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收受洗錢罪與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之調和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Acceptance of Crime Proceeds as Money Laundering and Defendant’s Right to Counsel
作者 蔡宇峰
Tsai, U-Feng
貢獻者 許恒達
Hsu, Heng-Da
蔡宇峰
Tsai, U-Feng
關鍵詞 洗錢
收受
辯護酬金
普通洗錢罪
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8:23 (UTC+8)
摘要 由於刑事辯護律師執業之特性,須就其辯護對象之案情為盡職調查,以確保經釋字第654號解釋確立為基本權之一環的「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得以落實。然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3款之「收受、持有或使用洗錢罪」構成要件之過於寬泛,將使辯護人陷入對案情知之過深,即可能於收受酬金後遭到該罪相繩;惟若為避免身陷囹圄而減少對案情之掌握度,又難以為實質有效辯護之雙重困境。本文乃就前開二者間之衝突進行研究。筆者對國內洗錢罪之文獻進行爬梳後,釐清了洗錢罪保護法益及規範結構,俾利後續收受洗錢罪重構時架構之設計。隨後筆者透過對律師角色定位及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內容之解明,作為借鏡比較法以重塑收受洗錢罪時之指導原則。最後筆者在參酌美國及德國法上之見解後,認德國現行法所採取之「直接故意說」,囿於故意之認定須藉法官於事後綜合一切事證回推認定之特性,有將僅具間接故意之行為人認定具直接故意之風險;美國現行法所採取之「安全港條款」作法,則因主觀構成要件過於寬鬆,以及與基本權進行連動之立法模式,使得規範效力射程不明確,二者均使辯護人仍將面臨雙重困境之威脅。惟美國法採取之「安全港條款」之見解,與德國法過往之「目的性限縮」見解均蘊含了一項核心精神──倘辯護人之收受行為意在為被告提供辯護,非為掩飾或隱匿不法所得,則辯護人之行為即係在維護司法權之運作,非破毀司法權。而既洗錢罪保護法益在於司法權之行使與運作,倘對之以洗錢罪相繩,無異適用該罪便將侵害其所欲保護之法益。基此,本文建議透過將前開比較法上之見解,轉化為「意圖」要件,增訂於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3款作為調和之道。如此除得避免將成罪控制閥繫於「故意」要件面臨之雙重困境,亦得避免逕引入與基本權連動的安全港條款所帶來之不明確疑慮,尚得使收受、持有或使用洗錢罪符合與同條第1款均屬第2款之具體化類型之規範架構,且「意圖」要件既已存在於同條第1款數年,已累積足夠穩定之見解可茲適用,亦無明確性疑慮。
關鍵詞:洗錢、收受、辯護酬金、普通洗錢罪、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兆鵬,辯護權與詰問權,2007年1月。
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上),3版,2015年9月。
王皇玉,刑法總則,5版,2019年9月。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政策及法令解析(2021),2021年6月。
汪毓瑋、王寬弘等合著,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務之研究(分論),2012年5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5版,2006年11月。
林書楷,刑法總則,4版,2019年10月。
林順益、邱錦添,最新洗錢防制法實用,2019年1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7版,2013年9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7版,2019年9月。
許澤天,刑法分則(上):財產法益篇,2版,2020年7月。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3版,1997年1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6年9月。
潘維大,英美法導讀講義,3版,2011年9月。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16版,2020年9月。
謝福源,防制洗錢之研究──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6年5月。

專書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乃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之洗錢罪規範與我國現行法制的比較考察,載: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3-324,2015年12月。
李聖傑,洗錢罪的可罰基礎與釋義,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33-50,2017年8月。
邱智宏,洗錢案例分析,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81-114,2017年8月。
楊雲驊、林麗瑩,洗錢犯罪不法所得之沒收,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51-80,2017年8月。
蔡珮玲,洗錢防制法新法修正重點解析,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3-32,2017年8月。

