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唯心聖教的宗教創新研究:一個台灣新宗教的文化復振
The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New Religion in Taiwan: A Study on Weixin Shengjiao
作者 張馨方
Chang, Hsin-Fang
貢獻者 蔡源林
Tsai, Yuanlin
張馨方
Chang, Hsin-Fang
關鍵詞 新宗教
唯心聖教
創新
新傳統
中華文化道統
New Religion
Weixin Shengjiao
New Tradition
Chinese Culture Orthodoxy
Revitalization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Jun-2023 11:44:40 (UTC+8)
摘要 近百年來的西潮衝擊撼動了東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國族、文化等等各方面,許多新宗教人士對此民族危機大多秉持著「復振傳統」的態度,並依據「現代性」來進行自我調適。中國五四之後對傳統的改革聲浪在台灣仍有其影響力,加以在世俗「國家導向的世俗化進程」(state-led secularization project)中的「宗教」(religion)定義概念下,在台灣本土成長的唯心聖教因應兩岸局勢而創發了新的「中華文化道統」。唯心聖教的發展過程即是一段向國家政體(nation state)證明「易經」和「風水」的確具有「神聖性」和「宗教性」的過程,他以一系列的作為把傳統三教思想整合在「易道」的體系下,再以「心」作為整體把握:首先,混元禪師從易經風水的觀點確立天界法脈,創造消災化劫的的當代實踐,亦將教內的天啟經典與傳統三教經典進行整合,創造出教門的詮釋空間。「唯心道藏」則確立混元禪師傳授易經、風水的正統教說。再者,對於兩岸的局勢則從教內的天啟經典、「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儀式,以及兩岸鬼谷子學會的長期交流著手。第一步追溯中華民族的來源,將15,615個先祖姓氏與歷代919位天子帝王,以及東亞鄰國日本、韓國的君主國王都奉為祭祀之列,特別標舉蚩尤的歷史地位並為之進行平反,接著以鬼谷子的神話敍事來整合東亞國家,將之視為靈性上的宗教共同體。第三,在現代化組織方面則以世俗性的基金會、宗教研修學院、研究會、電視台等等,輔助寺廟道場等修行處所,建構以鬼谷子作為易經風水與世界和平的大神的論述,並嚐試進行國際化,試圖翻轉自五四運動之後被視為小道或迷信的「易經」、「風水」,力求在當代台灣民眾認知中,將實用的「易經」、「風水」正名為「中華文化道統」,以現代化組織的方便,建構與官方儒學、學院派易學團體相異的新傳統。本研究亦以台灣天帝教與韓國大巡真理會作為對照和討論,試圖勾勒一個東亞民族性新宗教的圖像,證明克里斯瑪領袖、民族危機、三教傳統、神話中的東亞與世界視角以及現代化的組織傳播,都有著足以討論的共同點和相異之處。最後回應本研究的問題意識的結論如下:唯心聖教在傳統、民族與現代性交會下產生了以「易經」、「風水」作為「中華文化道統」的「新傳統」,並且善用現代化組織分送資訊,建構文化論述與朝向理性發展的宗教實踐;在近現代歷史中,以宗教性的詮釋來擴大民族的論述,是東亞民族新宗教的特徵,而唯心聖教以神道的東亞民族觀點來對兩岸關係進行超越,將自身投身於更大的世界論述中。期盼未來新宗教能以神聖視角為民族、世界提供超越之道。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impact of Westernization has shaken various aspect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y, nationalism, and culture. In facing this, many followers of new religions hold the attitude of "revitalizing tradition" and adjust themselves in accordance with "modernity". The reform clamour that started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 still has its influence in Taiwan, and the government holds the concept of "religion" according to “state-led secularization proje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Weixin Shengjiao, also know as The Sagely Teachings of the Heart, which emerged in Taiwan, innovates a new concept of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ross-strai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Weixin Shengjiao is to prove that the divination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are "sacred" and "religious" to the nation-state. Weixin Shengjiao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the three teachings into its system of "the Dao of Changes " and claims "heart" as a whole to grasp it. Firstly, its founder, Grand Master Hunyuan Chanshi, established the celestial line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created contemporary practices of disaster elimination and compounded the heaven-revealed scriptures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of the three teachings to create an interpretative space for itself. The publishment of "Weixin Canon" then established the orthodox teachings of Grand Master Hunyuan Chanshi `s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Secondly, in responding to the cross-strait situation, Weixin Shengjiao invents its unique interpretation in the heaven-revealed scriptures, then holds the "Chinese United Ancestor Worhsip Ceremony" and has long-term exchanges with the Guiguzi School of mainland China. It traces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ethnic, and sees the 15,615 Chinese ancestral surnames and the 919 emperors and presidents of the past dynasties, as well as the monarchs of Japan and Korea, as the objects of worship. It also specifically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Chiyou and conduc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m. It then uses the mythological narrative