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體驗教育之研究 ─以竹夢實小為例
Promo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作者 陳揚名
Chen, Yang-Ming
貢獻者 鄭同僚
Cheng, Tung-Liao
陳揚名
Chen, Yang-Ming
關鍵詞 體驗教育
品管循環圈
個案研究
實驗教育
主題式教學
Experiential education
PDCA
Case study
Experimental education
Thematic curriculum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3-Aug-2020 18:22:39 (UTC+8)
摘要 從研究者自身參與體驗教育之經驗出發,以及108學年度起推行之素養導向教學,本研究以質性的文件分析、觀察與訪談三種研究方法,探討臺北市竹夢實小推動體驗教育的歷程,並將體驗學習圈與品管循環圈交疊,分別探討學校層級與教師層級推動之經驗。
研究結果指出竹夢實小首先確立「以生為本」的核心價值,接著型塑「體驗→有感→提問→學習」的竹夢體驗學習模式,讓學生完整參與螺旋式體驗教育活動並在活動中進行引導,使學習產生螺旋向上之效;然後以行政層面的外部評鑑和教學層面的內部評量結果,搭配實驗小學之彈性調整權限進行後續調整,成為竹夢實小的循環推動歷程。
以體驗教育理論對照竹夢實小之教學實務發現,訂定「學生中心」的理念為應用體驗學習之基礎,而體驗學習的螺旋式課程設計與過程中的機會教育最能夠帶來學習效益;此外,庫柏(Kolb)的體驗學習圈雖為當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體驗教育模式,但並非學校或教師推動體驗教育之唯一參考,且不能忽略學生的個人發展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不過,透過體驗活動中的情意引導,實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良方。
對於未來欲推動體驗教育之學校與教師,本研究建議行政端與教學端一同形成理念、進行整體規劃,並秉持體驗教育的精神與原則進行推動,再以具體經驗作為實作檢核,進而反思、作出後續的調整與修正;推動之初建議從核心團隊開始推動,再逐步推廣至全校,過程中務必維持面對面與雲端工具等溝通管道暢通。
With the researcher`s own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the literacy-based instruction since the 2019 school year,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with thre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document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from both school and teachers’ levels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the experiential cycle and PDCA cycl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established the core value of ‘‘student center.’’ It then shaped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as ‘‘Experience → Feeling → Questioning → Learning,’’ to let students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spiral and be facilitat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would lead to the spiral upward effect of learning. Final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rnal 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nal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flexibility of being an experimental school,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school to adjust those courses in time. This whole process became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mplementing cycle.
Compared with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s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student center’’ was the basis of apply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Besides, the spira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teachable moment in the process could bring out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While Kolb`s theor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experiential education model currently, it’s not the only option for schools or teachers to do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couldn’t be ignored, either. However, facilitated students’ affective domain could cultivate their core literacy appropriately.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who want to promot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e administrators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form the core concept and make the overall plan together, implement the plan with the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use the concrete experience a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n reflect on the adjustm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it is better to start with the core team and then gradually include the whole schoo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keep both face-to-face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smoothly.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王怡茹(2013)。以體驗學習模式引導的品格教育課程:國小課後托育中心學
童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
編號101TPEC0571015)
王怡婷(2012)。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CCU00331023)
王煜捷(2010)。外展體驗學習方案(ELOB)內涵及其在臺灣應用的可行性
分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8NTNU5631003)
王豪華(2019)。山海民權.永續相連─戶外體驗教育之實務與省思,臺灣教
育評論月刊,8(7),97-101。
孔慶珩(2016)。一位體驗教育活動領導者引導經驗之個案研究─以臺師大謝
智謀教授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4NTNU5051008)
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2020)。2020年戶外學習目標。2020年6月8日,取
自http://www.outdoor-taiwan.com/outdoor-taiwan/pages/main.html
白浪戶外冒險學校(2020)。OUR STORY。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whitesquall.com.tw/about.php
玄奘大學(2014)。玄奘大學戶外體驗教育訓練場管理要點。取自
http://www.hcu.edu.tw/sec/Upload/att/2017-03/20170327161
9478699722889.pdf
朱芷欣(2019)。體驗學習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動物保護態度影響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7NTPT1788011)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報,40,35-54。
吳兆田(2012)。引導反思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吳兆田(2015年2月23日)。回應「論『體驗學習』為何常有一時感動,沒