期刊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乃彥,洗錢罪的保護法益與體系地位─以洗錢防制法第11條第1項為主題,檢察新論,3期,頁305-321,2008年1月。
王乃彥,兩岸洗錢罪之比較考察,展望與探索,12卷12期,頁75-91,2014年12月。
王兆鵬,受有效律師協助的權利──以美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雜誌,123期,頁148-171,2005年8月。
王兆鵬,貫徹平等與實質之辯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37期,頁109-119,2006年10月。
王兆鵬,律師與當事人之秘匿特權,刑事法雜誌,50卷6期,頁1-18,2006年12月。
王兆鵬,實質及忠實之辯護,法令月刊,60卷7期,頁65-76,2009年7月。
王志誠,洗錢防制法之發展趨勢──金融機構執行洗錢防制之實務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67期,頁5-18,2017年7月。
王皇玉,洗錢罪之研究──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政大法學評論,132期,頁215-260,2013年4月。
王效文,贓物罪的處罰理由、構成要件與修正建議,月旦法學雜誌,146期,頁246-256,2007年6月。
何賴傑,偵查程序強制辯護之指定及違法效果──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觀察重點(上),政大法學評論,111期,頁81-134,2009年10月。
吳天雲,律師收受辯護報酬是否該當洗錢罪之界限,全國律師,9卷7期,頁95-106,2005年7月。
吳俊毅,辯護人是實行洗錢罪的高危險群?,檢察新論,3期,頁282-298,2008年1月。
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辯護人的功能及地位─至今仍具話題性的一個爭論,高大法學論叢,6卷1期,頁59-82,2010年7月。
李秉錡,分析洗錢犯罪之構成要件─兼評數則交付帳戶案件之判決,檢察新論,24期,頁100-115,2018年8月。
李傑清,洗錢罪保護法益及處罰,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9-27,2004年12月。
李傑清,論我國律師收受源自重大犯罪所得之報酬是否成立洗錢罪,律師雜誌,320期,頁26-40,2006年5月。
李傑清,偵查、沒收及分享洗錢犯罪所得之國際合作,檢察新論,21期,頁96-111,2017年1月。
李聖傑,洗錢罪在刑法上的思考,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44-55,2004年12月。
李榮耕,律師及被告間通訊的監察,政大法學評論,146期,頁1-51,2016年9月。
林山田,論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辯護人,法令月刊,31卷10期,頁137-141,1980年1月。
林志潔,內線交易「實際知悉」要件之舉證與心證門檻──從綠點案談起,月旦法學雜誌,222期,頁109-132,2013年11月。
林志潔,兆豐案天價罰款的啟示──美國反洗錢法的重點與金融業應有的作為,月旦法學雜誌,259期,頁34-48,2016年12月。
林東茂,德國的組織犯罪及其法律上的對抗措施,刑事法雜誌,37卷3期,頁1-64,1993年6月。
林鈺雄,在押被告與律師接見通信之權利-歐洲法與我國法發展之比較與評析,臺灣法學雜誌,102期,頁58-84,2008年1月。
林鈺雄,經濟刑法:第一講-普通洗錢罪之行為類型──評析洗防法第2條,月旦法學教室,224期,頁35-51,2021年6月。
林臻嫻,詐欺集團車手與洗錢罪──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44號刑事判決,國會季刊,48卷1期,頁54-75,2020年3月。
邱忠義,洗錢罪的保護法益與體系地位──以洗錢防制法第11條第1項為主題──與談人評論與回應,檢察新論,3期,頁305-325,2008年1月。
徐昌錦,新修正洗錢防制法之解析與評釋─從刑事審判之角度出發,司法周刊, 1851期,頁1-25,2017年5月。
馬躍中,兩岸洗錢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刑法全球化的思考,財產法暨經濟法,19期,頁115-149,2009年9月。
張明偉,審判中辯護權之保障:以非強制辯護案件為中心,軍法專刊,56卷3期,頁129-147,2010年6月。
許兆慶、彭德仁,洗錢防制之立法宗旨及國際規範本土化過程,財產法暨經濟法,50期,頁37-82,2017年12月。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197期,頁134-151,2011年10月。
許恒達,評新修正洗錢犯罪及實務近期動向,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435-1502,2019年11月。
許恒達,收受、持有、使用洗錢罪之解釋疑義,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27期,頁1-58,2021年4月。
許絲捷,取財、得利差很多?,月旦裁判時報,105期,頁52-62,2021年3月。
郭大維、呂靈芝,金融機構洗錢防制之國際比較及對我國之啟示,軍法專刊,57卷5期,頁68-92,2011年10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上),臺大法學論叢,16卷1期,頁125-140,1986年12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中),臺大法學論叢,17卷2期,頁117-138,1988年6月。
陳瑞仁,美國聯邦洗錢罪構成要件之分析,檢察新論,26期,頁172-197,2019年8月。
陳運財,被告接受辯護人援助之機會,月旦法學教室,24期,頁115-120,2004年10月。
陳運財,釋字第654號解釋與自由溝通權,月旦法學雜誌,192期,頁5-28,2011年5月。
陳靜隆,證人真實陳述義務與其業務保密義務之權衡探討,軍法專刊,63卷4期,頁105-123,2017年8月。
曾友俞,辯護人:保密義務與真實義務──衝突與權衡,全國律師,22卷8期,頁28-46,2018年8月。
粟威穆,論刑事程序中律師與公司當事人間之秘匿特權-以美國法為中心,司法新聲,48期,頁2074-2097,2008年。
黃士元,德國刑法第261條洗錢罪之解釋適用-兼論我國洗錢罪之修法建議,軍法專刊,67卷5期,頁135-183,2021年10月
黃士元,譯介德國經濟刑法手冊洗錢罪章節,司法新聲,137期,頁186-229,2021年8月。
黃士元,譯介德國2021年《刑法打擊洗錢改革法案》立法理由-以刑法第261條洗錢罪為中心,國會季刊,50卷1期,頁27-67,2022年3月。
黃士軒,詐欺罪的財產損害與被害人之錯誤,中研院法學期刊,26期,頁85-165,2020年3月。
黃惠婷,侵占罪之侵占行為與客體,興大法學,2期,頁215-238,2007年11月。
楊崇森,美國刑法之原理與運用,軍法專刊,57卷3期,頁39-89,2011年6月。
廖尉均,從洗錢罪之刑罰根據論洗錢防制之修正方向,刑事法雜誌,47卷4期,頁71-89,2003年8月。
鄭嘉惠,別以為公證與洗錢無關,月旦會計實務研究,34期,頁22以下,2020年10月。
薛智仁,變遷中的肇事逃逸罪─評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字第2570號刑事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49期,頁221-281,2017年6月。
薛智仁,2019年刑事法實務回顧:詐欺集團的洗錢罪責,臺大法學論叢,49卷特刊,頁1623-1665,2020年11月。
謝立功,試論兩岸金融機構反洗錢之法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28-43,2004年12月。
謝立功,2007年洗錢防制法之修法評述,國會月刊,36卷1期,頁41-55,2008年1月。
謝茵潔,美國聯邦洗錢犯罪沒收法制之分析,檢察新論,27期,頁304-327,2020年2月。
蘇凱平,2018年刑事程序法回顧:刑事被告憲法上防禦權的新篇章,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703-1732,2019年11月。

