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身分法益之保護 —以我國民法第一九四條及第一九五條為中心
The Protection of Identy Legal Interests —Focusing on Article 194 and 195 of the Civil Code
作者 陳欣男
Chen, Shin-Nan
貢獻者 許政賢
陳欣男
Chen, Shin-Nan
關鍵詞 身分法益
父母子女
親權
配偶
配偶權
慰撫金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1-Feb-2021 14:11:25 (UTC+8)
摘要 相較民法上有關「人格法益及人格權」概念的蓬勃發展,我國民法雖於第195條增訂第3項規定,針對具人格利益之身分法益,明文加以保護,然無論係學說或實務,對於其內涵之探討,仍較為缺乏。且因身分法益概念的首次出現,使民法作出相當程度限制,則該規定隨著時代的演進、社會觀念的變化,應有再檢討改進之必要,故為文加以討論。
本文自民法第195條增訂第3項規定前的「學說、實務發展」及「立法理由」為始,依序探討所定「身分法益的內涵」、「情節重大」及「規範主體」疑義,最後論及身分法益受侵害之請求權基礎問題。嘗試辨明「父母子女」及「配偶」間「身分權」與「身分法益」,並傍論有關「人與動物」間身分法益問題,同時論及與身分法益之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格權與人格法益」。此外,參酌與第194條規定相近之日本民法規範,描繪出本文關於「民法上身分法益」之保護輪廓。期能對我國民法有關「身分法益」之規定,作出完整、詳盡的討論。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書籍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11年8月。
2.王澤鑑,損害賠償,自版,2017年3月。
3.王澤鑑,人格權法,自版,2015年8月。
4.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1年8月。
5.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2012年7月,2版第1刷。
6.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上),瑞興,2010年9月初版。
7.邱聰智,新民法債篇通則(上),2003年1月。
8.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2010年8月,8版2刷。
9.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2014年10月,3版第1刷。
10.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三民,2014年10月修訂版。
11.陳聰富,侵權行為法原理,元照,2017年7月。
12.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2016年2月,2版第1刷。
13.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2011年9月,修訂10版第1刷。
14.陳愛娥譯,Karl Larens著,法學方法論,五南,1996年12月,初版一刷。
15.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2006年11月,修正3版第1刷。
16.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三民,1989年2月。
17.曾隆興,現代損害賠償法論,1992年6月。
18.楊芳賢,民法債編總論(上),三民,2016年8月。
19.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三民,2012年。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頁201-212。
2.王澤鑑,財產上損害賠償(一)—人身損害,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頁161-178。
3.王怡蘋,侵權責任中關於身分法益之保障-從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易字第一五六號判決、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六二號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07期,頁201-216。
4.王欽彥,生命侵害之損害賠償:日本法之借鑑,靜宜法學第六期,2017年12月,頁243-293。
5.呂麗慧,從身分法角度論侵害配偶權之民事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1期,2013年9月,頁35-51。
6.呂麗慧,論離婚損害—慰撫金存在價值之探討,法學新論第3期,2008年10月,頁1-26。
7.林榮耀,通姦事件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軍法專刊第20卷第8期,1974年8月,頁12-15。
8.林誠二,最高法院二○○三年民事實體法判決回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4年12月,頁105-122。
9.林誠二,侵害他人飼養動物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消上易字第8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98期,2020年8月,頁20-28。
10.林秀雄,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的離婚請求,法學叢刊第123期,頁79-92。
11.吳從周,2019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9卷特刊,2020年11月,頁1555-1588。
12.吳瑾瑜,由「物」之法律概念論寵物之損害賠償,中原財經法學第15期,2005年12月,頁175-224。
13.孫森焱,民事判例研究三則,法令月刊第25卷第4期,1974年4月,頁12-15。
14.孫森焱,論非財產上損害之賠償-最高法院四十一年臺上字第二七八號、五十年臺上字第一一一四號判例研究,法令月刊第29卷第4期,1978年4月,頁6-9。
15.姚志明,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侵害與非財產損害賠償—兼評高院103上易1391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365期,2019年4月,頁137-147。
16.陳洸岳,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對通姦行為相對人之慰撫金請求,台灣法學雜誌第184期,2011年9月,頁87-92。
17.陳聰富,身分權受侵害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2000年2月,頁4-5。
18.陳聰富,人格權的保護,月旦法學教室第132期,2013年9月,頁43-53。
19.陳聰富,論侵權行為之違法性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3月,頁155-195。
20.陳忠五,侵害他人身體健康,被害人父母的慰撫金請求-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9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頁29-36。
21.陳忠五,民事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12月,頁185-196。
22.陳忠五,2011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台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頁1439-1499。
23.陳忠五,病患手術後成為植物人,進而死亡的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214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5期,2012年3月,頁23-33。
24.陳忠五,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51-254。
25.陳秋君,與有配偶之人生育子女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新竹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262號及台灣高等法院95年度重上字第310號判決評釋,律師雜誌第347期,2008年8月,頁45-64。
26.陳汝吟,侵害陪伴動物之慰撫金賠償與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3期,2019年1月,頁45-96。
27.陳汝吟,寵物醫療糾紛之慰撫金賠償-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北小字第1216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76期,2018年10月,頁10-17。
28.郭姿君,民法第195條第3項身分法益侵害之界線,月旦法學教室第183期,2018年1月,頁123-124。
29.葉啟洲,與有配偶之人「不當交往」的侵權責任/台高院101上易889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5月,頁209-212。
30.葉啟洲,性侵害與被害人近親的身分法益,月旦法學教室第180期,2017年10月,頁10-12。
31.葉啟洲,身分法益侵害之損害賠償的實務發展及其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8期,2012年8月,頁1-78。
32.鄧學仁,事實上夫妻之定位及其衍生之法律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0期,2005年3月,頁257-276。
33.詹森林,自由權之侵害與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台上字第二四六二號民事判決之研究(上),萬國法律第69期,1993年6月,頁2-9。
34.劉昭辰,通姦行為侵害「配偶權」?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由台中地院兩則判決談起,法令月刊第58卷6期,2007年6月,頁33-44。

