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偵查機關通知義務之研究—以強制處分之事後通知為中心
A Study on the Notification Obligation of Law Enforcement—Focusing on Post-Notifying of Compulsory Measure
作者 趙昀倢
Zhao, Yun Jie
貢獻者 楊雲驊
趙昀倢
Zhao, Yun Jie
關鍵詞 通知義務
事前通知
事後通知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5條規定
新型態科技偵查
科技偵查法草案
強制處分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7:58 (UTC+8)
摘要 偵查機關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時常使用搜索、扣押等傳統型強制處分,就搜索、扣押而言,偵查機關會給予受搜索對象搜索票,使受搜索對象知悉自己將要被國家機關所干預,具有「公開」之特性。然而,科技快速發展之現代社會,偵查機關為了因應與時俱進之科技犯罪手法,而運用科技設備以輔助偵查之進行,諸如通訊監察即為適例。通訊監察係有別於搜索、扣押或羈押等強制處分,其於執行時並不需要事先提出令狀使受干預人知悉,而係以「秘密」之方式,使受監聽對象在不知不覺之情況下受國家監聽,故在監聽結束後若不賦予執行機關「事後通知」之義務,則受監聽對象將如何得知自己之權利已被國家侵害,而提起救濟並捍衛自己權利。本文以「事後通知」為核心,探討通知義務之憲法基礎為何,尋找我國刑事訴訟法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有無相關之規定,並綜合比較法上是否有相關之法規範得以參酌,諸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係規範執行機關對於受干預人之通知義務、瑞士刑事訴訟法對於郵件及電信監察等科技裝置亦有通知之規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核心地位理論之見解等,以及梳理我國歷年最高法院對於違反事後通知之見解為何,最後則展望未來之科技偵查法草案之評析與對於事後通知之規範應為如何處理較為妥適。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1.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二版,2007年9月。
2.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上)》,新學林出版,五版,2020年3月。
3.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下)》,新學林出版,五版,2020年11月。
4.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修訂7版,2017年8月。
5.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 :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初版,2005年。
6.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8版,2021年9月。
7.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元照出版,修訂十版,2020年。
8.李春福,《刑事訴訟法論》,新學林出版,一版,2017年。
9.何賴傑、林鈺雄、陳運財、黃朝義,《刑事訴訟法案例研習》,學林文化出版社,2000年。
1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增訂十一版,2010年。
11.吳秋宏,《照相錄影與刑事程序》,承法數位文化,一版,2012年11月。
12.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五版,2004年9月。
13.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元照出版,初版,2001年9月。
14.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初版,2008年1月。
15.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出版,9版,2019年9月。
16.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出版,21版,2021年9月。
17.吳信華,《憲法釋論》,三民,2011年9月。
18.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凱侖出版社發行,再版,1993年5月。
19.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五版,2011年9月。
20.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增訂十版,2022年3月。
21.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三民,再訂二版,1999年6月。
22.陳運財,《偵查與人權》,元照出版,初版,2014年4月。
23.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十六版,2021年9月。
24.程明修,《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新學林出版,一版, 2006年10月。
25.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五)》,元照出版,2007年。
26.黃清德,《科技定位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11年11月。
二、譯著
1.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鄭一卉譯,《知情權的興起:美國政治與透明文化(1945-1975)》,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2.維爾(Vile, M. J. C.)著,韋洪武譯,《最新美國政治》,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初版,2010年9月。
3.田口守一著,張凌、于秀峰譯,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五版,2010年7月。
4.克勞斯·羅可辛(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初版,1998年11月。
5.連孟琦譯,《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元照出版,初版,2016年9月。
6.戴爾卡門著,李政峰等翻譯,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五南,初版,2006年8月。
三、期刊論文
1.Heinrich A. Wolff著,呂理翔譯,〈德國維安政策與基本權〉,《台灣人權學刊》,第四卷第三期,2018年6月,頁3-16。
2.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搜索〉,《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6月,第85期,頁151-165。
3.王士帆,〈全新刑事訴訟法法典—瑞士刑訴改革與整合〉,《政大法學評論》,第118期,2010年12月,頁105-163。
4.王士帆,〈德國聯邦憲法法院BVerfGE 124, 43 扣押伺服器之電子郵件(上)〉,《司法周刊》,1921期,2018年10月,頁2。
5.王士帆,〈當科技偵查駭入語音助理—刑事訴訟準備好了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2期,2019年12月,頁191-242。
6.王士帆,〈德國科技偵查規定釋義〉,《法學叢刊第66卷第2期》,2021年4月,頁85-132。
7.朱建民原譯(陳沖增譯、張桐銳增譯、林子平增譯、李震山增修、楊子慧增譯、李建良增修、吳信華增修),〈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五)》,司法院出版,2014年11月,頁337-394。
8.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35-46。
9.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頁39-83。
10.李榮耕,〈特定明確原則與機動性通訊監察〉,《政大法學評論》,126期,2012年4月,頁105-153。
11.李榮耕,〈電信事業對於通訊監察的協助義務〉,《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頁29-46。
12.李榮耕,〈論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3項的證據排除規定〉,《政大法學評論》,2019年3月,頁272-311。
13.李榮耕,〈另案監察及其所取得的通訊內容的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45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84期,2019年6月,頁40-46。
14.李榮耕,〈即時通訊程式的通信紀錄得調取〉,《月旦法學教室》,第212期,2020年6月,頁23-25。
15.李仁淼,〈秘密通訊自由與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135期,2014年1月,頁6-8。
16.吳巡龍,〈偵查不公開與得公開之界限—兼評高雄高分院九十五年抗字第一四五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2007年10月,頁245-258。
17.吳志光譯,〈大監聽與個人隱私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二)》,2006年10月,頁201-272。
18.何信慶,〈從立法審議過程談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司法新聲,第111期》,103年7月,頁29。