碩士論文
林妍汝,刑事被告受律師協助的憲法權利,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曾含雅,特殊洗錢罪之研究──以澳洲法制之合理轉化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6月。
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其他資料(依最後瀏覽日排序)
法務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五分組第三次增開會議──「陽光法案執行成效與檢討報告」,https://www.moj.gov.tw/Public/Files/201706/7619304115.pdf,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0日。
法務部,洗錢防制法修正條文對照表,頁1,https://www.moj.gov.tw/Public/Files/201802/578180214141690aef.pdf,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0日。
立法院,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227A79CA16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A00^01835085100300^0002E001001,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2日。
今周刊,拆解》史上最大詐貸案 潤寅神鬼夫妻如何騙走九家銀行,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2001210004/%E6%8B%86%E8%A7%A3%E3%80%8B%E5%8F%B2%E4%B8%8A%E6%9C%80%E5%A4%A7%E8%A9%90%E8%B2%B8%E6%A1%88%20%20%E6%BD%A4%E5%AF%85%E7%A5%9E%E9%AC%BC%E5%A4%AB%E5%A6%BB%E5%A6%82%E4%BD%95%E9%A8%99%E8%B5%B0%E4%B9%9D%E5%AE%B6%E9%8A%80%E8%A1%8C,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日。
行政院,第3輪洗錢防制評鑑 台灣獲佳績──金流透明 世界好評,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bdf44d9a-f4f0-43aa-99f2-771f612983ac,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8日。
自由時報,警局飆警國罵 律師上銬送辦,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464156,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3日。
自由時報,洩漏聲押書 律師判刑3月,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450774,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3日。

外文文獻
英文部分
美國專書(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Charles Doyle (2017), MONEY LAUNDERING : AN OVERVIEW OF 18 U.S.C. § 1956 AND RELATED FEDERAL CRIMINAL LAW,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3315.
Christopher B. Mueller & Laird C. Kirkpatrick (1995), EVIDENCE, Aspen Law & Business.
John Henry Wigmore (1961), EVIDENCE IN TRIALS AT COMMON LAW, Boston : Little, Brown.

美國專書論文(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Anja P. Jakobi (2014), Managing Illicit Flows: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Anti-Money Laundering Regulations, in GLOBAL THEMES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PERSPECTIVES ON GLOBALIZATION.

美國期刊論文(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Lonnie T. Brown Jr., Reconsidering the Corporate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A Response to the Compelled-Voluntary Waiver Paradox, 34 HOFSTRA L. REV. 897 (2006).
Anthony Francis Bruno, Preserving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Discovery, 54 N.Y.L. Sch. L. Rev. 541 (2009).
Phillip J. Griffin, Of Laundering and Legal Fees: The Implications of United States v. Blair for Criminal Defense Attorneys Who Accept Potentially Tainted Funds, 164 U. PA. L. REV. ONLINE 179 (2016).
Jimmy Gurule, The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Act of 1986: Creating a New Federal Offense or Merely Affording Federal Prosecutors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Punishing Specified Unlawful Activity?, 32 Am. Crim. L. Rev. 823 (1994-1995).
David Orentlicher, Fee Payments to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from Third Parties: Revisiting United States v. Hodge and Zweig, 69 FORDHAM L. REV. 1083, (2000).
John M. Palmeri, Franz Hardy, Beyond the Client: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rporate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35-JUN COLO. LAW. 31 (2006).
Keneth B. Taylor, Jr., The Attorney’s Duty to the Court Against Concealment, Nondisclosure and Suppression of Information as Coextensive with the Duty Not To Allow Fraud To Be Committed upon the Court, Journal of the Legal Profession-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School of Law, Vol.03, 201 (1978-1979).
Adam K.Weinstein, Prosecuting Attorneys for Money Laundering: A New and Questionable Weapon in the War on Crime, 51 LAW & CONTEMP. PROBS. 369 (1988).
Sean Michael Welsh, Tracing Commingled Funds in Asset Forfeiture, 88 Miss. L.J. 179 (2019).
Brittany Yantis, Monica Attia & Georgina Lethouris, Money Laundering, 55 AM. CRIM. L. REV. 1469 (2018).

