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南北傳入世佛教在台灣的會遇:以佛教弘誓學院與泰國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的交流為例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Mahayana Engaged Buddhism in Taiwa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作者 劉文芳
Liu, Wen-Fang
貢獻者 蔡怡佳
Tsai, Yi-Jia
劉文芳
Liu, Wen-Fang
關鍵詞 入世佛教
人間佛教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
佛教弘誓學院
宗教對話
Engaged Buddhism
Humanistic Buddhism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INEB)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
religious dialogue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00:57 (UTC+8)
摘要 「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已成為當今全球佛教的主流思潮,逐漸受到矚目的研究課題。太虛與印順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一般被視與「入世佛教」概念相近。台灣宗教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多著墨於海峽兩岸之人間佛教思想論述與實踐,甚少觸及亞洲其他地區及全球性入世佛教運動的國際視角。本文藉由國際佛教入世協會INEB來台灣交流的事緣為主軸,探討台灣入世佛教運動及與國際入世佛教接軌。
台灣入世佛教的社會參與運動,是當代亞洲佛教相當重要的一環,可以說在北傳佛教的社會關懷上扮演「先知」的角色,本論文首先就現實發展的脈絡,探討當代台灣入世佛教運動興起之時空背景、催生當代台灣佛教社會參與的重要因素,而讓當代台灣佛教展現如此特有的風貌,述介兩位重要的領導人物:傳道法師、昭慧法師其入世佛教觀及重要實踐。
接著述介南傳入世佛教,以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作為代表性組織,探索入世佛教運動在亞洲各國興起的歷程及重要人物,對其興起的時代背景、傳播歷程與蘊含之意義,作一番考察。述介INEB創會人Sulak Sivaraksa之生平與思想,藉此了解南傳入世佛教的思想來源及發展過程。INEB 2007與2017年兩次全球大會在台灣舉辦,本文進行南北傳入世佛教在台交流的史事記錄,其中的歷程及可能產生的效應,分析入世佛教運動所面臨的時代機遇及挑戰,以及思考佛教對於宗教對話的啟發。
“Engaged Buddh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Buddhism in the world, and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proposed by Ven. Taixu and Yinshun Master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imilar to the concept of “Engaged Buddhism”.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in Taiwan’s religious academia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y rarely touch o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other parts of Asia and the global Buddhist mov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ause of Taiwan’s interac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INEB) as the main axis, and discusses Taiwan’s Engaged Buddhism and its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mmunity.
Firstl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the Engaged Buddhism in Taiwan, how to promote the socially engagement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uddhists. This makes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uddhism show such unique features, introduces two important leaders: Ven. Chuandao and Bhiksuni Ven. Chaohwei, their viewpoints and important practices on Engaged Buddhism.
Then I will introduce the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use INEB as a representative organization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important figures of the Engaged Buddhism movement in the Asian countries. INEB 2007 and 2017 global conferences were held in Taiwan’s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 This article i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Mahayana Engaged Buddhism., and analyzes its inspiration for religious dialogue.
參考文獻 一、藏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冊2。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藏》冊12。
南傳《相應部》,《南傳大藏經》冊16。
二、專書
丁仁傑,《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台北:聯經,2004年。
丁仁傑,《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台北:聯經,2009年。
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護教組,《杯葛思凡專輯》,台北: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護教組,1989年。
太虛大師,《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王志成,《和平的渴望——當代宗教對話理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王榮昌等,《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宗教對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中華信義神學院出版社,2005年。
古倫神父、昭慧法師合著,吳信如譯,《你信什麼?基督宗教與佛教的生命對話》,台北:南與北文化出版社,2013年。
印順法師,《太虛大師年譜》,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平凡的一生》,台北:正聞,1994年
印順法師,《佛在人間》,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佛法概論》,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法海微波》,台北:正聞,1993年。
印順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台北:正聞,1989年。
印順法師,《勝鬘經講記》,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無諍之辯》,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遊心法海六十年》,,台北:正聞,1993年。
印順法師,《學佛三要》,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編,《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江燦騰,《太虛大師前傳(1890-1927)》,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1996年。
江燦騰,《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一)》,台北:新文豐,1990年。
