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呼喚失落的正義:以「慰安婦」及「RCA勞工」為例
Calling for Justice: The Cases of Comfort Women and Victims of the RCA Pollution Incident
作者 陳坤寧
Chen, Kun-Ning
貢獻者 湯京平
Tang, Ching-Ping
陳坤寧
Chen, Kun-Ning
關鍵詞 慰安婦
美國無線電公司
民間團體
政府
代理人理論
comfort women
RCA
civil groups
government
principal-agent theory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14:16 (UTC+8)
摘要 台灣的弱勢族群如何平反過往承受不義的遭遇?特別是牽涉到外國政府及跨國企業曾經施予的不公平對待。本文舉慰安婦及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勞工為例,發現不同類別的弱勢族群議題會吸引不同性質的民間團體的關注與投入,在這些民間團體熱心的參與下,弱勢族群得以團結集體行動,透過社會運動的方式倡議訴求,並進而以訴訟手段聲索遲來的正義。在聲援弱勢族群追求正義的過程中,民間團體面臨角色的轉換與困境,以及政府對於不同弱勢族群議題處理態度上的差異等,弱勢族群要如何達成追求正義的目標?本文嘗試以代理人理論探討民間團體、弱勢族群及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發現弱勢族群以集體訴訟爭取正義,無論失敗或成功,對整體社會均有正面效益及影響。
How could the social injustices created by foreign entities be redressed? This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long struggles comfort women (associated with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victims of 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pollution incident went through for the goal of justice. Many civil groups have joined to mobilize social movements and collect resources needed to sustain the campaigns and judicial process. While the overall achievements are still subject to debate, it is meaningful to examine how these zealous civil groups successfully assumed their role of subrogation through gaining trust from the victims, co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groups with diverse interests, and engaging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which were reluctant to be involved in the beginning. A comparison of the strategies adop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the conflicts among actors between the two cases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shaping of the altruistic principal-agent theor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巧如(2015)。超越國族主義之「慰安婦」議題之反思與再現─日本「女性的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個案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小西將太(2015)。臺灣慰安婦的歷史:析論社會想像與口述材料之間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2009)。台籍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過去、現在與未來。文化研究月報,96,19-35。
王清峰(1992)。慰安婦老矣,尚能細數舊帳!-朝鮮慰安婦個案調查報告。載於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臺灣慰安婦報告(235-254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王雅各(1999)。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初版)。臺北市:巨流出版。
王逸群(2014)。政治受難者之受害地志工參與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丘培培、蘇智良、陳麗菲(2017)。日本帝國的性奴隸:中國「慰安婦」的證言(初版)。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1)。有人問我們,關於RCA受害勞工案。司法改革雜誌,34,46-49。
甘懷真(2009)。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歷史教育,14,151-170。
石元康(2002)。海耶克論自由與法治。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61-94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石田浩、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2009)。亞洲中的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初版)。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立法院(2015)。第8屆第7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36,283-290。
企宣組(2001)。台灣論事件發展大事記。婦援會訊,31,19-21。
朱元鴻(2014)。正義與寬恕之外:戰爭、內戰與國家暴行之後的倫理。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349-392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朱凱莙(2015)。探討職業災害認定⸻以RCA為例。工業安全衛生月刊,65,64-71。
朴宣美(2018)。1970年代日韓女性運動-以反對妓生觀光為中心。韓國學報,35,83-103。
江紅(譯)(2013)。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二版)(Desmond Tutu原著)。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
江美芬(1996a)。台灣慰安婦之研究:慰安所經驗及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1996b)。慰安婦與我。婦援會訊,19,11-13。
------(1998)。野百合的傷痛 原住民慰安婦認證記事。婦援會訊,26,25-27。
------(1999)。對日訴訟日本義務律師團來台特別報導。婦援會訊,29,12-13。
羊憶蓉(2002)。從社會秩序到社會正義:法律如何作用?。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95-122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何明修(2011)。導論:探索台灣的運動社會。載於何明修、林秀幸(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初版)。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余致力(2006)。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3(3),165-175。
吳明(1997)。慰安婦。日本文摘,138,50-51。
吳姿萱(2009)。慰安婦:再現、平反/求償、與介入的政治。國立清華大學外語所文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昱賢(2017)。RCA桃園設廠與汙染事件(1970~2015)。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呂理德等人(2011)。中華民國重大環境事件彙編(二版)。臺北市:環保署。
尾崎秀樹/蕭拱(譯)(1985)。戰時的臺灣文學。載於王曉波(1985)。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初版)(185-238頁)。台北縣中和市:帕米爾書店。
李美姬(1976)。一個模範員工的感覺,RCA家園,26,14。
李敖(1999)。義助慰安婦。載於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255-257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李艾倫(2018)。職災毒物集體訴訟的漫漫長路−以RCA案為例。台灣人權學刊,4(4),135-143。
