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科技金融潮流下電子商務之金流機制- 論第三方支付系統
Legal Study on Third-Party Payment System under the Fintech Trend on Electronic Commerce
作者 陳叔媛
Chen, Shu-Yuan
貢獻者 宋皇志
陳叔媛
Chen, Shu-Yuan
關鍵詞 電子支付
第三方支付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跨境金流
支付服務法
支付服務指令(歐盟)
跨境電商
Fintech
Third-Party Payment
Payment Service Act,
Cross-Border E-Commerce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PSD2
Cross-Border Cash Flow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payment institutions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44:25 (UTC+8)
摘要 自全球化發展以來,電子商務之金流支付機制,已然成為現今社會金融市場 發展之重點,特別是自 2019 年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後,新興 之電子支付模式更是多元崛起,而第三方支付得提供買賣雙方信用擔保之中介服 務,為買賣雙方節省支付成本,儼然成為最具發展性之支付模式。

然各國對於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莫衷一是,而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 定位對於監管機關為何、監管機關所適用之監管標準至關重要,歐盟以《支付服 務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Directive 2015/2366/EU)將第三方支付業者 定位為金融機構;美國則以《統一資金服務法》(Uniform Money Service Act)將 其定位為資金傳輸者;中國大陸則依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將其定 位為非金融機構;我國則依業務經營性質分別適用主關機關為金管會之《電子支 付機構管理條例》與主管機關為經濟部之《第三方支付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 不得記載事項》,鑑於第三方支付業者於國際上係立於不同之法律定位,是各國 所採取知監管標準與配套措施亦不相同。

本研究將綜合經濟層面、法制層面之角度,分析各國第三方支付之源起背景 與需求,探討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與應遵循之法律規範,進而比較各國之 法制規範,本研究將著重於歐盟、美國、中國大陸與我國立法例之比較,點明第 三方支付於國際上既有問題,並觀察各國對於第三方支付之監理創新,審視我國 2022 年 1 月 27 日修正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討論我國目前法制對於第三方 支付市場興起所將面臨之困難,最終提出何以使我國建構出更健全之電子支付市 場與環境之修法建議,使我國之支付系統得以與全球市場接軌。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mobile payment system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cash flow of online-consumptions.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no doubly accelerated the progress of the payment system. Third-Party Payment now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transection model for both sellers and buyers, with the benefits of decreas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reducing the transaction risk.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ird-Party Payment differs in each country. In European Un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U), Third-Party Payment has been defined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Directive 2015/2366/EU and would be supervised in a higher stander by the supervis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USA, Third-Party Payment has been defined as money transmitter, which also been deemed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Uniform Money Service Act. While, Mainland China defines it as a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However, the entry of the Third-Party Paymen industy in Mainlans China is way more stirck than EU and USA. As for Taiwan, Third-Party Paymen is governed under mutilple Acts.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cerns and controversial legal issues to be studi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e Third- Party Paymen in EU, USA,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both in market and regulation aspects. This paper sorts out pros and cons of regulations in EU, USA,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nd the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legal development of Third-Party Paymen in Taiwan as conclus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論文
1. 王資元,純網銀元年的電子支付—淺談「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與相關產業,月旦會計財稅網,第9期,頁1-3,2019年9月。
2.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金融科技發展與銀行經營型態的演變,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2卷第3期,頁1-13,2019年9月。
