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灣的義塚、祭厲與地藏崇拜以新莊地藏庵為中心
Taiwan`s grave sacrifice and De cáng Bodhisattva Xin-zhuang De cáng temple
作者 李政霖
Lee, Cheng-Lin
貢獻者 高振宏
李政霖
Lee, Cheng-Lin
關鍵詞 新莊地藏庵
義塚
大眾爺信仰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1-Mar-2022 17:14:30 (UTC+8)
摘要 臺灣在七、八零年代時盛行大家樂的簽賭娛樂,許多「陰廟」因信眾求報明牌而極盛一時。然而陰廟或厲鬼信仰為何至今仍與臺灣人的連結密不可分?一直是我想討論的議題。有應公或萬善祠一類的廟宇在臺灣相當普遍,尤其在開發較早的城鎮中的路口或郊區,不難見到萬善祠一類的小廟,例如新北市廖添丁廟、十八王公廟、八里大眾廟、蘆洲大眾廟、新莊大眾廟等都是祭祀臺灣早期開發的先民或被稱之為「英雄」且具有神格的英靈場域。在這類廟宇中,或塑神像、或立牌位、或立石碑等加以奉祀,甚至還與其他神祇信仰結合,呈現多元的信仰樣貌。於是,此類廟宇的場域空間及「萬善同歸」是何方神聖、主祀神與配祀神的連結淵源為何等,即是筆者欲著手整理研究之項目。
新莊地藏庵每年農曆四月底的遶境,隊伍可綿延數公里是為當地的年度盛事熱鬧非凡;由此可見新莊地藏庵與新莊人甚至大北部地區的連結相當深厚。於是,筆者想進一步探究這樣的廟宇如何會香火鼎盛?如何會有北臺灣三大慶典之稱的盛大繞境活動? 宋朝時期的漏澤園喪葬制度後來演變為厲壇制度,當時漏澤園與厲壇都是官府交由僧人主事,因此無論是祭祀、法會、超度等都以佛教儀式進行,厲鬼信仰與佛教就此聯結。但觀今日新莊地藏庵的文武大眾爺聖誕或民眾服務項目儀式卻由道士主持而非僧人,其演變的關係為何?筆者研究以新莊地藏庵為中心,討論中國佛教地藏信仰是如何與民間厲鬼信仰結合,地藏與厲鬼信仰是如何落腳在臺灣新莊、並成為新莊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由此探討相關的信仰脈絡與儀式活動的比較。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古籍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東京:古典研究會出版,1972年。
(唐)孔穎達:《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宋)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申時行:《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
(明)李賢《明一統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尹士俍:《臺灣志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
(清)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北:文建會,2007年。
(清)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政府印刷廠,1997年。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印刷所,1962年。
(清)周璽:《彰化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林文睿監修、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補遺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1999年。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高拱乾:《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清)連橫:《臺灣通史》,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年。
(清)陳文達:《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臺北:國史館,1991年。
(清)蔣元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3年。
(清)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釋際祥:《敕建淨慈寺志》,浙江:錢塘嘉惠堂丁氏重刊本,1888年。
(清)顧光:《光孝寺志》,廣州:廣東編印局重刊,1935年。
干寶:《搜神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不空譯:《瑜珈集要焰口施食儀》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未著撰人:《佛說地藏菩薩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玄奘譯:《地藏十輪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李昉等編修:《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法藏:《修息瑜珈集要施食壇儀》收入於《新續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唐臨:《冥報記》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常謹集:《地藏菩薩像靈驗記》收入於《卍新纂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康僧鎧:《佛說無量壽經》卷上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菩提登譯:《占察善惡報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董應舉:《崇相集選錄》,臺北:臺灣銀行,1967年。
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鳩摩羅什譯:《金剛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撰人不詳:《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
鄭玄注:《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發行,1966年。
曇摩難提譯:《增壹阿含經》卷36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二、 專書
(日)丸井圭治郎:《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捷幼出版社,1993年。
(日)真鍋廣濟:《地藏菩薩の研究》,京都:三密堂書店,1960年。
(日)須田久雄:《社寺廟宇ニ關スル調查》〈興直公學校校長報告〉微卷(臺北廳下公学校長ヨリ報告セルモノ),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16年。
(日)塚本善隆:《塚本善隆著作集第四卷.中國淨土教史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76年。
(日)鈴木清一郎:《台灣舊慣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
(日)增田福太郎:《台灣に於ける最近の大眾爺神前裁判事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1934年。
(日)增田福太郎:《台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書局,2005年。