三、專書論文
1.王澤鑑,干擾婚姻關係與非財產損害之賠償—最高法院歷年判決在法學方法論上之檢討,載: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2004年10月,頁291-434。
2.林秀雄,通姦與精神上之損害賠償,載:家族法論集(二),1995年10月,頁159-186。
3.吳從周,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土地法第九十七條作為民法不當得利之補充規定在法學方法論上之觀察,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一八號判決評釋,載: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2007年2月初版,頁119-172。
4.陳聰富,人身侵害之損害概念,載: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2008年12月,頁166-233。
5.陳聰富,情緒悲痛(Emotional Distress)與損害賠償─美國最高法院Consolidated Rail Corp.v.Gottshall判決之檢討,載: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2004年9月,頁257-295。
6.潘維大,第三人精神上損害之研究,載: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兩岸私法:孫森焱教授七十華誕祝壽論文集,2004年6月,頁301-322。
7.劉春堂,侵害生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責任—以慰撫金請求權為中心,載:融整法學的經驗與見證,邱聰智‧張昌邦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6年9月,頁319-338。

四、學位論文
1.王琬華,事實上夫妻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
2.江明軒,人格權之保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3.林春長,事實上夫妻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祝正華,人格權與配偶權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0月。
5.許景翔,死者人格與遺族情感保護之研究─以「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具體化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7月。
6.許金樹,慰撫金之原因事由與實證觀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7.陳秋君,論侵害身分法益之民事責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8.陳宣潔,不同家庭類型的共親職與親職壓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9.鄭聆苓,論侵害生命權之財產上損害賠償—規範法體系之定位及責任成立要件之再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10.陳姵吟,侵害債權人人格權之債務不履行與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7月。
11.劉彥伯,婚外情與婚外性之慰撫金請求—以我國地方法院判決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1月。

五、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13期院會紀錄。
2.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3.我國家庭型態變遷趨勢—政策與法制調適之規劃,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5年12月。
4.我國家庭結構發展推計(106年至115年)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7年10月。
5.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實錄—債編部分(四),法務部,2000年1月。

六、網路資源
1.三立新聞網:https://www.setn.com/
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buletop_1.htm
3.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index html
4.華視新聞網:https://news.cts.com.tw/
5.噓!星聞:https://stars.udn.com/star/index
6.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index
7.ETtoday 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

貳、日文
一、書籍 (按五十音順序排列)
1.窪田充見,不法行為法:民法を学ぶ,東京:有斐閣,2007年4月。
2.潮見佳男,債権各論II不法行為法,東京:新世社,2005年12月,初版2刷。
3.塩崎勤、羽成守,実務不法行為法講義,東京都:民事法硏究所,2005年8月。
4.平野裕之,基礎コ-ス民法Ⅱ債権法,東京都:新世社,2002年4月,初版第2刷。
5.吉村良一,不法行為法,東京都:有斐閣,2010年2月,4版1刷。