3. 朱瑞翔,由系統性風險控管論電子支付業之定義,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15卷,頁217-246,2019年12月。
4. 李智仁,第三方支付的中國經驗觀察,萬國法律,第191期,頁2-14,2013年10月。
5. 李榮謙、方耀,電子支付系統與電子貨幣:發展、影響及適當的管理架構,中央銀行季刊,第 23卷第3期,頁45,2001年9月。
6. 林繼恆、楊岳平、李鎧如,新興金融科技遭濫用於犯罪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第30期,頁141-202,2021年12月。
7. 林國彬,2015年臺灣金融五法評析簡介,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6期,頁5-45,2015年5月。
8. 林咏儒,論金融監理之趨勢:「跨業整合」及「以風險為本」—以我國支付產業的法制為探討,萬國法律,第217期,頁13-20,2018年2月。
9. 吳宗成,電子商務安全,研考雙月刊,第29卷第1期,頁68-79,2005年2月。
10. 余啟民,從電子商務角度看我國第三方支付法律與實務發展,全國律師,第19卷第2期,頁28-36,2015年2月。
11. 沈中華、王儷容、蘇哲緯,臺灣行動支付發展與歸類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3卷第1期,頁60-87,2020年3月。
12. 胡大中,第三方支付中之消費者保護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48期,頁22-146,2016年1月。
13. 胡大中,第三方支付中之消費者保護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48期,頁122-146,2016年6月。
14. 郭瑞祥,中小企業研發創新的藍海政策,哈佛商業評論,頁91,2010年2月。
15. 張炳坤,第三方支付新紀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評析,全國律師,第19卷第2期,頁2-4,2015年2月。
16. 張德富,第三方網上支付業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實踐:美歐比較與借鑒,商業會計,第6期,頁48-52,2014年6月。
17. 謝孟珊,第三方支付營運基本法制議題探討-以銀行法及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為討論中心,萬國法律,第191期,頁29,2013年10月。
18. 蔡宗霖,從美國PayPal與歐盟支付服務指令論我國第三方支付服務之現狀與未來,科技法律透析,第21卷第10期,頁47-64,2009年10月。
19. 羅至善,從新創培育經驗看金融監理的數位轉型,萬國法律,第236期,頁11-18,2021年4月。
20. 韓莉,第三方支付法律風險的監管現狀與問題研究,金融發展研究,第3期,頁41-45,2016年3月。
21. 劉建良,電子支付法律關係之研究,司法新聲,第122期,頁48-65,2017年4月。
22. 臧正運,金融科技法制與監理變革的形塑力量與關鍵趨勢,萬國法律,第236期,頁2-10,2021年4月。
二、中文書籍
1. 王文宇、林仁光、林繼恆、林國全、詹庭禎、王志誠、汪信君、黃銘傑、李禮仲、游啟璋、廖大穎、康文彥,金融法,元照出版公司,2019年3月。
2. 汪志堅、王志誠、熊全迪、杜怡靜、温演福、陳玉芬、王震宇、陳皓芸、汪志勇、陳純德,金融科技、人工智慧與法律,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2月。
3. 李開遠,台灣金融「票據支付」與「電子支付」法律基礎,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9月。
4. 蔣念祖,洗錢防制—國際評鑑與風險治理,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2月。
5. 郭國興,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三民總經銷,1996年9月。
三、中文碩博士學位論文
1. 王謹榆,電子商務的生態脈絡-以第三方支付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6月
2. 李庭葦,跨境電子商務成功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3. 吳碩宸,國際電子商務趨勢與第三方支付在中國的實踐,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4. 吳艷飛,在線第三方支付監管法律研究,復旦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5. 林宇鈞,電子支付法制之研究-以第三方支付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2016年7月。
6. 唐君豪,我國第三方支付專法分析與國際立法例之比較,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7. 陳珮文,台灣第三方支付法制化的必要性與發展思考-以美國PayPal與中國支付寶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8. 董一點,兩岸電子支付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論文, 2015年7月。
9. 張少薰,論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的洗錢防制監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22年1月。
10. 葉子沅,論我國電子支付法制-以新加坡與歐盟法制比較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論文,2021年7月。
四、政府資料
1. 蘇文杰、李穎、葉永全,毒品交易虛擬金流偵查新模式-以本局與荷蘭警方合作偵查個案為例,107年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
2. 行政院,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s://www.ey.gov.tw/Page/DFB720D019CCCB0A/08afbe45-ab6c-44b1-afdb-391a6096343a。
3. 經濟部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檢索系統,https://gcis.nat.gov.tw/cod/browseAction.do?method=browse&layer=4&code=I301040。
4.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1&display=false。
5.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display=false。
6.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銀行兼營),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2&display=false。
7. 經濟部商工行政資料開放平台,商業登記(依營業項目別)-第三方支付服務業,https://data.gcis.nat.gov.tw/od/detail?oid=12EE0DE2-A3C2-4F68-8455-7A9DE040697A。
8. 金管會2011年4月7日金管銀票字第10000043180號函。
9. 經濟部2014年1月13日經商字第10202443920號函。
10. 經濟部2018年1月22日經商字第10600106330號函。
11. 行政院2021年8月18日院臺法字第1100181600號函。
五、網路資料