村井寬志(2005)。戰爭記憶與民族主義在東亞交錯。載於陳光興、李朝津(編),反思《台灣論》: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95-101頁)。臺北市:唐山。
汪宏倫(2014a)。把戰爭帶回來!-重省戰爭、政治與現代社會的關聯。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1-34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汪宏倫(2014b)。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157-225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周祿敏(2014)。多重代理人合作穩定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孟維德(2000)。公司犯罪影響因素及其防制策略之實證研究─以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事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官有垣、謝祿宜、李宜興(2003)。台灣社區型基金會的組織結構、義工參與及運作功能--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載於官有垣(編),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33-74頁)。 臺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
林美瑢(2001)。聽看想:關於女人的歷史悲劇(初版)。臺北市:臺北市臺灣婦女會。
林宜平(2006)。女人與水─由性別觀點分析RCA健康相關研究。女學學誌,21,185-211。
林宜平(2015)。RCA訴訟與判決裡的科學證據。台灣衛誌,34(3),219-222。
林淑馨(2007)。日本非營利組織:現況.制度與政府之互動(初版)。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2013)。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初版)。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花亦芬(2016)。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初版)。台北市:先覺。
施建生(2007)。偉大經濟學家海耶克(初版)。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柯于璋(2013)。政府委託研究案代理問題之探討:一個結合賽局理論與代理人理論的研究取向。行政暨政策學報,57,1-35。
范倩、王力緯(2018)。國家、民族夾縫中,看見「慰安婦」女性人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5,41-48。
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1997)。社會科學的措辭(初版)。香港:牛津大學。
夏珍(2005)。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初版)。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徐仁輝、陳敦源、黃光雄(譯)(2005)。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初版)(Gordon Tullock, Arthur Seldon, Gordon L. Brady作)。臺北市:智勝文化。
柴曉明(譯)(2017)。NGO與顏色革命(初版)(Arun Shivrastvam等著)。臺北市:時報文化。
烏山淳/阮欣婷譯(2014)。回顧軍事暴力的免責與告發來思考沖繩。人間思想(7/8),52-72。
耿雙雙(2011)。百人上街頭怒吼 還慰安婦阿嬤公道。婦援會訊,68,10。
馬以謹(1992)。從慰安婦談中國的營妓。歷史月刊,53,88-92。
高淑媛(2016)。臺灣工業史(初版)。台北市:五南。
高忠義(譯)(2017)。憤怒與寬恕:重思正義與法律背後的情感價值(初版)(Martha C. Nussbaum原著)。臺北市:商周出版。
婦女救援基金會(1999)。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臺北市:臺灣商務。
婦援會(2012)。遲來的正義,我們一定奮戰下去。婦援會訊,71,4-5。
康淑華(2012a)。重回最初的感動。婦援會訊,70,2。
------(2012b)。將苦難化成祝福 追憶秀妹阿嬤。婦援會訊,71,2-3。
張南星(譯)(1989)。女權主義(初版)(邁卡爾, et al. 原著)。台北市:遠流。
張碧琴(1996)。銘刻在每個人心上的傷痕 赴日宣導「慰安婦問題」活動紀實。婦援會訊,19,6-10。
張子涇(1997)。日本「思考會」成立的契機。載於周婉窈(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紀錄并相關資料(64-6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張瑞倫(2001)。有人問我們,關於RCA受害勞工案。司法改革雜誌,34,51。
莊振成(1992)。戰時日軍慰安婦問題概述。社會福利,100,45-46。
莊文忠、徐明莉、張鐙文(2009)。非營利組織的議程設計與政策倡議的形成:質性研究的檢證。公共行政學報,33,121-163。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許澤鴻(1972)。四年來的電腦產品廠,RCA家園,5,4。
許紹峯(2001)。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怡青(2001)。律師,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司法改革雜誌,34,50。
郭登聰(2015)。對非營利組織利他精神及行善行為的檢視與思考。輔仁社會研究,5,65-99。
陳金貴(1993)。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分析。行政學報,25期,27-46。
陳坤銘、李華夏(譯)(1995)廠商、市場與法律(初版)(Coase, R. H. 原著)。臺北市:遠流出版。
陳世昌(1997)。從慰安婦與久餉久債看日本如何面對「戰債」。歷史月刊,112,100-105。
陳意梅(1999)。台灣慰安婦檔案調查與歷史真相研究。婦援會訊,29,16-22。
陳美鈴(1999)。台籍慰安婦首度個案訪查分析報告。載於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65-81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陳俊良(2000)。二種復育系統對地下水含氯有機化合物污染整治研析:以桃園RCA場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光興、李朝津(2005)。台社論壇之一:對小林《台灣論》引發多重效應的回應與批判。載於陳光興、李朝津(編),反思《台灣論》: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125-163頁)。臺北市:唐山。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初版)(Susan Sontag原著)。臺北市:一方出版。
陳麗菲(2006)。日軍慰安婦制度批判。(初版)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陳文育(2006)。發展主義國家、勞動安全與環境保護:以電子業在臺灣的發展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政亮(2011)。流行病學的政治:RCA流行病學研究的後設分析。科技、醫療與社會,12,113-157。
陳信行(2011)。公害、職災與科學-RCA專輯導言。科技、醫療與社會,12,11-15。
陳俊宏、徐瑞騰(2012)。多重主理人與多重代理人下代理問題之策略分析。會計與公司治理,8(1),27-46。
陳瑞麟(2013)。建構RCA事件調查的因果推理─結構因果與模型逆推法的取向。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6,81-13。
陳雅馨(譯)(2017)。正義與差異政治(初版)(Iris Marion Young原著)。臺北市:商周出版。
傅篤誠(2003)。政府耕耘、民間收成-論政府培力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研考雙月刊,27(6),22-30。
喻蓉蓉(2001)。歷史擂臺 熱烈迴響--國立三重商工班級讀書會成果發表。歷史月刊,159,58-66。
彭仁郁(2012)。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臺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14,139-196。
彭仁郁(2014)。過不去的過去:「慰安婦」的戰爭創傷。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435-513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曾淑美(2017)。勇士與彩虹(初版)。臺北市:北市婦援會。
湯京平、邱崇原(2007)。多元民主、政治吸納與政策回應:從台鹼汚染案檢視台灣環保公益團體的政策角色。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1),93-127。
黃玉燕(譯)(1996)。慰安婦(初版)(千田夏光原著)。臺北市:傳文文化出版:聯經總經銷。
黃錦堂(2000)。民主化對環保政策之衝擊與因應之道。載於朱雲漢、包宗和(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113-154頁)。臺北市:桂冠。