19.汪南均,〈美國刑事司法制度之概念簡介〉,《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研習報告》,頁79-92。
20.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54卷第4期,1999年4月,頁1-7。
21.林俊益,〈本土化之證據排除法則—最高法院判決之回顧與前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79-105。
22.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期,1999年1月,頁56-72。
2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四的平台定性—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40期,2009年11月,頁17-39。
24.林鈺雄,〈德國刑訴逐條釋義(上)—羈押及暫時逮捕(§§112 ff. StPO) 〉,《月旦刑事法評論》,第8期,2018年3月,頁5-29。
25.林裕順,〈大法官釋字631號解釋與監聽法制評析〉,《法令月刊》,第59卷,第11期,頁111-127。
26.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上)—美國法制之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頁35-60。
27.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下)—美國法制之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2006年11月,頁14-38。
28.林志勇,〈非法監聽之法律效果〉,《刑事雙月刊》,51期,2012年12月,頁40-44。
29.林臻嫺,〈從刑訴法第404條及第416條之修正淺論對通訊監察之救濟~以日本法制為比較中心〉,《司法新聲》,第111期,頁9-26。
30.林利芝,〈從美國最高法院United States v. Jones案分析美國政府運用GPS定位追蹤器探知個人位置資訊之適法性〉,《月旦法學雜誌》,第272期,2018年1月,頁177-188。
31.周學峰,〈解讀美國電子監控制度的演變〉,《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2014年12月,頁110-118。
32.松代剛枝著,李錫棟譯,〈強制偵查與其通知—以日本最高法院2017年判決為契機〉,《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余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卷)》,頁105-123。
33.施育傑,〈「資安基本權」之研究—以「線上搜索」為核心〉,《世新法學》,第12卷第2號,頁1-74。
34.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線〉,《東吳法律學報》,2013年7月,第25卷第1期,頁1-47。
35.姚其聖,〈憲法第八條法官保留適用之困境與出路—讀大法官釋字第690號解釋有感〉,《全國律師》,1月號,頁56-67。
36.徐繼敏,〈瑞士憲政制度探析〉,《中國人民大學》,第25卷第1期, 2003年2月,頁135-140。
37.許澤天,〈檢察官定位與指令拘束—德國法的視角啟發〉,《交大法學評論》,第3期,2018年,頁1-50。
38.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24-35。
39.陳清秀,〈憲法上人民行政訴訟權之保障〉,《法令月刊》,第66卷第9期,2015年9月,頁1-31。
40.陳重言,〈刑事追訴目的之通訊(通聯)紀錄調取與使用—兼評2014年初通保修法〉,《檢察新論》,16期,2014年7月,頁40-59。
41.陳雨凡,〈陳雨凡,《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各修正版本比較〉,《司法改革雜誌》,99期,2013年11月,頁34-37。
42.張台麟,〈直接民主與憲政體制:我國與瑞士、法國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6年2月4日,頁1-9。
43.張陳弘,〈美國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搜索令狀原則的新發展:以Jones, Jardines & Grady案為例〉,《歐美研究》,第48卷第2期,2018年6月,頁267-332。
44.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頁3-34。
45.黃銘輝,〈從憲法上「知的權利」析論對抗假新聞的法制策略〉,《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假新聞、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學術研討會》,2019年12月21日,頁1-30。
46.黃政龍,〈論新型偵查方法之法律問題—以GPS追蹤和無人偵察機為例〉,《刑事法雜誌》,第59卷4期,2015年8月,頁117-152。
47.黃惠娟,〈設置防範監視器之人格權侵害〉,《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7期,2010年4月,頁255-273。
48.溫祖德,〈美國檢察官起訴裁量權之理論基礎及現況〉,《檢察新論》,第9期,2011年1月,頁198-212。
49.溫祖德,〈從Jones案論使用GPS定位追蹤器之合憲性-兼評馬賽克理論〉,《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1期,2018年7月,頁121-167。
50.溫祖德,〈刑事訴訟限制出境之立法論──兼評新增限制出境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162期,2020年9月,頁179-246。
51.溫祖德,〈偵查機關調取歷史性行動電話基地臺位置資訊之合憲性審查─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檢視我國法制〉,《政大法學評論》,第167期,2021年12月,頁171-256。
52.馮豐隆、黃志成,〈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永久樣區定位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第27期,1994年,頁69-86。
53.楊雲驊,〈得一方同意之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28期,2005年2月,頁22-23。
54.楊雲驊,〈保障「私人生活不可侵犯之核心領域」—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對於「住宅內監聽」(大監聽)違憲審查判決簡評〉,《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頁32-35。
55.楊雲驊,〈違法監聽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2008年1月,20-21。
56.楊雲驊,〈失衡的天平—評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檢察新論》,16期,2014年7月,頁3-24。
57.劉興善、李復甸、陳健民、葉耀鵬、楊美鈴,〈偵查不公開原則落實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2010年5月,頁1-138。
58.蔡碧玉、陳運財、王健壯、林邦樑、陳為祥,〈媒體與司法(偵查不公開之再省思)〉,《月旦裁判時報》,第53期,2016年11月,頁134-149。
59.鍾芳樺,〈凱爾生:《純粹法學第一版》導讀〉,《台灣法學》,第187期,2011年11月1日,頁119-127。
60.謝碩駿,〈警察機關的駭客任務—論線上搜索在警察法領域內實施的法律問題〉,《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3期,2015年3月,頁1-78。
61.羅利娟,〈論美國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法制博覽第32期》,2015年,頁273。
62.蘇凱平,〈論數位證據之原件、複製品與最佳證據法則─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上字第3724 號等8則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11期,2021年4月,頁71-96。
四、學位論文
1.林庭瑋,《論偵查不公開於偵查程序中之落實—以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之衝突為核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6月。
2.林誠澤,《GPS科技定位偵查與刑事訴訟法的搜索概念》,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1月。
3.官峰任,《台灣警政單位導入即時影像人臉辨識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12月。
4.郭庭孝,《緊急搜索之事後陳報及通訊監察之事後通知與證據排除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7月。
5.黃政龍,《新型態科技偵查作為之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7月,頁202。
6.鄭惟容,《當國家成為駭客─論德國新時代的網路偵查與線上搜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12月。
五、官方政府資料:
1.尤美女(提案人),2013年11月22日提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立法草案總說明》,參照《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638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委65-68頁。
