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我國客工制度的人權保障困境 -以移工體檢措施的合憲性為例
The Predicament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under Taiwan’s Guestworker Program: 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Foreigner Workers’ Physical Examination Procedures
作者 林子琳
貢獻者 廖元豪
林子琳
關鍵詞 移工
客工制度
體檢措施
合憲性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Sep-2021 16:59:25 (UTC+8)
摘要 我國勞動力長期短缺,因而長期仰賴國外勞動力輸入,但客工制度的色彩仍強烈的展現在我國的勞動力引入的相關制度中,相較於白領移工,台灣在藍領移工的輸入制度上,增加了許多的限制,同樣都是來自於外國勞動力引入,卻因為是否具有專業技術的不同而產生制度性的差異,並於各層面上嚴加管控藍領移工;本文以藍領移工的體檢措施為例,檢討此制度的合憲性,藍領移工於體檢次數、體檢項目等均不同於白領移工,已侵害藍領移工之工作權、身體自主權及隱私權,亦顯示出此等管制措施的不合理。
參考文獻 一、中文(譯)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初版,2005)。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1)。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五版:2009)。
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台北:元照(四版,2010)。
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初版,2011)。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三版,2009)。
許志雄、蔡茂寅等合著,《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四版,2008)。
趙守博,《勞工政策與勞工問題》,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2)。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文化(五版,2010)。
(二)期刊與論文集
王澤鑑,〈人格權的保護客體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障範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頁59以下(2006)。
尤素芬、鄭惠珠、劉浩熏,〈藍領移工健康問題之初探性研究:以南部某健康服務站的諮詢移工為例〉,《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31卷第1期,頁43以下(2012)。
李震山,〈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51以下(2003)。
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16卷2期,頁45以下(2004)。
李建良,〈外國人權利保障的理念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92以下(2003)。
李念祖,〈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27卷1期,頁80以下(2001)。
林嘉源,〈「外籍新娘」媒體形象再現 -以《中時》、《聯合》與《蘋果》為例〉,中華傳播協會2005年年會論文。
林怡心、潘淑滿,〈醫病關係中的身體自主權-以女性乳癌病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7期,頁126以下(2001)。
孫健忠,〈移工社會保障宣言及實施-國際經驗與我國現況的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23期,頁160以下(2008)。
郭德厚,〈「權衡」胎兒生命權與婦女身體自主權?-優生保健法修正草案之價值預設檢討〉,《成大法學》,第16期,頁87以下(2008)。
莊國良,〈在台外籍勞工人權問題之探討〉,《台灣勞工雙月刊》,第3期,頁32以下(2006)。
陳秀英,〈健保新知-健保IC卡新措施〉,《高雄榮總醫訊》,第8卷第2期,頁15以下(2005)。
黃昭元,〈釋字第618 號解釋探討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收於:周志宏、許志雄、蔡茂寅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頁471以下,台北:元照(2007)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臺大法學論叢》,33卷3期,頁45以下(2004)。
黃昭元,〈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頁253以下(2008)。
焦興鎧,〈規範移工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兼論對我國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頁205以下(2002)。
焦興鎧,〈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理論與政策》,第67期,頁77以下(2004)。
曾嬿芬,〈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頁41以下(2005)。
曾嬿芬,〈引進低階外勞的國族政治:客工計畫的形成〉,《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1以下(2004)。
廖元豪,〈外人做頭家?-論外國人的公民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13期,頁245以下(2010)。
廖元豪,〈移民-基本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的憲法論述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83以下(2008)。
廖元豪,〈美國「種族優惠性差別待遇」(Racial Affirmative Action)合憲性之研究─兼論平等原則之真義〉,《東吳法律學報》,9卷2期,頁1以下(1996)。
廖元豪,〈馴化並面對族群歧視-為制定「族群平等法」而倡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38以下(2011)。
廖元豪,〈「海納百川」或「非我族類」的國家圖像?-檢討民國九十二年的「次等公民」憲法實務〉,《全國律師》, 第8卷第4期,頁28以下(2004)。
廖元豪,〈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評介Kevin R. Johnson的The“Huddled Masses”Myth: Im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頁417以下(2006)。
廖元豪,〈「哪兒來的」二等公民?〉,《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頁8以下(2004)。
