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薛侃思想及其學術交遊、講學事功研究
Research in Thoughts, Academic Interactions during Visits, Lect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Xue Kan
作者 蔡明諺
Tsai, Ming-Yen
貢獻者 周志煌
Chou, Chih-Huang
蔡明諺
Tsai, Ming-Yen
關鍵詞 薛侃
陽明後學
陽明
明代儒學
學術交遊
Xue Kan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1-Mar-2022 17:06:26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薛侃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學術交遊、義理思想與講學事功等面向呈現薛侃整體的學思風貌。薛侃的學術交遊歷程,除了反映薛侃傳述陽明學的主要成就外,也可以看見薛侃的生命歷程與陽明學的傳播過程早已密不可分;另外,陽明的學術思想不僅啟發薛侃,也促使薛侃於中晚年進一步發展出自身的學說特色。而薛侃作為儒者的倫理關懷與實踐,也表現於薛侃對於家鄉的治理與建設。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古籍
(先秦)《呂氏春秋》,《諸子集成》,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
(先秦)《周易》,(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先秦)《論語》,(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先秦)荀子:《荀子》,《諸子集成》,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宋)周敦頤:《周濂溪先生全集》,(清)張伯行編輯:《正誼堂全書》左氏增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影印。
(宋)程顥:《二程文集》,(清)張伯行編輯:《正誼堂全書》左氏增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影印。
(明)王守仁著,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王畿著,吳震編校:《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陳獻章撰,孫通海點校:《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湛若水著,鍾彩鈞、游騰達點校:《泉翁大全集》(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年。
(明)歐陽德:《歐陽南野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薛侃撰,陳椰編校:《薛侃集(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明)聶雙江:《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羅念庵:《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黃宗羲著,夏瑰琦、洪波點校:《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清)《揭陽縣誌》,「重印」揭陽縣誌董事會編,香港:1969年。
2.近人專書
〔日〕岡田武彥:《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汎森:《思想是一種生活方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左東齡:《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朱鴻林:《儒者思想與出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李明輝主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林月惠:《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年。
林繼平:《宋學探微》(上、下冊),臺北:蘭臺出版社,2002年。
侯潔之:《晚明王學由心轉性的本體詮釋》,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年。
俞樟華:《王學編年》,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宣朝慶:《泰州學派的精神世界與鄉村建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徐復觀:《儒家思想與人文世界》,收入李維武編:《徐復觀文集》第二卷,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昭煒:《陽明學發展的困境及出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藝曦:《陽明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陳永革:《陽明學派與晚明佛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陳立勝:《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修訂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年。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來:《宋明理學(第二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
陳來:《詮釋與重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章繼光:《陳白沙梁啟超綜論》,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喬清舉:《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彭國翔:《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黃明同:《陳獻章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的新視野》,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1年。
楊國榮:《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學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劉聰:《陽明學與佛道關係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蔡淑閔:《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聖學的追尋與傳播──陽明學派遊學活動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鄧志峰:《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國近代士大夫與西方挑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錢明:《王陽明及其學派論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錢明:《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二、期刊及專書論文