2.立法委員柯建民、高志鵬、吳秉叡等人所提出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對照表,《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583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3.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8期,頁416-421。
4.司法周刊第1814期,2016年9月2日。
5.「科技偵查手段引發人權爭議」公聽會,法務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6.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8年度施政計畫,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8年1月。
7.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9年度施政計畫,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9年1月。
8.陳唐山(提案人),2013年10月18日提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立法草案總說明》。參照《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439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委76頁。
六、網路資料
1.「M化車」是什麼?,載於: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12661(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6日)。
2.一定要知的無人機結構與飛行原理,載於:https://dronesplayer.com/aerial-photography (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
3.工研院攜手警政署與台中市警局,長效繫留無人機「空中警車」協助台中花博維安,科技新報,2018年11月09日,載於:https://technews.tw/2018/11/09/itri-taichung-police-drone-floraexpo-assisting-maintenance-safety/(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4.林恆吉法官,桃園地院邀林恆吉法官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務,載於: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429-81095-76c9e-1.html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30日)。
5.林誠澤,還沒上太空就進場維修的《科技偵查法》?,載於:ETtoday法律新聞,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6914.htm#ixzz7PUgnRFBf(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4日)。
6.張帆人、招沛宏,淺談衛星導航系統,台大電機科普系列,載於:https://ee.ntu.edu.tw/upload/hischool/doc/2011.08.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1月25日)。
7.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頁8,載於:中央研究院,https://idv.sinica.edu.tw/dennis/Administrative%20Due%20Process.pdf (最後瀏覽日:2022年1月21日)。
8.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論正當法律程序從大法官釋字第七0九號解釋談起,頁22,載於:中央研究院,https://www.moj.gov.tw/media/2500/46278595018.pdf?mediaDL=true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24日)。
9.無人機的崛起 最強產業趨勢,載於:https://great.nctu.edu.tw/article/detail/3(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10.馮聖晏,國家駭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線上搜索」判決簡介(上),載於:http://www.justuslaw.com.tw/news_detail.php?class=145(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8日)。
11.《新北》無人機巡查違建揪農地變光禿,載於:https://news.ltn.com.tw/news/NewTaipei/paper/1324391(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日)。
12.瑞士聯邦委員會是瑞士的政體,同時也是委員會制的代表;全體委員會成員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也共同擔任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載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瑞士聯邦委員會(最後瀏覽日:2021年3月24日)。
13.瑞士聯邦憲法,載於:https://www.lawlove.org/Top8/discovery.php?act=one&b=CHE.001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30日)。
14.瑞士聯邦人事局(考察報告),頁101,載於:https://wwwc.moex.gov.tw/main/Publication/wHandPub_File.ashx?file_id=740(最後瀏覽日:2022年1月14日)。
15.電信操控無人機隊解決方案 提升維安效率,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323期2018年10月號,2018年10月15日,載於: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18_content&SiteID=1&MmmID=1036452026061075714&MGID=1002363507750026744(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16.調查崩塌地向源侵蝕 林試所啟動無人空拍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載於:https://www.tfri.gov.tw/main/news_in.aspx?mnuid=5102&modid=529&nid=10742(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日)。
17.警政雲端運算發展計畫第二期-警政巨量資料分析與運用(106年辦理情形),載於:https://join.gov.tw/acts/detail/f50f99a6-11d3-4ac5-8494-0d8cfd249cec(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7日)。
貳、外文文獻
一、英文
(一)判決
1.Berger v. New York, 480 U.S. 41(1967).
2.Chimel v. California, 395 U.S. 752(1969).
3.Goldstein v. United States, 316 U.S. 114 (1942).
4.Katz v. United States, 389 U.S. 347 (1967).
5.Nardone v. United States, 302 U.S. 379 (1937).
6.Olmstead v. United States, 277 U.S. 438 (1928).
7.United States v. Chavez, 416 U.S. 562(1974).
8.United States v. Donovan, 429 U.S. 413(1977).
9.United States v. Giordano, 416 U.S. 505(1974).
(二)專書
1.Jerold H. Israel & Wayne R. LaFave, Criminal Procedur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s in a Nutshell, 2014.
(三)期刊論文
1.David M. O’Brien,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Privacy: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Fourth Amendment-Protected Privacy, 13 NEW ENG. L. REV. 662, 719(1977).
2.Daniel J. Solove, Reconstructing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Law, 72 Geo. Wash. L. Rev. 1264(2004).
3.Susan Freiwald and Sylvain Métille, Reforming Surveillance Law: The Swiss Model,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261(2013).
(四)網路資料
1.Berger v. New York Opinion of the Court by Tom C. Clark, at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Berger_v._New_York/Opinion_of_the_Court (last visited 05.30.2022).
