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動員到復員: 張羣主政四川角色之分析
From Mobilisation to Demobilis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 Chun Administration in Sichuan
作者 張宇楷
貢獻者 劉維開
張宇楷
關鍵詞 張羣
蔣中正
四川
動員
復員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06:49 (UTC+8)
摘要   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為抵抗日軍的進侵,逐步內遷到以四川為首的大後方地區。蔣中正戰前計劃、部署以四川作為長期抗戰基地,但四川勢力分佈情況複雜,未能藉抗戰一蹴而就將四川納入中央的直接控制範圍。四川省主席人選因而成為蔣的注意要務,關係戰時後方基礎的穩固與否。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主要探討張羣擔任四川省主席一職上,如何推行四川的戰時動員與戰後復員政策,並且分析其作用與限制,說明蔣中正與張羣的關係,以及國民政府統治四川時所遇到的困境。同時,本文展述四川戰時至戰後的徵糧與徵兵的貢獻,以及戰爭前後人口、工業、高等教育的變遷。
參考文獻 一、 檔案

國史館:
《行政院》
〈四川省府電陳三十五年徵借實物數額開徵分兩期〉
〈嘉獎四川省參議會通過糧食徵購全部發給庫券不另搭發現金辦法〉

《國民政府》
〈中央機關還都南京籌備事項(十)〉
〈中央黨政軍機關留渝聯合辦事處規程〉
〈四川省田賦徵實徵借〉
〈四川省政府官員任免(四)〉
〈田賦徵實徵購〉
〈各省臨時參議會議長(副議長)任免案〉
〈行營組織法令案(二)〉
〈派任人員任免〉
〈政績卓著嘉獎(二)〉
〈捐獻有功人員獎章(三)〉

《陳誠副總統文物》
〈邊政資料彙編〉


《蔣中正總統文物》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五)〉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六)〉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七)〉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八)〉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八十三)〉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五年 (四)〉
〈川康滇黔政情 (二)〉
〈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一年七月至民國三十一年九月〉
〈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五年一月至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年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年六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五年四月〉
〈領袖指示補編 (二)〉
〈籌筆—抗戰時期 (十九)〉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一)〉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二)〉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三)〉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四)〉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五)〉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七)〉
〈籌筆—抗戰時期 (三十八)〉
〈籌筆—抗戰時期 (五十一)〉

二、 已刊史料、檔案彙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二十九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革命文獻第一一五輯《抗戰建國史料-田賦徵實(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8年。
中華民國重要史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四)。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四川省檔案局(館)編,《抗戰時期的四川-檔案史料匯編》。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田一平,〈以劉湘為中心的反蔣秘密組織-武德勵進會〉,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集粹》第一卷政治軍事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鐵夫,〈四川省兩屆偽省參議會親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4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秋宗鼎,〈抗戰初期蔣介石侍從室對四川軍閥的調查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戰時工業》。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戰時社會》。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遷都定都還都》。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張岳軍先生在川言論選集編輯委員會,《張岳軍先生在川言論選集》。台北:台北市四川同鄉會、台北市重慶同鄉會,1968年。

三、 年譜、日記

王世杰著;林美莉編輯校訂,《王世杰日記》(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五至八冊)。台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5年。
陳克文著;陳方正編輯校訂,《陳克文日記(1937-1952)》(上、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
張岳軍傳略與年譜編纂委員會編著,《張岳軍傳略與年譜》。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91年。
唐縱,《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年。
謝增壽編著,《張瀾年譜新編》。北京:群言出版社,2011年。

四、 報紙、雜誌

《大公晚報》,重慶,1946年。
《大公報》,天津,1945、1946年。
《大公報》,上海,1946年。
《運輸周刊》第43期,貴陽,1946年。

五、 中英文專書

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王笛,《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孔慶泰,《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四川省政府統計處,《四川省統計提要》。不詳:四川省政府統計處,1945年。
冉綿惠,《民國時期四川保甲制度與基層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全民抗戰》。台北:國史館,2015年。
狄超白,《中國經濟年鑑1947》。香港:太平洋經濟研究社,1947年。
吳景平主編,《民國人物的再研究與再評價》。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周惠民主編,《民國人物與檔案》。台北:政大出版社,2015年。
周開慶,《四川與對日抗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周開慶,《民國四川史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周開慶,《蔣委員長兼理川政經過》。台北:四川文獻研究社,1968年。
黃時樞,《還都南京》。上海:大成出版公司,1948年。
溫賢美主編,《四川通史》(第七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
Hans J. van de Ven, 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2003.