(美)太史文著,張煜譯:《十王經與中國中世紀佛教冥界的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美)智如(Zhiru):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Dizang in Medieval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7。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醫學書局,1921年。
仇德哉:《台灣神廟傳》,雲林:信通書局,1979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
尹章義:《新莊發展史》,臺北:新莊市公所,1980年。
尹章義撰述:〈新莊平原拓墾史〉《新莊志》卷首,臺北:新莊市公所,1981年。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世禎編著:《細說中國民間信仰》,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
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王秋桂、李豐楙編:《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一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王秋桂等編:《神話、信仰與儀式》,臺北:稻香出版,1994年。
王國璠主修、謝浩續修:《臺北市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76年。
朱恆夫:《目連戲研究》,臺北:國家出版社,2017年。
呂江銘:《官將首》,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李利安 張子開 張總 李海波:《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李宗益:《官將首的由來與演變─以新莊大拜拜壓陣官將首團為例》收入台灣史蹟研究會九一年會友實錄,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2年。
李宗益:《將源‧論官將首》,臺北:永豐厝事業發行,2002年。
沈定均等修:光緒《漳州府志》,臺南:朱商羊影印本,1965年。
阮銳昌:《中國民間宗教研究》,臺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90年。
林美容:《臺灣的齋堂與巖仔》,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發行,2012年。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胡天成:《李漁戲曲藝術論》,四川: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徐逸鴻:《圖說清代臺北城》,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年。
郝譽翔:《民間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康樂、簡惠美:《信仰與社會:北臺灣的佛教團體》,臺北:北縣文化出版,1995年。
張馥堂:《板橋市志》,臺北:板橋市公所,1988年。
盛清沂:《台灣縣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2年。
符宏仁:《彰化縣第三級古蹟導覽叢書鹿港地藏王廟》,臺中:五南文化廣場,2008年。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年。
許政雄:《臺南四草大眾廟誌》,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陳支平主編:《淡水廳志》,臺北:九州出版社,2005年。
陳芳英:《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3年。
陳清香:《臺灣佛教美術‧供像篇》,臺北:藝術家出版,2008年。
陳清香:《臺灣佛教美術‧繪畫篇》,臺北:藝術家出版,2008年。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7年。
彭永松:《新莊地藏庵25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06年。
曾景來:《台灣の迷信と陋習》,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黃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新莊市志編輯委員會:《新莊市志》,臺北:新莊市公所,1998年。
溫國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年。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著、李岱玲繪:《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臺中:晨星出版,2018年。
劉枝萬:《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二十二,1974年。
劉禎:《中國民間目連文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蕭登福:《佛道十王地獄說》,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蕭登福:《道教與佛教》,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蕭登福:《漢魏六朝坲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謝水森:《竹塹城─日治時期至八十年代憶往》,新竹:國興出版社,2010年。
謝宗榮、李秀娥:《台北霞海城隍廟》,臺北:臺北霞海城隍廟,1996年。
謝嘉梁:《新竹市鄉土史料》,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釋慧嚴:《淨土概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三、 專書文章
(日)吉岡義豐:〈中元盂蘭盆の道教的考察〉收入於《道教と佛教》,1976年。
(日)吉岡義豐:〈盂蘭盆經.目連變の原型話について〉收入於《吉岡義豐著作集》,卷2 ,1989年。
王見川:〈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主為考察中心〉發表於張珣《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2001年。
李豐楙:〈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與分歧〉收入於《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
陳孔立:〈臺灣人口中的遊民階層〉收入於《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1990年。
新莊文史讀書會唐羽校訂:〈新莊發展簡史〉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8期,1996。輔仁大學大傳系《新莊報導》
蔡承甫:〈厲鬼變正神:論後龍赤土崎媽靈宮大眾媽信仰的變異〉收入於《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2016年。
鄭阿財:〈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收入於《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1998年。
鄭阿財:〈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收入於《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1998 年。
鄭阿財:〈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收入於《見證與宣傳—敦煌佛教靈驗記研究》(2010 年。
蕭登福:〈佛說十王經之探討〉收入於《敦煌俗文學論叢》,1988年。

