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花開易見落難尋——《紅樓夢》的情緣禮法
Blooming so Steadfast, Fallen so Hard to Find——The Fate and Law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作者 廖斯泙
Liao, Szu-Ping
貢獻者 江玉林
Chiang, Yu-Lin
廖斯泙
Liao, Szu-Ping
關鍵詞 紅樓夢
情緣
禮法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19:40 (UTC+8)
摘要 《紅樓夢》書中所述,乃以大觀園作為主要場域,鋪展神話的內涵,並以此見證中人物之成長與破滅。《紅樓夢》大旨談情,於第一回便開宗明義指稱其為「風流公案」。本文首先歸納文本中之公案片段,整理其中與法律相關聯之場景描述,並探查文本角色面對法律案件時之態度與應變方式,再從作者所定義之「公案」角度,整理文本中之「情緣公案」,藉由書中之神話故事,剖析各角色間之因緣與命運安排。

本文後段以「禮」作為研究方向,探討文本中賈府與皇權之關係,以及各角色生活中遵循之道德規範與拘束。第四章探討親情、感情以及情意造成之悖德與危機。

賈寶玉以補天棄石為始,轉世後造歷塵間,並以大荒山作為起點與歸結。《紅樓夢》以情為始,以情為終,諸多情緣,亦以來世再聚作為循環,因緣情果,終即為始。

本文係以《紅樓夢》中之情、緣、禮、法作為討論基礎,探討文本中此四要素對於角色待物處事與生活中造成如何之約束與影響,以及太虛幻境與大觀園場域各自崩毀之原因。
As stated in the book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紅樓夢), the Grand View Garden(大觀園)is the main field, spreading the connotation of mythology, and witnessing the growth and de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about to talk about Qing(情). In the first round, it is said that it is called "a case of lovesick"(風流公案). This thesis first summarizes the documentary fragments in the text, sorts out the scene descrip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law, explores the attitudes and contingency of the text characters in the face of legal cases,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ing case" defined by the author, and then, through the mythical stories in the boo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fat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thesis then uses Li(禮)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 of Jia and the imperial power in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ethics and constraints that each character follows in life, and to explore the virtues and crises caused by family, affection and love.

Jia Bao-yu used to be a useless stone. After the reincarnation, he takes the Great Fable Mountain(大荒山)as the starting the ending poin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begins with love, ends with love, and the loves have also reunited as a cycle.

This thesis uses the fate and law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It discusses how these elements in the text affect the role of things and things in life, as well as the destructions of the Land of Illusion(太虛幻境)and the Grand View Garden.
參考文獻 專書
1.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聯經出版社,2017。
2. 吳佩林,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中華書局,2013。
3. 肖洪泳,法律史:立場、方法與論域,中國檢察出版社,2015。
4. 范忠信、鄭定、詹學農,中國式法律傳統,商務印書館,2013。
5. 夏貴霞,《紅樓夢》鏡像下的清朝禮制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6. 張仁善,禮‧法‧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2013。
7. 張平仁,紅樓夢詩性敘事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8. 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中華書局,1998。
9.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台大出版中心,2006。
10. 陳惠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11. 馮其庸,論紅樓夢思想,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12. 馮璩,中國新禮制社會──政治與法律傳統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
13. 黃宗智、尤陳俊,歷史社會法學──中國的實踐法史與法理,法律出版社, 2014。
14. 黃雲皓,圖解紅樓夢建築意象,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15. 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犁齊社,2013 年 09 月,修訂二版。
16. 歐麗娟,大觀紅樓正金釵卷,臺大出版中心,2017。
17.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大出版中心,2015。
18. 歐麗娟,大觀紅樓綜論卷,臺大出版中心,2014。
19.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修訂版,五南書局,2017。
20. 賴惠敏,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2007。
21.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22. 蘇力,法律與文學──以中國傳統戲劇為材料,三聯書店,2017。



