大法學論集,33,51-115。
李震山(2015)。人權發展與警察職權-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學報,52,1-13。
李聖傑(2007)。因果關聯的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161-174。
李聖傑(2007)。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月旦法學雜誌,57,77-86。
李聖傑(2017)。侵害生命身體法益之修法芻議。檢察新論,22,142-151。
許恒達(2018)。員警槍及拒捕通緝犯的正當防衛爭議-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非字第88號刑事判決與其歷審裁判。月旦法學雜誌,276,22-41。
柯耀程 (2016)。用槍過當。月旦裁判時報,45,33-39。
吳斯茜(2012)。司法判決書中關於警察用槍時機判斷之分析研究。警察行政管理學報,8,171-183。
吳斯茜(2016)。探討警察用槍決策歷程及訓練設計。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2,57-68。
陳政揚(2010)。從法定用槍程序談警察如何大膽用槍。警光雜誌,650,48-51。
陳英淙(2012)。探討警察用槍之法規範要件的邏輯性。警大法學論集,23,41-66。
陳英淙(2013)。探討延伸與縮短程序之警察強制。憲政時代季刊,39(2),39-73。
陳英淙(2017)。論警察危害防止與刑事追訴的分與合。政大法學評論,151,91-150。
陳佳瑤 (2016)。我國警械使用條例警察用槍比例原則之審查基準-與美國司法判決之比較。10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1-17。
陳景發(2010)。論警告射擊之適法性。法學新論,26,81-103。
陳景發(2016)。論警察應勤裝備器材之攜帶使用的法問題。警大法學論集,31,49-76。
章惠傑(2017)。警察人員使用警槍之法規範暨階段性程序之探討-以日本法治為例。警政論壇,17,1-35。
張世儒(2018)。警察使用槍械影響心理因素之研究。警光雜誌,745,17-23。
黃朝義 (2015)。警察用槍規範與審查機制。警大法學論集,29,18-30。
黃政龍(2011)。警察行使強制力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警學叢刊,41(6),173-216。
黃惠婷(2017)。業務過失致死傷罪之要件認定與存廢。台灣法學雜誌,330,32-40。
梁哲賓(2014)。攔截圍捕與執勤安全。刑事雙月刊,61,44-50。
鄭善印 (2010)。警察用槍與警械使用條例的關係。警光雜誌,650,40-43。
鄭善印 (2012)。使用警槍致人傷亡之司法研究。警察法學,11,49-77。
Endsley, M. R.(1995).Measurement of situation awareness in dynamic systems. Human factors,37(1),65-84.
Jones, D. G. & Endsley, M. R.(1996). Sources of situation awareness errors in aviation. Aviation ,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7(6), 507-512.
Joyner C., & Basile, C.(2007)Dynamic resistance response model: A modern approach to the use of force.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76(9), 15-20.
Parent R. B.,& Verdun-Jones, S.(1998). Victim-precipitated homicide: Police use of deadly force in British Columbia.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1(3), 432-448.

三、學位論文
林文鴻(2012)。互動式電腦射擊模擬器對於警察射擊教育之影響評估-以應變回應系統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軒智(2015)。警察追車策略裁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世祺(2010)。警察用槍適法性之研究-兼訪談警察用槍之實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四、譯著
曾沁音(譯) (2013)。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原作者:F. Partnoy)。台北市:天下遠見文化。
張家福(譯)(2014)。時機問題:頂尖專家教你打開全新視野,學會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原作者:S. Albert)。台北市:大塊文化。
蘇文賢、江吟梓(譯)(2010)。基層官僚:公職人員的困境(原作者:Michael Lipsky)。台北市,學富文化。