1.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我國金融科技之發展-從國際觀點分析金融服務相關法規」研究報告,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委託辦理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及人才培育計畫,2017年4月。
2. Yahoo 奇摩,撥款管理週期說明,https://tw.bid.yahoo.com/help/c2c/seller/c2c_account_1.html。
3. 金融監理沙盒上路四年僅落地三件,政府思維仍以保護傳統金融業者為主,而非建構公平環境,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9729。
4. 李沃牆,金融科技詐騙 決勝心防,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476276。
5. 行政院,政院通過廢止「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75ddda5b-9173-4820-b582-3bf357994701。
6.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flfg/art/2022/art_4ed0e4a46946479c90a9e0f2c76a11ef.html。
7. 中國政府網,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http://www.gov.cn/ztzl/2005-10/31/content_87377.htm。
8. 中國移動支付網,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https://m.mpaypass.com.cn/download/201802/10160942.html。
9. 中國政府網,中國人民銀行令,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flfg/2010-06/21/content_1632796.htm。
10. 中國政府網,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61699.htm。
11.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https://gkml.samr.gov.cn/nsjg/fgs/201908/t20190820_306141.html。
六、外文文獻
1. Awrey, D. Bad Money. Cornell L. Rev., 106, 1 (2020).
2. Bachir El Nakib, Founder, Senior Consultant Compliance Alert (LLC), The Use of Third-Party-Checks to Launder Money.(2017/1/28) http://calert.info/details.php?id=1486.
3. Escursell, Sílvia, Pere Llorach-Massana, and M. Blanca Roncero. "Sustainability in e-commerce packaging: A review."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80: 124314 (2021).
4. EUR-Lex, Directive 2009/110/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6 September 2009 on the taking up, pursuit and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the business of electronic money institutions amending Directives 2005/60/EC and 2006/48/EC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2000/46/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09L0110.
5. EUR-Lex, Directive 2007/6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3 November 2007 on payment services in the internal market amending Directives 97/7/EC, 2002/65/EC, 2005/60/EC and 2006/48/EC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97/5/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32007L0064.
6. EUR-Lex, Directive (EU) 2015/236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November 2015 on payment services in the internal market, amending Directives 2002/65/EC, 2009/110/EC and 2013/36/EU and Regulation (EU) No 1093/2010,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2007/64/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5L2366.
7.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Managing Risks in Third-Party Payment Processor Relationships (Revised July 2014), https://www.fdic.gov/regulations/examinations/supervisory/insights/sisum11/managing.html.
8. Hackl, F., Kummer, M. E., Winter-Ebmer, R., & Zulehner, C. Market structure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n E-commerc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68, 199-218 (2014).
9. Kaminski, C. Online peer-to-peer payments: PayPal primes the pump, will banks follow. NC Banking Inst., 7, 375 (2003).
10. Ojo, M. Balanc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a digital age: CBDCs, central banks and technology firms (2021).
11. Payple, https://www.paypal.com/us/webapps/mpp/ua/buyer-protection.
12. Robinson, M. M. Easing the burden on mobile payments: Resolving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money transmitter regulation. NC Banking Inst., 18, 553 (2013).
13. Sada, A., & Mikal, P. J. U.S. Patent Application No. 11/668,864 (2008).
14. Santiago, R., & Angel, L. New Payment Methods and Insufficiencies in their Regulatory Scheme. JL & Cyber Warfare, 7, 101 (2018).