四、 期刊論文

于君方著、釋自桁譯:〈觀音的中國女性形象〉收入於《香光莊嚴》第61期,2000年。
王鍾承:〈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收入於《典藏古美術》第324期,2019年。
何培夫:〈台灣的民俗辟邪物〉收入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5五卷第4四期,1999年。
李玉珍:書評〈The Mal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Dizang in Medieval China〉收入於《漢學研究》第31卷第1期,2012年。
李秀娥:〈中元普渡醮儀的傳統與變遷以臺北縣第四屆宗教藝術節主普廟昭安宮為例,1992年8月。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6期,1995年。
李秀娥:〈台北縣新莊市地藏庵暨文武大眾爺廟的信仰與活動〉,發表於東方宗教研討會,臺北:1997年5月15日。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收入於《東方宗教研究》 新4期,2006年。
李豐楙:〈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收入於《哲學雜誌》第8期,1994年。
汪娟:〈佛教懺法對靈驗故事的運用〉收入於《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輯》(法光出版社,2003年。
汪娟:〈歷代地藏懺儀析論〉收入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4期(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印行,1999年。
林秀英:〈蘆洲的寺廟與聚落〉收入於《台灣文獻》第29卷第1期,1978年。
林美容:〈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收入於《思與言》第32卷第2期,1995年。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收入於《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
林素娟:〈先秦至漢代禮俗中有關厲鬼的觀念及其因應之道〉收入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成大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
林偉盛:〈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收入於《台灣史論文精選》,1996年。
林滿紅:〈板橋新莊史蹟調查─民國六十二年調查〉收入於《臺灣文獻》第24卷第4期,1975年。
邱怡靜:〈地藏信仰在臺灣流傳初探—以文獻所載為探討基礎〉收入於《世界宗教學刊》第20期,2012年。
胡台麗:〈神、鬼與賭徒─大家樂賭戲反映之民間信仰〉,發表於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1989年。
高賢治:〈台灣幽冥界的特殊神祇─大眾爺、有應公、崩拜爺及池頭夫人〉收入於《台灣風物》第39卷第3期,1989年。
康豹:〈日治時期新莊地方精英與地藏庵的發展〉收入於《北縣文化》第64期,1996年。
康豹:〈新莊大眾廟的大眾爺崇拜〉收入於《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6期,1996年。
張志相:〈從地藏信仰源流看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沿革與祀神〉收入於《庶民文化研究》第11期,2016年。
盛清沂:〈清代本省之喪葬救濟事業〉收入於《臺灣文獻》第2期,1971年。
陳仕賢:〈鹿港義塚調查〉收入於《文化鹿港》,2008年。
傅大為:〈誰會是誰的工具?口述史、女性主義與阿嬤的故事〉《當代》第202期,2004年。
劉枝萬:〈清代台灣之寺廟〉《臺北文獻》第4期,臺北:1963年。
鄭秀玲:〈古新莊街區之環境特質〉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8期,1996年。
戴文峰:〈台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台灣風物》第46卷第4期,臺北:1996年。
簡佩琦:〈敦煌披帽地藏之文本及圖像〉收入於《敦煌學》第32輯,南華大學敦煌學研中心,2016年。
蘇峯楠:〈臺灣傳統城市的公共墓葬事務─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兩幅義塚圖看起〉收入於《故宮文物》第438期,2019年。
闞正宗:〈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收入於《法鼓佛學學報》第27期,2020年。
五、 學位論文
丁敏:《佛家地獄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王千蕙:《死亡與宗教生活:以佛教臨終助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鍾承:《地藏十王圖像研究—以敦煌和四川造像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江燦騰:《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李函真:《中陰解脫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怡玲:《清代臺灣義塚之探討》,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3年。
紀傑勝:《淨土三經思想研究》,靜宜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徐啟峯:《新莊地藏庵大眾廟遶境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許正欉:《台北縣新莊市大眾爺廟(地藏庵)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佳彌:《大方廣十輪經十輪思想之研究—以十佛輪的教育觀為主》,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3年。
曾鈞瑜:《佛教中國化的典型》地藏菩薩信仰,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東益:《地藏經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鄭玉琳:《目連救母中的孝道思想─以《佛說盂蘭盆經》為探討中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戴文峰:《清代臺灣的社會救濟事業》,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