何建明,《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宋立道,《神聖與世俗:南傳佛教國家的宗教與政治》,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卓新平主編,《宗教比較與對話:第四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房志榮、黃懷秋、武金正、陳敏齡、莊宏誼、陳德光等合著,《宗教交談: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房志榮等合著,《輔大宗教系二○○○年宗教交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2年。
邱敏捷,《印順法師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2000年。
昭慧法師口述,國史館侯坤宏、卓遵宏訪談記錄,《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上)》,桃園:法界,2017年。
晏禮中,《因聖亞瑪大師:緬甸入世佛教》,台北:廣智文化,2017年。
張志剛,《當代宗教衝突與對話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現代禪教研部主編,《佛教與基督教信仰的交會:現代禪與中華信義神學院的對話》,台北:現代禪,2002年。
莊慶嘉,《宗教交談的基礎》,台北:雅歌,1996年。
陳劍鍠編,《法雨中國 普潤亞洲: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16年。
趙文詞(Richard Madsen)著,黃雄銘譯,《民主妙法:台灣的宗教復興與政治發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年。
傅有德、斯圖沃德、克拉克主編,《跨宗教對話:中國與西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傅偉勳、李志夫、楊惠南等著,《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1991年。
傳道法師口述,侯坤宏等訪談記錄,《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傳道法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9年。
賴品超,《近代中國佛教與基督宗教的相遇》,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3年。
魏澤民編,《全球倫理與宗教文化》,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3年。
釋昭慧,《人間佛教試煉場》,台北:法界,1998年。
釋昭慧,《如是我思》第二集,台北:法界,1992年。
釋昭慧,《敢向高樓撞晚鐘》,台北:法界,1998年。
釋昭慧,《願同弱少抗強權》,台北:法界,1994年。
釋聖嚴等,《聖嚴法師與宗教對話》,台北:法鼓文化,2001年。
龔立人,《糾纏的靈性:倫理、社會與宗教》,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06年。
一行禪師著,林毓文、陳琴富譯,《步步安樂行》,台北:倍達出版社,1995年。
大衛.查波著,廖世德譯,《佛陀的美麗新世界》,台北:法鼓文化,2006年。
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著,香光書香編譯組譯,《法的社會主義》,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1996年。
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Bhaddanta Vicittasarabhivamsa)著,敬法比丘譯,《大佛史——南傳菩薩道》,高雄:正覺學會,2000年。
保羅‧尼特(Paul F.knitter)著,王志成譯,《宗教對話模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保羅‧尼特著,王志成譯,《宗教對話模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雷蒙‧潘尼卡註,王志成、思竹譯,《宗教內對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Matteo Pistono英文著作,陳雄財初譯,《蕭素樂——暹邏獅吼》,桃園:法界,2017年。
Narada Mahathera著,學愚法師譯,《佛陀與佛法》,高雄:佛陀教育中心,1999年。
Sulak Sivaraksa著,任建成譯,《可持續的是美好的》,海南:海南出版社,2012年。
Eppsteiner, Fred. The Path of Compassion: Writing on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Berkeley, Calif.: Parallax Press, 1988.
Keat Gin Ooi (ed.),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Inc, 2004.
King, Robert H. Thomas Merton and Thich Nhat Hanh: Engaged Spiritual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Continuum Pub Group, 2003.
King, Sallie B. Being Benevolence: The Social Ethics of Engaged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King, Sallie B.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Moon, Susan. (ed.) Not Turning Away: the Practice of Engaged Buddhism, Shambhala Publication, Inc., 2004.
Parachin, Janet W. Engaged Spirituality: Ten Lives of Contemplation and Action. St. Louis, Missouri: Chalice Press, 1999.
Pistono, Matteo. Roar: Sulak Sivaraksa and the Path of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未出版。
Puri, Bharati. Engaged Buddhism: The Dalai Lama`s Worldview,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Queen, Christopher. (ed.) Engaged Buddhism in the West, Boston:Wisdom Pubns, 2000.
Queen, Christopher. and King, Sallie B. (ed.), Engaged Buddhism: Buddhist Liberation Movements in Asia,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Queen, Christopher. Charles Prebish and Damien Keown (ed.) Action Dharma: New Studies in Engaged Buddhism, Routledge Curzon, 2003.
Richard Gombrich and Gananath Obeyesekere, Buddhism Transformed: Religious Change in Sri Lank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Rothberg, Donald. The Engaged Spiritual Life: A Buddhist Approach to Transforming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Beacon Press, 2006.
Stanczak, Gregory C. Engaged Spirituality: Social Change and American Religion,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6.
Sterkens, Carl. Interreligious Learning: the Problem of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in Primary Education, Leiden: Brill, 2001.
Sulak Sivaraksa, A Buddhist Vision for Renewing Society, Bangkok: Suksit Siam, 1994.
Sulak Sivaraksa. Conflict, Culture, Change: Engaged Buddhism in a Globalizing World, Wisdom Publications, 2005.
Swidler, Leonard and Mojzes, Paul. The Study of Religion in an Age of Global Dialogue,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Thich Nhat Hanh (一行禪師), Interbeing: Fourteen Guidelines for Engaged Buddhism, Berkeley: Parallax Press, 1987.
