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轉型之後,何謂正義?」台灣轉型正義論述探析
What king of justice is needed after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discourses about transition justice in Taiwan
作者 許賀鈞
Hsu, He-Chun
貢獻者 葉浩
許賀鈞
Hsu, He-Chun
關鍵詞 轉型正義
民主轉型
歷史記憶
國族認同
促轉會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Sep-2021 17:37:43 (UTC+8)
摘要 直至2021年的今天,臺灣的民主化進程普遍被認為是已經走入民主鞏固的階段,但在此同時,台灣社會對於過去不論是二二八事件、抑或是白色恐怖時期威權統治的歷史,似乎仍未整理好思緒去面對。轉型正義不僅只是對過去歷史的反省與總結,其意義還包括了對當前政體所應重視和守護的價值作定義,以及朝向未來發展的民主法治教育等等,可以說轉型正義不只面對過去、更同時面向現在以及未來。然而,在台灣的社會與政治脈絡中,相對於對民主轉型的重視,轉型正義卻鮮少受到關注與重視,且即便有民間或政府人士願意推動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其過程也常是艱辛且充滿阻礙的。因此,本篇論文便是企圖研究,在台灣的文化脈絡下的轉型正義究竟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為此,在研究方法上先從台灣的轉型正義理論論述作切入,回顧過去曾被提出的台灣轉型正義論述,檢視不同論述之間的差異及背後原因,思考不同論述之間是否有達成共識的空間與可能;接著再從抽象的理論層次轉進實然的政治實踐層次,檢視不同時期的台灣政府對轉型正義的作法與態度,並與前面提及的轉型正義論述做對照;最後則是整理近幾年轉型正義的發展與轉變,從中分析台灣的轉型正義在經過這數十年來有哪些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又有哪些問題至今仍然難解,並試圖分析那些難解的問題其癥結點究竟為何,以及為未來台灣轉型正義的發展提出一些臆想與可以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昭文,2015,〈二二八口述史與轉型正義〉,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63-77,新北市:衛城出版。
王時思,2008,〈轉型正義在台灣—政府的角色〉,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145-71,台北:台灣智庫。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21,〈針對促轉會再度提出延任的聲明〉。
守護轉型正義聯盟,2021,〈針對行政院長同意促轉會延任之聲明〉。
江宜樺,2007,〈臺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5:65-81。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1-34。
吳乃德,2020,〈轉型正義的台灣想像〉,《自由時報》,06月01日。
吳叡人,2015,〈作為政治的轉型正義〉,《台灣人權學刊》,3:93-102。
李禎祥,2015,〈民主化初期的平反工作〉,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15-29,新北市:衛城出版。
汪平雲,2006,〈國民黨黨產、黨國體制與轉型正義──「有轉型而無正義」的台灣民主化〉,《當代》,230:14。
汪宏倫,2021,〈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思想》,42:1-61。
林邑軒,2015,〈官方檔案的徵集與公布〉,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43-59,新北市:衛城出版。
林佳龍,2008,〈轉型,沒有正義--論國民黨黨產對台灣民主鞏固的挑戰〉,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95-121,台北:台灣智庫。
林傳凱,2015,〈白色恐怖口述史的檢討〉,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81-116,新北市:衛城出版。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兩年階段性任務成果報告〉。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09年6月1日至109年11月30日任務進度報告〉。
施正鋒,2010,〈轉型正義的探討—由分配到認同〉,《台灣族群政策》,259-96,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13,〈轉型正義所面對的課題〉,2013年「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若林正丈,2014,《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徐永明,2006,〈追求台灣政治的轉型正義〉,《新世紀智庫論壇》,35:111-13。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2000,《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台北:商周出版。
曹欽榮,2015,〈紀念博物館與轉型正義〉,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119-142,新北市:衛城出版。
許家馨,2020,〈反思當代台灣政治論述的「和解」概念〉,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永興,1987,〈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陳君愷,2008,〈從轉型正義觀點看國民黨黨產問題〉,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69-93,台北:台灣智庫。
陳宜中,2007,〈吳乃德沒說清楚的問題〉,《中國時報》。
陳芳明,2007,〈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5:83-94。
陳俊宏,2015,〈檢視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新世紀智庫論壇》,71:18-28。
陳嘉銘,2021,〈我們欠白色恐怖被害者什麼正義〉,《蘋果日報》,02月27日。
陳嘉銘,2021,〈轉型正義的「整體性途徑」〉。
陳翠蓮,2021,〈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的成敗關鍵〉,《蘋果日報》,02月27日。
彭立忠、莊景升,2006,〈由社會中的人權實踐省思我國的人權教育〉,《明道學術論壇》,2(1):15-28。
曾慶豹,2020,〈除去記憶中的恐懼: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和平與正義〉,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黃丞儀,2021,〈促轉會可以休矣〉,《自由時報》,03月22日。
黃長玲,〈讓公務體系投入 促轉會不宜延任〉,《蘋果日報》,02月27日。
黃長玲,2015,〈那些我們該記得而不記得的事〉,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三 面對未竟之業》:159-166,新北市:衛城出版。
