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天光有時》電視劇本創作與闡述
Writer’s Notes on the TV Series Scripts “The runaway women”
作者 王慈華
Wang, Tzu-Hua
貢獻者 盧非易
Lu, Fei-I
王慈華
Wang, Tzu-Hua
關鍵詞 家庭
女人
電視劇
劇本
逃家
晨間劇
tv series
drama
family
women
runaway
asadora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39:56 (UTC+8)
摘要 《天光有時》電視劇本故事橫跨二次大戰末期到千禧年,台灣由近代走入當代,飛速轉變的六十年間,一個不願對家道中落的命運低頭,歷經自由戀愛,逃家成棄婦的女人,如何與兩段婚姻裡虧欠的三個女兒達成和解,從心的方向,找到家的歸屬。本劇規格為九十分鐘十三集,同時借鏡日本晨間劇規格,將九十分鐘的單集故事透過情節規劃和斷點設計,切分成每十五分鐘一回,可拆播亦可合播的獨特形式,意圖貼近現代觀眾便捷、短篇幅的觀劇習性。

本文共分為五章節,前三章記錄自提案之始的動機、文獻討論、田野調查、故事素材和初步規劃,第四章收錄《天光有時》的故事總綱、十三集分集大綱和第一集九十分鐘完整劇本三項創作內容,第五章則說明試讀評量方式,呈現回饋結果,並針對創作歷程及故事後續發展提出討論。
參考文獻 中英文書籍
王蘊潔譯(2010)。《宛如阿修羅》。台北:麥田出版。(原書:向田邦子 [1999.] 《阿修羅のごとく》。東京:文春文庫。)
申丹、王麗亞(2010)。《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
石芳瑜(2012)。《花轎、牛車、偉士牌 台灣愛情四百年》。台北:有鹿文化出版。
朱天文(2008)。《最好的時光》。台北:印刻出版。
張秋田譯(2006)。《隔壁女子》。台北:麥田出版。(原書:向田邦子 [1981.]《隣の女》。東京:文春文庫。)
江先聲譯(2016)。《故事寫作大師班》。台北:漫遊者文化。(原書 Truby, J. [2007]. The Anatomy of Story: 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 Giroux.)
朱嘉雯(2007)。《林黛玉的異想世界: 紅樓夢論集》。台北:秀威資訊。
李文彬譯(1991)。《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原書Forster, E.M.
[1956]. Aspects of the Novel. New York, US: Mariner Books.)
呂理政編(2014)。《臺灣生活圖曆》。台南:遠足文化。
呂樂平(2007)。《中國家庭倫理題材電視劇的敘事藝術》。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吳明益(2015)。《單車失竊記》。台北:麥田出版。
吳燕秋、謝仕淵、劉維瑛、石文誠、沈佳姍、黃裕元、陳靜寬(2015)。《台灣女人記事 生活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汪耀進、武佩榮譯(2010)。《戀人絮語》。台北:商周出版。(原書Barthes, R.
[1977]. A Lover`s Discourse: Fragments.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林芳郁、沈佳姍、蔡蕙頻(2012)。《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台北:貓頭鷹出版。
林欣誼(2017)。《老雜時代》。台北:遠流出版社。
胡亞敏(2004)。《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ubliners. London, UK: Grant Richards Ltd..)
徐強譯(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原書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孫雅甜譯(2013)。《等風的人》。海口:南海出版。(原書:伊吹有喜 [2008.] 《風待ちのひ》。東京:ポプラ文庫。)
張超英、陳柔縉(2006)。《宮前町九十番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張愛玲(2016)。《傳奇》。台北:皇冠出版。
曹銘宗(2016)。《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台北:貓頭鷹出版。
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
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原書McKee, R. [1997].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曾西霸譯(2014)。《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出版。(原書
Field, S. [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Dell Publishing.)
楊耐冬譯(1990)。《百年孤寂》。台北:志文出版社。(原書 M. García Márquez. [1967].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New York, US: Harper & Row.)
