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政大史粹 | |
dc.creator (作者) | 范育誠 | |
dc.creator (作者) | Fan, Yu-Cheng | |
dc.date (日期) | 2017-09 | |
dc.date.accessioned | 10-Sep-2019 10:21:4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Sep-2019 10:21:4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Sep-2019 10:21:43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619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以戴笠為首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1943年開始與梅樂斯上校為代表的美國海軍合作,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The Sino-American Special Technic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或簡稱中美合作所)共同對抗日本。戰爭結束後中美合作所面臨轉型,在雙方都期望將抗戰時的合作關係延續下,這時中國重建海軍的戰艦需求,成為雙方戰後合作的契機。本文藉由檔案,爬梳戰後美國海軍援華法案通過前,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相關成員,如戴笠、梅樂斯等發起者,與戰後中美合作重建中國海軍的關係。中美合作所美方代表梅樂斯,眼看戰爭即將結束,因此於6月向中方提出合作建設海軍的提議,不過未受戴笠等人的重視。直至8月16日日本投降後,梅樂斯的參謀貝樂利上校開始催促此事,中方才開始動作,而戰後美國協助建設中國海軍的提議,便由中美合作所雙方私下推動開始,一路發展成美國海軍援華法案通過,最後兩國簽署協定,美國撥贈中國海軍131艘剩餘船艦。過程中,雖然先後是梅樂斯因病離職返美與戴笠空難辭世,但由於中美合作所的經驗與情感,中美合作所中方在美國的代表,中國駐美副武官蕭勃仍能繼續藉此推動美國贈艦。另一方面中美合作所美方人員,在關鍵時刻也成為美國海軍部檯面下的管道,如梅樂斯與麥茲爾等皆曾與蕭勃討論贈艦,並告知中方申請撥艦的時機,這些都突顯出中美合作所相關人員在此事中的關係與角色。 | |
dc.format.extent | 105100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政大史粹, 32, 109-139 |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戰後中美合作;美國海軍援華;贈艦 | |
dc.subject (關鍵詞) | 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 Postwar China-United States relations ; Postwar Naval Assistance ; Naval Vessel Aid | |
dc.title (題名) |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與戰後美國海軍援華-以撥贈剩餘船艦為中心的探討 | |
dc.title (題名) | The 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ostwar Naval Assistance: Discussion on the Naval Vessel Aid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30384/CHNCCU.201709_(32).0004 | |
dc.doi.uri (DOI) | https://doi.org/ 10.30384/CHNCCU.201709_(32).0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