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翠蓮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en, Tsui-Lie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薛宏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Hsueh, Hung-Fu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薛宏甫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sueh, Hung-Fu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5-Sep-2019 16:06:5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5-Sep-2019 16:06:5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5-Sep-2019 16:06:5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21580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2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台灣史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2158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作者藉由爬梳相關史料,嘗試回顧台灣戰後初期有關「中國化」的影響。作者首先回顧中日戰爭時期有關「接收台灣」、「光復臺灣」的相關討論,分析此類討論與台灣抗日團體的相關影響;又藉由戰後初期台灣流通的主要報紙,配合個人回憶錄與官方檔案及出版品作為分析文本,以捕捉戰後初期各種「中國化」工程的面貌。作者首先對黨國重要圖騰 - 國旗、國歌、蔣介石、孫中山、三民主義、國民黨 - 展開分析,理解此類概念與相關論述的操作及場域。作者也進一步觀察生活層面面中出現的各種與中國化有關的論述,從公共空間至個人空間,逐漸遭受黨國主宰的文化清洗。而類似情況再教育、語言、公民訓練、甚至公務員養成的臺灣省訓練團,都發生類似的情形。作者的焦點接著轉移至政治活動的場域,探討台灣人民政治參與的進展與相關討論。台灣戰後種種政治制度的框架,都是在中央政府的安排下推進,所以台灣人可以行使政治權利的領域範疇,也隨中國政治局勢的演變而變化。幾次官民衝突中,也看到官民的界線是與族群的界線相重疊,因此族群因素也涉入複雜的政治爭議中,臺人的語言議題,被陳儀、周一鶚作為作為阻擋臺人爭取更多的政治權利的藉口。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 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 2第二節 研究方法 3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先行研究 4第四節 論文架構 5第二章 戰爭時期的臺灣論述 8第一節 台灣人在中國 8第二節 光復台灣運動 12第三節 失之交臂的「台灣設省籌備委員會」 16第四節 台調會的設立與有關「接收」的論述 19第五節 陳儀對接收的看法 28第六節 正式接收前的《台灣新報》 35小 結 40第三章 黨國出現 41第一節 國旗與國歌 44第二節 三民主義 48第三節 國父與主席 52第四節 國民黨 / 省黨部 56小 結 63第四章 生活與藝文層面的中國化 65第一節 路名改正 66第二節 清洗公共空間 70第三節 個人生活層面的「中國化」 73第四節 藝文活動 75小 結 77第五章 教育與語言政策的中國化 78第一節 教育層面的中國化 78第二節 語言政策層面的中國化 83小 結 88第六章 公民宣誓、公民訓練與省訓團 89第一節 公民宣誓 89第二節 公民訓練 92第三節 臺灣省訓練團 96小 結 99第七章 政治參與層面的考察 100第一節 一年六場選舉 101第二節 論政權限 104第三節 三年地方自治爭議 106小 結 111第八章 結 論 112徵引書目 116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95498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801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國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論述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黨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官民衝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inofic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iscours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arty/stat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nflict between goverment and society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戰後初期臺灣的「中國化」 — 尋找官民衝突的原點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Sinofication in early post-war Taiwan - in search of the origin of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aiwan society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報紙《人民導報》《大公報》(天津版)《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和平日報》《民報》《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二、檔案彙編、檔案資料庫《大成老舊刊全文數據庫》《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政府公報資訊網》《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館藏史料查詢系統》陳雲林總主編,《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北京:九州,2007年。三、期刊《boundary 2》《口述歷史》《臺大歷史學報》《東南海》《思與言》《師大臺灣史學報》《國民教育指導月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灣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團刊》《劍光》《戰地》《戰時日本》四、 專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執行委員會,《國旗和國歌》,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執行委員會,1947年。伊藤金次郎原著,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臺灣不可欺記》,臺北:文英堂,2000年。作者不詳,《臺灣暫用小學國語課本》,臺南:臺灣新生報臺南分社,1946年。宋斐如,《宋斐如文集》卷二,臺北:海峽學術,2006年。李筱峰,《解讀二二八》,玉山社,1998年。伊恩‧布魯瑪著 ; 白舜羽譯,《零年 : 1945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臺北 : 紅桌文化,2017年。近藤正己,《總力戰與臺灣 - 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14年。張秀哲,《勿忘臺灣落花夢》,臺北:東方,1947年。張瑞成編輯,《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使委員會,1990年,頁306-308。張瑞成編輯,《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使委員會,1990年。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陳郁秀,孫芝君,《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2005年。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 》,臺北市 : 麥田出版,2007。黃錦樹,《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1998年,維克托‧謝別斯琛著 ; 黃中憲譯,《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臺北 : 馬可孛羅文化,2016年。臺南縣政府,《臺南縣鄉鎮長會議工作檢討總報告》,臺南縣政府,1946年9月。臺灣省公民訓練委員會編,《國語》,臺灣省公民訓練委員會,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度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工作報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年4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度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作計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3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臺灣民政》第一輯,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臺灣一年來之宣傳》,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臺灣省政令宣導人員手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教職員手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臺灣省教育概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機要室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三個月來工作概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臺灣省訓練團,《臺灣省訓練團概況》,臺灣省訓練團,1948年。臺灣革命同盟會主編,《臺灣問題言論集》第一集,重慶:國際問題研究所,1943年。薛宏甫,希巨蘇飛、若琳,《臺籍老兵血淚故事 第二冊 原民篇》,高雄:春暉,2015年。嚴秀峰,《臺灣先鋒:第一期-第五期合訂本》,臺北:海峽學術,2004年。Ronald Cohen, "Ethnicity:problem and focus in anthropology",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1978年。五、 學位論文周俊宇,〈塑造黨國之民 : 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考察〉,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胡茹涵,〈臺灣戰後初期的中學教育﹙1945-1952年﹚〉,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曾士榮,〈戰後臺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楊聰榮, 〈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臺灣的中國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賴婉蓉,〈謝春木及其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NCCU201901055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