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Proceeding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 |
Creator | 李玉珍 Li, Yu-Chen |
Contributor | 宗教所 |
Key Words | 華嚴蓮社;成一法師;剃統;法統;祖庭 |
Date | 2019-03 |
Date Issued | 28-Mar-2022 14:22:11 (UTC+8) |
Summary | 佛教建構關係網絡(network)的兩大基礎是師徒與寺院,所謂基礎在「師徒」,指的是佛教界將僧團法脈之傳承劃為剃統、法統與戒統三種,分別靠剃度、傳法子、傳戒建立師徒之間的繼承關係。基礎在「寺院」,則是指寺院住持繼承與分寺下院構成的祖庭與分燈關係。這些在僧團中習以為常的關係,卻常是外人的盲點。如果能理解這些關係網絡,將有助於釐清以佛教僧徒為本位的繼承關係。尤其對於臺灣僧團的大陸僧人而言,他們將近四十年在中國的缺席,相應中國僧團同一時期因文革的中斷,彼此尋找共同聯繫的基礎時,師承與祖庭是重新建構關係的關鍵因素。戰後臺灣佛教團體重興大陸祖庭的例子中,以華嚴蓮社(1952 年南亭和尚開山)的成一法師重建江蘇泰縣光孝寺祖庭為最為顯著。他出家剃度於觀音禪寺,奉光孝寺為祖庭。光孝寺素有南京寶華山(清末以來傳戒中心)第一分燈之譽,民國時期又以復興華嚴宗學有成,各式法統完備而複雜。本文關切的是,我們如何從成一法師的一生師承與祖庭的關係,理解僧人的養成網絡,以及二十世紀中國與台灣大陸僧侶關係的重建模式。本文將以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為個案,探討民國時期江蘇的佛教生態以及大陸祖庭連繫台灣法子的機制。 |
Relation |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7, 華嚴蓮社, pp.129-152 |
Type | conference |
dc.contributor | 宗教所 | |
dc.creator (作者) | 李玉珍 | |
dc.creator (作者) | Li, Yu-Chen | |
dc.date (日期) | 2019-03 | |
dc.date.accessioned | 28-Mar-2022 14:22:1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8-Mar-2022 14:22:1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8-Mar-2022 14:22:11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42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佛教建構關係網絡(network)的兩大基礎是師徒與寺院,所謂基礎在「師徒」,指的是佛教界將僧團法脈之傳承劃為剃統、法統與戒統三種,分別靠剃度、傳法子、傳戒建立師徒之間的繼承關係。基礎在「寺院」,則是指寺院住持繼承與分寺下院構成的祖庭與分燈關係。這些在僧團中習以為常的關係,卻常是外人的盲點。如果能理解這些關係網絡,將有助於釐清以佛教僧徒為本位的繼承關係。尤其對於臺灣僧團的大陸僧人而言,他們將近四十年在中國的缺席,相應中國僧團同一時期因文革的中斷,彼此尋找共同聯繫的基礎時,師承與祖庭是重新建構關係的關鍵因素。戰後臺灣佛教團體重興大陸祖庭的例子中,以華嚴蓮社(1952 年南亭和尚開山)的成一法師重建江蘇泰縣光孝寺祖庭為最為顯著。他出家剃度於觀音禪寺,奉光孝寺為祖庭。光孝寺素有南京寶華山(清末以來傳戒中心)第一分燈之譽,民國時期又以復興華嚴宗學有成,各式法統完備而複雜。本文關切的是,我們如何從成一法師的一生師承與祖庭的關係,理解僧人的養成網絡,以及二十世紀中國與台灣大陸僧侶關係的重建模式。本文將以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為個案,探討民國時期江蘇的佛教生態以及大陸祖庭連繫台灣法子的機制。 | |
dc.format.extent | 77521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7, 華嚴蓮社, pp.129-152 | |
dc.subject (關鍵詞) | 華嚴蓮社;成一法師;剃統;法統;祖庭 | |
dc.title (題名) | 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 | |
dc.type (資料類型) | con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