of Guiguzi to integrate the countries of East Asia into a spiritual religious community. Thirdly, in terms of moder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 constructs discourse of Guiguzi as the God of "the Dao of changes", Feng Shui and world peace through secular foundations, Weixin Shengjiao College, research associations, television stations, etc. It also tries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and attempts to overturn the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which have been underestimated as superstitions sinc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 be "Chinese cultural othodoxy" in the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Taiwanese people. By utilizing the convenience of moder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 constructs a new tradi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overnmental Confucianism and academy-oriented Yi-school organizations. Lastly, this study takes another two new religions, Taiwan`s Tiandi Teaching and South Korea`s Daesoon Jinrihoe, as the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to outline an image of East Asian nationalist new religions. By demonstrating that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harismatic leaders, national crises, three religious traditions, East Asi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in mythology, as well as modern organizational dissemination, which are worthy of discussion.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Under the intertwin of tradition, ethnicity, and modernity, Weixin Shengjiao has invented a "new tradition" based on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as the "Chinese cultural orthodoxy," and has effectively utilized modern organizational method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construct cultural discourse, and promote rational religious practice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expanding the discourse of ethnicity through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of East Asian new religions, and Weixin Shengjiao transcends cross-strait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ethnic beliefs, thereby integrating itself into a larger world discourse. It is hoped that in the future, new religions can provide a transcendent path for the nations and the world from a divine perspectiv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孔子
1992 《禮記》。北京 : 新華書店。
司馬遷
1956 《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司馬遷,裴駰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
1988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永瑢等撰
1939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子部十九),頁23-24。上海:商務印書館。
朱熹
《朱子家禮˙通禮˙祠堂》
李昉等
1983 《太平御覽》,頁14下-15上。臺北市:臺灣商務。
郭璞撰,吳澄刪定
1983 《葬書》,《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14術數類80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馬國翰
1967 《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文海。

二、期刊與會議論文:
丁仁傑
2014 〈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的信仰體系及其「可信性」:五個新興宗教團體的考察〉,《新世紀宗教研究》12(3):1-35。
王見川
2014 〈從「八字」到「八德」:兼談八德早期文獻《八字覺原》〉,刊於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編:《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頁119-28。台北:博揚。
王見川、李世偉
1998 〈戰後台灣新興宗教研究—以軒轅教為考察對象〉,《臺灣風物》48(3)。臺北縣:臺灣風物雜誌社。
巨克毅
2015 〈文化道統與宗教時代使命-中華文化轉化與創新的反思〉,《宗教哲學》(73):35-46。
朴仁奎
2019 〈大巡眞理會 組織體系의 變化와 그 特性〉,《新宗敎硏究》40。
朴龍哲
2014 〈於韓國自生新宗教未來成長發展與三大重要事業的關聯性試論考察〉,收錄於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沈松僑
1997 〈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8: 1-77。
李豐楙
1994 〈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 183-209。
2008 〈丹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1-30。
2016 〈平反與解冤:混元禪師的神道觀及其三祖信仰〉,《臺灣宗教研究》15 (1):21-50。
李京源
2014 〈東亞新宗教的三教合一論之比較研究〉.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李京源、高南植
2014 〈關於大巡真理會《典經》的概要及繼承宗統的考察〉,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李世偉