黃國昌,2017,〈黃國昌專訪之三》關注轉型正義 受摯友汪平雲影響〉
黃默,〈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1(2):69-84。
楊孟軒,2020,〈歷史記憶與記憶的歷史:創傷、情感與和解〉,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楊長鎮,2006,〈雙重轉型與待完成的正義實踐〉,《當代》,112:36-43。
葉浩,2008,〈價值多元式轉型正義理論:一個政治哲學進路的嘗試〉,《台灣政治學刊》,12:11-51。
葉浩,2017,〈從過去的執拗低音到今日的主旋律──關於台灣轉型正義論述的側寫〉,《二十一世紀》,159:24-38。
蕭阿勤,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出版。

英文文獻
Ackerman, Bruce. 1992. The Future of Liberal Revolution.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Offe, Claus. 1996. Varieties of Transitions: The East European and East German Exper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gby, Andrew. 2001.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215。
Teitel, Ruti G. 2000. Transitional Justice.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Teitel, Ruti G. 2003. “Transitional Justice Genealogy.”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Vol. 16, pp.69-94.
Tina Rosenberg, “Overcoming the Legacies of Dictatorship,” Foreign Affairs 74, no. 3 (May 1995): 134–5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10525202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252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葉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賀鈞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He-Ch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賀鈞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He-Ch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1 17:37:43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1 17:37: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1 17:37: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252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05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25202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直至2021年的今天,臺灣的民主化進程普遍被認為是已經走入民主鞏固的階段,但在此同時,台灣社會對於過去不論是二二八事件、抑或是白色恐怖時期威權統治的歷史,似乎仍未整理好思緒去面對。轉型正義不僅只是對過去歷史的反省與總結,其意義還包括了對當前政體所應重視和守護的價值作定義,以及朝向未來發展的民主法治教育等等,可以說轉型正義不只面對過去、更同時面向現在以及未來。然而,在台灣的社會與政治脈絡中,相對於對民主轉型的重視,轉型正義卻鮮少受到關注與重視,且即便有民間或政府人士願意推動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其過程也常是艱辛且充滿阻礙的。因此,本篇論文便是企圖研究,在台灣的文化脈絡下的轉型正義究竟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為此,在研究方法上先從台灣的轉型正義理論論述作切入,回顧過去曾被提出的台灣轉型正義論述,檢視不同論述之間的差異及背後原因,思考不同論述之間是否有達成共識的空間與可能;接著再從抽象的理論層次轉進實然的政治實踐層次,檢視不同時期的台灣政府對轉型正義的作法與態度,並與前面提及的轉型正義論述做對照;最後則是整理近幾年轉型正義的發展與轉變,從中分析台灣的轉型正義在經過這數十年來有哪些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又有哪些問題至今仍然難解,並試圖分析那些難解的問題其癥結點究竟為何,以及為未來台灣轉型正義的發展提出一些臆想與可以努力的方向。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寫作方式與章節安排 3
第二章 臺灣的轉型正義理論回顧與梳理 4
第一節 轉型正義支持與否的不一致 4
第二節 轉型正義推動程度上的不一致 8
第三節 轉型正義著眼點的不一致 24
第三章 對轉型正義的期望與臺灣的政治現實 29
第一節 兩蔣時期到李登輝時期 29
第二節 陳水扁執政時期 33
第三節 馬英九執政時期與章節小結 37
第四章 臺灣轉型正義的新局與困境 38
第一節 蔡英文當選後的臺灣轉型正義新局 38
第二節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作為 42
第三節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爭議與難題 54
結論 60
參考文獻 69
zh_TW
dc.format.extent 205241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252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轉型正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主轉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歷史記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族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促轉會zh_TW
dc.title (題名) 「轉型之後,何謂正義?」台灣轉型正義論述探析zh_TW
dc.title (題名) What king of justice is needed after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discourses about transition justice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昭文,2015,〈二二八口述史與轉型正義〉,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63-77,新北市:衛城出版。