黃于玲(2015)。過期的正義?RCA案中的時效與科學知識政治。科技、醫療與社會,20,255-262。
黃光國(2016)。從小桃阿嬤反思台灣光復意義。中國評論,228,55-57。
楊偲維(2008)。編織一件叫做《慰安婦議題》的毛線背心-紀錄片「椰子掉下來」攝製過程中的想法起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麗芳(2015)。慰安婦議題公共化對阿嬤生命的轉變與影響之探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楊麗芳(2018)。慰安婦阿嬤的創傷與復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5,34-40。
葉一璋、張其祿(2001)。管制政策之交易成本途徑: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333-366頁)。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董安琪譯(1989)。集體行動的邏輯(初版)(Olson, Mancur 原著)。臺北市:遠流。
廖家敏(2007)。RCA健康問題之社會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初版)。新北市:衛城出版。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201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度重訴更一字第4號判決書。臺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
劉黎兒(2001)。《台灣論》與金美齡現象。載於前衛編輯部(編),臺灣論風暴(初版)(239-247頁)。臺北市 : 前衛出版。
劉夏如(譯)(2017)。帝國的慰安婦 : 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初版)(朴裕河原著)。臺北市:玉山社。
劉柔拿(2017)韓日慰安婦協議:尚未解決的問題。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慰安婦組(2007)。美國眾議院外國事務委員會表決通過「第121號決議文」:慰安婦對日求償國際運動中一項令人振奮的勝利。婦援會訊,53,9。
------(2008)。「中元慰安祭」-日本戰敗後63年,國際同步慰安婦運動。婦援會訊,58,6-7。
樂為良(譯)(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初版)(Michael J. Sandel原著)。臺北市:雅言文化。
滕建群(譯)(2002)。慰安婦(初版)(Hicks, George L.原著)。北京市:新華出版社。
編輯部(2006)。慰安婦事件。當代,221,134-135。
蔡英文(2002)。人權之議題:人之主體權利、國家之政治權力與文化差異性。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23-159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蔡建梅(2007)。從心理分析的角度閱讀《慰安婦》及《姿態人生》中的姓名機制。東吳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東杰(2016)。近期日韓就解決慰安婦問題關係演進之研析。戰略安全解析,129,43-49。
鄭莉蓉(2014)。創傷展示的策展建構與觀眾詮釋:《堅強的理由—獻給台灣慰安婦阿嬤的攝影展》個案研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蕭富元(譯)(1997)。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初版)(張純如著)。臺北縣三重市:天下文化出版。
蕭新煌(1997)。台灣地方環保抗爭運動:1991-199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計劃報告(編號:EPA064860084),未出版。
蕭新煌(2003)。基金會在台灣的發展歷史、現況與未來的展望。載於官有垣(編),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13-22頁)。臺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
蕭新煌(2004)。臺灣的非政府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1(1),65-84。
蕭新煌、顧忠華(2010)。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初版)。臺北市:巨流。
賴采兒(2009)。十七年來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中 最令台灣阿嬤振奮的消息。婦援會訊,59,9。
應大偉(1994)。慰安婦的自述。新觀念,67,32-34。
謝國章(1998)。台灣烽火錄:台灣武裝革命風雲人物(初版)。基隆市 : 月冠文化出版。
瞿海源(2002)。結社自由、團體參與、與民主。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97-236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顏厥安(2002)。溝通制度與民主文化:由哈伯瑪斯的法理論初探社會立憲主義。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59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顏志文(2016)。國際環境侵權行為法律問題之研究─以桃園RCA為中心。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富英(1996)。回首來時路。婦援會訊,19,2-3。
羅志平(2006)。歷史修正主義與新民族主義:日本修改教科書爭議的政治效應。問題與研究,45(1),81-106。
羅耀宗譯(2013)。不公平的代價(初版)(Joseph E. Stiglitz著)。臺北市:天下雜誌。
饒以馨(2015)RCA桃園廠地下水污染物分布與演變.。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忠華(2002)。公民社會在台灣的成形經驗。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61-196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RCA家園(1971)。我們榮獲一等外銷獎,RCA家園,2,3。
------(1972)。我們的生產線。RCA家園,4,8。
------(1972)。國民大會代表蒞臨本公司參觀。RCA家園,5,3。
------(1973)。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簡介THE RCA TAIWAN LIMITED。RCA家園,9,3。
------(1976)。認識RCA 除了電視、積體電路RCA還有什麼?。RCA家園,27,14-15。
二、英文部分
Coase, R. H. (1988).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Il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isenhardt, Kathleen M (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1), 57-74.
Cowie, Jefferson R. (Ed.). (1999). Capital moves: RCA’s seventy-years quest for cheap labor.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ane, J.-E. (2009). State management: an enquiry into mode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Olson, Mancur (1965).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es Ray. (1985).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 Part1.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37(1), 3-26.
Reinhold Niebuhr (1944). The Children of Light and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 Retrieved March 26, 2018, from https://www.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C/bo12091283.html.
Shapiro Susan P. (2005) Agency Theory. Annu. Rev. Sociol. 31, 263–84.
Gailmard Sean (2012). Accountability and Principal-Agent Models. Chapter prepared for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Accountability; forthcom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June 5, 2018,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361.2652&rep=rep1&type=pdf.