廖元豪,〈試用期的台灣人?-承認次等公民的釋字第六一八號解釋〉,《全國律師》,第11卷第5期,頁27以下(2007)。
廖元豪,〈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83以下(2009)。
廖福特,〈國際人權法:第三講-禁止酷刑及強迫失蹤,保障遷徙勞工及身心障礙者〉,《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頁60以下(2007)。
廖福特、翁逸泓,〈兩難?共存?-國家處理個人資料與資訊隱私權保障之糾葛〉,收於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II行政法總論篇》,頁271,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2008)。
管安露,〈美國對外國人為差別待遇之司法審查標準及基準分析〉,《法學新論》,第37期,頁85以下(2012)。
鄭津津,〈我國外籍勞工人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67以下(2008)。
鄭津津,〈反歧視與平等權-論台灣外籍勞工之工作平等〉,《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5以下(2011)。
鄭安玲、宋鎮照,〈比較台灣與新加坡勞動移民政策〉,《亞太研究論壇》,第57期,頁55以下(2012)。
鄭安玲、宋鎮照,〈鼓勵、限制或防範?新加坡移民政策制定之模型建構〉,《亞太研究論壇》,第54期,頁29以下(2011)。
薛承泰、林昭禎,〈外勞數量與台灣勞工就業的關係〉,《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春季號(2004)。
藍科正,〈勞動力跨國移動政策-臺灣引進外勞的經驗〉,收於詹火生編,《新經濟世紀的勞動政策》,頁25以下,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2001)。
龔尤倩,〈客工制度安魂曲?〉,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及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頁243以下,台北:唐山(2008)。
(三)研討會論文
余健慈,〈全球化浪潮下國際移民對移入社會之影響--比較德國與台灣當前移工/移民政策與其影響〉,發表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主辦,「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
曾嬿芬,〈客工政策:在台移工困境的根源〉,發表於政治大學主辦,「新奴工制度---台灣外勞政策研討會」,收錄於:《憲政時代》,第31卷第2期(2005)。
廖元豪,〈外人搶資源 vs. 鬥陣拼經濟-論外國人的憲法工作權〉,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一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工作權之保障》(下冊),台北:司法院(2012)。
劉靜怡,〈隱私權保障機制:以健保 IC 卡計畫為研究核心〉,收錄於:《行政院研考會92年度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3)。
(四)學位論文
呂鴻進,《我國外勞管理與強迫勞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外事組碩士論文(2007)。
邵允鍾,《從憲法角度檢視移工不得自由轉換雇主之相關規定:以平等權論述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周珈宇,《防制人口販運之研究-以人口販運案件之查緝及其被害人之保護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施念慧,《論我國之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與加拿大、德國、新加坡比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徐福基,《我國防制人口販運相關問題之研究-以性剝削為探討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宗韓,《台灣外籍勞工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張維民,《由代孕生殖法草案論代孕者之身體自主權》,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
劉家綾,《我國外籍勞工管理法制合憲性的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
劉秋英,《國際核心勞動基準在台灣實踐狀況之分析--以外籍幫傭就業歧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蕭美珠,《台灣製造業外籍勞工勞動人權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五)翻譯著作
Antonio Tujan Jr.著,黃國治譯,〈勞工遷移、彈性化與全球化〉,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及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北:唐山(2008)。
Robert Gilpin著,楊宇光、楊炯譯,《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台北:桂冠(2004)。
Saskia Sassen著,國立編譯館主譯、黃克先譯,《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台北:巨流(2006)。
逃跑外勞著,《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編譯:四方報編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2)。
(六)網站資源
行政院勞動部:https://www.mol.gov.tw/#。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s://www.cdc.gov.tw/。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https://www.lourdes.org.tw/。
General Assembly of United Nations:https://www.un.org/en/ga/。
CNN.COM:https://edition.cnn.co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https://www.ilo.org/global/lang--en/index.htm。
The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https://www.splcenter.org/。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https://www.gao.gov/。
U.S. Department of State:https://www.state.gov/。
二、英文文獻
(一)專書
NICOLA YEATES, GLOBALIZING CARE ECONOMIES AND MIGRANT WORKERS EXPLORATIONS IN GLOBAL CARE CHAINS (2009).