其他資料(依最後瀏覽日排序)
Paul G. Wolfteich, Making Criminal Defense a Crime Under 18 U.S.C. Section 1957, 41 Vanderbilt Law Review 843 (1988), 847, available at: https://scholarship.law.vanderbilt.edu/vlr/vol41/iss4/9 (last visited Feb. 25, 2022).
Todd, Andrew, Invention or Interpretation: Textualism & Tracing in §1957 of the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Act of 1986 (August 1, 2020). Forthcoming, Criminal Law Bulletin.,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714726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714726 (last visited: Mar. 2, 2022).
United States Center of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what’s medicare?, available at https://www.medicare.gov/what-medicare-covers/your-medicare-coverage-choices/whats-medicare, (last visited: Mar. 11, 2022).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 Table of Contents, available at https://www.americanbar.org/groups/professional_responsibility/publications/model_rules_of_professional_conduct/model_rules_of_professional_conduct_table_of_contents/,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United States DEP’T OF JUSTICE,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MANUAL §1-1.200,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justice.gov/jm/jm-1-1000-introduction,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United States DEP’T OF JUSTICE,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MANUAL §9-105.600,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justice.gov/jm/jm-9-105000-money-laundering#9-105.600#9-105.600,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德文部分
德國專書(依姓氏字母排序)
Klaus Bernsmann, Zur Stellung des Strafverteidigers im deutschen Strafverfahren, StraFo., 1999.
Klaus Bernsmann, Das Grundrecht auf Strafverteidigung und die Geldwäsche – Vorüberlegungen zu einem besonderen Rechtfertigungsgrund, StV 2000.
Körner/Dach, Geldwäsche, 1994.
Leip, Der Straftatbestand der Geldwäsche, 2. Aufl., 1999.
Rudolf Rengier, Strafrecht-Besonderer Teil I: Vermögensdelikte, 2. Aufl., 1998.
Schmidt, Vermögensabschöpfung, 2. Aufl., 2019.

德國專書論文(依姓氏字母排序)
Herzog, in: Achenbach/Ransiek/Rönnau (Hrsg.), Handbuch Wirtschaftsstrafrecht, 5. Aufl., 2019, 13. Teil.

德國註釋書(依姓氏字母排序)
Fischer, Strafgesetzbuch: StGB, 67. Aufl., 2020.
Kindhäuser, Neumann, Paeffgen, NK-StGB/Altenhain, 5. Aufl. 2017.
Neuheuser, in: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Bd. 4, 3. Aufl., 2017.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30. Aufl., 2019.
Joachim Vogel, Tonio Walter, Wilhelm Schmidt, Juliane Krause, LK-StGB, 12. Aufl., 2010.

