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以從眾效應探討內外勤警察人員之理財行為及退休規劃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ce Offic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ding Effect
作者 沈邵群
Shen, Shao-Cyun
貢獻者 陳鎮洲
沈邵群
Shen, Shao-Cyun
關鍵詞 警察人員
理財行為
退休規劃
從眾效應
行為財務學
Police officers
Financial behavior
Retirement planning
Herding effect
Behavioral finance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1-Aug-2022 18:38:18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警察人員不同的個人背景條件,對於渠等之理財行為、退休規劃是否產生影響?並試圖加入行為財務學中從眾效應之觀點,在個人背景條件、理財行為及退休規劃間是否會產生影響作用。為達前揭研究目的,經本研究針對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屬之警察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
一、警察人員對於理財行為的內涵構面認知程度越高時,則其在退休規劃部分的認知程度也會提高。
二、內勤警察人員相較於外勤員警更願意延後退休年齡。
三、警察人員在整體退休理財的資產配置上偏向保守,但在投資理財工具的選擇上愈趨積極及多元化。
四、部分警察人員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從眾效應之影響。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警察機關得將理財教育納入教育訓練課程之中,提高員警財務智商;加強宣導有關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新制相關規定,以利員警整體之財務規劃;調整勤務執行方式,以處理外勤員警之退休規劃及人力資源管理議題。而對於現職警察人員方面,建議培養良好之個人理財習慣、建構財務規劃能力;主動瞭解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相關規定,儘早進行退休規劃。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police officers, attempting to find out whether their conditions affect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Moreover, this study try to add the view of herd effect in behavioral finance, whether there will be an influence on person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As required by the research purpose stated above, this study employed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the police officers affiliated to the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The higher the police officers` cog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relating to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the higher the retirement planning.
2.Internal police officers are more willing to extend the retirement age than external officers.
3.Police officers tend to be conservative in their overall retirement wealth management, but are increasingly active and diversified in their choice of investment tools.
4.Some police officers a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herd effect of making financial decis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stated abov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olice agencies should incorporate financial education into training courses to improve police officers’ Financial Quotient. Secondly, strengthen publicity about the Civil Service Retirement and Pensions Act,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overall financial planning of police officers.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adjusting the way of duty execution to deal with the retirement planning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of external officers. As for the current police officers, this study suggests to cultivate good personal financial habits and build financial planning capabilities. Moreover,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e Civil Service Retirement and Pensions Act, and make retirement plan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朱源葆(2017)。新編警察勤務理論與實務。臺中:新士明文化。
成之約(2003)。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初版)。臺北:空大。
李震山(2002)。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南:正典文化。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六版)。臺北:五南。
郭敏華(2008)。行為財務學 當財務學遇上心理學(初版)。臺北:智勝文化。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第三版)。臺北:五南。

二、期刊論文
文新智(2019)。理財觀念、風險認知及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後理財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消防人員為例。健行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琪德(2018)。職業軍人對年金改革看法與未來退伍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台北某空軍營區為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曉芳(2018)。面對年金改革政策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的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任怡貞(2020)。年金改革後理財認知、退休理財規劃與理財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消防人員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淑珍(2017)。國小教師之投資認知、理財行為及享年規畫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呂嘉穎(2017)。新舊世代對於年金改革看法的衝突-從法制層面談起。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5(2),19-38。
何麗華(2005)。理財新視角:個人理財規劃。審計與理財,2005(2), 35-36。
杜明山(2008)。保安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四總隊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杜玉娟(2018)。危機與心理偏誤對教師財務行為的影響。美和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系會議論文,屏東縣。
吳錦文、張語涵(2013)。前銀髮族因應退休對理財認知與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南投地區為例。朝陽商管評論,12(2),53-92。
余瑞坤、馬心韻(2019)。警察人員壓力感受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5,155-179。
邱鈺晴(2019)。投資人特性對投資行為之影響。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周潤書、曹時禮(2009)。行為財務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創新研究。學術界,(6),179-184。
周忠源(2010)。北部地區現役軍人對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永清、葉上葆、蕭宏金(2017)。「警察」不要走!警察退休狀況之研究-以保安警察第五總隊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8(1),55-8。
周賓凰、池祥萱、周冠男、龔怡霖(2019)。行為財務學:文獻回顧與展望。證券市場發展季刊(行為財務學特別專刊),1-47。
林欣慈、魏惠娟(2017)。公職人員退休生活與退休規劃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4),285-298。
林城葦(2018)。基層警察人員理財認知與行為之研究:以保安警察第六總隊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筱晴(2018)。教師之從眾效應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蕙芸、張四薰(2011)。金融商品投資人心理帳戶行為之研究。北商學報,(20), 01-15。
施雅棠(2018)。警察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國道公路警察局員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俞華(2018)。公教人員年金改革社會現象之研究—以行為經濟學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財富與稅務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榮宏(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政嘉(2012)。以行為財務學的觀點探討彰化縣國中教師的投資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昱瑩、余致力與蔡馨芳(2020)。公務人員退休年金設計:確定給付制,確定提撥制或雙層制?。文官制度,12(1),15-49。
高惠娟(2014)。投資人從眾傾向與衝動性購買行為之探討-以加入股友社為例。嶺東學報(35),73-101。