六、 廟宇刊物
《鹿港天后宮志》,彰化: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2004年。
木柵集應廟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臺北:木柵忠順廟管理委員會,2020年。
張家麟:《新莊地藏庵26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16年。
彭永松:《新莊地藏庵25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06年。
新竹東寧宮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新竹:新竹東寧宮管理委員會,2020年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20年。

七、 網路資料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301052650440&Page=2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508755
王惠民:〈敦煌文獻中的《還魂記》寫本〉(2011年9月)敦煌石窟公共網:
自由時報刊載: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93821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張靖委:〈臺灣民俗中的地獄圖像與農曆七月的宗教儀式〉收入於《典藏》〈藝術史.觀點〉 網路資料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3057.html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105000003
新竹都城隍官網
鍾承翰(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生、大學生的隨香攝影版主
顏瑞霆,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振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政霖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Cheng-L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政霖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Cheng-Li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22 17:14:30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22 17:14: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22 17:14: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91202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0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1202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臺灣在七、八零年代時盛行大家樂的簽賭娛樂,許多「陰廟」因信眾求報明牌而極盛一時。然而陰廟或厲鬼信仰為何至今仍與臺灣人的連結密不可分?一直是我想討論的議題。有應公或萬善祠一類的廟宇在臺灣相當普遍,尤其在開發較早的城鎮中的路口或郊區,不難見到萬善祠一類的小廟,例如新北市廖添丁廟、十八王公廟、八里大眾廟、蘆洲大眾廟、新莊大眾廟等都是祭祀臺灣早期開發的先民或被稱之為「英雄」且具有神格的英靈場域。在這類廟宇中,或塑神像、或立牌位、或立石碑等加以奉祀,甚至還與其他神祇信仰結合,呈現多元的信仰樣貌。於是,此類廟宇的場域空間及「萬善同歸」是何方神聖、主祀神與配祀神的連結淵源為何等,即是筆者欲著手整理研究之項目。
新莊地藏庵每年農曆四月底的遶境,隊伍可綿延數公里是為當地的年度盛事熱鬧非凡;由此可見新莊地藏庵與新莊人甚至大北部地區的連結相當深厚。於是,筆者想進一步探究這樣的廟宇如何會香火鼎盛?如何會有北臺灣三大慶典之稱的盛大繞境活動? 宋朝時期的漏澤園喪葬制度後來演變為厲壇制度,當時漏澤園與厲壇都是官府交由僧人主事,因此無論是祭祀、法會、超度等都以佛教儀式進行,厲鬼信仰與佛教就此聯結。但觀今日新莊地藏庵的文武大眾爺聖誕或民眾服務項目儀式卻由道士主持而非僧人,其演變的關係為何?筆者研究以新莊地藏庵為中心,討論中國佛教地藏信仰是如何與民間厲鬼信仰結合,地藏與厲鬼信仰是如何落腳在臺灣新莊、並成為新莊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由此探討相關的信仰脈絡與儀式活動的比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觀點與方法………………………………………………………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18

第二章 新莊地藏庵的信仰淵源及歷史…………………………………………20
第一節 地藏、十王與目連信仰沿革…………………………………………20
第二節 新莊地藏庵大眾爺沿革………………………………………………44
第三節 新莊地藏庵祀神安排考………………………………………………52
第四節 新莊地藏庵與新莊慈祐宮、丹鳳庵、生命園區的聯結……………65

第三章 臺灣地區地藏信仰與大眾爺信仰的聯結………………………………74
第一節 臺灣地藏信仰與大眾爺信仰聯結考…………………………………74
第二節 新竹案例………………………………………………………………78
第三節 鹿港案例………………………………………………………………86