期刊論文
1. 丁如盈,《紅樓夢》鏡意象研究,健行學報,第三十五卷,2015年1月,87。
2. 尤麗雯,小姑女神的放逐與招魂──從杜麗娘到林黛玉談家國想像的傳承與演變,清華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14 年 12 月,201-263。
3. 王爾敏,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著風格,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四期,1994年3月,121-160。
4. 王瓊茹,夢鎖紅樓——從評點看大觀園的建構與解構,中極學刊,第五輯,2005年12月,63-89。
5. 王鵬翔,法律、融貫性與權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 24 期,2008 年 03 月,頁 23-68。
6. 江曉輝,迷悟之間——《紅樓夢》中「玉」、「石」的佛學意涵,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九期,2013 年 7 月,111-136。
7. 李天祥,《紅樓夢》中薛蟠角色意義新論,臺大人文學報,第二十八期,2008年6月 ,139-176。
8. 李艷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男義女情的性別文化解讀,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005年3月,137-156。
9. 林宜青,由抄檢大觀園事件論賈探春的性格特質,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第二十二期,2006年5月,55-78。
10. 侯迺慧,不用胡鬧了─《紅樓夢》荒誕意識的對反、超越與消解,東華漢學,第十四期,2011年12月,149-192。
11. 張億平,《紅樓夢》大觀園的施設意義與其中的成長內涵,《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二十三期,第二十三期,2013 年 9 月,109-136。
12. 許玫芳,《紅樓夢》中秦可卿之情性與生死之謎,思與言,第四十三卷第一期,2005年3月,195-232。
13. 許衛和,論《紅樓夢》中「意淫」一詞的出處及其幽默與意義,漢學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6月,341-370。
14. 陳萬益,說賈寶玉的「意淫」和「情不情」——脂評探微之一,中外文學,第十二卷第九期,1984年2月,10-44。
15. 陳麗如,論古典小說「鏡象書寫」的兩度裂變─《古鏡記》與《紅樓夢》,興大人文學報,第四十九期,2012年9月,77-108。
16. 陸濤,從文字到圖像——《紅樓夢》接受過程中的視覺性及其意義,中北大學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二期,2013年,62-72。
17. 楊清惠,《紅樓夢》「風流公案」的敘事結構及其創造轉化,華梵人文學報,第十二期,2009年6月,55-105。
18. 廖咸浩,警幻與覺迷——《紅樓夢》與遺民情懷,漢學研究,第四卷第二期,2016年6月,175-206 。
19.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金玉良姻」重探,師大學報,第六十一卷第二期,2016年9月,29-57。
20.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神話破譯——兼含女性主義的再詮釋,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10年10月,101-139。
21. 歐麗娟,母性・母權・母神——《紅樓夢》中的王夫人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九期,2008年12 月,317-360 。
22. 歐麗娟,秦可卿新論:才情與情色的特殊演繹,成大中文學報,第五十二期,2016 年 3 月,201-246。
23. 歐麗娟,論《紅樓夢》中的度脫模式與啟蒙進程,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二卷,2011年3月,125-164。
24. 歐麗娟,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爲中心,漢學研究,第二十八卷第三期,2010年9月,99-134。
25. 蔡芷瑜,《紅樓夢》中嬤嬤一詞探析,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一期,2012年12月,143-161。
26. 賴芳伶,《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與實現,東華漢學,第十九期,2014 年 6 月,243-28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365106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106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玉林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ang, Yu-L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斯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ao, Szu-P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廖斯泙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ao, Szu-P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6:19:40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6:19: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19: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65106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5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65106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紅樓夢》書中所述,乃以大觀園作為主要場域,鋪展神話的內涵,並以此見證中人物之成長與破滅。《紅樓夢》大旨談情,於第一回便開宗明義指稱其為「風流公案」。本文首先歸納文本中之公案片段,整理其中與法律相關聯之場景描述,並探查文本角色面對法律案件時之態度與應變方式,再從作者所定義之「公案」角度,整理文本中之「情緣公案」,藉由書中之神話故事,剖析各角色間之因緣與命運安排。

本文後段以「禮」作為研究方向,探討文本中賈府與皇權之關係,以及各角色生活中遵循之道德規範與拘束。第四章探討親情、感情以及情意造成之悖德與危機。

賈寶玉以補天棄石為始,轉世後造歷塵間,並以大荒山作為起點與歸結。《紅樓夢》以情為始,以情為終,諸多情緣,亦以來世再聚作為循環,因緣情果,終即為始。

本文係以《紅樓夢》中之情、緣、禮、法作為討論基礎,探討文本中此四要素對於角色待物處事與生活中造成如何之約束與影響,以及太虛幻境與大觀園場域各自崩毀之原因。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s stated in the book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紅樓夢), the Grand View Garden(大觀園)is the main field, spreading the connotation of mythology, and witnessing the growth and de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about to talk about Qing(情). In the first round, it is said that it is called "a case of lovesick"(風流公案). This thesis first summarizes the documentary fragments in the text, sorts out the scene descrip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law, explores the attitudes and contingency of the text characters in the face of legal cases,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ing case" defined by the author, and then, through the mythical stories in the boo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fate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thesis then uses Li(禮)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 of Jia and the imperial power in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ethics and constraints that each character follows in life, and to explore the virtues and crises caused by family, affection and love.

Jia Bao-yu used to be a useless stone. After the reincarnation, he takes the Great Fable Mountain(大荒山)as the starting the ending poin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begins with love, ends with love, and the loves have also reunited as a cycle.

This thesis uses the fate and law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It discusses how these elements in the text affect the role of things and things in life, as well as the destructions of the Land of Illusion(太虛幻境)and the Grand View Garde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言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0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02

第二章 《紅樓夢》中之公案書寫 06
第一節 塵世公案 06
壹、風流公案 07
貳、官場形象 08
參、家庭私判 09
第二節 情緣公案 11
壹、大觀園與太虛幻境 12
貳、補天棄石 14
參、娥皇女英與絳珠仙草 18

第三章 《紅樓夢》中之禮法分際 26
第一節 賈府建構之基石 26
第二節 《紅樓夢》中之倫理觀 30
壹、大觀園中之二元關係 30
貳、大觀園中男女之別 33

第四章 《紅樓夢》中之情起情落 45
第一節 親情之維繫與隱患 45
第二節 情意之崩壞與悖德 52
壹、私納良民為妾與私埋人命 53
貳、王夫人抄檢大觀園 56