三、影音/網路
吳秀菁(2014)。蘆葦之歌。臺北市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版權:勝琦國際總經銷。
楊家雲(1998)。阿媽的秘密。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基金會版權。新北市:勝琦國際總經銷。
蔡崇隆、陸凱聲導演、公共電視台(2006)。奇蹟背後(紀錄影片)。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臺北縣新店市:風潮音樂總代理。
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憲後歷任總統與副總統 第7~9任李總統登輝先生,2018年6月15日,取自: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86。
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36期院會紀錄,283-353,2018年4月18日,取自: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515913。
李家泉(1983)。外國壟斷資本對台灣的控制。2018年4月15日,取自:https://scholar.google.com.tw/。
法扶會台北分會。RCA事件發展大事紀,2019年4月17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service_product_detail&Sn=291&sid=6。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基本資料。2018年4月26日取自:http://foundations.olc.tw/foundations/view/59817165-cf60-4a47-a771-11e2acb5b862。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阿嬤家的源起,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amamuseum/。
阿嬤的網站--慰安婦與女性人權虛擬博物館。身體的記憶,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3_memory_05.aspx。
------。阿嬤的勇氣,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4_memory_01.aspx?subid=1&detid=1
------。生命教育,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7_education_01.aspx?subid=2&detid=1。
非營利組織名錄。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www.npo.org.tw/npolist_detail.asp?id=3224。
政府公報資訊網。監察院公告,2018年4月8日,取自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D9810196。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關於法扶,2019年4月27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about&Sn=98
------。最高法院107年台上字第267號RCA侵權行為案-原告律師團新聞稿,2018年8月16日,取自:http://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news_detail&id=6308。
------。2007年周年報告書。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upload/2015/10/20151014114229.pdf。
------。2017年周年報告書。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upload/2018/05/20180528114440.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108年3月3日,取自: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2FCE778D5736A84E&sms=2597E3A78A9C1482&s=D37D9EBFB9165868。
婦女救援基金會。婦援工作,2018年5月18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tc/index.php#。
婦女救援基金會。緣起及宗旨,2018年8月25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tc/p1-about.php。
臺灣高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505號新聞稿,2018年3月1日,取自http://tph.judicial.gov.tw/newsDetail.asp?SEQNO=293309。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505號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2019年7月5日,取自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關於工傷協會,2018年8月25日,取自:http://tavoi.myweb.hinet.net/。
四、報章
尹乃菁(1992年2月9日)。日本眾議員公布資料:大戰期間曾徵召70名台灣慰安婦 我外交部已調卷查閱並向日代表處進行了解惟尚無具體證據。中國時報,第4版。
王揚宇(2017年12月21)。RCA工傷求償案 第二波千餘人一審開戰。中央通訊社,台北21日電。新聞檢索網址:http://search.cna.com.tw/SimpleSearch/SimpleSearchNews。
呂理德(1994年6月3日)。立委揭發美商RCA挖井傾倒有毒廢料製造公害 趙少康指桃園、竹北兩廠土壤及地下水均遭嚴重污染 且該批土地正變更地目擬做為住宅區商業區。中國時報,第5版。
呂理德(1998年2月24日)。地下水污染無藥可救 RCA場址 環保署宣判死刑。中國時報,第3版。
呂理德(1998年6月8日)。RCA事件 致癌求救案例破百。中國時報,第9版。
呂理德(1998年7月6日)。RCA受害者成立自救會。中國時報,第3版。
李淑華(2018年8月18日)。關切慰安婦議題 日駐台代表15日登門會馬英九。中央通訊社,台北16日電(編輯:林淑媛)。
周佑政、徐偉真(2018年9月11日)。府:由外交部了解 外交部:待事件還原。聯合晚報,A3版。
林偉信、李宜秦(2018年08月17日)。史上最高賠償金 在台一毛錢也沒有 揭穿工殤面紗 RCA賠5.1億定讞。中國時報,第A10版。
邱灝唐(2018年11月28日)。中石化判賠1.8億賴清德:讓受害者得到一絲安慰。自由時報。2019年3月23日,取自: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27333。
邵冰如(1997年12月5日)。42慰安婦 終於收到國家的愛。聯合晚報,第4版。
康添財(1992年2月21日)。慰安婦事件引起相關部會關切內政部盼受害者自動登記 外交部積極尋找證據。中國時報,第6版。
------(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1992年2月26日)。郝揆:慰安婦問題若有具體資料提供會為她們爭取權利 內政部根據資料顯示並未發現任何台籍「慰安婦」的登記,訪查工作陷入瓶頸。中國時報,第4版。
張榮祥(2018年8月14日)。慰安婦銅像落成 馬英九:日本應道歉賠償。中央通訊社,台南14日電(編輯:陳政偉、方沛清)。
許家瑜(2018年9月10日)。日人踹慰安婦像 藍踢館。聯合晚報,A7版。
許書婷(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陳永誠(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 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陳一雄(2015年4月18日)。RCA案大事記。台灣時報,第1版。
黃菁菁(2018年08月16日)。日媒大幅報導 韓媒指台日關係恐惡化 我設慰安婦像 日稱極為遺憾。中國時報,第A2版。
楊明珠(2018年8月15日)。台首設慰安婦銅像 日政府發言人:極為遺憾。中央通訊社,東京15日專電(編輯:高照芬)。
劉麗榮(2018年8月18日)。吳敦義盼日本 對慰安婦道歉賠償。中央通訊社,台北18日電(編輯:蘇龍麒)。
魏紜鈴(2015年5月26日)。法扶勞動部籲RCA勞工打團訟。中央通訊社。http://search.cna.com.tw.autorpa.lib.nccu.edu.tw。
------(2015年12月28日)。RCA職災慰問金 職安署:至少20萬。中央通訊社,台北28日電。http://search.cna.com.tw.autorpa.lib.nccu.edu.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392108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2108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京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ang, Ching-Pi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坤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Kun-N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坤寧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Kun-N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7:14:16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7:14: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14: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92108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83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92108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的弱勢族群如何平反過往承受不義的遭遇?