朱鴻林:〈二十世紀的明清鄉約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1期,2004年4月。
呂妙芬:〈陽明學派的建構與發展〉,《清華學報(新)》第29卷第2期,1999年6月。
呂妙芬:〈聖學教化的弔詭:對晚明陽明講學的一些觀察〉,《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1998年12月。
林月惠:〈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展開與轉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唐立宗:〈從《廷鞫實錄》看明嘉靖年間的政爭與詔獄〉,收於《通識教育與歷史專業:東亞研究的微觀與宏觀論文集》,中壢: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年。
黃海娟:〈陳白沙從祀孔廟考〉,《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7年。
孫占卿:〈薛中離散逸詩文考〉,《求索》第6期,2011年6月。
孫占卿:〈薛中離著作考〉,《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1年10月。
翁奕波:〈明代潮州文學述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6期,2009年6月。
張克偉:〈明儒薛侃之宦履行歷及著作研考〉,《地方文化研究輯刊》第1期,2015年5月。
曹國慶:〈明代鄉約推行的特點〉,《中國文化研究》第15期,1997年2月。
陳寒鳴:〈簡論陽明高足薛侃思想要旨〉,《朱子學刊》第1輯,2004年。
陳焱:〈研幾與良知:薛侃研幾思想研究──以《研幾錄》為中心〉,《哲學門》第30期,2014年12月。
陳椰:〈薛中離圖書易學思想淺析——以《圖書質疑》為中心〉,《周易研究》第3期,2010年6月。
陳椰:〈薛侃與惠州——陽明學初傳入惠考〉,《惠州學院學報》第37卷第2期,2017年4月。
陳暢:〈宋明理學中的研幾義蘊——以朱子、白沙、陽明後學、蕺山為線索〉,《思想與文化》第14輯第1期,2014年。
陳熙遠:〈聖人之學即眾人之學:《鄉約鐸書》與明清鼎革之際的群眾教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2本第4分,2021年12月。
陳曉萍:〈薛侃儒佛道三教同異論探析〉,《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9月。
陳澤芳:〈從薛侃的交往看王學在潮州的傳播及影響〉,《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卷第1期,2009年2月。
傅錫洪:〈「嚴灘四句」本意考──兼談王陽明「本體工夫」的廣狹二義〉,《哲學與文化》第7卷第47期,2020年7月。
傅錫洪:〈王陽明「四句教」解義及辯證〉,《哲學研究》第7期,2019年7月。
彭國翔:〈陽明後學工夫論的演變與形態〉,《浙江學刊》第1期,2005年6月。
彭傳華:〈王陽明《南贛鄉約》鄉治思想探析〉,《哲學與文化》第45卷第4期,2018年4月。
黃挺:〈《南贛鄉約》在潮州的施行〉,《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4卷第4期,2013年8月。
黃挺:〈明代潮州儒學概說〉,《汕頭大學學報》第10卷第2期,1994年4月。
黃挺:〈碑刻文本裡的16世紀潮汕社會〉,《汕頭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2003年8月。
黃挺:〈潮州王門學派〉,《文史知識》第9期,1997年9月。
黃挺:〈潮州王門學派簡述〉,《汕頭大學學報》第6期,1998年12月。
黃挺:〈薛侃與潮州王門學派〉,《嶺南文史》第4期,1998年8月。
黃瑾瑜:〈論潮州書院建置的文化意蘊〉,《汕頭大學學報》第21卷第4期,2005年5月。
黃贊發:〈薛中離述論〉,《汕頭大學學報》第2期,1999年9月。
楊子怡:〈物我一體,即心即理——嶺南心學傳人薛侃哲學思想論綱〉,《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7年7月。
楊子怡:〈薛侃與明代潮州學〉,《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9月。
楊明:〈明儒薛侃鄉約思想的教化意蘊及實踐特色〉,《船山學刊》第2期,2018年3月。
楊浩:〈薛侃對四書的理解〉,《陽明學研究》第4期,2019年9月。
錢明:〈陽明後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2004年2月。
錢明:〈薛侃:陽明學後期發展的領軍人物〉,《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14年11月。
鍾彩鈞:〈錢緒山及其整理陽明文獻的貢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3期,1998年9月。
饒敏:〈薛侃生平事功與治學述論〉,《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0年10月。
饒鍔著,饒宗頤補訂:《潮州藝文志》卷一,《嶺南學報》第4卷第4期,1935年1月。
蘭軍、鄧洪波:〈王學在杭州書院的傳播〉,《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第2期,2016年5月。
三、學位論文
周興:《明代廣東儒學史研究》,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陳焱:《幾與時:論王船山對傳統道學範式的反思與轉化》,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解春龍:《王陽明與南贛地方勢力研究》,贛州:贛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劉放:《薛侃思想研究──以《研幾錄》為中心》,汕頭:汕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4151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志煌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ou, Chih-Hu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明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Ming-Y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明諺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Ming-Ye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22 17:06:26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22 17:06: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22 17:06: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151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19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151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薛侃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學術交遊、義理思想與講學事功等面向呈現薛侃整體的學思風貌。薛侃的學術交遊歷程,除了反映薛侃傳述陽明學的主要成就外,也可以看見薛侃的生命歷程與陽明學的傳播過程早已密不可分;另外,陽明的學術思想不僅啟發薛侃,也促使薛侃於中晚年進一步發展出自身的學說特色。而薛侃作為儒者的倫理關懷與實踐,也表現於薛侃對於家鄉的治理與建設。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緒論 4