第四章 新莊地藏庵的儀式………………………………………………………103
第一節 清代臺灣常見的度亡儀式……………………………………………103
第二節 新莊地藏庵宗教儀式的改變…………………………………………111
第三節 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與董爺廳刑部堂八將團………………………125

第五章 結論………………………………………………………………………137

徵引書目……………………………………………………………………………141

圖列…………………………………………………………………………………150
zh_TW
dc.format.extent 825212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莊地藏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義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眾爺信仰zh_TW
dc.title (題名) 臺灣的義塚、祭厲與地藏崇拜以新莊地藏庵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aiwan`s grave sacrifice and De cáng Bodhisattva Xin-zhuang De cáng tem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古籍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東京:古典研究會出版,1972年。
(唐)孔穎達:《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宋)釋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申時行:《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
(明)李賢《明一統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尹士俍:《臺灣志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
(清)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北:文建會,2007年。
(清)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政府印刷廠,1997年。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印刷所,1962年。
(清)周璽:《彰化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林文睿監修、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補遺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1999年。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高拱乾:《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清)連橫:《臺灣通史》,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年。
(清)陳文達:《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臺北:國史館,1991年。
(清)蔣元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3年。
(清)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釋際祥:《敕建淨慈寺志》,浙江:錢塘嘉惠堂丁氏重刊本,1888年。
(清)顧光:《光孝寺志》,廣州:廣東編印局重刊,1935年。
干寶:《搜神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不空譯:《瑜珈集要焰口施食儀》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未著撰人:《佛說地藏菩薩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玄奘譯:《地藏十輪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李昉等編修:《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法藏:《修息瑜珈集要施食壇儀》收入於《新續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唐臨:《冥報記》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常謹集:《地藏菩薩像靈驗記》收入於《卍新纂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康僧鎧:《佛說無量壽經》卷上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菩提登譯:《占察善惡報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董應舉:《崇相集選錄》,臺北:臺灣銀行,1967年。
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鳩摩羅什譯:《金剛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撰人不詳:《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
鄭玄注:《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發行,1966年。
曇摩難提譯:《增壹阿含經》卷36收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出版公司,1983年。

