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許政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黃鈺茹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Huang, Yu-Ju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黃鈺茹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uang, Yu-Ju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Sep-2021 17:06:2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Sep-2021 17:06:2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Sep-2021 17:06:2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665201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90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665201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消滅時效在實務上往往是當事人所爭執的第一個爭點,消滅時效完成之法律效果,一定程度地犧牲權利人的利益,與社會大眾的普遍認知有相當落差,因此必須有堅強的正當化理由,作為立法論及個案解釋上的指引。 本文首先探討消滅時效之創制理由,進而研究民法總則之時效規定、實務判決現況及學者建議,最後針對法務部於2017年提出之修法草案,提出個人之淺見。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2 第二章 現行消滅時效制度之介紹 3 第一節 消滅時效之存在理由 3 第一項 傳統通說之看法 3 第二項 對傳統通說之反駁 4 第三項 本文觀點 8 第二節 現行法制 10 第一項 時效之起算 10 一、 民法第128條、客觀起算基準與法律上障礙 10 二、 實務立場之偏離 12 第二項 時效期間 25 一、 15年之一般時效期間 25 二、 5年之特別時效期間 26 三、 2年之特別時效期間 27 四、 學者倡議 30 五、 本文觀點 30 第三章 現行制度面臨之挑戰 31 第一節 時效障礙事由 31 第一項 時效中斷事由 31 一、 爭議一:「請求」作為時效中斷事由之妥適性 32 二、 爭議二:保全處分是否具有中斷時效之效力 34 第二項 時效不完成事由 36 第三項 現行時效障礙類型及事由不敷使用? 36 一、 「法律上之障礙」與時效不完成效果之類推適用 37 二、 誠信原則與時效抗辯之禁止援用 48 三、 當事人協商:權利人之「持續請求」 52 四、 小結 57 第二節 侵權行為之消滅時效 59 第一項 時效起算點明文採取主觀基準 59 一、 通說對於民法第197條之基本立場 59 二、 第197條「知悉」之範圍 60 第二項 侵權行為客觀最長期限之爭議 63 一、 爭議一:如何判斷客觀最長期限之起算點? 63 二、 爭議二:客觀最長期限與主觀期間的關係為何? 65 第三節 本文觀點 66 第四章 草案之修正方向與評析 69 第一節 修法草案之主要設計 69 第一項 修訂時效起算點,改採主觀標準 69 第二項 時效期間原則上為5年,並搭配客觀最長期限 70 第三項 時效障礙事由,增設時效停止之類型,並調整原先類型之項目 71 第二節 修法草案與現行條文之比較與評析 72 第一項 時效完成之效果(未修正) 73 第二項 關於時效起算點 74 一、 現行法之缺失 75 二、 草案之回應 75 三、 對草案之評析 75 第三項 關於時效期間 76 一、 現行法之缺失 78 二、 草案之回應 78 三、 對草案之評析 79 第四項 永不罹於時效(或不適用消滅時效)之請求權類型 82 一、 現行法之狀態 82 二、 草案之回應 83 三、 對草案之評析 83 第五項 關於時效障礙事由 84 一、 時效中斷制度 86 二、 時效不完成制度 89 三、 時效停止制度 102 第五章 結論 110 參考文獻 112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65201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消滅時效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修法草案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法律上障礙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時效起算點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消滅時效之修法芻議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書籍 1.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17年3月。 2.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2月。 3.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三民書局,1993年初版。 二、期刊論文 1.王千維,德國民法債編修正有關消滅時效制度之變動,月旦法學教室,8期,2003年6月,頁109-123。 2.汪淵智,論侵權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月旦民商法雜誌,38期,2012年12月,頁62-85。 3.林誠二,消滅時效與仲裁判斷之交錯適用—以工程契約所生之請求權為例,2007年12月,國立高雄大學法學論叢,3卷1期,頁1-31。 4.林誠二,消滅時效進行之障礙事由,台灣法學雜誌,264期,2015年1月,頁115-123。 5.林誠二,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之合理性判斷—簡評最高法院九五年台上字第一六O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2007年4月,頁302-306。 6.林誠二,承攬報酬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月旦法學教室,107期,2011年9月,頁15-17。 7.