有實際行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adv.sean/posts/10205170814003683?comment_id=1
0205171124091435&offset=0&total_comments=3¬if_t=mentions_comment
吳兆田(2017)。冒險教育效益機轉應用於大學生自我認同發展之研究─以東
海大學Senior Alpha Leaders 為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5NTNU5051025)
吳冠璋、王俊杰(2017)。放眼國際:戶外教育的多元演替與發展趨勢。臺北
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清山、林天祐(2005a)。PDCA循環圈,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
145。
吳清山、林天祐(2005b)。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吳崇旗(2006)。建構戶外冒險教育效益機轉之模式─以繩索挑戰課程為例(博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4NCPE5567009)
吳崇祺、謝智謀(2006)。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的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0
(3),43-53。
林易潔(2014)。新北市立萬里國民中學實施體驗教育之歷程與成效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2NCPE0569007)
林淑敏(2006)。體驗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實地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NCCU5331026)
林瑾芳(2012)。體驗學習方案應用於國小學童關懷能力培養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NTPTC611034)
洪振方(2003)。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科學教育
期刊,15,641-662。
約書亞探索體驗學校(2020)。關於約書亞。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icwc.tw/
核心素養發展手冊(2015年7月21日)。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E. Slavin)。臺北
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新北市:精華。
郭全育(2005)。運用PDCA改善方法強化晶圓廠成本競爭力之實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3NTHU5031040)
陳向明(2002)。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郭托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都文
化。
匿名(2018)。臺北市竹夢實驗國民小學竹夢i Campus實踐家。
匿名(2019a)。臺北市竹夢實驗國民小學108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
匿名(2019b)。臺北市北投區竹夢國民小學辦理創新與實驗教育計劃─108
學年度期末成果報告。
張同廟(2019)。那一型最像你?Kolb經驗學習與反思之探究─以大學生參與
社團服務學習為例。華醫學報,50,37-61。
教育部(2019)。108年度「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
驗教育計畫。取自https://www.nmmst.gov.tw/other/B6720-wd.pdf
陳坤松(2011)。恆春地區國小學童進行生態體驗學習之敘說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9NPTTN587023)
陳建成(2013年12月4日a)。探索教育活動的課程設計與引導注意要點。
2019年12月9日,取自
https://adventure.cyc.org.tw/PapersDetail.asp?ID=10835
陳建成(2013年12月4日b)。運用探索教育APPLE分析辦有品質的學習活
動。2019年12月9日,取自
https://adventure.cyc.org.tw/PapersDetail.asp?ID=10834
陳雅俐(2012)。體驗學習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CCU00331026)
陳瑾(2015)。探索式學習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以桃園市一所國民
中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3NHCT5149018)
張文壽(2020年2月19日)。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hlps168.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張瑞明(2015年2月22日)。論「體驗學習」為何常有一時感動,沒有實際
行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cho.chang.hr?fref=ts
許楹琦(2008)。國小綜合活動領域實施生命教育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6NKNU5332160)
清境農場(2020)。學校限定:戶外教育體驗系列。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s://www.cingjing.gov.tw/tour/index.php?index_id=44
童安妮(2019)。體驗學習應用於綠色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桃園市內定國小
六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
統編號107UT005203002)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有限公司。
黃宏嶈(2018)。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社團幹部人際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7NTNU5051020)
黃信維(2020)。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制度與組織之間(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8NTU05194004)
黃國彥(2000年12月)。文件分析法。2019年12月23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曾勤樺(2015)體驗學習理論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臺北
市老松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
統編號103UT005203004)
彭雅惠(2018)。體驗學習融入旅遊類課程學習成效之探討。教學創新理論與
實務,61-84。
傅瓊慧(2008)。國民小學促進班級人際關係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尊重
心、關懷情體驗學習方案」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TPTC611048)
楊國樑(2014)。體驗式培訓引導員專業素養對團隊建立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2KUAS0007023)
溫景財(2012)。體驗教育工作者的三個觀察。體驗教育學報,6,200-206。
臺北市教育局(2020年1月14日)。【實驗種子x翻轉希望Experimental
Education|竹夢實小】系列6⃣ 【部落格文字資料】。
廖炳煌(2008)。探索教育課程目標與內容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
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TNU5051019)
嘉義市政府民政處(2017)。嘉義市106年度中小學校園長探索體驗教育研習
活動。取自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54&s=318726
嘉義市政府教育局(2018)。嘉義市107年度探索體驗教育推廣研習計畫。取
自http://sporthealth.nhu.edu.tw/uploads/bulletin_file/file/5b32006c421aa95b45
009c4d/%E5%98%89%E7%BE%A9%E5%B8%82107%E5%B9%B4%E5%
BA%A6%E6%8E%A2%E7%B4%A2%E9%AB%94%E9%A9%97%E6%95%
99%E8%82%B2%E6%8E%A8%E5%BB%A3%E7%A0%94%E7%BF%92%
E8%A8%88%E7%95%AB.pdf
鄭秀琴(2012)。體驗教育在學校的實施與應用。體驗教育學報,6,179-
189。
劉易婷(2012)。體驗學習國小三年級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NSYS5331014)
劉真(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書局。
劉鴻蘭(2012)。體驗學習理論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100NTPTC611028)
賴和隆(2017)。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增能工作坊_1。取自
