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預防原則與風險規制—以食品安全領域為核心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nd risk regulation: focusing on food safety
作者 孫銘宗
Sun, Ming-Zong
貢獻者 劉宗德
孫銘宗
Sun, Ming-Zong
關鍵詞 風險社會
行政管制
風險規制
食品安全
預防原則
Risk Society
Administrative Control
Risk Regulation
Food Safety
Precautionary Principles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19:10 (UTC+8)
摘要 食品乃人類賴以維生之基本要素,不僅影響人類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至為深遠,甚至已然成為國家安全層級之重大議題。伴隨農業技術改良與食品工業科技高度發展,農藥、食品添加劑之使用,食品「自農田至餐桌」之產銷過程中,皆存在一定風險,食品安全有其不確定性。風險社會中,針對不確定性領域,國家與社會皆有介入之可能與必要。尤其食品安全之風險規制,需要高度專業,顯非國家介入即為已足;尤其風險調控著重事先預防,因此衍生之預防原則,並非傳統行政管制模式所能承擔,甚至可能產生一定衝擊。
臺灣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其原因所在多有,政府於制度設計、風險規制等層面,有待改進;食品業者未能針對原物料及生產過程嚴格把關,甚至有惡意違法行為發生;部分消費者欠缺相關知識及判斷能力,易受媒體聳動標題影響。尤其,兩岸之間食品貿易數量遞增,臺灣應增進對中國大陸食安法制之認識;復以中國大陸因屢傳黑心食品新聞,進行多次食安法修正,學者亦提出諸多新興規制手法,或可供臺灣參考借鑑。凡此種種,皆有賴國家與社會高度合作,思考究應改良公私協力使其融合臺灣經社背景,抑或宣告市場失靈而由國家履行擔保責任,從而相應尋求有效、可靠之風險規制模式。
Food is the basic need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It not only affects human life safety and physical health, but has even become a major issue at the national security leve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food industry technology,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food additive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food from farmland to dinner table, there are certain risks, and food safety has its own uncertainties. In a risk society, it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or the state and society to intervene in areas of uncertainty. In particular, the risk 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which means that non-state intervention is sufficient. In particular, risk regulation focuses on precaution. Therefore, the derived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annot be undertaken by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control model, and may even have a certain impact.
Food safety incidents have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sign and risk regulation. The food industry has failed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ven malicious violations have occurred; some consumers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judgment ability, vulnerable to media sensational headlines. In particular, the amount of food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s increasing, and Taiwan should increase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food safety legal system in China; reiterate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has repeatedly revised the food safety law due to the repeated rumors of food news, and scholars have also proposed many new regulatory methods, or I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aiwan. All of this depends on the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Thinking about whether to improv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to integrate Taiwan`s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or declare market failures and let the state perform the guarantee responsibility, so as to correspondingly seek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risk regulation model.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Anthony I. Ogus 著、駱梅英 譯,規制:法律形式與經濟學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2. Lorenz vo Stein 著、張道義 譯,行政理論與行政法,五南出版2017年9月。
3. 王名揚,美國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
4. 王青斌、趙嘉君,食品安全領域行政法治發展報告,載: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 編,中國法治政府發展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3月。
5. 王貴松,行政裁量的構造與審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
6. 王碩 等著,我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7. 任峰,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政府責任,法律出版社2015年4月。
8. 伊莉莎白‧費雪 著、沈巋 譯,風險規制與行政憲政主義,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9. 朱明春,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2月。
10. 何躍軍,風險社會立法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3月。
11. 吳志光,行政法,新學林2019年3月。
12. 吳佳惠,政府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1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2004年6月。
14. 吳庚、盛子龍,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2017年9月。
15. 李永林,環境風險的合作規制—行政法視角的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
16.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19年9月。
17. 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元照出版2009年8月。
18. 李麒,案例憲法導讀,新學林出版2013年9月。
19. 車振明、李明元,食品安全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9月。
20. 辛年豐,環境風險的公私協力:國家任務變遷的觀點,元照2014年2月。
21. 林來梵,憲法學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
22. 林明鏘,德國新行政法,五南出版2019年9月。
23. 林明鏘,歐盟行政法—德國行政法總論之變革,新學林2009年12月。
24. 信春鷹 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5月。
25. 柯林‧斯科特 著、安永康 譯,規制、治理與法律:前沿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26. 范國華等,臺商全球佈局與國際貿易法,翰蘆2015年4月。
27. 徐景和,食品安全治理創新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28. 烏爾里希‧貝克著,張文傑、何博聞 譯,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譯林出版社,2018年2月。
29. 馬克斯‧韋伯 著、林榮遠 譯,經濟與社會(上卷),商務印書館2006年2月。
30. 馬英娟,政府監管機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31. 張肇中,監管績效、體制改革與政策實踐: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年9月。
32. 張濤,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33. 戚建剛,共治型食品安全風險規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11月。
34. 曹裕、萬光羽,網絡食品安全風險研究報告2017,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35. 理查.塞勒、凱斯.桑思坦 著,張美惠 譯,推出你的影響力,時報出版2014年6月。
36. 章劍生,現代行政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19年3月。
37. 陳彥麗,協同學視閾下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38. 陳春生,核能利用與法之規制,元照1995年11月。
39.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出版2019年11月。
40.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元照2011年11月。
41.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作者自版2018年7月。
42. 凱斯‧R‧桑斯坦 著、劉坤輪 譯,最差的情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43. 凱斯‧R‧桑斯坦 著、鍾瑞華 譯,權利革命之後:重塑規制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4. 曾文革 等著,食品安全國際軟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
45. 曾祥華 主編,健康中國與食品安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46. 曾祥華 等著,食品安全法新論,法律出版社2016年12月。
47. 程景民,食品安全行政性規制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1月。
48. 程景民,食品安全預警體系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年10月。
49. 馮朝睿,社會共治:邁向整體性治理的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50. 黃錦堂,行政法的發生與發展,載:翁岳生 編,行政法(上),頁31-93,元照2006年10月。
51. 楊承燁,論國家之基本權保護義務—以德國憲法法學之發展為中心,元照2017年3月。
52. 楊海,風險社會:批判與超越,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
53. 詹鎮榮,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元照2005年9月。
54. 廖義銘,行政法基本理論之改革,翰蘆2002年10月。
55. 廖義銘,產業自律性管制,翰蘆2005年10月。
56. 廖衛東 等著,食品公共安全規制:制度與政策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6月。
57. 漢斯‧J.沃爾夫等 著、高家偉 譯,行政法(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8月。
58. 趙學剛,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國際比較與國內路徑選擇,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59.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1998年8月。
60. 劉宗德,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元照2009年5月。
61. 劉宗德,法治行政與違憲審查,元照2019年10月。
62. 鄧海娟,健康權的國家義務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
63. 冀瑋、明星星,食品安全法實務精解與案例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10月。
64. 蕭文生,國家/基本人權/政府組織,五南2011年6月。
65. 賴恒盈,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元照2003年1月。
66. 羅伯特‧鮑德溫、馬丁‧凱夫 馬丁‧洛奇 編,宋華琳、李鴴、安永康、盧超 譯,牛津規制手冊,上海三聯書店2017年12月。
67.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五南2012年7月。
68. 羅爾夫‧施托貝爾 著、謝立斌 譯,經濟憲法與經濟行政法,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69. 羅豪才、宋功德,軟法亦法—公共治理呼喚軟法之治,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
70. 顧忠華,顧老師的筆記書III,開學文化2013年11月。
(二)專書論文
1. Matthias 著、李建良 譯,認證與驗證作為擔保國家的經濟監控手段—以產品安全法為例,載:Jan Ziekow 等著、李建良 編譯,人民與國家關係的變遷,頁155-180,元照2017年6月。
2. 王志強,初探風險行政及其法的規制,載: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Ⅱ)行政法總論篇,頁64-83,新學林2008年10月。
3. 王毓正,資訊性措施與科技風險預防—兼論我國基因改造植物種植生產管理立法方向,載:台灣環境法學會 主編:21世紀環境國家之新挑戰,頁154-188,元照2013年8月。
4. 伊麗莎白·麥吉爾 著、安永康 譯,行政機關的自我規制,載:行政法論叢13卷,頁505-552,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
5. 李建良,風險社會與法治國家,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323-425,元照2017年1月。