楚愛華(2008)。《明清至現代家族小說流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
遠流台灣世紀回味編輯組(2011)。《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北:遠流出版社。
廖輝英(2005)。《相逢一笑宮前町》。台北:九歌出版社。
廖輝英(2012)。《油麻菜籽》。台北:九歌出版社。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崇達(2017)。《皮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蔡源煌(2009)。《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台北:書林出版。
魏明毅(2016)。《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台北:游擊文化。
戴錦華(1999)。《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與研究》。台北:聯合文學。
蕭麗紅(1981)。《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Rabiger, M. (2000). Developing Story Ideas. Waltham, US: Focal Press.
期刊論文(含研討會論文)
任玉(1973)。〈家庭主婦收看電視連續劇動機之研究〉,《新聞學研究》,11: 81-225。
尹鴻、楊代慧(2004)。〈家庭故事·日常經驗·生活戲劇·主流意識--中國電視劇藝術傳統〉,《傳播藝術與藝術傳播》,5: 56-64。
蔡琰(2004)。〈台灣無線三台電視劇開播四十年之回顧〉,《中華傳播學刊》,6:157-193。
顏雅玲( 2005),〈數位電視時代下戲劇節目產銷之策略性變革〉,《2005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研討會》。台北市:銘傳大學傳播學院。
碩博士論文
李曉惠(2009)。〈當代台灣女性散文的家族書寫—以鍾文音《昨日重現》、簡媜《天涯海角》為分析對象〉。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心怡(2005)。〈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永勝(2005)。〈現代中國家族敘事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沈麗香(2003)。蕭麗紅小說中的人物與鄉俗─以《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中英文網路資料
三重區公所(2018年10月15日)。〈戀戀三重埔系列〉。取自https://www.sanchong.ntpc.gov.tw/content/index.php?parent_id=10522&type_id=10522
文化部(2017年3月31日)。《2015年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_電視》。新北:作者。
泉麻人(2013年10月11日)。〈NHK晨間劇中的女主角們——從《阿花小姐》、《阿信》到《海女小天》〉,《走進日本》。取自https://www.nippon.com/hk/currents/d00094/
娛樂重擊(2017年9月26日)〈電視已死,電視永生?花開燦爛的本土OTT,離結果有多久?|OTT 產業系列報導(二)〉。取自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46470
曾允盈(2017年1月16日)。〈台劇的現況和困境 數據告訴你真相〉,《Udn看雜誌》。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46/2232510
凱絡媒體(2013年9月17日)〈失控的屏幕!台灣媒體趨勢報告〉。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19138&sort=
薛聖棻(2016年12月8日)〈迎接內容為王的電視戰國時代:台灣能挽救多少流失的觀眾?〉《政問》。取自http://talkto.tw/talk/19
簡妙如(2015年3月23日)〈瘋狂麥斯啟示錄:讓台灣電視產業綠洲重生〉,《媒體改造學社》取自http://twmedia.org/archives/1118
Usami, Takeshi (2014, April) The Japanese News. The Magic of NHK’s Asadora.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miuri.co.jp/adv/chuo/dy/opinion/20140428.html
Video Research Ltd.(2017)《NHK朝の連続テレビ小説 過去の視聴率デ-タ》。取自http://www.videor.co.jp/tvrating/past_tvrating/drama/02/index.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446402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46402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盧非易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u, Fei-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慈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ang, Tzu-Huaen_US
dc.creator (作者) 王慈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Wang, Tzu-Hua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7:39:56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7:39: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39:5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446402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97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46402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天光有時》電視劇本故事橫跨二次大戰末期到千禧年,台灣由近代走入當代,飛速轉變的六十年間,一個不願對家道中落的命運低頭,歷經自由戀愛,逃家成棄婦的女人,如何與兩段婚姻裡虧欠的三個女兒達成和解,從心的方向,找到家的歸屬。本劇規格為九十分鐘十三集,同時借鏡日本晨間劇規格,將九十分鐘的單集故事透過情節規劃和斷點設計,切分成每十五分鐘一回,可拆播亦可合播的獨特形式,意圖貼近現代觀眾便捷、短篇幅的觀劇習性。

