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Articl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廿一世紀大眾傳播的展望
作者 Abel, Prof. Elie
艾伯教授
貢獻者 新聞學研究
關鍵詞 社會階級;現代化;電傳革命;資訊不對等
日期 1983-05
上傳時間 14-May-2019 13:22:25 (UTC+8)
摘要 本文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院前院長艾伯(Elie Abel)夫婦應邀來華訪問八天中,在政大新聞研究所演講時的內容摘要。壹、面臨一個多元化的未來:建築師菲力浦.詹遜認為未來的型態遠不如鼓吹進步者一直告訴我們的「摩登」,而現代人對未來的印象只有:偉大的、需要勇氣的、多元化的以及難以定名的。貳、科技發展使資訊更豐富:由第一個視聽媒體到現代電腦的時間不到五十年,未來的二十年裡,人類傳播領域會出現什麼,甚至連韋伯.舒拉姆也不敢預測,而我們得到的教訓是:新的科技不一定會淘汰舊的,而是共存的現象是傳播變得更豐富、複雜與多樣化。參、傳播媒體功能重新分配:在過去三、四十年裡,美國傳播媒體出現功能重新分配的現象,例如內容性廣泛的全國性雜誌沒落,但特定內容的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電傳革命也開始降臨到我們身上,在美國哲學家梭羅所提出的「公民不服從」概念,經由印刷品傳到世界各地,鼓舞了甘地在印度消極的不抵抗運動。肆、將會形成觀眾零散現象:如今許多傳播產品在內容與形式上越來越雷同,而更進一步地也會產生觀眾零散現象,富者和貧者、得利者和失利者,將更少的共同分享知識,這種情形會嚴重腐蝕我們共有的資料基礎。伍、分配可能有不平等之虞:在未來可能面臨到新聞媒介被經濟與社會階級分化的現象,使得空中廣播屬於一般大眾,較新的科技則屬於少數階級。
關聯 新聞學研究, 31, 7-14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ontributor 新聞學研究-
dc.creator (作者) Abel, Prof. Elie-
dc.creator (作者) 艾伯教授-
dc.date (日期) 1983-05-
dc.date.accessioned 14-May-2019 13:22: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4-May-2019 13:22: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May-2019 13:22:25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335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院前院長艾伯(Elie Abel)夫婦應邀來華訪問八天中,在政大新聞研究所演講時的內容摘要。壹、面臨一個多元化的未來:建築師菲力浦.詹遜認為未來的型態遠不如鼓吹進步者一直告訴我們的「摩登」,而現代人對未來的印象只有:偉大的、需要勇氣的、多元化的以及難以定名的。貳、科技發展使資訊更豐富:由第一個視聽媒體到現代電腦的時間不到五十年,未來的二十年裡,人類傳播領域會出現什麼,甚至連韋伯.舒拉姆也不敢預測,而我們得到的教訓是:新的科技不一定會淘汰舊的,而是共存的現象是傳播變得更豐富、複雜與多樣化。參、傳播媒體功能重新分配:在過去三、四十年裡,美國傳播媒體出現功能重新分配的現象,例如內容性廣泛的全國性雜誌沒落,但特定內容的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電傳革命也開始降臨到我們身上,在美國哲學家梭羅所提出的「公民不服從」概念,經由印刷品傳到世界各地,鼓舞了甘地在印度消極的不抵抗運動。肆、將會形成觀眾零散現象:如今許多傳播產品在內容與形式上越來越雷同,而更進一步地也會產生觀眾零散現象,富者和貧者、得利者和失利者,將更少的共同分享知識,這種情形會嚴重腐蝕我們共有的資料基礎。伍、分配可能有不平等之虞:在未來可能面臨到新聞媒介被經濟與社會階級分化的現象,使得空中廣播屬於一般大眾,較新的科技則屬於少數階級。-
dc.format.extent 42352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relation (關聯) 新聞學研究, 31, 7-14-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階級;現代化;電傳革命;資訊不對等-
dc.title (題名) 廿一世紀大眾傳播的展望-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