特別是牽涉到外國政府及跨國企業曾經施予的不公平對待。本文舉慰安婦及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勞工為例,發現不同類別的弱勢族群議題會吸引不同性質的民間團體的關注與投入,在這些民間團體熱心的參與下,弱勢族群得以團結集體行動,透過社會運動的方式倡議訴求,並進而以訴訟手段聲索遲來的正義。在聲援弱勢族群追求正義的過程中,民間團體面臨角色的轉換與困境,以及政府對於不同弱勢族群議題處理態度上的差異等,弱勢族群要如何達成追求正義的目標?本文嘗試以代理人理論探討民間團體、弱勢族群及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發現弱勢族群以集體訴訟爭取正義,無論失敗或成功,對整體社會均有正面效益及影響。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How could the social injustices created by foreign entities be redressed? This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long struggles comfort women (associated with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victims of 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pollution incident went through for the goal of justice. Many civil groups have joined to mobilize social movements and collect resources needed to sustain the campaigns and judicial process. While the overall achievements are still subject to debate, it is meaningful to examine how these zealous civil groups successfully assumed their role of subrogation through gaining trust from the victims, co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groups with diverse interests, and engaging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which were reluctant to be involved in the beginning. A comparison of the strategies adop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the conflicts among actors between the two cases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shaping of the altruistic principal-agent theory.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失落正義的蹤影 1
第一節 從噤聲到發聲 5
第二節 民間團體介入 12
第三節 集體行動邁向正義 17
第二章 與代理人同行聲索正義 23
第一節 撥雲見日 28
第二節 代理人理論 31
第三節 代理面臨的問題 36
第四節 小結 38
第三章 不堪回首的慰安婦 41
第一節 喚醒記憶 47
第二節 眾聲喧嘩 52
第三節 真相浮現 57
第四節 平反之旅 62
第四章 拒絕被遺忘的RCA 69
第一節 不能說的秘密 73
第二節 永不妥協 78
第三節 遲來的正義 83
第四節 訴訟之旅 88
第五章 慰安婦與RCA勞工案例分析 93
第一節 主動 vs. 被動 95
第二節 成功 vs. 失敗 100
第三節 記憶 vs. 遺忘 105
第四節 失靈的政府 10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22
zh_TW
dc.format.extent 310534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2108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慰安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國無線電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間團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代理人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mfort wome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C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ivil group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overn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incipal-agent theoryen_US
dc.title (題名) 呼喚失落的正義:以「慰安婦」及「RCA勞工」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Calling for Justice: The Cases of Comfort Women and Victims of the RCA Pollution Inciden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巧如(2015)。超越國族主義之「慰安婦」議題之反思與再現─日本「女性的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個案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小西將太(2015)。臺灣慰安婦的歷史:析論社會想像與口述材料之間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2009)。台籍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過去、現在與未來。文化研究月報,96,19-35。
王清峰(1992)。慰安婦老矣,尚能細數舊帳!-朝鮮慰安婦個案調查報告。載於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臺灣慰安婦報告(235-254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王雅各(1999)。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初版)。臺北市:巨流出版。
王逸群(2014)。政治受難者之受害地志工參與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丘培培、蘇智良、陳麗菲(2017)。日本帝國的性奴隸:中國「慰安婦」的證言(初版)。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1)。有人問我們,關於RCA受害勞工案。司法改革雜誌,34,46-49。
甘懷真(2009)。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歷史教育,14,151-170。
石元康(2002)。海耶克論自由與法治。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61-94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石田浩、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2009)。亞洲中的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初版)。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立法院(2015)。第8屆第7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36,283-290。
企宣組(2001)。台灣論事件發展大事記。婦援會訊,31,19-21。
朱元鴻(2014)。正義與寬恕之外:戰爭、內戰與國家暴行之後的倫理。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349-392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朱凱莙(2015)。探討職業災害認定⸻以RCA為例。工業安全衛生月刊,65,64-71。
朴宣美(2018)。1970年代日韓女性運動-以反對妓生觀光為中心。韓國學報,35,83-103。
江紅(譯)(2013)。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二版)(Desmond Tutu原著)。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
江美芬(1996a)。台灣慰安婦之研究:慰安所經驗及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1996b)。慰安婦與我。婦援會訊,19,11-13。
------(1998)。野百合的傷痛 原住民慰安婦認證記事。婦援會訊,26,25-27。
------(1999)。對日訴訟日本義務律師團來台特別報導。婦援會訊,29,12-13。
羊憶蓉(2002)。從社會秩序到社會正義:法律如何作用?。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95-122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何明修(2011)。導論:探索台灣的運動社會。載於何明修、林秀幸(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初版)。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余致力(2006)。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3(3),165-175。
