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刺點》劇本創作論述
The Creative Discourse of the Screenplay Punctum
作者 李依蓉
貢獻者 陳儒修
Chen, Ru-Shou
李依蓉
關鍵詞 刺點
藝術分析
繪畫
二二八事件
光明報
Punctum
Art Analysis
Painting
February 28th Incident of 1947
Guang-ming Daily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Sep-2022 14:38:35 (UTC+8)
摘要 本劇作的時間背景設定在1945年到1950年之間,講述了兩位亦敵亦友的女畫家。除了兩人之間的競合外,她們的老師、同時也是著名畫家,捲入一個出版地下報紙、以顛覆國民黨政權為成立宗旨的非法報社;結果,老師遭逮捕後、因涉嫌包庇一名報社成員而遭公開處決。兩位女畫家為完成老師遺願,躲開保密局監控、合作幫助這名地下報社的關鍵人物逃往日本…

本劇作的寫作過程參考了關於當時的美術發展、政治環境,以及二二八事件的社會氛圍,再加上佛洛伊德對於無意識、防禦機制等精神分析理論的文獻。
The time of the screenplay is set between 1945 and 1950. The story is about two female painters who were both rivals and friends. In addition to their in-fight, their teacher, a well-known painter was involved with a subversive group, publishing underground newspaper against the KMT regime. The teacher was arrested and then executed by the decree of the Martial Law. Following their teacher’s last wish, the two female painters cooperated to save a key figure of the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 and helped him fleeing to Japan.

This screenplay is based on materials about history of paintings, poli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at era, the social milieu after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of 1947, and the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theory of the unconscious, defense mechanism, among others.
參考文獻 王御風(2020)。《一本就懂台灣史【修訂新版】》。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王御風(2017)。《圖解台灣史【修訂新版】》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李欽賢(2015)。《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琳婷(2015)。《臺灣美術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惺嶽(1987)。《台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
林柏維(2007)。《狂飆的年代: 近代台灣社會菁英群像》。台北市:秀威出版。
洛華笙(1999)。《台灣畫壇風雲》。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施世昱(2009)。《臺灣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台中市: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思想編輯委員會(2009)。《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思想13)》。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嘉翎(2004)。《黃鷗波─詩畫交融》。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陸蓉之(2002)。《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秦續蓉、馮勃翰譯(2015)。《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新北市:雲夢千里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原書Snyder, Blake [2005].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r Need.)
許綺玲譯(1997)。《明室攝影札記》。台灣攝影出版社。(原書 Barthes, Roland [1980]. La chambre claire: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 Midwest European Pub.)
曾得標, 林景淵(2017)。《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台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曾西霸譯(2008)。《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書 Field, Syd [2005].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London: Delta.)
童欣(2017)。《繪畫心理分析:追求畫外之音》。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游芯歆譯(2021)。《一日一頁藝術史:認識365幅名畫與藝術名作的美學素養課》。台北市:商周出版。(原書 金榮淑[2020]. 읽기만 하면 내 것이 되는 1페이지 미술 365。)
楊孟哲(2013)。《日帝殖民下台灣近代美術之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政誠主編,白適銘等合著(2021)。《現在進行式:臺灣藝術史的光影實錄》。台北市: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潘桂芳(2014)。《殖民與再殖民的認同困境—李石樵〔唱歌的小孩〕與〔市場口〕之研究》。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劉思量(台北市) 。《藝術心理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平等譯 (2006)。《達文西對童年的回憶》。台北市:胡桃木紋話。(原書 Freud, Sigmund [1910]. 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賴明珠(2009)。《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蕭紅、陳玉冰(2003)。《中國婦女傳記辭典 二十世紀卷(1912-2000)》。New York:M.E. Sharpe Inc.
蕭瓊瑞(2013)。《戰後台灣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顏娟英、蔡家丘(2022)。《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台北市:春山出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4941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41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儒修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Ru-Sho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依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依蓉zh_TW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2 14:38:35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2 14:38: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2 14:38: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41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51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41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劇作的時間背景設定在1945年到1950年之間,講述了兩位亦敵亦友的女畫家。除了兩人之間的競合外,她們的老師、同時也是著名畫家,捲入一個出版地下報紙、以顛覆國民黨政權為成立宗旨的非法報社;結果,老師遭逮捕後、因涉嫌包庇一名報社成員而遭公開處決。兩位女畫家為完成老師遺願,躲開保密局監控、合作幫助這名地下報社的關鍵人物逃往日本…

本劇作的寫作過程參考了關於當時的美術發展、政治環境,以及二二八事件的社會氛圍,再加上佛洛伊德對於無意識、防禦機制等精神分析理論的文獻。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time of the screenplay is set between 1945 and 1950. The story is about two female painters who were both rivals and friends. In addition to their in-fight, their teacher, a well-known painter was involved with a subversive group, publishing underground newspaper against the KMT regime. The teacher was arrested and then executed by the decree of the Martial Law. Following their teacher’s last wish, the two female painters cooperated to save a key figure of the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 and helped him fleeing to Japan.