PETER MORTON GOAN , ELLIS ISLAND INTERVIEWS (2004).
STUART BRUCHEY,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ABOR (1997).
STEPHEN CASTLES, ETHNICITY AND GLOBALIZATION (2000).
STEPHEN CASTLES & MARK J. MILLER , THE AGE OF MIGRATION :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RN WORLD (2009).
(二)期刊與論文集
Dorothy E. Hill , Guest Worker Programs are No Fix for Our Broken Immigration System: Evidence From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 41 NEW MEXICO LAW REVIEW 131 131-191 (2011).
Eleanor G. Carr, Search for a Round Peg: Seeking a Remedy for Recruitment Abusee in the U.S. Guest Worker Program , 43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AND SOCIAL PROBLEMS 399-446 (2010).
Eleanor Marie Lawerence Brown , Visa as Property, Visa as Collateral , 64 VANDERBILT LAW REVIEW 1047-1105 (2011).
Howard F. Chang , Liberal Ideals and Political Feasibility: Guest-Worker Programs as Second Best Policies, 27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IAL REGULATION 465-481 (2002).
Howard F. Chang, Guest Workerhs and Justice in a Second-Best World , 34 UNIVERSITY OF DAYTON LAW REVIEW 3-14 (2008).
Juan F. Perea, Ethnicity and Prejudice: Reevaluating “‘National Origin’ Discrimination under Title VII”, 35 WM. & MARY L. REV. 805, 822, 823 (1994).
Jagdish Bhagwati, Broders Beyond Control , in : ANTHONY M. MESSINA / GALLYA LAHAV , THE MIGRATION READER EXPLORING POLITICS AND POLICIES ,Colorado, U.S.:Lynne Rienner Publishers,Inc (2005).
Kati L. Griffith, Tamara L. Lee, Immigration Advocacy as Labor Advocacy, 33 BERKELEY JOURNAL OF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 73-117 (2012).
Martin Ruhs and Bridget Anderson, Migrant Workers: Who Needs Them?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Staff Shortages, Im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WHO NEEDS MIGRANT WORKERS: LABOUR SHORTAGES, IM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2011).
Maria L. Ontiveros , A Strategic Plan for Using The Thirteenth Amendment to Protect Immigration Workers , 27 WISCONSIN JOURNAL OF LAW, GENDER & SOCIETY 133-161(2012).
Merav Lichtenstein, An Examination of Guest Worker Immigration Reform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5 CARDOZO PUBLIC LAW, POLICY AND ETHICS JOURNAL 689-727 (2007).
Robert J. Misulich, A Lesser-Known Immigration Crisis: Federal Immigration Law in the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20 PACIFIC RIM LAW & POLICY JOURNAL 211-235 (2011).
Stephen Castles, The Factors that Make and Unmake Migration Policies, in: ALEJANDRO PORTES / JOSH DEWIND , RETHINKING MIGRATION , New York , U.S.:Berghahn Books (2008).
Sanam Yasseri, Out of the Shadows: A Call to End the Exploitation of Non-Agricultural Migrant Workers by Reforming the U.S. H-2B Guest Worker Program, 15 SOUTHWEST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361-382 (2009).