2.Federal Constitution of 18 April 1999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at https://www.fedlex.admin.ch/eli/cc/1999/404/en (last visited 01.14.2022).
3.Lancaster takes to the skies to get a view on crime, at https://www.latimes.com/local/la-xpm-2012-aug-25-la-me-0825-lancaster-aircraft-20120825-story.html (last visited 5.15.2022).
4.Professor Christian Tomuschat, Professor David P. Currie, Professor Donald P. Kommers and Raymond Kerr,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Language Service of the German Bundestag, Basic Law for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13, https://www.btg-bestellservice.de/pdf/80201000.pdf. (last visited 4.19.2022).
5.Swiss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at https://www.fedlex.admin.ch/eli/cc/2010/267/en#art_269_ter (last visited 05.13.2022).
6.The Virginia Declaration of Rights, a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27231358/http://www.gunstonhall.org/documents/vdr.html (last visited 5.16.2022).
7.UNITED STATES CODE, at https://uscode.house.gov/browse.xhtml (last visited 5.16.2022).
二、德文
(一)專書
1.Pieth Mark, Schweizerisches Strafprozessrecht : Grundriss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2., überarb. Aufl., 2012.
2.Schmid Niklaus, Handbuch des schweizerischen Strafprozessrechts, 2. Aufl., 2013.
(二)註釋書
1.Biaggini, Giovanni (Hg.), BV - Bundesverfassung der Schweizerischen Eidgenossenschaft : und Auszüge aus der EMRK, den UNO-Pakten sowie dem BGG, Ausg. 2007, Stand der Gesetzgebung: 1. Januar 2007. (zitierte: Komm. BV)
2.Dürig/Herzog/Scholz/Papier, Grundgesetz - Grundwerk mit Fortsetzungsbezug, 2021.
3.Goldschmid Peter, Maurer Thomas, Sollberger Jürg (Hrsg.), Kommentierte Textausgabe zur Schweizerischen StPO, um 2008.
4.Graf, Jürgen Peter (Hrsg.), Beck`scher Online-Kommentar StPO mit RiStBV und MiStra, 34. Aufl., 2019. (zitierte: BeckOK-StPO)
5.Hannich, Rolf (Hrsg.),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8 Aufl., 2018. (zitierte: KK-StPO)
(三)期刊論文
1.Bär, Telekommunikationsüberwachung und andere verdeckte Ermittlungsmaßnahmen - Gesetzliche Neuregelungen zum 1.1.2008, MMR 2008, 215, 216.
2.Dr. Hilde Farthofer, Der Einsatz neuer Ermittlungsmaßnahmen Das Beispiel stille SMS, ZIS 2020, S. 190ff.
(四)網路資料
1.Artikel 1 - Gesetz zur Fortentwicklung der Strafprozessordnung und zur Änderung weiterer Vorschriften, abrufbar unter: https://www.buzer.de/gesetz/14770/a273789.htm (Letzter Abruf:05.12.2022).
2.Gesetzentwurf Deutscher Bundestag, abrufbar unter: https://dserver.bundestag.de/btd/12/009/1200989.pdf (Letzter Abruf:05.12.2022).
(五)法院判決
1.德國聯邦憲法法院
(1)BVerfG, Ut. v. 03.03.2004, 1 BvR 2378/98, 1 BvR 1084/99.
(2)BVerfG, Ut. v. 24.04.2016, 1 BvR 966/09 u.a., BKAG.
2.德國聯邦最高法院
(1)BGH, Beschl. v. 21.2.2001 – 2 BGs 42/01.
3.瑞士聯邦最高法院
(1)BGE 109 I 33 S. 38.
(2)BGE 126 I 112 S. 120.
(3)BGE 130 I 126 S. 130.
(4)BGE 132 I 49 S. 6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765105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65105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雲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趙昀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Zhao, Yun Jieen_US
dc.creator (作者) 趙昀倢zh_TW
dc.creator (作者) Zhao, Yun Jie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2 15:07:58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2 15:07: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7: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65105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5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65105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偵查機關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時常使用搜索、扣押等傳統型強制處分,就搜索、扣押而言,偵查機關會給予受搜索對象搜索票,使受搜索對象知悉自己將要被國家機關所干預,具有「公開」之特性。然而,科技快速發展之現代社會,偵查機關為了因應與時俱進之科技犯罪手法,而運用科技設備以輔助偵查之進行,諸如通訊監察即為適例。通訊監察係有別於搜索、扣押或羈押等強制處分,其於執行時並不需要事先提出令狀使受干預人知悉,而係以「秘密」之方式,使受監聽對象在不知不覺之情況下受國家監聽,故在監聽結束後若不賦予執行機關「事後通知」之義務,則受監聽對象將如何得知自己之權利已被國家侵害,而提起救濟並捍衛自己權利。本文以「事後通知」為核心,探討通知義務之憲法基礎為何,尋找我國刑事訴訟法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有無相關之規定,並綜合比較法上是否有相關之法規範得以參酌,諸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係規範執行機關對於受干預人之通知義務、瑞士刑事訴訟法對於郵件及電信監察等科技裝置亦有通知之規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核心地位理論之見解等,以及梳理我國歷年最高法院對於違反事後通知之見解為何,最後則展望未來之科技偵查法草案之評析與對於事後通知之規範應為如何處理較為妥適。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本文架構 4
第二章 通知義務之範圍與憲法基礎 6
第一節 通知義務之範圍 6
第一項 卷證資訊獲知權之範圍 7
第二項 告知義務之範圍 9
第三項 通知義務範圍之限縮 10
第二節 知的權利與偵查不公開之衝突 12
第一項 知的權利 12
第二項 偵查不公開 14
第三項 兩者間之衝突 15
第三節 通知義務之憲法基礎 17
第一項 基本權之思考層次 17
第二項 憲法基礎 19
第一款 人身自由權 19
第二款 秘密通訊自由權 22
第三款 訴訟權 24
第四款 正當法律程序 26
第四節 小結 28
第三章 檢視我國法規範下通知義務之保障 31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與通知 32
第一項 偵查手段之性質 32
第二項 我國既有之偵查態樣 35
第一款 強制處分程序之架構 35
第二款 傳喚、通知、拘提與逮捕 36
第三款 搜索與扣押 38
第四款 羈押 40
第五款 限制出境出海 41
