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研究
A Study on Library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作者 尹梓焜
Yin, Zi-Kun
貢獻者 湯志民
Tang, Zhi-Min
尹梓焜
Yin, Zi-Kun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
空間設計
物理環境
設計原則
設計重點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design
physical environment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focus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55:24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原則及物理環境之設計重點,探討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現況,并加以比較、分析與修正。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需要進行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對未來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臺灣北部某公立A校、北部某公立B校、東部某公立C校、桃園某私立D校、中部某私立E校五所公私立大學圖書館,訪談對象為大學圖書館館員。通過實地觀察設計現況與受訪者的敘述對該圖書館空間設計之原則與重點進行檢核分析。在資料分析上,主要以描述性方式記錄。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的內容,整理出如下結論:
一、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基本滿足文獻典藏、訊息整合、文化交流及文化
休閒功能,著重點各異。
二、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基本符合設計人體工程學、體驗營銷、環境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美學、學校建築學。
三、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原則基本上以靈活性、共享性為主。
四、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物理環境之設計重點以自然採光為主,在其餘設計重點上着重點各異。
五、需修正的學校圖書館(A校總圖、E校總圖)較缺乏彈性靈活空間設計和色彩設計。
最後將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A校總圖與E校總圖增設共享空間,進一步拓寬場館文化交流與文化休閒功能。
二、A校總圖、D校總圖可進一步豐富空間之多樣化設計與創造性設計。
三、A校總圖可進一步提升人工照明之合理性。
四、B校新圖、E校總圖需完善自然採光設計。
五、A校總圖、E校總圖需加強彈性靈活空間設計,其餘三校需改進的部分各不相同。
六、圖書館應適當反思與重新定位以因應大學教育之變革趨勢。
This study probes present situations of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aiwan, making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revision by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nd emphasi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n I mak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onsideration about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nd provide some specific proposals as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in the future.
The respondents of study are five public or private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aiwan, i.e., public school A in the north, public school B in the north, public school C in the east, private school D in Taoyuan, private school E in the middle, with the librarians as interviewees. The principles and emphasis of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by observing the real circumstances of design and narrating of the interviewees. In material analysis, records are mainly descriptiv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1.The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approximately meets the functions of document collec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cultural leisure with different emphases.
2.The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basically conforms to the design ergonomics, experience marketing,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psychology, aesthetics, and school architecture.
3.The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are mainly flexibility, sharing.
4.The emphasis of the physical-environment-design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y in Taiwan focuses mainly on natural lighting, while the rest of the emphasis lie on different points.
5. The libraries that need to be modified (General drawings of School A and School E) comparatively lack flexibility in space design and color design.
Finall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E add Shared space to further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cultural leisure functions of the venue.
2.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D can further enrich the diversified and creative design of space.
3.Furthermore, the general drawing of A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artificial lighting.
4.The general drawings of B and E need to improve the natural lighting design.
5.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E need to enhance the flexible space design, while the contents of the other three universities to be improved are diverse from each other.
6.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reflect and reposition themselves to correspond with the evolving trend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HR研究網(2016年10月18日)。討厭你的工作?這可能是你辦公室照明的錯。取自https://www.sohu.com/a/116467875_489860
丁潔(2018)。論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意義。科教導刊,5,33。
丁曉惠(2015)。論大學生活第三空間的構建—以圖書館轉型為例。當代教育科學,21。
王世偉(2006)。當代圖書館建築設計中應理性處理的各種關係和矛盾。圖書館論壇,26(6),269-272。
王悅辰(2016)。圖書館“智庫”功能的重新定位。經濟師,5,189-191。
王蔚(2012)。現代圖書館的色彩規劃設計。圖書館學刊,6,1-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GB 50034-2013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北京: 作者。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9年10月3日)。智慧綠建築。取自https://smartgreen.abri.gov.tw/arto.php?no=70&SubJt=%E7%B0%A1%E8%A6%81%E4%BB%8B%E7%B4%B9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EB/OL].[2018-08-26]。取自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902/P020090226377317189792.pdf.
