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台史所 | |
dc.creator (作者) | 李衣雲 | |
dc.creator (作者) | Lee, I. Yun | |
dc.date (日期) | 2021-05 | |
dc.date.accessioned | 25-Oct-2021 15:27:1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5-Oct-2021 15:27:1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5-Oct-2021 15:27:13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50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歐洲在十九世紀後半期,發展出了百貨公司,其核心在於合理 主義與符號消費,在一體化的空間中演出壯觀的消費文化與都市機 能。而臺灣則在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入了由其轉譯後的百貨公司文 化,並強調文化教養與品味。而同時,上海也形塑了自身的百貨公 司文化,在一體化的空間中加入了遊樂場與戲院的功能空間。戰後, 臺灣在戰時經濟體制下,僅有購物形式的小型百貨行,一直到1960 年代才再度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這些百貨公司多由「上海商人」 創辦,開啟了1960至1970年代中,臺灣的上海系百貨公司的時代: 西方百貨公司的概念由中國上海式站在檯面上詮釋,日治時期的日 本百貨公司文化隱沒,但卻未曾消失。 | |
dc.format.extent | 265942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55期, pp.169-220 | |
dc.subject (關鍵詞) | 百貨公司 ; 臺灣史 ; 消費文化 ; 娛樂 ; 大眾文化 | |
dc.title (題名) | 娛樂與消費的複合體:1960年代再興起的台北市百貨公司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30383/TJH.202105_(55).0004 | |
dc.doi.uri (DOI) | https://doi.org/10.30383/TJH.202105_(55).0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