六、 期刊、論文集論文

王玉娟,〈蔣介石、張群主川時期縣長選用制度的調整(1939-1947)〉,《貴州社會科學》,總270期第6期(2012年6月)。
王超然,〈抗戰時期中央控制地方之再思:以蔣中正對楊全宇、吳肇章囤積案的處理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9期(2015年9月)。
李雲漢,〈張岳軍與抗戰初期之政府決策(一九三七-一九四O)〉,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五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3年。
呂實強,〈〈張羣與四川對抗戰的貢獻〉,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五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3年。
家近亮子,〈1935年蔣介石的分析-四川省建設與抗日戰爭的準備〉,黃自進、潘光哲主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第二冊:變局與肆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
陳紅民、羅樹麗,〈抗戰期間蔣介石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述論〉,《抗日戰爭研究》,2013年第4期。
楊維真,〈1938年四川省政府改組風潮始末〉,《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四期(2004年9月)。
劉大禹,〈戰時國民政府推進省行政改革之考察〉,《民國檔案》,2017年第3期。
劉維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1期(2004年5月)。
韓永適,〈張群與抗戰時期的川政〉,《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期。

七、 學位論文

王超然,〈國共治理四川基層之比較(1935-1952)〉。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陳沐恩,〈張羣戰後的政治活動-兼論其與蔣中正之關係〉。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金世忠,〈民國保甲制度之研究:以抗戰前後的四川省為例,1935-1949〉。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賀俊逸,〈上海市長時期的張羣(1929.4-1932.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劉得佑,〈抗戰時期川康興業公司的創辦與經營模式分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韓靜蘭,〈抗戰前後中央政府與四川的軍政關係(1935-1949)〉。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羅樹麗,〈蔣介石兼理川政研究(1938-1940)〉。杭州:浙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八、 網上資料

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鑑》(1952年),
http://www.ier.hit-u.ac.jp/COE/Japanese/discussionpapers/DP97.9/97_9.html#2-4,(瀏覽日期:2020年5月16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5153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3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維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宇楷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宇楷zh_TW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0 12:06:49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0 12:06: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06: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153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0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153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為抵抗日軍的進侵,逐步內遷到以四川為首的大後方地區。蔣中正戰前計劃、部署以四川作為長期抗戰基地,但四川勢力分佈情況複雜,未能藉抗戰一蹴而就將四川納入中央的直接控制範圍。四川省主席人選因而成為蔣的注意要務,關係戰時後方基礎的穩固與否。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主要探討張羣擔任四川省主席一職上,如何推行四川的戰時動員與戰後復員政策,並且分析其作用與限制,說明蔣中正與張羣的關係,以及國民政府統治四川時所遇到的困境。同時,本文展述四川戰時至戰後的徵糧與徵兵的貢獻,以及戰爭前後人口、工業、高等教育的變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前言 3
一、研究動機 3
二、文獻回顧 3
三、研究範圍與運用資料 10
四、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折衝中央與地方 12
第一節、戰時四川派系成分 12
第二節、蔣中正的治川理念與佈局 14
第三章、張羣入主四川的經過與治川任務 18
第四節、小結 26
第三章、抗戰時期四川省的動員 27
第一節、四川動員對於抗戰的貢獻 27
第二節、動員的方法 31
第三節、困難與限制 36
第四節、小結 38
第四章、戰後復員 39
第一節、戰爭前後的四川變遷 39
第二節、擬訂四川復員計畫 46
第三節、協助還都工作 48
第四節、小結 51
第五章、結論 53
參考文獻 55


第一節、四川動員對於抗戰的貢獻 27
第二節、動員的方法 31
第三節、困難與限制 36
第四節、小結 38
第四章、戰後復員 39
第一節、復員計劃 39
第二節、復員工作 41
第二節、戰爭前後的四川變遷 44
第三節、小結 51
第五章、結論 53
參考文獻 55
zh_TW
dc.format.extent 187245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3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張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蔣中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四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動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復員zh_TW
dc.title (題名) 從動員到復員: 張羣主政四川角色之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From Mobilisation to Demobilis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 Chun Administration in Sichu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檔案

國史館:
《行政院》
〈四川省府電陳三十五年徵借實物數額開徵分兩期〉
〈嘉獎四川省參議會通過糧食徵購全部發給庫券不另搭發現金辦法〉

《國民政府》
〈中央機關還都南京籌備事項(十)〉
〈中央黨政軍機關留渝聯合辦事處規程〉
〈四川省田賦徵實徵借〉
〈四川省政府官員任免(四)〉
〈田賦徵實徵購〉
〈各省臨時參議會議長(副議長)任免案〉
〈行營組織法令案(二)〉
〈派任人員任免〉
〈政績卓著嘉獎(二)〉
〈捐獻有功人員獎章(三)〉