代為強(2015)。圖書館室內空間對學習行為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連工業大學,大連。
百度百科(2019年9月13日)。人體工程學。取自:https://baike.so.com/doc/4937014-5157570.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28日)。學習心理學。取自https://baike.so.com/doc/6170235-6383471.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30日)。整合。取自:https://baike.so.com/doc/10038529-10540997.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30日)。體驗式營銷。取自:https://baike.so.com/doc/411562-435899.html
朱茗(2010)。當前高校圖書館建築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幾個細節問題。圖書館論壇,3(2)。
朱靜賢(2018)。色彩在辦公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設計,3,156-157。
李文彬(2002)。建築室內與傢俱設計人體工程學。北京市:中國林業出版社。
李芳(2017)。自然光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發現,157。
李明華(2001)。臺灣圖書館建設及其研究。圖書館論壇, 20(1),52-54。
李朝雲(2014)。臺灣逢甲大学圖书馆特色與啟示。大学圖书情报学刊, 32(1), 119-122。
李儒銀(2016)。學校圖書館休閒閱讀功能探索。河南圖書館學刊,36(8),101-103。
杨文4建,李秦(2015)。现代圖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 理论与趋势。国家圖书馆学刊,24(5),91-98。
杨淘,王曌一(2018)。基於環境心理學的學習空間室內設計。设计,1,60。
豆丁網(2019年10月2日)。人體工程學在圖書館書庫的運用。取自:http://www.docin.com/p-1012520627.html
肖翔,汪波(2010)。高校圖書館閱覽室設計的幾點思考。圖書館論壇,5,143-146。
吳建中(2014)。大學圖書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圖書館雜誌, ,33(12),4-8。
吳珮青,湯志民(2019)。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與規劃。中等教育, 70(2), 11-31。
吳惠茹(2013)。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第三空間的價值及其實現。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05),14-17。
邵興江(2009)學校建築研究: 教育意蘊與文化價值(博士論文)。取自谷歌學術。林澤明(2013)。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理念與設計。圖書情報工作,57(11),55-59。
武秋月(2012)。書院文化與現代高校圖書館建築環境設計(未出版博士論文)。 南京工業大学,南京。
林錦釗(2015)。高校圖書館學習共用空間建設探討。河北科技圖苑,02,50-52。
林麗紅(2016)。淺談圖書館休閒閱讀功能的界定與開發。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107-108。
呼娜,陳志中,李哲,王露晨(2017)。淺談校園圖書館的照明節能設計。智能建築電氣技術,11(2),45-48。
周進良(2005)。圖書館建築藝術的美學研究。圖書館,1,79-81。
周媛媛(2016)。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中休閒功能開發—以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教育教學論壇,36,10-11。
於貞貞(2018)。公共空間的私密性營造。美與時代城市版,10,97-98。
郎傑斌(2013)。空間體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大學圖書館學報,2,42-48。
封潔,鄧瑩婷,李秋實(2014)。高校圖書館學習共用空間建設分析。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6(1),123-126。
荊炳越(2017)。淺析美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建築學研究前沿,30。
胡惠芳(2001)。對圖書館建築中綠色照明的應用探討。圖書館建設,1,88-89。
段美慧,李秀英(2015)。建築設計與美學。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18。
昝棟,劉青(2016)。高校圖書館空間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圖書館研究,46(3),21-26。
施婧(2019)。試論綠色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研究,43(6), 17-20。
韋仕江(2003)。缺乏實用性: 關於高校圖書館建築的反思。河池師專學報,23(1),91-93。
紀曉曆(2011)。複合圖書館的功能及其發展對策探究。圖書館研究,41(2),17-19。
馬少華(2013)。淺談現代建築設計的創新理念。建材與裝飾,10,13-15。
翁菊梅(2019)。大學圖書館的文化價值實現路徑探析—以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為例。知識經濟,15,94-96。
郭培忠(2019)。圖書館建築節能研究。圖書館研究,42(3),23-25。
陸邵明(2007)。建築體驗: 空間中的情節。北京市: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陳春陽(2018)。現代圖書館建築理念及發展趨勢探討。圖書館研究,48(1),1-5。
孫萍(2004)。圖書館內空氣品質問題不容忽視。圖書館工作與研究,5,76-78。
陶濤(2018)。現代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功能佈局探討。圖書館研究,48(6),16-21。
盛迪傑(2016)。基於環境心理學理論的眾創空間設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东华大学,上海。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0年3月16日)。中國綠色照明工程「意見」。取自http://www.docin.com/p-2052864141.html
崔爍(2018)。論室內空間人性化照明設計。藝海,5,30。
張文慧(2014)。現代高校圖書館互動空間設計的探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知網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政利(2005)。高等學校校園規劃建設的重要性及其發展趨勢。瀋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452-455。
張梦桃,刘琳(2007)。 淺析現代圖書館建築的設計理念。农业圖书情报学刊,19(5), 120-123。