Welch, Holmes. The Buddhist Revived i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三、論文
王志成,〈保羅˙尼特論宗教間關係模式〉,《輔仁宗教研究》第6期,2002年12月。
王志成,〈論宗教對話的軸心式轉變〉,《新世紀宗教研究》4卷4期,2006年6月。
王順民,〈宗教與社會的對話──有關「觀音像事件」的公共選擇思考〉,《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台北:洪葉文化,2001。
古魯格,〈佛教對宗教間對話的貢獻〉,《普門學報》第56期,2010年3月。
朴晶恩,〈韓國的民眾佛教運動——從其作為參與佛教角度所進行的考察〉,《韓國學論文集》2013年00期。
吳平,〈民國時期上海的對外佛教文化交流〉,《法音》2001年第11期(總第207期),頁30-35。
吳言生,〈佛耶對話三模式〉,發表於「文化對話:可能性與界限」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
宋立道,〈當代印度的新佛教運動〉,《法音》2007年第4期,北京:中國佛教協會,2007年4月,頁41-47。
志道,〈當代印度佛教復興與『參與佛教』運動〉,《佛教文化》2005年第1期,頁18。
李丁讚,〈宗教與殖民:台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985-1995〉,《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81期,1996年。
李宜靜,〈阿部正雄的宗教對話理論初探〉,《現代哲學》2007年3期。
李勇,〈西方佛教的現代化略論〉,《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6期,頁31-35。
李毓賢,〈佛使比丘與泰國佛教改革〉,《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卷2期,2013年,頁75-81。
林建德,〈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現況〉,《佛教圖書館館刊》第52期,2011年,頁6-17。
林津,〈宗教對話態度上的探討:以基督教與佛教死亡為例〉,香港中文大學,神學碩士論文,1995年。
林崇安,〈南傳佛教各派在台發展概況〉,《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36期,桃園:元智大學,2013.10.31,頁1-3。
宣方,〈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上)〉,《弘誓》雙月刊第91期,2008年2月。
宣方,〈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下)〉,《弘誓》雙月刊第93期,2008年6月。
高碩,〈宗教對話的理論嬗變及其困境分析〉,《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
張世澤、張世強,〈斯里蘭卡政治佛僧與世俗主義之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
張光中,〈公共宗教的可能性:一個微觀層次的分析〉,臺北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2008年。
梁蕙萍,〈佛教的入世轉向與教義的再詮釋——斯里蘭卡「新教式佛教」的開展〉,《世界宗教學刊》第十期,2007年12月。
莊政憲,〈宗教對話與全球責任——當代台灣新興宗教領袖對宗教倫理論述的分析〉,《新世紀宗教研究》9卷3期,2011年3月。
許文堂,〈當代越南佛教的政治參與〉,《台灣東南亞學刊》9卷2期,2012年,頁57-108。
許原豪,〈從佛教立場邁向宗教交談之路——以天台學說為主軸的理論研究〉,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7年。
許素蓮,〈基督教與他宗教:探討Paul Knitter之宗教對話模式〉,台南神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
陳文玲,〈台灣佛教的多元宗教實踐與「入世佛教」的國際接軌〉,發表於台灣宗教學會年會2010年6月26日年會。
游祥洲,〈論入世佛教與當代印度佛教復興運動──從安貝卡博士到TBMSG的發展進路〉,發表於第五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04年。
游祥洲,〈論全球入世佛教之發展進路——兼論其涉及公共事務時之政治取向〉,發表於「台灣的宗教研究——傳承輿創新」研討會,台北:台灣宗教學會,2004年7月4日。
游祥洲,〈論安貝卡主義、印度人權革命與佛教復興——一個全球倫理的觀點〉,《玄奘佛學研究》第16期,新竹:玄奘大學,2011.9。
程恭讓,〈序言:一個人間佛教的傳奇〉,《201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高雄:佛光山,2018年。
黃云靜,〈泰國現代三波復興比丘尼運動探析〉,《世界歷史》2014年03期,頁75-91。
黃勇,〈宗教多元論和宗教對話〉,《道風》4期,1996年。
楊惠南,〈當代台灣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東方宗教研究》新一期,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1990年10月。
楊惠南,〈解嚴後台灣新興佛教現象及其特質——以「人間佛教」為主的一個考察〉,收於,《「新興宗教現象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2年3月,頁189-238。
楊慧林,〈佛教與基督教對話中的三個問題〉,《佛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劉宇光,〈左翼佛教: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世界宗教學刊》第7期,2006年,頁1-42。
蔡維民,〈全球化趨勢下台灣佛教之回應〉,《新世紀宗教研究》1卷2期,2002年12月,頁29-65。
學愚,〈近代佛教發展的兩次轉型——以參與佛教爲例〉,發表於「佛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北:武漢大學,2006.10.16-18。
釋法堅,〈斯里蘭卡當代佛教史研究〉,《慧炬雜誌》517-520期,2007年。
釋惟善,〈斯里蘭卡佛學家羅睺羅長老及其佛教哲學思想〉,原載《哲學家》2008、2007年卷。網路版: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5543184/,2019年5月18日檢索。
釋傳道,〈人間佛教的實踐——略談妙心寺的嚴土熟生事業〉,發表於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1999年10月。
釋覺亞,〈安貝卡與其新佛教運動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安尼塔‧夏瑪(Anita Sharma)著,心倫譯,〈當代南韓的人間佛教〉,《普門學報》第22期,2004年7月,頁1-18。
Roland Robertson著,潘玉儀等譯,〈全球化與「傳統宗教」的前途〉,《維真學刊》Vol. Ⅸ,No. 3, 2001年,頁3-11。
Sulak Sivaraksa撰,陳香蓉譯,〈泰國佛教與環保運動〉,《弘誓》雙月刊第149期,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7年10月,頁37-43。
Falk, Richard. “Politically Engaged Spirituality in an Emerging Global Civil Society.” In: Religion and Humane Global Governance.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2001, pp. 101-122
Nhat Hanh, Thich “History of Engaged Buddhism: A Dharma Talk by Thich Nhat Hanh, Hanoi, Vietnam, May 6-7, 2008,” Human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Self-Knowledge: Vol. 6: Iss. 3, Article 7, SUMMER 2008, pp. 29-36.
Oh, Seil & Sarkisian, Natalia. “Spiritual Individualism or Engaged Spirituality? Social Implications of Holistic Spirituality among Mind–Body–Spirit Practitioners”, Sociology of Religion, Volume 73, Issue 3, 1 September 2012, pp. 299-322,
Sivaraksa, Sulak. “Buddhism and Human Freedom,” Buddhist-Christian Studies, 18 (1998): 63-68.
