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非政府組織國際醫療援助之社會資本研究-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之柬埔寨方案為例
The Study on Social Capital in International Medical Aid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 Case Study on Cambodia program of Noordhoff Craniofacial Foundation
作者 黃啟豪
Huang, Chi-Hao
貢獻者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黃啟豪
Huang, Chi-Hao
關鍵詞 非政府組織
國際援助
社會資本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3-Aug-2020 18:17:43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觀點切入,探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如何運用社會資本,從事國際醫療援助,以基金會之柬埔寨方案為個案研究對象。自1998年起至2014年6月為止,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總計已完成62次國際義診,為1,509名患者提供免費手術。其中,柬埔寨義診有20次,受惠病患人數593名,均遠超過其他各國,可見基金會的柬埔寨國際醫療援助方案成果頗豐。不僅如此,基金會贊助來台受訓的柬埔寨醫療種子人員,結訓回國後,更發揮種子作用,將其所習得的技術,分享給其他醫護人員。因此,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從結構(structural)、認知(cognitive)、關係(relational)三構面,分析哪些社會資本促成國際醫療援助能順利運作?國際醫療援助方案如何增進社會資本的形成?本研究結果發現,社會資本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柬埔寨國際醫療援助方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援助方案的執行過程,又會產生若干社會資本,來確保並增進援助方案執行成效。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金英(2006)。非政府組織醫療國際援助實務模式之研究~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王振寰(2003)。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資本。科學發展月刊,362,52-56。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臺北市:鼎茂圖書。

江明修、陳欽春(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編號:(93)064.123)。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73,73-75。

李英明(2005)。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奇秀、陳一帆(2011)。淺析網路社群知識分享實證研究如何構思社會資本概念。圖書資訊學刊,9(2),55-89。

吳雅慧(2002)。顱顏畸型之基因和分子生物學。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41-49頁)。臺北市:合記。

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編)(2008)。NGO國際參與成果彙編:深耕台灣 邁向國際。臺北市: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

洪智杰、彭小芬(2006)。台灣NGO與國際人道援助。載於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編),迎向世界的臺灣NGO:微笑、關懷、行動(67頁)。臺北市: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

張美惠(譯)(2000)。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Francis Fukuyama原著)。臺北市:時報文化。

張凱迪(2003)。社會資本、創業導向、組織資源與創業績效之關係─以台灣新創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燕娣(2001)。國際醫療合作總結報告。載於吳英明、林德昌(編),非政府組織(245-246頁)。臺北市:商鼎文化。

陳國鼎(2002a)。長庚顱顏外科史。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257-261頁)。臺北市:合記。

陳國鼎(2002b)。唇顎裂之外科治療。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51-82頁)。臺北市:合記。

陳欽春(2005年1月)。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圓桌論壇,台北。

梁玉芳(2000)。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臺北市:天下。

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社會資本(David Halpern原著)。臺北市:巨流。

游宗憲(2005)。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樊語婕(2013)。站上NGO國際舞台 為臺灣亮麗發聲–專訪外交部NGO委員會執行長吳榮泉。English Career 期刊,45。

蔡金玲(2001)。懸壺濟世的外籍宣教士:羅慧夫為臺灣醫療界打拼四十年。卓越雜誌,197,174-177。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06)。生命換日線紀錄片。臺北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95-221頁)。臺北市:巨流。

二、英文部分

Adler, P. S., & Kwon, S.-W. (2002).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7, 17-40.

Bourdieu, P. and Wacquant, L. J. D. (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upplement: S98.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ukuyama, F. (1995). Trust: Social Virtue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London: Hamish Hamilton.

Lin 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hapiet, J., and S. Ghoshal.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2), 242-266.

Putnam, Robert D., Robert Leonardi and Raffaella Y. Nanetti.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Uzzi, B. (1996). 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the network effec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 674–698.

三、網路資源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TOPICS/EXTSOCIALDE
VELOPMENT/EXTTSOCIALCAPITAL/0,,contentMDK:20185164~menuPK:418217~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401015,00.html。瀏覽日期:2014年3月19日。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瀏覽日期:2014年 3月17日。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http://www.geat.org.tw/。瀏覽日期:2014年5月26日。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http://www.taiwanaid.org/。瀏覽日期:2014年5月26日。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index.htm。瀏覽日 期:2014年6月10日。

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學會:http://www.aingos.org/about.html。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8日。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http://www.icdf.org.tw/。瀏覽日期:2014年6月18日。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http://www.nncf.org/。瀏覽日期:2014年5月30日。