2011 〈海濱扶聖道:戰後臺灣民間儒教結社與活動(1945-1970)〉,《民俗曲藝》172: 5-30。
2012 〈戰後國民政府與儒教團體之互動〉,《臺灣宗教研究》11(2): 71-105。
林本炫
2004 〈新興宗教的意義及其社會學意涵〉,《世界宗教學刊》(3):1-26。
林美容
2014 〈從乩童到通靈人:與神靈溝通媒介的典範轉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16):1-26。
宗樹人
2009 〈中國救世團體:歷史現象還是社會學類目?〉,收錄於《民間儒教與救世團體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09-06-09~10)》。宜蘭:佛光大學。
2012 〈民國救世團體與中國救度宗教:歷史現象還是社會類別?〉金澤、陳進國主編:收錄於《宗教人類學》第三輯,頁3-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克勤
2002 〈戰後國民政府與儒家思想: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收入黃俊傑、何寄彭主編:《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台北:台大。
范純武
2011 〈民初儒學的宗教化:段正元與道德學社的個案研究〉,《民俗曲藝》172:161-203。
高南植
2014 〈大巡思想中的東亞觀—以甑山為中心〉,收錄於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高莉芬
2007 〈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1-44。
張新斌
2007 〈論伏羲與炎黃共為中華人文始祖〉,《中州學刊》(161)。
黃克武
2007 〈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55,頁99-136。
2013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迷信」〉,鈴木貞美、劉建輝編,《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交流》,頁185-200。日本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
2015 〈迷信觀念的起源與演變:五四科學觀的再反省〉,《東亞觀念史集刊》,no. 9,頁153-226。
蔡源林
2021 〈全球脈絡下的臺灣宗教:國族認同、宗教流動、文化跨界比較研究-(子計畫七)台灣新興宗教的全球在地化發展模式之探討-以巴哈伊教與唯心聖教為比較案例〉,科技部整合型計劃,計劃編號MOST106-2420-H-004-007-MY3。
齊偉先
2006 〈臺灣本土宗教團體新興發展趨勢中的文化特質〉,發表於《對話與創新—第2屆新宗教團體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
鄭振偉
2004 〈古代元文化之空間意識—道家、神話思維、精神分析〉,《先秦兩漢學術》(2):1-31。
劉怡寧
2002 〈宗教組織與文化生產: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的發展爲例〉,《新世紀宗教研究》1(1):201-251。
謝佐
1997 〈崑崙神話的產生及其流變〉,《宗教哲學》12:171-179。
鍾雲鶯
2010 〈清末民初民間教派「三教融合」經典詮釋策略芻議〉,《臺灣宗教研究》9(2):107-128。
瞿海源
2002 〈台灣的新興宗教〉,《二十一世紀雙月刊》37:103-113。
羅燚英
2014 〈昆侖神話與漢唐道教的世界結構〉,《雲南社会科学》1:149-154。


三、中文專書:
丁仁傑
2004 《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研究叢刊。臺北市:聯經。
2009 《當代漢人民眾宗教: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市:聯經。
2015 〈新興宗教與新「宗教性」:台灣漢人宗教的脈絡〉,刊於黃應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頁27-77。新北:群學。
2020 《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場域變遷下的象徵資本與靈性資本》。臺灣研究叢刊。新北市:聯經。
王志宇
2008 《寺廟與村落一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社。
內政部
1991 《宗教簡介》。
王斯福著,趙旭東譯
2009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海外中国硏究丛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王爾敏
2000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白永瑞
2009 《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16 《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台北:聯經。
牟鍾鑑
2019 《中國宗教通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朴馬利阿
2012 〈大巡真理會與道教之信仰體系的比較〉,收錄在金勛主編:《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8-257。北京:宗教文化。
宋光宇
1983 《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臺北市:宋光宇。
1994 〈試論四十年來臺灣宗教的發展〉,宋光宇編:《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頁173-224。台北:東大。
2002 〈試析四十年來台灣宗教發展情形〉,《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上)》,雲起樓論學叢刊4。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5 〈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林富士主編:《禮俗與宗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李世瑜
2007 《現在華北祕密宗教》。台北市:蘭臺。
李豐楙
1997 〈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個跨越廿十世紀到廿一世紀的宗教觀察〉,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論文集》,頁 303-32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9a 〈救劫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的末世性格〉,黎志添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頁40-72。香港:學峰文化出版社。
1999b 〈六朝道教的末世救劫觀〉,沈清松主編:《末世與希望》,頁131-156。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呂妙芬、康豹編
2020 《五四運動與中國宗教的調適與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何鳳嬌編
1996 《臺灣省警務檔案彙編‧民俗宗教篇》,頁1-2。台北:國史館。
杜贊奇
2008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林本炫
1990 《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鄉。
林果顯
2005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周越
2007 〈「做宗教」的模式〉,收錄在宗樹人、夏龍、魏克利主編:《中國
人的宗教生活》,頁63-81,香港大學出版社。