Sivaraksa, Sulak. “Religion and World Order from a Buddhist Perspective,” in Patricia M. Mische and Melissa Merkling (ed.), Toward a Global Civiliz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Religions, Peter Lang Inc.,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pp. 128-139.
Swearer, Donald K. “Sulak Sivaraksa’s Buddhist Vision for Renewing Society,” Crossroad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6.2 (1991):17-57.
Taylor, Jim. “Buddhist Revit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Thailand,” 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8.1 (1993): 62-91.
四、其他
INEB、弘誓文教基金會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2007全球大會手冊》,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7年8月。
INEB、弘誓文教基金會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第十八屆雙年會大會手冊》,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7年11月。
台灣教會公報社,《台灣教會公報》週刊第1419期,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79年。
釋性廣主編,《弘誓》雙月刊第83期,「同志運動的佛法觀點」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6年10月。
釋性廣主編,《弘誓》雙月刊第89期,「入世佛教 輝映法界」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7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11期,「止觀法音 覺諸世間」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1年6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19期,「國際矚目的佛化同志婚禮」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2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28期,「印度佛教復興的舵手——世友先生」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4年4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33期,「傳正覺燈,道般若門——傳道長老追思」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5年2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49期,「蕭素樂——暹羅獅吼」專輯,2017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51期,「法內手足的歷史性集會」專輯,2018年2月。
INEB網站:http://inebnetwork.org/
INEB臉書:https://zh-tw.facebook.com/INEB.BuddhistNetwork/
關懷生命協會網站:https://www.lca.org.tw。
佛教弘誓學院網站:https://www.hongshi.org.tw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91565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65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怡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sai, Yi-Ji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文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Wen-F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文芳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Wen-F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6:00:57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6:00: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00: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15650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07-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1565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已成為當今全球佛教的主流思潮,逐漸受到矚目的研究課題。太虛與印順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一般被視與「入世佛教」概念相近。台灣宗教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多著墨於海峽兩岸之人間佛教思想論述與實踐,甚少觸及亞洲其他地區及全球性入世佛教運動的國際視角。本文藉由國際佛教入世協會INEB來台灣交流的事緣為主軸,探討台灣入世佛教運動及與國際入世佛教接軌。
台灣入世佛教的社會參與運動,是當代亞洲佛教相當重要的一環,可以說在北傳佛教的社會關懷上扮演「先知」的角色,本論文首先就現實發展的脈絡,探討當代台灣入世佛教運動興起之時空背景、催生當代台灣佛教社會參與的重要因素,而讓當代台灣佛教展現如此特有的風貌,述介兩位重要的領導人物:傳道法師、昭慧法師其入世佛教觀及重要實踐。
接著述介南傳入世佛教,以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作為代表性組織,探索入世佛教運動在亞洲各國興起的歷程及重要人物,對其興起的時代背景、傳播歷程與蘊含之意義,作一番考察。述介INEB創會人Sulak Sivaraksa之生平與思想,藉此了解南傳入世佛教的思想來源及發展過程。INEB 2007與2017年兩次全球大會在台灣舉辦,本文進行南北傳入世佛教在台交流的史事記錄,其中的歷程及可能產生的效應,分析入世佛教運動所面臨的時代機遇及挑戰,以及思考佛教對於宗教對話的啟發。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Engaged Buddh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Buddhism in the world, and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proposed by Ven. Taixu and Yinshun Master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imilar to the concept of “Engaged Buddhism”.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in Taiwan’s religious academia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y rarely touch o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other parts of Asia and the global Buddhist mov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ause of Taiwan’s interac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INEB) as the main axis, and discusses Taiwan’s Engaged Buddhism and its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mmunity.
