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沈瑞麟與中國外交
Shen Jui-Lin and Chinese Diplomacy
作者 林愷哲
Lin, Kai-Che
貢獻者 唐啟華
Tang, Chi-Hua
林愷哲
Lin, Kai-Che
關鍵詞 沈瑞麟
北京政府
駐奧地利公使
外交總長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Mar-2020 11:12:22 (UTC+8)
摘要 沈瑞麟(1874-1945)字硯裔,出身於浙江吳興竹墩名門之後,1890年中舉人,因其父勛功陸續擔任郎中、知府、道台。1902年任比利時公使館隨員,展開外交生涯。1910年在孫寶琦保舉下出任使奧欽差大臣。民國以後留用擔任中國駐奧外交代表、全權公使,1917年因中國對德、奧宣戰返國待命。
一戰結束後沈瑞麟仍活躍於外交圈,1921年擔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次年任外交次長。1924年底段祺瑞擔任臨時執政,沈瑞麟代理外交部總長,次年2月正式任外交總長,任內遭逢金佛郎案與五卅慘案,未至一年即黯然下臺。1927年任潘復內閣內務總長,至1928年6月北洋政府垮臺而卸職。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陸續擔任滿洲國執政府中令、宮內府大臣、參議府參議及祭祀府副總裁,直至1940年因故免職。1945年8月滿洲國瓦解後,沈瑞麟為蘇聯紅軍所俘,押解途中病逝於黑龍江省北安市,享年71歲。
沈瑞麟的外交生涯貫穿清末、北洋,到滿洲國仍任要職,可稱是當時外交官中出身於傳統科舉與官宦世家,而能夠擔任外交次長、總長的代表型人物,與同文館、留學生出身外交官相比較,有其特殊而被忽略的意義。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一)電子資料庫
1.「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資料庫 」,臺北中央研究院。
2.「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資料庫」,臺北中央研究院。
3.「上海申報全文圖像資料庫」,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4.「上海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上海圖書館。

(二)史料
1.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
2.王卓然、劉逹人主編,《外交大辭典》,上海:中華書局,1937。
3.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2007。
4.佚名編,《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5.繆荃孫編,《續碑傳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6.國務院總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錄》,新京:國務院總廳情報處,1935。
7.顧維鈞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8.顏惠慶著,姚崧齡譯,《顏惠慶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
9.顏惠慶著,上海市檔案館譯,《顏惠慶日記》,北京;中國檔案館,1996。
10.高木陸郎,《日華交友録》,東京:救護會出版部,1943。
11.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1934。
12.國務院總務廳編,《皇帝陛下御訪日ニ関スル記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1935。
13.千家駒,《舊中國公債史資料(1894-1949)》,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5。
14.章克生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摘錄—有關五卅慘案部分(一)〉,《歷史檔案》,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3。
15.遐菴年譜匯稿編印會編,《葉遐菴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

二、專書

1.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
2.劉達人等著,《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初稿) 》,臺北:國史館,2002。
3.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日本外交史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日本外交史辭典》,東京:大藏省印刷局,1981。
4.蔡振豐,《晚清外務部之研究》,臺北:致知學術,2014。
5.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6.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7.李文杰,《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北京:三聯書店,2017。
8.楊天宏,《新民說 法政糾結:北洋政府時期“羅文幹案"的告訴與審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9.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
10.嚴和平,《清季駐外使館的建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11.王立誠,《中國近代外交制度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12.王鴻賓,編,《東北人物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
13.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14.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15.孔另境,五卅外交史,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9。
16.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17.周揚波,《從士族到紳族--唐以後吳興沈氏宗族的變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18.郭建林主編,《北洋政府簡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9.馮筱才,《政商中國——虞洽卿與他的時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0.來新夏等著,《北洋軍閥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1.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三、期刊論文

1.張齊顯,〈北京政府外交部組織與人事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2.姜文求,〈特別關稅會議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李文杰,〈晚清駐外公使的保舉與選任〉,新竹:《清華學報》;43-1,2013。
4.李文杰,〈晚清駐外參贊研究〉,北京:《歷史檔案》;2015-1,2015。
5.李文杰,〈繼承與開新之間——清末民初外務(交)部的人事嬗替與結構變遷〉北京:《社會科學》;2014-6,2014。
6.張麗,〈有關五卅慘案的中外交涉〉,《近代史研究》,2013-5,2013。
7.劉本軍,〈論金佛郎案與北洋政府〉,《近代史研究》,1991-1,1991。
8.康大壽,〈“金佛郎案”述論〉,《民國檔案》,1993-2,1993。
9.張璐、張志雲,〈國際視野下的金法郎案———以英國外交部檔案為中心〉,《海關與經貿研究》;39-2。
10.任天豪,〈清季外交人才制度的建立與外交官世代的變遷〉,《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8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已通過評選待刊)。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唐啟華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ang, Chi-Hu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愷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Kai-Che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愷哲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Kai-Che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r-2020 11:12:22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r-2020 11:12: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r-2020 11:12:2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153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8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153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沈瑞麟(1874-1945)字硯裔,出身於浙江吳興竹墩名門之後,1890年中舉人,因其父勛功陸續擔任郎中、知府、道台。1902年任比利時公使館隨員,展開外交生涯。1910年在孫寶琦保舉下出任使奧欽差大臣。民國以後留用擔任中國駐奧外交代表、全權公使,1917年因中國對德、奧宣戰返國待命。
一戰結束後沈瑞麟仍活躍於外交圈,1921年擔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次年任外交次長。1924年底段祺瑞擔任臨時執政,沈瑞麟代理外交部總長,次年2月正式任外交總長,任內遭逢金佛郎案與五卅慘案,未至一年即黯然下臺。1927年任潘復內閣內務總長,至1928年6月北洋政府垮臺而卸職。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陸續擔任滿洲國執政府中令、宮內府大臣、參議府參議及祭祀府副總裁,直至1940年因故免職。1945年8月滿洲國瓦解後,沈瑞麟為蘇聯紅軍所俘,押解途中病逝於黑龍江省北安市,享年71歲。
沈瑞麟的外交生涯貫穿清末、北洋,到滿洲國仍任要職,可稱是當時外交官中出身於傳統科舉與官宦世家,而能夠擔任外交次長、總長的代表型人物,與同文館、留學生出身外交官相比較,有其特殊而被忽略的意義。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沈瑞麟與中國外交