德國期刊論文(依姓氏字母排序)
Stephan Barton, Sozial übliche Geschäftstätigkeit und Geldwäsche (§ 261 StGB), StV 1993, S. 162ff.
Stephan Barton, Verteidigerhonorar und Geldwäsche, JuS 2004, S. 1034 f.
Hombrecher, Der Tatbestand der Geldwäsche (§ 261 StGB), JA2005, 67.
Kraatz, Die Geldwäsche (§ 261 StGB), JA 2015.
Heribert Ostendorf, Strafvereitelung durch Strafverteidigung- Zur Diskussion um Gründe und Leitbild berufsmäßiger Strafverteidigung, NJW 1978, 1349.
Wolfgang Wohlers, Strafverteidigung vor den Schranken der Strafgerichtsbarkeit,
StV 2001, S. 425 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8651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651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許恒達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su, Heng-D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宇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U-F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宇峰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U-F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2 15:08:23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2 15:08: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8: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6510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65101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由於刑事辯護律師執業之特性,須就其辯護對象之案情為盡職調查,以確保經釋字第654號解釋確立為基本權之一環的「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得以落實。然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3款之「收受、持有或使用洗錢罪」構成要件之過於寬泛,將使辯護人陷入對案情知之過深,即可能於收受酬金後遭到該罪相繩;惟若為避免身陷囹圄而減少對案情之掌握度,又難以為實質有效辯護之雙重困境。本文乃就前開二者間之衝突進行研究。筆者對國內洗錢罪之文獻進行爬梳後,釐清了洗錢罪保護法益及規範結構,俾利後續收受洗錢罪重構時架構之設計。隨後筆者透過對律師角色定位及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內容之解明,作為借鏡比較法以重塑收受洗錢罪時之指導原則。最後筆者在參酌美國及德國法上之見解後,認德國現行法所採取之「直接故意說」,囿於故意之認定須藉法官於事後綜合一切事證回推認定之特性,有將僅具間接故意之行為人認定具直接故意之風險;美國現行法所採取之「安全港條款」作法,則因主觀構成要件過於寬鬆,以及與基本權進行連動之立法模式,使得規範效力射程不明確,二者均使辯護人仍將面臨雙重困境之威脅。惟美國法採取之「安全港條款」之見解,與德國法過往之「目的性限縮」見解均蘊含了一項核心精神──倘辯護人之收受行為意在為被告提供辯護,非為掩飾或隱匿不法所得,則辯護人之行為即係在維護司法權之運作,非破毀司法權。而既洗錢罪保護法益在於司法權之行使與運作,倘對之以洗錢罪相繩,無異適用該罪便將侵害其所欲保護之法益。基此,本文建議透過將前開比較法上之見解,轉化為「意圖」要件,增訂於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3款作為調和之道。如此除得避免將成罪控制閥繫於「故意」要件面臨之雙重困境,亦得避免逕引入與基本權連動的安全港條款所帶來之不明確疑慮,尚得使收受、持有或使用洗錢罪符合與同條第1款均屬第2款之具體化類型之規範架構,且「意圖」要件既已存在於同條第1款數年,已累積足夠穩定之見解可茲適用,亦無明確性疑慮。
關鍵詞:洗錢、收受、辯護酬金、普通洗錢罪、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論文架構 9
第二章 新修正洗錢防制法規範概覽與分析 13
第一節 洗錢行為犯罪化之端緒 13
第二節 洗錢防制法新舊法重點比較 15
第一項 洗錢防制法立法目的之更迭 16
第二項 洗錢行為之再定義 17
第三項 放寬「前置犯罪」門檻 19
第四項 洗錢罪之成立不以特定犯罪有罪為必要 20
第五項 增訂特殊洗錢罪 21
第六項 增訂洗錢罪之沒收及擴大沒收規定 22
第一款 洗錢防制法沒收規定發展歷程概述 22
第二款 現行洗錢防制法之沒收規定 23
第三節 洗錢罪保護法益之設定 25
第一項 法益保護主義 26
第一款 法益概念之起源及意涵 28
第二款 法益之機能 30
第二項 洗錢罪保護法益之定性 32
第一款 舊法時期之洗錢罪保護法益 32
第二款 新法時代之洗錢罪保護法益再省思 36
第三項 小結 40
第四節 普通洗錢罪構成要件之解釋 42
第一項 舊法洗錢罪之規範結構及爭議問題 42
第二項 新法普通洗錢罪之規範結構 45
第一款 國際法規範內化模式 45
第二款 內國法規範意義重構模式 47
第三款 小結 48
第三項 新法普通洗錢罪之逐款釋義 49
第一款 典型洗錢行為樣態 49
第一目 掩飾隱匿型 49
第二目 移轉變更型 51
第二款 非典型洗錢行為樣態 53
第一目 收受、持有或使用型 53
第四項 與特殊洗錢罪之體系定位 59
第五節 收受洗錢罪與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衝突之核心議題 61
第六節 小結 63
第三章 被告之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66
第一節 辯護人之功能及定位 66
第一項 辯護制度之功能 67
第二項 辯護人之法律定位 69
第三項 小結 71
第二節 被告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於我國之發展 72
第一項 訴訟防禦權之意涵 72
第二項 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75
第一款 實質有效辯護 77
第二款 充分自由之溝通 82
第一目 接見通信權 86
第二目 律師與當事人間之秘匿特權 89
第三節 小結 94
第四章 比較法之借鏡與收受洗錢罪之未來展望 97
第一節 美國法之見解 97
第一項 美國聯邦洗錢刑法之介紹 97
第一款 傳統隱匿型 98
第二款 違反申報義務型 100
第三款 促進犯罪型 102
第四款 非法匯兌型 103
第五款 小結 103
第二項 美國交易髒錢罪與憲法第六修正案 107
第一款 18 U.S.C. § 1957之構成要件 107
第二款 安全港條款之立法歷程 116
第三款 關於安全港條款之相關見解 121
第四款 小結 140
第二節 德國法之見解 144
第一項 德國洗錢罪構成要件之介紹 144
第二項 德國洗錢罪與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 151
第三項 小結 157
第三節 收受洗錢罪之未來立法展望 157
第一項 美國法與德國法之啟示 157
第二項 美國法與德國法之合理轉化 159
第五章 結論 164
參考文獻 168
zh_TW
dc.format.extent 508835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6510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洗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收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辯護酬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普通洗錢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zh_TW
dc.title (題名) 收受洗錢罪與受律師有效協助辯護權之調和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Acceptance of Crime Proceeds as Money Laundering and Defendant’s Right to Counse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兆鵬,辯護權與詰問權,2007年1月。
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刑事訴訟法(上),3版,2015年9月。
王皇玉,刑法總則,5版,2019年9月。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政策及法令解析(2021),2021年6月。
汪毓瑋、王寬弘等合著,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務之研究(分論),2012年5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5版,2006年11月。
林書楷,刑法總則,4版,2019年10月。
林順益、邱錦添,最新洗錢防制法實用,2019年1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7版,2013年9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7版,2019年9月。
許澤天,刑法分則(上):財產法益篇,2版,2020年7月。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3版,1997年1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6年9月。
潘維大,英美法導讀講義,3版,2011年9月。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16版,2020年9月。
謝福源,防制洗錢之研究──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6年5月。

專書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乃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之洗錢罪規範與我國現行法制的比較考察,載: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3-324,2015年12月。
李聖傑,洗錢罪的可罰基礎與釋義,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33-50,2017年8月。
邱智宏,洗錢案例分析,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81-114,2017年8月。
楊雲驊、林麗瑩,洗錢犯罪不法所得之沒收,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51-80,2017年8月。
蔡珮玲,洗錢防制法新法修正重點解析,載:新洗錢防制法──法令遵循實務分析,頁3-32,2017年8月。