二、 專書
(日)丸井圭治郎:《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捷幼出版社,1993年。
(日)真鍋廣濟:《地藏菩薩の研究》,京都:三密堂書店,1960年。
(日)須田久雄:《社寺廟宇ニ關スル調查》〈興直公學校校長報告〉微卷(臺北廳下公学校長ヨリ報告セルモノ),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16年。
(日)塚本善隆:《塚本善隆著作集第四卷.中國淨土教史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76年。
(日)鈴木清一郎:《台灣舊慣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
(日)增田福太郎:《台灣に於ける最近の大眾爺神前裁判事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1934年。
(日)增田福太郎:《台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書局,2005年。
(美)太史文著,張煜譯:《十王經與中國中世紀佛教冥界的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美)智如(Zhiru):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Dizang in Medieval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7。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醫學書局,1921年。
仇德哉:《台灣神廟傳》,雲林:信通書局,1979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
尹章義:《新莊發展史》,臺北:新莊市公所,1980年。
尹章義撰述:〈新莊平原拓墾史〉《新莊志》卷首,臺北:新莊市公所,1981年。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世禎編著:《細說中國民間信仰》,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
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王秋桂、李豐楙編:《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一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王秋桂等編:《神話、信仰與儀式》,臺北:稻香出版,1994年。
王國璠主修、謝浩續修:《臺北市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76年。
朱恆夫:《目連戲研究》,臺北:國家出版社,2017年。
呂江銘:《官將首》,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李利安 張子開 張總 李海波:《四大菩薩與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李宗益:《官將首的由來與演變─以新莊大拜拜壓陣官將首團為例》收入台灣史蹟研究會九一年會友實錄,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2年。
李宗益:《將源‧論官將首》,臺北:永豐厝事業發行,2002年。
沈定均等修:光緒《漳州府志》,臺南:朱商羊影印本,1965年。
阮銳昌:《中國民間宗教研究》,臺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90年。
林美容:《臺灣的齋堂與巖仔》,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發行,2012年。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胡天成:《李漁戲曲藝術論》,四川: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徐逸鴻:《圖說清代臺北城》,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年。
郝譽翔:《民間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康樂、簡惠美:《信仰與社會:北臺灣的佛教團體》,臺北:北縣文化出版,1995年。
張馥堂:《板橋市志》,臺北:板橋市公所,1988年。
盛清沂:《台灣縣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2年。
符宏仁:《彰化縣第三級古蹟導覽叢書鹿港地藏王廟》,臺中:五南文化廣場,2008年。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4年。
許政雄:《臺南四草大眾廟誌》,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陳支平主編:《淡水廳志》,臺北:九州出版社,2005年。
陳芳英:《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3年。
陳清香:《臺灣佛教美術‧供像篇》,臺北:藝術家出版,2008年。
陳清香:《臺灣佛教美術‧繪畫篇》,臺北:藝術家出版,2008年。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7年。
彭永松:《新莊地藏庵25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06年。
曾景來:《台灣の迷信と陋習》,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黃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新莊市志編輯委員會:《新莊市志》,臺北:新莊市公所,1998年。
溫國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年。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著、李岱玲繪:《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臺中:晨星出版,2018年。
劉枝萬:《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二十二,1974年。
劉禎:《中國民間目連文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蕭登福:《佛道十王地獄說》,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蕭登福:《道教與佛教》,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蕭登福:《漢魏六朝坲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謝水森:《竹塹城─日治時期至八十年代憶往》,新竹:國興出版社,2010年。
謝宗榮、李秀娥:《台北霞海城隍廟》,臺北:臺北霞海城隍廟,1996年。
謝嘉梁:《新竹市鄉土史料》,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釋慧嚴:《淨土概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三、 專書文章
(日)吉岡義豐:〈中元盂蘭盆の道教的考察〉收入於《道教と佛教》,1976年。
(日)吉岡義豐:〈盂蘭盆經.目連變の原型話について〉收入於《吉岡義豐著作集》,卷2 ,1989年。
王見川:〈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主為考察中心〉發表於張珣《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2001年。
李豐楙:〈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與分歧〉收入於《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
陳孔立:〈臺灣人口中的遊民階層〉收入於《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1990年。
新莊文史讀書會唐羽校訂:〈新莊發展簡史〉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8期,1996。輔仁大學大傳系《新莊報導》
蔡承甫:〈厲鬼變正神:論後龍赤土崎媽靈宮大眾媽信仰的變異〉收入於《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2016年。
鄭阿財:〈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收入於《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1998年。
鄭阿財:〈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收入於《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1998 年。
鄭阿財:〈敦煌寫本「道明和尚還魂故事」研究〉收入於《見證與宣傳—敦煌佛教靈驗記研究》(2010 年。
蕭登福:〈佛說十王經之探討〉收入於《敦煌俗文學論叢》,1988年。

