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政府新聞稿媒體效用與報紙媒體互動之研究 - 以臺北市政府世界大學運動會為例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effect of Government News Press and Newspaper Media - the Case of Taipei 2017 Universiade
作者 陳婕莉
Chen, Chieh-Li
貢獻者 陳敦源
Chen, Don-Yun
陳婕莉
Chen, Chieh-Li
關鍵詞 政府公關
公共關係
政府新聞稿
新聞價值
內容分析
媒體效用
消息來源與媒體互動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50:07 (UTC+8)
摘要 隨著大眾傳播與公民參與管道多元化,公共傳播對社會、政策的走向有一定的影響力,將考驗政府公共關係的能力,不論是對外溝通、危機處理、公共關係、媒體公關等,如首長形象塑造、政策宣傳與行銷,都將影響政策傳播效能。大眾傳播與政府間媒體扮演重要的角色-「守門員」,而政府公關中最常使用的傳播形式即為發布「新聞稿」至媒體,本研究中之守門員將聚焦於報紙媒體,這些「守門員」因為時間壓力、組織習慣等因素,使得新聞記者對新聞來源產生偏好選擇。
為了釐清公共政策傳播過程中報紙媒體和政府的互動關係、了解政府人員的新聞稿的公關效用與被報紙媒體採用的情形、以及進行公共行政與大眾傳播媒體的跨領域研究。本研究主要針對「政策行銷與傳播過程中報紙媒體和政府的互動關係」以及「政府新聞稿的媒體效用」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政府經營公共關係的過程中,政府機關、媒體對於新聞稿的看法以及政府發布新聞稿的單位與報紙媒體的互動關係為何。
本研究透過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以討論新聞稿與報紙媒體互動關的What與Why,首先藉由內容分析法針對政府新聞稿與報紙媒體報導樣本,探討「政府新聞稿的內容及發布情形」、「政府新聞稿被報紙媒體採用情形」、「政府新聞稿與媒體報導兩者間是否存在相關性(新聞價值、內文相似度、新聞主題相似度、版面篇幅)」。另一方面透過深度訪談法了解「政府新聞稿如何影響媒體以及兩者互動關係」、「是什麼因素影響政府新聞稿被刊登的數量、刊登後的差異性」。
本研究結果發現報紙媒體仍以新聞價值做為報導的篩選機制,並無所謂新聞價值消失的推論;再者,政府新聞稿高達約48.48%的政府新聞稿沒有報紙媒體刊登,其中僅有9.09%政府新聞稿為四家媒體採用,其中具備菁英性、鄰近性、出乎意料性、人情趣味性的新聞稿較容易被報紙媒體所採納;第三,政府新聞稿被媒體刊登的數量極低,政府撰寫新聞稿人員對於「什麼新聞」、「什麼會引起媒體和公眾興趣」的定義仍與媒體不同;第四,少數樣本政府新聞稿的新聞價值極低,卻被媒體大幅的報導,乃因為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突發事件;第四,臺北市政府與媒體互動模式多元,特別是社群軟體的經營與應用;第五,政府機關對於新聞稿重「量」,不重「質」,反而更重視新聞稿內容正確性,而非引起民眾、媒體的興趣。最後,政府新聞稿的新聞價值對媒體報導採用率、內文相似度、新聞主題相似度、版面篇幅以及新聞價值皆具有正向關聯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臺北市:幼獅。
王彥(2015)。沉默的框架:框架理論六十年的時間脈絡與空間想象。「從高雄出發:跨文化與新媒體想象研討會2015年年會」發表之論文, 高雄市。
王洪鈞(1992)。新聞採訪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王韻菁(2017)。政治傳播中政府發言人功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為例(2006-2010)。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刑縱仁(2001)。臺北市政府公關新聞稿塑造首長形象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何吉森 (2011)。 媒體公關與政策行銷。研習論壇, 129,頁 23-45。
克里本多夫(2014)。內容分析: 方法學入門(曹永強譯)。臺北市:五南。
吳定(2007)。行政學(上)、(下)。臺北市:空大。
吳柏軒(2015年7月16日)。2015媒體風雲榜調查 《自由時報》四冠王,自由時報。 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80945
李秀珠、彭玉賢、蔡佳儒 (2002)。 新傳播科技對台灣新聞媒體之影響:從新聞內容之區位談起。新聞學研究, 72,頁 27-57。
林淑馨(2014)。公共管理。高雄市:巨流。
邱宜儀(2008)。「名人政治」的新聞框架-馬英九不同從政時期新聞報導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臺北市。
洪欣慈(2015年7月16日)。網軍崛起 世新調查:網路媒體影響力增加,中時電子報。 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16003297-260405?chdtv
孫秀蕙(1994)。 環保團體的公共關係策略之探討。廣告學研究, 3,頁 159-185。
孫秀蕙(1996) 公關人員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模式對於議題管理策略的啟示--以非營利性的弱勢團體為例。廣告學研究, 8,頁 153-173。
孫秀蕙(1998)。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臺北市:正中書局。
徐佳士(1992)。大眾傳播八講。臺北市:正中書局。
陳一香(2016)。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陳東園(2007)。 媒介形式下的新聞價值差。空大人服務電子報。取自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4917/(388)085.pdf
陳明育(2008)。我國公務人員報紙形象之分析:以聯合知識庫為例,1996-2004。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陳敦源、呂季蓉、孫玟琇 (2012)。 是誰告訴人民政府表現如何?政府績效、公共資訊、與外電新聞的守門人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 6(1),頁 1-54。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臧國仁 (1998)。 消息來源組織與媒介真實之建構-組織文化與組織框架的觀點。廣告學研究,11,頁 69-116。
臧國仁 (1998)。 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 3,頁 1-120。
臧國仁 (2001)。 公共關係研究的內涵與展望–十字路口的觀察。廣告學研究, 17,頁 1-20。
臧國仁、鍾蔚文 (1998)。 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對運用框架策略的初探。廣告學研究, 9,頁 99-130。
臺北市政府(2016)。 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籌辦及財務計畫 臺北市: 行政院。
鄭自隆(2015)。傳播研究與效果評估。臺北市:五南書局。
蘇蘅 (1995)。 消息來源與新聞價值-報紙如何報導「許歷農退黨」效應。新聞學研究, 50,頁 15-40。
二、 外文文獻
