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製播關鍵因素指標建構
Key Succes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of TV News Talk Programs: A Delphi Research
作者 柯詠薰
Ke, Yong-Syun
貢獻者 鄭自隆
柯詠薰
Ke, Yong-Syun
關鍵詞 談話性節目
電視媒體
參與觀察法
修正式德菲法
因素分析
Talk programs
Television media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Modified Delphi method
Factor analysis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Dec-2022 15:25:47 (UTC+8)
摘要 我國電視媒體生態處於高度競爭且變化快速,當前針對節目製播僅有收視率作為參考依據,為期節目設立與製播能有更多重角度之指標參考以提升電視收視品質,研究從實務層面出發進行探討,以期建構出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之關鍵因素指標。
  本研究係以時事性議題談話節目為研究對象,經由參與觀察法觀察節目製作實況,德菲法收集專家意見,最後透過因素分析建構出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之關鍵因素指標。

  研究結果發現,時事性議題談話節目製作,應注意下之要項:
1. 節目製作團隊與主持人密切配合
2. 議題選擇扣連時事脈動
3. 討論主題應契合節目多元變化特性
4. 深度解析時事議題
5. 主持人言行合宜
6. 節目主持人與來賓具自我風格
7. 主持人應具專業性
In Taiwan, the media ecology of television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changing rapidly. Nowadays the television program production can only refer to viewership ratin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V viewing, the program production can have more reference indicator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from a practical level,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key factor indicators of television news talk program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elevision news talk programs as a Main research object. Observ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the programs through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collecting expert opinions with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and finally constructs the success factor indicators of the TV news talk program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talk shows on topical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program production team cooperates closely with the host.
2. The topic selection is linked to the current events.
3. The topic of program discussion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diverse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istics.
4. In-depth analysis of current affairs issues.
5. The host should maintain appropriate behavior in their words and deeds.
6. Show host and guests set their own style.
7. The host should be professional.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江佳陵(2004)。《電視台主播形像指標之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            文。
任凱、王佳煌(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學富文化。(原書Lofland, J.,& Lofland, L. H. [1984].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California,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李雅靖、宋怡萱(2005)。〈報紙新聞報導的主播形象對觀眾收視行為之影響〉。《廣播與電視》,25:59-83。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林莉琳、蘇蘅(2002)。〈從公共到娛樂:新聞性談話節目的移界與歧路〉,《廣播與電視期刊》,37:63-99。
林照真(2007)。〈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歷程之探析與批判〉,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芳(2014)。《從品牌權益觀點探究電視節目品牌與主持人品牌之影響:以綜藝類節目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一峰(2008)。《台灣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之分析:以政論談話性節目為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裕棻(2009)。〈電視與現代生活:電視普及化過程中的「國」與「家」,1962-1964〉,《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1-38。
唐士哲(2014)。〈從政治化媒介到媒介化政治:電視政論節目作為制度化的政治實踐〉。《中華傳播學刊》,25:3-41。
唐士哲(2012)。〈電視政論與政媒互動實踐初探〉。《傳播研究與實踐》,2(1):109-133。
陳孝凡(2003年11月3日)。〈台灣奇蹟—政論節目,每週860萬人次看〉,《中時晚報》,第4版。
陳坤鍾(2011)。《應用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海外行腳節目主持人評選模式》。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伯(2008)。《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昀隆(2010)。《我國政論節目名嘴現象之研究—以2100全民開講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香(2000)。《台灣電視節目內容多元化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佩真(2008)。《電視字幕對於語言理解的影響─以「形系文字」和「音系文字」
的差異性為切入點》。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84:163-203。
張卿卿、羅文輝(2007)。〈追求知識、認同或娛樂?政論性談話節目的內容與閱聽眾收視動機的探討〉,《新聞學研究》,93:83-139。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頁264-265。台北:五南。
康紀漢(2002)。《電視談話性叩應節目的內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研究》。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台北:五南。
彭芸、鍾起惠、陳一香(1999)。《由節目評鑑看電視節目品質標準的建立》。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黃創夏(2011)。《解嚴後台灣政媒互動之演變─從「傳播近用權」結構分析》。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莉雅(2016)。《談話性節目議題選擇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楊意菁(2002)。《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葛育志(2020)。《應用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政論節目主持人評選模式》。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適豪(2018)。《運用跨層次分析探討影響直播網站持續觀看意圖之研究》。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班論文。
劉幼琍、蔡琰(1995)。〈電視節目品質與時段分配之研究〉,《廣播與電視期刊》,2(1):89-123。
鄭自隆(2015)。《傳播研究與效果評估》,頁307-320。台北:五南。
鄭自隆(2021)。《數位整合行銷傳播》。台中:滄海。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8)。《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
蔡慶立(2014)。《影響時事評論節目收視率因素之研究-年代晚報新聞點對點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心彤(2014)。《主持訓練Ⅰ》。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秀芳(2000)。《盧秀芳談主播幕後》。台北:希代書版集團。
鍾起惠(1997)。〈談話性新聞節目分析〉。《廣電人》,30:32-35。
謝章富(1988)。《電視節目主持研究》。台北:合記圖書。
蘇欣儀(2003)。《電視媒體品牌權益衡量指標之建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
Aznárez-Mauleón, M.(2013). An approach to the host’s discursive style in Spanish “testimony” talk show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5(1),50-73.