15. Telegraphs, Steamships, and Virtual Currency: an Analysis of Money Transmitter Regulation 1, 2-3. (2020), https://sgp.fas.org/crs/misc/R46486.pdf.
16.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mmissioners on Uniform State Laws, https://www.uniformlaws.org/HigherLogic/System/DownloadDocumentFile.ashx?DocumentFileKey=eae9b104-5c44-2898-0037-e27ab4e3e847&forceDialog=0.
17. Zhao, Y., Von Delft, S., Morgan-Thomas, A., & Buck, T. The evolution of platform business models: Exploring competitive battles in the world of platforms. Long Range Planning, 53(4), 101892 (2020).
18. Zeranski, S., & Sancak, I. E. Digitalis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with Supervisory Technology (SupTe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Regulation (20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1083642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3642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宋皇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叔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Shu-Y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叔媛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Shu-Y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2 15:44: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2 15:44: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44: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3642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8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3642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全球化發展以來,電子商務之金流支付機制,已然成為現今社會金融市場 發展之重點,特別是自 2019 年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後,新興 之電子支付模式更是多元崛起,而第三方支付得提供買賣雙方信用擔保之中介服 務,為買賣雙方節省支付成本,儼然成為最具發展性之支付模式。

然各國對於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莫衷一是,而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 定位對於監管機關為何、監管機關所適用之監管標準至關重要,歐盟以《支付服 務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Directive 2015/2366/EU)將第三方支付業者 定位為金融機構;美國則以《統一資金服務法》(Uniform Money Service Act)將 其定位為資金傳輸者;中國大陸則依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將其定 位為非金融機構;我國則依業務經營性質分別適用主關機關為金管會之《電子支 付機構管理條例》與主管機關為經濟部之《第三方支付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 不得記載事項》,鑑於第三方支付業者於國際上係立於不同之法律定位,是各國 所採取知監管標準與配套措施亦不相同。

本研究將綜合經濟層面、法制層面之角度,分析各國第三方支付之源起背景 與需求,探討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與應遵循之法律規範,進而比較各國之 法制規範,本研究將著重於歐盟、美國、中國大陸與我國立法例之比較,點明第 三方支付於國際上既有問題,並觀察各國對於第三方支付之監理創新,審視我國 2022 年 1 月 27 日修正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討論我國目前法制對於第三方 支付市場興起所將面臨之困難,最終提出何以使我國建構出更健全之電子支付市 場與環境之修法建議,使我國之支付系統得以與全球市場接軌。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mobile payment system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cash flow of online-consumptions.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no doubly accelerated the progress of the payment system. Third-Party Payment now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transection model for both sellers and buyers, with the benefits of decreas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reducing the transaction risk.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ird-Party Payment differs in each country. In European Un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U), Third-Party Payment has been defined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Directive 2015/2366/EU and would be supervised in a higher stander by the supervis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USA, Third-Party Payment has been defined as money transmitter, which also been deemed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Uniform Money Service Act. While, Mainland China defines it as a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 However, the entry of the Third-Party Paymen industy in Mainlans China is way more stirck than EU and USA. As for Taiwan, Third-Party Paymen is governed under mutilple Acts.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cerns and controversial legal issues to be studi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e Third- Party Paymen in EU, USA,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both in market and regulation aspects. This paper sorts out pros and cons of regulations in EU, USA,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nd the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legal development of Third-Party Paymen in Taiwan as conclus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4