6. 李建良,導論:食品安全的管制架構與規範體系—以食品標示法制為觀察視角,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1-64,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7. 李國欽、徐慈鴻,GMO/GMF 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辦法,載:基因改造議題—從紛爭到展望,頁82-9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4年1月。
8. 李寧修,食品行政管制之革新與展望:以食安危機處理機制為中心,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137-190,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9. 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身體不受傷害權,載: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頁161-194,元照2011年10月。
10. 沈巋,“軟法”概念正當性之新辯—以法律溝通論為視角,載:沈巋、彭林、丁鼎 主編,傳統禮治與當代軟法,頁30-46,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11. 林依仁,私營化的法之界限,載:李建良 主編,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199-295,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2年12月。
12. 林依仁,規範制定與行政契約,載:李建良主編,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183-262,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6年6月。
13. 林明鏘,我國行政契約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以全民健保醫療契約為例,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契約之基礎理論、法理變革及實務趨勢/行政程序法之最新發展,頁115-184,元照2013年11月。
14. 林昱梅,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限制食品業者基本權利之正當性探討,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65-135,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15. 邱文聰,智財刑事法:味全混油案—再論攙偽假冒罪之文義與保護法益的解釋問題,載:月旦醫事法研究(四)—食品風暴下的風險控制與事故責任,頁93-118,元照2019年3月。
16. 洪德欽,歐盟食品安全局風險評估體系之研究,載: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5-125,2011年11月。
17. 倪貴榮,國際對基因轉殖植物監測體系之建立與管理,載: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頁1-26,元照2016年11月。
18. 倪貴榮、曾文智、魏翠亭,從WTO荷爾蒙案論預防原則之適用與發展,載: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頁111-140,2016年11月。
19. 宮文祥,以預警(防)原則檢視我國行政管制中對於風險行政之「識」與「不識」,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法學作為調控科學,頁135-172,元照2018年6月。
20. 宮文祥,食品安全在行政管制上之應有思考—兼論臺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檢討與改革建議,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組織/行政執行/訴願制度/食品安全/金融監理,頁189-220,元照2016年3月。
21. 烏多‧迪‧法比歐 著、陳思宇 譯,環境法中風險預防原則的條件和範圍,載:劉剛 編譯,風險規制:德國的理論與實踐,頁253-292,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22. 張文郁,淺論檢舉獎金之性質,載:權利與救濟(三):實體與程序之交錯,頁203-222,元照2014年6月。
23. 張永明,臺灣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法制之研究,載:法之橋:臺灣與法國之法學交會,頁401-428,元照2016年7月。
24. 張麗卿,食品犯罪中的摻偽或假冒,載: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刑事制裁,頁1-54,元照2016年6月。
25. 戚建剛,風險規制過程的合法性,載:沈巋 主編,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新發展,頁79-105,法律出版社2013年7月。
26. 莊世同,合法性與整全性—對德沃金法治觀的審視與反思,載:王鵬翔 主編,2008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頁45-84,新學林2008年12月。
27. 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載:法與國家權力(二),頁425-462,元照2007年1月。
28. 許耀明,人性尊嚴與食品安全:基礎性反思,載:Bénédicte Bévière-Boyer、許耀明 編,人性尊嚴與健康法,頁257-263,元照2018年10月。
29. 陳春生,行政上之預測決定與司法審查,載: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論,頁181-219,三民1996年8月。
30. 陳春生,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normkonkretisierende Verwaltungsvorschriften)為中心,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頁163-181,元照2007年3月。
31. 陳愛娥,公私協力的規制—以受管制之「社會自我規制」為考察重心,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全球化/福利國家/特別權力關係/公私協力,頁259-288,元照2012年12月。
32. 陳愛娥,臺灣行政程序法之檢討與展望,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153-189,元照2017年1月。
33. 傅玲靜,臺灣行政程序法之檢討與展望—以空間計畫法制為中心,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189-222,元照2017年1月。
34. 程明修,非型式化的行政行為,載: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頁225-235,新學林2005年10月。
35. 黃昭元,無指紋即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載: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61-508,元照2005年9月。
36. 黃學賢、黃睿嘉,軟法研究:現狀、問題、趨勢,載:公法研究第11輯,頁172-197,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37. 黃錦堂,依法行政原則,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29-56,五南2000年12月。
38. 奧利弗‧雷普希斯(Oliver Lepsius) 著、李忠夏 譯,通過行政法的風險調控:對革新的促進還是限制,載:劉剛 編譯,風險規制:德國的理論與實踐,頁177-225,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39. 董保城,台灣行政組織變革之發展與法制面之挑戰,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頁217-298,元照2007年7月。
40. 趙鵬,風險、不確定性與風險預防原則—一個行政法視角的考察,載:行政法論叢12卷,頁187-211,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
41. 劉欣欣,美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組織管理,載: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編,美國食品安全與監管,頁99-154,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年8月。
42. 蔡震榮,行政法強制執行之困境與職務協助,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組織/行政執行/訴願制度/食品安全/金融監理,頁221-250,元照2016年3月。
43. 羅豪才,公域之治中的軟法,載:軟法與公共治理,頁1-12,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44. 羅豪才、宋功德,認真對待軟法—公域軟法的一般理論及其中國實踐,載:軟法與公共治理,頁48-8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三)期刊論文
1. Hans-Jürgen Papier 著、呂理翔 譯,風險中的法治國,月旦法學雜誌203期,頁241-256,2012年4月。
2. 丁國峰,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反思和完善,江淮論壇,2014年1期,頁129-139,2014年1月。
3. 于立深,多元行政任務下的行政機關自我規制,當代法學2014年1期,頁12-20,2014年1月。
4. 牛惠之,世界貿易組織之 SPS 協定關於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規範體系與爭端案例研究,臺灣國際法季刊1卷2期,頁151-236,2004年6月。
5. 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臺大法學論叢34卷3期,2005年5月,頁1-71。
6. 王成,人工智能法律規制的正當性、進路與原則,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2期,頁5-14,2019年2月。
7.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之意涵與應用,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7期,頁117-187,2012年11月。
8.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代39卷1期,頁33-119,2013年7月。
9. 王貴松,風險行政的組織法構造,法商研究176期,頁13-23,2016年6月。
10. 王傳干,從“危害治理”到“風險預防”—由預防原則的嬗變檢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頁59-67,2012年7月。
11. 王毓正,氣候變遷議題下之法學變遷—以氣候變遷與巨災風險之預防與調適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99期,頁62-95,2011年11月。
12. 王毓正,當傳統憲法理論遇上不確定之科技健康風險—從電磁輻射健康風險預防到奈米科技應用健康風險預防,興大法學7期,頁145-208,2010年6月。
13. 王毓正,論國家環境保護任務之私化,月旦法學雜誌104期,頁165-186,2004年1月。
14. 王毓正,論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在不確定科技健康風險預防上之適用—以奈米科技與非游離輻射應用之相關健康風險預防為例,興大法學7期,頁145-208,2010年6月。
15. 王鍇,行政法上請求權的體系及功能研究,現代法學34卷5期,頁78-92,2012年9月。
16. 王韻茹,環境公課的憲法基礎與限制,月旦法學雜誌283期,頁112-125,2018年12月。
17. 王韻茹,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的公私協力,台灣法學雜誌281期,頁45-60,2015年10月。
18. 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卷1期,頁115-177,2013年6月。
19. 古紅梅、劉婧娟,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分析及其法律規制,河北法學30卷7期,頁182-187,2012年7月。
20. 石佑啟、陳可翔,論互聯網公共領域的軟法治理,行政法學研究2018年4期,頁51-60,2018年12月。
21. 米歇爾·施托萊斯 著、王銀宏 譯,干預性國家的形成與德國行政法的發展,頁3-18,行政法學研究2015年5期,2015年5月。
22. 任端平等,論中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食品科學27卷5期,頁270-275,2006年5月。
23. 全聯會國際事務工作小組 譯,世界醫師會日內瓦宣言醫師誓詞,臺灣醫界61卷1期,頁27,2018年1月。
24. 安永康,基於風險而規制:我國食品安全政府規制的校准,行政法學研究2020年4期,頁133-144,2020年7月。
25. 何鷹,強制性標準的法律地位,政法論壇28卷2期,頁179-185,2010年4月。
26. 吳行浩,由比較法觀點論食品安全管理規範之檢討,高大法學論叢9卷2期,頁115-173,2014年3月。
27. 吳建昌,食品安全、責任與正義,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頁9-31,2017年4月。
28. 李介民,從危害防止法理探討預防性措施的合法性,靜宜法學4期,頁167-191,2015年6月。
29. 李永然,論食品標示與詐欺取財罪之成立,人權會訊126期,頁10-18,2017年10月。
30. 李仲軒,預防性下架vs.預警性下架: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下架處分的運用,月旦醫事法報告37期,頁22-32,2019年11月。
31. 李洪雷,論互聯網的規制體制—在政府規制與自我規制之間,環球法律評論2014年1期,頁118-133,2014年1月。
32. 李惠宗,「毒澱粉不是澱粉!」座談會會議綜述,月旦法學雜誌223期,頁,2013年12月。
33. 李寧修,風險社會下食品行政管制模式之轉型:以行政機關採行之「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5卷2期,頁,2016年6月。
34. 李寧修,消費資訊公開法制之建構:以德國消費資訊法為借鏡,歐美研究46卷4期,頁,2016年12月。
35. 杜儀方,從“三鹿事件”看我國行政不作為賠償的法律空間—兼論《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的相關規定,現代法學31卷3期,頁156-162,2009年5月。
36. 沈宗原,以假亂真的食品安全問題—談國家的作為與問題,萬國法律193期,頁51-59,2014年2月。
37. 沈巋,行政自我規制與行政法治:一個初步考察,行政法學研究2011年3期,頁12-18,2011年5月。
38. 沈巋,風險評估的行政法治問題—以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為例,浙江學刊2011年第3期,頁16-27,2011年5月。
39. 沈巋,數據治理與軟法,財經法學2020年1期,頁3-12,2020年1月。
40. 辛年豐,細懸浮微粒之現況及革新管制方向芻議,軍法叢刊第62卷第5期,頁142-172,2016年10月。
41. 邢鴻飛,軟法治理的迷失與歸位—對政府規制中軟法治理理論和實踐的思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5期,頁126-144,2007年10月。
42. 邢鴻飛、韓軼,中國語境下的軟法治理的內涵解讀,行政法學研究2012年3期,頁3-9,2012年9月。
43. 周良金、譚家超,論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重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12期,頁91-96,2018年12月。
44. 周桂田,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3期,頁131-180,2005年6月。
45. 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臺灣社會學刊21期,頁89-129,1998年10月。
46. 季衛東,人工智能開發的理念、法律以及政策,東方法學2019年5期,頁4-13,2019年10月。
47. 林明昕,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頁26-36,法學講座32期,2005年3月。
48. 林明鏘,2018年行政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547-1583,2019年11月。
