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孝經》思想研究──以荀學為進路
XIAOJING thought research── take Xunism as a method
作者 林昱瑄
Lin, Yu-Hsuan
貢獻者 劉又銘
Liu, You-Ming
林昱瑄
Lin, Yu-Hsuan
關鍵詞 孝經
荀學
創造的詮釋學
荀子
孝治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5-Feb-2020 17:45:49 (UTC+8)
摘要 一般來說,普遍大眾應該都會認同「孝」在華人社會文化裡的重要性,於是以「孝」為名的思想典籍──《孝經》便順勢地影響著一般民眾;然而,宋明迄今的儒學學界卻居然呈現著恰恰相反的情況。但《孝經》思想,實際上,應為孔學裡重視實踐一路的孔荀之學脈落的繼承才是。
基於此,本論文嘗試就著創造的詮釋學之眼光,並且以荀學為進路,重新理解、詮釋、審視《孝經》思想。不過,基於《孝經》本來並無意於建構自身哲學思想體系,所以本文對《孝經》思想的探究便採取兼顧「意謂」與「蘊謂」層來掘發《孝經》蘊含的道論、心性論、天人關係論、致知修養論、政治論等層面的內涵,以探究出其思想脈絡及思想體系的應然樣貌,甚至進一步辨認其哲學思想體系。
首先,《孝經》蘊含的「道論」一則為非神聖本體的素樸天道,雖說是素樸天道但仍是潛藏有價值傾向的。然後,《孝經》這樣的天道還可以作為它另一方面的「道」之啟發,那便是其所著重的、就人倫層面來談的「人道」。於是,《孝經》之「道」乃是形下、不離人所處的現實社會的真實存在,還是人能就著現實情境進行校正、調整,乃至於符合是時分寸的憑藉。 
  接著,《孝經》中蘊含的「心性論」,根據其論「性」可知「性」雖有著「向」善的能力,但還是有「生」與「自然情感、欲望」於「性」中的,於是「性」便不能成為其理路裡人成善與成德的必然保證。不過,也因為其「性」之具有向善的能力,於是「情」在其思想理路中便蘊含有價值傾向也能有節度分寸。至於《孝經》思想理路裡能辨別、判斷如是節度分寸的關鍵乃在於「心」,因此其「心」便是人能進行價值判斷並進行學習以至於成聖與成德的依靠了。然後,《孝經》蘊含的「天人關係」尚與其「道論」有關,於是其天人之際走著合中有分一路。
而《孝經》中蘊含的「致知論」、「修養論」及「政治論」,則是在這樣的「道論」、「心性論」、「天人關係論」等基礎底下,進一步發展而有的思想理論、思想體系。第四章《孝經》蘊含的「致知論與修養論」討論以其心性乃至於成善成德的方法與歷程。至於第五章討論的「政治論」,首先以「以孝治天下」、「化民」、「揚名」為其施政之基本理念;那便是要求君王得行其「至德」地為政以德於民、引領人民,使人民能藉由向他學習而漸漸變化,乃至於做到最好進而能揚名。接著,透過探討其施政的實踐原則尚可以發現,其原則概念都是極具其自身之特殊思想性格的。總而言之,透過這樣的對《孝經》思想系統的建構便可以切實見到,《孝經》乃是在荀學系統脈絡下的、具有荀學性格的思想著作。
參考文獻 一、《孝經》及相關研究專書
楊鴻銘:《《孝經》之文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蔡汝堃《孝經通考》,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年
陳鐵凡:《孝經學源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6 年
陳鐵凡,《孝經鄭注校證》,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7 年
王正己〈《孝經》今考〉,《古史辨》第四冊,台北市:藍燈文化事業,1987 年
【宋】司馬光,《孝經指解》,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通志堂經解本【明】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
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美)羅斯文(Rosement),(美)安樂哲(Ames,R.T.)著;何金俐譯:《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2011 年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清】簡朝亮撰;周春健校注,《孝經集注述疏》,上海:華東師大,2011 年。
【宋】朱熹撰,《孝經刊誤》,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孝經類》,北京市:中國書店,2015 年。
陳壁生:《孝經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5 年
【清】皮錫瑞:《孝經鄭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

二、古籍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 年
【宋】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 年
【宋】陳彭年,《重修玉篇》,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南宋出刻本周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
【漢】劉熙撰,《釋名》,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

【宋】馬端臨撰:《文獻通考》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先秦】荀子著,北京大學哲學系注:《荀子新注》,台北市:里仁書局,1983年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第八十二‧孝經〉,收於《朱子全書》第十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三、當代專書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1975 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 年
楊伯峻:《經書淺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孝經》の國家論──秦漢時代の國家
とイデオロギ》,東京:校倉書房,1994 年
莊雅州:《經學入門》,台北市:台灣書局,1997 年
