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獅頭魚》劇本創作論述
Writer’s Notes on the Film Script "Splitting"
作者 陳昱昊
Chen, Yu-Hau
貢獻者 盧非易
陳昱昊
Chen, Yu-Hau
關鍵詞 電影劇本
家庭創傷
青春成長
內在孩童
後現代荒蕪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41:48 (UTC+8)
摘要 《獅頭魚》敘述一個對家庭失能的少年游子寰,重新理解自己對於愛、對於家的定義與渴望,與自己心底傷口和解的成長故事。他搬入一個神祕有荒誕的南部小鎮,結識與自己相仿經歷的中年魯蛇吳洲與無家辣妹蕭康妮,一個夏天,眾人都得面臨自己最深處的缺憾,重新學習面對與愛,最終才能跳出魚缸,離水而生。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前三章記錄了《獅頭魚》劇本從最早期的創作動機與目的、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與理論分析,以及原初的故事發想內容。並於第四章收錄《獅頭魚》的完整對白劇本內容,第五章則是整理創作完成後的試讀回饋意見與學習反思。開題口試與畢業口試的兩次簡報提案內容也一併收於本論文的最後附錄,以供參驗。
參考文獻 中英文書籍

中央研究院(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力堅(2013)。《回眸青春:中國知青文學》,台北:華藝學術出版。
申丹(1998)。《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申丹、王麗亞(2010)。《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伍曉明譯(2006)。《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Martin, W. [1986].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江先聲譯(2016)。《故事寫作大師班:好萊塢知名「劇本醫生」教你STEP BY STEP 寫出絕不跟別人撞哏、兼具情感厚度與立體結構的最強故事》。台北:漫遊者文化。(原書Truby, J. [2007]. The Anatomy of Story: 2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 Giroux.)
吳泓渺譯(1999)。《結構語義學》,北京:三聯書店。(原書Greimas, A.J. [1966]. Sémantique structurale : recherche de méthode.Paris, France: Larousse.)
洪敏秀、陳正芳(2010)。《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亞敏(2004)。《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淑雯(2006)。《哀豔是童年》。台北:印刻文化。
胡淑雯(2011)。《太陽的血是黑的》。台北:印刻文化。
徐強譯(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書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徐晶晶譯(2013)。《故事策略︰電影劇本必備的23個故事段落》,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原書Edson, E. [2011]. The Story Solution: 23 Actions All Great Heroes Must Take. Studio City, US: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張錯(2005)。《西洋文藝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台北:書林出版。
張耀升(2011)。《彼岸的女人》,台北:本事文化。
張耀升(2016)。《縫》,台北:群星文化。
許靜文(2009)。《台灣青少年成長小說中的反成長》,台北:秀威出版。
陳阿月譯(2008)。《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原書Morgan, A. [2000]. What is narrative therapy?An easy-to-read introduction. New York, US: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曾西霸譯(2014)。《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出版社。(原書Field, S. [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Dell Publishing.)
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原書McKee, R. [1997].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劉葦卿(2011)。《臺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台北:台灣書房。
蔡佳瑾、吳松江譯(2012)。《文學術語使用手冊》,台北:書林出版。(原書M. H. Abrams , G.G. Harpham. [2008].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New York, US: Cengage Learning.)
蔡源煌(2009)。《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台北:書林出版。
鄭玉英、趙家玉譯(1993),《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契機》,台北:張老師文化。(原書Bradshaw, J. [1988]. Bradshaw on the Family: 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 Discovery. New York, US: Hci.)
戴華萱(2016)。《成長的迹線:台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Bradshaw, John. (1992). Home Coming: Reclaiming and Championing Your Inner Child. New York: Bantam Books.
Caruth, Cathy. (1995)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 .US: Johns Hopkins Univ Pr.