張慧敏、王虹(2018)。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風景名勝,11,99。
張樂飛,程林(2018)。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設計方向。晉圖學刊(164),69-71。
張豐智(2004)。人機工程學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73-76。
黃玉蘭(2005)。現代圖書館建築內色彩運用的人文作用。江西圖書館學刊,35(4),97-98。
黃勇(2014)。基於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空間設計研究。圖書館研究,44(3)1-4。
惠慶萍(2007)。學校建築的教育功能和建設。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78-80。
馮國權(2015)。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變革探討。圖書情報工作,59(2),25-30。
曾征宇(2014)。高校圖書館構建校園第三空間研究。晉圖學刊,145。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
湯志民(2001)。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 e 世紀的校園新貌,7-34。臺北: 作者。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
湯志民(2004)。學校綠建築的規畫與設計。中等教育。
湯志民(2005)。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教育与心理学杂志,28(3),435-467。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 學校建築規劃。教育研究,165,63-80。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的新紀元。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鑒研究所(主編),2010年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上)(頁87- 108)。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19)。臺灣校園空間與美感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中等教育, 70(2), 8-10。
楊海洋,胡青(2013)。淺談環境心理學中的擁擠。大觀週刊,3。
賈民偉(2001)。現代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4(3),290-292。
新聞網(2016年1月8日)。华中农大圖书馆打造第三文化空间。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08/c_128606610.htm
趙啟民,趙世紅(2000)。論現代圖書館建築設計的實用性。圖書館學研究,5,91-94。
臺灣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6)。人體計測資料庫簡介及重要計測值。取自:https://www.ilosh.gov.tw/menu/1188/1201/人體計測資料庫/人體計測資料庫簡介及重要計測值/
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2011)。何謂綠建築。取自http://www.taiwangbc.org.tw/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2
蔡紅(2015)。讀者驅動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圖書館論壇,35(10),49-56。
管楠(2015)。建築設計與創造性思維。藝術科技,1,172。
鄭元君(2013)。學校建築也能影響成績。大科技. 百科新說,6,47-48。
餘若琪(2014)。從學習心理學角度探討圖書館利用教育。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1, 110-111。
滕超, 畢新, 李珊珊(2017)。高校圖書館空間管理模式及改造的探討—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圖書館研究,47(1),29-33。
劉正偉(2004)。圖書館文化的重塑與建設。圖書館理論與實踐,3,4-6。
劉平(2016)。綠色圖書館建設的思考。河南圖書館學刊,10。
劉莎(2004)。色彩在現代圖書館中的人文作用。山東圖書館季刊,3,108-109。
劉淑芬(2006)。科學· 經濟· 實用——高職院校圖書館建築問題探討。大學圖書館學報,24(4),87-90。
劉瑤(2017)。探討色彩搭配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設計,13,155-156。
劉艷(2014)。江西省圖書館打造「第三空間」的探索和實踐。河南圖書館學刊,34(9)。
韓雙梅(2017)。數字時代大學圖書館空間轉型模式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11),69。
謝沛銘(2003)。用學習心理學原理指導高校的課程設置。交通高教研究,2,43-45。
蘇新寧(2015)。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圖書館學報,6。
羅啟峰,張韶靖(2018)。擁擠知覺, 從眾行為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商學學報,26,157-182。

英文文獻
Cleveland, B. (2015). Developing new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turn to the origins o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29,Retrievedhttps://minerva-access.unimelb.edu.au/handle/11343/191238
Elbert, K. K., Kroemer, H. B., & Hoffman, A. D. K. (2018). Ergonomics: How to design for ease and efficiency. Upper Saddle River,NJ:Academic Press.
Hegde,A.L., Boucher,T.M.,& Lavelle,A.D.(2018).How do you work? understanding user needs for responsive study space design.Retrievedhttps://digital.library.txstate.edu/handle/10877/7957
Hughes, H., & Burns, R. E. (2019). Fostering educator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space designing: Insights from a master of education unit of study. In School Spaces for Student Wellbeing and Learning (pp. 179-197). Singapore :Springer.