本文共分為五章節,前三章記錄自提案之始的動機、文獻討論、田野調查、故事素材和初步規劃,第四章收錄《天光有時》的故事總綱、十三集分集大綱和第一集九十分鐘完整劇本三項創作內容,第五章則說明試讀評量方式,呈現回饋結果,並針對創作歷程及故事後續發展提出討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創作緣起 1
第一節 動機 1
第二節 目的 5
第三節 小結與背景 6
第二章 主題說明、前置調查、典範與理論探討 9
第一節 主題說明 9
第二節 前置調查 11
一、段落/棚拍劇的提案 11
二、田野筆記與時代背景紀要 15
第三節 典範分析 24
一、典範一:電視劇《阿信》 24
二、典範二:電視劇《雛鳥》 26
三、典範三:電視劇《冷暖人間》 27
四、典範四:小說《千江有水千江月》 29
五、典範五:電影《橫山家之味》 30
第四節 理論探討 31
一、電視劇:家庭劇 31
二、創作理論:家族小說 35
三、敘事理論 38
第三章 創作構想與準備 45
第一節 創作構想 45
第二節 故事素材(story) 46
一、人物 47
(一)李玉英 51
(二)林富來 54
(三)許三平 57
(四)林允文 59
(五)林允芳 62
(六)于爭光 64
(七)于知茵 66
(八)許康婷 68
二、情境與情節 72
三、場景 75
四、驅動元件 78
五、主題 83
第三節 故事處理(discourse) 86
一、敘述視角 86
二、情節結構 87
三、場面 103
四、對白與聲音 103
五、象徵與比喻系統 104
六、寫作媒體與寫作風格 106
第四章 創作內容 107
第一節 劇名(Title) 108
第二節 主述語(Tagline) 108
第三節 故事本事(Synopsis) 108
第四節 角色研究 (Character Sketch) 109
第五節 故事總綱(Treatment) 118
第六節 分集大綱(Episode Outline) 147
第七節 分場大綱(Scene by Scene Outline) 177
第八節 第一集完整劇本(Script) 185
第五章 回饋與反思 229
第一節 反饋與評量 229
一、評量方式 229
二、評量結果 232
第二節 行銷計畫 241
第三節 學習心得與反思 242
一、提案口試口委老師回饋與建議 242
二、Final口試口委老師回饋與建議 245
三、心得與反思 249
四、劇本修改方向 253
參考資料 256
附錄一:參考影片 260
附錄二:圖表索引 262
附錄三:提案口試簡報 264
附錄四:final口試簡報 289
zh_TW
dc.format.extent 4268206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46402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家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女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逃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晨間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v seri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ram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mil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ome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unawa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sadoraen_US
dc.title (題名) 《天光有時》電視劇本創作與闡述zh_TW
dc.title (題名) Writer’s Notes on the TV Series Scripts “The runaway wome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英文書籍
王蘊潔譯(2010)。《宛如阿修羅》。台北:麥田出版。(原書:向田邦子 [1999.] 《阿修羅のごとく》。東京:文春文庫。)
申丹、王麗亞(2010)。《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
石芳瑜(2012)。《花轎、牛車、偉士牌 台灣愛情四百年》。台北:有鹿文化出版。
朱天文(2008)。《最好的時光》。台北:印刻出版。
張秋田譯(2006)。《隔壁女子》。台北:麥田出版。(原書:向田邦子 [1981.]《隣の女》。東京:文春文庫。)
江先聲譯(2016)。《故事寫作大師班》。台北:漫遊者文化。(原書 Truby, J. [2007]. The Anatomy of Story: 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 Giroux.)
朱嘉雯(2007)。《林黛玉的異想世界: 紅樓夢論集》。台北:秀威資訊。
李文彬譯(1991)。《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原書Forster, E.M.
[1956]. Aspects of the Novel. New York, US: Mariner Books.)
呂理政編(2014)。《臺灣生活圖曆》。台南:遠足文化。
呂樂平(2007)。《中國家庭倫理題材電視劇的敘事藝術》。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吳明益(2015)。《單車失竊記》。台北:麥田出版。
吳燕秋、謝仕淵、劉維瑛、石文誠、沈佳姍、黃裕元、陳靜寬(2015)。《台灣女人記事 生活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汪耀進、武佩榮譯(2010)。《戀人絮語》。台北:商周出版。(原書Barthes, R.