馬一浮:〈《孝經》大義〉,收於《復性書院講錄》,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楊秀宮:《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劉昌元:〈研究中國哲學所遵循的解釋原則〉,收入沈清松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哲學》,台北:五南,2001 年
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北京:北京人民出版,2001 年
肖群忠:《 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市:五南,2002 年
朱嵐:《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臺北市:蘭臺出版, 2003 年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王穎:《 荀子倫理思想研究》, 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2006 年
王長坤:《先秦儒家孝道硏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 年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台北市:里仁,2007 年
魏元珪:《 荀子哲學思想》,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09 年
路德斌:《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2010 年
劉又銘:〈儒家哲學的重建──當代新荀學的進路〉,收入汪文聖主編《漢語哲學新視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 年
林佩儒:《《孝經》孝治思想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年(為作者於國立政治大學1999 年碩士畢業論文)
舒大剛:《中國孝經學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14 年
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新北市:花木蘭
出版社,2014 年(為作者於國立政治大學2012 年碩士畢業論文)
佐藤將之:《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 : 評析‧前景‧構想》,台北市:萬卷樓,2015年
劉又銘:《《大學》思想──荀學進路的詮釋》,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
劉又銘:《一個當代的、大眾的儒學──當代新荀學論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年

四、期刊論文
謝幼偉:〈孝經與論語中孝道思想的比較〉,《哲學論集》,第1 期,1972 年11 月
于大成:〈經學論論文集‧說孝經〉,《孔孟月刊》,第13 卷第11 期,1975 年
傅偉勳:〈創造詮釋學及其應用〉,《時代與思潮》,第2 期,1990 年
傅偉勳:〈關於緣起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詮釋學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4 期,
1991 年
陳鴻森:〈《經義考》孝經類別錄〉,《書目季刊》,第34 卷第1 期,2000 年
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 年
林佩儒:〈《孝經》地位之檢討及其思想之再確認〉,《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1 期,2001 年5 月
李慶之:〈《孝經》思想精華通論〉,《鞍山師範學院學報》,第4 期,2002 年12 月
黃開國:〈先秦儒家孝論的發展與《孝經》的形成〉,《東岳論叢》,第26 卷第3期,2005 年5 月
陳桂香:〈試析先秦儒家「孝」的思想──《論語》《孟子》《荀子》《孝經》〉,《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0 卷第10 期,2005 年10 月
劉又銘:〈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漢學研究集刊──「荀子研究專號」》,第3 期,2006 年
周海春:〈從《論語》和《孝經》看孔子「孝」思想的可能意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 卷第2 期,2006 年3 月
劉又銘:〈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07 年3 月
張國強、梅柳:〈《孝經》道德教化思想探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第17 卷第2 期,2007 年6 月
佐藤將之:〈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以中日學者之常識與「誠」概念之探討為線索〉,《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評論》,第34 期,2007 年
崔雪茹:〈淺論孟子的孝道思想〉,《孝感學院學報》,第28 卷第4 期,2008 年7月
劉又銘:〈馬浮的哲學典範及其定位〉,《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31 卷第3期,2009 年
劉又銘:〈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22 期,2009 年7 月
涂愛榮:〈《孝經》中的孝道思想初探〉,《湖北經濟學院學報‧文化研究》,第8 卷第4 期,2010 年8 月
段江麗:〈從家庭倫理到政治倫理──《孝經》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秋之卷,2010 年
王長坤、魏宇:〈《孝經》: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理論化、系統化的總結之作〉,《孝感學院學報》,第5 期,2010 年9 月
劉春香:〈淺析《孝經》中的「庶人之孝」〉,《安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 期,2011年