Bednarek, Monika, H. C. (2012). News Discourse. New York, NY: Bloomsbury Academic.
Bell, A. (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 Oxford, UK: Blackwell.
Benoit, W. L. (1995). Accounts, Excuses and Apologies: A Theory of Imagine Restoration. New York,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ridges, J. A. (1989). News Use on the Front Pages of the American Daily.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6(2), 332-337.
Brooks, B. S., Group, M., and Kennedy, G. (1980).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Campbell, K. K., and Jamieson, K. H. (2008). Deeds Done in Words: Presidential Rhetoric and The Genres of Governance.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rrigan, D. M. (1990). Value Coding Consensus in Front Page News Lead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7(4), 653-662.
Curran, J., Gurevitch, M., and Woollacott, J. (1977).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London, UK: Edward Arnol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David, C., and Theo, C. (1997). New Public Sector Marketing. London, UK: Financial Times Press.
Herring, E. P. (1935). Official Publicity Under the New Deal.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79(1), 167-175.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00271623517900122.
Hiebert, R. E. (2000).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Book reviews, 26(2), 258-259.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3811100000461. doi:http://dx.doi.org/10.1016/S0363-8111(00)00046-1
Judy, M. (2002). Restating News Values: Contemporary Criteria for Selecting The New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for the ANSCA 2002 Conference, Coolangatt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774915_Restating_news_values_Contemporary_criteria_for_selecting_the_news
Kiousis, S. (2004). Explicating Media Salience: A Factor Analysis of New York Times Issue Coverage During The 2000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rch, 71-87.
Krippendorff, K. (2004).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Lippmann, W. (1922).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Newsom, D., Turk, J. V., and Kruckeberg, D. (1996). This is PR: The Realities of Public Relations.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cations.
Protess, D., and McCombs, M. E. (1991). Agenda Setting: Readings on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Policymak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uge, J. G. a. M. H. (1965).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New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1), 64-91.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423011.
Schlesinger, P. (1990).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Limits of Media-Centrism. 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Media Research., 61-83.
Shoemaker, P. J. (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New York, NY: Longman.
Sigal, L. V. (1973). Reporters and Officials: The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s of Newsmaking. Toronto, MA: D. C. Heath and Company.
Stempel, G. H. (1962). Content Patterns of Small and Metropolitan Dailies. Journalism Quarterly, 39(1), 88–90.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77/107769906203900114
Toth, E. L., Serini, S. A., Wright, D. I., and Emig, A. G. (1998). Trends in Public Relations Roles: 1990–1995.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2), 145-163.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3811199800484?via%3Dihub.