第一項 研究方法 4
第二項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之概論 6
第一節 第三方支付之概念 6
第一項 第三方支付之崛起 6
第二項 第三方支付之交易流程 7
第二節 第三方支付機構之營運樣態 9
第一項 獨資金流服務之資訊公司 9
第二項 兼營支付服務之電子商務平台 10
第三項 兼營支付服務之金融機構 12
第三章 我國電子支付法制沿革與分析 13
第一節 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第三方支付法制之區辨 13
第一項 電子票證之法律定位 13
第二項 電子支付之法律定位 14
第三項 第三方支付之法律定位 14
第二節 我國電子支付法制之沿革與現況 16
第一項 我國電子支付法制之沿革 16
第二項 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18
第三節 我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之簡析 20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於國際上之定位及監理 22
第一節 第三方支付機構法律定位之理論 22
第一項 商業銀行理論 22
第二項 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論 23
第三項 非金融機構理論 23
第二節 歐盟 23
第一項 歐盟第三方支付機構之法律定位 23
第二項 歐盟第三方支付之監理 25
第三項 歐盟《支付服務指令》 25
第三節 美國 31
第一項 美國第三方支付機構之法律定位 31
第二項 美國第三方支付之監理 32
第三項 美國《統一資金服務法》 33
第四節 中國大陸 37
第一項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 37
第二項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之監理 38
第三項 中國大陸《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38
第五節 我國 45
第一項 我國第三方支付業者之法律定位 45
第二項 我國第三方支付之監理 45
第三項 我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45
第六節 各國立法例比較與評析 53
第一項 市場准入之制度 53
第二項 市場退出之制度 54
第三項 用戶資金管理及運用 54
第七節 其他監理手段之可能 57
第一項 公私協力之機制 57
第二項 監理科技之導入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將第三方支付併入於《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監管範圍內 59
第一項 現行制度之爭議 59
第二項 本研究之修法建議 60
第二節 支付市場進入門檻過高,降低實收資本額限制 60
第一項 現行制度之爭議 60
第二項 本研究之修法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zh_TW
dc.format.extent 150859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3642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子支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第三方支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跨境金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支付服務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支付服務指令(歐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跨境電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intec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ird-Party Pay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yment Service Ac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ross-Border E-Commer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SD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ross-Border Cash Flow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payment institutionsen_US
dc.title (題名) 科技金融潮流下電子商務之金流機制- 論第三方支付系統zh_TW
dc.title (題名) Legal Study on Third-Party Payment System under the Fintech Trend on Electronic Commer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論文
1. 王資元,純網銀元年的電子支付—淺談「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與相關產業,月旦會計財稅網,第9期,頁1-3,2019年9月。
2.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金融科技發展與銀行經營型態的演變,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2卷第3期,頁1-13,2019年9月。
3. 朱瑞翔,由系統性風險控管論電子支付業之定義,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15卷,頁217-246,2019年12月。
4. 李智仁,第三方支付的中國經驗觀察,萬國法律,第191期,頁2-14,2013年10月。
5. 李榮謙、方耀,電子支付系統與電子貨幣:發展、影響及適當的管理架構,中央銀行季刊,第 23卷第3期,頁45,2001年9月。
6. 林繼恆、楊岳平、李鎧如,新興金融科技遭濫用於犯罪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第30期,頁141-202,2021年12月。
7. 林國彬,2015年臺灣金融五法評析簡介,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6期,頁5-45,2015年5月。
8. 林咏儒,論金融監理之趨勢:「跨業整合」及「以風險為本」—以我國支付產業的法制為探討,萬國法律,第217期,頁13-20,2018年2月。
9. 吳宗成,電子商務安全,研考雙月刊,第29卷第1期,頁68-79,2005年2月。
10. 余啟民,從電子商務角度看我國第三方支付法律與實務發展,全國律師,第19卷第2期,頁28-36,2015年2月。
11. 沈中華、王儷容、蘇哲緯,臺灣行動支付發展與歸類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3卷第1期,頁60-87,2020年3月。
12. 胡大中,第三方支付中之消費者保護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48期,頁22-146,2016年1月。
13. 胡大中,第三方支付中之消費者保護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48期,頁122-146,2016年6月。