五、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天下雜誌編輯群(2016)。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法官記者信任度吊車尾,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75。
林欣儀、彭耀祖(2014)。FBI調查:台灣世界第二安全國,2018年12月2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273415?NEENO=273415。
官政哲(2018)。第一線警察配發電擊槍的意義,2019年1月25日,
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19/38209583/。
項程鎮(2016)。桃園警擊斃通緝犯判6個月、非常上訴翻案失敗,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709362。
張文川(2018)開槍擊斃拒檢駕駛警員張景義判無罪,2018年12月2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306439。
羊正鈺(2017)朝逃逸移工連開9槍致死,警察錯了嗎?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7946。
黃宣翰(2018)高雄市2特警搏命破獲行動軍火庫警政署長慰問表揚,2018年12月5日。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064295。
監察院(2018)。員警近距離朝涉案外籍勞工連開9槍案 監察院糾正新竹縣政府警察局,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Message/message_1.asp&ctNode=903&mp=1&msg_id=6620。
警政署(2019)。警政統計通報,2019年1月16日,取自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90499&ctNode=12594&mp=1
陳韋廷(2017)。英國恐攻今年3次了,為啥倫敦警察打死不配槍?2018年11月20日)。取自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5/2503935。
陳宛茜(2017)。台灣社會信任大調查,2017年5月30日。取自:http://gvsrc.cwgv.com.tw/?p=1094。
警光新聞雲(2015)。打擊犯罪更積極、勤練警技更有力,2018年10月26日。取自:http://policetorch.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_13.html。
鄭淑婷(2016)目擊毒販倒車輾斃女童、員警痛苦深淵中掙扎,2018年12月1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68004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492104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2104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莊國榮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uang, Kuo-J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博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ang, Po-We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博維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Po-Wei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9 14:46:07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9 14:46: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9 14:46: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2104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2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2104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治安環境丕變,警察執法仍需禁得起司法檢驗。有鑒於近年來頻傳警察用槍涉及業務過失犯罪的爭議司法判決,本文先行探討法院對於用槍合法性的認定理由,歸納出用槍時機分為「防衛生命」、「拘捕逃犯」兩大類型。前者多能主張合法用槍;後者易構成業務過失犯罪,尤其以拘捕駕車逃犯為大宗。此外,法院以「比例原則」審查用槍方法的合理必要性,依據「狀況急迫」之程度調整比例原則之審查密度。
基於法院判決啟示,研究者欲從訓練角度切入警察用槍策進作為。觀察現今之警察常年射擊訓練多聚焦於靜態靶位的「精準度」,導致「去情境化」訓練下欠缺適法性判斷能力,構成訓練缺口。電腦情境模擬訓練可作為因應之道,並結合學科、術科之情境模擬式學習。
非致命性強制力(電擊槍、防暴網、防護型噴霧器、破窗尾蓋)的配備及訓練亦可作為警察增加執勤彈性,以符合法院強調比例原則之最小侵害原則,英國執法現況之比較可為借鏡。
最終,根據警政署實證,射擊車輛輪胎無益於制止車輛動能,除非狀況急迫達到可能造成警察或第三人之生命、身體重大危害程度,作者建議警察不宜為追求績效或積極維持國家公權力之完整,而於難以期待射擊精準度之動態中對駕車逃犯直接用槍,宜採取其他圍捕方式或根本放棄此類高風險之執法手段,以降低子彈飛行之高度不確定性致人死傷之爭議;此外,法院亦應與時俱進,排除射擊輪胎手段作為判決理由。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界定、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5
壹、研究問題界定 5
貳、研究方法 6
參、研究限制 7
第三節、本文架構 8

第二章 使用警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之判決分析 9
第一節 判決概況 10
壹、業務過失為主要罪名 10
貳、警械使用條例為注意義務之基準 11
參、用槍之兩大類型 13
肆、射擊駕車脫逃情狀最具爭議 16
伍、比例原則為審查重點 16
第二節 無罪判決分析 17
壹、構成要件無過失 17
一、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訴字第242號刑事判決
(西門町張景義案) 17
二、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更(一)字第515號刑事判決
(奪槍扭打走火案) 21
三、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度上訴字第1592號刑事判決
(車輛暴衝擊發案) 22
貳、成立阻卻違法 24
一、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訴字第2687號刑事判決
(精障持刀砍殺案) 24
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1年度自字第190號刑事判決
(茶室脫逃奪槍案) 25
三、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第759號刑事判決
(幹道高速拖行案) 27
第三節 有罪判決分析 28
壹、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訴字第787號刑事判決(葉驥案) 29
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6年度上更(一)字第331號(圍捕槍砲重犯案)
32
參、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更(二)字第685號刑事判決
(射擊逃逸機車案) 35
肆、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上易字第1847號刑事判決
(精障持刀對峙案) 36
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6年度重上更(三)字第45號刑事判決
(射擊KTV逃逸車輛案) 37
陸、臺灣高等法院90度上更(二)字第1142號刑事判決
(巷弄車輛拖行案) 39
柒、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5年度矚訴字第23號刑事判決
(車輛滑行脫逃案) 41
第四節 判決檢討 44
壹、依三階犯罪體系分析判決 45
貳、「客觀歸責」輔助實務相當理論 52
參、誤想防衛的探討 55
肆、比例原則之探究 56
伍、射擊駕車逃犯最具爭議 63
陸、用槍環境為衡量要件 66
柒、法界認有必要提升警槍訓練 66
第五節 小結 67

