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世說新語》時間詞研究
A Study on the Time Words of Shi Shuo Xin Yu
作者 黃莉涵
Huang, Li-Han
貢獻者 宋韻珊
黃莉涵
Huang, Li-Han
關鍵詞 世說新語
時間詞
時點時段
構詞形式
隱喻與轉喻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10:26 (UTC+8)
摘要 《世說新語》(以下簡稱《世說》)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富含口語的筆記小說,除了文學和史學的價值之外,書中亦保存大量當代用語,表現魏晉詞彙特色,可作為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發展的材料。本文從時間詞的角度切入,探求這一時期時間詞運用的特點,並盡力展現《世說》時間詞的使用面貌和發展情況。
本篇論文主要有三個研究議題:首先,從詞義出發,蒐羅《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表時詞彙的使用面貌;接著,從音節及其構成形式切入,分析《世說》中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語的種類與構成形式,以窺探魏晉時期時間詞在漢語史中的發展特色;最後,透過書中隱喻和轉喻的表時詞彙,來探究魏晉時期的文化內涵。
以下分段說明本篇論文各章節的安排與內容概要,以及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世說》時間詞的動機、目的、材料、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關於《世說》時間詞研究的相關文獻回顧,透過回顧前人關於古籍文獻及現代漢語時間詞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探究。
第二章為《世說》時間詞的分類。從時間詞的詞義、時間詞所表示的範圍以及時間的基本性質切入,蒐羅並分析《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時間詞的種類與使用面貌。
第三章為《世說》時間詞語的音節構成形式。本章從音節構成形式出發,將《世說》中的時間詞分為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並分析《世說》這兩類時間詞的詞性及構成形式,來探究魏晉時期漢語時間詞的發展特色。
第四章討論《世說》中時間的隱喻與轉喻。第一節探討《世說》中具有空間隱喻的時間詞,第二節探討《世說》中年齡詞彙的時間隱喻,第三節討論書中非時間詞,但具有表達時間意涵的句子,第四節探討雖是時間詞,但不具時間表達功能的句子或詞彙。
第五章為本文結論。統整文中所討論的問題,分析《世說》時間詞的意義與價值,並反省本文的侷限與未竟事宜,展望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一、古籍
(西漢)劉安撰,陳麗桂校注,2002,《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1997,《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東漢)崔寔,1993,《四民月令》(第一版),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南朝宋)張振德、宋子然主編,1995,《《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四川:巴
蜀書社。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劉正浩等注譯,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
民書局。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南朝宋)劉義慶,(南朝梁)劉孝標注,2010,《世說新語》,臺北:藝文印書
館。
(唐)房玄齡等撰,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宋)李昉等奉敕撰,1991,《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

二、專書
丁聲樹,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 寅,2005,《認知語言探索》,重慶:重慶出版社。
王 力,2013,《中國語言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王 力,2013,《漢語詞彙史》,北京:中華書局。
王憲能,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海棻,2004,《古漢語時間範疇詞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6,《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向 熹,1993,《簡明漢語史》,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邢福義,2000,《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呂叔湘,1947,《中國文法要略》,上海:上海書店。
李向農,1997,《現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
殷國光、龍國富、趙彤編,2011,《漢語史綱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光磊,2001,《漢語詞法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許衛東,2008,《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四川:巴蜀書社。
陸儉明、馬真,1999,《現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
梁曉紅,1994,《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張誼生,2010,《現代漢語副詞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張志公,1958,《漢語語法常識》(修訂本),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魯 迅,2010,《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蔡鏡浩,1990,《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錢 穆,2002,《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

三、期刊論文
王洪秀,2019,〈「日字旁」時間詞與中國早期的紀歷文化〉,《漢字與歷史文化》第9期,頁142-145。
王燦龍,2016,〈前、後的時間詞指向問題新探〉,《當代語言學》第18卷第2期,頁176-193。
余 勇,2019,〈意義指稱的轉喻研究—以古漢語時間範疇為例〉,《綏化學院學報》第39卷第5期,頁79-82。
余東濤,2013,〈說現代漢語「介詞+時間詞」的組合〉,《漢語學報》第2期,頁72-77。
任 鷹,2010,〈表示空間分布的時間詞—語言表述中的隱性認知事件〉,《當代修辭學》第6期,頁1-13。
余 艷,2008,〈《詩經》時間範疇表達〉,《河西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頁36-40。
李 彬,2010,〈春夏秋冬時間詞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蘊〉,《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頁38-40。
李向農,1995,〈現代漢語時間表達中的特指時段〉,《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27-47。
沈庶英,2000,〈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41-45。
吳家浩,2009,〈淺析上巳節民俗節日中「流觴曲水」活動的地位〉,《傳承》第6期,頁156-157。
周小兵,1994,〈「常常」和「通常」〉,《語文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69-75。
殷志平,2002,〈也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10-16。