王貞:〈《孝經》「以孝治國」理想政治模式論略〉,《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 卷第4 期,2011 年
戴木茅:〈孝:從家庭倫理到政治義務──基於《孝經》的分析〉,《求是學刊》,第39 卷第6 期,2012 年11 月
路德斌:〈一言之誤讀與荀學千年之命運──論宋儒對荀子「性惡」說的誤讀〉,《河北學刊──哲學天地》,第5 期,2012 年
陳雄:〈先秦儒家的「孝治」哲學〉,《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 卷,2014 年6 月
莊兵:〈《孝經鄭注》文獻真偽與思想價值探究〉,《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創系60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 年11 月
莊兵:〈敦煌吐魯番文獻展現的《孝經》今古文〉,《政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17 年6 月

五、學位論文
林佩儒:《《孝經》孝治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年(又收於花木蘭出版社出版《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12 編13 冊中,2011 年)
劉凡超:《定州漢簡《儒家者言》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2 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又銘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u, You-Mi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昱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Yu-Hs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昱瑄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Yu-Hs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Feb-2020 17:45:49 (UTC+8)-
dc.date.available 5-Feb-2020 17:45: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Feb-2020 17:45: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151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59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102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般來說,普遍大眾應該都會認同「孝」在華人社會文化裡的重要性,於是以「孝」為名的思想典籍──《孝經》便順勢地影響著一般民眾;然而,宋明迄今的儒學學界卻居然呈現著恰恰相反的情況。但《孝經》思想,實際上,應為孔學裡重視實踐一路的孔荀之學脈落的繼承才是。
基於此,本論文嘗試就著創造的詮釋學之眼光,並且以荀學為進路,重新理解、詮釋、審視《孝經》思想。不過,基於《孝經》本來並無意於建構自身哲學思想體系,所以本文對《孝經》思想的探究便採取兼顧「意謂」與「蘊謂」層來掘發《孝經》蘊含的道論、心性論、天人關係論、致知修養論、政治論等層面的內涵,以探究出其思想脈絡及思想體系的應然樣貌,甚至進一步辨認其哲學思想體系。
首先,《孝經》蘊含的「道論」一則為非神聖本體的素樸天道,雖說是素樸天道但仍是潛藏有價值傾向的。然後,《孝經》這樣的天道還可以作為它另一方面的「道」之啟發,那便是其所著重的、就人倫層面來談的「人道」。於是,《孝經》之「道」乃是形下、不離人所處的現實社會的真實存在,還是人能就著現實情境進行校正、調整,乃至於符合是時分寸的憑藉。 
  接著,《孝經》中蘊含的「心性論」,根據其論「性」可知「性」雖有著「向」善的能力,但還是有「生」與「自然情感、欲望」於「性」中的,於是「性」便不能成為其理路裡人成善與成德的必然保證。不過,也因為其「性」之具有向善的能力,於是「情」在其思想理路中便蘊含有價值傾向也能有節度分寸。至於《孝經》思想理路裡能辨別、判斷如是節度分寸的關鍵乃在於「心」,因此其「心」便是人能進行價值判斷並進行學習以至於成聖與成德的依靠了。然後,《孝經》蘊含的「天人關係」尚與其「道論」有關,於是其天人之際走著合中有分一路。
而《孝經》中蘊含的「致知論」、「修養論」及「政治論」,則是在這樣的「道論」、「心性論」、「天人關係論」等基礎底下,進一步發展而有的思想理論、思想體系。第四章《孝經》蘊含的「致知論與修養論」討論以其心性乃至於成善成德的方法與歷程。至於第五章討論的「政治論」,首先以「以孝治天下」、「化民」、「揚名」為其施政之基本理念;那便是要求君王得行其「至德」地為政以德於民、引領人民,使人民能藉由向他學習而漸漸變化,乃至於做到最好進而能揚名。接著,透過探討其施政的實踐原則尚可以發現,其原則概念都是極具其自身之特殊思想性格的。總而言之,透過這樣的對《孝經》思想系統的建構便可以切實見到,《孝經》乃是在荀學系統脈絡下的、具有荀學性格的思想著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進路 15
第二章 《孝經》的撰著時代、作者、文本實謂及詮釋的發展 24
第一節 背景問題:《孝經》撰著時代與作者 24
第二節 《孝經》文本實謂及詮釋的發展 34
第三章 《孝經》中蘊含的道論、心性論與天人關係論 43
第一節 《孝經》中蘊含著的道論義涵 48
第二節 《孝經》中蘊含的心性論 57
第三節 《孝經》中蘊含的天人關係論 65
第四章 《孝經》中蘊含的致知論及修養論 76
第一節 致知論 76
第二節 修養論 91
第五章 《孝經》中蘊含的的政治論 108
第一節 施政的基本理念──「以孝治天下」、「化民」、「揚名」 108
第二節 施政的實踐原則 116
第六章 結論 128
第一節 《孝經》的荀學系統理路之確立 128
第二節 《孝經》在思想史上的定位 131
參考書目 133
zh_TW