Soverign Hanger, Farm Workers and Forced Labor: Why Including Agricultural Guest Workers in the Migrant and Seasonal Worker Protection Act Prevents Human Trafficking, 38 SYRACU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E 173-199 (20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865104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4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廖元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子琳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子琳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1 16:59: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1 16:59: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1 16:59: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65104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65104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勞動力長期短缺,因而長期仰賴國外勞動力輸入,但客工制度的色彩仍強烈的展現在我國的勞動力引入的相關制度中,相較於白領移工,台灣在藍領移工的輸入制度上,增加了許多的限制,同樣都是來自於外國勞動力引入,卻因為是否具有專業技術的不同而產生制度性的差異,並於各層面上嚴加管控藍領移工;本文以藍領移工的體檢措施為例,檢討此制度的合憲性,藍領移工於體檢次數、體檢項目等均不同於白領移工,已侵害藍領移工之工作權、身體自主權及隱私權,亦顯示出此等管制措施的不合理。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問題提出 3
第三節 分析架構與研究方法 6
第一項 研究方法 6
第二項 用語說明 6
第一目 「移工」之用語 6
第二目 「輸出國」與「輸入國」之用語 7
第四節 各章簡介 7
第二章 移工政策之建制可能 11
第一節 移工政策的規範立場 11
第一項 國際組織對移工權益之規定 12
第一目 聯合國 13
第二目 國際勞工組織 14
第三目 小結 17
第二項 客工制度 18
第二節 我國現行法制規範 20
第一項 我國引進移工之背景 20
第一目 我國在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定位 21
第二目 我國產業勞動力不足之原因 22
第二項 相關法規簡介 23
第一目 國籍法 24
第二目 入出國及移民法 25
第三目 就業服務法 27
第三項 就業服務法作為規範主軸 28
第一目 採取客工制度之立場 28
第二目 客工制度理由分析 31
第三項 客工制度成為無可解脫的政治決定 34
第四節 比較法探討與反思:美國法上對於客工制度之爭論 37
第一項 Barack Obama:「建立21世紀移民制度:全面性移民改革法案」 38
第二項 客工開放與否的正反論述 40
第三項 小結:浮動性的客工簽證 42
第五節 我國移工體檢制度的探討 43
第一項 客工制度下的體檢制度 44
第一目 就業服務法及其相關規定簡介 44
第二目 客工制度下的難堪處境 47
第二項 比較法上的類似體檢制度:在美國的歷史上 50
第三項 小結:以移工體檢制度為探討核心 52
第三章 美國法上移工權利法制架構 55
第一節 美國勞工史上客工引入之制度簡介 55
第一項 19世紀:從一戰時期、美墨戰爭到二戰後 55
第二項 1942-1964年:The Bracero Program 56
第三項 1965年至今:The H-2 Program 58
第一目 The H-2A Program 59
第二目 The H-2B Program 63
第二節 美國法上移工權利法制架構 64
第一項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三條對移工遭受勞力剝削之保障 65
第二項 美國法中防制人口販運架構下對移工領域之保障 69
第一目 人口販運與移工之關連性 71
第二目 美國人口販運防制對於移工保護之不足 73
第三項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相關見解 74
第一目 1915年:Truax v. Raich 75
第二目 1927年:Clarke v. Deckebach 77
第三目 1948年:Takahashi v. Fish & Game Comm’n 78
第四目 1971年:Graham v. Richardson 79
第五目 1973年:Sugarman v. Dougall 80
第六目 小結 81
第三節 比較法下對我國法制之反思:我國移工權利保護的出口 82
第一項 人口販運防制運用於移工之情形 82
第一目 我國人口販運防制法立法緣起 82
第二目 我國實務上對於人口販運防制法之適用 83
第三目 小結:移工適用人口販運防制法之困境 95
第二項 憲法成為移工權利唯一出口 96
第四章 我國憲法對移工保障之理論分析 97
第一節 基本權利之涵括範圍 97
第一項 學說爭議 97
第一目 傳統見解:三分法說 97
第二目 新進見解:不區分說 98
第二項 我國司法實務之見解 100
第一目 第五六號解釋分析探討 100
第二目 第七八號解釋分析探討 102
第三項 本文見解 104
第二節 移工體檢制度可能涉及的基本權問題 106
第一項 平等權 107
第二項 工作權 107
第三項 身體自主及隱私權 109
第四項 小結 110
第五章 體檢制度合憲性:以平等權為視角 113
第一節 觀察眼光的進步 113
第一項 總論平等權 113
第二項 從實質平等到「真正」實質平等 114
第二節 我國釋憲實務之態度 118
第一項 司法院釋字第五四七號解釋 119
第一目 背景事實 119
第二目 大法官的說法 120
第三目 本文評論 120
第二項 司法院釋字第五六號解釋 121
第一目 背景事實 121
第二目 大法官的說法 122
第三目 本文評論 122
第三項 司法院釋字第六一八號解釋 124
第一目 背景事實 124
第二目 大法官的說法 125
第三目 本文評論 126
第三節 檢討:對於移工為體檢措施之合憲性 128
第一項 以國籍為差異因素:「外國人」與「本國人」 128
第一目 審查標準之採擇 128
第二目 實質合憲性 130
第二項 以階級為區分:「藍領移工」與「白領外籍工作者」 131
第一目 審查標準之採擇 132
第二目 實質合憲性 133
第四節 小結 134
第六章 體檢制度合憲性:以工作權、身體自主權、隱私權為視角 137
第一節 工作權之內涵 137
第一項 工作權之意義 137
第二項 司法實務見解就審查標準之分析 139
第二節 身體自主權之內涵 141
第三節 隱私權之內涵 143
第一項 隱私權之意義 143
第二項 司法實務見解就審查標準之分析 145
第四節 檢討:對於移工為體檢措施之合憲性 146
第一項 審查標準之採擇 146
第二項 實質合憲性 148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150
參考文獻 154
zh_TW