Firstl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the Engaged Buddhism in Taiwan, how to promote the socially engagement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uddhists. This makes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uddhism show such unique features, introduces two important leaders: Ven. Chuandao and Bhiksuni Ven. Chaohwei, their viewpoints and important practices on Engaged Buddhism.
Then I will introduce the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use INEB as a representative organization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important figures of the Engaged Buddhism movement in the Asian countries. INEB 2007 and 2017 global conferences were held in Taiwan’s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 This article i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Mahayana Engaged Buddhism., and analyzes its inspiration for religious dialogu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參考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疇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 章節架構 /13
第二章 台灣入世佛教運動之形成 /15
第一節 時代背景:公民社會興起 /15
第二節 佛教面對社會變遷的反省 /20
第三節 理論基礎:人間佛教思想 /23
一、人間佛教思想的再提出及其影響 /24
二、人間佛教思想的基進面 /31
第三章 台灣入世佛教之重要推動者與事蹟 /43
第一節 台灣入世佛教概述 /43
第二節 傳道法師與妙心寺 /47
一、抗議石化公司污染 /48
二、發起淨化選風運動 /49
第三節 昭慧法師與佛教弘誓學院 /50
一、創立「關懷生命協會」,推動保護動物運動 /53
二、廢除「八敬法」,提倡佛教「性別平等」運動 /57
三、參與反核運動 /61
四、推動反賭博合法化 /63
五、倡議婚姻平權 /66
第四章 南傳入世佛教:泰國INEB組織 /69
第一節 亞洲入世佛教概述 /70
第二節 泰國入世佛教領航員:Ajarn Sulak Sivaraksa /81
一、生平簡介 /82
二、入世佛教運動的形塑 /84
三、批評資本主義、推展生態運動 /86
四、對消費主義的批判 /88
五、問題的根源:三毒的結構化 /89
六、對泰國僧團的針貶 /90
第三節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 /91
第五章 INEB兩屆大會在台灣 /95
第一節 緣起、過程與激盪 /95
第二節 南傳佛教是小乘佛教? /98
第三節 入世佛教的宗教對話 /101
第六章 結論:互為善知識 /109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25
zh_TW
dc.format.extent 916703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650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入世佛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間佛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佛教弘誓學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宗教對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Engaged Buddh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umanistic Buddh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INEB)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ligious dialogueen_US
dc.title (題名) 南北傳入世佛教在台灣的會遇:以佛教弘誓學院與泰國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的交流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revada Engaged Buddhism and Mahayana Engaged Buddhism in Taiwa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t Hongshi College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藏經
《雜阿含經》,《大正藏》冊2。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藏》冊12。
南傳《相應部》,《南傳大藏經》冊16。
二、專書
丁仁傑,《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台北:聯經,2004年。
丁仁傑,《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台北:聯經,2009年。
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護教組,《杯葛思凡專輯》,台北: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護教組,1989年。
太虛大師,《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王志成,《和平的渴望——當代宗教對話理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王榮昌等,《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宗教對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中華信義神學院出版社,2005年。
古倫神父、昭慧法師合著,吳信如譯,《你信什麼?基督宗教與佛教的生命對話》,台北:南與北文化出版社,2013年。
印順法師,《太虛大師年譜》,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平凡的一生》,台北:正聞,1994年
印順法師,《佛在人間》,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佛法概論》,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法海微波》,台北:正聞,1993年。
印順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台北:正聞,1989年。
印順法師,《勝鬘經講記》,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無諍之辯》,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遊心法海六十年》,,台北:正聞,1993年。
印順法師,《學佛三要》,台北:正聞,1992年。
印順法師編,《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江燦騰,《太虛大師前傳(1890-1927)》,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1996年。