dc.format.extent 136944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孝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荀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創造的詮釋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荀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孝治zh_TW
dc.title (題名) 《孝經》思想研究──以荀學為進路zh_TW
dc.title (題名) XIAOJING thought research── take Xunism as a method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孝經》及相關研究專書
楊鴻銘:《《孝經》之文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蔡汝堃《孝經通考》,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年
陳鐵凡:《孝經學源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6 年
陳鐵凡,《孝經鄭注校證》,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7 年
王正己〈《孝經》今考〉,《古史辨》第四冊,台北市:藍燈文化事業,1987 年
【宋】司馬光,《孝經指解》,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通志堂經解本【明】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
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美)羅斯文(Rosement),(美)安樂哲(Ames,R.T.)著;何金俐譯:《生民之本:《孝經》的哲學詮釋及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2011 年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清】簡朝亮撰;周春健校注,《孝經集注述疏》,上海:華東師大,2011 年。
【宋】朱熹撰,《孝經刊誤》,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孝經類》,北京市:中國書店,2015 年。
陳壁生:《孝經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5 年
【清】皮錫瑞:《孝經鄭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

二、古籍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 年
【宋】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 年
【宋】陳彭年,《重修玉篇》,收於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年,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2011 年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南宋出刻本周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
【漢】劉熙撰,《釋名》,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

【宋】馬端臨撰:《文獻通考》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先秦】荀子著,北京大學哲學系注:《荀子新注》,台北市:里仁書局,1983年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第八十二‧孝經〉,收於《朱子全書》第十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三、當代專書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1975 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 年
楊伯峻:《經書淺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孝經》の國家論──秦漢時代の國家
とイデオロギ》,東京:校倉書房,1994 年
莊雅州:《經學入門》,台北市:台灣書局,1997 年
馬一浮:〈《孝經》大義〉,收於《復性書院講錄》,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楊秀宮:《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劉昌元:〈研究中國哲學所遵循的解釋原則〉,收入沈清松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哲學》,台北:五南,2001 年
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北京:北京人民出版,2001 年
肖群忠:《 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市:五南,2002 年
朱嵐:《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臺北市:蘭臺出版, 2003 年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王穎:《 荀子倫理思想研究》, 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2006 年
王長坤:《先秦儒家孝道硏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 年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台北市:里仁,2007 年
魏元珪:《 荀子哲學思想》,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09 年
路德斌:《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2010 年
劉又銘:〈儒家哲學的重建──當代新荀學的進路〉,收入汪文聖主編《漢語哲學新視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 年