林毓生
2020 《中國意識的危機》。台北:聯經。
金勛
2006 《韓國新宗教的源流與嬗變》,頁3。北京:宗教文化。
2012 《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勛主編,頁342-343。北京:宗教文化。
金得榥
1992 《韩国宗教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
1993 《宗教社會學》。台北市:遠流。
南懷瑾
1974 《周易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高師寧
2002 《新興宗教初探》。香港:道風書社。
酒井忠夫
1996 〈近現代中國的善書與新生活運動〉,賴旭貞譯,王見川、柯若樸主編:《民間宗教第2輯》。台北:南天書局。
徐樂吾
1939 《六壬易知》。上海:韋氏命苑。
徐升編
2001 《評註淵海子平》。臺南:大孚。
島薗進著,李建華譯
2015 《國家神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島薗進著,丁仁傑等譯
2020 《由救贖到靈性:當代日本的大眾宗教運動》。新北市:聯經出版。
張家麟
2005 〈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研究趨勢之分析〉,《當代台灣宗教發展》。台北:文景書局。
郭建勳
2011 《新譯易經讀本》。台北市:三民。
康豹著,陳亭佑譯
2017 《中國宗教及其現代命運》。新北市:博揚文化。
黃俊傑
1997 〈戰後台灣儒學的保守思想傾向—以《孔孟月刊》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21):273-294。
2002 《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06 《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東亞文明研究叢書,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2011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傅偉勳
1988 《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臺北:東大圖書。
費孝通
2007 《鄉土中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楊慶堃
1961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賴貴三
2005 《臺灣易學史》。台北:里仁書局。
霍克功
2012 〈大巡真理會”五教合一”思想與道教”三教合一”思想比較研究〉,金勛主編:《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2-343。北京:宗教文化。
戴康生
1999 《當代新興宗教》。北京:東方出版社。
瞿海源
1990 〈台灣新興宗教現象〉,載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市:巨流。
2006 〈解析新興宗教現象〉,《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頁182-183。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2006 〈第十章 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頁258-291。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2013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北市:巨流。
鄭志明
1998 〈臺灣扶乩與鸞書現象:善書研究的回顧〉,《台灣新興宗教現象:扶乩鸞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1998 《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2003 《五十年來台灣宗教研究期刊資料彙編—新興宗教》。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 《當代新興宗教現象》。臺北市:文津。
1999 〈臺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上)〉,宗教哲學5(1):175-190。
漢寶德
2006 《風水與環境》。台北縣:大塊文化。
霍布斯邦著,陳思仁譯
2002 《被發明的傳統》。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盧吉明
2009 《韓國民族宗教運動史》,頁19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羅雋、何曉昕
2004 《風水史》。臺北市:華成圖書。
羅德尼 斯達克、羅杰爾 芬克著,楊鳳崗譯
2003 《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索安(Anna Seidel)著,劉屹譯
1999 〈國之重寶與道教秘寶-讖緯所見道教的淵源〉,《法國漢學 第四輯》《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頁42-127。北京:中華書局。
伊利亞德(Eliade, M.)著,楊素娥譯
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圖書。

四、碩、博士論文:
李君
2018《明代陰陽學教育管理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威寰
2021 《道德統治與因果教化:臺灣官方與民間儒教的互動(1930s-1960s)》。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李政陽
2013 《天帝教的發展及其政治理想與實踐》。中國雲南大學碩士論文。
沈孟湄
2012 《從慈濟人文志業看宗教傳播的文化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宋河明
2019 《大巡眞理會 朴牛堂 都典의 宗敎活動과 그 意義》碩士論文。韓國抱川:大眞大學校。
施志輝
2004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研究(1966-1991)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政妹
2011 《現代視野下的天帝教研究》。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蔡明賢
2017 《戰後臺灣的再中國化(1945-1991)》。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蘇顯星
2002 《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變遷歷程研究:歷史結構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英文與外文:
Ann, Swidler
2001 Talk of Love: How Culture Matters, Lond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nthony F. C. Wallace.
1956 Revitalization Movement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8 (2): 264-281. http://www.jstor.org/stable/665488
Barker, Eileen
1999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their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In Wilson, Bryan and Cresswell, Jamie eds.,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Challenge and Response. pp. 15-32. London: Routledge.