dc.format.extent 574808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4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移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客工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體檢措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合憲性zh_TW
dc.title (題名) 我國客工制度的人權保障困境 -以移工體檢措施的合憲性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redicament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under Taiwan’s Guestworker Program: 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Foreigner Workers’ Physical Examination Procedur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譯)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初版,2005)。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1)。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五版:2009)。
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台北:元照(四版,2010)。
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初版,2011)。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三版,2009)。
許志雄、蔡茂寅等合著,《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四版,2008)。
趙守博,《勞工政策與勞工問題》,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2)。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文化(五版,2010)。
(二)期刊與論文集
王澤鑑,〈人格權的保護客體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障範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頁59以下(2006)。
尤素芬、鄭惠珠、劉浩熏,〈藍領移工健康問題之初探性研究:以南部某健康服務站的諮詢移工為例〉,《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31卷第1期,頁43以下(2012)。
李震山,〈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51以下(2003)。
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16卷2期,頁45以下(2004)。
李建良,〈外國人權利保障的理念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92以下(2003)。
李念祖,〈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27卷1期,頁80以下(2001)。
林嘉源,〈「外籍新娘」媒體形象再現 -以《中時》、《聯合》與《蘋果》為例〉,中華傳播協會2005年年會論文。
林怡心、潘淑滿,〈醫病關係中的身體自主權-以女性乳癌病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7期,頁126以下(2001)。
孫健忠,〈移工社會保障宣言及實施-國際經驗與我國現況的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23期,頁160以下(2008)。
郭德厚,〈「權衡」胎兒生命權與婦女身體自主權?-優生保健法修正草案之價值預設檢討〉,《成大法學》,第16期,頁87以下(2008)。
莊國良,〈在台外籍勞工人權問題之探討〉,《台灣勞工雙月刊》,第3期,頁32以下(2006)。
陳秀英,〈健保新知-健保IC卡新措施〉,《高雄榮總醫訊》,第8卷第2期,頁15以下(2005)。
黃昭元,〈釋字第618 號解釋探討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收於:周志宏、許志雄、蔡茂寅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頁471以下,台北:元照(2007)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臺大法學論叢》,33卷3期,頁45以下(2004)。
黃昭元,〈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頁253以下(2008)。
焦興鎧,〈規範移工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兼論對我國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頁205以下(2002)。
焦興鎧,〈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理論與政策》,第67期,頁77以下(2004)。
曾嬿芬,〈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頁41以下(2005)。
曾嬿芬,〈引進低階外勞的國族政治:客工計畫的形成〉,《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1以下(2004)。
廖元豪,〈外人做頭家?-論外國人的公民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13期,頁245以下(2010)。
廖元豪,〈移民-基本人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的憲法論述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83以下(2008)。
廖元豪,〈美國「種族優惠性差別待遇」(Racial Affirmative Action)合憲性之研究─兼論平等原則之真義〉,《東吳法律學報》,9卷2期,頁1以下(1996)。
廖元豪,〈馴化並面對族群歧視-為制定「族群平等法」而倡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38以下(2011)。
廖元豪,〈「海納百川」或「非我族類」的國家圖像?-檢討民國九十二年的「次等公民」憲法實務〉,《全國律師》, 第8卷第4期,頁28以下(2004)。
廖元豪,〈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評介Kevin R. Johnson的The“Huddled Masses”Myth: Im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頁417以下(2006)。
廖元豪,〈「哪兒來的」二等公民?〉,《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頁8以下(2004)。