林佩儒:《《孝經》孝治思想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年(為作者於國立政治大學1999 年碩士畢業論文)
舒大剛:《中國孝經學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14 年
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新北市:花木蘭
出版社,2014 年(為作者於國立政治大學2012 年碩士畢業論文)
佐藤將之:《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 : 評析‧前景‧構想》,台北市:萬卷樓,2015年
劉又銘:《《大學》思想──荀學進路的詮釋》,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
劉又銘:《一個當代的、大眾的儒學──當代新荀學論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年

四、期刊論文
謝幼偉:〈孝經與論語中孝道思想的比較〉,《哲學論集》,第1 期,1972 年11 月
于大成:〈經學論論文集‧說孝經〉,《孔孟月刊》,第13 卷第11 期,1975 年
傅偉勳:〈創造詮釋學及其應用〉,《時代與思潮》,第2 期,1990 年
傅偉勳:〈關於緣起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詮釋學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4 期,
1991 年
陳鴻森:〈《經義考》孝經類別錄〉,《書目季刊》,第34 卷第1 期,2000 年
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 年
林佩儒:〈《孝經》地位之檢討及其思想之再確認〉,《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1 期,2001 年5 月
李慶之:〈《孝經》思想精華通論〉,《鞍山師範學院學報》,第4 期,2002 年12 月
黃開國:〈先秦儒家孝論的發展與《孝經》的形成〉,《東岳論叢》,第26 卷第3期,2005 年5 月
陳桂香:〈試析先秦儒家「孝」的思想──《論語》《孟子》《荀子》《孝經》〉,《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0 卷第10 期,2005 年10 月
劉又銘:〈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漢學研究集刊──「荀子研究專號」》,第3 期,2006 年
周海春:〈從《論語》和《孝經》看孔子「孝」思想的可能意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 卷第2 期,2006 年3 月
劉又銘:〈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07 年3 月
張國強、梅柳:〈《孝經》道德教化思想探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第17 卷第2 期,2007 年6 月
佐藤將之:〈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以中日學者之常識與「誠」概念之探討為線索〉,《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評論》,第34 期,2007 年
崔雪茹:〈淺論孟子的孝道思想〉,《孝感學院學報》,第28 卷第4 期,2008 年7月
劉又銘:〈馬浮的哲學典範及其定位〉,《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31 卷第3期,2009 年
劉又銘:〈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22 期,2009 年7 月
涂愛榮:〈《孝經》中的孝道思想初探〉,《湖北經濟學院學報‧文化研究》,第8 卷第4 期,2010 年8 月
段江麗:〈從家庭倫理到政治倫理──《孝經》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秋之卷,2010 年
王長坤、魏宇:〈《孝經》: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理論化、系統化的總結之作〉,《孝感學院學報》,第5 期,2010 年9 月
劉春香:〈淺析《孝經》中的「庶人之孝」〉,《安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 期,2011年
王貞:〈《孝經》「以孝治國」理想政治模式論略〉,《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 卷第4 期,2011 年
戴木茅:〈孝:從家庭倫理到政治義務──基於《孝經》的分析〉,《求是學刊》,第39 卷第6 期,2012 年11 月
路德斌:〈一言之誤讀與荀學千年之命運──論宋儒對荀子「性惡」說的誤讀〉,《河北學刊──哲學天地》,第5 期,2012 年
陳雄:〈先秦儒家的「孝治」哲學〉,《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 卷,2014 年6 月
莊兵:〈《孝經鄭注》文獻真偽與思想價值探究〉,《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創系60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 年11 月
莊兵:〈敦煌吐魯番文獻展現的《孝經》今古文〉,《政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17 年6 月

五、學位論文
林佩儒:《《孝經》孝治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年(又收於花木蘭出版社出版《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12 編13 冊中,2011 年)
劉凡超:《定州漢簡《儒家者言》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2 年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0082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