Berger, Peter L.
1990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Doubleday.
2001 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 Resurgent Religion and World Politics. Sociology of Religion, 62 (1). pp. 131-132.
Berling, Judith A.
1980 The Syncretic Religion of Lin Chao-e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uce, Steve
1996 The New Religions of the 1970s. Religion in the Modern World: From Cathedrals to Cults, pp. 169-195.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Bernadette Rigal-Cellard
2017 The Supranational Messianism of Weixin Shengjiao: Unifying the Two Chinas Thanks to the Celebration of Mythical Ancestor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20-39. DOI: 10.26338/tjoc.2017.1.2.2
2018 The Revitalization Theory of Anthony F. C. Wallace and the New Religions of East Asia, presented in the 2018 CESNUR conference. Taiwan: Weixin Shengjiao College.
Chang, Fiona Hsin-Fang
2017 New Religions in Taiwan and Kore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ixin Shengjiao(唯心聖教)and Daesoon Jinrihoe(大巡真理會).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40-65.
Chang, Fiona Hsin-Fang and Lee, Gyung-won
2020 Solving the Grievances of East Asia: The Concept of “Solving Grievances” as Observed in the Practices of Taiwan’s Weixin Shengjiao and Korea’s Daesoon Jinrihoe." The Journal of Daesoon Academy of Sciences 35: 477-508.
Duara, Prasenjit
2001 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 and Pan-Asianism.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12, 1: 99-130.
2008 Religion and Citizenship in China and the Diaspora. In Mayfair Mei-hui Yang eds., Chinese Religiosities: Affliction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pp. 43-64.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n, Chun-wu
2017 Power, Imagin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he Impact of Photography on Modern Chinese Religious Groups. Min Su Qu Yi 195 (03): 247-306.
Kim, Taesoo
2017 A Comparison between Daesoon Jinrihoe’s ‘Resolution of Grievances for Mutual Beneficence’and Weixin Shengjiao’s ‘Resolving Grievances to Make Life Harmoniou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66-95.
Kraemer, Hendrik
1956 “On Syncretism” In Religion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pp. 387–417. Philadelphia, PA: Westminster Press.
Lukas Pokorny
2018 Korea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In Handbook of East Asia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pp. 231-254.
Lorne L. Dawaon
2009 The Socio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oder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In James R. Lewi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s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pp.12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yfair Mei-Hui Yang, ed.
2008 Chinese Religiosities: Affliction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Mark Edward Lewis
1999 Writing and Authority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Okuyama, Michiaki
2005  Historicizing Modern Shinto: A New Tradition of Yasukuni Shrine. In Steven Engler and Gregory Price Grieve, eds., Historicizing "Tradition"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pp. 93-108.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Ownby, David
2017 Sainthood, Science, and Politics: The Life of Li Yujie, Founder of the Tiandijiao. In David Ownby, Vincent Goossaert, and Ji Zhe, eds., Making Saints in Modern China, pp: 241-271. Oxford: Oxford Uni. Press.
2020 Text and Context: A Tale of Two Masters. In Philip Clart, David Ownby, and Chien-chuan Wang, eds., Text and Context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pp. 173-216. Brill.
Palmer, David
2012 Dao and Nation. Li Yujie: May Fourth Activist, Daoist Cultivator and Redemptive Society Patriarch. David A. Palmer, Xun Liu, eds.,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Daoism in the 20th Century: Between Eternity and Modernity, pp.173-195.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rtridge, Christopher
2008 Alternative Spiritualities, New Religions, and the Reenchantment of the West. In Lewis, James R.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ye, Michael
1994 “Syncretism versus Synthesis,” in Method &Theory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6, pp.217-229.
2004 “Syncretism and Ambiguity”, in Syncretism in Religion: A reader, ed. Anita M. Leopold and Jeppe S. Jensen. pp. 59-61.