翁美春(2017)。警察人員人格特質、風險容忍度對理財行為的影響:以台中市為例。亞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瓊嬌、杜佳錞、陳美伶、黃棠翌(2011)。理財知識、金錢態度與個人特質對消費者理財行為之影響。萬能商學學報(16),161-174。
陳冠宇(2013)。外勤警察人員的金錢觀與理財觀對理財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維靜(2014)。警察人員之人格特質、金錢態度與理財認知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怡頻(2015)。台北市及新北市警察人員之生活型態及理財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裕宏(2015)。警察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彰化縣警察局芳苑分局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游本慶(2010)。臺北縣政府警察局近五年貪瀆犯罪之類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正汶(2013)。品牌形象、品牌態度、品牌個性與自我概念一致性、從眾行為與購買意願之關係-以Apple品牌平板電腦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元琦(2017)。我國海軍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年金改革影響理財規劃之研究。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依玲(2020)。國中教師對年金改革後的理財信念及其退休理財規劃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佩君、林裕益(2014)。強制扣薪之警察人員風險偏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0),221-242。
黃照娥(2018)。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年金改革和理財規劃 認知之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曾詩惠(2021)。年金改革對公幼教師退休規劃之影響-以臺灣北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永清(2015)。教育程度、家庭所得對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路徑模式之探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8),49-68。
楊梅鈴(2011)。國軍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雅鈴(2008)。心理偏誤與財務行為之關連性:以台灣民眾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怡君(2008)。行為財務架構下的退休商品設計機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安玲(2021)。低利時代,民眾退休理財行為影響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賴宗岱(2018)。年金改革後國小教師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清水區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鍾淑惠(2013)。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選擇影響因素之研究-兼論退休制度改革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宛吾(2012)。國小教師理財認知及理財行為對退休理財規劃之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依均(2014)。國小教師對軍公教退休年金改革方案以及未來理財規劃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育仁、陳錦村及廖志峰(2019)。金融知識與股票市場參與關聯性之研究-台灣地區的驗證。證券市場發展季刊(行為財務學特別專刊),453-494。
羅幼如、張卿瑤及蔡佳倩(2010)臺灣民眾理財行為之關聯性調查。中華科技大學學報,44,225-243。
蘇桂瑩(2011)。國小教師處分效果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西文文獻
Banerjee, A. V. (1992). 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3), 797-817.
Chen, H., & Volpe, R. P. (1998). 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7(2), 107-128.
Hogarth, J. M. (2002). Financial literary and family & consumer scences.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94(1), 14.
Hung, A., Parker, A. M., & Yoong, J. (2009). Defining and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Nov 3, 2009, from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498674
Huston, S. J. (2010).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44(2), 296-316.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2), 263-292.
Lusardi, A., & Mitchell, O. S. (2014).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iteracy: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2(1), 5-44.
O’Neill, B., & Xiao, J. J. (2003). Financial fitness quiz: A tool for analyzing financial behavior. Consumer interests annual, 49, 1-3.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1). Financial literacy: Questionnaire and guidance notes for conducting an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survey of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Oct 26, 2011, from https://www.oecd.org/finance/financial-education/49319977.pdf
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 (PACFL). (2008).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Retrieved March 11, 2009, from https://www.treasury.gov/about/organizational-structure/offices/Domestic-Finance/Documents/PACFL_Draft-AR-0109.pdf
Szinovacz, M. E. (2003). Contexts and pathways: Retirement as institution, process, and experience. Retirement: Reasons, processes, and results, 6, 5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992105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鎮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沈邵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hen, Shao-Cy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沈邵群zh_TW
dc.creator (作者) Shen, Shao-Cy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ug-2022 18:38:18 (UTC+8)-
dc.date.available 1-Aug-2022 18:38: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ug-2022 18:38: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99210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29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92105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警察人員不同的個人背景條件,對於渠等之理財行為、退休規劃是否產生影響?並試圖加入行為財務學中從眾效應之觀點,在個人背景條件、理財行為及退休規劃間是否會產生影響作用。為達前揭研究目的,經本研究針對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屬之警察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
一、警察人員對於理財行為的內涵構面認知程度越高時,則其在退休規劃部分的認知程度也會提高。
二、內勤警察人員相較於外勤員警更願意延後退休年齡。
三、警察人員在整體退休理財的資產配置上偏向保守,但在投資理財工具的選擇上愈趨積極及多元化。
四、部分警察人員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從眾效應之影響。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警察機關得將理財教育納入教育訓練課程之中,提高員警財務智商;加強宣導有關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新制相關規定,以利員警整體之財務規劃;調整勤務執行方式,以處理外勤員警之退休規劃及人力資源管理議題。而對於現職警察人員方面,建議培養良好之個人理財習慣、建構財務規劃能力;主動瞭解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相關規定,儘早進行退休規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police officers, attempting to find out whether their conditions affect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Moreover, this study try to add the view of herd effect in behavioral finance, whether there will be an influence on person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As required by the research purpose stated above, this study employed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the police officers affiliated to the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1.The higher the police officers` cog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relating to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the higher the retirement planning.