49. 林明鏘,由防止危害到危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臺大法學論叢39卷4期,頁167-212,2010年12月。
50. 林昱梅,核電廠之風險管理法制—福島核電廠事故之省思,台灣法學雜誌193期,頁,2012年2月。
51. 林昱梅,當健康風險之預防遇上商品自由流通原則—評歐洲法院有關歐盟禁止英國牛肉輸出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78期,頁258-274,2010年3月。
52. 林昱梅,德國營業法上之危害防止措施及行政救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期,頁293-324,2000年11月。
53. 林昱梅,論行政法上人民舉發之制度與救濟機制,月旦法學雜誌204期,頁51-86,2012年5月。
54. 林昱梅,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4卷特刊,頁1037-1162,2015年11月。
55. 林靜,WTO視角下食品安全私人標準問題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9期,頁55-60,2014年9月。
56. 金健,德國公私合作規制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頁114-119,2018年1月。
57. 姜至剛,禁用巴拉刈,許一個未來!,景福醫訊34卷7期,頁17-19,2017年7月。
58. 姜至剛,臺灣食品安全法制之檢討—以風險分析模式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40期,頁109-145,2017年5月。
59. 洪思竹,WTO體系與國際環境法之互動(一):WTO下SPS協定與生物安全議定書之關係—以預防原則之解釋適用為例,臺灣海洋法學報7卷1期,頁79-103,2008年6月。
60. 洪德欽,預防原則歐盟化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29卷2期,頁1-56,2011年6月。
61. 洪德欽,歐盟食品安全制度對台灣食安改革的啟示,臺大法學論叢44卷特刊,頁1179-1181,2015年11月。
62. 胡博硯,公權力不再值得信賴的國家,台灣法學雜誌256期,頁27-28,2014年9月。
63. 胡斌,私人規制的行政法治邏輯:理念與路徑,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1期,頁157-178,2017年1月。
64. 倪貴榮,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評析含「萊克多巴胺」美畜產品之管制,月旦法學雜誌217期,頁108-123,2013年6月。
65. 倪貴榮、王郁霖、蔡嘉晏,食品安全治理中科學基礎與民主參與的平衡,政大法學評論155期,頁131-218,2018年12月。
66. 凌維慈,歷史視角下的社會權—以日本生存權理論的發展變革為視角,當代法學143期,頁59-65,2010年10月。
67. 宮文祥,以資訊揭露做為環境保護規範手段之研究—以美國法為參考,法學新論5期,頁53-86,2008年12月。
68. 宮文祥,我國食品安全法制初探與應有思考之芻議,人權會訓111期,頁40-43,2014年1月。
69. 宮文祥,防微杜漸:決戰食品安全於預警原則之實踐,月旦醫事法報告37期,頁7-21,2019年11月。
70. 宮文祥,食安風險規範的基本說明—以行政管制為核心,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頁32-45,2017年4月。
71. 宮文祥,食品安全風險規範之「三級品管」制度,東吳法律學報34卷2期,頁1-42,2018年10月。
72. 宮文祥,從立法政策面看環境與食品衛生安全之行政管制協力,臺灣法學雜誌366期,頁80,頁73-86,2019年4月。
73. 宮文祥,當行政遇上科學:從風險評估談起—以美國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153期,頁90-112,2008年2月。
74. 馬長山,人工智能的社會風險及其法律規制,2018年6期,頁47-55,2018年12月。
75. 高秦偉,私人主體與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基於合作規制的法理,中外法學2012年4期,頁721-741,2012年4月。
76. 高秦偉,社會自我規制與行政法的任務,中國法學2015年5期,頁73-98,2015年5月。
77. 高秦偉,跨國私人規制與全球行政法的發展,當代法學2016 年5 期,頁67-77,2016年5月。
78. 高秦偉、謝寄博,論食品安全規制中的企業主體責任—以日韓食品安全監督員為例,科技與法律2014年1期,頁26-38,2014年1月。
79. 張永明,危險食品下架處分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教室137期,頁9-11,2014年3月。
80. 張志偉,專家知識作為行政決定的關鍵因素—以委員會組織之判斷餘地類型為檢視對象,東吳法律學報31卷1期,頁1-52,2019年7月。
81. 張志勛,系統論視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法學論壇2015年1期,頁99-105,2015年1月。
82. 張翔,基本權利的雙重性質,法學研究2005年3期,頁21-36,2005年6月。
83. 張寶,危害防止到風險預防:環境治理的風險轉身與制度調適,法學論壇2020年第1期,頁22-30,2020年1月。
84. 戚建剛,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規制模式之轉型,法學研究2011年1期,頁33-49,2011年1月。
85. 戚建剛,風險規制的興起與行政法的新發展,當代法學2014年6期,頁3-10,2014年6月。
86. 曹煒,轉基因食品風險規制中的行政裁量,清華法學12卷2期,頁144-162,2018年3月。
87. 章光明、洪文玲、鄭陽錫,城市治安治理:行政組織合併的觀點,中國地方自治64卷3期,頁21-36,2011年3月。
88. 許宏達,環境風險管制之法律建制:以行政管制方法之變遷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4期,頁115-202,2014年8月。
89. 許育典、陳碧玉,交通部門憲法在我國的探討,成大法學第24期,頁1-67,2012年12月。
90. 許登科,建管任務民營化與國家管制—以增訂第三方公正勘驗機制之法制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61期,頁97-117,2017年2月。
91. 許登科,關於環評中公私協力的法理及其省思,台灣法學雜誌281期,頁61-69,2015年10月。
92. 許輔,食品安全促進,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卷6期,頁563-565,2019年12月。
93. 許耀明、譚偉恩,風險溝通在食安管理中之必要性:以狂牛症事件為例,交大法學評論第1期,頁1-33,2017年6月。
94. 郭道暉,人權觀念與人權入憲,法學2004年4期,頁17-21,2004年4月。
95. 陳汶津,農地農用與綠能設施之衝突與調和—以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74期,頁16-30,2018年2月。
96. 陳英淙,探討警察法之危害概念,政大法學論叢140期,頁163-222,2015年3月。
97. 陳英鈐,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隔離與疫情發佈的憲法界限,憲政時代29卷3期,頁391-443,2004年1月。
98. 陳海嵩,風險社會中的公共決策困境—以風險認知為視角,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0年1期,頁94-101,2010年1月。
99. 陳真亮、連燕華,“健康權優位”的環境法律規制—基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反思與檢討,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4期,頁77-84,2015年7月。
100. 陳景輝,「捍衛預防原則:科技風險的法律姿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8年1期,頁59-71,2018年1月。
101. 陳景輝,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戰:應該從哪裡開始,比較法研究2018年5期,頁136-148,2018年10月。
102. 陳雲良,健康權的規範構造,中國法學2019年5期,頁1-4,2019年10月。
103. 陳鋕雄、胡慎芝,歐盟追蹤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體系中的功能:從風險管理到消費者知情選擇,歐美研究46卷4期,頁457-499,2016年12月。
104. 傅玲靜,我國化學物質法制規範體系之檢討,科技法學評論10卷2期,頁153-202,2013年12月。
105. 傅玲靜,電子通訊科技對於行政程序法之影響-以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為觀察對象,東吳公法論叢10卷,頁461-500,2017年8月。
106. 湯嘯天,政府應當為公民健康權的實現謀全局負總責,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2期,頁42-54,2014年1月。
107. 焦洪昌、張鵬,論健康權的功能與國家義務,中國憲法年刊(2008),頁123-135,2009年。
108.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風險評估與管理,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102-118,2009年12月。
109.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167期,頁127-136,2009年4月。
110. 程明修,論暫時性行政處分與行政程序法之修法建議,東吳法律學報26卷1期,頁47-92,2014年7月。
111. 童子斌,從歐洲經驗概觀我國近來食品安全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236期,頁1-13,2013年11月。
112. 黃俊夫,預防原則導言—節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05年3月發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卷6期,頁15-22,2006年10月。
113. 黃清德,警察透過資訊科技進入電腦蒐集資料的法律問題,華岡法粹66期,頁1-51,2019年6月。
114. 黃源銘,論專家學者參與公共事務之法律地位:以行政法與刑法觀點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5期,頁1-61,2010年9月。
115. 楊冬雪,全球化、風險社會與複合治理,馬克斯主義與現實2004年4期,頁61-77,2004年8月。
116. 楊婉苓,預防原則對GMO爭議之反省(下),科技法律透析15卷1期,頁47-62,2003年1月。
117. 葉永茂,中國食品安全立法若干思考與建議,藥品評價3卷4期,頁244-252,2006年8月。
118. 葉俊榮,論環境政策上的經濟誘因:理論依據,臺大法學論叢20卷1期,頁87-111,1990年12月。
119. 葛克昌,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臺大法學論叢第24卷第1期,頁121-142,1994年12月。
120. 葛克昌、鍾芳樺,基因科技之風險調控—風險社會下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控,法令月刊51卷12期,頁14-24,2000年12月。
121. 寧立標,論食物權的憲法保障—以憲法文本為分析對象,河北法學29卷7期,頁2-7,2011年7月。
122. 寧立標、段紹懷,食物權的歷史展開,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卷4期,頁58-62,2011年7月。
123. 廖宗聖,國際法院不願意面對的預防及預警原則—二○一○年烏拉圭河紙漿廠案評析,月旦裁判時報39期,頁5-15,2015年9月。
124. 廖鋸賢、許輔,田間到餐桌—食品履歷透明管理,科學發展504期,頁38-43, 2014年12月。
125. 趙鈺,論健康權,職業技術156期,頁59-62,2013年7月。
126. 趙鵬,政府對科技風險的預防職責及決策規範—以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規制為例,當代法學2014年6期,頁22-31,2014年11月。
127. 劉宗德,行政上法執行制度之合法性論議,月旦法學雜誌225期,頁103-129,2014年2月。
128. 劉宗德,商業言論管制與違憲審查,月旦法學雜誌,頁140-168,2017年5月。
129. 劉建宏,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頁59-66,2007年5月。
130. 劉為軍、魏益民、郭波莉、魏帥,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基本理論探析,中國食物與營養17卷7期,頁8-10,2017年1月。
131. 劉淑範,公私夥伴關係(PPP)於歐盟法制下發展之初探,臺大法學論叢40卷2期,頁505-568,2011年6月。
132. 樓淑瑜,環境保護中的軟法治理,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卷3期,頁29-31,2008年8月。
133. 歐陽恩錢,風險社會、生態文明與經濟法哲學基礎拓新,當代法學2012年3期,頁87-94,2012年5月。
134. 滕月,美國食品安全規制風險分析的啟示,北方經貿2009年1期,頁134-135,2009年1月。
135. 蔡宏進,食物倫理面面觀,農政與農情316期,頁86-90,2018年10月。
136. 蔡瑄庭,美國風險法規之作用與其司法審查案件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7期,頁71-128,2009年11月。
137. 蔡達智,漁業行政管制不確定科技證據之因應,臺灣海洋法學報23期,頁117-147,2015年12月。
138. 衛生部,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食品與發酵工業2010年7期,2010年7月。
139. 鄧美貞、王琬青,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以經營效率為中介,朝陽商管評論11卷2期,頁77-104,2012年12月。
140. 鄧衍森,從國際人權法論健康權之法理基礎與實踐方式,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1卷1期,頁55-72,1998年1月。
141. 鄭少華,簡論社會自我管制,政治與法律2008年3期,頁21-23,2008年3月。
142. 鄭智航,南非食物權定性的論爭及其啟示,法商研究133期,頁146-154,2009年10月。
143. 魯真、李秀瑩、劉鋼,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事件風險分級之認知,農業經濟叢刊24卷2期,頁61-88,2018年12月。
144. 盧冠宏、潘怡君、沈立言,臺灣食品安全事件的省思:從危機處理提升至風險管理,中國飲食文化12卷1期,頁245-271,2016年4月。
145. 蕭文生,授權明確性與專業諮詢委員會—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502號判決,法令月刊63卷8期,頁1-15,2012年8月。
146. 賴宇松,日本核能安全規制之生成與演變,東吳法律學報25卷2期,頁87-124,2013年10月。
147. 賴恒盈,環境、環境問題與環境權之概念-國防軍事環境管理理念,國防管理學報23卷1期,頁11-21,2002年5月。
148. 儲陳城、李帥,食物權在我國的憲法引入和內涵延伸,理論月刊2013年7期,頁83-88,2013年7月。
149. 謝碩駿,論警察危害防止措施之行使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3期,頁185-305,2011年4月。
150. 謝曉平,歐盟消費商品安全制度之發展、變革與啟示,月旦法學雜誌262期,頁223-239,2017年3月。
151. 韓永紅,論食品安全法律概念的泛化及其法律意蘊,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卷3期,頁45-51,2010年6月。
152. 顧忠華,「風險社會」的概念及其理論意涵,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9期,頁57-79,1994年9月。
(四)研討會論文
1. 林三欽,風險行政範疇中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運用: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為例,載:行政院法規會,行政院101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頁135 -180,2012年12月。
2. 林昱梅,食品安全之風險管理規範—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1年度訴字第93號判決出發,載:行政院法規會,行政院101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頁79-116,2012年12月。
