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WTO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Reforming the WTO`s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The 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 and Critical Mass Decision-Making`
WTO決策制訂的改革:華威委員會報告與關鍵多數決策制訂模式
作者 卡普琳, 安.
Capling, Ann
貢獻者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關鍵詞 世界貿易組織;華威委員會報告;決策制訂
WTO ; 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 ; Decision-making
日期 2009-12
上傳時間 25-Jul-2019 10:08:58 (UTC+8)
摘要 多邊貿易體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主要會員對農業補貼(subsidies)與保護主義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堅持己見而陷入僵局,杜哈回合(Doha round)協商因而迄今已癱瘓七年餘。試圖就架構達成包裹協議以結束此一回合的努力在2008年7月的日內瓦部長級會議幾近成功,且儘管世界領袖們在2008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上一再規勸,但在次月就證明各會員國仍缺乏政治意志力去達成協議。甚至連全球金融海嘯後保護主義再度興起的威脅加劇的刺激下各國領袖仍未能縮短他們的歧見。事實上,多邊貿易自由化絕非易事,而現今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目前議程中有不少問題在很多國家是內政上極爲敏感的課題。但是有些困擾當前杜哈發展回合協商的問題卻是內在的問題。有鑑於此,世界貿易組織(WTO)邀請八位著名的貿易專家針對此一多邊貿易體系內部的問題進行診斷,因而有2005年1月的蘇瑟蘭報告(Sutherland Report: The Future of the WTO: Addressing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in the new millennium),探討WTO成立10年以來面臨的種種制度面問題。2007年12月WTO又發表第二份報告,即華威委員會報告(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Multilateral Trade Regime: Which Way Forward?)多邊貿易體制:該往何處去,內容爲評估21世紀早期全球貿易體系治理,並提供貿易體系與WTO改革的政策建議。本文主旨在就華威委員會報告做一概觀性剖析,尤其是該報告建議WTO會員國應考慮「關鍵多數決策制訂模式」(critical mass decision-making)作爲比現行要求所有的協定適用會員全體的決策制訂模式更具彈性的另類模式。聚焦於關鍵多數的提議絕非意味著華威委員會報告的其他建議比較不重要,事實上,該報告就如同先前的蘇瑟蘭報告一樣花了相當多頁數討論令人傷腦筋的區域貿易協定及這些協定對全球貿易主義的負面衝擊。而所不同的是,華威委員會報告將焦點置於全球貿易治理體系的未來。
關聯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13, 1-26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ontributor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dc.creator (作者) 卡普琳, 安.
dc.creator (作者) Capling, Ann
dc.date (日期) 2009-12
dc.date.accessioned 25-Jul-2019 10:08:58 (UTC+8)-
dc.date.available 25-Jul-2019 10:08: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Jul-2019 10:08:5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4510-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多邊貿易體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主要會員對農業補貼(subsidies)與保護主義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堅持己見而陷入僵局,杜哈回合(Doha round)協商因而迄今已癱瘓七年餘。試圖就架構達成包裹協議以結束此一回合的努力在2008年7月的日內瓦部長級會議幾近成功,且儘管世界領袖們在2008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上一再規勸,但在次月就證明各會員國仍缺乏政治意志力去達成協議。甚至連全球金融海嘯後保護主義再度興起的威脅加劇的刺激下各國領袖仍未能縮短他們的歧見。事實上,多邊貿易自由化絕非易事,而現今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目前議程中有不少問題在很多國家是內政上極爲敏感的課題。但是有些困擾當前杜哈發展回合協商的問題卻是內在的問題。有鑑於此,世界貿易組織(WTO)邀請八位著名的貿易專家針對此一多邊貿易體系內部的問題進行診斷,因而有2005年1月的蘇瑟蘭報告(Sutherland Report: The Future of the WTO: Addressing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in the new millennium),探討WTO成立10年以來面臨的種種制度面問題。2007年12月WTO又發表第二份報告,即華威委員會報告(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Multilateral Trade Regime: Which Way Forward?)多邊貿易體制:該往何處去,內容爲評估21世紀早期全球貿易體系治理,並提供貿易體系與WTO改革的政策建議。本文主旨在就華威委員會報告做一概觀性剖析,尤其是該報告建議WTO會員國應考慮「關鍵多數決策制訂模式」(critical mass decision-making)作爲比現行要求所有的協定適用會員全體的決策制訂模式更具彈性的另類模式。聚焦於關鍵多數的提議絕非意味著華威委員會報告的其他建議比較不重要,事實上,該報告就如同先前的蘇瑟蘭報告一樣花了相當多頁數討論令人傷腦筋的區域貿易協定及這些協定對全球貿易主義的負面衝擊。而所不同的是,華威委員會報告將焦點置於全球貿易治理體系的未來。
dc.format.extent 158695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relation (關聯)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13, 1-26
dc.subject (關鍵詞) 世界貿易組織;華威委員會報告;決策制訂
dc.subject (關鍵詞) WTO ; 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 ; Decision-making
dc.title (題名) Reforming the WTO`s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The Warwick Commission Report and Critical Mass Decision-Making`
dc.title (題名) WTO決策制訂的改革:華威委員會報告與關鍵多數決策制訂模式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