第六款 鑑定留置與身體檢查處分 42
第二節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與通知 43
第一項 通訊監察法制 44
第二項 事後通知 46
第三節 小結 48
第四章 比較法對於通知法制之探討 50
第一節 德國 50
第一項 概論 50
第二項 德國基本法與通知 52
第三項 德國刑事訴訟法與通知 54
第一款 羈押與通知 54
第二款 執行機關與通知義務 56
第一目 通知義務之對象 56
第二目 通知之內容 57
第三目 免予通知 58
第四目 暫緩通知 59
第五目 受干預人之干預審查聲請權 60
第六目 聯邦憲法法院見解 61
第二節 瑞士 62
第一項 概論 62
第二項 瑞士聯邦憲法與通知 65
第三項 瑞士刑事訴訟法與通知 69
第一款 一般偵查方式與通知 69
第二款 秘密監察處分與通知 73
第一目 立法原則 73
第二目 通知義務之對象 75
第三目 通知之內容與救濟 76
第四目 暫緩通知與免予通知 76
第三節 美國 77
第一項 概論 77
第二項 美國聯邦憲法與通知 79
第三項 美國刑事偵查法制 83
第一款 美國刑事訴訟法制度 83
第二款 美國監察法規範 84
第一目 監察法之演變 84
第二目 通知之類型 86
第三目 美國實務案例 87
第四節 小結 92
第五章 從實務見解探討通知與救濟 95
第一節 針對通訊監察事後通知之檢視 95
第一項 證據排除與證據禁止 95
第一款 美國之證據排除法則 95
第二款 德國之證據禁止概念 97
第三款 我國證據法則 98
第二項 違法監聽之證據能力 99
第一款 違反法定要件之監聽 100
第二款 另案監聽 102
第三款 得一方同意之監聽 103
第四款 本文見解 104
第三項 違反事後通知之實務見解 105
第一款 未影響其合法性之見解 106
第二款 與證據能力無關聯之見解 107
第三款 影響合法性之見解 108
第四款 本文見解 110
第四項 救濟途徑 111
第一款 抗告與準抗告制度 111
第二款 通訊監察之救濟 114
第二節 未來展望—科技偵查法草案之評析 116
第一項 草案立法架構 116
第二項 新興科技偵查方式 118
第一款 定位追蹤科技 118
第一目 GPS全球定位系統 118
第二目 無人機 120
第三目 M化車 122
第二款 設備端通訊監察 123
第一目 線上搜索 123
第二目 來源端電信監察 124
第三款 其他資訊干擾科技 125
第一目 車牌辨識系統 125
第二目 人臉辨識 126
第三項 科技偵查法草案對於通知之評析 127
第四項 本文見解 128
第三節 小結 13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9
zh_TW
dc.format.extent 303697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65105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通知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事前通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事後通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5條規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型態科技偵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科技偵查法草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強制處分zh_TW
dc.title (題名) 偵查機關通知義務之研究—以強制處分之事後通知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Notification Obligation of Law Enforcement—Focusing on Post-Notifying of Compulsory Measur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1.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二版,2007年9月。
2.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上)》,新學林出版,五版,2020年3月。
3.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下)》,新學林出版,五版,2020年11月。
4.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修訂7版,2017年8月。
5.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 :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初版,2005年。
6.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8版,2021年9月。
7.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元照出版,修訂十版,2020年。
8.李春福,《刑事訴訟法論》,新學林出版,一版,2017年。
9.何賴傑、林鈺雄、陳運財、黃朝義,《刑事訴訟法案例研習》,學林文化出版社,2000年。
1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增訂十一版,2010年。
11.吳秋宏,《照相錄影與刑事程序》,承法數位文化,一版,2012年11月。
12.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五版,2004年9月。
13.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元照出版,初版,2001年9月。
14.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初版,2008年1月。
15.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出版,9版,2019年9月。
16.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出版,21版,2021年9月。
17.吳信華,《憲法釋論》,三民,2011年9月。
18.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凱侖出版社發行,再版,1993年5月。
19.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五版,2011年9月。
20.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增訂十版,2022年3月。
21.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三民,再訂二版,1999年6月。
22.陳運財,《偵查與人權》,元照出版,初版,2014年4月。
23.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十六版,2021年9月。
24.程明修,《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新學林出版,一版, 2006年10月。
25.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五)》,元照出版,2007年。
26.黃清德,《科技定位追蹤與基本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11年11月。
二、譯著
1.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鄭一卉譯,《知情權的興起:美國政治與透明文化(1945-1975)》,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2.維爾(Vile, M. J. C.)著,韋洪武譯,《最新美國政治》,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初版,2010年9月。
3.田口守一著,張凌、于秀峰譯,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五版,2010年7月。
4.克勞斯·羅可辛(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初版,1998年11月。
5.連孟琦譯,《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元照出版,初版,2016年9月。
6.戴爾卡門著,李政峰等翻譯,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五南,初版,2006年8月。
三、期刊論文
1.Heinrich A. Wolff著,呂理翔譯,〈德國維安政策與基本權〉,《台灣人權學刊》,第四卷第三期,2018年6月,頁3-16。
2.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搜索〉,《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6月,第85期,頁151-165。
3.王士帆,〈全新刑事訴訟法法典—瑞士刑訴改革與整合〉,《政大法學評論》,第118期,2010年12月,頁105-163。
4.王士帆,〈德國聯邦憲法法院BVerfGE 124, 43 扣押伺服器之電子郵件(上)〉,《司法周刊》,1921期,2018年10月,頁2。
5.王士帆,〈當科技偵查駭入語音助理—刑事訴訟準備好了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2期,2019年12月,頁191-242。
6.王士帆,〈德國科技偵查規定釋義〉,《法學叢刊第66卷第2期》,2021年4月,頁85-132。
7.朱建民原譯(陳沖增譯、張桐銳增譯、林子平增譯、李震山增修、楊子慧增譯、李建良增修、吳信華增修),〈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五)》,司法院出版,2014年11月,頁337-394。