廖元豪,〈試用期的台灣人?-承認次等公民的釋字第六一八號解釋〉,《全國律師》,第11卷第5期,頁27以下(2007)。
廖元豪,〈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83以下(2009)。
廖福特,〈國際人權法:第三講-禁止酷刑及強迫失蹤,保障遷徙勞工及身心障礙者〉,《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頁60以下(2007)。
廖福特、翁逸泓,〈兩難?共存?-國家處理個人資料與資訊隱私權保障之糾葛〉,收於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II行政法總論篇》,頁271,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2008)。
管安露,〈美國對外國人為差別待遇之司法審查標準及基準分析〉,《法學新論》,第37期,頁85以下(2012)。
鄭津津,〈我國外籍勞工人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67以下(2008)。
鄭津津,〈反歧視與平等權-論台灣外籍勞工之工作平等〉,《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頁5以下(2011)。
鄭安玲、宋鎮照,〈比較台灣與新加坡勞動移民政策〉,《亞太研究論壇》,第57期,頁55以下(2012)。
鄭安玲、宋鎮照,〈鼓勵、限制或防範?新加坡移民政策制定之模型建構〉,《亞太研究論壇》,第54期,頁29以下(2011)。
薛承泰、林昭禎,〈外勞數量與台灣勞工就業的關係〉,《國家政策論壇》,季刊春季號(2004)。
藍科正,〈勞動力跨國移動政策-臺灣引進外勞的經驗〉,收於詹火生編,《新經濟世紀的勞動政策》,頁25以下,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2001)。
龔尤倩,〈客工制度安魂曲?〉,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及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頁243以下,台北:唐山(2008)。
(三)研討會論文
余健慈,〈全球化浪潮下國際移民對移入社會之影響--比較德國與台灣當前移工/移民政策與其影響〉,發表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主辦,「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
曾嬿芬,〈客工政策:在台移工困境的根源〉,發表於政治大學主辦,「新奴工制度---台灣外勞政策研討會」,收錄於:《憲政時代》,第31卷第2期(2005)。
廖元豪,〈外人搶資源 vs. 鬥陣拼經濟-論外國人的憲法工作權〉,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一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工作權之保障》(下冊),台北:司法院(2012)。
劉靜怡,〈隱私權保障機制:以健保 IC 卡計畫為研究核心〉,收錄於:《行政院研考會92年度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3)。
(四)學位論文
呂鴻進,《我國外勞管理與強迫勞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外事組碩士論文(2007)。
邵允鍾,《從憲法角度檢視移工不得自由轉換雇主之相關規定:以平等權論述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周珈宇,《防制人口販運之研究-以人口販運案件之查緝及其被害人之保護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施念慧,《論我國之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與加拿大、德國、新加坡比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徐福基,《我國防制人口販運相關問題之研究-以性剝削為探討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宗韓,《台灣外籍勞工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張維民,《由代孕生殖法草案論代孕者之身體自主權》,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
劉家綾,《我國外籍勞工管理法制合憲性的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
劉秋英,《國際核心勞動基準在台灣實踐狀況之分析--以外籍幫傭就業歧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蕭美珠,《台灣製造業外籍勞工勞動人權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五)翻譯著作
Antonio Tujan Jr.著,黃國治譯,〈勞工遷移、彈性化與全球化〉,收錄於:夏曉鵑、陳信行及黃德北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北:唐山(2008)。
Robert Gilpin著,楊宇光、楊炯譯,《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台北:桂冠(2004)。
Saskia Sassen著,國立編譯館主譯、黃克先譯,《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台北:巨流(2006)。
逃跑外勞著,《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編譯:四方報編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2)。
(六)網站資源
行政院勞動部:https://www.mol.gov.tw/#。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s://www.cdc.gov.tw/。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https://www.lourdes.org.tw/。
General Assembly of United Nations:https://www.un.org/en/ga/。
CNN.COM:https://edition.cnn.co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https://www.ilo.org/global/lang--en/index.htm。
The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https://www.splcenter.org/。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https://www.gao.gov/。
U.S. Department of State:https://www.state.gov/。
二、英文文獻
(一)專書
NICOLA YEATES, GLOBALIZING CARE ECONOMIES AND MIGRANT WORKERS EXPLORATIONS IN GLOBAL CARE CHAINS (2009).