二、專書論文
好美清光,慰謝料請求権者の範囲,載: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7:損害賠償の範囲と額の算定,1974年7月,頁215-25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465102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65102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許政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欣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Shin-N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欣男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Shin-N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Feb-2021 14:11: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Feb-2021 14:11: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Feb-2021 14:11: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65102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89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65102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相較民法上有關「人格法益及人格權」概念的蓬勃發展,我國民法雖於第195條增訂第3項規定,針對具人格利益之身分法益,明文加以保護,然無論係學說或實務,對於其內涵之探討,仍較為缺乏。且因身分法益概念的首次出現,使民法作出相當程度限制,則該規定隨著時代的演進、社會觀念的變化,應有再檢討改進之必要,故為文加以討論。
本文自民法第195條增訂第3項規定前的「學說、實務發展」及「立法理由」為始,依序探討所定「身分法益的內涵」、「情節重大」及「規範主體」疑義,最後論及身分法益受侵害之請求權基礎問題。嘗試辨明「父母子女」及「配偶」間「身分權」與「身分法益」,並傍論有關「人與動物」間身分法益問題,同時論及與身分法益之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格權與人格法益」。此外,參酌與第194條規定相近之日本民法規範,描繪出本文關於「民法上身分法益」之保護輪廓。期能對我國民法有關「身分法益」之規定,作出完整、詳盡的討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民法第195條第3項之立法背景 7
第一節 增訂民法第195條第3項前 7
第一項 判例援引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規定之疑義 9
第二項 對於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957號判決之疑義 10
第二節 增訂民法第195條第3項後 11
第一項 立法理由 11
第二項 學說見解 12
第三項 實務見解 13
第三節 小結 14
第一項 增訂前 14
第二項 增訂後 15
第三項 立法之疑義 16
第三章 民法第195條第3項規定之疑義 19
第一節 非財產上損害之用語辨析 20
第一項 學說見解 21
第二項 實務見解 22
第三項 小結 22
第二節 「身分法益」之內涵 23
第一項 「身分法益」與「身分權」 24
第一款 身分法益與身分權之概念 24
第一目 身分法益 24
第二目 身分權 25
第二款 身分法益與身分權之區別 26
第一目 學說見解 26
第二目 實務見解 28
第三目 本文見解 29
第三款 身分法益與身分權概念的質疑 31
第四款 小結 32
第二項 「父母子女間」身分法益與身分權 35
第一款 「父母對子女」之身分法益 36
第一目 學說見解 36
第二目 實務見解 37
第三目 小結 38
第二款 「子女對父母」之身分法益 45
第一目 學說見解 45
第二目 實務見解 46
第三目 小結 47
第三款 「共同生活扶持利益」之身分法益 48
第一目 學說見解 48
第二目 實務見解 48
第三目 小結 49
第四款 「自身權利受侵害」與父母子女之身分法益 51
第一目 性自主權 51
第二目 身體、健康 56
第三目 自由、隱私、名譽或其他人格法益 62
第五款 敬愛追慕 63
第一目 學說見解 63
第二目 實務見解 63
第三目 小結 64
第六款 小結 64
第三項 「配偶間」身分法益與身分權 67
第一款 配偶法益與配偶權 68
第一目 學說見解 68
第二目 實務見解 70
第三目 小結 73
第二款 配偶受強制性交:立法理由例示之疑義 78
第一目 學說見解 78
第二目 實務見解 79
第三目 小結 80
第三款 通姦 82
第一目 學說見解 82
第二目 實務見解 84
第三目 小結 86
第四款 不當交往 88
第一目 學說見解 88
第二目 實務見解 90
第三目 小結 92
第五款 小結 94
第四項 身分法益與人格法益、人格權 97
第一款 人格權之意義 97
第二款 身分法益與人格法益之競合 98
第三款 小結 99
第五項 身分法益與「直接或間接被害」之疑義 101
第一款 肯定區分直接或間接侵害 101
第二款 否定區分直接或間接侵害 102
第三款 小結 102
第六項 小結 103
第三節 「情節重大」之判定 108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08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09
第一款 成年人 110
第二款 未成年人 111
第三款 通姦 112
第三項 其他人格法益與人格權之情節重大判斷 113
第四項 小結 114
第四節 規範主體之妥適性 116
第一項 限於「父母子女、配偶」之妥適性 116
第一款 肯定學說 116
第二款 否定學說 117
第二項 父母子女、配偶「以外」之身分關係 118
第一款 婚約 118
第二款 事實上身分關係 118
第一目 學說見解 118
第二目 實務見解 119
第三款 祖父母 120
第三項 小結 122
傍論 人與動物間的身分法益 128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28
第一款 否定慰撫金請求 128
第二款 肯定慰撫金請求 128
第一目 以人格法益作為依據 128
第二目 以身分法益作為依據 129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30
第一款 否定慰撫金請求 130
第一目 不得適用民法第195條 130
第二目 不得類推適用民法第194條及第195條 131
第二款 肯定慰撫金請求 132
第三項 小結 132
第五節 小結 135
第四章 民法第194條與第195條第3項之體系 137
第一節 民法第194條及第195條第3項之適用關係 137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38
第一款 主張係生命權之侵害規定者 138
第二款 主張係身分法益之侵害規定者 138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40
第三項 小結 141
第二節 民法第194條規定之規範主體疑義 143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43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44
第三項 日本法之討論 147
第四項 小結 151
第三節 小結 152
第五章 身分法益受侵害之請求權基礎 155
第一節 以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作為請求權基礎 155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55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56
第二節 以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作為請求權基礎 158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58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59
第三節 以民法第184條第1項作為請求權基礎 160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60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60
第四節 以民法第195條第3項作為請求權基礎 161
第一項 學說見解 161
第二項 實務見解 162
第五節 類推適用民法第194條作為請求權基礎 163
第六節 區別權利或利益而分別適用 163
第七節 小結 164
第六章 結論 167
參考文獻 170
zh_TW
dc.format.extent 531511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65102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身分法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父母子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親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配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配偶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慰撫金zh_TW