8.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35-46。
9.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頁39-83。
10.李榮耕,〈特定明確原則與機動性通訊監察〉,《政大法學評論》,126期,2012年4月,頁105-153。
11.李榮耕,〈電信事業對於通訊監察的協助義務〉,《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頁29-46。
12.李榮耕,〈論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3項的證據排除規定〉,《政大法學評論》,2019年3月,頁272-311。
13.李榮耕,〈另案監察及其所取得的通訊內容的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45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84期,2019年6月,頁40-46。
14.李榮耕,〈即時通訊程式的通信紀錄得調取〉,《月旦法學教室》,第212期,2020年6月,頁23-25。
15.李仁淼,〈秘密通訊自由與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135期,2014年1月,頁6-8。
16.吳巡龍,〈偵查不公開與得公開之界限—兼評高雄高分院九十五年抗字第一四五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2007年10月,頁245-258。
17.吳志光譯,〈大監聽與個人隱私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二)》,2006年10月,頁201-272。
18.何信慶,〈從立法審議過程談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司法新聲,第111期》,103年7月,頁29。
19.汪南均,〈美國刑事司法制度之概念簡介〉,《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研習報告》,頁79-92。
20.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第54卷第4期,1999年4月,頁1-7。
21.林俊益,〈本土化之證據排除法則—最高法院判決之回顧與前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79-105。
22.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期,1999年1月,頁56-72。
2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四的平台定性—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40期,2009年11月,頁17-39。
24.林鈺雄,〈德國刑訴逐條釋義(上)—羈押及暫時逮捕(§§112 ff. StPO) 〉,《月旦刑事法評論》,第8期,2018年3月,頁5-29。
25.林裕順,〈大法官釋字631號解釋與監聽法制評析〉,《法令月刊》,第59卷,第11期,頁111-127。
26.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上)—美國法制之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頁35-60。
27.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下)—美國法制之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2006年11月,頁14-38。
28.林志勇,〈非法監聽之法律效果〉,《刑事雙月刊》,51期,2012年12月,頁40-44。
29.林臻嫺,〈從刑訴法第404條及第416條之修正淺論對通訊監察之救濟~以日本法制為比較中心〉,《司法新聲》,第111期,頁9-26。
30.林利芝,〈從美國最高法院United States v. Jones案分析美國政府運用GPS定位追蹤器探知個人位置資訊之適法性〉,《月旦法學雜誌》,第272期,2018年1月,頁177-188。
31.周學峰,〈解讀美國電子監控制度的演變〉,《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2014年12月,頁110-118。
32.松代剛枝著,李錫棟譯,〈強制偵查與其通知—以日本最高法院2017年判決為契機〉,《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余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卷)》,頁105-123。
33.施育傑,〈「資安基本權」之研究—以「線上搜索」為核心〉,《世新法學》,第12卷第2號,頁1-74。
34.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線〉,《東吳法律學報》,2013年7月,第25卷第1期,頁1-47。
35.姚其聖,〈憲法第八條法官保留適用之困境與出路—讀大法官釋字第690號解釋有感〉,《全國律師》,1月號,頁56-67。
36.徐繼敏,〈瑞士憲政制度探析〉,《中國人民大學》,第25卷第1期, 2003年2月,頁135-140。
37.許澤天,〈檢察官定位與指令拘束—德國法的視角啟發〉,《交大法學評論》,第3期,2018年,頁1-50。
38.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24-35。
39.陳清秀,〈憲法上人民行政訴訟權之保障〉,《法令月刊》,第66卷第9期,2015年9月,頁1-31。
40.陳重言,〈刑事追訴目的之通訊(通聯)紀錄調取與使用—兼評2014年初通保修法〉,《檢察新論》,16期,2014年7月,頁40-59。
41.陳雨凡,〈陳雨凡,《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各修正版本比較〉,《司法改革雜誌》,99期,2013年11月,頁34-37。
42.張台麟,〈直接民主與憲政體制:我國與瑞士、法國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6年2月4日,頁1-9。
43.張陳弘,〈美國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搜索令狀原則的新發展:以Jones, Jardines & Grady案為例〉,《歐美研究》,第48卷第2期,2018年6月,頁267-332。
44.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頁3-34。
45.黃銘輝,〈從憲法上「知的權利」析論對抗假新聞的法制策略〉,《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假新聞、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學術研討會》,2019年12月21日,頁1-30。
46.黃政龍,〈論新型偵查方法之法律問題—以GPS追蹤和無人偵察機為例〉,《刑事法雜誌》,第59卷4期,2015年8月,頁117-152。
47.黃惠娟,〈設置防範監視器之人格權侵害〉,《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7期,2010年4月,頁255-273。
48.溫祖德,〈美國檢察官起訴裁量權之理論基礎及現況〉,《檢察新論》,第9期,2011年1月,頁198-212。
49.溫祖德,〈從Jones案論使用GPS定位追蹤器之合憲性-兼評馬賽克理論〉,《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1期,2018年7月,頁121-167。
50.溫祖德,〈刑事訴訟限制出境之立法論──兼評新增限制出境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162期,2020年9月,頁179-246。
51.溫祖德,〈偵查機關調取歷史性行動電話基地臺位置資訊之合憲性審查─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檢視我國法制〉,《政大法學評論》,第167期,2021年12月,頁171-256。
52.馮豐隆、黃志成,〈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永久樣區定位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第27期,1994年,頁69-86。
53.楊雲驊,〈得一方同意之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28期,2005年2月,頁22-23。
54.楊雲驊,〈保障「私人生活不可侵犯之核心領域」—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對於「住宅內監聽」(大監聽)違憲審查判決簡評〉,《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頁32-35。
55.楊雲驊,〈違法監聽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2008年1月,20-21。
56.楊雲驊,〈失衡的天平—評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檢察新論》,16期,2014年7月,頁3-24。
57.劉興善、李復甸、陳健民、葉耀鵬、楊美鈴,〈偵查不公開原則落實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2010年5月,頁1-138。
58.蔡碧玉、陳運財、王健壯、林邦樑、陳為祥,〈媒體與司法(偵查不公開之再省思)〉,《月旦裁判時報》,第53期,2016年11月,頁134-149。
59.鍾芳樺,〈凱爾生:《純粹法學第一版》導讀〉,《台灣法學》,第187期,2011年11月1日,頁119-127。
60.謝碩駿,〈警察機關的駭客任務—論線上搜索在警察法領域內實施的法律問題〉,《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3期,2015年3月,頁1-78。