期刊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乃彥,洗錢罪的保護法益與體系地位─以洗錢防制法第11條第1項為主題,檢察新論,3期,頁305-321,2008年1月。
王乃彥,兩岸洗錢罪之比較考察,展望與探索,12卷12期,頁75-91,2014年12月。
王兆鵬,受有效律師協助的權利──以美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雜誌,123期,頁148-171,2005年8月。
王兆鵬,貫徹平等與實質之辯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37期,頁109-119,2006年10月。
王兆鵬,律師與當事人之秘匿特權,刑事法雜誌,50卷6期,頁1-18,2006年12月。
王兆鵬,實質及忠實之辯護,法令月刊,60卷7期,頁65-76,2009年7月。
王志誠,洗錢防制法之發展趨勢──金融機構執行洗錢防制之實務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67期,頁5-18,2017年7月。
王皇玉,洗錢罪之研究──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政大法學評論,132期,頁215-260,2013年4月。
王效文,贓物罪的處罰理由、構成要件與修正建議,月旦法學雜誌,146期,頁246-256,2007年6月。
何賴傑,偵查程序強制辯護之指定及違法效果──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觀察重點(上),政大法學評論,111期,頁81-134,2009年10月。
吳天雲,律師收受辯護報酬是否該當洗錢罪之界限,全國律師,9卷7期,頁95-106,2005年7月。
吳俊毅,辯護人是實行洗錢罪的高危險群?,檢察新論,3期,頁282-298,2008年1月。
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辯護人的功能及地位─至今仍具話題性的一個爭論,高大法學論叢,6卷1期,頁59-82,2010年7月。
李秉錡,分析洗錢犯罪之構成要件─兼評數則交付帳戶案件之判決,檢察新論,24期,頁100-115,2018年8月。
李傑清,洗錢罪保護法益及處罰,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9-27,2004年12月。
李傑清,論我國律師收受源自重大犯罪所得之報酬是否成立洗錢罪,律師雜誌,320期,頁26-40,2006年5月。
李傑清,偵查、沒收及分享洗錢犯罪所得之國際合作,檢察新論,21期,頁96-111,2017年1月。
李聖傑,洗錢罪在刑法上的思考,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44-55,2004年12月。
李榮耕,律師及被告間通訊的監察,政大法學評論,146期,頁1-51,2016年9月。
林山田,論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辯護人,法令月刊,31卷10期,頁137-141,1980年1月。
林志潔,內線交易「實際知悉」要件之舉證與心證門檻──從綠點案談起,月旦法學雜誌,222期,頁109-132,2013年11月。
林志潔,兆豐案天價罰款的啟示──美國反洗錢法的重點與金融業應有的作為,月旦法學雜誌,259期,頁34-48,2016年12月。
林東茂,德國的組織犯罪及其法律上的對抗措施,刑事法雜誌,37卷3期,頁1-64,1993年6月。
林鈺雄,在押被告與律師接見通信之權利-歐洲法與我國法發展之比較與評析,臺灣法學雜誌,102期,頁58-84,2008年1月。
林鈺雄,經濟刑法:第一講-普通洗錢罪之行為類型──評析洗防法第2條,月旦法學教室,224期,頁35-51,2021年6月。
林臻嫻,詐欺集團車手與洗錢罪──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44號刑事判決,國會季刊,48卷1期,頁54-75,2020年3月。
邱忠義,洗錢罪的保護法益與體系地位──以洗錢防制法第11條第1項為主題──與談人評論與回應,檢察新論,3期,頁305-325,2008年1月。
徐昌錦,新修正洗錢防制法之解析與評釋─從刑事審判之角度出發,司法周刊, 1851期,頁1-25,2017年5月。
馬躍中,兩岸洗錢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刑法全球化的思考,財產法暨經濟法,19期,頁115-149,2009年9月。
張明偉,審判中辯護權之保障:以非強制辯護案件為中心,軍法專刊,56卷3期,頁129-147,2010年6月。
許兆慶、彭德仁,洗錢防制之立法宗旨及國際規範本土化過程,財產法暨經濟法,50期,頁37-82,2017年12月。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197期,頁134-151,2011年10月。
許恒達,評新修正洗錢犯罪及實務近期動向,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435-1502,2019年11月。
許恒達,收受、持有、使用洗錢罪之解釋疑義,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27期,頁1-58,2021年4月。
許絲捷,取財、得利差很多?,月旦裁判時報,105期,頁52-62,2021年3月。
郭大維、呂靈芝,金融機構洗錢防制之國際比較及對我國之啟示,軍法專刊,57卷5期,頁68-92,2011年10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上),臺大法學論叢,16卷1期,頁125-140,1986年12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中),臺大法學論叢,17卷2期,頁117-138,1988年6月。
陳瑞仁,美國聯邦洗錢罪構成要件之分析,檢察新論,26期,頁172-197,2019年8月。
陳運財,被告接受辯護人援助之機會,月旦法學教室,24期,頁115-120,2004年10月。
陳運財,釋字第654號解釋與自由溝通權,月旦法學雜誌,192期,頁5-28,2011年5月。
陳靜隆,證人真實陳述義務與其業務保密義務之權衡探討,軍法專刊,63卷4期,頁105-123,2017年8月。
曾友俞,辯護人:保密義務與真實義務──衝突與權衡,全國律師,22卷8期,頁28-46,2018年8月。
粟威穆,論刑事程序中律師與公司當事人間之秘匿特權-以美國法為中心,司法新聲,48期,頁2074-2097,2008年。
黃士元,德國刑法第261條洗錢罪之解釋適用-兼論我國洗錢罪之修法建議,軍法專刊,67卷5期,頁135-183,2021年10月
黃士元,譯介德國經濟刑法手冊洗錢罪章節,司法新聲,137期,頁186-229,2021年8月。
黃士元,譯介德國2021年《刑法打擊洗錢改革法案》立法理由-以刑法第261條洗錢罪為中心,國會季刊,50卷1期,頁27-67,2022年3月。
黃士軒,詐欺罪的財產損害與被害人之錯誤,中研院法學期刊,26期,頁85-165,2020年3月。
黃惠婷,侵占罪之侵占行為與客體,興大法學,2期,頁215-238,2007年11月。
楊崇森,美國刑法之原理與運用,軍法專刊,57卷3期,頁39-89,2011年6月。
廖尉均,從洗錢罪之刑罰根據論洗錢防制之修正方向,刑事法雜誌,47卷4期,頁71-89,2003年8月。
鄭嘉惠,別以為公證與洗錢無關,月旦會計實務研究,34期,頁22以下,2020年10月。
薛智仁,變遷中的肇事逃逸罪─評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字第2570號刑事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49期,頁221-281,2017年6月。
薛智仁,2019年刑事法實務回顧:詐欺集團的洗錢罪責,臺大法學論叢,49卷特刊,頁1623-1665,2020年11月。
謝立功,試論兩岸金融機構反洗錢之法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28-43,2004年12月。
謝立功,2007年洗錢防制法之修法評述,國會月刊,36卷1期,頁41-55,2008年1月。
謝茵潔,美國聯邦洗錢犯罪沒收法制之分析,檢察新論,27期,頁304-327,2020年2月。
蘇凱平,2018年刑事程序法回顧:刑事被告憲法上防禦權的新篇章,臺大法學論叢,48卷特刊,頁1703-1732,2019年11月。