dc.title (題名) 身分法益之保護 —以我國民法第一九四條及第一九五條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rotection of Identy Legal Interests —Focusing on Article 194 and 195 of the Civil Cod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書籍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11年8月。
2.王澤鑑,損害賠償,自版,2017年3月。
3.王澤鑑,人格權法,自版,2015年8月。
4.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1年8月。
5.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2012年7月,2版第1刷。
6.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上),瑞興,2010年9月初版。
7.邱聰智,新民法債篇通則(上),2003年1月。
8.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2010年8月,8版2刷。
9.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2014年10月,3版第1刷。
10.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三民,2014年10月修訂版。
11.陳聰富,侵權行為法原理,元照,2017年7月。
12.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2016年2月,2版第1刷。
13.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2011年9月,修訂10版第1刷。
14.陳愛娥譯,Karl Larens著,法學方法論,五南,1996年12月,初版一刷。
15.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2006年11月,修正3版第1刷。
16.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三民,1989年2月。
17.曾隆興,現代損害賠償法論,1992年6月。
18.楊芳賢,民法債編總論(上),三民,2016年8月。
19.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三民,2012年。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頁201-212。
2.王澤鑑,財產上損害賠償(一)—人身損害,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頁161-178。
3.王怡蘋,侵權責任中關於身分法益之保障-從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易字第一五六號判決、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六二號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07期,頁201-216。
4.王欽彥,生命侵害之損害賠償:日本法之借鑑,靜宜法學第六期,2017年12月,頁243-293。
5.呂麗慧,從身分法角度論侵害配偶權之民事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1期,2013年9月,頁35-51。
6.呂麗慧,論離婚損害—慰撫金存在價值之探討,法學新論第3期,2008年10月,頁1-26。
7.林榮耀,通姦事件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軍法專刊第20卷第8期,1974年8月,頁12-15。
8.林誠二,最高法院二○○三年民事實體法判決回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4年12月,頁105-122。
9.林誠二,侵害他人飼養動物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消上易字第8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98期,2020年8月,頁20-28。
10.林秀雄,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的離婚請求,法學叢刊第123期,頁79-92。
11.吳從周,2019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9卷特刊,2020年11月,頁1555-1588。
12.吳瑾瑜,由「物」之法律概念論寵物之損害賠償,中原財經法學第15期,2005年12月,頁175-224。
13.孫森焱,民事判例研究三則,法令月刊第25卷第4期,1974年4月,頁12-15。
14.孫森焱,論非財產上損害之賠償-最高法院四十一年臺上字第二七八號、五十年臺上字第一一一四號判例研究,法令月刊第29卷第4期,1978年4月,頁6-9。
15.姚志明,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侵害與非財產損害賠償—兼評高院103上易1391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365期,2019年4月,頁137-147。
16.陳洸岳,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對通姦行為相對人之慰撫金請求,台灣法學雜誌第184期,2011年9月,頁87-92。
17.陳聰富,身分權受侵害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2000年2月,頁4-5。
18.陳聰富,人格權的保護,月旦法學教室第132期,2013年9月,頁43-53。
19.陳聰富,論侵權行為之違法性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3月,頁155-195。
20.陳忠五,侵害他人身體健康,被害人父母的慰撫金請求-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9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頁29-36。
21.陳忠五,民事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12月,頁185-196。
22.陳忠五,2011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台大法學論叢第41卷特刊,頁1439-1499。
23.陳忠五,病患手術後成為植物人,進而死亡的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214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5期,2012年3月,頁23-33。
24.陳忠五,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51-254。
25.陳秋君,與有配偶之人生育子女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新竹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262號及台灣高等法院95年度重上字第310號判決評釋,律師雜誌第347期,2008年8月,頁45-64。
26.陳汝吟,侵害陪伴動物之慰撫金賠償與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3期,2019年1月,頁45-96。
27.陳汝吟,寵物醫療糾紛之慰撫金賠償-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北小字第1216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76期,2018年10月,頁10-17。
28.郭姿君,民法第195條第3項身分法益侵害之界線,月旦法學教室第183期,2018年1月,頁123-124。
29.葉啟洲,與有配偶之人「不當交往」的侵權責任/台高院101上易889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5月,頁209-212。
30.葉啟洲,性侵害與被害人近親的身分法益,月旦法學教室第180期,2017年10月,頁10-12。
31.葉啟洲,身分法益侵害之損害賠償的實務發展及其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8期,2012年8月,頁1-78。
32.鄧學仁,事實上夫妻之定位及其衍生之法律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0期,2005年3月,頁257-276。
33.詹森林,自由權之侵害與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台上字第二四六二號民事判決之研究(上),萬國法律第69期,1993年6月,頁2-9。
34.劉昭辰,通姦行為侵害「配偶權」?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由台中地院兩則判決談起,法令月刊第58卷6期,2007年6月,頁33-44。

