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四明墓誌看宋代平民家族
A Study of Commoner Families Seen in Song Ningpo Epitaphs (960-1279)
作者 林明
Lin, Ming
貢獻者 劉祥光
林明
Lin, Ming
關鍵詞 宋代
四明
平民
墓誌
家族型態
家族經營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03:54 (UTC+8)
摘要   墓誌史料對家族史研究的貢獻已是學界共識,然或受限於材料多寡,或受限於學界關注焦點,歷來宋代家族史研究仍多以官宦階級為主,鮮少見到針對平民階級的家族研究,遑論利用墓誌進行相關討論。
  本文透過分析56方宋代四明平民墓誌,討論此地平民之家族型態、經營方式及其在地方上的各項活動。筆者首先釐清平民的家族結構,將其分為三類,當中又以分家後仍維持互動或有共同財產者為主流。其次,筆者提煉出墓主各項實際事蹟,以此觀察平民家族在經濟、教育和族人凝聚力等面向的經營方式。就分析結果而言,平民經營家族的根本作為在於持家睦族,維繫關鍵則是族人感情和經濟基礎。多數平民家族的發展走向為富而好文,甚至將子孫習文仕進視作家族傳統,期能代代傳承。最後,筆者透過對家族在地方上的人際關係和各項活動的討論,試圖重現當時平民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及其對家族帶來的影響和時人看法。許多富有平民透過有利地方的公共事務與鄉里建立連結,提升家族的地方聲望。慈善救濟、地方建設和糾紛調解等是較常見的鄉里活動,除了增進公共利益,亦有益地方社會安定。從中也能看到平民透過慈善行為累積文化資本、贏得美名和官銜的過程,以及四明地區獨有環境問題──如興灌溉、建石塘、築海堤等,或可進一步與方志對照,為地方史增添由下而上的公共建設實例。
參考文獻 一、 傳統文獻
(宋)司馬光,《家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宋綬,宋敏求編,司義祖校點,《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
(宋)袁采,《袁氏世範》(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章國慶編,《寧波歷代碑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北京:中華書局,1984。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 : 中華書局,1986。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昌彼得等著,王德毅譯,《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3。
曾棗莊、劉琳、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寧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宋元四明六志》,寧波:寧波出版社,2011。

二、 近人論著
Hartwell, Robert M.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1982.12): 365-442.
Hymes, Robert P.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Kracke, Edward A. “Family vs. Meri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Under The Empir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0.2(1947.9): 103-123.
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臺北:商務出版社,1993。
(美)包弼德著,〈美國宋代研究的近況〉,《新史學》6.3(1995):185-20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河北:河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
(美)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美)何炳棣著,徐泓譯,《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邢鐵,《中國家庭史‧宋遼金元時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姚亮,〈宋代自耕農初探〉,河北: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姜錫東,《宋代商人和商業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
柳立言,〈宋代明州士人家族的形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1.2(2010.6): 289-364。
馬玉鳳,〈宋代平民婦女家庭生活研究〉,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
張如安,《北宋寧波文化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張如安,《南宋寧波文化史》,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張邦煒,〈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讀後〉,《歷史研究》2007.2 (2007.2): 170-179。
梁庚堯,〈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曲義田的源起與演變〉,《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213-237。
梁庚堯,《宋代科舉社會》,臺北:臺大出版社,2015。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梁洪生,〈宋代江西士、宦之家人口諸問題初探──以墓志為古代人口抽樣資料進行統計的嘗試〉,《人口學刊》1989.3: 46-52。
陳玲,〈養生送死:從墓志看北宋潞州民庶的生活世界〉,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4。
陳國燦、陳劍峰,〈南宋兩浙地區農村家庭經濟探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0.4(2005): 15-19。
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
傅璇琮、龔延明、祖慧編,《宋登科記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臺北:雲龍出版,1995。
程民生,〈宋代家庭人口數量初探〉,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2000,367-382。
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臺北:東大出版社,2006。
黃寬重,《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
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龐德新,《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局,197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4153004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153004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祥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M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明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M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6:03:54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6:03: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03: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4153004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2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153004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墓誌史料對家族史研究的貢獻已是學界共識,然或受限於材料多寡,或受限於學界關注焦點,歷來宋代家族史研究仍多以官宦階級為主,鮮少見到針對平民階級的家族研究,遑論利用墓誌進行相關討論。
  本文透過分析56方宋代四明平民墓誌,討論此地平民之家族型態、經營方式及其在地方上的各項活動。筆者首先釐清平民的家族結構,將其分為三類,當中又以分家後仍維持互動或有共同財產者為主流。其次,筆者提煉出墓主各項實際事蹟,以此觀察平民家族在經濟、教育和族人凝聚力等面向的經營方式。就分析結果而言,平民經營家族的根本作為在於持家睦族,維繫關鍵則是族人感情和經濟基礎。多數平民家族的發展走向為富而好文,甚至將子孫習文仕進視作家族傳統,期能代代傳承。最後,筆者透過對家族在地方上的人際關係和各項活動的討論,試圖重現當時平民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及其對家族帶來的影響和時人看法。許多富有平民透過有利地方的公共事務與鄉里建立連結,提升家族的地方聲望。慈善救濟、地方建設和糾紛調解等是較常見的鄉里活動,除了增進公共利益,亦有益地方社會安定。從中也能看到平民透過慈善行為累積文化資本、贏得美名和官銜的過程,以及四明地區獨有環境問題──如興灌溉、建石塘、築海堤等,或可進一步與方志對照,為地方史增添由下而上的公共建設實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家族型態 11
第一節 第一類:未分家,維持同居及共財 13
第二節 第二類:分家,但仍有互動或共同財產 17
第三節 第三類:分家,未見互動或共同財產 20