Applbaum, R. F. & Anatol, K. W. E. (1972).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Source Cred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peaking Situation. Speech Monographs, 39(3), 216-222.
Barker, D. C. (2002). Rushed to judgment: Talk radio, persuasio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haiken, S. & Eagly, A. H. (1983). Communication Mod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Persuasion: The Role of Communicator Sal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2), 241-256.
Hirsch, A. (1991). Talking heads: Political talk shows and their star pundits.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Herbst, S. (1995). On electronic public space: talk shows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2(3),263-274.
Kurtz, H. (1997). Hot air: All talk, all the time.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Mulgan, G. (Eds.). (1990). The Question of Quality. London, UK: BFI Publishing.
Passini, R. (1999). Information design: An old hag in fashionable clothe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Jacobson, R. (Eds.), Information Design (pp. 83-98).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Wang, D. (2015). Research about the hosts of character-type talk show.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3, 39-44.
Wojcieszak, M. E. (2009). Three dimensionality: taxonomy of iconic, linguistic, and audio messages in television news. Television & New Media, 10(6), 4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8941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4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自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柯詠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e, Yong-Sy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柯詠薰zh_TW
dc.creator (作者) Ke, Yong-Sy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Dec-2022 15:25:47 (UTC+8)-
dc.date.available 2-Dec-2022 15:25: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Dec-2022 15:25: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941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267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94101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電視媒體生態處於高度競爭且變化快速,當前針對節目製播僅有收視率作為參考依據,為期節目設立與製播能有更多重角度之指標參考以提升電視收視品質,研究從實務層面出發進行探討,以期建構出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之關鍵因素指標。
  本研究係以時事性議題談話節目為研究對象,經由參與觀察法觀察節目製作實況,德菲法收集專家意見,最後透過因素分析建構出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之關鍵因素指標。

  研究結果發現,時事性議題談話節目製作,應注意下之要項:
1. 節目製作團隊與主持人密切配合
2. 議題選擇扣連時事脈動
3. 討論主題應契合節目多元變化特性
4. 深度解析時事議題
5. 主持人言行合宜
6. 節目主持人與來賓具自我風格
7. 主持人應具專業性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 Taiwan, the media ecology of television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changing rapidly. Nowadays the television program production can only refer to viewership ratin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V viewing, the program production can have more reference indicator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from a practical level,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key factor indicators of television news talk program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elevision news talk programs as a Main research object. Observ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the programs through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collecting expert opinions with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and finally constructs the success factor indicators of the TV news talk program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talk shows on topical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program production team cooperates closely with the host.
2. The topic selection is linked to the current events.
3. The topic of program discussion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diverse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istics.