Meister, D. (2018). The history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Boca Raton, Fl:CRC Press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A new framework for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s.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 10(2), 10-1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7152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2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志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ang, Zhi-M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尹梓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in, Zi-K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尹梓焜zh_TW
dc.creator (作者) Yin, Zi-K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0 12:55:24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0 12:55: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0 12:55: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152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83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152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原則及物理環境之設計重點,探討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現況,并加以比較、分析與修正。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需要進行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對未來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臺灣北部某公立A校、北部某公立B校、東部某公立C校、桃園某私立D校、中部某私立E校五所公私立大學圖書館,訪談對象為大學圖書館館員。通過實地觀察設計現況與受訪者的敘述對該圖書館空間設計之原則與重點進行檢核分析。在資料分析上,主要以描述性方式記錄。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的內容,整理出如下結論:
一、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基本滿足文獻典藏、訊息整合、文化交流及文化
休閒功能,著重點各異。
二、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基本符合設計人體工程學、體驗營銷、環境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美學、學校建築學。
三、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原則基本上以靈活性、共享性為主。
四、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物理環境之設計重點以自然採光為主,在其餘設計重點上着重點各異。
五、需修正的學校圖書館(A校總圖、E校總圖)較缺乏彈性靈活空間設計和色彩設計。
最後將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A校總圖與E校總圖增設共享空間,進一步拓寬場館文化交流與文化休閒功能。
二、A校總圖、D校總圖可進一步豐富空間之多樣化設計與創造性設計。
三、A校總圖可進一步提升人工照明之合理性。
四、B校新圖、E校總圖需完善自然採光設計。
五、A校總圖、E校總圖需加強彈性靈活空間設計,其餘三校需改進的部分各不相同。
六、圖書館應適當反思與重新定位以因應大學教育之變革趨勢。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probes present situations of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aiwan, making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revision by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nd emphasi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n I mak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onsideration about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nd provide some specific proposals as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in the future.
The respondents of study are five public or private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aiwan, i.e., public school A in the north, public school B in the north, public school C in the east, private school D in Taoyuan, private school E in the middle, with the librarians as interviewees. The principles and emphasis of university-library space design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by observing the real circumstances of design and narrating of the interviewees. In material analysis, records are mainly descriptiv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1.The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approximately meets the functions of document collec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cultural leisure with different emphases.
2.The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basically conforms to the design ergonomics, experience marketing,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psychology, aesthetics, and school architecture.
3.The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wan are mainly flexibility, sharing.
4.The emphasis of the physical-environment-design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y library in Taiwan focuses mainly on natural lighting, while the rest of the emphasis lie on different points.
5. The libraries that need to be modified (General drawings of School A and School E) comparatively lack flexibility in space design and color design.
Finall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E add Shared space to further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cultural leisure functions of the venue.
2.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D can further enrich the diversified and creative design of space.
3.Furthermore, the general drawing of A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artificial lighting.
4.The general drawings of B and E need to improve the natural lighting design.
5.The general drawings of A and E need to enhance the flexible space design, while the contents of the other three universities to be improved are diverse from each other.
6.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reflect and reposition themselves to correspond with the evolving trend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大學圖書館功能論述…………………………………………………… 9
第二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相關理論……………………………………… 13
第三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原則與重點…………………………………… 22
第四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4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現況分析………………………… 51
第二節 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訪談分析 ……………………… 100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103
第四節 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重点修正建議 …………………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123
附錄一……………………………………………………………………………………130附錄二……………………………………………………………………………………131
zh_TW
dc.format.extent 705210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2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空間設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物理環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計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計重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University libra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pace desig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hysical environ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esign principl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esign focus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公私立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Library Space Design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HR研究網(2016年10月18日)。討厭你的工作?這可能是你辦公室照明的錯。取自https://www.sohu.com/a/116467875_489860
丁潔(2018)。論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意義。科教導刊,5,33。
丁曉惠(2015)。論大學生活第三空間的構建—以圖書館轉型為例。當代教育科學,21。
王世偉(2006)。當代圖書館建築設計中應理性處理的各種關係和矛盾。圖書館論壇,26(6),269-272。
王悅辰(2016)。圖書館“智庫”功能的重新定位。經濟師,5,189-191。
王蔚(2012)。現代圖書館的色彩規劃設計。圖書館學刊,6,1-2。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GB 50034-2013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北京: 作者。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9年10月3日)。智慧綠建築。取自https://smartgreen.abri.gov.tw/arto.php?no=70&SubJt=%E7%B0%A1%E8%A6%81%E4%BB%8B%E7%B4%B9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EB/OL].[2018-08-26]。取自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902/P020090226377317189792.pdf.