61.羅利娟,〈論美國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法制博覽第32期》,2015年,頁273。
62.蘇凱平,〈論數位證據之原件、複製品與最佳證據法則─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上字第3724 號等8則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11期,2021年4月,頁71-96。
四、學位論文
1.林庭瑋,《論偵查不公開於偵查程序中之落實—以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之衝突為核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6月。
2.林誠澤,《GPS科技定位偵查與刑事訴訟法的搜索概念》,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1月。
3.官峰任,《台灣警政單位導入即時影像人臉辨識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12月。
4.郭庭孝,《緊急搜索之事後陳報及通訊監察之事後通知與證據排除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7月。
5.黃政龍,《新型態科技偵查作為之法規範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7月,頁202。
6.鄭惟容,《當國家成為駭客─論德國新時代的網路偵查與線上搜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12月。
五、官方政府資料:
1.尤美女(提案人),2013年11月22日提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立法草案總說明》,參照《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638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委65-68頁。
2.立法委員柯建民、高志鵬、吳秉叡等人所提出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對照表,《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583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3.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8期,頁416-421。
4.司法周刊第1814期,2016年9月2日。
5.「科技偵查手段引發人權爭議」公聽會,法務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6.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8年度施政計畫,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8年1月。
7.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9年度施政計畫,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09年1月。
8.陳唐山(提案人),2013年10月18日提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立法草案總說明》。參照《院總第1407號-委員提案第15439號》(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委76頁。
六、網路資料
1.「M化車」是什麼?,載於: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12661(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6日)。
2.一定要知的無人機結構與飛行原理,載於:https://dronesplayer.com/aerial-photography (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
3.工研院攜手警政署與台中市警局,長效繫留無人機「空中警車」協助台中花博維安,科技新報,2018年11月09日,載於:https://technews.tw/2018/11/09/itri-taichung-police-drone-floraexpo-assisting-maintenance-safety/(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4.林恆吉法官,桃園地院邀林恆吉法官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務,載於: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429-81095-76c9e-1.html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30日)。
5.林誠澤,還沒上太空就進場維修的《科技偵查法》?,載於:ETtoday法律新聞,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6914.htm#ixzz7PUgnRFBf(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4日)。
6.張帆人、招沛宏,淺談衛星導航系統,台大電機科普系列,載於:https://ee.ntu.edu.tw/upload/hischool/doc/2011.08.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1月25日)。
7.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頁8,載於:中央研究院,https://idv.sinica.edu.tw/dennis/Administrative%20Due%20Process.pdf (最後瀏覽日:2022年1月21日)。
8.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論正當法律程序從大法官釋字第七0九號解釋談起,頁22,載於:中央研究院,https://www.moj.gov.tw/media/2500/46278595018.pdf?mediaDL=true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24日)。
9.無人機的崛起 最強產業趨勢,載於:https://great.nctu.edu.tw/article/detail/3(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10.馮聖晏,國家駭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線上搜索」判決簡介(上),載於:http://www.justuslaw.com.tw/news_detail.php?class=145(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8日)。
11.《新北》無人機巡查違建揪農地變光禿,載於:https://news.ltn.com.tw/news/NewTaipei/paper/1324391(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日)。
12.瑞士聯邦委員會是瑞士的政體,同時也是委員會制的代表;全體委員會成員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也共同擔任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載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瑞士聯邦委員會(最後瀏覽日:2021年3月24日)。
13.瑞士聯邦憲法,載於:https://www.lawlove.org/Top8/discovery.php?act=one&b=CHE.001 (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30日)。
14.瑞士聯邦人事局(考察報告),頁101,載於:https://wwwc.moex.gov.tw/main/Publication/wHandPub_File.ashx?file_id=740(最後瀏覽日:2022年1月14日)。
15.電信操控無人機隊解決方案 提升維安效率,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323期2018年10月號,2018年10月15日,載於: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18_content&SiteID=1&MmmID=1036452026061075714&MGID=1002363507750026744(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5日)。
16.調查崩塌地向源侵蝕 林試所啟動無人空拍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載於:https://www.tfri.gov.tw/main/news_in.aspx?mnuid=5102&modid=529&nid=10742(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5日)。
17.警政雲端運算發展計畫第二期-警政巨量資料分析與運用(106年辦理情形),載於:https://join.gov.tw/acts/detail/f50f99a6-11d3-4ac5-8494-0d8cfd249cec(最後瀏覽日:2021年1月27日)。
貳、外文文獻
一、英文
(一)判決
1.Berger v. New York, 480 U.S. 41(1967).