江燦騰,《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一)》,台北:新文豐,1990年。
何建明,《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宋立道,《神聖與世俗:南傳佛教國家的宗教與政治》,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卓新平主編,《宗教比較與對話:第四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房志榮、黃懷秋、武金正、陳敏齡、莊宏誼、陳德光等合著,《宗教交談: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房志榮等合著,《輔大宗教系二○○○年宗教交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2年。
邱敏捷,《印順法師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2000年。
昭慧法師口述,國史館侯坤宏、卓遵宏訪談記錄,《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上)》,桃園:法界,2017年。
晏禮中,《因聖亞瑪大師:緬甸入世佛教》,台北:廣智文化,2017年。
張志剛,《當代宗教衝突與對話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現代禪教研部主編,《佛教與基督教信仰的交會:現代禪與中華信義神學院的對話》,台北:現代禪,2002年。
莊慶嘉,《宗教交談的基礎》,台北:雅歌,1996年。
陳劍鍠編,《法雨中國 普潤亞洲: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16年。
趙文詞(Richard Madsen)著,黃雄銘譯,《民主妙法:台灣的宗教復興與政治發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年。
傅有德、斯圖沃德、克拉克主編,《跨宗教對話:中國與西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傅偉勳、李志夫、楊惠南等著,《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1991年。
傳道法師口述,侯坤宏等訪談記錄,《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傳道法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9年。
賴品超,《近代中國佛教與基督宗教的相遇》,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3年。
魏澤民編,《全球倫理與宗教文化》,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3年。
釋昭慧,《人間佛教試煉場》,台北:法界,1998年。
釋昭慧,《如是我思》第二集,台北:法界,1992年。
釋昭慧,《敢向高樓撞晚鐘》,台北:法界,1998年。
釋昭慧,《願同弱少抗強權》,台北:法界,1994年。
釋聖嚴等,《聖嚴法師與宗教對話》,台北:法鼓文化,2001年。
龔立人,《糾纏的靈性:倫理、社會與宗教》,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06年。
一行禪師著,林毓文、陳琴富譯,《步步安樂行》,台北:倍達出版社,1995年。
大衛.查波著,廖世德譯,《佛陀的美麗新世界》,台北:法鼓文化,2006年。
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著,香光書香編譯組譯,《法的社會主義》,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1996年。
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Bhaddanta Vicittasarabhivamsa)著,敬法比丘譯,《大佛史——南傳菩薩道》,高雄:正覺學會,2000年。
保羅‧尼特(Paul F.knitter)著,王志成譯,《宗教對話模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保羅‧尼特著,王志成譯,《宗教對話模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雷蒙‧潘尼卡註,王志成、思竹譯,《宗教內對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Matteo Pistono英文著作,陳雄財初譯,《蕭素樂——暹邏獅吼》,桃園:法界,2017年。
Narada Mahathera著,學愚法師譯,《佛陀與佛法》,高雄:佛陀教育中心,1999年。
Sulak Sivaraksa著,任建成譯,《可持續的是美好的》,海南:海南出版社,2012年。
Eppsteiner, Fred. The Path of Compassion: Writing on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Berkeley, Calif.: Parallax Press, 1988.
Keat Gin Ooi (ed.),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Inc, 2004.
King, Robert H. Thomas Merton and Thich Nhat Hanh: Engaged Spiritual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Continuum Pub Group, 2003.
King, Sallie B. Being Benevolence: The Social Ethics of Engaged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King, Sallie B.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Moon, Susan. (ed.) Not Turning Away: the Practice of Engaged Buddhism, Shambhala Publication, Inc., 2004.
Parachin, Janet W. Engaged Spirituality: Ten Lives of Contemplation and Action. St. Louis, Missouri: Chalice Press, 1999.
Pistono, Matteo. Roar: Sulak Sivaraksa and the Path of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未出版。
Puri, Bharati. Engaged Buddhism: The Dalai Lama`s Worldview,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Queen, Christopher. (ed.) Engaged Buddhism in the West, Boston:Wisdom Pubns, 2000.
Queen, Christopher. and King, Sallie B. (ed.), Engaged Buddhism: Buddhist Liberation Movements in Asia,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Queen, Christopher. Charles Prebish and Damien Keown (ed.) Action Dharma: New Studies in Engaged Buddhism, Routledge Curzon, 2003.
Richard Gombrich and Gananath Obeyesekere, Buddhism Transformed: Religious Change in Sri Lank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Rothberg, Donald. The Engaged Spiritual Life: A Buddhist Approach to Transforming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Beacon Press, 2006.