第一節、問題關懷 4
第二節、薛侃與潮州陽明學 5
第三節、相關研究成果回顧 9
一、文獻的搜羅與輯成 9
二、綜述性與事功的相關研究 10
三、義理思想的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研究進路 14
第二章、學術傳播與交遊 18
第一節、從游陽明:典籍刊刻與舉業事功 18
一、從游陽明與典籍刊刻 18
二、交遊與舉業 20
第二節、代傳師教與學派建構 21
一、與龍溪共同刊刻《則言》 21
二、闢建天真書院 22
三、與錢德洪共商接引後學 25
四、發起《年譜》的編纂 28
第三節、家鄉講學與各地游講 32
一、潮州講學 32
二、游講青原書院 36
三、惠州游講 37
第四節、薛侃與甘泉的交遊 39
一、薛侃的學術史觀與甘泉的交誼 39
二、薛侃家族與甘泉的交遊 45
三、與甘泉論學 47
第五節、小結 49
第三章、薛侃學術的叩問及義理思想 51
第一節、背景說明 51
第二節、「在天為太虛,在人為虛明」的本體論述 57
一、從本體到本心 58
二、太虛與虛明 60
三、從本體到工夫修養的轉化:主一 63
四、儒學與佛老的區辨 67
第三節、工夫論及其實踐 72
一、為學三階段與成聖工夫 72
二、初學工夫:忘物與靜坐 74
三、中學階段:有心工夫與忘己 79
四、後學階段:物我兩忘 89
第四節、小結 91
第四章、政教實踐與家鄉治理 93
第一節 兩次鄉約的施行 94
一、中國鄉約概述與陽明《南贛鄉約》的特色 94
二、兩次鄉約的內容及特色 99
三、兩次鄉約帶來的結果與影響 108
第三節、地方建設與關懷 112
一、潮州水利與交通建設 114
二、重要地方水利建設:開闢中離溪 116
三、地方弱勢關懷 120
第四節、小結 121
第五章、結論 122
一、研究成果綜述 122
二、研究限制與展望 130
參考文獻舉要 132
一、專書 132
二、期刊及專書論文 135
三、學位論文 138
zh_TW
dc.format.extent 350338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1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薛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陽明後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陽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明代儒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術交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Xue Kanen_US
dc.title (題名) 薛侃思想及其學術交遊、講學事功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in Thoughts, Academic Interactions during Visits, Lect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Xue K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古籍
(先秦)《呂氏春秋》,《諸子集成》,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
(先秦)《周易》,(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先秦)《論語》,(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先秦)荀子:《荀子》,《諸子集成》,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宋)周敦頤:《周濂溪先生全集》,(清)張伯行編輯:《正誼堂全書》左氏增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影印。
(宋)程顥:《二程文集》,(清)張伯行編輯:《正誼堂全書》左氏增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影印。
(明)王守仁著,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王畿著,吳震編校:《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陳獻章撰,孫通海點校:《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湛若水著,鍾彩鈞、游騰達點校:《泉翁大全集》(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年。
(明)歐陽德:《歐陽南野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薛侃撰,陳椰編校:《薛侃集(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明)聶雙江:《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明)羅念庵:《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黃宗羲著,夏瑰琦、洪波點校:《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清)《揭陽縣誌》,「重印」揭陽縣誌董事會編,香港:1969年。
2.近人專書
〔日〕岡田武彥:《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汎森:《思想是一種生活方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左東齡:《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朱鴻林:《儒者思想與出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李明輝主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林月惠:《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年。
林繼平:《宋學探微》(上、下冊),臺北:蘭臺出版社,2002年。
侯潔之:《晚明王學由心轉性的本體詮釋》,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年。
俞樟華:《王學編年》,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宣朝慶:《泰州學派的精神世界與鄉村建設》,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徐復觀:《儒家思想與人文世界》,收入李維武編:《徐復觀文集》第二卷,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昭煒:《陽明學發展的困境及出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藝曦:《陽明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陳永革:《陽明學派與晚明佛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陳立勝:《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修訂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年。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來:《宋明理學(第二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