第五章 結論 59

參考文獻 63
zh_TW
dc.format.extent 207954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106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紅樓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情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禮法zh_TW
dc.title (題名) 花開易見落難尋——《紅樓夢》的情緣禮法zh_TW
dc.title (題名) Blooming so Steadfast, Fallen so Hard to Find——The Fate and Law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書
1.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聯經出版社,2017。
2. 吳佩林,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中華書局,2013。
3. 肖洪泳,法律史:立場、方法與論域,中國檢察出版社,2015。
4. 范忠信、鄭定、詹學農,中國式法律傳統,商務印書館,2013。
5. 夏貴霞,《紅樓夢》鏡像下的清朝禮制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6. 張仁善,禮‧法‧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2013。
7. 張平仁,紅樓夢詩性敘事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8. 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中華書局,1998。
9.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台大出版中心,2006。
10. 陳惠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11. 馮其庸,論紅樓夢思想,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12. 馮璩,中國新禮制社會──政治與法律傳統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
13. 黃宗智、尤陳俊,歷史社會法學──中國的實踐法史與法理,法律出版社, 2014。
14. 黃雲皓,圖解紅樓夢建築意象,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15. 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犁齊社,2013 年 09 月,修訂二版。
16. 歐麗娟,大觀紅樓正金釵卷,臺大出版中心,2017。
17.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大出版中心,2015。
18. 歐麗娟,大觀紅樓綜論卷,臺大出版中心,2014。
19.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修訂版,五南書局,2017。
20. 賴惠敏,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2007。
21.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22. 蘇力,法律與文學──以中國傳統戲劇為材料,三聯書店,2017。



期刊論文
1. 丁如盈,《紅樓夢》鏡意象研究,健行學報,第三十五卷,2015年1月,87。
2. 尤麗雯,小姑女神的放逐與招魂──從杜麗娘到林黛玉談家國想像的傳承與演變,清華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14 年 12 月,201-263。
3. 王爾敏,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著風格,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四期,1994年3月,121-160。
4. 王瓊茹,夢鎖紅樓——從評點看大觀園的建構與解構,中極學刊,第五輯,2005年12月,63-89。
5. 王鵬翔,法律、融貫性與權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 24 期,2008 年 03 月,頁 23-68。
6. 江曉輝,迷悟之間——《紅樓夢》中「玉」、「石」的佛學意涵,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九期,2013 年 7 月,111-136。
7. 李天祥,《紅樓夢》中薛蟠角色意義新論,臺大人文學報,第二十八期,2008年6月 ,139-176。
8. 李艷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男義女情的性別文化解讀,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005年3月,137-156。
9. 林宜青,由抄檢大觀園事件論賈探春的性格特質,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第二十二期,2006年5月,55-78。
10. 侯迺慧,不用胡鬧了─《紅樓夢》荒誕意識的對反、超越與消解,東華漢學,第十四期,2011年12月,149-192。
11. 張億平,《紅樓夢》大觀園的施設意義與其中的成長內涵,《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二十三期,第二十三期,2013 年 9 月,109-136。
12. 許玫芳,《紅樓夢》中秦可卿之情性與生死之謎,思與言,第四十三卷第一期,2005年3月,195-232。
13. 許衛和,論《紅樓夢》中「意淫」一詞的出處及其幽默與意義,漢學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6月,341-370。
14. 陳萬益,說賈寶玉的「意淫」和「情不情」——脂評探微之一,中外文學,第十二卷第九期,1984年2月,10-44。
15. 陳麗如,論古典小說「鏡象書寫」的兩度裂變─《古鏡記》與《紅樓夢》,興大人文學報,第四十九期,2012年9月,77-108。
16. 陸濤,從文字到圖像——《紅樓夢》接受過程中的視覺性及其意義,中北大學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二期,2013年,62-72。
17. 楊清惠,《紅樓夢》「風流公案」的敘事結構及其創造轉化,華梵人文學報,第十二期,2009年6月,55-105。
18. 廖咸浩,警幻與覺迷——《紅樓夢》與遺民情懷,漢學研究,第四卷第二期,2016年6月,175-206 。
19.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金玉良姻」重探,師大學報,第六十一卷第二期,2016年9月,29-57。
20.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神話破譯——兼含女性主義的再詮釋,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10年10月,101-139。
21. 歐麗娟,母性・母權・母神——《紅樓夢》中的王夫人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九期,2008年12 月,317-360 。
22. 歐麗娟,秦可卿新論:才情與情色的特殊演繹,成大中文學報,第五十二期,2016 年 3 月,201-246。
23. 歐麗娟,論《紅樓夢》中的度脫模式與啟蒙進程,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二卷,2011年3月,125-164。
24. 歐麗娟,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爲中心,漢學研究,第二十八卷第三期,2010年9月,99-134。
25. 蔡芷瑜,《紅樓夢》中嬤嬤一詞探析,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一期,2012年12月,143-161。
26. 賴芳伶,《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與實現,東華漢學,第十九期,2014 年 6 月,243-280。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089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