王時思,2008,〈轉型正義在台灣—政府的角色〉,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145-71,台北:台灣智庫。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21,〈針對促轉會再度提出延任的聲明〉。
守護轉型正義聯盟,2021,〈針對行政院長同意促轉會延任之聲明〉。
江宜樺,2007,〈臺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5:65-81。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1-34。
吳乃德,2020,〈轉型正義的台灣想像〉,《自由時報》,06月01日。
吳叡人,2015,〈作為政治的轉型正義〉,《台灣人權學刊》,3:93-102。
李禎祥,2015,〈民主化初期的平反工作〉,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15-29,新北市:衛城出版。
汪平雲,2006,〈國民黨黨產、黨國體制與轉型正義──「有轉型而無正義」的台灣民主化〉,《當代》,230:14。
汪宏倫,2021,〈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思想》,42:1-61。
林邑軒,2015,〈官方檔案的徵集與公布〉,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43-59,新北市:衛城出版。
林佳龍,2008,〈轉型,沒有正義--論國民黨黨產對台灣民主鞏固的挑戰〉,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95-121,台北:台灣智庫。
林傳凱,2015,〈白色恐怖口述史的檢討〉,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81-116,新北市:衛城出版。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兩年階段性任務成果報告〉。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09年6月1日至109年11月30日任務進度報告〉。
施正鋒,2010,〈轉型正義的探討—由分配到認同〉,《台灣族群政策》,259-96,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13,〈轉型正義所面對的課題〉,2013年「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若林正丈,2014,《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徐永明,2006,〈追求台灣政治的轉型正義〉,《新世紀智庫論壇》,35:111-13。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2000,《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台北:商周出版。
曹欽榮,2015,〈紀念博物館與轉型正義〉,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119-142,新北市:衛城出版。
許家馨,2020,〈反思當代台灣政治論述的「和解」概念〉,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永興,1987,〈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陳君愷,2008,〈從轉型正義觀點看國民黨黨產問題〉,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69-93,台北:台灣智庫。
陳宜中,2007,〈吳乃德沒說清楚的問題〉,《中國時報》。
陳芳明,2007,〈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5:83-94。
陳俊宏,2015,〈檢視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新世紀智庫論壇》,71:18-28。
陳嘉銘,2021,〈我們欠白色恐怖被害者什麼正義〉,《蘋果日報》,02月27日。
陳嘉銘,2021,〈轉型正義的「整體性途徑」〉。
陳翠蓮,2021,〈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的成敗關鍵〉,《蘋果日報》,02月27日。
彭立忠、莊景升,2006,〈由社會中的人權實踐省思我國的人權教育〉,《明道學術論壇》,2(1):15-28。
曾慶豹,2020,〈除去記憶中的恐懼: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和平與正義〉,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黃丞儀,2021,〈促轉會可以休矣〉,《自由時報》,03月22日。
黃長玲,〈讓公務體系投入 促轉會不宜延任〉,《蘋果日報》,02月27日。
黃長玲,2015,〈那些我們該記得而不記得的事〉,莊瑞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三 面對未竟之業》:159-166,新北市:衛城出版。
黃國昌,2017,〈黃國昌專訪之三》關注轉型正義 受摯友汪平雲影響〉
黃默,〈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1(2):69-84。
楊孟軒,2020,〈歷史記憶與記憶的歷史:創傷、情感與和解〉,2020年「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楊長鎮,2006,〈雙重轉型與待完成的正義實踐〉,《當代》,112:36-43。
葉浩,2008,〈價值多元式轉型正義理論:一個政治哲學進路的嘗試〉,《台灣政治學刊》,12:11-51。
葉浩,2017,〈從過去的執拗低音到今日的主旋律──關於台灣轉型正義論述的側寫〉,《二十一世紀》,159:24-38。
蕭阿勤,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出版。

英文文獻
Ackerman, Bruce. 1992. The Future of Liberal Revolution.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Offe, Claus. 1996. Varieties of Transitions: The East European and East German Exper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gby, Andrew. 2001.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215。
Teitel, Ruti G. 2000. Transitional Justice.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Teitel, Ruti G. 2003. “Transitional Justice Genealogy.”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Vol. 16, pp.69-94.
Tina Rosenberg, “Overcoming the Legacies of Dictatorship,” Foreign Affairs 74, no. 3 (May 1995): 134–5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101517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