Turk, J. V. (1986). Public Relations` Influence on the New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7(4), 15-27.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73953298600700402. doi:10.1177/0739532986007004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4256025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25602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敦源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Don-Yu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婕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eh-Li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婕莉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eh-Li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6:50:07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6:50: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50: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425602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74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256025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大眾傳播與公民參與管道多元化,公共傳播對社會、政策的走向有一定的影響力,將考驗政府公共關係的能力,不論是對外溝通、危機處理、公共關係、媒體公關等,如首長形象塑造、政策宣傳與行銷,都將影響政策傳播效能。大眾傳播與政府間媒體扮演重要的角色-「守門員」,而政府公關中最常使用的傳播形式即為發布「新聞稿」至媒體,本研究中之守門員將聚焦於報紙媒體,這些「守門員」因為時間壓力、組織習慣等因素,使得新聞記者對新聞來源產生偏好選擇。
為了釐清公共政策傳播過程中報紙媒體和政府的互動關係、了解政府人員的新聞稿的公關效用與被報紙媒體採用的情形、以及進行公共行政與大眾傳播媒體的跨領域研究。本研究主要針對「政策行銷與傳播過程中報紙媒體和政府的互動關係」以及「政府新聞稿的媒體效用」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政府經營公共關係的過程中,政府機關、媒體對於新聞稿的看法以及政府發布新聞稿的單位與報紙媒體的互動關係為何。
本研究透過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以討論新聞稿與報紙媒體互動關的What與Why,首先藉由內容分析法針對政府新聞稿與報紙媒體報導樣本,探討「政府新聞稿的內容及發布情形」、「政府新聞稿被報紙媒體採用情形」、「政府新聞稿與媒體報導兩者間是否存在相關性(新聞價值、內文相似度、新聞主題相似度、版面篇幅)」。另一方面透過深度訪談法了解「政府新聞稿如何影響媒體以及兩者互動關係」、「是什麼因素影響政府新聞稿被刊登的數量、刊登後的差異性」。
本研究結果發現報紙媒體仍以新聞價值做為報導的篩選機制,並無所謂新聞價值消失的推論;再者,政府新聞稿高達約48.48%的政府新聞稿沒有報紙媒體刊登,其中僅有9.09%政府新聞稿為四家媒體採用,其中具備菁英性、鄰近性、出乎意料性、人情趣味性的新聞稿較容易被報紙媒體所採納;第三,政府新聞稿被媒體刊登的數量極低,政府撰寫新聞稿人員對於「什麼新聞」、「什麼會引起媒體和公眾興趣」的定義仍與媒體不同;第四,少數樣本政府新聞稿的新聞價值極低,卻被媒體大幅的報導,乃因為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突發事件;第四,臺北市政府與媒體互動模式多元,特別是社群軟體的經營與應用;第五,政府機關對於新聞稿重「量」,不重「質」,反而更重視新聞稿內容正確性,而非引起民眾、媒體的興趣。最後,政府新聞稿的新聞價值對媒體報導採用率、內文相似度、新聞主題相似度、版面篇幅以及新聞價值皆具有正向關聯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政府公共關係:政府、媒體與民眾 5
第二節 新聞報導的消息從何而來? 9
第三節 消息來源與媒體之互動 10
第四節 新聞稿 12
第五節 新聞價值 13
第六節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 17
第七節 小結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5
第三節 研究過程 27
第四節 小結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3
第一節 政府新聞稿與報紙媒體報導的採用情形及相關性 43
第二節 政府新聞稿的新聞價值高低與報紙媒體新聞報導相關性? 62
第三節 政府新聞稿與新聞報導之影響因素與人員互動關係 68
第五章 結論 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政策建議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政府新聞稿編碼表 89
附錄二、報紙媒體新聞報導編碼表 91
附錄三、訪談大綱-政府機關 93
附錄四、訪談大綱-報紙媒體 94
zh_TW
dc.format.extent 247533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25602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政府公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府新聞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聞價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容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媒體效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息來源與媒體互動zh_TW
dc.title (題名) 政府新聞稿媒體效用與報紙媒體互動之研究 - 以臺北市政府世界大學運動會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effect of Government News Press and Newspaper Media - the Case of Taipei 2017 Universiad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臺北市:幼獅。
王彥(2015)。沉默的框架:框架理論六十年的時間脈絡與空間想象。「從高雄出發:跨文化與新媒體想象研討會2015年年會」發表之論文, 高雄市。
王洪鈞(1992)。新聞採訪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王韻菁(2017)。政治傳播中政府發言人功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為例(2006-2010)。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刑縱仁(2001)。臺北市政府公關新聞稿塑造首長形象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何吉森 (2011)。 媒體公關與政策行銷。研習論壇, 129,頁 23-45。
克里本多夫(2014)。內容分析: 方法學入門(曹永強譯)。臺北市:五南。
吳定(2007)。行政學(上)、(下)。臺北市:空大。
吳柏軒(2015年7月16日)。2015媒體風雲榜調查 《自由時報》四冠王,自由時報。 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80945
李秀珠、彭玉賢、蔡佳儒 (2002)。 新傳播科技對台灣新聞媒體之影響:從新聞內容之區位談起。新聞學研究, 72,頁 27-57。
林淑馨(2014)。公共管理。高雄市:巨流。
邱宜儀(2008)。「名人政治」的新聞框架-馬英九不同從政時期新聞報導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臺北市。
洪欣慈(2015年7月16日)。網軍崛起 世新調查:網路媒體影響力增加,中時電子報。 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16003297-260405?chdtv
孫秀蕙(1994)。 環保團體的公共關係策略之探討。廣告學研究, 3,頁 159-185。
孫秀蕙(1996) 公關人員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模式對於議題管理策略的啟示--以非營利性的弱勢團體為例。廣告學研究, 8,頁 153-173。
孫秀蕙(1998)。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臺北市:正中書局。
徐佳士(1992)。大眾傳播八講。臺北市:正中書局。
陳一香(2016)。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陳東園(2007)。 媒介形式下的新聞價值差。空大人服務電子報。取自 http://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4917/(388)085.pdf