四、 期刊論文

于君方著、釋自桁譯:〈觀音的中國女性形象〉收入於《香光莊嚴》第61期,2000年。
王鍾承:〈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收入於《典藏古美術》第324期,2019年。
何培夫:〈台灣的民俗辟邪物〉收入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5五卷第4四期,1999年。
李玉珍:書評〈The Mal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Dizang in Medieval China〉收入於《漢學研究》第31卷第1期,2012年。
李秀娥:〈中元普渡醮儀的傳統與變遷以臺北縣第四屆宗教藝術節主普廟昭安宮為例,1992年8月。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6期,1995年。
李秀娥:〈台北縣新莊市地藏庵暨文武大眾爺廟的信仰與活動〉,發表於東方宗教研討會,臺北:1997年5月15日。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收入於《東方宗教研究》 新4期,2006年。
李豐楙:〈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收入於《哲學雜誌》第8期,1994年。
汪娟:〈佛教懺法對靈驗故事的運用〉收入於《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輯》(法光出版社,2003年。
汪娟:〈歷代地藏懺儀析論〉收入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4期(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印行,1999年。
林秀英:〈蘆洲的寺廟與聚落〉收入於《台灣文獻》第29卷第1期,1978年。
林美容:〈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收入於《思與言》第32卷第2期,1995年。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收入於《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
林素娟:〈先秦至漢代禮俗中有關厲鬼的觀念及其因應之道〉收入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成大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
林偉盛:〈清代台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收入於《台灣史論文精選》,1996年。
林滿紅:〈板橋新莊史蹟調查─民國六十二年調查〉收入於《臺灣文獻》第24卷第4期,1975年。
邱怡靜:〈地藏信仰在臺灣流傳初探—以文獻所載為探討基礎〉收入於《世界宗教學刊》第20期,2012年。
胡台麗:〈神、鬼與賭徒─大家樂賭戲反映之民間信仰〉,發表於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1989年。
高賢治:〈台灣幽冥界的特殊神祇─大眾爺、有應公、崩拜爺及池頭夫人〉收入於《台灣風物》第39卷第3期,1989年。
康豹:〈日治時期新莊地方精英與地藏庵的發展〉收入於《北縣文化》第64期,1996年。
康豹:〈新莊大眾廟的大眾爺崇拜〉收入於《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6期,1996年。
張志相:〈從地藏信仰源流看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沿革與祀神〉收入於《庶民文化研究》第11期,2016年。
盛清沂:〈清代本省之喪葬救濟事業〉收入於《臺灣文獻》第2期,1971年。
陳仕賢:〈鹿港義塚調查〉收入於《文化鹿港》,2008年。
傅大為:〈誰會是誰的工具?口述史、女性主義與阿嬤的故事〉《當代》第202期,2004年。
劉枝萬:〈清代台灣之寺廟〉《臺北文獻》第4期,臺北:1963年。
鄭秀玲:〈古新莊街區之環境特質〉收入於《北縣文化》第48期,1996年。
戴文峰:〈台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台灣風物》第46卷第4期,臺北:1996年。
簡佩琦:〈敦煌披帽地藏之文本及圖像〉收入於《敦煌學》第32輯,南華大學敦煌學研中心,2016年。
蘇峯楠:〈臺灣傳統城市的公共墓葬事務─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兩幅義塚圖看起〉收入於《故宮文物》第438期,2019年。
闞正宗:〈臺灣殖民時期「佛教教化」與「迷信陋習」改革的推動─以曾景來(1902-1977)為中心〉收入於《法鼓佛學學報》第27期,2020年。
五、 學位論文
丁敏:《佛家地獄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王千蕙:《死亡與宗教生活:以佛教臨終助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鍾承:《地藏十王圖像研究—以敦煌和四川造像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江燦騰:《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李函真:《中陰解脫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怡玲:《清代臺灣義塚之探討》,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3年。
紀傑勝:《淨土三經思想研究》,靜宜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徐啟峯:《新莊地藏庵大眾廟遶境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許正欉:《台北縣新莊市大眾爺廟(地藏庵)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佳彌:《大方廣十輪經十輪思想之研究—以十佛輪的教育觀為主》,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3年。
曾鈞瑜:《佛教中國化的典型》地藏菩薩信仰,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東益:《地藏經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鄭玉琳:《目連救母中的孝道思想─以《佛說盂蘭盆經》為探討中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戴文峰:《清代臺灣的社會救濟事業》,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

六、 廟宇刊物
《鹿港天后宮志》,彰化: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2004年。
木柵集應廟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臺北:木柵忠順廟管理委員會,2020年。
張家麟:《新莊地藏庵26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16年。
彭永松:《新莊地藏庵250年專輯》,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06年。
新竹東寧宮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新竹:新竹東寧宮管理委員會,2020年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109年歲次庚子年農民曆,臺北: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2020年。

七、 網路資料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301052650440&Page=2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508755
王惠民:〈敦煌文獻中的《還魂記》寫本〉(2011年9月)敦煌石窟公共網:
自由時報刊載: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93821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張靖委:〈臺灣民俗中的地獄圖像與農曆七月的宗教儀式〉收入於《典藏》〈藝術史.觀點〉 網路資料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3057.html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201105000003
新竹都城隍官網
鍾承翰(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生、大學生的隨香攝影版主
顏瑞霆,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0257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