提要 1

前言 4

一、研究動機 4
二、文獻回顧 5
三、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7

第一章 早期外交生涯:從隨員、參贊到駐外大臣 9

第一節 家世 9
第二節 使外初期的外交活動 12

第二章 民初公使生涯 21

第一節 駐奧公使前期的交涉及外交活動 21
一、辦理借款交涉 22
二、奧款案與造艦案之調查交涉 25
三、收集禮儀暨獎章等資訊、受託鑄幣承攬事及其他外交活動 29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奧關係變動 32
一、戰況觀察與訊息傳遞 33
二、中德斷交與對德奧宣戰後之因應 41
三、旅土僑民保護案、龍湍艦案 46
四、奧款案 49

第三章 從外交次長到總長的中外交涉 64

第一節 奧款案 64
一、新訂〈奧款展期合同〉與羅文榦案 64
二、〈奧款展期合同附合同〉的簽訂 71
第二節 滬案 77
一、案發初期的地方交涉 78
二、北京交涉研議與公使團司法調查 87

結語 98

附表1:清季中國駐外公使出身資歷一覽表(1900-1911)101
附表2:沈瑞麟外交部任職年表(1922-1925)104

參考書目 104
zh_TW
dc.format.extent 303721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沈瑞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北京政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駐奧地利公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外交總長zh_TW
dc.title (題名) 沈瑞麟與中國外交zh_TW
dc.title (題名) Shen Jui-Lin and Chinese Diplomac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一)電子資料庫
1.「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資料庫 」,臺北中央研究院。
2.「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資料庫」,臺北中央研究院。
3.「上海申報全文圖像資料庫」,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4.「上海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上海圖書館。

(二)史料
1.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
2.王卓然、劉逹人主編,《外交大辭典》,上海:中華書局,1937。
3.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2007。
4.佚名編,《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5.繆荃孫編,《續碑傳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6.國務院總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錄》,新京:國務院總廳情報處,1935。
7.顧維鈞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8.顏惠慶著,姚崧齡譯,《顏惠慶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
9.顏惠慶著,上海市檔案館譯,《顏惠慶日記》,北京;中國檔案館,1996。
10.高木陸郎,《日華交友録》,東京:救護會出版部,1943。
11.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1934。
12.國務院總務廳編,《皇帝陛下御訪日ニ関スル記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1935。
13.千家駒,《舊中國公債史資料(1894-1949)》,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5。
14.章克生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摘錄—有關五卅慘案部分(一)〉,《歷史檔案》,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3。
15.遐菴年譜匯稿編印會編,《葉遐菴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

二、專書

1.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
2.劉達人等著,《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初稿) 》,臺北:國史館,2002。
3.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日本外交史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日本外交史辭典》,東京:大藏省印刷局,1981。
4.蔡振豐,《晚清外務部之研究》,臺北:致知學術,2014。
5.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6.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7.李文杰,《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北京:三聯書店,2017。
8.楊天宏,《新民說 法政糾結:北洋政府時期“羅文幹案"的告訴與審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9.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
10.嚴和平,《清季駐外使館的建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11.王立誠,《中國近代外交制度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12.王鴻賓,編,《東北人物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
13.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14.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15.孔另境,五卅外交史,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9。
16.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17.周揚波,《從士族到紳族--唐以後吳興沈氏宗族的變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18.郭建林主編,《北洋政府簡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9.馮筱才,《政商中國——虞洽卿與他的時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0.來新夏等著,《北洋軍閥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1.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三、期刊論文

1.張齊顯,〈北京政府外交部組織與人事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2.姜文求,〈特別關稅會議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李文杰,〈晚清駐外公使的保舉與選任〉,新竹:《清華學報》;43-1,2013。
4.李文杰,〈晚清駐外參贊研究〉,北京:《歷史檔案》;2015-1,2015。
5.李文杰,〈繼承與開新之間——清末民初外務(交)部的人事嬗替與結構變遷〉北京:《社會科學》;2014-6,2014。
6.張麗,〈有關五卅慘案的中外交涉〉,《近代史研究》,2013-5,2013。
7.劉本軍,〈論金佛郎案與北洋政府〉,《近代史研究》,1991-1,1991。
8.康大壽,〈“金佛郎案”述論〉,《民國檔案》,1993-2,1993。
9.張璐、張志雲,〈國際視野下的金法郎案———以英國外交部檔案為中心〉,《海關與經貿研究》;39-2。
10.任天豪,〈清季外交人才制度的建立與外交官世代的變遷〉,《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8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已通過評選待刊)。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028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