第三章 家族經營 23
第一節 營生治家 25
第二節 為學顯家 34
第三節 族內活動 41

第四章 鄉里關係 48
第一節 人際往來 49
第二節 公共活動 61

第五章 結論 67

第六章 附錄 70

參考文獻 80
zh_TW
dc.format.extent 211750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153004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宋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四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平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墓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族型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族經營zh_TW
dc.title (題名) 從四明墓誌看宋代平民家族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Commoner Families Seen in Song Ningpo Epitaphs (960-1279)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傳統文獻
(宋)司馬光,《家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宋綬,宋敏求編,司義祖校點,《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
(宋)袁采,《袁氏世範》(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章國慶編,《寧波歷代碑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北京:中華書局,1984。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 : 中華書局,1986。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昌彼得等著,王德毅譯,《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3。
曾棗莊、劉琳、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寧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宋元四明六志》,寧波:寧波出版社,2011。

二、 近人論著
Hartwell, Robert M.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1982.12): 365-442.
Hymes, Robert P.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Kracke, Edward A. “Family vs. Meri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Under The Empir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0.2(1947.9): 103-123.
王德毅,《宋史研究論集》,臺北:商務出版社,1993。
(美)包弼德著,〈美國宋代研究的近況〉,《新史學》6.3(1995):185-20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河北:河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
(美)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美)何炳棣著,徐泓譯,《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邢鐵,《中國家庭史‧宋遼金元時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姚亮,〈宋代自耕農初探〉,河北: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姜錫東,《宋代商人和商業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
柳立言,〈宋代明州士人家族的形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1.2(2010.6): 289-364。
馬玉鳳,〈宋代平民婦女家庭生活研究〉,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
張如安,《北宋寧波文化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張如安,《南宋寧波文化史》,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張邦煒,〈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讀後〉,《歷史研究》2007.2 (2007.2): 170-179。
梁庚堯,〈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曲義田的源起與演變〉,《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213-237。
梁庚堯,《宋代科舉社會》,臺北:臺大出版社,2015。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梁洪生,〈宋代江西士、宦之家人口諸問題初探──以墓志為古代人口抽樣資料進行統計的嘗試〉,《人口學刊》1989.3: 46-52。
陳玲,〈養生送死:從墓志看北宋潞州民庶的生活世界〉,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4。
陳國燦、陳劍峰,〈南宋兩浙地區農村家庭經濟探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0.4(2005): 15-19。
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
傅璇琮、龔延明、祖慧編,《宋登科記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臺北:雲龍出版,1995。
程民生,〈宋代家庭人口數量初探〉,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2000,367-382。
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臺北:東大出版社,2006。
黃寬重,《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
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龐德新,《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局,1974。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052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