梅 晶,2011,〈時間詞研究綜述〉,《現代語文》第3期,頁46-47。
梅光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
科學版)第32卷第1期,頁28-31。
陸儉明,1991,〈現代漢語時間詞說略〉,《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
24-37。
郭玉鈴,2000,〈說說指代時間的這和那〉,《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版,頁27-32。
梁 燕,2015,〈《新輯搜神記》時間方位結構研究〉,《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第7期,頁80-81。
張雪平,2015,〈「一旦」用法的形成與演變〉,《漢語學報》第2期,頁14-23。
張言軍,2015,〈「後來」的詞彙化及其詞義演變〉,《漢語學報》第4期,頁25-31。
張始峰,2009,〈中國古代帝王年號纪年法漫談〉,《蘭臺世界》第5期,頁65。
張霄軍,2010,〈「兩個半月」和「兩個半天」—面向詞法自動分析的涉數時間語素說略〉,《語文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84-90。
張建理、丁展平,2003,〈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彙中的對比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9期,頁31-34。
張勃,2011,〈「端午」作為節名出現於唐代考〉,《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頁172-176。
鄧守信,200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漢語語法論文集》,頁367-380。
黃懷信,1999,〈周人月相紀日法探實〉,《文博》第5期,頁19-27。
黃巽齋,1982,〈漢語時間詞多源於假借〉,《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頁79-81。
趙長才,2017,〈「並」在中古譯經中的時間副詞用法及其來源〉,《中國語文》第2期,頁161-170。
樊 虹,2010,〈淺談時間詞年、春、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期,頁121-122。
駱小所,2001,〈略論佛教文化對漢語修辭學的影響〉,《漢語言專題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頁119-127。
駱曉平,1990,〈魏晉六朝漢語詞彙雙音化傾向三題〉,《古漢語研究》第4期,頁1-7。
魏培泉,2003,〈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頁75-106。
蘇 光,2019,〈《醒世姻緣傳》時間詞的特點分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9卷第1期,頁49-50。

四、學位論文
方淑美,2010,《魏晉時期時地介詞之考察—以《三國志》、《世說新語》及《搜神記》三書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王家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信陽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成 果,2013,《中古漢語「短暫」義時間詞研究》,廣州大學碩士論文。
沈玲玲,2014,現代漢語”目前”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余東濤,2006,《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吳怡寬,2014,《上古漢語時間語義範疇的產生與發展—以《左傳》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
和西歌,2012,《《朴通事》時間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邱 稀,2017,《《三遂平妖傳》時間詞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范 娟,2016,《《世說新語》時體表達方式研究》,淮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依蕙,2016,《《世說新語》特殊詞彙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黃維東,2010,《《紅樓夢》(前八十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雯君,2014,《臺灣客語時間詞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彩琴,2007,《《三國志》和《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
論文。
張瓊云,2019,《從時間即是空間的隱喻關係看閩南語的時間詞》,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倩倩,2017,《東漢譯經時間詞語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論文。
齊明珍,2013,《《三國志》時點時段表達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 爽,2017,《南北朝時間介詞研究—以《齊民要術》《世說新語》《周氏冥通記》為中心》,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冀麗昕,2018,《時間的空間隱喻及其相關問題》,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薛 華,2010,《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韓曉旭,2010,《《史記》時間詞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五、網際網路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15)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2020.05.14最後檢索日)
世說新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https://ctext.org/zh (2020.05.14最後檢索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1912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宋韻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莉涵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Li-H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莉涵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Li-H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0 12:10:26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0 12:10: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10: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912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1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91201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世說新語》(以下簡稱《世說》)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富含口語的筆記小說,除了文學和史學的價值之外,書中亦保存大量當代用語,表現魏晉詞彙特色,可作為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發展的材料。本文從時間詞的角度切入,探求這一時期時間詞運用的特點,並盡力展現《世說》時間詞的使用面貌和發展情況。