代為強(2015)。圖書館室內空間對學習行為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連工業大學,大連。
百度百科(2019年9月13日)。人體工程學。取自:https://baike.so.com/doc/4937014-5157570.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28日)。學習心理學。取自https://baike.so.com/doc/6170235-6383471.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30日)。整合。取自:https://baike.so.com/doc/10038529-10540997.html
百度百科(2019年9月30日)。體驗式營銷。取自:https://baike.so.com/doc/411562-435899.html
朱茗(2010)。當前高校圖書館建築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幾個細節問題。圖書館論壇,3(2)。
朱靜賢(2018)。色彩在辦公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設計,3,156-157。
李文彬(2002)。建築室內與傢俱設計人體工程學。北京市:中國林業出版社。
李芳(2017)。自然光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發現,157。
李明華(2001)。臺灣圖書館建設及其研究。圖書館論壇, 20(1),52-54。
李朝雲(2014)。臺灣逢甲大学圖书馆特色與啟示。大学圖书情报学刊, 32(1), 119-122。
李儒銀(2016)。學校圖書館休閒閱讀功能探索。河南圖書館學刊,36(8),101-103。
杨文4建,李秦(2015)。现代圖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 理论与趋势。国家圖书馆学刊,24(5),91-98。
杨淘,王曌一(2018)。基於環境心理學的學習空間室內設計。设计,1,60。
豆丁網(2019年10月2日)。人體工程學在圖書館書庫的運用。取自:http://www.docin.com/p-1012520627.html
肖翔,汪波(2010)。高校圖書館閱覽室設計的幾點思考。圖書館論壇,5,143-146。
吳建中(2014)。大學圖書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圖書館雜誌, ,33(12),4-8。
吳珮青,湯志民(2019)。校園建築空間美學的研究與規劃。中等教育, 70(2), 11-31。
吳惠茹(2013)。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第三空間的價值及其實現。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05),14-17。
邵興江(2009)學校建築研究: 教育意蘊與文化價值(博士論文)。取自谷歌學術。林澤明(2013)。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理念與設計。圖書情報工作,57(11),55-59。
武秋月(2012)。書院文化與現代高校圖書館建築環境設計(未出版博士論文)。 南京工業大学,南京。
林錦釗(2015)。高校圖書館學習共用空間建設探討。河北科技圖苑,02,50-52。
林麗紅(2016)。淺談圖書館休閒閱讀功能的界定與開發。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107-108。
呼娜,陳志中,李哲,王露晨(2017)。淺談校園圖書館的照明節能設計。智能建築電氣技術,11(2),45-48。
周進良(2005)。圖書館建築藝術的美學研究。圖書館,1,79-81。
周媛媛(2016)。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中休閒功能開發—以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教育教學論壇,36,10-11。
於貞貞(2018)。公共空間的私密性營造。美與時代城市版,10,97-98。
郎傑斌(2013)。空間體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大學圖書館學報,2,42-48。
封潔,鄧瑩婷,李秋實(2014)。高校圖書館學習共用空間建設分析。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6(1),123-126。
荊炳越(2017)。淺析美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建築學研究前沿,30。
胡惠芳(2001)。對圖書館建築中綠色照明的應用探討。圖書館建設,1,88-89。
段美慧,李秀英(2015)。建築設計與美學。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18。
昝棟,劉青(2016)。高校圖書館空間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圖書館研究,46(3),21-26。
施婧(2019)。試論綠色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研究,43(6), 17-20。
韋仕江(2003)。缺乏實用性: 關於高校圖書館建築的反思。河池師專學報,23(1),91-93。
紀曉曆(2011)。複合圖書館的功能及其發展對策探究。圖書館研究,41(2),17-19。
馬少華(2013)。淺談現代建築設計的創新理念。建材與裝飾,10,13-15。
翁菊梅(2019)。大學圖書館的文化價值實現路徑探析—以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為例。知識經濟,15,94-96。
郭培忠(2019)。圖書館建築節能研究。圖書館研究,42(3),23-25。
陸邵明(2007)。建築體驗: 空間中的情節。北京市: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陳春陽(2018)。現代圖書館建築理念及發展趨勢探討。圖書館研究,48(1),1-5。
孫萍(2004)。圖書館內空氣品質問題不容忽視。圖書館工作與研究,5,76-78。
陶濤(2018)。現代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功能佈局探討。圖書館研究,48(6),16-21。
盛迪傑(2016)。基於環境心理學理論的眾創空間設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东华大学,上海。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0年3月16日)。中國綠色照明工程「意見」。取自http://www.docin.com/p-2052864141.html
崔爍(2018)。論室內空間人性化照明設計。藝海,5,30。
張文慧(2014)。現代高校圖書館互動空間設計的探究(博士論文)。取自中國知網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政利(2005)。高等學校校園規劃建設的重要性及其發展趨勢。瀋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452-455。
張梦桃,刘琳(2007)。 淺析現代圖書館建築的設計理念。农业圖书情报学刊,19(5), 120-123。
張慧敏、王虹(2018)。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風景名勝,11,99。
張樂飛,程林(2018)。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設計方向。晉圖學刊(164),69-71。
張豐智(2004)。人機工程學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73-76。