14. 郭瑞祥,中小企業研發創新的藍海政策,哈佛商業評論,頁91,2010年2月。
15. 張炳坤,第三方支付新紀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評析,全國律師,第19卷第2期,頁2-4,2015年2月。
16. 張德富,第三方網上支付業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實踐:美歐比較與借鑒,商業會計,第6期,頁48-52,2014年6月。
17. 謝孟珊,第三方支付營運基本法制議題探討-以銀行法及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為討論中心,萬國法律,第191期,頁29,2013年10月。
18. 蔡宗霖,從美國PayPal與歐盟支付服務指令論我國第三方支付服務之現狀與未來,科技法律透析,第21卷第10期,頁47-64,2009年10月。
19. 羅至善,從新創培育經驗看金融監理的數位轉型,萬國法律,第236期,頁11-18,2021年4月。
20. 韓莉,第三方支付法律風險的監管現狀與問題研究,金融發展研究,第3期,頁41-45,2016年3月。
21. 劉建良,電子支付法律關係之研究,司法新聲,第122期,頁48-65,2017年4月。
22. 臧正運,金融科技法制與監理變革的形塑力量與關鍵趨勢,萬國法律,第236期,頁2-10,2021年4月。
二、中文書籍
1. 王文宇、林仁光、林繼恆、林國全、詹庭禎、王志誠、汪信君、黃銘傑、李禮仲、游啟璋、廖大穎、康文彥,金融法,元照出版公司,2019年3月。
2. 汪志堅、王志誠、熊全迪、杜怡靜、温演福、陳玉芬、王震宇、陳皓芸、汪志勇、陳純德,金融科技、人工智慧與法律,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2月。
3. 李開遠,台灣金融「票據支付」與「電子支付」法律基礎,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9月。
4. 蔣念祖,洗錢防制—國際評鑑與風險治理,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2月。
5. 郭國興,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三民總經銷,1996年9月。
三、中文碩博士學位論文
1. 王謹榆,電子商務的生態脈絡-以第三方支付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6月
2. 李庭葦,跨境電子商務成功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3. 吳碩宸,國際電子商務趨勢與第三方支付在中國的實踐,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4. 吳艷飛,在線第三方支付監管法律研究,復旦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5. 林宇鈞,電子支付法制之研究-以第三方支付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2016年7月。
6. 唐君豪,我國第三方支付專法分析與國際立法例之比較,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7. 陳珮文,台灣第三方支付法制化的必要性與發展思考-以美國PayPal與中國支付寶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8. 董一點,兩岸電子支付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論文, 2015年7月。
9. 張少薰,論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的洗錢防制監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22年1月。
10. 葉子沅,論我國電子支付法制-以新加坡與歐盟法制比較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論文,2021年7月。
四、政府資料
1. 蘇文杰、李穎、葉永全,毒品交易虛擬金流偵查新模式-以本局與荷蘭警方合作偵查個案為例,107年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
2. 行政院,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s://www.ey.gov.tw/Page/DFB720D019CCCB0A/08afbe45-ab6c-44b1-afdb-391a6096343a。
3. 經濟部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檢索系統,https://gcis.nat.gov.tw/cod/browseAction.do?method=browse&layer=4&code=I301040。
4.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1&display=false。
5.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display=false。
6. 金管會銀行局,金融機構基本資料查詢-電子支付機構(銀行兼營),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H2&display=false。
7. 經濟部商工行政資料開放平台,商業登記(依營業項目別)-第三方支付服務業,https://data.gcis.nat.gov.tw/od/detail?oid=12EE0DE2-A3C2-4F68-8455-7A9DE040697A。
8. 金管會2011年4月7日金管銀票字第10000043180號函。
9. 經濟部2014年1月13日經商字第10202443920號函。
10. 經濟部2018年1月22日經商字第10600106330號函。
11. 行政院2021年8月18日院臺法字第1100181600號函。
五、網路資料
1.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我國金融科技之發展-從國際觀點分析金融服務相關法規」研究報告,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委託辦理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及人才培育計畫,2017年4月。
2. Yahoo 奇摩,撥款管理週期說明,https://tw.bid.yahoo.com/help/c2c/seller/c2c_account_1.html。
3. 金融監理沙盒上路四年僅落地三件,政府思維仍以保護傳統金融業者為主,而非建構公平環境,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9729。
4. 李沃牆,金融科技詐騙 決勝心防,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476276。
5. 行政院,政院通過廢止「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75ddda5b-9173-4820-b582-3bf357994701。
6.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flfg/art/2022/art_4ed0e4a46946479c90a9e0f2c76a11ef.html。
7. 中國政府網,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http://www.gov.cn/ztzl/2005-10/31/content_87377.htm。
8. 中國移動支付網,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https://m.mpaypass.com.cn/download/201802/10160942.html。
9. 中國政府網,中國人民銀行令,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flfg/2010-06/21/content_1632796.htm。
10. 中國政府網,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61699.htm。
11.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https://gkml.samr.gov.cn/nsjg/fgs/201908/t20190820_306141.html。