3. 張永明,食品消費者權益之行政保護體系分析,載:2016消費者權益保障研討會—食品安全系列會議論文集,頁79-86,2016年5月。
4. 程明修,行政法學面對風險治理之體系變革—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上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運用為例,載:第13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頁1-37,2011年7月12-13日。
5. 程明修,從基本權保護義務談網路管制與開放-從國家管制至社會自我規制之變遷,載:2015兩岸公法圓桌論壇論文集,頁178-320,2015年11月14日。
6. 趙鵬,風險規制的興起與行政法的新課題,載: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頁1-11,2010年7月。
7. 賴恒盈,風險社會之行政管制課題序說,載:105年直轄市法制及行政救濟業務研討會,頁161-179,2016年9月。
(五)研究計畫報告
1. 王宏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二):食品檢驗與認證制度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4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6年2月。
2. 陳淳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一):農產品標章制度之檢討與前瞻—以稻米與蔬菜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3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4年12月。
3. 陳淳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三):食品認驗證制度之獨立性與架構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5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6年12月。
4. 葛克昌主持,風險社會下的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換,國科會計畫期末報告,1999年1月。
5. 顏慧欣主持,研析WTO主要會員執行爭端案件裁決與相關報復之作法與策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研究,2007年12月。
6. 蘇嘉瑞主持,健全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5年4月。
(六)學位論文
1. 李仲軒,風險社會與法治國家—以科技風險之預防為立法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2. 李兆麒,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制之研究—以行政判斷過程中之風險評估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6月。
3. 林宛葶,論食品安全風險控管—以國家與食品業者共同管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4. 林家瑩,食品安全風險預防之法制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7月。
5. 侯宜諮,風險行政的建制嘗試—以食品衛生安全領域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
6. 姜至剛,我國食品安全管制及法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1月。
7. 郭淑珍,科技領域的風險決策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8. 陳軍志,公私協力法制下之社會自主管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9. 廖怡禎,食品安全行政上法執行之合法性—以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3月。
10. 劉家嘉,臺灣環境法制自主管制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七)政府出版品
1. 姜至剛、陳元孝、連珖彣 編著,石綿危害與預防宣導手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臺灣大學出版,2019年12月。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
1. 戶部真澄,不確実性の法的制御—ドイツ環境行政法からの示唆—,信山社2009年5月。
2. 下山憲治,リスク行政の法的構造,敬文堂2007年1月。
3. 城山英明、山本隆司編「環境と生命」,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12月。
4. 城山英明編,科学技術のポリティクス,東京大學出版会2008年7月,頁。
5. 人間環境問題研究会編集:環境リスク管理と予防原則,有斐閣2005年12月。
6. 石田眞、大塚直編,労働と環境,日本評論社2008年8月。
7. 大塚直,環境法Basic,有斐閣2013年9月。
8. 長谷部恭男編,法律からみたリスク,信山社2013年3月。
9. 長島美織等著,拡散するリスクの政治性—外なる視座・内なる視座—,萌書房2015年3月。
(二)期刊論文
1. 大塚直,未然防止原則、予防原則・予防的アプローチ(1)-その国際的展開とEUの動向,法学教室284号,頁70-75,2004年5月。
2. 永井孝志,リスク評価とリスク管理の位置づけを再構成する解決志向リスク評価,日本リスク研究学会誌,23卷3号,頁145-152,2013年。
3. 下山憲治,ドイツ公法学におけるリスク管理手法研究序説,行政社会論集15巻1号,頁37-87,2003年2月。
4. 下山憲治,行政法とリスク論—最近の話題を題材に—,名古屋ロー・レビュー 4 号,頁2-20,2012年10月。
5. 河野真貴子,アメリカ化学物質管理法制度におけるリスク評価のコントロール(1),一橋法学,14巻1号,頁121-164,2015年3月。
6. 関澤純,リスクアセスメント・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国際動向,環境変異原研究,25卷3号,頁199-202,2003年11月。
7. 関澤純,化学物質の安全と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安全工学42巻1号,頁36-43,2003年2月。
8. 原田英美,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考え方と課題に関する一考察,フードシステム研究第13巻3号,2007 年2月,頁36-45。
9. 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制度設計:貸金業規制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74卷4号,頁35-58,2008年3月。
10. 三森国敏,農薬や添加物等の遺伝毒性・発がん性評価の今と昔,食品安全40号,2014年10月。
11. 山田友紀子,食品安全・リスクアナリシス及びレギュラトリーサイエンス,日本リスク研究学会誌26卷2号,頁77-81, 2016年9月。
12. 山本隆司,私法と公法の〈協働〉の様相,法社会学2007巻66号,頁21,頁16-36,2007年1月。
13. 小林直樹,暴力考—人間学的視点から(Ⅳ),国家学会雑誌122巻1号=2号,頁94-176,2009年2月。
14. 小林定喜、神田玲子,環境と健康リスクリスクアセスメントーその歴史と概説,環境科学会誌6卷4号,頁367-377,1993年10月。
15. 辛島恵美子,リスク概念の歴史的変遷とその現代的意味,国際交通安全学会誌24巻2号,頁127-136,1998年9月。
16. 須藤陽子,日独警察法理論の相違—「警察権の限界論」に対する批判に答えて,立教法学2010年80号,頁164-195,2010年4月。
17. 青柳みどり,リスク評価・リスク管理と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術の動向2016年9月号,頁32-34,2016年9月。
18. 大脇成昭,民営化法理の類型論的考察—ドイツ法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66巻1号,頁285-335,1999年12月。
19. 中村瑞穂,企業倫理と日本企業,明大商学論叢第80巻第3・4号,頁169-181,1998年2月。
20. 板垣勝彦,保障行政の法理論(一),法学協会雑誌128巻1号,頁83-155,2011年1月。
21. 板垣勝彦,保障行政の法理論(二),法学協会雑誌128巻2号,頁361-452,2011年2月。
22. 米田雅宏,危険概念の解釈方法(一)—損害発生の蓋然性と帰納的推論,自治研究83巻8号,頁95-113,2007年10月。
23. 堀口健夫,予防原則の規範的意義,国際関係論研究18号,頁55-88,2002年3月。
24. 木原正雄,食品に関する行政介入の一考察,早稻田法學85卷3期,頁239-270,2010年3月。
25. 劉宗德,公私協働論に関する一考察,名古屋大学法政国際教育協力研究センター (CALE),頁1-48,2012年9月。
(三)學位論文
1. 李斗領,行政法学における『リスク介入』に関する法理の研究,早稲田大学審査学位論文(博士),2005年10月。

三、英文文獻
1. Alfred C. Aman, Jr., THE DEMOCRACY DEFICIT: TAMING GLOBALIZATION THROUGH LAW REFOR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FAO and WHO,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SESSION OF THE JOINT FAO/WHO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1991).
3. Henry Rothstein, Michael Huber and George Gaskell, A Theory of Risk Colonization: The spiralling regulatory logics of societal and institutional risk, 35 Economy and Society 1 , 91-112 (2006).
4. Henry Rothsteina, Phil Irving, Terry Walden and Roger Yearsley, The Risks of Risk—Based Regulation: Insight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Domain, 32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8, 1056-1065. (2006)
5. Jody Freeman, Private Parties, Public Functions and the New Administrative Law, 52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3, 813-858 (1999).
6. NAOMI REES and DAVID WATS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FOOD SAFETY (2000).
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mproving Risk Communication (1989).
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anaging the Process (1983).
9. Richard A. Merrill, FOOD SAFETY REGULATION: Reforming the Delaney Clause, 18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313-340 (1997).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36515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15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宗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銘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un, Ming-Zo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孫銘宗zh_TW
dc.creator (作者) Sun, Ming-Zo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0 12:19:10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0 12:19:1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19:1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6515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46-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6515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食品乃人類賴以維生之基本要素,不僅影響人類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至為深遠,甚至已然成為國家安全層級之重大議題。伴隨農業技術改良與食品工業科技高度發展,農藥、食品添加劑之使用,食品「自農田至餐桌」之產銷過程中,皆存在一定風險,食品安全有其不確定性。風險社會中,針對不確定性領域,國家與社會皆有介入之可能與必要。尤其食品安全之風險規制,需要高度專業,顯非國家介入即為已足;尤其風險調控著重事先預防,因此衍生之預防原則,並非傳統行政管制模式所能承擔,甚至可能產生一定衝擊。
臺灣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其原因所在多有,政府於制度設計、風險規制等層面,有待改進;食品業者未能針對原物料及生產過程嚴格把關,甚至有惡意違法行為發生;部分消費者欠缺相關知識及判斷能力,易受媒體聳動標題影響。尤其,兩岸之間食品貿易數量遞增,臺灣應增進對中國大陸食安法制之認識;復以中國大陸因屢傳黑心食品新聞,進行多次食安法修正,學者亦提出諸多新興規制手法,或可供臺灣參考借鑑。凡此種種,皆有賴國家與社會高度合作,思考究應改良公私協力使其融合臺灣經社背景,抑或宣告市場失靈而由國家履行擔保責任,從而相應尋求有效、可靠之風險規制模式。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Food is the basic need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It not only affects human life safety and physical health, but has even become a major issue at the national security leve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food industry technology,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food additive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food from farmland to dinner table, there are certain risks, and food safety has its own uncertainties. In a risk society, it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or the state and society to intervene in areas of uncertainty. In particular, the risk 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which means that non-state intervention is sufficient. In particular, risk regulation focuses on precaution. Therefore, the derived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annot be undertaken by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control model, and may even have a certain impact.