http://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106/class/170824-25%E7%B4%A0%E9
%A4%8A%E5%B0%8E%E5%90%91%E8%AA%B2%E7%A8%8B
%E8%A8%AD%E8%A8%88%E7%A0%94%E7%BF%92.pdf
謝智謀(2007年8月6日)。無結構體驗設計【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blog.xuite.net/taiwanchihmou/wretch/104813780-%E7%84% A1%E7%B
5%90%E6%A7%8B%E9%AB%94%E9%A9%97%E8%A8%AD%E8%A8%88
謝智謀、王怡婷(譯)(2003)。體驗教育:帶領內省指導手冊(原作者:
Knapp, C.E. )。台北市:幼獅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5)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10)。體驗教育:從150個遊戲中學習。桃園
縣:臺灣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魏玉鳳(2014)。以體驗學習進行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國小二年級生活
課程之實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
103UT005464002)
雙溪國小(2016)。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取自
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5277/44796.pdf

貳、英文文獻
Kimball, R. O. (1980). Wilderness/adventure programs for juvenile offend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196586)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uckner, J. L. & Nadler, R. S. (1992). Processing the experience: Strategies to
enhance and generalize learning. Dubuque, IA: Kendall/Hunt.
McKenzie, M. D. (2003). Beyond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 Rethinking student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6(1), 8-23.
Schon, D.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ibthorp, R. J. (2000). Instrument validation and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of life skill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ts through the adventure education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Sprau, R. (2001). I saw it in the movies: Suggestions for incorporating film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history survey course.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5, 101-112.
What 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 (n.d.).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Retrieved November 8, 201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www.aee.org/what-is-e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515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2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同僚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g, Tung-Li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揚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Yang-M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揚名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Yang-M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20 18:22:39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20 18:22: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20 18:22: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152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2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152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從研究者自身參與體驗教育之經驗出發,以及108學年度起推行之素養導向教學,本研究以質性的文件分析、觀察與訪談三種研究方法,探討臺北市竹夢實小推動體驗教育的歷程,並將體驗學習圈與品管循環圈交疊,分別探討學校層級與教師層級推動之經驗。
研究結果指出竹夢實小首先確立「以生為本」的核心價值,接著型塑「體驗→有感→提問→學習」的竹夢體驗學習模式,讓學生完整參與螺旋式體驗教育活動並在活動中進行引導,使學習產生螺旋向上之效;然後以行政層面的外部評鑑和教學層面的內部評量結果,搭配實驗小學之彈性調整權限進行後續調整,成為竹夢實小的循環推動歷程。
以體驗教育理論對照竹夢實小之教學實務發現,訂定「學生中心」的理念為應用體驗學習之基礎,而體驗學習的螺旋式課程設計與過程中的機會教育最能夠帶來學習效益;此外,庫柏(Kolb)的體驗學習圈雖為當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體驗教育模式,但並非學校或教師推動體驗教育之唯一參考,且不能忽略學生的個人發展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不過,透過體驗活動中的情意引導,實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良方。
對於未來欲推動體驗教育之學校與教師,本研究建議行政端與教學端一同形成理念、進行整體規劃,並秉持體驗教育的精神與原則進行推動,再以具體經驗作為實作檢核,進而反思、作出後續的調整與修正;推動之初建議從核心團隊開始推動,再逐步推廣至全校,過程中務必維持面對面與雲端工具等溝通管道暢通。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With the researcher`s own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the literacy-based instruction since the 2019 school year,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with thre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document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from both school and teachers’ levels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the experiential cycle and PDCA cycl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established the core value of ‘‘student center.’’ It then shaped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as ‘‘Experience → Feeling → Questioning → Learning,’’ to let students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spiral and be facilitat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would lead to the spiral upward effect of learning. Final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rnal 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nal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flexibility of being an experimental school,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school to adjust those courses in time. This whole process became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mplementing cycle.