趙忠傑(2007)。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規範及其經營管理,2013年12月17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ajackperson/twblog/128793187-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規範及其經營管理。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792105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5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明修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ang, Min-Hsi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啟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Hao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啟豪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Haoen_US
dc.date (日期) 201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20 18:17:43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20 18:17: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20 18:17: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2105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2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2105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觀點切入,探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如何運用社會資本,從事國際醫療援助,以基金會之柬埔寨方案為個案研究對象。自1998年起至2014年6月為止,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總計已完成62次國際義診,為1,509名患者提供免費手術。其中,柬埔寨義診有20次,受惠病患人數593名,均遠超過其他各國,可見基金會的柬埔寨國際醫療援助方案成果頗豐。不僅如此,基金會贊助來台受訓的柬埔寨醫療種子人員,結訓回國後,更發揮種子作用,將其所習得的技術,分享給其他醫護人員。因此,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從結構(structural)、認知(cognitive)、關係(relational)三構面,分析哪些社會資本促成國際醫療援助能順利運作?國際醫療援助方案如何增進社會資本的形成?本研究結果發現,社會資本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柬埔寨國際醫療援助方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援助方案的執行過程,又會產生若干社會資本,來確保並增進援助方案執行成效。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背景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援助現況 11
第二節 社會資本及其研究現況 17
第三節 社會資本與非政府組織國際援助 23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6
第三節 研究樣本 27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2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4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7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48
參考文獻 51
附錄一:57
附錄二:67
附錄三:73
附錄四:101
zh_TW
dc.format.extent 29945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5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非政府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援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資本zh_TW
dc.title (題名) 非政府組織國際醫療援助之社會資本研究-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之柬埔寨方案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n Social Capital in International Medical Aid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 Case Study on Cambodia program of Noordhoff Craniofacial Found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42(5),139-163。

王金英(2006)。非政府組織醫療國際援助實務模式之研究~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王振寰(2003)。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資本。科學發展月刊,362,52-56。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臺北市:鼎茂圖書。

江明修、陳欽春(2004)。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編號:(93)064.123)。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73,73-75。

李英明(2005)。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奇秀、陳一帆(2011)。淺析網路社群知識分享實證研究如何構思社會資本概念。圖書資訊學刊,9(2),55-89。

吳雅慧(2002)。顱顏畸型之基因和分子生物學。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41-49頁)。臺北市:合記。

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編)(2008)。NGO國際參與成果彙編:深耕台灣 邁向國際。臺北市: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

洪智杰、彭小芬(2006)。台灣NGO與國際人道援助。載於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編),迎向世界的臺灣NGO:微笑、關懷、行動(67頁)。臺北市: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

張美惠(譯)(2000)。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Francis Fukuyama原著)。臺北市:時報文化。

張凱迪(2003)。社會資本、創業導向、組織資源與創業績效之關係─以台灣新創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燕娣(2001)。國際醫療合作總結報告。載於吳英明、林德昌(編),非政府組織(245-246頁)。臺北市:商鼎文化。

陳國鼎(2002a)。長庚顱顏外科史。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257-261頁)。臺北市:合記。

陳國鼎(2002b)。唇顎裂之外科治療。載於陳昱瑞(編),顱顏畸型學(51-82頁)。臺北市:合記。

陳欽春(2005年1月)。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圓桌論壇,台北。

梁玉芳(2000)。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臺北市:天下。

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社會資本(David Halpern原著)。臺北市:巨流。

游宗憲(2005)。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樊語婕(2013)。站上NGO國際舞台 為臺灣亮麗發聲–專訪外交部NGO委員會執行長吳榮泉。English Career 期刊,45。

蔡金玲(2001)。懸壺濟世的外籍宣教士:羅慧夫為臺灣醫療界打拼四十年。卓越雜誌,197,174-177。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06)。生命換日線紀錄片。臺北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95-221頁)。臺北市:巨流。

二、英文部分

Adler, P. S., & Kwon, S.-W. (2002).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7, 17-40.

Bourdieu, P. and Wacquant, L. J. D. (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upplement: S98.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ukuyama, F. (1995). Trust: Social Virtue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London: Hamish Hamilton.

Lin 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hapiet, J., and S. Ghoshal.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2), 242-266.

Putnam, Robert D., Robert Leonardi and Raffaella Y. Nanetti.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Uzzi, B. (1996). 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the network effec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 674–698.

三、網路資源

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TOPICS/EXTSOCIALDE
VELOPMENT/EXTTSOCIALCAPITAL/0,,contentMDK:20185164~menuPK:418217~pagePK:148956~piPK:216618~theSitePK:401015,00.html。瀏覽日期:2014年3月19日。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瀏覽日期:2014年 3月17日。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http://www.geat.org.tw/。瀏覽日期:2014年5月26日。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http://www.taiwanaid.org/。瀏覽日期:2014年5月26日。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index.htm。瀏覽日 期:2014年6月10日。

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學會:http://www.aingos.org/about.html。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8日。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http://www.icdf.org.tw/。瀏覽日期:2014年6月18日。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http://www.nncf.org/。瀏覽日期:2014年5月30日。

趙忠傑(2007)。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規範及其經營管理,2013年12月17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ajackperson/twblog/128793187-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規範及其經營管理。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0713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