Food safety incidents have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sign and risk regulation. The food industry has failed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ven malicious violations have occurred; some consumers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judgment ability, vulnerable to media sensational headlines. In particular, the amount of food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s increasing, and Taiwan should increase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food safety legal system in China; reiterate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has repeatedly revised the food safety law due to the repeated rumors of food news, and scholars have also proposed many new regulatory methods, or I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aiwan. All of this depends on the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Thinking about whether to improv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to integrate Taiwan`s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or declare market failures and let the state perform the guarantee responsibility, so as to correspondingly seek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risk regulation model.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4
第一項 研究架構 4
第二項 研究方法 5
一、文獻分析法 5
二、比較法 5
第三節 名詞界定與研究範圍 5
第一項 名詞界定 5
一、規制(regulation) 5
二、治理(governance) 7
三、管理(management) 8
四、國家介入與社會介入 8
第二項 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風險社會與不確定性 11
第一節 風險社會與風險分析 11
第一項 風險與風險社會 12
一、古典危險概念與危險防禦 12
二、現代性風險概念與風險社會 15
第二項 風險分析模式 23
一、風險評估 25
二、風險管理 31
三、風險溝通 36
第二節 不確定性領域之國家介入 40
第一項 國家介入之理論基礎 41
第二項 規制可能性與方式 43
一、傳統命令控制型之規制模式 43
二、經濟誘因型之規制模式 44
第三節 不確定領域之社會介入 46
第一項 資訊收集與發布 46
一、涉及之憲法權利 46
二、國家資訊收集與發布之行為 49
第二項 規制基準之自我設定 50
一、理論基礎 50
二、社會自我規制概念之引入 55
第四節 小結 62
第一項 國家與社會二元論 62
第二項 國家介入與社會介入之異同 62
第三項 食安領域之介入特色 63
第三章 食品安全與預防原則 65
第一節 預防原則之概念 65
第一項 預防原則之形成 65
第二項 預防原則之內涵 69
一、預防原則與預防性措施 70
二、預防原則與預防性策略 71
三、預防原則與預警原則 72
四、預防原則之類型化 75
第三項 預防原則之適用領域 80
一、環境保護 81
二、食品安全 82
三、人工智慧 85
第二節 預防原則之公法理論 88
第一項 預防原則之憲法依據 88
一、健康權之定位 89
二、基本權保護義務 94
三、基本權保護義務之界限 95
第二項 預防原則於行政法之適用 96
一、比例原則 96
二、禁止歧視原則 99
三、行政裁量 100
第三項 預防原則於食安法之落實 102
一、風險評估諮議會之演進 103
二、風險評估諮議會之性質 104
三、風險評估諮議會之檢討 106
第三節 小結 111
第一項 風險與預防原則之關聯性 111
第二項 預防原則與風險規制之關聯性 114
一、政府之預防責任 114
二、預防原則之界限 117
第四章 臺灣食品安全風險規制之法理 119
第一節 食品安全與風險之關聯 119
第一項 食品與食品安全 119
一、食品之界定 120
二、食品安全概念之演進 134
三、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 137
第二項 食品安全風險之種類與特性 138
一、食品安全風險之種類 139
二、食品安全風險之特性 140
第三項 風險規制之合法性 142
一、風險規制之憲法基礎 142
二、風險規制目標之策定 145
三、風險規制手段之選擇 146
四、風險規制之計畫特性 147
第二節 國家層面之風險規制 148
第一項 風險分析機制 148
第二項 三級品管機制 151
第三項 食品追溯追蹤系統 160
第四項 食安風險示警燈號機制 162
第五項 風險規制之預防性下架 164
一、預防性下架之種類 166
二、預防性下架之合法性論議 171
三、預防性下架行為性質 177
四、預防性下架之改善措施 184
第三節 社會層面之風險規制 186
第一項 食安法規範之規制手段 187
一、自主規制 190
二、專家參與 196
三、檢舉獎勵 198
第二項 食安法以外之規制手段 201
一、標章制度 201
二、企業社會責任 206
三、食品倫理 209
第四節 小結 210
第五章 大陸食品安全風險規制之法理 212
第一節 憲法依據 212
第一項 基本權之種類 212
一、基本權之權利屬性 212
二、健康權之功能 213
第二項 健康權 215
一、憲法及政策 215
二、健康權與食品安全 218
第三項 食物權 219
一、適足食物權 219
二、食物權與國際公約 220
三、食物權與糧食安全 222
四、食物權與憲法保障 223
五、食物權與食品安全 226
第二節 食安現況及問題分析 228
第一項 食安現況 229
第二項 主要問題 229
一、法規體系有待完善 230
二、規制體制有待健全 231
三、規制能力有待強化 232
四、法規偏重詳細命令 233
五、風險分級趨於形式 234
六、行為糾正回應不足 234
第三節 風險規制 235
第一項 傳統行政管制模式之困境 235
一、排除利害關係人 236
二、風險評估未落實 237
三、風險溝通未貫徹 238
四、行政機關不作為 238
第二項 共治型風險規制之理論基礎 242
一、共治型風險規制之含義 243
二、共治型風險規制之功能 246
三、共治型風險規制之方式 248
第四節 軟法治理 251
第一項 軟法治理之發展與功能 251
一、軟法之興起背景 252
二、軟法之意涵與特徵 253
三、軟法之功能 255
四、軟法之協商民主 260
第二項 軟法治理之應用與界限 261
一、環保治理 262
二、數位治理 265
三、食安治理 269
第五節 小結 272
第一項 食安標準體系建構 272
一、食安標準之種類 273
二、食安標準之法律地位 274
三、食安標準之檢討 276
第二項 食安規制機關改革 279
一、體制演變 279
二、現況檢討 281
三、大部制改革 284
第六章 結論 28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86
一、傳統危險防止概念之範疇侷限 286
二、從危險到風險之國家任務變遷 286
三、食品安全風險介入之利弊得失 287
四、風險規制制度設計應為全盤考量 287
五、自主規制未能因地制宜 287
六、風險評估機制有待強化 288
七、預防性下架之國賠適用 289
第二節 未來展望 290
一、以風險為基礎強化風險分級 290
二、納入機關風險為風險評估項目 290
三、風險行政法制建構嘗試 292
四、善用軟法治理強化食安風險規制效能 293
五、立基食安思維全盤檢修食安法制 295
六、暫時性行政處分之法制化 296
七、將預防性下架納入特別犧牲補償 296
參考文獻 298
一、中文文獻 298
(一)專書 298
(二)專書論文 300
(三)期刊論文 303
(四)研討會論文 312
(五)研究計畫報告 312
(六)學位論文 313
(七)政府出版品 313
二、日文文獻 313
(一)專書 313
(二)期刊論文 314
(三)學位論文 315
三、英文文獻 315
zh_TW
dc.format.extent 460017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15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風險社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管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風險規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食品安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預防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Risk Socie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dministrative Contro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isk Regul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ood Safe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ecautionary Principlesen_US
dc.title (題名) 預防原則與風險規制—以食品安全領域為核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nd risk regulation: focusing on food safe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Anthony I. Ogus 著、駱梅英 譯,規制:法律形式與經濟學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2. Lorenz vo Stein 著、張道義 譯,行政理論與行政法,五南出版2017年9月。
3. 王名揚,美國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
4. 王青斌、趙嘉君,食品安全領域行政法治發展報告,載: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 編,中國法治政府發展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3月。
5. 王貴松,行政裁量的構造與審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
6. 王碩 等著,我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7. 任峰,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政府責任,法律出版社2015年4月。
8. 伊莉莎白‧費雪 著、沈巋 譯,風險規制與行政憲政主義,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9. 朱明春,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2月。
10. 何躍軍,風險社會立法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3月。
11. 吳志光,行政法,新學林2019年3月。
12. 吳佳惠,政府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1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2004年6月。
14. 吳庚、盛子龍,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2017年9月。
15. 李永林,環境風險的合作規制—行政法視角的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
16.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19年9月。
17. 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元照出版2009年8月。
18. 李麒,案例憲法導讀,新學林出版2013年9月。
19. 車振明、李明元,食品安全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9月。
20. 辛年豐,環境風險的公私協力:國家任務變遷的觀點,元照2014年2月。
21. 林來梵,憲法學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
22. 林明鏘,德國新行政法,五南出版2019年9月。
23. 林明鏘,歐盟行政法—德國行政法總論之變革,新學林2009年12月。
24. 信春鷹 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5月。
25. 柯林‧斯科特 著、安永康 譯,規制、治理與法律:前沿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26. 范國華等,臺商全球佈局與國際貿易法,翰蘆2015年4月。
27. 徐景和,食品安全治理創新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28. 烏爾里希‧貝克著,張文傑、何博聞 譯,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譯林出版社,2018年2月。
29. 馬克斯‧韋伯 著、林榮遠 譯,經濟與社會(上卷),商務印書館2006年2月。
30. 馬英娟,政府監管機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31. 張肇中,監管績效、體制改革與政策實踐: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年9月。
32. 張濤,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33. 戚建剛,共治型食品安全風險規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11月。
34. 曹裕、萬光羽,網絡食品安全風險研究報告2017,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35. 理查.塞勒、凱斯.桑思坦 著,張美惠 譯,推出你的影響力,時報出版2014年6月。
36. 章劍生,現代行政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19年3月。
37. 陳彥麗,協同學視閾下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
38. 陳春生,核能利用與法之規制,元照1995年11月。
39.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出版2019年11月。
40.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元照2011年11月。
41.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作者自版2018年7月。
42. 凱斯‧R‧桑斯坦 著、劉坤輪 譯,最差的情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43. 凱斯‧R‧桑斯坦 著、鍾瑞華 譯,權利革命之後:重塑規制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4. 曾文革 等著,食品安全國際軟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
45. 曾祥華 主編,健康中國與食品安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46. 曾祥華 等著,食品安全法新論,法律出版社2016年12月。
47. 程景民,食品安全行政性規制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1月。
48. 程景民,食品安全預警體系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年10月。