第三章 警察用槍訓練政策及檢討 69
第一節 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70
壹、警察用槍常年訓練簡介 70
貳、當前射擊訓練重點 72
參、小結 78
第二節 概述非致命警械與應勤裝備 80
壹、非致命性警械規格分析 80
貳、非致命性應勤裝備介紹 84
第三節 電腦情境模擬射擊訓練介紹 86
壹、設置背景 87
貳、系統介紹 88
參、情境模擬訓練之功能 89
第四節 學界之用槍決策訓練設計觀點 93
壹、用槍決策為歷程極短暫之急速運動 93
貳、情境覺察理論(situation awareness) 94
參、動態抗拒應對模式 95
肆、警察用槍決策歷程模式 96
伍、小結 98
第五節 用槍訓練政策之檢討 99
壹、宜改善「去情境化」之靜態靶位 99
貳、訓練不應偏重射擊精準度 100
參、宜落實分級施訓及組合訓練 100
肆、訓練宜結合其他強制力 101
伍、電腦情境模擬靶場尚待普及 101
陸、亟需研擬拘捕駕車逃犯之用槍 102
柒、缺乏用槍適法性判斷之訓練 104

第四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5
壹、法院判決的總結 105
一、判決重點為檢驗注意義務與阻卻違法事由 105
二、比例原則為用槍審查核心 106
三、法院傾向肯認防衛生命的用槍時機 107
四、拘捕單純逃犯之用槍難謂正當 108
五、錄影電磁紀錄有助事實認定 108
貳、關於警槍使用訓練的總結 109
一、現今訓練尚未能有效回應判決 109
二、去情境化構成訓練缺口 110
三、非致命性強制力漸受重視 110
四、電腦情境模擬訓練之提倡 112
五、亟需提升拘捕駕車逃犯之訓練 112
第二節 建議 113
壹、提供法院之建議 113
一、不宜認定射擊輪胎為有效手段 113
二、集結刑事司法體系研討用槍規範 114
三、兼採「警察之合理認知」為裁量基準 114
貳、提供警政實務之建議 115
一、提升非致命強制力之比重 115
二、補足「去情境化」的訓練缺口 116
三、檢討拘捕駕車逃犯之對策 116
四、強化精神病患與非法移工之執勤作為 118
五、平衡績效壓力兼併落實人權保障 119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25
zh_TW
dc.format.extent 1335295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2104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警槍判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比例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用槍訓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腦情境模擬射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致命強制力zh_TW
dc.title (題名)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用槍訓練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Discussion on police gun training policy by criminal judgmen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林鈺雄(2016)。新刑法總則(五版)。台北:元照。
莊國榮(2018)。行政法(四版)。台北:元照。
施俊堯 (2017)。警械使用條例解析案例研究(初版)。台北:自版。
Endsley, M. R.(2006). Expertise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K. A. Ericsson ,N. Charness, P. Feltovich, and R. R. Hoffman, R. R.(Eds.),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pp.633-651).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石支齊(2009)。警察執勤新利器-TASER能源傳導武器介紹,警光雜
誌,631,96-101。
方銓鐘 (2009)。精進員警手槍射擊訓練、提升執勤安全之作為。警光雜誌,631,74-79。
林明鏘(2010)。由防止危害到犯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台大法學論叢,39(4),167-212。
林信睿(2009)。英國警察制度分析與借鏡。警學叢刊,40(1),205-229。
林慶陽 (2010)。如何依法用槍-從訓練做起。警光雜誌,650,36-39。
洪文國章(2017)。使用防衛型噴霧簡介。警光雜誌,727,76-81。
洪文玲(2017)。警察任務之比較法觀察。警大法學論集,33,51-115。
李震山(2015)。人權發展與警察職權-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學報,52,1-13。
李聖傑(2007)。因果關聯的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161-174。
李聖傑(2007)。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月旦法學雜誌,57,77-86。
李聖傑(2017)。侵害生命身體法益之修法芻議。檢察新論,22,142-151。
許恒達(2018)。員警槍及拒捕通緝犯的正當防衛爭議-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非字第88號刑事判決與其歷審裁判。月旦法學雜誌,276,22-41。
柯耀程 (2016)。用槍過當。月旦裁判時報,45,33-39。
吳斯茜(2012)。司法判決書中關於警察用槍時機判斷之分析研究。警察行政管理學報,8,171-183。
吳斯茜(2016)。探討警察用槍決策歷程及訓練設計。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2,57-68。
陳政揚(2010)。從法定用槍程序談警察如何大膽用槍。警光雜誌,650,48-51。
陳英淙(2012)。探討警察用槍之法規範要件的邏輯性。警大法學論集,23,41-66。
陳英淙(2013)。探討延伸與縮短程序之警察強制。憲政時代季刊,39(2),39-73。
陳英淙(2017)。論警察危害防止與刑事追訴的分與合。政大法學評論,151,91-150。
陳佳瑤 (2016)。我國警械使用條例警察用槍比例原則之審查基準-與美國司法判決之比較。10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1-17。
陳景發(2010)。論警告射擊之適法性。法學新論,26,81-103。
陳景發(2016)。論警察應勤裝備器材之攜帶使用的法問題。警大法學論集,31,49-76。
章惠傑(2017)。警察人員使用警槍之法規範暨階段性程序之探討-以日本法治為例。警政論壇,17,1-35。
張世儒(2018)。警察使用槍械影響心理因素之研究。警光雜誌,745,17-23。
黃朝義 (2015)。警察用槍規範與審查機制。警大法學論集,29,18-30。
黃政龍(2011)。警察行使強制力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警學叢刊,41(6),173-216。
黃惠婷(2017)。業務過失致死傷罪之要件認定與存廢。台灣法學雜誌,330,32-40。
梁哲賓(2014)。攔截圍捕與執勤安全。刑事雙月刊,61,44-50。
鄭善印 (2010)。警察用槍與警械使用條例的關係。警光雜誌,650,40-43。
鄭善印 (2012)。使用警槍致人傷亡之司法研究。警察法學,11,49-77。
Endsley, M. R.(1995).Measurement of situation awareness in dynamic systems. Human factors,37(1),65-84.
Jones, D. G. & Endsley, M. R.(1996). Sources of situation awareness errors in aviation. Aviation ,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7(6), 507-512.
Joyner C., & Basile, C.(2007)Dynamic resistance response model: A modern approach to the use of force.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76(9), 15-20.
Parent R. B.,& Verdun-Jones, S.(1998). Victim-precipitated homicide: Police use of deadly force in British Columbia.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21(3), 432-448.

