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英文系 | |
dc.creator (作者) | 賴惠玲 | |
dc.creator (作者) | Lai, Huei-ling* | |
dc.creator (作者) | Liu, Chao-Lin | |
dc.date (日期) | 2017-01 | |
dc.date.accessioned | 30-Dec-2019 15:14:5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0-Dec-2019 15:14:5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0-Dec-2019 15:14:53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09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旨在探討反映客家族群意象之象徵符碼「硬頸」在台灣報紙媒 體上之語意再現及使用範疇之延伸,分析其為何及如何演變。語料來 自台灣四大報紙資料庫《聯合知識庫》、《知識贏家》、《自由新聞網》、 《蘋果日報》之新聞文本,藉由語境擷取工具找出「硬頸」語料(共3,265 筆),進而分析年代及主題「硬頸」出現頻率。結果發現「硬頸」在台灣 歷史社會文化脈絡下,由負面義翻轉成正面義成為指涉客家刻板印象 之象徵符碼,指涉與客家概念相關的人事物,經報紙媒介之傳播再現 及延伸使用範疇而成為媒體話語之「象似指涉」,藉助指涉擴充、轉喻 與隱喻的機制,創新符號涵義並擴充使用範疇,從代表客家人性格之用法,擴充到非客家人及非人物之抽象指涉,並表達情感及態度。本 研究之研究方法展示運用數位資料與數位科技進行新聞文本之語言學 分析,結果凸顯語言符號的傳播及創新,媒體框架如何在歷史社會文 化脈絡下形塑語言使用之演變及範疇之擴充,呈現媒體話語之語言使 用與社會密不可分之關係。 | |
dc.format.extent | 1960914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Communication & Society, No.39, pp.29-60 | |
dc.subject (關鍵詞) | 象徵符碼 ; 象似指涉 ; 社會文化框架 ; 隱喻及轉喻 ; 符號創新 | |
dc.title (題名) | The evolution of Hakka symbolic code < ngangjiang stiff neck>: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in Taiwan Newspaper (客家象徵符碼〈硬頸〉之演變:臺灣報紙媒體縱剖面之分析)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