49. 馮朝睿,社會共治:邁向整體性治理的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50. 黃錦堂,行政法的發生與發展,載:翁岳生 編,行政法(上),頁31-93,元照2006年10月。
51. 楊承燁,論國家之基本權保護義務—以德國憲法法學之發展為中心,元照2017年3月。
52. 楊海,風險社會:批判與超越,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
53. 詹鎮榮,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元照2005年9月。
54. 廖義銘,行政法基本理論之改革,翰蘆2002年10月。
55. 廖義銘,產業自律性管制,翰蘆2005年10月。
56. 廖衛東 等著,食品公共安全規制:制度與政策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6月。
57. 漢斯‧J.沃爾夫等 著、高家偉 譯,行政法(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8月。
58. 趙學剛,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國際比較與國內路徑選擇,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59.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1998年8月。
60. 劉宗德,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元照2009年5月。
61. 劉宗德,法治行政與違憲審查,元照2019年10月。
62. 鄧海娟,健康權的國家義務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
63. 冀瑋、明星星,食品安全法實務精解與案例指引,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10月。
64. 蕭文生,國家/基本人權/政府組織,五南2011年6月。
65. 賴恒盈,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元照2003年1月。
66. 羅伯特‧鮑德溫、馬丁‧凱夫 馬丁‧洛奇 編,宋華琳、李鴴、安永康、盧超 譯,牛津規制手冊,上海三聯書店2017年12月。
67.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五南2012年7月。
68. 羅爾夫‧施托貝爾 著、謝立斌 譯,經濟憲法與經濟行政法,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69. 羅豪才、宋功德,軟法亦法—公共治理呼喚軟法之治,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
70. 顧忠華,顧老師的筆記書III,開學文化2013年11月。
(二)專書論文
1. Matthias 著、李建良 譯,認證與驗證作為擔保國家的經濟監控手段—以產品安全法為例,載:Jan Ziekow 等著、李建良 編譯,人民與國家關係的變遷,頁155-180,元照2017年6月。
2. 王志強,初探風險行政及其法的規制,載: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Ⅱ)行政法總論篇,頁64-83,新學林2008年10月。
3. 王毓正,資訊性措施與科技風險預防—兼論我國基因改造植物種植生產管理立法方向,載:台灣環境法學會 主編:21世紀環境國家之新挑戰,頁154-188,元照2013年8月。
4. 伊麗莎白·麥吉爾 著、安永康 譯,行政機關的自我規制,載:行政法論叢13卷,頁505-552,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
5. 李建良,風險社會與法治國家,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323-425,元照2017年1月。
6. 李建良,導論:食品安全的管制架構與規範體系—以食品標示法制為觀察視角,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1-64,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7. 李國欽、徐慈鴻,GMO/GMF 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辦法,載:基因改造議題—從紛爭到展望,頁82-9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4年1月。
8. 李寧修,食品行政管制之革新與展望:以食安危機處理機制為中心,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137-190,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9. 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身體不受傷害權,載: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頁161-194,元照2011年10月。
10. 沈巋,“軟法”概念正當性之新辯—以法律溝通論為視角,載:沈巋、彭林、丁鼎 主編,傳統禮治與當代軟法,頁30-46,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11. 林依仁,私營化的法之界限,載:李建良 主編,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199-295,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2年12月。
12. 林依仁,規範制定與行政契約,載:李建良主編,2012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183-262,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6年6月。
13. 林明鏘,我國行政契約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以全民健保醫療契約為例,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契約之基礎理論、法理變革及實務趨勢/行政程序法之最新發展,頁115-184,元照2013年11月。
14. 林昱梅,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限制食品業者基本權利之正當性探討,載:李建良 主編,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與法治實踐,頁65-135,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8年12月。
15. 邱文聰,智財刑事法:味全混油案—再論攙偽假冒罪之文義與保護法益的解釋問題,載:月旦醫事法研究(四)—食品風暴下的風險控制與事故責任,頁93-118,元照2019年3月。
16. 洪德欽,歐盟食品安全局風險評估體系之研究,載: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5-125,2011年11月。
17. 倪貴榮,國際對基因轉殖植物監測體系之建立與管理,載: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頁1-26,元照2016年11月。
18. 倪貴榮、曾文智、魏翠亭,從WTO荷爾蒙案論預防原則之適用與發展,載: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頁111-140,2016年11月。
19. 宮文祥,以預警(防)原則檢視我國行政管制中對於風險行政之「識」與「不識」,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法學作為調控科學,頁135-172,元照2018年6月。
20. 宮文祥,食品安全在行政管制上之應有思考—兼論臺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檢討與改革建議,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組織/行政執行/訴願制度/食品安全/金融監理,頁189-220,元照2016年3月。
21. 烏多‧迪‧法比歐 著、陳思宇 譯,環境法中風險預防原則的條件和範圍,載:劉剛 編譯,風險規制:德國的理論與實踐,頁253-292,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22. 張文郁,淺論檢舉獎金之性質,載:權利與救濟(三):實體與程序之交錯,頁203-222,元照2014年6月。
23. 張永明,臺灣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法制之研究,載:法之橋:臺灣與法國之法學交會,頁401-428,元照2016年7月。
24. 張麗卿,食品犯罪中的摻偽或假冒,載: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刑事制裁,頁1-54,元照2016年6月。
25. 戚建剛,風險規制過程的合法性,載:沈巋 主編,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新發展,頁79-105,法律出版社2013年7月。
26. 莊世同,合法性與整全性—對德沃金法治觀的審視與反思,載:王鵬翔 主編,2008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頁45-84,新學林2008年12月。
27. 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載:法與國家權力(二),頁425-462,元照2007年1月。
28. 許耀明,人性尊嚴與食品安全:基礎性反思,載:Bénédicte Bévière-Boyer、許耀明 編,人性尊嚴與健康法,頁257-263,元照2018年10月。
29. 陳春生,行政上之預測決定與司法審查,載: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論,頁181-219,三民1996年8月。
30. 陳春生,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normkonkretisierende Verwaltungsvorschriften)為中心,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頁163-181,元照2007年3月。
31. 陳愛娥,公私協力的規制—以受管制之「社會自我規制」為考察重心,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全球化/福利國家/特別權力關係/公私協力,頁259-288,元照2012年12月。
32. 陳愛娥,臺灣行政程序法之檢討與展望,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153-189,元照2017年1月。
33. 傅玲靜,臺灣行政程序法之檢討與展望—以空間計畫法制為中心,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執行/行政罰/行政程序/政府資料開放/風險社會與行政訴訟,頁189-222,元照2017年1月。
34. 程明修,非型式化的行政行為,載: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頁225-235,新學林2005年10月。
35. 黃昭元,無指紋即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載: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61-508,元照2005年9月。
36. 黃學賢、黃睿嘉,軟法研究:現狀、問題、趨勢,載:公法研究第11輯,頁172-197,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37. 黃錦堂,依法行政原則,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29-56,五南2000年12月。
38. 奧利弗‧雷普希斯(Oliver Lepsius) 著、李忠夏 譯,通過行政法的風險調控:對革新的促進還是限制,載:劉剛 編譯,風險規制:德國的理論與實踐,頁177-225,法律出版社2012年10月。
39. 董保城,台灣行政組織變革之發展與法制面之挑戰,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頁217-298,元照2007年7月。
40. 趙鵬,風險、不確定性與風險預防原則—一個行政法視角的考察,載:行政法論叢12卷,頁187-211,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
41. 劉欣欣,美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組織管理,載: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編,美國食品安全與監管,頁99-154,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年8月。
42. 蔡震榮,行政法強制執行之困境與職務協助,載:台灣行政法學會 主編,行政組織/行政執行/訴願制度/食品安全/金融監理,頁221-250,元照2016年3月。
43. 羅豪才,公域之治中的軟法,載:軟法與公共治理,頁1-12,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44. 羅豪才、宋功德,認真對待軟法—公域軟法的一般理論及其中國實踐,載:軟法與公共治理,頁48-8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三)期刊論文
1. Hans-Jürgen Papier 著、呂理翔 譯,風險中的法治國,月旦法學雜誌203期,頁241-256,2012年4月。
2. 丁國峰,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反思和完善,江淮論壇,2014年1期,頁129-139,2014年1月。
3. 于立深,多元行政任務下的行政機關自我規制,當代法學2014年1期,頁12-20,2014年1月。
4. 牛惠之,世界貿易組織之 SPS 協定關於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規範體系與爭端案例研究,臺灣國際法季刊1卷2期,頁151-236,2004年6月。
5. 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臺大法學論叢34卷3期,2005年5月,頁1-71。
6. 王成,人工智能法律規制的正當性、進路與原則,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2期,頁5-14,2019年2月。
7.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之意涵與應用,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7期,頁117-187,2012年11月。
8.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代39卷1期,頁33-119,2013年7月。
9. 王貴松,風險行政的組織法構造,法商研究176期,頁13-23,2016年6月。
10. 王傳干,從“危害治理”到“風險預防”—由預防原則的嬗變檢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頁59-67,2012年7月。
11. 王毓正,氣候變遷議題下之法學變遷—以氣候變遷與巨災風險之預防與調適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99期,頁62-95,2011年11月。
12. 王毓正,當傳統憲法理論遇上不確定之科技健康風險—從電磁輻射健康風險預防到奈米科技應用健康風險預防,興大法學7期,頁145-208,2010年6月。
13. 王毓正,論國家環境保護任務之私化,月旦法學雜誌104期,頁165-186,2004年1月。
14. 王毓正,論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在不確定科技健康風險預防上之適用—以奈米科技與非游離輻射應用之相關健康風險預防為例,興大法學7期,頁145-208,2010年6月。
15. 王鍇,行政法上請求權的體系及功能研究,現代法學34卷5期,頁78-92,2012年9月。
16. 王韻茹,環境公課的憲法基礎與限制,月旦法學雜誌283期,頁112-125,2018年12月。
17. 王韻茹,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的公私協力,台灣法學雜誌281期,頁45-60,2015年10月。
18. 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卷1期,頁115-177,2013年6月。
19. 古紅梅、劉婧娟,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分析及其法律規制,河北法學30卷7期,頁182-187,2012年7月。
