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國科會研究計畫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世變與文人:末代王孫溥心畬文學∕繪畫之互文性及其文化敘事
作者 鄭文惠
Cheng, Wen-huei
貢獻者 中文系
關鍵詞 世變 ; 溥心畬 ; 遺民 ; 互文性 ; 文化敘事
日期 2015-07
上傳時間 8-六月-2021 15:06:16 (UTC+8)
摘要 世變與文人:末代王孫溥心畬文學/繪畫之互文性及其文化敘事 溥心畬一生隱逸,讀書不輟,詩詞文賦、經學著述及書畫創作與理論斐然可觀︰詩集有《西山集》、《南遊集》;詞集有《凝碧餘音》;文集有《寒玉堂文集》、《寒玉堂千字文》;筆記有《華林雲葉》;經學有《經籍擇言》、《十三經師承略解》、《毛詩經義集證》、《四書經義集證》等;文字學有《秦漢瓦當文字考》、《陶文釋義》、《吉金考文》、《漢碑集解》、《爾雅釋言經證》;書畫論《寒玉堂畫論》、《寒玉堂論書畫》;此外,又有《慈訓纂證》、《上方山志》等。無論屬文綴字或書畫創作,豐博粲然,是近現代全才型的代表性文人。 溥心畬雖然沿承清代宮廷教育,卻十足表現為中國傳統文士的典型觀念,大體而言,溥心畬以王孫/遺民/移民多重身分之總體創作與思想主張,在時代的意義上而言,代表了傳統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政治劇變及現代化的新文化轉型時,以堅持文化道統的立場提出一種護守國粹,再造傳統的價值取向。這表現於其詩詞文賦與書畫創作中,同時也呈現在以經證經的經籍撰著中。 溥心畬以一滿清冑裔,經歷民國成立、中日之戰、國共之爭,由王孫而平民,由大陸而臺灣,王孫/遺民/移民多重身分錯雜於一身,歷經中國歷史與藝術的變局及世界現代化的文化轉型,溥心畬以近乎一介隱士的姿態,藉由文學/繪畫的互文性疆界空間,表顯出在世變下生命離散的滄桑與悲涼,及以一種摹古復古之姿,迎向歷史與藝術劇變下的文化挑戰。 本計畫主要分析溥心畬文學╱繪畫互文的美學空間中,所呈現出故國黍離之哀,及儒家的史論精神,乃至於以傳統筆墨為中心,以一種強烈的復古觀念與摹古技術,表述出一種堅守文化道統的立場。此外,作為一位遷居於台灣的新移民,既挪用傳統邊緣性志怪文類,以鬼怪神異圖像寄諷社會亂象;對於台灣風物之新與奇,更以一支畫筆繪出一塊海石、一把掃帚、一隻蝸牛、一瓶一石、一花一蟲,乃至於蝴蝶蘭、變葉木、水薑花、籬牆佛桑及原住民、直潭飛棧等臺灣特有的風物與人情。其中台灣風物之描繪,在文學╱繪畫互文性的美學空間中,多以「賦」鋪陳事理、興感抒懷;以「賦」題寫灣風物畫,標顯新異之感,無疑是自我進入他者空間面向他者的一種期能盡意的闡述方式,也是文化交混過程中代表典型文人的一種獨特的表述方式。 
關聯 科技部, 10308 ~ 10407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中文系
dc.creator (作者) 鄭文惠
dc.creator (作者) Cheng, Wen-huei
dc.date (日期) 2015-07
dc.date.accessioned 8-六月-2021 15:06:16 (UTC+8)-
dc.date.available 8-六月-2021 15:06: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六月-2021 15:06:16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5626-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世變與文人:末代王孫溥心畬文學/繪畫之互文性及其文化敘事 溥心畬一生隱逸,讀書不輟,詩詞文賦、經學著述及書畫創作與理論斐然可觀︰詩集有《西山集》、《南遊集》;詞集有《凝碧餘音》;文集有《寒玉堂文集》、《寒玉堂千字文》;筆記有《華林雲葉》;經學有《經籍擇言》、《十三經師承略解》、《毛詩經義集證》、《四書經義集證》等;文字學有《秦漢瓦當文字考》、《陶文釋義》、《吉金考文》、《漢碑集解》、《爾雅釋言經證》;書畫論《寒玉堂畫論》、《寒玉堂論書畫》;此外,又有《慈訓纂證》、《上方山志》等。無論屬文綴字或書畫創作,豐博粲然,是近現代全才型的代表性文人。 溥心畬雖然沿承清代宮廷教育,卻十足表現為中國傳統文士的典型觀念,大體而言,溥心畬以王孫/遺民/移民多重身分之總體創作與思想主張,在時代的意義上而言,代表了傳統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政治劇變及現代化的新文化轉型時,以堅持文化道統的立場提出一種護守國粹,再造傳統的價值取向。這表現於其詩詞文賦與書畫創作中,同時也呈現在以經證經的經籍撰著中。 溥心畬以一滿清冑裔,經歷民國成立、中日之戰、國共之爭,由王孫而平民,由大陸而臺灣,王孫/遺民/移民多重身分錯雜於一身,歷經中國歷史與藝術的變局及世界現代化的文化轉型,溥心畬以近乎一介隱士的姿態,藉由文學/繪畫的互文性疆界空間,表顯出在世變下生命離散的滄桑與悲涼,及以一種摹古復古之姿,迎向歷史與藝術劇變下的文化挑戰。 本計畫主要分析溥心畬文學╱繪畫互文的美學空間中,所呈現出故國黍離之哀,及儒家的史論精神,乃至於以傳統筆墨為中心,以一種強烈的復古觀念與摹古技術,表述出一種堅守文化道統的立場。此外,作為一位遷居於台灣的新移民,既挪用傳統邊緣性志怪文類,以鬼怪神異圖像寄諷社會亂象;對於台灣風物之新與奇,更以一支畫筆繪出一塊海石、一把掃帚、一隻蝸牛、一瓶一石、一花一蟲,乃至於蝴蝶蘭、變葉木、水薑花、籬牆佛桑及原住民、直潭飛棧等臺灣特有的風物與人情。其中台灣風物之描繪,在文學╱繪畫互文性的美學空間中,多以「賦」鋪陳事理、興感抒懷;以「賦」題寫灣風物畫,標顯新異之感,無疑是自我進入他者空間面向他者的一種期能盡意的闡述方式,也是文化交混過程中代表典型文人的一種獨特的表述方式。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科技部, 10308 ~ 10407
dc.subject (關鍵詞) 世變 ; 溥心畬 ; 遺民 ; 互文性 ; 文化敘事
dc.title (題名) 世變與文人:末代王孫溥心畬文學∕繪畫之互文性及其文化敘事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