吳瑾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承認、契約承認及拋棄時效利益—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316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67期,2018年1月,頁5-18。 8.吳瑾瑜,當事人協商與消滅時效制度—由德國經驗看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五O號民事判決之珍貴啟示,月旦法學雜誌,221期,2013年10月,頁187-198。 9.吳瑾瑜,權利人聲請假扣押—另類消滅時效中斷事由?/最高法院100臺上2155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6期,2012年8月,頁191-196。 10.吳瑾瑜,請求權行使法律上障礙新類型之誕生?/最高院100台上109,台灣法學雜誌,191期,2012年1月,頁171-176。 11.吳明軒,試論與起訴中斷時效有同一效力之事項,法令月刊,第43卷第2期,1992年2月,頁5-10。11 12.吳從周,「法律上之障礙」作為時效開始進行之障礙或時效停止進行之事由?台灣法學雜誌,144期,2010年1月,頁185-188。 13.吳從周,變遷中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從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一二號等三則判決之啟示談起,東吳法律學報,17卷2期,2005年12月,頁93-146。 14.吳從周,在時效起算點決議仍採客觀基準說之後/高等九七上國一一,台灣法學雜誌,130期,2009年6月,頁253-255。 15.吳從周,撤銷仲裁判斷與時效視為不中斷—簡評最高法院九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一二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32期,2009年7月,頁235-242。 16.吳從周,備忘民法總則之二年短期消滅時效期間-實務案例類型化及其分析,月旦法學教室,45期,2006年7月,頁59-69。 17.吳從周,時效抗辯、法律感覺與誠信原則—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2250號及其後續之判決發展,月旦裁判時報,1卷,2010年2月,頁90-96。 18.姚志明,承攬人提供材料之請求權時效,月旦法學教室,116期,2012年5月,頁18-20。 19.陳洸岳,繼續性侵權行為之短期消滅時效的起算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2002年9月,頁108-111。 20.陳聰富,臺灣民法債編修訂新動向,月旦法學雜誌,300期,2020年5月,頁118-131。 21.陳聰富,論時效起算時點與時效障礙事由,月旦法學雜誌,285期,2019年1月,頁5-33。 22.黃立,檢視短期消滅時效的問題—兼論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56號及89年度台上字第831號民事判決,政大法學評論,67期,2001年9月,頁113-142。 23.黃立,德國民法消滅時效制度的改革,政大法學評論,76期,2003年12月,頁1-84。 24.黃松茂,民法消滅時效制度之基本理論問題:從若干最高法院判決及決議談起,臺大法學論叢,49卷2期,2020年6月,頁403-476。 25.溫俊富,消滅時效制度存在理由試論,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1期,2009年6月,頁79-112。 26.溫俊富,羅馬法上消滅時效建制理由的管窺,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8期,2012年12月,頁67-100。 27.溫俊富,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適用—借鑑於日本塵肺訴訟案例,台灣法學雜誌,293期,2016年4月14日,頁131-144。 28.溫俊富,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日本時效抗辯案例考察(上),司法周刊,1788期,2016年3月,頁2。 29.溫俊富,消滅時效期間的起算—日本時效抗辯案例考察(下),司法周刊,1789期,2016年3月,頁2-3。 30.溫俊富,消滅時效期間起算的若干問題—日本實務見解的檢討與借鑑(上),司法周刊,1808期,2016年7月,頁2-3。 31.溫俊富,消滅時效期間起算的若干問題—日本實務見解的檢討與借鑑(下),司法周刊,1809期,2016年7月,頁3。 32.溫俊富,時效抗辯與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日本時效抗辯案例考察,司法周刊,1749期,2015年5月,頁2-3。 33.廖蕙玟、黃雅慧,繼續行使權利之消滅時效問題研析—簡評台中地方法院101年度訴字第2340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332期,2017年11月,頁16-26。 34.蔡晶瑩,消滅時效/最高院100台上1344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6期,2012年6月,頁188-190。 35.謝哲勝,侵權行為的消滅時效起算與完成時點,月旦法學教室,208期,2020年2月,頁10-12。 36.蘇惠卿,時效抗辯與誠實信用原則之適用—簡評九六年台上字第二二五O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08期,2009年7月,頁291-295。 37.蘇惠卿,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月旦民商法雜誌,18期,2007年12月,頁55-74。 三、網路資源 1.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 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四、未出版資料 法務部,民法債編研究修正小組第11次至第32次會議紀錄及附隨之研究報告(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NCCU202101167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