20. 石佑啟、陳可翔,論互聯網公共領域的軟法治理,行政法學研究2018年4期,頁51-60,2018年12月。
21. 米歇爾·施托萊斯 著、王銀宏 譯,干預性國家的形成與德國行政法的發展,頁3-18,行政法學研究2015年5期,2015年5月。
22. 任端平等,論中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食品科學27卷5期,頁270-275,2006年5月。
23. 全聯會國際事務工作小組 譯,世界醫師會日內瓦宣言醫師誓詞,臺灣醫界61卷1期,頁27,2018年1月。
24. 安永康,基於風險而規制:我國食品安全政府規制的校准,行政法學研究2020年4期,頁133-144,2020年7月。
25. 何鷹,強制性標準的法律地位,政法論壇28卷2期,頁179-185,2010年4月。
26. 吳行浩,由比較法觀點論食品安全管理規範之檢討,高大法學論叢9卷2期,頁115-173,2014年3月。
27. 吳建昌,食品安全、責任與正義,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頁9-31,2017年4月。
28. 李介民,從危害防止法理探討預防性措施的合法性,靜宜法學4期,頁167-191,2015年6月。
29. 李永然,論食品標示與詐欺取財罪之成立,人權會訊126期,頁10-18,2017年10月。
30. 李仲軒,預防性下架vs.預警性下架: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下架處分的運用,月旦醫事法報告37期,頁22-32,2019年11月。
31. 李洪雷,論互聯網的規制體制—在政府規制與自我規制之間,環球法律評論2014年1期,頁118-133,2014年1月。
32. 李惠宗,「毒澱粉不是澱粉!」座談會會議綜述,月旦法學雜誌223期,頁,2013年12月。
33. 李寧修,風險社會下食品行政管制模式之轉型:以行政機關採行之「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5卷2期,頁,2016年6月。
34. 李寧修,消費資訊公開法制之建構:以德國消費資訊法為借鏡,歐美研究46卷4期,頁,2016年12月。
35. 杜儀方,從“三鹿事件”看我國行政不作為賠償的法律空間—兼論《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的相關規定,現代法學31卷3期,頁156-162,2009年5月。
36. 沈宗原,以假亂真的食品安全問題—談國家的作為與問題,萬國法律193期,頁51-59,2014年2月。
37. 沈巋,行政自我規制與行政法治:一個初步考察,行政法學研究2011年3期,頁12-18,2011年5月。
38. 沈巋,風險評估的行政法治問題—以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為例,浙江學刊2011年第3期,頁16-27,2011年5月。
39. 沈巋,數據治理與軟法,財經法學2020年1期,頁3-12,2020年1月。
40. 辛年豐,細懸浮微粒之現況及革新管制方向芻議,軍法叢刊第62卷第5期,頁142-172,2016年10月。
41. 邢鴻飛,軟法治理的迷失與歸位—對政府規制中軟法治理理論和實踐的思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5期,頁126-144,2007年10月。
42. 邢鴻飛、韓軼,中國語境下的軟法治理的內涵解讀,行政法學研究2012年3期,頁3-9,2012年9月。
43. 周良金、譚家超,論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重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12期,頁91-96,2018年12月。
44. 周桂田,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3期,頁131-180,2005年6月。
45. 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臺灣社會學刊21期,頁89-129,1998年10月。
46. 季衛東,人工智能開發的理念、法律以及政策,東方法學2019年5期,頁4-13,2019年10月。
47. 林明昕,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頁26-36,法學講座32期,2005年3月。
48. 林明鏘,2018年行政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547-1583,2019年11月。
49. 林明鏘,由防止危害到危險預防:由德國警察任務與權限之嬗變檢討我國之警察法制,臺大法學論叢39卷4期,頁167-212,2010年12月。
50. 林昱梅,核電廠之風險管理法制—福島核電廠事故之省思,台灣法學雜誌193期,頁,2012年2月。
51. 林昱梅,當健康風險之預防遇上商品自由流通原則—評歐洲法院有關歐盟禁止英國牛肉輸出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78期,頁258-274,2010年3月。
52. 林昱梅,德國營業法上之危害防止措施及行政救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期,頁293-324,2000年11月。
53. 林昱梅,論行政法上人民舉發之制度與救濟機制,月旦法學雜誌204期,頁51-86,2012年5月。
54. 林昱梅,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4卷特刊,頁1037-1162,2015年11月。
55. 林靜,WTO視角下食品安全私人標準問題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9期,頁55-60,2014年9月。
56. 金健,德國公私合作規制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頁114-119,2018年1月。
57. 姜至剛,禁用巴拉刈,許一個未來!,景福醫訊34卷7期,頁17-19,2017年7月。
58. 姜至剛,臺灣食品安全法制之檢討—以風險分析模式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40期,頁109-145,2017年5月。
59. 洪思竹,WTO體系與國際環境法之互動(一):WTO下SPS協定與生物安全議定書之關係—以預防原則之解釋適用為例,臺灣海洋法學報7卷1期,頁79-103,2008年6月。
60. 洪德欽,預防原則歐盟化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29卷2期,頁1-56,2011年6月。
61. 洪德欽,歐盟食品安全制度對台灣食安改革的啟示,臺大法學論叢44卷特刊,頁1179-1181,2015年11月。
62. 胡博硯,公權力不再值得信賴的國家,台灣法學雜誌256期,頁27-28,2014年9月。
63. 胡斌,私人規制的行政法治邏輯:理念與路徑,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1期,頁157-178,2017年1月。
64. 倪貴榮,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評析含「萊克多巴胺」美畜產品之管制,月旦法學雜誌217期,頁108-123,2013年6月。
65. 倪貴榮、王郁霖、蔡嘉晏,食品安全治理中科學基礎與民主參與的平衡,政大法學評論155期,頁131-218,2018年12月。
66. 凌維慈,歷史視角下的社會權—以日本生存權理論的發展變革為視角,當代法學143期,頁59-65,2010年10月。
67. 宮文祥,以資訊揭露做為環境保護規範手段之研究—以美國法為參考,法學新論5期,頁53-86,2008年12月。
68. 宮文祥,我國食品安全法制初探與應有思考之芻議,人權會訓111期,頁40-43,2014年1月。
69. 宮文祥,防微杜漸:決戰食品安全於預警原則之實踐,月旦醫事法報告37期,頁7-21,2019年11月。
70. 宮文祥,食安風險規範的基本說明—以行政管制為核心,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頁32-45,2017年4月。
71. 宮文祥,食品安全風險規範之「三級品管」制度,東吳法律學報34卷2期,頁1-42,2018年10月。
72. 宮文祥,從立法政策面看環境與食品衛生安全之行政管制協力,臺灣法學雜誌366期,頁80,頁73-86,2019年4月。
73. 宮文祥,當行政遇上科學:從風險評估談起—以美國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153期,頁90-112,2008年2月。
74. 馬長山,人工智能的社會風險及其法律規制,2018年6期,頁47-55,2018年12月。
75. 高秦偉,私人主體與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基於合作規制的法理,中外法學2012年4期,頁721-741,2012年4月。
76. 高秦偉,社會自我規制與行政法的任務,中國法學2015年5期,頁73-98,2015年5月。
77. 高秦偉,跨國私人規制與全球行政法的發展,當代法學2016 年5 期,頁67-77,2016年5月。
78. 高秦偉、謝寄博,論食品安全規制中的企業主體責任—以日韓食品安全監督員為例,科技與法律2014年1期,頁26-38,2014年1月。
79. 張永明,危險食品下架處分與行政救濟,月旦法學教室137期,頁9-11,2014年3月。
80. 張志偉,專家知識作為行政決定的關鍵因素—以委員會組織之判斷餘地類型為檢視對象,東吳法律學報31卷1期,頁1-52,2019年7月。
81. 張志勛,系統論視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法學論壇2015年1期,頁99-105,2015年1月。
82. 張翔,基本權利的雙重性質,法學研究2005年3期,頁21-36,2005年6月。
83. 張寶,危害防止到風險預防:環境治理的風險轉身與制度調適,法學論壇2020年第1期,頁22-30,2020年1月。
84. 戚建剛,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規制模式之轉型,法學研究2011年1期,頁33-49,2011年1月。
85. 戚建剛,風險規制的興起與行政法的新發展,當代法學2014年6期,頁3-10,2014年6月。
86. 曹煒,轉基因食品風險規制中的行政裁量,清華法學12卷2期,頁144-162,2018年3月。
87. 章光明、洪文玲、鄭陽錫,城市治安治理:行政組織合併的觀點,中國地方自治64卷3期,頁21-36,2011年3月。
88. 許宏達,環境風險管制之法律建制:以行政管制方法之變遷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4期,頁115-202,2014年8月。
89. 許育典、陳碧玉,交通部門憲法在我國的探討,成大法學第24期,頁1-67,2012年12月。
90. 許登科,建管任務民營化與國家管制—以增訂第三方公正勘驗機制之法制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61期,頁97-117,2017年2月。
91. 許登科,關於環評中公私協力的法理及其省思,台灣法學雜誌281期,頁61-69,2015年10月。
92. 許輔,食品安全促進,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卷6期,頁563-565,2019年12月。
93. 許耀明、譚偉恩,風險溝通在食安管理中之必要性:以狂牛症事件為例,交大法學評論第1期,頁1-33,2017年6月。
94. 郭道暉,人權觀念與人權入憲,法學2004年4期,頁17-21,2004年4月。
95. 陳汶津,農地農用與綠能設施之衝突與調和—以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74期,頁16-30,2018年2月。
96. 陳英淙,探討警察法之危害概念,政大法學論叢140期,頁163-222,2015年3月。
97. 陳英鈐,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隔離與疫情發佈的憲法界限,憲政時代29卷3期,頁391-443,2004年1月。
98. 陳海嵩,風險社會中的公共決策困境—以風險認知為視角,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0年1期,頁94-101,2010年1月。
99. 陳真亮、連燕華,“健康權優位”的環境法律規制—基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反思與檢討,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4期,頁77-84,2015年7月。
100. 陳景輝,「捍衛預防原則:科技風險的法律姿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8年1期,頁59-71,2018年1月。
101. 陳景輝,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戰:應該從哪裡開始,比較法研究2018年5期,頁136-148,2018年10月。
102. 陳雲良,健康權的規範構造,中國法學2019年5期,頁1-4,2019年10月。
103. 陳鋕雄、胡慎芝,歐盟追蹤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體系中的功能:從風險管理到消費者知情選擇,歐美研究46卷4期,頁457-499,2016年12月。
104. 傅玲靜,我國化學物質法制規範體系之檢討,科技法學評論10卷2期,頁153-202,2013年12月。
105. 傅玲靜,電子通訊科技對於行政程序法之影響-以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為觀察對象,東吳公法論叢10卷,頁461-500,2017年8月。
106. 湯嘯天,政府應當為公民健康權的實現謀全局負總責,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2期,頁42-54,2014年1月。
107. 焦洪昌、張鵬,論健康權的功能與國家義務,中國憲法年刊(2008),頁123-135,2009年。
108.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風險評估與管理,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102-118,2009年12月。
109.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167期,頁127-136,2009年4月。
110. 程明修,論暫時性行政處分與行政程序法之修法建議,東吳法律學報26卷1期,頁47-92,2014年7月。
111. 童子斌,從歐洲經驗概觀我國近來食品安全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236期,頁1-13,2013年11月。
112. 黃俊夫,預防原則導言—節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05年3月發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卷6期,頁15-22,2006年10月。
113. 黃清德,警察透過資訊科技進入電腦蒐集資料的法律問題,華岡法粹66期,頁1-51,2019年6月。
114. 黃源銘,論專家學者參與公共事務之法律地位:以行政法與刑法觀點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5期,頁1-61,2010年9月。
115. 楊冬雪,全球化、風險社會與複合治理,馬克斯主義與現實2004年4期,頁61-77,2004年8月。
116. 楊婉苓,預防原則對GMO爭議之反省(下),科技法律透析15卷1期,頁47-62,2003年1月。
117. 葉永茂,中國食品安全立法若干思考與建議,藥品評價3卷4期,頁244-252,2006年8月。
118. 葉俊榮,論環境政策上的經濟誘因:理論依據,臺大法學論叢20卷1期,頁87-111,1990年12月。
119. 葛克昌,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臺大法學論叢第24卷第1期,頁121-142,1994年12月。
120. 葛克昌、鍾芳樺,基因科技之風險調控—風險社會下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控,法令月刊51卷12期,頁14-24,2000年12月。
121. 寧立標,論食物權的憲法保障—以憲法文本為分析對象,河北法學29卷7期,頁2-7,2011年7月。
122. 寧立標、段紹懷,食物權的歷史展開,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卷4期,頁58-62,2011年7月。
123. 廖宗聖,國際法院不願意面對的預防及預警原則—二○一○年烏拉圭河紙漿廠案評析,月旦裁判時報39期,頁5-15,2015年9月。
124. 廖鋸賢、許輔,田間到餐桌—食品履歷透明管理,科學發展504期,頁38-43, 2014年12月。
125. 趙鈺,論健康權,職業技術156期,頁59-62,2013年7月。
126. 趙鵬,政府對科技風險的預防職責及決策規範—以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規制為例,當代法學2014年6期,頁22-31,2014年11月。