Capacchione, Lucia. (1991). Recovery of Your Inner Chi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

中英文網路資料
中央氣象局(2015)。〈侵臺颱風資料庫——強烈颱風蘇迪勒〉。取自http://rdc28.cwb.gov.tw/TDB/ntdb/pageControl/typhoon?year=2015&num=201513&name=SOUDELOR&from_warning=true
生命力新聞(2011)。〈謝謝有你 屏東養殖漁業重燃生命力〉。取自https://vita.tw/%E8%AC%9D%E8%AC%9D%E6%9C%89%E4%BD%A0-%E5%B1%8F%E6%9D%B1%E9%A4%8A%E6%AE%96%E6%BC%81%E6%A5%AD%E9%87%8D%E7%87%83%E7%94%9F%E5%91%BD%E5%8A%9B-c283525d4419
張守真。〈哈瑪星紀事〉。取自http://hamasen.tacocity.com.tw/intro/history.html
黃心雅(2008)。〈創傷與文學書寫〉,《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20: 序。取自http://eala.org.tw/early-articles/257-traumaandliterature.html
蒯樂昊(2008)。〈卢新华:伤痕文学注定是短命的〉,《南方人物周刊》。取自http://news.sina.com.cn/c/2008-01-31/162614873040.shtml
劉庭安(2017)。〈台灣經濟大敗局:1990年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所見的世界》。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732&nid=80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5464025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46402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盧非易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昱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Yu-Ha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昱昊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Yu-Hau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7:41:48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7:41: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7:41: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546402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98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464025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獅頭魚》敘述一個對家庭失能的少年游子寰,重新理解自己對於愛、對於家的定義與渴望,與自己心底傷口和解的成長故事。他搬入一個神祕有荒誕的南部小鎮,結識與自己相仿經歷的中年魯蛇吳洲與無家辣妹蕭康妮,一個夏天,眾人都得面臨自己最深處的缺憾,重新學習面對與愛,最終才能跳出魚缸,離水而生。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前三章記錄了《獅頭魚》劇本從最早期的創作動機與目的、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與理論分析,以及原初的故事發想內容。並於第四章收錄《獅頭魚》的完整對白劇本內容,第五章則是整理創作完成後的試讀回饋意見與學習反思。開題口試與畢業口試的兩次簡報提案內容也一併收於本論文的最後附錄,以供參驗。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一節 動機 1
第二節 目的 5
第三節 小結 6
第二章 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與理論分析 8
第一節 主題說明 8
第二節 前置調查 10
一、 成長小說脈絡探討 10
二、 時代背景大事紀 13
三、 地域筆記 16
第三節、 典範分析 19
一、典範一:電影《醉‧生夢死》 19
二、典範二:電影《暴風雪中的白鳥》(White Bird in a Blizzard) 21
三、典範三:電影《鐵皮鼓》(或譯:錫鼓)(Die Blechtrommel) 23
四、典範四:電影《第四張畫》、小說《彼岸的女人》 24
五、典範五: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25
六、典範六:電影《尋愛偵探阿洛伊斯》(Aloys) 27
七、典範七:小說《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 28
第三節 理論探討 30
一、 創作理論 30
二、 敘事理論 35
第三章 創作構想與準備 39
第一節 創作構想 39
第二節 故事素材(story) 41
一、 故事初步構想 41
二、 人物 43
三、 情境與動作 60
四、 場景 62
五、 物景 66
六、 主題 70
第三節 故事處理(discourse) 72
一、 敘事視角 72
二、 情節結構 74
三、 場面 77
四、 對白與聲音 77
五、 象徵與比喻系統 78
六、 寫作媒體與寫作風格 80
第四章 創作內容 81
第一節 片名(title) 81
第二節 主述語(tagline) 81
第三節 故事本事(synopsis) 81
第四節 角色研究(character sketch) 82
第五節 故事大綱(treatment) 85
第六節 完整劇本(script) 100
第五章 回饋與評量、修訂與行銷計畫 211
第一節 反饋與評量 211
一、評量方式 211
二、 評量結果 213
第二節 行銷計畫 224
第三節 學習心得與反思 225
一、心得與反思 225
二、口委老師回饋意見 229
附錄一:參考影片 232
附錄二:故事原案 233
附錄三、 參考資料 241
附錄四、 開題口試簡報 244
附錄五、 Final口試簡報 267
zh_TW
dc.format.extent 1215889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46402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影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庭創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青春成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在孩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後現代荒蕪zh_TW
dc.title (題名) 《獅頭魚》劇本創作論述zh_TW
dc.title (題名) Writer’s Notes on the Film Script "Splitti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英文書籍

中央研究院(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力堅(2013)。《回眸青春:中國知青文學》,台北:華藝學術出版。
申丹(1998)。《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申丹、王麗亞(2010)。《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伍曉明譯(2006)。《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Martin, W. [1986].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江先聲譯(2016)。《故事寫作大師班:好萊塢知名「劇本醫生」教你STEP BY STEP 寫出絕不跟別人撞哏、兼具情感厚度與立體結構的最強故事》。台北:漫遊者文化。(原書Truby, J. [2007]. The Anatomy of Story: 2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 Giroux.)