《陳誠副總統文物》
〈邊政資料彙編〉


《蔣中正總統文物》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五)〉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六)〉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七)〉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七十八)〉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八十三)〉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五年 (四)〉
〈川康滇黔政情 (二)〉
〈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一年七月至民國三十一年九月〉
〈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五年一月至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年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年六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
〈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五年四月〉
〈領袖指示補編 (二)〉
〈籌筆—抗戰時期 (十九)〉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一)〉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二)〉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三)〉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四)〉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五)〉
〈籌筆—抗戰時期 (二十七)〉
〈籌筆—抗戰時期 (三十八)〉
〈籌筆—抗戰時期 (五十一)〉

二、 已刊史料、檔案彙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二十九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革命文獻第一一五輯《抗戰建國史料-田賦徵實(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8年。
中華民國重要史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四)。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四川省檔案局(館)編,《抗戰時期的四川-檔案史料匯編》。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田一平,〈以劉湘為中心的反蔣秘密組織-武德勵進會〉,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四川文史資料集粹》第一卷政治軍事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鐵夫,〈四川省兩屆偽省參議會親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4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秋宗鼎,〈抗戰初期蔣介石侍從室對四川軍閥的調查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1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戰時工業》。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戰時社會》。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師範大學編,《中國戰時首都檔案文獻:遷都定都還都》。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
張岳軍先生在川言論選集編輯委員會,《張岳軍先生在川言論選集》。台北:台北市四川同鄉會、台北市重慶同鄉會,1968年。

三、 年譜、日記

王世杰著;林美莉編輯校訂,《王世杰日記》(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五至八冊)。台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5年。
陳克文著;陳方正編輯校訂,《陳克文日記(1937-1952)》(上、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
張岳軍傳略與年譜編纂委員會編著,《張岳軍傳略與年譜》。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91年。
唐縱,《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年。
謝增壽編著,《張瀾年譜新編》。北京:群言出版社,2011年。

四、 報紙、雜誌

《大公晚報》,重慶,1946年。
《大公報》,天津,1945、1946年。
《大公報》,上海,1946年。
《運輸周刊》第43期,貴陽,1946年。

五、 中英文專書

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王笛,《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孔慶泰,《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四川省政府統計處,《四川省統計提要》。不詳:四川省政府統計處,1945年。
冉綿惠,《民國時期四川保甲制度與基層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全民抗戰》。台北:國史館,2015年。
狄超白,《中國經濟年鑑1947》。香港:太平洋經濟研究社,1947年。
吳景平主編,《民國人物的再研究與再評價》。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周惠民主編,《民國人物與檔案》。台北:政大出版社,2015年。
周開慶,《四川與對日抗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周開慶,《民國四川史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周開慶,《蔣委員長兼理川政經過》。台北:四川文獻研究社,1968年。
黃時樞,《還都南京》。上海:大成出版公司,1948年。
溫賢美主編,《四川通史》(第七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
Hans J. van de Ven, 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2003.

六、 期刊、論文集論文

王玉娟,〈蔣介石、張群主川時期縣長選用制度的調整(1939-1947)〉,《貴州社會科學》,總270期第6期(2012年6月)。
王超然,〈抗戰時期中央控制地方之再思:以蔣中正對楊全宇、吳肇章囤積案的處理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9期(2015年9月)。
李雲漢,〈張岳軍與抗戰初期之政府決策(一九三七-一九四O)〉,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五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3年。
呂實強,〈〈張羣與四川對抗戰的貢獻〉,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五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3年。
家近亮子,〈1935年蔣介石的分析-四川省建設與抗日戰爭的準備〉,黃自進、潘光哲主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第二冊:變局與肆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
陳紅民、羅樹麗,〈抗戰期間蔣介石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述論〉,《抗日戰爭研究》,2013年第4期。
楊維真,〈1938年四川省政府改組風潮始末〉,《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四期(2004年9月)。
劉大禹,〈戰時國民政府推進省行政改革之考察〉,《民國檔案》,2017年第3期。
劉維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1期(2004年5月)。
韓永適,〈張群與抗戰時期的川政〉,《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期。

七、 學位論文

王超然,〈國共治理四川基層之比較(1935-1952)〉。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陳沐恩,〈張羣戰後的政治活動-兼論其與蔣中正之關係〉。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金世忠,〈民國保甲制度之研究:以抗戰前後的四川省為例,1935-1949〉。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賀俊逸,〈上海市長時期的張羣(1929.4-1932.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劉得佑,〈抗戰時期川康興業公司的創辦與經營模式分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韓靜蘭,〈抗戰前後中央政府與四川的軍政關係(1935-1949)〉。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羅樹麗,〈蔣介石兼理川政研究(1938-1940)〉。杭州:浙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八、 網上資料

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鑑》(1952年),
http://www.ier.hit-u.ac.jp/COE/Japanese/discussionpapers/DP97.9/97_9.html#2-4,(瀏覽日期:2020年5月16日)。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131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