Compared with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s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student center’’ was the basis of apply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Besides, the spira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teachable moment in the process could bring out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While Kolb`s theor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experiential education model currently, it’s not the only option for schools or teachers to do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couldn’t be ignored, either. However, facilitated students’ affective domain could cultivate their core literacy appropriately.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who want to promot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e administrators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form the core concept and make the overall plan together, implement the plan with the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use the concrete experience a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n reflect on the adjustm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it is better to start with the core team and then gradually include the whole schoo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keep both face-to-face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smoothl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體驗教育 9
第二節 學校推動體驗教育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節 教師設計與執行體驗教育活動之相關研究 47
第四節 小結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5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3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背景分析 72
第二節 體驗教育活動的整體推動 81
第三節 體驗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執行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87
附錄一 訪談指引(校長) 195
附錄二 訪談指引(主任) 196
附錄三 訪談指引(負責老師) 197
附錄四 訪談指引(教學老師) 198
zh_TW
dc.format.extent 345322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2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體驗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品管循環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個案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實驗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主題式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Experiential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DC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ase stud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xperimental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matic curriculumen_US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體驗教育之研究 ─以竹夢實小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Promo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王怡茹(2013)。以體驗學習模式引導的品格教育課程:國小課後托育中心學
童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
編號101TPEC0571015)
王怡婷(2012)。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CCU00331023)
王煜捷(2010)。外展體驗學習方案(ELOB)內涵及其在臺灣應用的可行性
分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8NTNU5631003)
王豪華(2019)。山海民權.永續相連─戶外體驗教育之實務與省思,臺灣教
育評論月刊,8(7),97-101。
孔慶珩(2016)。一位體驗教育活動領導者引導經驗之個案研究─以臺師大謝
智謀教授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4NTNU5051008)
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2020)。2020年戶外學習目標。2020年6月8日,取
自http://www.outdoor-taiwan.com/outdoor-taiwan/pages/main.html
白浪戶外冒險學校(2020)。OUR STORY。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whitesquall.com.tw/about.php
玄奘大學(2014)。玄奘大學戶外體驗教育訓練場管理要點。取自
http://www.hcu.edu.tw/sec/Upload/att/2017-03/20170327161
9478699722889.pdf
朱芷欣(2019)。體驗學習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動物保護態度影響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7NTPT1788011)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報,40,35-54。
吳兆田(2012)。引導反思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吳兆田(2015年2月23日)。回應「論『體驗學習』為何常有一時感動,沒
有實際行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adv.sean/posts/10205170814003683?comment_id=1
0205171124091435&offset=0&total_comments=3¬if_t=mentions_comment
吳兆田(2017)。冒險教育效益機轉應用於大學生自我認同發展之研究─以東
海大學Senior Alpha Leaders 為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5NTNU5051025)
吳冠璋、王俊杰(2017)。放眼國際:戶外教育的多元演替與發展趨勢。臺北
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清山、林天祐(2005a)。PDCA循環圈,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
145。
吳清山、林天祐(2005b)。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吳崇旗(2006)。建構戶外冒險教育效益機轉之模式─以繩索挑戰課程為例(博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4NCPE5567009)
吳崇祺、謝智謀(2006)。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的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0
(3),43-53。
林易潔(2014)。新北市立萬里國民中學實施體驗教育之歷程與成效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2NCPE0569007)
林淑敏(2006)。體驗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實地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NCCU5331026)
林瑾芳(2012)。體驗學習方案應用於國小學童關懷能力培養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NTPTC611034)
洪振方(2003)。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科學教育
期刊,15,641-662。
約書亞探索體驗學校(2020)。關於約書亞。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icwc.tw/
核心素養發展手冊(2015年7月21日)。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E. Slavin)。臺北
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新北市:精華。
郭全育(2005)。運用PDCA改善方法強化晶圓廠成本競爭力之實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3NTHU5031040)
陳向明(2002)。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郭托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都文