三、專書論文
1.王澤鑑,干擾婚姻關係與非財產損害之賠償—最高法院歷年判決在法學方法論上之檢討,載: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2004年10月,頁291-434。
2.林秀雄,通姦與精神上之損害賠償,載:家族法論集(二),1995年10月,頁159-186。
3.吳從周,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土地法第九十七條作為民法不當得利之補充規定在法學方法論上之觀察,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一八號判決評釋,載: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2007年2月初版,頁119-172。
4.陳聰富,人身侵害之損害概念,載: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2008年12月,頁166-233。
5.陳聰富,情緒悲痛(Emotional Distress)與損害賠償─美國最高法院Consolidated Rail Corp.v.Gottshall判決之檢討,載: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2004年9月,頁257-295。
6.潘維大,第三人精神上損害之研究,載: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兩岸私法:孫森焱教授七十華誕祝壽論文集,2004年6月,頁301-322。
7.劉春堂,侵害生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責任—以慰撫金請求權為中心,載:融整法學的經驗與見證,邱聰智‧張昌邦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6年9月,頁319-338。

四、學位論文
1.王琬華,事實上夫妻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
2.江明軒,人格權之保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3.林春長,事實上夫妻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祝正華,人格權與配偶權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0月。
5.許景翔,死者人格與遺族情感保護之研究─以「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具體化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7月。
6.許金樹,慰撫金之原因事由與實證觀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7.陳秋君,論侵害身分法益之民事責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8.陳宣潔,不同家庭類型的共親職與親職壓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9.鄭聆苓,論侵害生命權之財產上損害賠償—規範法體系之定位及責任成立要件之再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10.陳姵吟,侵害債權人人格權之債務不履行與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7月。
11.劉彥伯,婚外情與婚外性之慰撫金請求—以我國地方法院判決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1月。

五、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13期院會紀錄。
2.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3.我國家庭型態變遷趨勢—政策與法制調適之規劃,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5年12月。
4.我國家庭結構發展推計(106年至115年)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2017年10月。
5.法務部,民法研究修正實錄—債編部分(四),法務部,2000年1月。

六、網路資源
1.三立新聞網:https://www.setn.com/
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buletop_1.htm
3.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index html
4.華視新聞網:https://news.cts.com.tw/
5.噓!星聞:https://stars.udn.com/star/index
6.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index
7.ETtoday 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

貳、日文
一、書籍 (按五十音順序排列)
1.窪田充見,不法行為法:民法を学ぶ,東京:有斐閣,2007年4月。
2.潮見佳男,債権各論II不法行為法,東京:新世社,2005年12月,初版2刷。
3.塩崎勤、羽成守,実務不法行為法講義,東京都:民事法硏究所,2005年8月。
4.平野裕之,基礎コ-ス民法Ⅱ債権法,東京都:新世社,2002年4月,初版第2刷。
5.吉村良一,不法行為法,東京都:有斐閣,2010年2月,4版1刷。

二、專書論文
好美清光,慰謝料請求権者の範囲,載: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7:損害賠償の範囲と額の算定,1974年7月,頁215-25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100112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