2.Chimel v. California, 395 U.S. 752(1969).
3.Goldstein v. United States, 316 U.S. 114 (1942).
4.Katz v. United States, 389 U.S. 347 (1967).
5.Nardone v. United States, 302 U.S. 379 (1937).
6.Olmstead v. United States, 277 U.S. 438 (1928).
7.United States v. Chavez, 416 U.S. 562(1974).
8.United States v. Donovan, 429 U.S. 413(1977).
9.United States v. Giordano, 416 U.S. 505(1974).
(二)專書
1.Jerold H. Israel & Wayne R. LaFave, Criminal Procedur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s in a Nutshell, 2014.
(三)期刊論文
1.David M. O’Brien,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Privacy: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Fourth Amendment-Protected Privacy, 13 NEW ENG. L. REV. 662, 719(1977).
2.Daniel J. Solove, Reconstructing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Law, 72 Geo. Wash. L. Rev. 1264(2004).
3.Susan Freiwald and Sylvain Métille, Reforming Surveillance Law: The Swiss Model,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261(2013).
(四)網路資料
1.Berger v. New York Opinion of the Court by Tom C. Clark, at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Berger_v._New_York/Opinion_of_the_Court (last visited 05.30.2022).
2.Federal Constitution of 18 April 1999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at https://www.fedlex.admin.ch/eli/cc/1999/404/en (last visited 01.14.2022).
3.Lancaster takes to the skies to get a view on crime, at https://www.latimes.com/local/la-xpm-2012-aug-25-la-me-0825-lancaster-aircraft-20120825-story.html (last visited 5.15.2022).
4.Professor Christian Tomuschat, Professor David P. Currie, Professor Donald P. Kommers and Raymond Kerr,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Language Service of the German Bundestag, Basic Law for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13, https://www.btg-bestellservice.de/pdf/80201000.pdf. (last visited 4.19.2022).
5.Swiss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at https://www.fedlex.admin.ch/eli/cc/2010/267/en#art_269_ter (last visited 05.13.2022).
6.The Virginia Declaration of Rights, at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27231358/http://www.gunstonhall.org/documents/vdr.html (last visited 5.16.2022).
7.UNITED STATES CODE, at https://uscode.house.gov/browse.xhtml (last visited 5.16.2022).
二、德文
(一)專書
1.Pieth Mark, Schweizerisches Strafprozessrecht : Grundriss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2., überarb. Aufl., 2012.
2.Schmid Niklaus, Handbuch des schweizerischen Strafprozessrechts, 2. Aufl., 2013.
(二)註釋書
1.Biaggini, Giovanni (Hg.), BV - Bundesverfassung der Schweizerischen Eidgenossenschaft : und Auszüge aus der EMRK, den UNO-Pakten sowie dem BGG, Ausg. 2007, Stand der Gesetzgebung: 1. Januar 2007. (zitierte: Komm. BV)
2.Dürig/Herzog/Scholz/Papier, Grundgesetz - Grundwerk mit Fortsetzungsbezug, 2021.
3.Goldschmid Peter, Maurer Thomas, Sollberger Jürg (Hrsg.), Kommentierte Textausgabe zur Schweizerischen StPO, um 2008.
4.Graf, Jürgen Peter (Hrsg.), Beck`scher Online-Kommentar StPO mit RiStBV und MiStra, 34. Aufl., 2019. (zitierte: BeckOK-StPO)
5.Hannich, Rolf (Hrsg.),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ssordnung, 8 Aufl., 2018. (zitierte: KK-StPO)
(三)期刊論文
1.Bär, Telekommunikationsüberwachung und andere verdeckte Ermittlungsmaßnahmen - Gesetzliche Neuregelungen zum 1.1.2008, MMR 2008, 215, 216.
2.Dr. Hilde Farthofer, Der Einsatz neuer Ermittlungsmaßnahmen Das Beispiel stille SMS, ZIS 2020, S. 190ff.
(四)網路資料
1.Artikel 1 - Gesetz zur Fortentwicklung der Strafprozessordnung und zur Änderung weiterer Vorschriften, abrufbar unter: https://www.buzer.de/gesetz/14770/a273789.htm (Letzter Abruf:05.12.2022).
2.Gesetzentwurf Deutscher Bundestag, abrufbar unter: https://dserver.bundestag.de/btd/12/009/1200989.pdf (Letzter Abruf:05.12.2022).
(五)法院判決
1.德國聯邦憲法法院
(1)BVerfG, Ut. v. 03.03.2004, 1 BvR 2378/98, 1 BvR 1084/99.
(2)BVerfG, Ut. v. 24.04.2016, 1 BvR 966/09 u.a., BKAG.
2.德國聯邦最高法院
(1)BGH, Beschl. v. 21.2.2001 – 2 BGs 42/01.
3.瑞士聯邦最高法院
(1)BGE 109 I 33 S. 38.
(2)BGE 126 I 112 S. 120.
(3)BGE 130 I 126 S. 130.
(4)BGE 132 I 49 S. 63.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238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