2.Internal police officers are more willing to extend the retirement age than external officers.
3.Police officers tend to be conservative in their overall retirement wealth management, but are increasingly active and diversified in their choice of investment tools.
4.Some police officers a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herd effect of making financial decis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stated abov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olice agencies should incorporate financial education into training courses to improve police officers’ Financial Quotient. Secondly, strengthen publicity about the Civil Service Retirement and Pensions Act,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overall financial planning of police officers.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adjusting the way of duty execution to deal with the retirement planning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of external officers. As for the current police officers, this study suggests to cultivate good personal financial habits and build financial planning capabilities. Moreover,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e Civil Service Retirement and Pensions Act, and make retirement plan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範圍--------------------------4
 第五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財務認知與理財行為-----------------5
 第二節 退休規劃與我國年金改革-------------9
 第三節 警察人員之理財行為及退休規劃-------13
 第四節 行為財務學及從眾效應--------------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22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與程序------------------23
 第三節 問卷建構與變項操作化--------------25
 第四節 問卷預試及信效度分析--------------29
第四章 資料分析方法-----------------------33
第五章 資料分析---------------------------35
 第一節 問卷資料處理---------------------35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36
 第三節 個人屬性變項與各類別變項的交叉分析-48
 第四節 個人屬性變項與各連續變項之關聯分析-65
 第五節 各變項之相關分析-----------------83
 第六節 迴歸分析------------------------85
 第七節 綜合分析------------------------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9
 第一節 研究發現------------------------99
 第二節 實務建議-----------------------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103
參考文獻----------------------------------105
中文文獻----------------------------------105
西文文獻----------------------------------109
附錄--------------------------------------111
附錄一 婚姻狀態與全體連續變項之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111
附錄二 教育程度與全體連續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112
附錄三 每月薪資收入與全體連續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113
附錄四 預試問卷-------------------------114
附錄五 正式問卷-------------------------119
zh_TW
dc.format.extent 68208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警察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理財行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退休規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從眾效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為財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olice office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nancial behavi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tirement plann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erding effec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ehavioral financeen_US
dc.title (題名) 以從眾效應探討內外勤警察人員之理財行為及退休規劃zh_TW
dc.title (題名)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tirement Planning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ce Offic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ding Effec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朱源葆(2017)。新編警察勤務理論與實務。臺中:新士明文化。
成之約(2003)。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初版)。臺北:空大。
李震山(2002)。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南:正典文化。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六版)。臺北:五南。
郭敏華(2008)。行為財務學 當財務學遇上心理學(初版)。臺北:智勝文化。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第三版)。臺北:五南。

二、期刊論文
文新智(2019)。理財觀念、風險認知及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後理財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消防人員為例。健行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琪德(2018)。職業軍人對年金改革看法與未來退伍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台北某空軍營區為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曉芳(2018)。面對年金改革政策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的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任怡貞(2020)。年金改革後理財認知、退休理財規劃與理財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消防人員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淑珍(2017)。國小教師之投資認知、理財行為及享年規畫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呂嘉穎(2017)。新舊世代對於年金改革看法的衝突-從法制層面談起。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5(2),19-38。
何麗華(2005)。理財新視角:個人理財規劃。審計與理財,2005(2), 35-36。
杜明山(2008)。保安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四總隊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杜玉娟(2018)。危機與心理偏誤對教師財務行為的影響。美和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系會議論文,屏東縣。
吳錦文、張語涵(2013)。前銀髮族因應退休對理財認知與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南投地區為例。朝陽商管評論,12(2),53-92。
余瑞坤、馬心韻(2019)。警察人員壓力感受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5,155-179。