Stanczak, Gregory C. Engaged Spirituality: Social Change and American Religion,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6.
Sterkens, Carl. Interreligious Learning: the Problem of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in Primary Education, Leiden: Brill, 2001.
Sulak Sivaraksa, A Buddhist Vision for Renewing Society, Bangkok: Suksit Siam, 1994.
Sulak Sivaraksa. Conflict, Culture, Change: Engaged Buddhism in a Globalizing World, Wisdom Publications, 2005.
Swidler, Leonard and Mojzes, Paul. The Study of Religion in an Age of Global Dialogue,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Thich Nhat Hanh (一行禪師), Interbeing: Fourteen Guidelines for Engaged Buddhism, Berkeley: Parallax Press, 1987.
Welch, Holmes. The Buddhist Revived i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三、論文
王志成,〈保羅˙尼特論宗教間關係模式〉,《輔仁宗教研究》第6期,2002年12月。
王志成,〈論宗教對話的軸心式轉變〉,《新世紀宗教研究》4卷4期,2006年6月。
王順民,〈宗教與社會的對話──有關「觀音像事件」的公共選擇思考〉,《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台北:洪葉文化,2001。
古魯格,〈佛教對宗教間對話的貢獻〉,《普門學報》第56期,2010年3月。
朴晶恩,〈韓國的民眾佛教運動——從其作為參與佛教角度所進行的考察〉,《韓國學論文集》2013年00期。
吳平,〈民國時期上海的對外佛教文化交流〉,《法音》2001年第11期(總第207期),頁30-35。
吳言生,〈佛耶對話三模式〉,發表於「文化對話:可能性與界限」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主辦,2002年10月。
宋立道,〈當代印度的新佛教運動〉,《法音》2007年第4期,北京:中國佛教協會,2007年4月,頁41-47。
志道,〈當代印度佛教復興與『參與佛教』運動〉,《佛教文化》2005年第1期,頁18。
李丁讚,〈宗教與殖民:台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985-1995〉,《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81期,1996年。
李宜靜,〈阿部正雄的宗教對話理論初探〉,《現代哲學》2007年3期。
李勇,〈西方佛教的現代化略論〉,《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6期,頁31-35。
李毓賢,〈佛使比丘與泰國佛教改革〉,《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卷2期,2013年,頁75-81。
林建德,〈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人間佛教」研究發展現況〉,《佛教圖書館館刊》第52期,2011年,頁6-17。
林津,〈宗教對話態度上的探討:以基督教與佛教死亡為例〉,香港中文大學,神學碩士論文,1995年。
林崇安,〈南傳佛教各派在台發展概況〉,《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36期,桃園:元智大學,2013.10.31,頁1-3。
宣方,〈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上)〉,《弘誓》雙月刊第91期,2008年2月。
宣方,〈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下)〉,《弘誓》雙月刊第93期,2008年6月。
高碩,〈宗教對話的理論嬗變及其困境分析〉,《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
張世澤、張世強,〈斯里蘭卡政治佛僧與世俗主義之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
張光中,〈公共宗教的可能性:一個微觀層次的分析〉,臺北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2008年。
梁蕙萍,〈佛教的入世轉向與教義的再詮釋——斯里蘭卡「新教式佛教」的開展〉,《世界宗教學刊》第十期,2007年12月。
莊政憲,〈宗教對話與全球責任——當代台灣新興宗教領袖對宗教倫理論述的分析〉,《新世紀宗教研究》9卷3期,2011年3月。
許文堂,〈當代越南佛教的政治參與〉,《台灣東南亞學刊》9卷2期,2012年,頁57-108。
許原豪,〈從佛教立場邁向宗教交談之路——以天台學說為主軸的理論研究〉,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07年。
許素蓮,〈基督教與他宗教:探討Paul Knitter之宗教對話模式〉,台南神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
陳文玲,〈台灣佛教的多元宗教實踐與「入世佛教」的國際接軌〉,發表於台灣宗教學會年會2010年6月26日年會。
游祥洲,〈論入世佛教與當代印度佛教復興運動──從安貝卡博士到TBMSG的發展進路〉,發表於第五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04年。
游祥洲,〈論全球入世佛教之發展進路——兼論其涉及公共事務時之政治取向〉,發表於「台灣的宗教研究——傳承輿創新」研討會,台北:台灣宗教學會,2004年7月4日。
游祥洲,〈論安貝卡主義、印度人權革命與佛教復興——一個全球倫理的觀點〉,《玄奘佛學研究》第16期,新竹:玄奘大學,2011.9。
程恭讓,〈序言:一個人間佛教的傳奇〉,《201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高雄:佛光山,2018年。
黃云靜,〈泰國現代三波復興比丘尼運動探析〉,《世界歷史》2014年03期,頁75-91。
黃勇,〈宗教多元論和宗教對話〉,《道風》4期,1996年。
楊惠南,〈當代台灣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東方宗教研究》新一期,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1990年10月。
楊惠南,〈解嚴後台灣新興佛教現象及其特質——以「人間佛教」為主的一個考察〉,收於,《「新興宗教現象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2年3月,頁189-238。
楊慧林,〈佛教與基督教對話中的三個問題〉,《佛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劉宇光,〈左翼佛教: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世界宗教學刊》第7期,2006年,頁1-42。