陳來:《詮釋與重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章繼光:《陳白沙梁啟超綜論》,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喬清舉:《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彭國翔:《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黃明同:《陳獻章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的新視野》,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1年。
楊國榮:《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學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劉聰:《陽明學與佛道關係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蔡淑閔:《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聖學的追尋與傳播──陽明學派遊學活動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鄧志峰:《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國近代士大夫與西方挑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錢明:《王陽明及其學派論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錢明:《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二、期刊及專書論文
朱鴻林:〈二十世紀的明清鄉約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1期,2004年4月。
呂妙芬:〈陽明學派的建構與發展〉,《清華學報(新)》第29卷第2期,1999年6月。
呂妙芬:〈聖學教化的弔詭:對晚明陽明講學的一些觀察〉,《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1998年12月。
林月惠:〈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展開與轉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唐立宗:〈從《廷鞫實錄》看明嘉靖年間的政爭與詔獄〉,收於《通識教育與歷史專業:東亞研究的微觀與宏觀論文集》,中壢: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年。
黃海娟:〈陳白沙從祀孔廟考〉,《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7年。
孫占卿:〈薛中離散逸詩文考〉,《求索》第6期,2011年6月。
孫占卿:〈薛中離著作考〉,《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1年10月。
翁奕波:〈明代潮州文學述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6期,2009年6月。
張克偉:〈明儒薛侃之宦履行歷及著作研考〉,《地方文化研究輯刊》第1期,2015年5月。
曹國慶:〈明代鄉約推行的特點〉,《中國文化研究》第15期,1997年2月。
陳寒鳴:〈簡論陽明高足薛侃思想要旨〉,《朱子學刊》第1輯,2004年。
陳焱:〈研幾與良知:薛侃研幾思想研究──以《研幾錄》為中心〉,《哲學門》第30期,2014年12月。
陳椰:〈薛中離圖書易學思想淺析——以《圖書質疑》為中心〉,《周易研究》第3期,2010年6月。
陳椰:〈薛侃與惠州——陽明學初傳入惠考〉,《惠州學院學報》第37卷第2期,2017年4月。
陳暢:〈宋明理學中的研幾義蘊——以朱子、白沙、陽明後學、蕺山為線索〉,《思想與文化》第14輯第1期,2014年。
陳熙遠:〈聖人之學即眾人之學:《鄉約鐸書》與明清鼎革之際的群眾教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2本第4分,2021年12月。
陳曉萍:〈薛侃儒佛道三教同異論探析〉,《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9月。
陳澤芳:〈從薛侃的交往看王學在潮州的傳播及影響〉,《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卷第1期,2009年2月。
傅錫洪:〈「嚴灘四句」本意考──兼談王陽明「本體工夫」的廣狹二義〉,《哲學與文化》第7卷第47期,2020年7月。
傅錫洪:〈王陽明「四句教」解義及辯證〉,《哲學研究》第7期,2019年7月。
彭國翔:〈陽明後學工夫論的演變與形態〉,《浙江學刊》第1期,2005年6月。
彭傳華:〈王陽明《南贛鄉約》鄉治思想探析〉,《哲學與文化》第45卷第4期,2018年4月。
黃挺:〈《南贛鄉約》在潮州的施行〉,《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4卷第4期,2013年8月。
黃挺:〈明代潮州儒學概說〉,《汕頭大學學報》第10卷第2期,1994年4月。
黃挺:〈碑刻文本裡的16世紀潮汕社會〉,《汕頭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2003年8月。
黃挺:〈潮州王門學派〉,《文史知識》第9期,1997年9月。
黃挺:〈潮州王門學派簡述〉,《汕頭大學學報》第6期,1998年12月。
黃挺:〈薛侃與潮州王門學派〉,《嶺南文史》第4期,1998年8月。
黃瑾瑜:〈論潮州書院建置的文化意蘊〉,《汕頭大學學報》第21卷第4期,2005年5月。
黃贊發:〈薛中離述論〉,《汕頭大學學報》第2期,1999年9月。
楊子怡:〈物我一體,即心即理——嶺南心學傳人薛侃哲學思想論綱〉,《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7年7月。
楊子怡:〈薛侃與明代潮州學〉,《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9年9月。
楊明:〈明儒薛侃鄉約思想的教化意蘊及實踐特色〉,《船山學刊》第2期,2018年3月。
楊浩:〈薛侃對四書的理解〉,《陽明學研究》第4期,2019年9月。
錢明:〈陽明後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2004年2月。
錢明:〈薛侃:陽明學後期發展的領軍人物〉,《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14年11月。
鍾彩鈞:〈錢緒山及其整理陽明文獻的貢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3期,1998年9月。
饒敏:〈薛侃生平事功與治學述論〉,《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0年10月。
饒鍔著,饒宗頤補訂:《潮州藝文志》卷一,《嶺南學報》第4卷第4期,1935年1月。
蘭軍、鄧洪波:〈王學在杭州書院的傳播〉,《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第2期,2016年5月。
三、學位論文
周興:《明代廣東儒學史研究》,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陳焱:《幾與時:論王船山對傳統道學範式的反思與轉化》,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解春龍:《王陽明與南贛地方勢力研究》,贛州:贛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劉放:《薛侃思想研究──以《研幾錄》為中心》,汕頭:汕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0294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