吳明(1997)。慰安婦。日本文摘,138,50-51。
吳姿萱(2009)。慰安婦:再現、平反/求償、與介入的政治。國立清華大學外語所文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昱賢(2017)。RCA桃園設廠與汙染事件(1970~2015)。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呂理德等人(2011)。中華民國重大環境事件彙編(二版)。臺北市:環保署。
尾崎秀樹/蕭拱(譯)(1985)。戰時的臺灣文學。載於王曉波(1985)。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初版)(185-238頁)。台北縣中和市:帕米爾書店。
李美姬(1976)。一個模範員工的感覺,RCA家園,26,14。
李敖(1999)。義助慰安婦。載於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255-257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李艾倫(2018)。職災毒物集體訴訟的漫漫長路−以RCA案為例。台灣人權學刊,4(4),135-143。
村井寬志(2005)。戰爭記憶與民族主義在東亞交錯。載於陳光興、李朝津(編),反思《台灣論》: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95-101頁)。臺北市:唐山。
汪宏倫(2014a)。把戰爭帶回來!-重省戰爭、政治與現代社會的關聯。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1-34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汪宏倫(2014b)。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157-225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周祿敏(2014)。多重代理人合作穩定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孟維德(2000)。公司犯罪影響因素及其防制策略之實證研究─以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事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官有垣、謝祿宜、李宜興(2003)。台灣社區型基金會的組織結構、義工參與及運作功能--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載於官有垣(編),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33-74頁)。 臺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
林美瑢(2001)。聽看想:關於女人的歷史悲劇(初版)。臺北市:臺北市臺灣婦女會。
林宜平(2006)。女人與水─由性別觀點分析RCA健康相關研究。女學學誌,21,185-211。
林宜平(2015)。RCA訴訟與判決裡的科學證據。台灣衛誌,34(3),219-222。
林淑馨(2007)。日本非營利組織:現況.制度與政府之互動(初版)。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社團法人桃園縣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2013)。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初版)。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花亦芬(2016)。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初版)。台北市:先覺。
施建生(2007)。偉大經濟學家海耶克(初版)。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柯于璋(2013)。政府委託研究案代理問題之探討:一個結合賽局理論與代理人理論的研究取向。行政暨政策學報,57,1-35。
范倩、王力緯(2018)。國家、民族夾縫中,看見「慰安婦」女性人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5,41-48。
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1997)。社會科學的措辭(初版)。香港:牛津大學。
夏珍(2005)。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初版)。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徐仁輝、陳敦源、黃光雄(譯)(2005)。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初版)(Gordon Tullock, Arthur Seldon, Gordon L. Brady作)。臺北市:智勝文化。
柴曉明(譯)(2017)。NGO與顏色革命(初版)(Arun Shivrastvam等著)。臺北市:時報文化。
烏山淳/阮欣婷譯(2014)。回顧軍事暴力的免責與告發來思考沖繩。人間思想(7/8),52-72。
耿雙雙(2011)。百人上街頭怒吼 還慰安婦阿嬤公道。婦援會訊,68,10。
馬以謹(1992)。從慰安婦談中國的營妓。歷史月刊,53,88-92。
高淑媛(2016)。臺灣工業史(初版)。台北市:五南。
高忠義(譯)(2017)。憤怒與寬恕:重思正義與法律背後的情感價值(初版)(Martha C. Nussbaum原著)。臺北市:商周出版。
婦女救援基金會(1999)。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臺北市:臺灣商務。
婦援會(2012)。遲來的正義,我們一定奮戰下去。婦援會訊,71,4-5。
康淑華(2012a)。重回最初的感動。婦援會訊,70,2。
------(2012b)。將苦難化成祝福 追憶秀妹阿嬤。婦援會訊,71,2-3。
張南星(譯)(1989)。女權主義(初版)(邁卡爾, et al. 原著)。台北市:遠流。
張碧琴(1996)。銘刻在每個人心上的傷痕 赴日宣導「慰安婦問題」活動紀實。婦援會訊,19,6-10。
張子涇(1997)。日本「思考會」成立的契機。載於周婉窈(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紀錄并相關資料(64-6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張瑞倫(2001)。有人問我們,關於RCA受害勞工案。司法改革雜誌,34,51。
莊振成(1992)。戰時日軍慰安婦問題概述。社會福利,100,45-46。
莊文忠、徐明莉、張鐙文(2009)。非營利組織的議程設計與政策倡議的形成:質性研究的檢證。公共行政學報,33,121-163。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許澤鴻(1972)。四年來的電腦產品廠,RCA家園,5,4。
許紹峯(2001)。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怡青(2001)。律師,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司法改革雜誌,34,50。
郭登聰(2015)。對非營利組織利他精神及行善行為的檢視與思考。輔仁社會研究,5,65-99。
陳金貴(1993)。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分析。行政學報,25期,27-46。
陳坤銘、李華夏(譯)(1995)廠商、市場與法律(初版)(Coase, R. H. 原著)。臺北市:遠流出版。
陳世昌(1997)。從慰安婦與久餉久債看日本如何面對「戰債」。歷史月刊,112,100-105。
陳意梅(1999)。台灣慰安婦檔案調查與歷史真相研究。婦援會訊,29,16-22。
陳美鈴(1999)。台籍慰安婦首度個案訪查分析報告。載於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台灣慰安婦報告(初版)(65-81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陳俊良(2000)。二種復育系統對地下水含氯有機化合物污染整治研析:以桃園RCA場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光興、李朝津(2005)。台社論壇之一:對小林《台灣論》引發多重效應的回應與批判。載於陳光興、李朝津(編),反思《台灣論》: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125-163頁)。臺北市:唐山。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初版)(Susan Sontag原著)。臺北市:一方出版。
陳麗菲(2006)。日軍慰安婦制度批判。(初版)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陳文育(2006)。發展主義國家、勞動安全與環境保護:以電子業在臺灣的發展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政亮(2011)。流行病學的政治:RCA流行病學研究的後設分析。科技、醫療與社會,12,113-157。
陳信行(2011)。公害、職災與科學-RCA專輯導言。科技、醫療與社會,12,11-15。
陳俊宏、徐瑞騰(2012)。多重主理人與多重代理人下代理問題之策略分析。會計與公司治理,8(1),27-46。
陳瑞麟(2013)。建構RCA事件調查的因果推理─結構因果與模型逆推法的取向。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6,81-13。
陳雅馨(譯)(2017)。正義與差異政治(初版)(Iris Marion Young原著)。臺北市:商周出版。
傅篤誠(2003)。政府耕耘、民間收成-論政府培力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研考雙月刊,27(6),22-30。
喻蓉蓉(2001)。歷史擂臺 熱烈迴響--國立三重商工班級讀書會成果發表。歷史月刊,159,58-66。
彭仁郁(2012)。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臺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14,139-196。