陳明育(2008)。我國公務人員報紙形象之分析:以聯合知識庫為例,1996-2004。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陳敦源、呂季蓉、孫玟琇 (2012)。 是誰告訴人民政府表現如何?政府績效、公共資訊、與外電新聞的守門人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 6(1),頁 1-54。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臧國仁 (1998)。 消息來源組織與媒介真實之建構-組織文化與組織框架的觀點。廣告學研究,11,頁 69-116。
臧國仁 (1998)。 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 3,頁 1-120。
臧國仁 (2001)。 公共關係研究的內涵與展望–十字路口的觀察。廣告學研究, 17,頁 1-20。
臧國仁、鍾蔚文 (1998)。 框架概念與公共關係策略—對運用框架策略的初探。廣告學研究, 9,頁 99-130。
臺北市政府(2016)。 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籌辦及財務計畫 臺北市: 行政院。
鄭自隆(2015)。傳播研究與效果評估。臺北市:五南書局。
蘇蘅 (1995)。 消息來源與新聞價值-報紙如何報導「許歷農退黨」效應。新聞學研究, 50,頁 15-40。
二、 外文文獻
Bednarek, Monika, H. C. (2012). News Discourse. New York, NY: Bloomsbury Academic.
Bell, A. (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 Oxford, UK: Blackwell.
Benoit, W. L. (1995). Accounts, Excuses and Apologies: A Theory of Imagine Restoration. New York,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ridges, J. A. (1989). News Use on the Front Pages of the American Daily.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6(2), 332-337.
Brooks, B. S., Group, M., and Kennedy, G. (1980).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Campbell, K. K., and Jamieson, K. H. (2008). Deeds Done in Words: Presidential Rhetoric and The Genres of Governance.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rrigan, D. M. (1990). Value Coding Consensus in Front Page News Lead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7(4), 653-662.
Curran, J., Gurevitch, M., and Woollacott, J. (1977).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London, UK: Edward Arnol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David, C., and Theo, C. (1997). New Public Sector Marketing. London, UK: Financial Times Press.
Herring, E. P. (1935). Official Publicity Under the New Deal.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79(1), 167-175.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00271623517900122.
Hiebert, R. E. (2000).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Book reviews, 26(2), 258-259.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3811100000461. doi:http://dx.doi.org/10.1016/S0363-8111(00)00046-1
Judy, M. (2002). Restating News Values: Contemporary Criteria for Selecting The New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for the ANSCA 2002 Conference, Coolangatt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774915_Restating_news_values_Contemporary_criteria_for_selecting_the_news
Kiousis, S. (2004). Explicating Media Salience: A Factor Analysis of New York Times Issue Coverage During The 2000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rch, 71-87.
Krippendorff, K. (2004).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Lippmann, W. (1922).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Newsom, D., Turk, J. V., and Kruckeberg, D. (1996). This is PR: The Realities of Public Relations.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cations.
Protess, D., and McCombs, M. E. (1991). Agenda Setting: Readings on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Policymak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uge, J. G. a. M. H. (1965).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New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1), 64-91.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423011.
Schlesinger, P. (1990).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Limits of Media-Centrism. 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Media Research., 61-83.
Shoemaker, P. J. (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New York, NY: Longman.
Sigal, L. V. (1973). Reporters and Officials: The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s of Newsmaking. Toronto, MA: D. C. Heath and Company.
Stempel, G. H. (1962). Content Patterns of Small and Metropolitan Dailies. Journalism Quarterly, 39(1), 88–90.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77/107769906203900114
Toth, E. L., Serini, S. A., Wright, D. I., and Emig, A. G. (1998). Trends in Public Relations Roles: 1990–1995.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2), 145-163.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3811199800484?via%3Dihub.
Turk, J. V. (1986). Public Relations` Influence on the New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7(4), 15-27.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73953298600700402. doi:10.1177/07395329860070040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066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