六、外文文獻
1. Awrey, D. Bad Money. Cornell L. Rev., 106, 1 (2020).
2. Bachir El Nakib, Founder, Senior Consultant Compliance Alert (LLC), The Use of Third-Party-Checks to Launder Money.(2017/1/28) http://calert.info/details.php?id=1486.
3. Escursell, Sílvia, Pere Llorach-Massana, and M. Blanca Roncero. "Sustainability in e-commerce packaging: A review."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80: 124314 (2021).
4. EUR-Lex, Directive 2009/110/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6 September 2009 on the taking up, pursuit and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the business of electronic money institutions amending Directives 2005/60/EC and 2006/48/EC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2000/46/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09L0110.
5. EUR-Lex, Directive 2007/6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3 November 2007 on payment services in the internal market amending Directives 97/7/EC, 2002/65/EC, 2005/60/EC and 2006/48/EC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97/5/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32007L0064.
6. EUR-Lex, Directive (EU) 2015/236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November 2015 on payment services in the internal market, amending Directives 2002/65/EC, 2009/110/EC and 2013/36/EU and Regulation (EU) No 1093/2010, and repealing Directive 2007/64/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5L2366.
7.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Managing Risks in Third-Party Payment Processor Relationships (Revised July 2014), https://www.fdic.gov/regulations/examinations/supervisory/insights/sisum11/managing.html.
8. Hackl, F., Kummer, M. E., Winter-Ebmer, R., & Zulehner, C. Market structure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n E-commerc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68, 199-218 (2014).
9. Kaminski, C. Online peer-to-peer payments: PayPal primes the pump, will banks follow. NC Banking Inst., 7, 375 (2003).
10. Ojo, M. Balanc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a digital age: CBDCs, central banks and technology firms (2021).
11. Payple, https://www.paypal.com/us/webapps/mpp/ua/buyer-protection.
12. Robinson, M. M. Easing the burden on mobile payments: Resolving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money transmitter regulation. NC Banking Inst., 18, 553 (2013).
13. Sada, A., & Mikal, P. J. U.S. Patent Application No. 11/668,864 (2008).
14. Santiago, R., & Angel, L. New Payment Methods and Insufficiencies in their Regulatory Scheme. JL & Cyber Warfare, 7, 101 (2018).
15. Telegraphs, Steamships, and Virtual Currency: an Analysis of Money Transmitter Regulation 1, 2-3. (2020), https://sgp.fas.org/crs/misc/R46486.pdf.
16.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mmissioners on Uniform State Laws, https://www.uniformlaws.org/HigherLogic/System/DownloadDocumentFile.ashx?DocumentFileKey=eae9b104-5c44-2898-0037-e27ab4e3e847&forceDialog=0.
17. Zhao, Y., Von Delft, S., Morgan-Thomas, A., & Buck, T. The evolution of platform business models: Exploring competitive battles in the world of platforms. Long Range Planning, 53(4), 101892 (2020).
18. Zeranski, S., & Sancak, I. E. Digitalis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with Supervisory Technology (SupTe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Regulation (2020).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219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