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孫秀蕙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林家齊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in,Jia-Ci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林家齊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n, Jia-Ci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3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9-Mar-2023 18:39:3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9-Mar-2023 18:39:3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9-Mar-2023 18:39:3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64640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84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646401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摘要《秀英》電影劇本講述一名台灣日治時期的女性八卦報社記者林青柳,為求事業突破,冒險潛入新劇劇團,探尋女明星楊秀英之死的內情,並在調查過程中對自我身分與女性處境產生迷惘與質疑,最終得到啟發。本劇規格為一百二十分鐘電影,屬於懸疑推理類型,以台灣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前夕設定為背景,描繪日治時期女性遭受雙重壓迫的處境。 本文共有五個章節。前三章為創作論述,講述創作者的創作動機與目的、先行研究,與時代背景前置調查,並列出相關典範,說名相關作品參考之處。第四章包含故事大綱、分場大綱和完整劇本。第五章收錄劇本評量結果以及口試委員意見整理,反思與限制及未來修改方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第一章 創作動機與目的 3第一節 創作動機 3第二節 創作目的 6第二章 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理論與分析 8第一節 主題說明 8第二節 前置調查 9一、日治時期「新女性」 10二、新劇運動 13三、時代背景大事紀要 14四、地域筆記 17第三節 典範分析 19一、典範一:電影《沒有煙硝的愛情》 19二、典範二:電影《感官世界》 20三、典範三:電影《下女的誘惑》 21第四節 理論探討 23一、日治時期「新女性」題材新文學 23二、日治時期的摩登女孩 25第三章 創作構想與準備 28第一節 創作構想 28第二節 故事素材 28一、故事簡述 28二、人物 35三、場景 40四、主題 42第四章 創作內容 43第一節 片名(title) 43第二節 主述語(tagline) 43第三節 故事大綱(treatment) 44第四節 分場大綱(scene by scene outline) 61第五節 完整劇本(Script) 86第五章 回饋與反思 204第一節 回饋與評量 204一、 評量方式 204二、 評量結果 205第二節 回顧與檢討 213一、 口試委員建議 213二、限制與未來方向 215三、心得與反思 216參考文獻 218附錄一 參考影片 222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210557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46401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女性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日治時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1935年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懸疑推理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劇本創作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秀英》劇本創作論述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Writer`s Notes on the film Script "Siu-Ing"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一、中英文書籍、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王婉葶(2012)。〈從情場到戰場-吳漫沙小說中的摩登女孩、賢妻良母與女英雄〉,《文化研究月報》, 135:15-27。王惠芬(2017)。《日治時期台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殖民現代性:以辜顏碧霞、楊千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慧瑜(2010)。《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 (1895-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黛影(2004)。《府城物語》。臺北:柏室科藝。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邱坤良(2010)。〈漂浮的孤魂──日治時期的臺灣新劇〉,《台灣學通訊》, 38:8-9。吳宗佑(2019)。《「民眾」的戲劇實踐:以日治時期台日知識人的劇本創作為中心(1923-194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呂明純(2007)。《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呂淳鈺(2004)。《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献璋(1935)。〈新女性歌〉,《第一線》,2:103-104。楊千鶴(1995)。《人生的三稜鏡 : 一位傑出台灣女作家的自傳 》。臺北:前衛。。洪郁如(2017)。《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陳允元(2017)。《殖民地前衛──現代主義詩學在戰前台灣的傳播與再生產》。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水逢(1992)。《日本近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高幸佑(2015)。《日治時期臺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芳明(2007)。《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臺北:麥田。徐孟芳(2010)。《「談」情「說」愛的現代化進程:日治時期臺灣「自由戀愛」話語形成、轉折及其文化意義──以報刊通俗小說為觀察場域》。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芝蓉(2015)。《「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中的女性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陳雨婷(2014)。《日治時期台灣女性服裝論述中的自我與他者─以楊千鶴「長衫」為例─》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碩士論文。翁聖峰(2010)。〈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臺灣學誌》,1:1-31。徐晶晶譯(2014)。《好萊塢劇本策略:電影主角的23個必要行動》。台北市:五南。(原書Edson, E. [2011]. The Story Solution: 23 Actions All Great Heroes Must Take. Studio City, CA: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倪綺蓮(2019)。《1920-30年代臺灣小說所反映的現代化衝擊及因應樣貌》。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秦續蓉、馮勃翰譯(2015)。《先讓英雄救貓咪》。台北市:雲夢千里。(原書Snyder, B. [2005].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 Chelsea, Michigan: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張世朋(2005)。《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章蓓蕾譯(2020)。《金色夜叉》。臺北:麥田。(原書 尾崎紅葉[1969].《金色夜叉》。日本東京:新潮社)張耀宗(2016)。〈摩登新體驗:以日治時期原住民的學校生活經驗為焦點〉,《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9(2):1-24。楊渡(1994)。《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一九二三~一九三六)》。臺北:時報。楊翠(1993)。《 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鄭鳳晴(2008)。《日據時期新女性的再現分析:以媒體記事與小說創作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資料庫系統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大鐸資訊,《台灣日日新報 / 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898-1944年)》三、中英文網路資料邱芊樺、陳涵郁(2021年10月30日)。「猛醒吧!黑甜鄉裡的女青年!」日治時期臺灣婦女覺醒與解放的起點【故事】取自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womens-liberation-in-taiwan-1920路那(2019年02月25日)。十三號水門案 本省少女殉情記,悲戀中的不單純真相(上)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取自https://ohsir.tw/3999/蘇峯楠(2017年1月2日)。淡水河口──百年依戀,以及他們的時代之四【故事】取自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am-sui-ho臺灣服飾誌(2020年12月23日)。日治中期臺灣女子穿什麼?【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009/5065129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