本篇論文主要有三個研究議題:首先,從詞義出發,蒐羅《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表時詞彙的使用面貌;接著,從音節及其構成形式切入,分析《世說》中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語的種類與構成形式,以窺探魏晉時期時間詞在漢語史中的發展特色;最後,透過書中隱喻和轉喻的表時詞彙,來探究魏晉時期的文化內涵。
以下分段說明本篇論文各章節的安排與內容概要,以及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世說》時間詞的動機、目的、材料、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關於《世說》時間詞研究的相關文獻回顧,透過回顧前人關於古籍文獻及現代漢語時間詞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探究。
第二章為《世說》時間詞的分類。從時間詞的詞義、時間詞所表示的範圍以及時間的基本性質切入,蒐羅並分析《世說》中各種表時詞彙,展現魏晉時期時間詞的種類與使用面貌。
第三章為《世說》時間詞語的音節構成形式。本章從音節構成形式出發,將《世說》中的時間詞分為單音節時間詞及複音節時間詞,並分析《世說》這兩類時間詞的詞性及構成形式,來探究魏晉時期漢語時間詞的發展特色。
第四章討論《世說》中時間的隱喻與轉喻。第一節探討《世說》中具有空間隱喻的時間詞,第二節探討《世說》中年齡詞彙的時間隱喻,第三節討論書中非時間詞,但具有表達時間意涵的句子,第四節探討雖是時間詞,但不具時間表達功能的句子或詞彙。
第五章為本文結論。統整文中所討論的問題,分析《世說》時間詞的意義與價值,並反省本文的侷限與未竟事宜,展望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三節 論文綱要及章節安排 6
第四節 前人研究概述 7
一、《世說新語》詞彙研究概況 7
二、古籍文獻類的時間詞研究 12
三、現代漢語時間詞的相關研究 17
第二章《世說新語》時間詞的分類 25
第一節 從時間詞的詞義來看 26
第二節 從時間詞所表示的時間範圍來看 41
第三節 從時間的基本性質來看 43
一、時點時間詞和時段時間詞 45
二、絕對時間詞和相對時間詞 46
第三章 《世說新語》時間詞的音節構成形式 50
第一節 單音節時間詞 50
一、時間名詞 51
二、時間副詞 56
三、時間名詞兼副詞 64
第二節 複音節時間詞 66
一、與名詞組成的時間詞 67
二、與形容詞組成的時間詞 72
三、與動詞組成的時間詞 77
四、與數詞組成的時間詞 80
五、與介詞組成的時間詞 83
六、與詞綴組成的時間詞 86
第四章 《世說新語》中的時間隱喻與轉喻 89
第一節 《世說新語》中表時詞彙的空間隱喻 89
第二節 《世說新語》中年齡詞彙的時間隱喻 92
第三節 《世說新語》中的時間轉喻 97
一、以人的動作為參照來轉喻時間 97
二、以事件發展為參照來轉喻時間 100
三、以自然景觀及植物的變化為參照來轉喻時間 101
四、以城市或物件為參照來轉喻時間 103
第四節 《世說新語》中用時間詞所作的轉喻 103
一、用時間詞轉喻人的德性或樣貌 104
二、用時間詞轉喻人情環境 105
三、用時間詞轉喻人的動作 105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108
第一節 研究成果及貢獻 10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111
參考書目 112
附錄:《世說》時間詞出現頻次及出處一覽表 118
zh_TW
dc.format.extent 544891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世說新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時間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時點時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構詞形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隱喻與轉喻zh_TW
dc.title (題名) 《世說新語》時間詞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Time Words of Shi Shuo Xin Yu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
(西漢)劉安撰,陳麗桂校注,2002,《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1997,《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東漢)崔寔,1993,《四民月令》(第一版),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南朝宋)張振德、宋子然主編,1995,《《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四川:巴
蜀書社。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劉正浩等注譯,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
民書局。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南朝宋)劉義慶,(南朝梁)劉孝標注,2010,《世說新語》,臺北:藝文印書
館。
(唐)房玄齡等撰,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宋)李昉等奉敕撰,1991,《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

二、專書
丁聲樹,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 寅,2005,《認知語言探索》,重慶:重慶出版社。
王 力,2013,《中國語言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王 力,2013,《漢語詞彙史》,北京:中華書局。
王憲能,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海棻,2004,《古漢語時間範疇詞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6,《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向 熹,1993,《簡明漢語史》,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邢福義,2000,《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呂叔湘,1947,《中國文法要略》,上海:上海書店。
李向農,1997,《現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
殷國光、龍國富、趙彤編,2011,《漢語史綱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光磊,2001,《漢語詞法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許衛東,2008,《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四川:巴蜀書社。
陸儉明、馬真,1999,《現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
梁曉紅,1994,《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張誼生,2010,《現代漢語副詞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張志公,1958,《漢語語法常識》(修訂本),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魯 迅,2010,《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蔡鏡浩,1990,《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錢 穆,2002,《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

三、期刊論文
王洪秀,2019,〈「日字旁」時間詞與中國早期的紀歷文化〉,《漢字與歷史文化》第9期,頁142-145。