蔡維民,〈全球化趨勢下台灣佛教之回應〉,《新世紀宗教研究》1卷2期,2002年12月,頁29-65。
學愚,〈近代佛教發展的兩次轉型——以參與佛教爲例〉,發表於「佛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北:武漢大學,2006.10.16-18。
釋法堅,〈斯里蘭卡當代佛教史研究〉,《慧炬雜誌》517-520期,2007年。
釋惟善,〈斯里蘭卡佛學家羅睺羅長老及其佛教哲學思想〉,原載《哲學家》2008、2007年卷。網路版: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5543184/,2019年5月18日檢索。
釋傳道,〈人間佛教的實踐——略談妙心寺的嚴土熟生事業〉,發表於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1999年10月。
釋覺亞,〈安貝卡與其新佛教運動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安尼塔‧夏瑪(Anita Sharma)著,心倫譯,〈當代南韓的人間佛教〉,《普門學報》第22期,2004年7月,頁1-18。
Roland Robertson著,潘玉儀等譯,〈全球化與「傳統宗教」的前途〉,《維真學刊》Vol. Ⅸ,No. 3, 2001年,頁3-11。
Sulak Sivaraksa撰,陳香蓉譯,〈泰國佛教與環保運動〉,《弘誓》雙月刊第149期,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7年10月,頁37-43。
Falk, Richard. “Politically Engaged Spirituality in an Emerging Global Civil Society.” In: Religion and Humane Global Governance.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2001, pp. 101-122
Nhat Hanh, Thich “History of Engaged Buddhism: A Dharma Talk by Thich Nhat Hanh, Hanoi, Vietnam, May 6-7, 2008,” Human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Self-Knowledge: Vol. 6: Iss. 3, Article 7, SUMMER 2008, pp. 29-36.
Oh, Seil & Sarkisian, Natalia. “Spiritual Individualism or Engaged Spirituality? Social Implications of Holistic Spirituality among Mind–Body–Spirit Practitioners”, Sociology of Religion, Volume 73, Issue 3, 1 September 2012, pp. 299-322,
Sivaraksa, Sulak. “Buddhism and Human Freedom,” Buddhist-Christian Studies, 18 (1998): 63-68.
Sivaraksa, Sulak. “Religion and World Order from a Buddhist Perspective,” in Patricia M. Mische and Melissa Merkling (ed.), Toward a Global Civiliz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Religions, Peter Lang Inc.,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pp. 128-139.
Swearer, Donald K. “Sulak Sivaraksa’s Buddhist Vision for Renewing Society,” Crossroad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6.2 (1991):17-57.
Taylor, Jim. “Buddhist Revit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Thailand,” 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8.1 (1993): 62-91.
四、其他
INEB、弘誓文教基金會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EB)2007全球大會手冊》,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7年8月。
INEB、弘誓文教基金會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第十八屆雙年會大會手冊》,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7年11月。
台灣教會公報社,《台灣教會公報》週刊第1419期,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79年。
釋性廣主編,《弘誓》雙月刊第83期,「同志運動的佛法觀點」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6年10月。
釋性廣主編,《弘誓》雙月刊第89期,「入世佛教 輝映法界」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07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11期,「止觀法音 覺諸世間」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1年6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19期,「國際矚目的佛化同志婚禮」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2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28期,「印度佛教復興的舵手——世友先生」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4年4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33期,「傳正覺燈,道般若門——傳道長老追思」專輯,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2015年2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49期,「蕭素樂——暹羅獅吼」專輯,2017年10月。
釋傳法主編,《弘誓》雙月刊第151期,「法內手足的歷史性集會」專輯,2018年2月。
INEB網站:http://inebnetwork.org/
INEB臉書:https://zh-tw.facebook.com/INEB.BuddhistNetwork/
關懷生命協會網站:https://www.lca.org.tw。
佛教弘誓學院網站:https://www.hongshi.org.tw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038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