邱鈺晴(2019)。投資人特性對投資行為之影響。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周潤書、曹時禮(2009)。行為財務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創新研究。學術界,(6),179-184。
周忠源(2010)。北部地區現役軍人對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永清、葉上葆、蕭宏金(2017)。「警察」不要走!警察退休狀況之研究-以保安警察第五總隊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8(1),55-8。
周賓凰、池祥萱、周冠男、龔怡霖(2019)。行為財務學:文獻回顧與展望。證券市場發展季刊(行為財務學特別專刊),1-47。
林欣慈、魏惠娟(2017)。公職人員退休生活與退休規劃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4),285-298。
林城葦(2018)。基層警察人員理財認知與行為之研究:以保安警察第六總隊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筱晴(2018)。教師之從眾效應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蕙芸、張四薰(2011)。金融商品投資人心理帳戶行為之研究。北商學報,(20), 01-15。
施雅棠(2018)。警察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國道公路警察局員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俞華(2018)。公教人員年金改革社會現象之研究—以行為經濟學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財富與稅務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榮宏(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政嘉(2012)。以行為財務學的觀點探討彰化縣國中教師的投資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昱瑩、余致力與蔡馨芳(2020)。公務人員退休年金設計:確定給付制,確定提撥制或雙層制?。文官制度,12(1),15-49。
高惠娟(2014)。投資人從眾傾向與衝動性購買行為之探討-以加入股友社為例。嶺東學報(35),73-101。
翁美春(2017)。警察人員人格特質、風險容忍度對理財行為的影響:以台中市為例。亞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瓊嬌、杜佳錞、陳美伶、黃棠翌(2011)。理財知識、金錢態度與個人特質對消費者理財行為之影響。萬能商學學報(16),161-174。
陳冠宇(2013)。外勤警察人員的金錢觀與理財觀對理財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維靜(2014)。警察人員之人格特質、金錢態度與理財認知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怡頻(2015)。台北市及新北市警察人員之生活型態及理財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裕宏(2015)。警察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彰化縣警察局芳苑分局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游本慶(2010)。臺北縣政府警察局近五年貪瀆犯罪之類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正汶(2013)。品牌形象、品牌態度、品牌個性與自我概念一致性、從眾行為與購買意願之關係-以Apple品牌平板電腦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元琦(2017)。我國海軍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年金改革影響理財規劃之研究。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依玲(2020)。國中教師對年金改革後的理財信念及其退休理財規劃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佩君、林裕益(2014)。強制扣薪之警察人員風險偏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0),221-242。
黃照娥(2018)。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年金改革和理財規劃 認知之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曾詩惠(2021)。年金改革對公幼教師退休規劃之影響-以臺灣北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永清(2015)。教育程度、家庭所得對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路徑模式之探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8),49-68。
楊梅鈴(2011)。國軍人員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雅鈴(2008)。心理偏誤與財務行為之關連性:以台灣民眾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怡君(2008)。行為財務架構下的退休商品設計機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安玲(2021)。低利時代,民眾退休理財行為影響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賴宗岱(2018)。年金改革後國小教師理財認知、理財行為及退休理財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清水區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鍾淑惠(2013)。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選擇影響因素之研究-兼論退休制度改革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宛吾(2012)。國小教師理財認知及理財行為對退休理財規劃之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依均(2014)。國小教師對軍公教退休年金改革方案以及未來理財規劃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育仁、陳錦村及廖志峰(2019)。金融知識與股票市場參與關聯性之研究-台灣地區的驗證。證券市場發展季刊(行為財務學特別專刊),453-494。
羅幼如、張卿瑤及蔡佳倩(2010)臺灣民眾理財行為之關聯性調查。中華科技大學學報,44,225-243。
蘇桂瑩(2011)。國小教師處分效果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西文文獻
Banerjee, A. V. (1992). 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3), 797-817.
Chen, H., & Volpe, R. P. (1998). 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7(2), 107-128.
Hogarth, J. M. (2002). Financial literary and family & consumer scences.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94(1), 14.
Hung, A., Parker, A. M., & Yoong, J. (2009). Defining and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Nov 3, 2009, from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498674
Huston, S. J. (2010).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44(2), 296-316.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2), 263-292.
Lusardi, A., & Mitchell, O. S. (2014).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iteracy: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2(1), 5-44.
O’Neill, B., & Xiao, J. J. (2003). Financial fitness quiz: A tool for analyzing financial behavior. Consumer interests annual, 49, 1-3.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1). Financial literacy: Questionnaire and guidance notes for conducting an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survey of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Oct 26, 2011, from https://www.oecd.org/finance/financial-education/49319977.pdf
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 (PACFL). (2008). 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Retrieved March 11, 2009, from https://www.treasury.gov/about/organizational-structure/offices/Domestic-Finance/Documents/PACFL_Draft-AR-0109.pdf
Szinovacz, M. E. (2003). Contexts and pathways: Retirement as institution, process, and experience. Retirement: Reasons, processes, and results, 6, 5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0895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