彭仁郁(2014)。過不去的過去:「慰安婦」的戰爭創傷。載於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435-513頁)。臺北市:聯經出版。
曾淑美(2017)。勇士與彩虹(初版)。臺北市:北市婦援會。
湯京平、邱崇原(2007)。多元民主、政治吸納與政策回應:從台鹼汚染案檢視台灣環保公益團體的政策角色。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1),93-127。
黃玉燕(譯)(1996)。慰安婦(初版)(千田夏光原著)。臺北市:傳文文化出版:聯經總經銷。
黃錦堂(2000)。民主化對環保政策之衝擊與因應之道。載於朱雲漢、包宗和(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113-154頁)。臺北市:桂冠。
黃于玲(2015)。過期的正義?RCA案中的時效與科學知識政治。科技、醫療與社會,20,255-262。
黃光國(2016)。從小桃阿嬤反思台灣光復意義。中國評論,228,55-57。
楊偲維(2008)。編織一件叫做《慰安婦議題》的毛線背心-紀錄片「椰子掉下來」攝製過程中的想法起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麗芳(2015)。慰安婦議題公共化對阿嬤生命的轉變與影響之探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楊麗芳(2018)。慰安婦阿嬤的創傷與復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5,34-40。
葉一璋、張其祿(2001)。管制政策之交易成本途徑: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333-366頁)。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董安琪譯(1989)。集體行動的邏輯(初版)(Olson, Mancur 原著)。臺北市:遠流。
廖家敏(2007)。RCA健康問題之社會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初版)。新北市:衛城出版。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201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度重訴更一字第4號判決書。臺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
劉黎兒(2001)。《台灣論》與金美齡現象。載於前衛編輯部(編),臺灣論風暴(初版)(239-247頁)。臺北市 : 前衛出版。
劉夏如(譯)(2017)。帝國的慰安婦 : 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初版)(朴裕河原著)。臺北市:玉山社。
劉柔拿(2017)韓日慰安婦協議:尚未解決的問題。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慰安婦組(2007)。美國眾議院外國事務委員會表決通過「第121號決議文」:慰安婦對日求償國際運動中一項令人振奮的勝利。婦援會訊,53,9。
------(2008)。「中元慰安祭」-日本戰敗後63年,國際同步慰安婦運動。婦援會訊,58,6-7。
樂為良(譯)(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初版)(Michael J. Sandel原著)。臺北市:雅言文化。
滕建群(譯)(2002)。慰安婦(初版)(Hicks, George L.原著)。北京市:新華出版社。
編輯部(2006)。慰安婦事件。當代,221,134-135。
蔡英文(2002)。人權之議題:人之主體權利、國家之政治權力與文化差異性。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23-159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蔡建梅(2007)。從心理分析的角度閱讀《慰安婦》及《姿態人生》中的姓名機制。東吳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東杰(2016)。近期日韓就解決慰安婦問題關係演進之研析。戰略安全解析,129,43-49。
鄭莉蓉(2014)。創傷展示的策展建構與觀眾詮釋:《堅強的理由—獻給台灣慰安婦阿嬤的攝影展》個案研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蕭富元(譯)(1997)。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初版)(張純如著)。臺北縣三重市:天下文化出版。
蕭新煌(1997)。台灣地方環保抗爭運動:1991-199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計劃報告(編號:EPA064860084),未出版。
蕭新煌(2003)。基金會在台灣的發展歷史、現況與未來的展望。載於官有垣(編),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13-22頁)。臺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
蕭新煌(2004)。臺灣的非政府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1(1),65-84。
蕭新煌、顧忠華(2010)。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初版)。臺北市:巨流。
賴采兒(2009)。十七年來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中 最令台灣阿嬤振奮的消息。婦援會訊,59,9。
應大偉(1994)。慰安婦的自述。新觀念,67,32-34。
謝國章(1998)。台灣烽火錄:台灣武裝革命風雲人物(初版)。基隆市 : 月冠文化出版。
瞿海源(2002)。結社自由、團體參與、與民主。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97-236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顏厥安(2002)。溝通制度與民主文化:由哈伯瑪斯的法理論初探社會立憲主義。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59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顏志文(2016)。國際環境侵權行為法律問題之研究─以桃園RCA為中心。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富英(1996)。回首來時路。婦援會訊,19,2-3。
羅志平(2006)。歷史修正主義與新民族主義:日本修改教科書爭議的政治效應。問題與研究,45(1),81-106。
羅耀宗譯(2013)。不公平的代價(初版)(Joseph E. Stiglitz著)。臺北市:天下雜誌。
饒以馨(2015)RCA桃園廠地下水污染物分布與演變.。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忠華(2002)。公民社會在台灣的成形經驗。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2(161-196頁)。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RCA家園(1971)。我們榮獲一等外銷獎,RCA家園,2,3。
------(1972)。我們的生產線。RCA家園,4,8。
------(1972)。國民大會代表蒞臨本公司參觀。RCA家園,5,3。
------(1973)。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簡介THE RCA TAIWAN LIMITED。RCA家園,9,3。
------(1976)。認識RCA 除了電視、積體電路RCA還有什麼?。RCA家園,27,14-15。
二、英文部分
Coase, R. H. (1988).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Il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isenhardt, Kathleen M (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1), 57-74.
Cowie, Jefferson R. (Ed.). (1999). Capital moves: RCA’s seventy-years quest for cheap labor.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ane, J.-E. (2009). State management: an enquiry into mode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Olson, Mancur (1965).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es Ray. (1985).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 Part1.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37(1), 3-26.
Reinhold Niebuhr (1944). The Children of Light and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 Retrieved March 26, 2018, from https://www.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C/bo12091283.html.
Shapiro Susan P. (2005) Agency Theory. Annu. Rev. Sociol. 31, 263–84.
Gailmard Sean (2012). Accountability and Principal-Agent Models. Chapter prepared for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Accountability; forthcom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June 5, 2018,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361.2652&rep=rep1&type=pdf.