化。
匿名(2018)。臺北市竹夢實驗國民小學竹夢i Campus實踐家。
匿名(2019a)。臺北市竹夢實驗國民小學108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
匿名(2019b)。臺北市北投區竹夢國民小學辦理創新與實驗教育計劃─108
學年度期末成果報告。
張同廟(2019)。那一型最像你?Kolb經驗學習與反思之探究─以大學生參與
社團服務學習為例。華醫學報,50,37-61。
教育部(2019)。108年度「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
驗教育計畫。取自https://www.nmmst.gov.tw/other/B6720-wd.pdf
陳坤松(2011)。恆春地區國小學童進行生態體驗學習之敘說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9NPTTN587023)
陳建成(2013年12月4日a)。探索教育活動的課程設計與引導注意要點。
2019年12月9日,取自
https://adventure.cyc.org.tw/PapersDetail.asp?ID=10835
陳建成(2013年12月4日b)。運用探索教育APPLE分析辦有品質的學習活
動。2019年12月9日,取自
https://adventure.cyc.org.tw/PapersDetail.asp?ID=10834
陳雅俐(2012)。體驗學習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CCU00331026)
陳瑾(2015)。探索式學習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以桃園市一所國民
中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3NHCT5149018)
張文壽(2020年2月19日)。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hlps168.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張瑞明(2015年2月22日)。論「體驗學習」為何常有一時感動,沒有實際
行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cho.chang.hr?fref=ts
許楹琦(2008)。國小綜合活動領域實施生命教育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6NKNU5332160)
清境農場(2020)。學校限定:戶外教育體驗系列。2020年6月8日,取自
https://www.cingjing.gov.tw/tour/index.php?index_id=44
童安妮(2019)。體驗學習應用於綠色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桃園市內定國小
六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
統編號107UT005203002)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有限公司。
黃宏嶈(2018)。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社團幹部人際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7NTNU5051020)
黃信維(2020)。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制度與組織之間(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8NTU05194004)
黃國彥(2000年12月)。文件分析法。2019年12月23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曾勤樺(2015)體驗學習理論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臺北
市老松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
統編號103UT005203004)
彭雅惠(2018)。體驗學習融入旅遊類課程學習成效之探討。教學創新理論與
實務,61-84。
傅瓊慧(2008)。國民小學促進班級人際關係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尊重
心、關懷情體驗學習方案」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TPTC611048)
楊國樑(2014)。體驗式培訓引導員專業素養對團隊建立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2KUAS0007023)
溫景財(2012)。體驗教育工作者的三個觀察。體驗教育學報,6,200-206。
臺北市教育局(2020年1月14日)。【實驗種子x翻轉希望Experimental
Education|竹夢實小】系列6⃣ 【部落格文字資料】。
廖炳煌(2008)。探索教育課程目標與內容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
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TNU5051019)
嘉義市政府民政處(2017)。嘉義市106年度中小學校園長探索體驗教育研習
活動。取自https://www.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54&s=318726
嘉義市政府教育局(2018)。嘉義市107年度探索體驗教育推廣研習計畫。取
自http://sporthealth.nhu.edu.tw/uploads/bulletin_file/file/5b32006c421aa95b45
009c4d/%E5%98%89%E7%BE%A9%E5%B8%82107%E5%B9%B4%E5%
BA%A6%E6%8E%A2%E7%B4%A2%E9%AB%94%E9%A9%97%E6%95%
99%E8%82%B2%E6%8E%A8%E5%BB%A3%E7%A0%94%E7%BF%92%
E8%A8%88%E7%95%AB.pdf
鄭秀琴(2012)。體驗教育在學校的實施與應用。體驗教育學報,6,179-
189。
劉易婷(2012)。體驗學習國小三年級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0NSYS5331014)
劉真(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書局。
劉鴻蘭(2012)。體驗學習理論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100NTPTC611028)
賴和隆(2017)。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增能工作坊_1。取自
http://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106/class/170824-25%E7%B4%A0%E9
%A4%8A%E5%B0%8E%E5%90%91%E8%AA%B2%E7%A8%8B
%E8%A8%AD%E8%A8%88%E7%A0%94%E7%BF%92.pdf
謝智謀(2007年8月6日)。無結構體驗設計【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blog.xuite.net/taiwanchihmou/wretch/104813780-%E7%84% A1%E7%B
5%90%E6%A7%8B%E9%AB%94%E9%A9%97%E8%A8%AD%E8%A8%88
謝智謀、王怡婷(譯)(2003)。體驗教育:帶領內省指導手冊(原作者:
Knapp, C.E. )。台北市:幼獅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5)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10)。體驗教育:從150個遊戲中學習。桃園
縣:臺灣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魏玉鳳(2014)。以體驗學習進行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國小二年級生活
課程之實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
103UT005464002)
雙溪國小(2016)。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取自
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5277/44796.pdf

貳、英文文獻
Kimball, R. O. (1980). Wilderness/adventure programs for juvenile offend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196586)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uckner, J. L. & Nadler, R. S. (1992). Processing the experience: Strategies to
enhance and generalize learning. Dubuque, IA: Kendall/Hunt.
McKenzie, M. D. (2003). Beyond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 Rethinking student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6(1), 8-23.
Schon, D.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ibthorp, R. J. (2000). Instrument validation and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of life skill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ts through the adventure education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Sprau, R. (2001). I saw it in the movies: Suggestions for incorporating film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history survey course.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5, 101-112.
What 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 (n.d.).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Retrieved November 8, 201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www.aee.org/what-is-ee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083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