三、學位論文
林文鴻(2012)。互動式電腦射擊模擬器對於警察射擊教育之影響評估-以應變回應系統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軒智(2015)。警察追車策略裁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世祺(2010)。警察用槍適法性之研究-兼訪談警察用槍之實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四、譯著
曾沁音(譯) (2013)。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原作者:F. Partnoy)。台北市:天下遠見文化。
張家福(譯)(2014)。時機問題:頂尖專家教你打開全新視野,學會在對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原作者:S. Albert)。台北市:大塊文化。
蘇文賢、江吟梓(譯)(2010)。基層官僚:公職人員的困境(原作者:Michael Lipsky)。台北市,學富文化。

五、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天下雜誌編輯群(2016)。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法官記者信任度吊車尾,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75。
林欣儀、彭耀祖(2014)。FBI調查:台灣世界第二安全國,2018年12月2日,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273415?NEENO=273415。
官政哲(2018)。第一線警察配發電擊槍的意義,2019年1月25日,
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19/38209583/。
項程鎮(2016)。桃園警擊斃通緝犯判6個月、非常上訴翻案失敗,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709362。
張文川(2018)開槍擊斃拒檢駕駛警員張景義判無罪,2018年12月2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306439。
羊正鈺(2017)朝逃逸移工連開9槍致死,警察錯了嗎?2018年12月3日。
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7946。
黃宣翰(2018)高雄市2特警搏命破獲行動軍火庫警政署長慰問表揚,2018年12月5日。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064295。
監察院(2018)。員警近距離朝涉案外籍勞工連開9槍案 監察院糾正新竹縣政府警察局,2018年12月5日。取自: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Message/message_1.asp&ctNode=903&mp=1&msg_id=6620。
警政署(2019)。警政統計通報,2019年1月16日,取自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90499&ctNode=12594&mp=1
陳韋廷(2017)。英國恐攻今年3次了,為啥倫敦警察打死不配槍?2018年11月20日)。取自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5/2503935。
陳宛茜(2017)。台灣社會信任大調查,2017年5月30日。取自:http://gvsrc.cwgv.com.tw/?p=1094。
警光新聞雲(2015)。打擊犯罪更積極、勤練警技更有力,2018年10月26日。取自:http://policetorch.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_13.html。
鄭淑婷(2016)目擊毒販倒車輾斃女童、員警痛苦深淵中掙扎,2018年12月1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680043。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