127. 劉宗德,行政上法執行制度之合法性論議,月旦法學雜誌225期,頁103-129,2014年2月。
128. 劉宗德,商業言論管制與違憲審查,月旦法學雜誌,頁140-168,2017年5月。
129. 劉建宏,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頁59-66,2007年5月。
130. 劉為軍、魏益民、郭波莉、魏帥,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基本理論探析,中國食物與營養17卷7期,頁8-10,2017年1月。
131. 劉淑範,公私夥伴關係(PPP)於歐盟法制下發展之初探,臺大法學論叢40卷2期,頁505-568,2011年6月。
132. 樓淑瑜,環境保護中的軟法治理,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卷3期,頁29-31,2008年8月。
133. 歐陽恩錢,風險社會、生態文明與經濟法哲學基礎拓新,當代法學2012年3期,頁87-94,2012年5月。
134. 滕月,美國食品安全規制風險分析的啟示,北方經貿2009年1期,頁134-135,2009年1月。
135. 蔡宏進,食物倫理面面觀,農政與農情316期,頁86-90,2018年10月。
136. 蔡瑄庭,美國風險法規之作用與其司法審查案件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7期,頁71-128,2009年11月。
137. 蔡達智,漁業行政管制不確定科技證據之因應,臺灣海洋法學報23期,頁117-147,2015年12月。
138. 衛生部,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食品與發酵工業2010年7期,2010年7月。
139. 鄧美貞、王琬青,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以經營效率為中介,朝陽商管評論11卷2期,頁77-104,2012年12月。
140. 鄧衍森,從國際人權法論健康權之法理基礎與實踐方式,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1卷1期,頁55-72,1998年1月。
141. 鄭少華,簡論社會自我管制,政治與法律2008年3期,頁21-23,2008年3月。
142. 鄭智航,南非食物權定性的論爭及其啟示,法商研究133期,頁146-154,2009年10月。
143. 魯真、李秀瑩、劉鋼,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事件風險分級之認知,農業經濟叢刊24卷2期,頁61-88,2018年12月。
144. 盧冠宏、潘怡君、沈立言,臺灣食品安全事件的省思:從危機處理提升至風險管理,中國飲食文化12卷1期,頁245-271,2016年4月。
145. 蕭文生,授權明確性與專業諮詢委員會—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502號判決,法令月刊63卷8期,頁1-15,2012年8月。
146. 賴宇松,日本核能安全規制之生成與演變,東吳法律學報25卷2期,頁87-124,2013年10月。
147. 賴恒盈,環境、環境問題與環境權之概念-國防軍事環境管理理念,國防管理學報23卷1期,頁11-21,2002年5月。
148. 儲陳城、李帥,食物權在我國的憲法引入和內涵延伸,理論月刊2013年7期,頁83-88,2013年7月。
149. 謝碩駿,論警察危害防止措施之行使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3期,頁185-305,2011年4月。
150. 謝曉平,歐盟消費商品安全制度之發展、變革與啟示,月旦法學雜誌262期,頁223-239,2017年3月。
151. 韓永紅,論食品安全法律概念的泛化及其法律意蘊,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卷3期,頁45-51,2010年6月。
152. 顧忠華,「風險社會」的概念及其理論意涵,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9期,頁57-79,1994年9月。
(四)研討會論文
1. 林三欽,風險行政範疇中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運用: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為例,載:行政院法規會,行政院101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頁135 -180,2012年12月。
2. 林昱梅,食品安全之風險管理規範—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1年度訴字第93號判決出發,載:行政院法規會,行政院101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頁79-116,2012年12月。
3. 張永明,食品消費者權益之行政保護體系分析,載:2016消費者權益保障研討會—食品安全系列會議論文集,頁79-86,2016年5月。
4. 程明修,行政法學面對風險治理之體系變革—以食品衛生管理法上暫時性行政處分之運用為例,載:第13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頁1-37,2011年7月12-13日。
5. 程明修,從基本權保護義務談網路管制與開放-從國家管制至社會自我規制之變遷,載:2015兩岸公法圓桌論壇論文集,頁178-320,2015年11月14日。
6. 趙鵬,風險規制的興起與行政法的新課題,載: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頁1-11,2010年7月。
7. 賴恒盈,風險社會之行政管制課題序說,載:105年直轄市法制及行政救濟業務研討會,頁161-179,2016年9月。
(五)研究計畫報告
1. 王宏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二):食品檢驗與認證制度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4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6年2月。
2. 陳淳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一):農產品標章制度之檢討與前瞻—以稻米與蔬菜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3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4年12月。
3. 陳淳文主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三):食品認驗證制度之獨立性與架構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5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2016年12月。
4. 葛克昌主持,風險社會下的人權保障與法律調換,國科會計畫期末報告,1999年1月。
5. 顏慧欣主持,研析WTO主要會員執行爭端案件裁決與相關報復之作法與策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研究,2007年12月。
6. 蘇嘉瑞主持,健全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5年4月。
(六)學位論文
1. 李仲軒,風險社會與法治國家—以科技風險之預防為立法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2. 李兆麒,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制之研究—以行政判斷過程中之風險評估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6月。
3. 林宛葶,論食品安全風險控管—以國家與食品業者共同管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4. 林家瑩,食品安全風險預防之法制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7月。
5. 侯宜諮,風險行政的建制嘗試—以食品衛生安全領域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
6. 姜至剛,我國食品安全管制及法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1月。
7. 郭淑珍,科技領域的風險決策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8. 陳軍志,公私協力法制下之社會自主管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9. 廖怡禎,食品安全行政上法執行之合法性—以預防性下架措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3月。
10. 劉家嘉,臺灣環境法制自主管制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七)政府出版品
1. 姜至剛、陳元孝、連珖彣 編著,石綿危害與預防宣導手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臺灣大學出版,2019年12月。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
1. 戶部真澄,不確実性の法的制御—ドイツ環境行政法からの示唆—,信山社2009年5月。
2. 下山憲治,リスク行政の法的構造,敬文堂2007年1月。
3. 城山英明、山本隆司編「環境と生命」,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12月。
4. 城山英明編,科学技術のポリティクス,東京大學出版会2008年7月,頁。
5. 人間環境問題研究会編集:環境リスク管理と予防原則,有斐閣2005年12月。
6. 石田眞、大塚直編,労働と環境,日本評論社2008年8月。
7. 大塚直,環境法Basic,有斐閣2013年9月。
8. 長谷部恭男編,法律からみたリスク,信山社2013年3月。
9. 長島美織等著,拡散するリスクの政治性—外なる視座・内なる視座—,萌書房2015年3月。
(二)期刊論文
1. 大塚直,未然防止原則、予防原則・予防的アプローチ(1)-その国際的展開とEUの動向,法学教室284号,頁70-75,2004年5月。
2. 永井孝志,リスク評価とリスク管理の位置づけを再構成する解決志向リスク評価,日本リスク研究学会誌,23卷3号,頁145-152,2013年。
3. 下山憲治,ドイツ公法学におけるリスク管理手法研究序説,行政社会論集15巻1号,頁37-87,2003年2月。
4. 下山憲治,行政法とリスク論—最近の話題を題材に—,名古屋ロー・レビュー 4 号,頁2-20,2012年10月。
5. 河野真貴子,アメリカ化学物質管理法制度におけるリスク評価のコントロール(1),一橋法学,14巻1号,頁121-164,2015年3月。
6. 関澤純,リスクアセスメント・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国際動向,環境変異原研究,25卷3号,頁199-202,2003年11月。
7. 関澤純,化学物質の安全と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安全工学42巻1号,頁36-43,2003年2月。
8. 原田英美,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考え方と課題に関する一考察,フードシステム研究第13巻3号,2007 年2月,頁36-45。
9. 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制度設計:貸金業規制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74卷4号,頁35-58,2008年3月。
10. 三森国敏,農薬や添加物等の遺伝毒性・発がん性評価の今と昔,食品安全40号,2014年10月。
11. 山田友紀子,食品安全・リスクアナリシス及びレギュラトリーサイエンス,日本リスク研究学会誌26卷2号,頁77-81, 2016年9月。
12. 山本隆司,私法と公法の〈協働〉の様相,法社会学2007巻66号,頁21,頁16-36,2007年1月。
13. 小林直樹,暴力考—人間学的視点から(Ⅳ),国家学会雑誌122巻1号=2号,頁94-176,2009年2月。
14. 小林定喜、神田玲子,環境と健康リスクリスクアセスメントーその歴史と概説,環境科学会誌6卷4号,頁367-377,1993年10月。
15. 辛島恵美子,リスク概念の歴史的変遷とその現代的意味,国際交通安全学会誌24巻2号,頁127-136,1998年9月。
16. 須藤陽子,日独警察法理論の相違—「警察権の限界論」に対する批判に答えて,立教法学2010年80号,頁164-195,2010年4月。
17. 青柳みどり,リスク評価・リスク管理とリス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術の動向2016年9月号,頁32-34,2016年9月。
18. 大脇成昭,民営化法理の類型論的考察—ドイツ法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66巻1号,頁285-335,1999年12月。
19. 中村瑞穂,企業倫理と日本企業,明大商学論叢第80巻第3・4号,頁169-181,1998年2月。
20. 板垣勝彦,保障行政の法理論(一),法学協会雑誌128巻1号,頁83-155,2011年1月。
21. 板垣勝彦,保障行政の法理論(二),法学協会雑誌128巻2号,頁361-452,2011年2月。
22. 米田雅宏,危険概念の解釈方法(一)—損害発生の蓋然性と帰納的推論,自治研究83巻8号,頁95-113,2007年10月。
23. 堀口健夫,予防原則の規範的意義,国際関係論研究18号,頁55-88,2002年3月。
24. 木原正雄,食品に関する行政介入の一考察,早稻田法學85卷3期,頁239-270,2010年3月。
25. 劉宗德,公私協働論に関する一考察,名古屋大学法政国際教育協力研究センター (CALE),頁1-48,2012年9月。
(三)學位論文
1. 李斗領,行政法学における『リスク介入』に関する法理の研究,早稲田大学審査学位論文(博士),2005年10月。

三、英文文獻
1. Alfred C. Aman, Jr., THE DEMOCRACY DEFICIT: TAMING GLOBALIZATION THROUGH LAW REFOR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FAO and WHO,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SESSION OF THE JOINT FAO/WHO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1991).
3. Henry Rothstein, Michael Huber and George Gaskell, A Theory of Risk Colonization: The spiralling regulatory logics of societal and institutional risk, 35 Economy and Society 1 , 91-112 (2006).
4. Henry Rothsteina, Phil Irving, Terry Walden and Roger Yearsley, The Risks of Risk—Based Regulation: Insight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Domain, 32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8, 1056-1065. (2006)
5. Jody Freeman, Private Parties, Public Functions and the New Administrative Law, 52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3, 813-858 (1999).
6. NAOMI REES and DAVID WATS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FOOD SAFETY (2000).
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mproving Risk Communication (1989).
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Managing the Process (1983).
9. Richard A. Merrill, FOOD SAFETY REGULATION: Reforming the Delaney Clause, 18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313-340 (1997).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1703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