碩士論文
林妍汝,刑事被告受律師協助的憲法權利,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曾含雅,特殊洗錢罪之研究──以澳洲法制之合理轉化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6月。
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其他資料(依最後瀏覽日排序)
法務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五分組第三次增開會議──「陽光法案執行成效與檢討報告」,https://www.moj.gov.tw/Public/Files/201706/7619304115.pdf,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0日。
法務部,洗錢防制法修正條文對照表,頁1,https://www.moj.gov.tw/Public/Files/201802/578180214141690aef.pdf,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0日。
立法院,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227A79CA16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A00^01835085100300^0002E001001,最後瀏覽日:2021年7月12日。
今周刊,拆解》史上最大詐貸案 潤寅神鬼夫妻如何騙走九家銀行,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2001210004/%E6%8B%86%E8%A7%A3%E3%80%8B%E5%8F%B2%E4%B8%8A%E6%9C%80%E5%A4%A7%E8%A9%90%E8%B2%B8%E6%A1%88%20%20%E6%BD%A4%E5%AF%85%E7%A5%9E%E9%AC%BC%E5%A4%AB%E5%A6%BB%E5%A6%82%E4%BD%95%E9%A8%99%E8%B5%B0%E4%B9%9D%E5%AE%B6%E9%8A%80%E8%A1%8C,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日。
行政院,第3輪洗錢防制評鑑 台灣獲佳績──金流透明 世界好評,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bdf44d9a-f4f0-43aa-99f2-771f612983ac,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8日。
自由時報,警局飆警國罵 律師上銬送辦,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464156,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3日。
自由時報,洩漏聲押書 律師判刑3月,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450774,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13日。

外文文獻
英文部分
美國專書(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Charles Doyle (2017), MONEY LAUNDERING : AN OVERVIEW OF 18 U.S.C. § 1956 AND RELATED FEDERAL CRIMINAL LAW,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3315.
Christopher B. Mueller & Laird C. Kirkpatrick (1995), EVIDENCE, Aspen Law & Business.
John Henry Wigmore (1961), EVIDENCE IN TRIALS AT COMMON LAW, Boston : Little, Brown.

美國專書論文(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Anja P. Jakobi (2014), Managing Illicit Flows: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Anti-Money Laundering Regulations, in GLOBAL THEMES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PERSPECTIVES ON GLOBALIZATION.