吳泓渺譯(1999)。《結構語義學》,北京:三聯書店。(原書Greimas, A.J. [1966]. Sémantique structurale : recherche de méthode.Paris, France: Larousse.)
洪敏秀、陳正芳(2010)。《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亞敏(2004)。《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淑雯(2006)。《哀豔是童年》。台北:印刻文化。
胡淑雯(2011)。《太陽的血是黑的》。台北:印刻文化。
徐強譯(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書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徐晶晶譯(2013)。《故事策略︰電影劇本必備的23個故事段落》,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原書Edson, E. [2011]. The Story Solution: 23 Actions All Great Heroes Must Take. Studio City, US: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張錯(2005)。《西洋文藝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台北:書林出版。
張耀升(2011)。《彼岸的女人》,台北:本事文化。
張耀升(2016)。《縫》,台北:群星文化。
許靜文(2009)。《台灣青少年成長小說中的反成長》,台北:秀威出版。
陳阿月譯(2008)。《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原書Morgan, A. [2000]. What is narrative therapy?An easy-to-read introduction. New York, US: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曾西霸譯(2014)。《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出版社。(原書Field, S. [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Dell Publishing.)
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原書McKee, R. [1997].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劉葦卿(2011)。《臺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台北:台灣書房。
蔡佳瑾、吳松江譯(2012)。《文學術語使用手冊》,台北:書林出版。(原書M. H. Abrams , G.G. Harpham. [2008].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New York, US: Cengage Learning.)
蔡源煌(2009)。《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台北:書林出版。
鄭玉英、趙家玉譯(1993),《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契機》,台北:張老師文化。(原書Bradshaw, J. [1988]. Bradshaw on the Family: 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 Discovery. New York, US: Hci.)
戴華萱(2016)。《成長的迹線:台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Bradshaw, John. (1992). Home Coming: Reclaiming and Championing Your Inner Child. New York: Bantam Books.
Caruth, Cathy. (1995)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 .US: Johns Hopkins Univ Pr.
Capacchione, Lucia. (1991). Recovery of Your Inner Chi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

中英文網路資料
中央氣象局(2015)。〈侵臺颱風資料庫——強烈颱風蘇迪勒〉。取自http://rdc28.cwb.gov.tw/TDB/ntdb/pageControl/typhoon?year=2015&num=201513&name=SOUDELOR&from_warning=true
生命力新聞(2011)。〈謝謝有你 屏東養殖漁業重燃生命力〉。取自https://vita.tw/%E8%AC%9D%E8%AC%9D%E6%9C%89%E4%BD%A0-%E5%B1%8F%E6%9D%B1%E9%A4%8A%E6%AE%96%E6%BC%81%E6%A5%AD%E9%87%8D%E7%87%83%E7%94%9F%E5%91%BD%E5%8A%9B-c283525d4419
張守真。〈哈瑪星紀事〉。取自http://hamasen.tacocity.com.tw/intro/history.html
黃心雅(2008)。〈創傷與文學書寫〉,《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20: 序。取自http://eala.org.tw/early-articles/257-traumaandliterature.html
蒯樂昊(2008)。〈卢新华:伤痕文学注定是短命的〉,《南方人物周刊》。取自http://news.sina.com.cn/c/2008-01-31/162614873040.shtml
劉庭安(2017)。〈台灣經濟大敗局:1990年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所見的世界》。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732&nid=8010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07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