This screenplay is based on materials about history of paintings, poli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at era, the social milieu after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of 1947, and the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theory of the unconscious, defense mechanism, among other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理念 3
第三節、 劇本基本資訊說明 6
第四節、 章節說明 11
第貳章 相關論述與參考案例 12
第一節、 國民政府遷台初期的美術發展 12
第二節、 藝術與政治 16
第三節、 繪畫分析相關理論 22
第四節、 原型人物 28
第五節、 參考電影 42
第參章 創作架構與論述 45
第一節、 人物設定 45
第二節、 故事短綱 48
第三節、 故事架構 51
第肆章 創作日誌與創作過程相關檢討 54
第一節、 大綱第一稿寫作過程 54
第二節、 大綱及劇本第二稿寫作過程 55
第三節、 兩位女畫家:改版軌跡說明 56
第四節、 程老師角色設定說明 57
第伍章 作品建議與反思 59
第一節、 編劇們的建議與研究者的反思 59
第二節、 劇本修改方向結論 66
第三節、 第二次口試口委與指導老師建議整理 68
第四節、 創作與回饋省思後感想 71
參考文獻 72
附錄__ 74
附錄一:編劇王瑋老師以訊息給feedback的範例頁面 74
附錄二:完整劇本 75
zh_TW
dc.format.extent 6442785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41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刺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藝術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繪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二二八事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光明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unct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rt Analysi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in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ebruary 28th Incident of 194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uang-ming Dailyen_US
dc.title (題名) 《刺點》劇本創作論述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reative Discourse of the Screenplay Punctum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御風(2020)。《一本就懂台灣史【修訂新版】》。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王御風(2017)。《圖解台灣史【修訂新版】》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李欽賢(2015)。《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琳婷(2015)。《臺灣美術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惺嶽(1987)。《台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
林柏維(2007)。《狂飆的年代: 近代台灣社會菁英群像》。台北市:秀威出版。
洛華笙(1999)。《台灣畫壇風雲》。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施世昱(2009)。《臺灣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台中市: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思想編輯委員會(2009)。《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思想13)》。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嘉翎(2004)。《黃鷗波─詩畫交融》。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陸蓉之(2002)。《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秦續蓉、馮勃翰譯(2015)。《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新北市:雲夢千里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原書Snyder, Blake [2005].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r Need.)
許綺玲譯(1997)。《明室攝影札記》。台灣攝影出版社。(原書 Barthes, Roland [1980]. La chambre claire: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 Midwest European Pub.)
曾得標, 林景淵(2017)。《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台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曾西霸譯(2008)。《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書 Field, Syd [2005].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London: Delta.)
童欣(2017)。《繪畫心理分析:追求畫外之音》。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游芯歆譯(2021)。《一日一頁藝術史:認識365幅名畫與藝術名作的美學素養課》。台北市:商周出版。(原書 金榮淑[2020]. 읽기만 하면 내 것이 되는 1페이지 미술 365。)
楊孟哲(2013)。《日帝殖民下台灣近代美術之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政誠主編,白適銘等合著(2021)。《現在進行式:臺灣藝術史的光影實錄》。台北市: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潘桂芳(2014)。《殖民與再殖民的認同困境—李石樵〔唱歌的小孩〕與〔市場口〕之研究》。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劉思量(台北市) 。《藝術心理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平等譯 (2006)。《達文西對童年的回憶》。台北市:胡桃木紋話。(原書 Freud, Sigmund [1910]. 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賴明珠(2009)。《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蕭紅、陳玉冰(2003)。《中國婦女傳記辭典 二十世紀卷(1912-2000)》。New York:M.E. Sharpe Inc.
蕭瓊瑞(2013)。《戰後台灣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顏娟英、蔡家丘(2022)。《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台北市:春山出版。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218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