4. In-depth analysis of current affairs issues.
5. The host should maintain appropriate behavior in their words and deeds.
6. Show host and guests set their own style.
7. The host should be professional.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2
第二章、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電視談話性節目觀察指標 18
第二節 主持人 21
第三節 來賓 24
第四節 製作團隊 27
第五節 議題設定 29
第三章、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方法概述 31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 32
第三節 德菲法 33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發現 40
第一節 參與觀察 40
第二節 修正式德菲法問卷調查與分析 48
第三節 因素分析 6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9
參考文獻 92
附錄一、第一回合問卷 96
附錄二、第二回合問卷 103
附錄三、第三回合問卷 111
zh_TW
dc.format.extent 53745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41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談話性節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媒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參與觀察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修正式德菲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因素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alk progra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levision medi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odified Delphi metho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ctor analysisen_US
dc.title (題名) 電視時事性談話節目製播關鍵因素指標建構zh_TW
dc.title (題名) Key Succes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of TV News Talk Programs: A Delphi Research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江佳陵(2004)。《電視台主播形像指標之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            文。
任凱、王佳煌(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學富文化。(原書Lofland, J.,& Lofland, L. H. [1984].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California,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李雅靖、宋怡萱(2005)。〈報紙新聞報導的主播形象對觀眾收視行為之影響〉。《廣播與電視》,25:59-83。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林莉琳、蘇蘅(2002)。〈從公共到娛樂:新聞性談話節目的移界與歧路〉,《廣播與電視期刊》,37:63-99。
林照真(2007)。〈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歷程之探析與批判〉,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芳(2014)。《從品牌權益觀點探究電視節目品牌與主持人品牌之影響:以綜藝類節目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一峰(2008)。《台灣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之分析:以政論談話性節目為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裕棻(2009)。〈電視與現代生活:電視普及化過程中的「國」與「家」,1962-1964〉,《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1-38。
唐士哲(2014)。〈從政治化媒介到媒介化政治:電視政論節目作為制度化的政治實踐〉。《中華傳播學刊》,25:3-41。
唐士哲(2012)。〈電視政論與政媒互動實踐初探〉。《傳播研究與實踐》,2(1):109-133。
陳孝凡(2003年11月3日)。〈台灣奇蹟—政論節目,每週860萬人次看〉,《中時晚報》,第4版。
陳坤鍾(2011)。《應用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海外行腳節目主持人評選模式》。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伯(2008)。《新聞性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職場生涯發展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昀隆(2010)。《我國政論節目名嘴現象之研究—以2100全民開講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香(2000)。《台灣電視節目內容多元化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佩真(2008)。《電視字幕對於語言理解的影響─以「形系文字」和「音系文字」
的差異性為切入點》。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84:163-203。
張卿卿、羅文輝(2007)。〈追求知識、認同或娛樂?政論性談話節目的內容與閱聽眾收視動機的探討〉,《新聞學研究》,93:83-139。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頁264-265。台北:五南。
康紀漢(2002)。《電視談話性叩應節目的內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研究》。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台北:五南。
彭芸、鍾起惠、陳一香(1999)。《由節目評鑑看電視節目品質標準的建立》。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黃創夏(2011)。《解嚴後台灣政媒互動之演變─從「傳播近用權」結構分析》。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莉雅(2016)。《談話性節目議題選擇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楊意菁(2002)。《公共/眾,民意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葛育志(2020)。《應用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政論節目主持人評選模式》。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適豪(2018)。《運用跨層次分析探討影響直播網站持續觀看意圖之研究》。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碩士班論文。
劉幼琍、蔡琰(1995)。〈電視節目品質與時段分配之研究〉,《廣播與電視期刊》,2(1):89-123。
鄭自隆(2015)。《傳播研究與效果評估》,頁307-320。台北:五南。
鄭自隆(2021)。《數位整合行銷傳播》。台中:滄海。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8)。《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
蔡慶立(2014)。《影響時事評論節目收視率因素之研究-年代晚報新聞點對點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心彤(2014)。《主持訓練Ⅰ》。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秀芳(2000)。《盧秀芳談主播幕後》。台北:希代書版集團。
鍾起惠(1997)。〈談話性新聞節目分析〉。《廣電人》,30:32-35。
謝章富(1988)。《電視節目主持研究》。台北:合記圖書。
蘇欣儀(2003)。《電視媒體品牌權益衡量指標之建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
Aznárez-Mauleón, M.(2013). An approach to the host’s discursive style in Spanish “testimony” talk show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5(1),50-73.
Applbaum, R. F. & Anatol, K. W. E. (1972).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Source Cred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peaking Situation. Speech Monographs, 39(3), 216-222.
Barker, D. C. (2002). Rushed to judgment: Talk radio, persuasio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haiken, S. & Eagly, A. H. (1983). Communication Mod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Persuasion: The Role of Communicator Sal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2), 241-256.
Hirsch, A. (1991). Talking heads: Political talk shows and their star pundits.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Herbst, S. (1995). On electronic public space: talk shows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2(3),263-274.
Kurtz, H. (1997). Hot air: All talk, all the time.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Mulgan, G. (Eds.). (1990). The Question of Quality. London, UK: BFI Publishing.
Passini, R. (1999). Information design: An old hag in fashionable clothe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Jacobson, R. (Eds.), Information Design (pp. 83-98).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Wang, D. (2015). Research about the hosts of character-type talk show.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3, 39-44.
Wojcieszak, M. E. (2009). Three dimensionality: taxonomy of iconic, linguistic, and audio messages in television news. Television & New Media, 10(6), 45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714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