王燦龍,2016,〈前、後的時間詞指向問題新探〉,《當代語言學》第18卷第2期,頁176-193。
余 勇,2019,〈意義指稱的轉喻研究—以古漢語時間範疇為例〉,《綏化學院學報》第39卷第5期,頁79-82。
余東濤,2013,〈說現代漢語「介詞+時間詞」的組合〉,《漢語學報》第2期,頁72-77。
任 鷹,2010,〈表示空間分布的時間詞—語言表述中的隱性認知事件〉,《當代修辭學》第6期,頁1-13。
余 艷,2008,〈《詩經》時間範疇表達〉,《河西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頁36-40。
李 彬,2010,〈春夏秋冬時間詞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蘊〉,《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頁38-40。
李向農,1995,〈現代漢語時間表達中的特指時段〉,《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27-47。
沈庶英,2000,〈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頁41-45。
吳家浩,2009,〈淺析上巳節民俗節日中「流觴曲水」活動的地位〉,《傳承》第6期,頁156-157。
周小兵,1994,〈「常常」和「通常」〉,《語文教學與研究》第4期,頁69-75。
殷志平,2002,〈也談約量時間詞〉,《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10-16。
梅 晶,2011,〈時間詞研究綜述〉,《現代語文》第3期,頁46-47。
梅光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
科學版)第32卷第1期,頁28-31。
陸儉明,1991,〈現代漢語時間詞說略〉,《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頁
24-37。
郭玉鈴,2000,〈說說指代時間的這和那〉,《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版,頁27-32。
梁 燕,2015,〈《新輯搜神記》時間方位結構研究〉,《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第7期,頁80-81。
張雪平,2015,〈「一旦」用法的形成與演變〉,《漢語學報》第2期,頁14-23。
張言軍,2015,〈「後來」的詞彙化及其詞義演變〉,《漢語學報》第4期,頁25-31。
張始峰,2009,〈中國古代帝王年號纪年法漫談〉,《蘭臺世界》第5期,頁65。
張霄軍,2010,〈「兩個半月」和「兩個半天」—面向詞法自動分析的涉數時間語素說略〉,《語文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84-90。
張建理、丁展平,2003,〈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彙中的對比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9期,頁31-34。
張勃,2011,〈「端午」作為節名出現於唐代考〉,《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頁172-176。
鄧守信,200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漢語語法論文集》,頁367-380。
黃懷信,1999,〈周人月相紀日法探實〉,《文博》第5期,頁19-27。
黃巽齋,1982,〈漢語時間詞多源於假借〉,《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頁79-81。
趙長才,2017,〈「並」在中古譯經中的時間副詞用法及其來源〉,《中國語文》第2期,頁161-170。
樊 虹,2010,〈淺談時間詞年、春、秋〉,《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期,頁121-122。
駱小所,2001,〈略論佛教文化對漢語修辭學的影響〉,《漢語言專題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頁119-127。
駱曉平,1990,〈魏晉六朝漢語詞彙雙音化傾向三題〉,《古漢語研究》第4期,頁1-7。
魏培泉,2003,〈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頁75-106。
蘇 光,2019,〈《醒世姻緣傳》時間詞的特點分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9卷第1期,頁49-50。

四、學位論文
方淑美,2010,《魏晉時期時地介詞之考察—以《三國志》、《世說新語》及《搜神記》三書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王家令,2010,《《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信陽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成 果,2013,《中古漢語「短暫」義時間詞研究》,廣州大學碩士論文。
沈玲玲,2014,現代漢語”目前”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余東濤,2006,《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吳怡寬,2014,《上古漢語時間語義範疇的產生與發展—以《左傳》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
和西歌,2012,《《朴通事》時間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邱 稀,2017,《《三遂平妖傳》時間詞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范 娟,2016,《《世說新語》時體表達方式研究》,淮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依蕙,2016,《《世說新語》特殊詞彙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黃維東,2010,《《紅樓夢》(前八十回)時間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雯君,2014,《臺灣客語時間詞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彩琴,2007,《《三國志》和《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
論文。
張瓊云,2019,《從時間即是空間的隱喻關係看閩南語的時間詞》,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倩倩,2017,《東漢譯經時間詞語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曾 婉,2018,《《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寧波大學碩士論文。
齊明珍,2013,《《三國志》時點時段表達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 爽,2017,《南北朝時間介詞研究—以《齊民要術》《世說新語》《周氏冥通記》為中心》,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冀麗昕,2018,《時間的空間隱喻及其相關問題》,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薛 華,2010,《現代漢語時間詞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韓曉旭,2010,《《史記》時間詞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五、網際網路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2015)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2020.05.14最後檢索日)
世說新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https://ctext.org/zh (2020.05.14最後檢索日)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1346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