[1977]. A Lover`s Discourse: Fragments.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林芳郁、沈佳姍、蔡蕙頻(2012)。《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台北:貓頭鷹出版。
林欣誼(2017)。《老雜時代》。台北:遠流出版社。
胡亞敏(2004)。《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ubliners. London, UK: Grant Richards Ltd..)
徐強譯(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原書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孫雅甜譯(2013)。《等風的人》。海口:南海出版。(原書:伊吹有喜 [2008.] 《風待ちのひ》。東京:ポプラ文庫。)
張超英、陳柔縉(2006)。《宮前町九十番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張愛玲(2016)。《傳奇》。台北:皇冠出版。
曹銘宗(2016)。《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台北:貓頭鷹出版。
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
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原書McKee, R. [1997].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曾西霸譯(2014)。《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出版。(原書
Field, S. [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Dell Publishing.)
楊耐冬譯(1990)。《百年孤寂》。台北:志文出版社。(原書 M. García Márquez. [1967].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New York, US: Harper & Row.)
楚愛華(2008)。《明清至現代家族小說流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
遠流台灣世紀回味編輯組(2011)。《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北:遠流出版社。
廖輝英(2005)。《相逢一笑宮前町》。台北:九歌出版社。
廖輝英(2012)。《油麻菜籽》。台北:九歌出版社。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崇達(2017)。《皮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蔡源煌(2009)。《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台北:書林出版。
魏明毅(2016)。《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台北:游擊文化。
戴錦華(1999)。《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與研究》。台北:聯合文學。
蕭麗紅(1981)。《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經出版社。
Rabiger, M. (2000). Developing Story Ideas. Waltham, US: Focal Press.
期刊論文(含研討會論文)
任玉(1973)。〈家庭主婦收看電視連續劇動機之研究〉,《新聞學研究》,11: 81-225。
尹鴻、楊代慧(2004)。〈家庭故事·日常經驗·生活戲劇·主流意識--中國電視劇藝術傳統〉,《傳播藝術與藝術傳播》,5: 56-64。
蔡琰(2004)。〈台灣無線三台電視劇開播四十年之回顧〉,《中華傳播學刊》,6:157-193。
顏雅玲( 2005),〈數位電視時代下戲劇節目產銷之策略性變革〉,《2005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研討會》。台北市:銘傳大學傳播學院。
碩博士論文
李曉惠(2009)。〈當代台灣女性散文的家族書寫—以鍾文音《昨日重現》、簡媜《天涯海角》為分析對象〉。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心怡(2005)。〈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永勝(2005)。〈現代中國家族敘事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沈麗香(2003)。蕭麗紅小說中的人物與鄉俗─以《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中英文網路資料
三重區公所(2018年10月15日)。〈戀戀三重埔系列〉。取自https://www.sanchong.ntpc.gov.tw/content/index.php?parent_id=10522&type_id=10522
文化部(2017年3月31日)。《2015年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_電視》。新北:作者。
泉麻人(2013年10月11日)。〈NHK晨間劇中的女主角們——從《阿花小姐》、《阿信》到《海女小天》〉,《走進日本》。取自https://www.nippon.com/hk/currents/d00094/
娛樂重擊(2017年9月26日)〈電視已死,電視永生?花開燦爛的本土OTT,離結果有多久?|OTT 產業系列報導(二)〉。取自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46470
曾允盈(2017年1月16日)。〈台劇的現況和困境 數據告訴你真相〉,《Udn看雜誌》。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46/2232510
凱絡媒體(2013年9月17日)〈失控的屏幕!台灣媒體趨勢報告〉。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19138&sort=
薛聖棻(2016年12月8日)〈迎接內容為王的電視戰國時代:台灣能挽救多少流失的觀眾?〉《政問》。取自http://talkto.tw/talk/19
簡妙如(2015年3月23日)〈瘋狂麥斯啟示錄:讓台灣電視產業綠洲重生〉,《媒體改造學社》取自http://twmedia.org/archives/1118
Usami, Takeshi (2014, April) The Japanese News. The Magic of NHK’s Asadora.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miuri.co.jp/adv/chuo/dy/opinion/20140428.html
Video Research Ltd.(2017)《NHK朝の連続テレビ小説 過去の視聴率デ-タ》。取自http://www.videor.co.jp/tvrating/past_tvrating/drama/02/index.html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083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