三、影音/網路
吳秀菁(2014)。蘆葦之歌。臺北市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版權:勝琦國際總經銷。
楊家雲(1998)。阿媽的秘密。臺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基金會版權。新北市:勝琦國際總經銷。
蔡崇隆、陸凱聲導演、公共電視台(2006)。奇蹟背後(紀錄影片)。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臺北縣新店市:風潮音樂總代理。
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憲後歷任總統與副總統 第7~9任李總統登輝先生,2018年6月15日,取自: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86。
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36期院會紀錄,283-353,2018年4月18日,取自: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E1515913。
李家泉(1983)。外國壟斷資本對台灣的控制。2018年4月15日,取自:https://scholar.google.com.tw/。
法扶會台北分會。RCA事件發展大事紀,2019年4月17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service_product_detail&Sn=291&sid=6。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基本資料。2018年4月26日取自:http://foundations.olc.tw/foundations/view/59817165-cf60-4a47-a771-11e2acb5b862。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阿嬤家的源起,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amamuseum/。
阿嬤的網站--慰安婦與女性人權虛擬博物館。身體的記憶,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3_memory_05.aspx。
------。阿嬤的勇氣,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4_memory_01.aspx?subid=1&detid=1
------。生命教育,2018年7月31日,取自:http://www.womandpeace.org.tw/07_education_01.aspx?subid=2&detid=1。
非營利組織名錄。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www.npo.org.tw/npolist_detail.asp?id=3224。
政府公報資訊網。監察院公告,2018年4月8日,取自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D9810196。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關於法扶,2019年4月27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about&Sn=98
------。最高法院107年台上字第267號RCA侵權行為案-原告律師團新聞稿,2018年8月16日,取自:http://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news_detail&id=6308。
------。2007年周年報告書。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upload/2015/10/20151014114229.pdf。
------。2017年周年報告書。2018年12月9日,取自:https://www.laf.org.tw/upload/2018/05/20180528114440.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108年3月3日,取自: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2FCE778D5736A84E&sms=2597E3A78A9C1482&s=D37D9EBFB9165868。
婦女救援基金會。婦援工作,2018年5月18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tc/index.php#。
婦女救援基金會。緣起及宗旨,2018年8月25日,取自https://www.twrf.org.tw/tc/p1-about.php。
臺灣高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505號新聞稿,2018年3月1日,取自http://tph.judicial.gov.tw/newsDetail.asp?SEQNO=293309。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505號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2019年7月5日,取自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關於工傷協會,2018年8月25日,取自:http://tavoi.myweb.hinet.net/。
四、報章
尹乃菁(1992年2月9日)。日本眾議員公布資料:大戰期間曾徵召70名台灣慰安婦 我外交部已調卷查閱並向日代表處進行了解惟尚無具體證據。中國時報,第4版。
王揚宇(2017年12月21)。RCA工傷求償案 第二波千餘人一審開戰。中央通訊社,台北21日電。新聞檢索網址:http://search.cna.com.tw/SimpleSearch/SimpleSearchNews。
呂理德(1994年6月3日)。立委揭發美商RCA挖井傾倒有毒廢料製造公害 趙少康指桃園、竹北兩廠土壤及地下水均遭嚴重污染 且該批土地正變更地目擬做為住宅區商業區。中國時報,第5版。
呂理德(1998年2月24日)。地下水污染無藥可救 RCA場址 環保署宣判死刑。中國時報,第3版。
呂理德(1998年6月8日)。RCA事件 致癌求救案例破百。中國時報,第9版。
呂理德(1998年7月6日)。RCA受害者成立自救會。中國時報,第3版。
李淑華(2018年8月18日)。關切慰安婦議題 日駐台代表15日登門會馬英九。中央通訊社,台北16日電(編輯:林淑媛)。
周佑政、徐偉真(2018年9月11日)。府:由外交部了解 外交部:待事件還原。聯合晚報,A3版。
林偉信、李宜秦(2018年08月17日)。史上最高賠償金 在台一毛錢也沒有 揭穿工殤面紗 RCA賠5.1億定讞。中國時報,第A10版。
邱灝唐(2018年11月28日)。中石化判賠1.8億賴清德:讓受害者得到一絲安慰。自由時報。2019年3月23日,取自: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27333。
邵冰如(1997年12月5日)。42慰安婦 終於收到國家的愛。聯合晚報,第4版。
康添財(1992年2月21日)。慰安婦事件引起相關部會關切內政部盼受害者自動登記 外交部積極尋找證據。中國時報,第6版。
------(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1992年2月26日)。郝揆:慰安婦問題若有具體資料提供會為她們爭取權利 內政部根據資料顯示並未發現任何台籍「慰安婦」的登記,訪查工作陷入瓶頸。中國時報,第4版。
張榮祥(2018年8月14日)。慰安婦銅像落成 馬英九:日本應道歉賠償。中央通訊社,台南14日電(編輯:陳政偉、方沛清)。
許家瑜(2018年9月10日)。日人踹慰安婦像 藍踢館。聯合晚報,A7版。
許書婷(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陳永誠(1992年2月22日)。「慰安婦」實際人數 內政部決擴大查訪 並研究向日本索償具體事宜;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已設署申訴專線電話,也要成立調查小組。中國時報,第5版。
陳一雄(2015年4月18日)。RCA案大事記。台灣時報,第1版。
黃菁菁(2018年08月16日)。日媒大幅報導 韓媒指台日關係恐惡化 我設慰安婦像 日稱極為遺憾。中國時報,第A2版。
楊明珠(2018年8月15日)。台首設慰安婦銅像 日政府發言人:極為遺憾。中央通訊社,東京15日專電(編輯:高照芬)。
劉麗榮(2018年8月18日)。吳敦義盼日本 對慰安婦道歉賠償。中央通訊社,台北18日電(編輯:蘇龍麒)。
魏紜鈴(2015年5月26日)。法扶勞動部籲RCA勞工打團訟。中央通訊社。http://search.cna.com.tw.autorpa.lib.nccu.edu.tw。
------(2015年12月28日)。RCA職災慰問金 職安署:至少20萬。中央通訊社,台北28日電。http://search.cna.com.tw.autorpa.lib.nccu.edu.tw。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113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