美國期刊論文(依姓氏字母序排序)
Lonnie T. Brown Jr., Reconsidering the Corporate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A Response to the Compelled-Voluntary Waiver Paradox, 34 HOFSTRA L. REV. 897 (2006).
Anthony Francis Bruno, Preserving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Discovery, 54 N.Y.L. Sch. L. Rev. 541 (2009).
Phillip J. Griffin, Of Laundering and Legal Fees: The Implications of United States v. Blair for Criminal Defense Attorneys Who Accept Potentially Tainted Funds, 164 U. PA. L. REV. ONLINE 179 (2016).
Jimmy Gurule, The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Act of 1986: Creating a New Federal Offense or Merely Affording Federal Prosecutors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Punishing Specified Unlawful Activity?, 32 Am. Crim. L. Rev. 823 (1994-1995).
David Orentlicher, Fee Payments to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from Third Parties: Revisiting United States v. Hodge and Zweig, 69 FORDHAM L. REV. 1083, (2000).
John M. Palmeri, Franz Hardy, Beyond the Client: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rporate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35-JUN COLO. LAW. 31 (2006).
Keneth B. Taylor, Jr., The Attorney’s Duty to the Court Against Concealment, Nondisclosure and Suppression of Information as Coextensive with the Duty Not To Allow Fraud To Be Committed upon the Court, Journal of the Legal Profession-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School of Law, Vol.03, 201 (1978-1979).
Adam K.Weinstein, Prosecuting Attorneys for Money Laundering: A New and Questionable Weapon in the War on Crime, 51 LAW & CONTEMP. PROBS. 369 (1988).
Sean Michael Welsh, Tracing Commingled Funds in Asset Forfeiture, 88 Miss. L.J. 179 (2019).
Brittany Yantis, Monica Attia & Georgina Lethouris, Money Laundering, 55 AM. CRIM. L. REV. 1469 (2018).

其他資料(依最後瀏覽日排序)
Paul G. Wolfteich, Making Criminal Defense a Crime Under 18 U.S.C. Section 1957, 41 Vanderbilt Law Review 843 (1988), 847, available at: https://scholarship.law.vanderbilt.edu/vlr/vol41/iss4/9 (last visited Feb. 25, 2022).
Todd, Andrew, Invention or Interpretation: Textualism & Tracing in §1957 of the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Act of 1986 (August 1, 2020). Forthcoming, Criminal Law Bulletin.,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714726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714726 (last visited: Mar. 2, 2022).
United States Center of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what’s medicare?, available at https://www.medicare.gov/what-medicare-covers/your-medicare-coverage-choices/whats-medicare, (last visited: Mar. 11, 2022).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 Table of Contents, available at https://www.americanbar.org/groups/professional_responsibility/publications/model_rules_of_professional_conduct/model_rules_of_professional_conduct_table_of_contents/,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United States DEP’T OF JUSTICE,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MANUAL §1-1.200,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justice.gov/jm/jm-1-1000-introduction,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United States DEP’T OF JUSTICE,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MANUAL §9-105.600,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justice.gov/jm/jm-9-105000-money-laundering#9-105.600#9-105.600, (last visited : Mar., 20, 2022).

德文部分
德國專書(依姓氏字母排序)
Klaus Bernsmann, Zur Stellung des Strafverteidigers im deutschen Strafverfahren, StraFo., 1999.
Klaus Bernsmann, Das Grundrecht auf Strafverteidigung und die Geldwäsche – Vorüberlegungen zu einem besonderen Rechtfertigungsgrund, StV 2000.
Körner/Dach, Geldwäsche, 1994.
Leip, Der Straftatbestand der Geldwäsche, 2. Aufl., 1999.
Rudolf Rengier, Strafrecht-Besonderer Teil I: Vermögensdelikte, 2. Aufl., 1998.
Schmidt, Vermögensabschöpfung, 2. Aufl., 2019.

德國專書論文(依姓氏字母排序)
Herzog, in: Achenbach/Ransiek/Rönnau (Hrsg.), Handbuch Wirtschaftsstrafrecht, 5. Aufl., 2019, 13. Teil.

德國註釋書(依姓氏字母排序)
Fischer, Strafgesetzbuch: StGB, 67. Aufl., 2020.
Kindhäuser, Neumann, Paeffgen, NK-StGB/Altenhain, 5. Aufl. 2017.
Neuheuser, in: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Bd. 4, 3. Aufl., 2017.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30. Aufl., 2019.
Joachim Vogel, Tonio Walter, Wilhelm Schmidt, Juliane Krause, LK-StGB, 12. Aufl., 2010.

德國期刊論文(依姓氏字母排序)
Stephan Barton, Sozial übliche Geschäftstätigkeit und Geldwäsche (§ 261 StGB), StV 1993, S. 162ff.
Stephan Barton, Verteidigerhonorar und Geldwäsche, JuS 2004, S. 1034 f.
Hombrecher, Der Tatbestand der Geldwäsche (§ 261 StGB), JA2005, 67.
Kraatz, Die Geldwäsche (§ 261 StGB), JA 2015.
Heribert Ostendorf, Strafvereitelung durch Strafverteidigung- Zur Diskussion um Gründe und Leitbild berufsmäßiger Strafverteidigung, NJW 1978, 1349.
Wolfgang Wohlers, Strafverteidigung vor den Schranken der Strafgerichtsbarkeit,
StV 2001, S. 425 f.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46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