黃玉蘭(2005)。現代圖書館建築內色彩運用的人文作用。江西圖書館學刊,35(4),97-98。
黃勇(2014)。基於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空間設計研究。圖書館研究,44(3)1-4。
惠慶萍(2007)。學校建築的教育功能和建設。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78-80。
馮國權(2015)。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變革探討。圖書情報工作,59(2),25-30。
曾征宇(2014)。高校圖書館構建校園第三空間研究。晉圖學刊,145。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
湯志民(2001)。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 e 世紀的校園新貌,7-34。臺北: 作者。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
湯志民(2004)。學校綠建築的規畫與設計。中等教育。
湯志民(2005)。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教育与心理学杂志,28(3),435-467。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 學校建築規劃。教育研究,165,63-80。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的新紀元。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鑒研究所(主編),2010年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上)(頁87- 108)。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19)。臺灣校園空間與美感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中等教育, 70(2), 8-10。
楊海洋,胡青(2013)。淺談環境心理學中的擁擠。大觀週刊,3。
賈民偉(2001)。現代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4(3),290-292。
新聞網(2016年1月8日)。华中农大圖书馆打造第三文化空间。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08/c_128606610.htm
趙啟民,趙世紅(2000)。論現代圖書館建築設計的實用性。圖書館學研究,5,91-94。
臺灣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6)。人體計測資料庫簡介及重要計測值。取自:https://www.ilosh.gov.tw/menu/1188/1201/人體計測資料庫/人體計測資料庫簡介及重要計測值/
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2011)。何謂綠建築。取自http://www.taiwangbc.org.tw/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2
蔡紅(2015)。讀者驅動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圖書館論壇,35(10),49-56。
管楠(2015)。建築設計與創造性思維。藝術科技,1,172。
鄭元君(2013)。學校建築也能影響成績。大科技. 百科新說,6,47-48。
餘若琪(2014)。從學習心理學角度探討圖書館利用教育。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1, 110-111。
滕超, 畢新, 李珊珊(2017)。高校圖書館空間管理模式及改造的探討—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圖書館研究,47(1),29-33。
劉正偉(2004)。圖書館文化的重塑與建設。圖書館理論與實踐,3,4-6。
劉平(2016)。綠色圖書館建設的思考。河南圖書館學刊,10。
劉莎(2004)。色彩在現代圖書館中的人文作用。山東圖書館季刊,3,108-109。
劉淑芬(2006)。科學· 經濟· 實用——高職院校圖書館建築問題探討。大學圖書館學報,24(4),87-90。
劉瑤(2017)。探討色彩搭配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設計,13,155-156。
劉艷(2014)。江西省圖書館打造「第三空間」的探索和實踐。河南圖書館學刊,34(9)。
韓雙梅(2017)。數字時代大學圖書館空間轉型模式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11),69。
謝沛銘(2003)。用學習心理學原理指導高校的課程設置。交通高教研究,2,43-45。
蘇新寧(2015)。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圖書館學報,6。
羅啟峰,張韶靖(2018)。擁擠知覺, 從眾行為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商學學報,26,157-182。

英文文獻
Cleveland, B. (2015). Developing new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turn to the origins o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29,Retrievedhttps://minerva-access.unimelb.edu.au/handle/11343/191238
Elbert, K. K., Kroemer, H. B., & Hoffman, A. D. K. (2018). Ergonomics: How to design for ease and efficiency. Upper Saddle River,NJ:Academic Press.
Hegde,A.L., Boucher,T.M.,& Lavelle,A.D.(2018).How do you work? understanding user needs for responsive study space design.Retrievedhttps://digital.library.txstate.edu/handle/10877/7957
Hughes, H., & Burns, R. E. (2019). Fostering educator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space designing: Insights from a master of education unit of study. In School Spaces for Student Wellbeing and Learning (pp. 179-197). Singapore :Springer.
Meister, D. (2018). The history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Boca Raton, Fl:CRC Press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A new framework for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s.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 10(2), 10-16.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1335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