PETER MORTON GOAN , ELLIS ISLAND INTERVIEWS (2004).
STUART BRUCHEY,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ABOR (1997).
STEPHEN CASTLES, ETHNICITY AND GLOBALIZATION (2000).
STEPHEN CASTLES & MARK J. MILLER , THE AGE OF MIGRATION :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RN WORLD (2009).
(二)期刊與論文集
Dorothy E. Hill , Guest Worker Programs are No Fix for Our Broken Immigration System: Evidence From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 41 NEW MEXICO LAW REVIEW 131 131-191 (2011).
Eleanor G. Carr, Search for a Round Peg: Seeking a Remedy for Recruitment Abusee in the U.S. Guest Worker Program , 43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AND SOCIAL PROBLEMS 399-446 (2010).
Eleanor Marie Lawerence Brown , Visa as Property, Visa as Collateral , 64 VANDERBILT LAW REVIEW 1047-1105 (2011).
Howard F. Chang , Liberal Ideals and Political Feasibility: Guest-Worker Programs as Second Best Policies, 27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IAL REGULATION 465-481 (2002).
Howard F. Chang, Guest Workerhs and Justice in a Second-Best World , 34 UNIVERSITY OF DAYTON LAW REVIEW 3-14 (2008).
Juan F. Perea, Ethnicity and Prejudice: Reevaluating “‘National Origin’ Discrimination under Title VII”, 35 WM. & MARY L. REV. 805, 822, 823 (1994).
Jagdish Bhagwati, Broders Beyond Control , in : ANTHONY M. MESSINA / GALLYA LAHAV , THE MIGRATION READER EXPLORING POLITICS AND POLICIES ,Colorado, U.S.:Lynne Rienner Publishers,Inc (2005).
Kati L. Griffith, Tamara L. Lee, Immigration Advocacy as Labor Advocacy, 33 BERKELEY JOURNAL OF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 73-117 (2012).
Martin Ruhs and Bridget Anderson, Migrant Workers: Who Needs Them?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Staff Shortages, Im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WHO NEEDS MIGRANT WORKERS: LABOUR SHORTAGES, IM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2011).
Maria L. Ontiveros , A Strategic Plan for Using The Thirteenth Amendment to Protect Immigration Workers , 27 WISCONSIN JOURNAL OF LAW, GENDER & SOCIETY 133-161(2012).
Merav Lichtenstein, An Examination of Guest Worker Immigration Reform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5 CARDOZO PUBLIC LAW, POLICY AND ETHICS JOURNAL 689-727 (2007).
Robert J. Misulich, A Lesser-Known Immigration Crisis: Federal Immigration Law in the 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20 PACIFIC RIM LAW & POLICY JOURNAL 211-235 (2011).
Stephen Castles, The Factors that Make and Unmake Migration Policies, in: ALEJANDRO PORTES / JOSH DEWIND , RETHINKING MIGRATION , New York , U.S.:Berghahn Books (2008).
Sanam Yasseri, Out of the Shadows: A Call to End the Exploitation of Non-Agricultural Migrant Workers by Reforming the U.S. H-2B Guest Worker Program, 15 SOUTHWEST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361-382 (2009).
Soverign Hanger, Farm Workers and Forced Labor: Why Including Agricultural Guest Workers in the Migrant and Seasonal Worker Protection Act Prevents Human Trafficking, 38 SYRACU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E 173-199 (2010).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101204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