2009 New Religions in East Asia. In Lewis, James R.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line Version.
Rigal-Cellard, Bernadette
2017 The Supranational Messianism of Weixin Shengjiao: Unifying the Two Chinas Thanks to the Celebration of Mythical Ancestor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20-39.
Saliba, John
1995 Perspectives on New Rreligious Movements. London: Geoffrey Chapman.
Stark, R. & Finke, R.
2000 A Theoretical Model of Religious Economies. In 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pp. 193-21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ttps://doi.org/10.1525/9780520924345-009
Stark, Rodney
1999 Secularization, R.I.P. Sociology of Religion, 60 (3). pp. 249-273.
Stark, Rodney and Bainbridge, William Sims.
2003 Cult formation: Three Compatible Models. In Dawson, Lorne L., ed., Cults and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Reader, pp. 59-71. Malden, Mass: Blackwell.
Stark, Rodney, and William, Bainbridge.
1986 The Future of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Revival and Cult Formation.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Vincent Goossaert, David A. Palmer,
2011 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Chicago/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ller, Robert P.
2013 Taiwan and Global Religious Trends. 臺灣宗教研究12(1, 2),頁7-30。
Wallis, Roy
2003 The Nature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In Dawson, Lorne L., ed., Cults and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Reader, pp. 33-58. Malden, Mass.: Blackwell.
Wilson, Bryan R.
1979 The New Religions: Some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s. Japanese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Vol. 6, No. 1/2, Proceedings of the 1978 Tokyo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 Sociologie Religieuse, pp. 193-216."
Wuthnow, Robert
1994 Producing the sacred : an essay on public religion. Urbana, 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Wallace, Anthony F. C.
1956 Revitalization Movement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8(2), pp. 264-281. http://www.jstor.org/stable/665488
Yao, Yu-Shuang
2012 Taiwan`s Tzu Chi as Engaged Buddhism: Origins, Organization, Appeal and Social Impact. pp. xiv, 243. Leiden/Boston: Global Orientals.
짱신팡,이경원
2020 풍수지맥과 세계도맥 -대만 유심성교의 선민의식과 다문화 관점. 신종교연구 43: 63-89. doi: 10.22245/jkanr.2020.43.43.63
박인규
2019 「대순진리회 조직체계의 변화와 그 특성」,신종교연구 40.

六、唯心聖教書籍:
元馨
2022 《開天四十年—王禪老祖降凡塵與混元禪天人合一行道文化展展覽手冊》。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混元禪師
1993 《生與死的自覺》。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1993 《清淨人間佛世界—陽宅風水學的奧祕》。台中:天明出版社。
1995 《風水學宇宙觀》。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1996 《風水學的奧祕》。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2008 《風水宇宙觀》。南投:易鑰出版社。
2015 《唯心聖教消災化劫天命記實》。台中: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2014 《唯心道藏大集結:宗主混元禪師總序文》。南投:易鑰出版社。
2016 《易經大學教育體制》。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總序文》。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混元禪師講述,方鵬程編著
2018 《和平文化使者—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19 《和平推手—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20 《仙佛法會—祈福心安見太平》。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元馨編輯
2020 《王禪老祖倒駕慈航圓滿消災化劫功德天暨混元禪師年表》。台中市:財團法人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混元禪師指導,陳立岳彙編
2016 《世界新興宗教—臺灣唯心聖教》。南投: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2019 《易經大學唯心聖教學院教育發展方向》。南投: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混元禪師開示
年不詳《唯心聖教易經大學 易經心法入門講義(二)》。台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第一冊。臺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第二冊。臺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混元禪師講述,沈靜編撰
2008 《易之行者—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黃春枝撰
2006 《中華文化道統—唯心宗》。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黃逢時編
2005 《歷代帝王萬姓先祖名冊》。台中市: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混元禪師指導,元道法師恭撰
年不詳《易經心法真傳》。台北縣樹林市:唯心聖教大安寺。
夏至正
2003 《中華三祖光耀千秋》。台中: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張馨方
2022 《混元禪師開天四十週年影像資料館落成紀念專輯》。台中市: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18 《鬼谷文化世界和平論壇文集》。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春枝
2006 《中華文化道統 唯心宗》。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09 《中華三祖文化在台灣的弘揚》。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21 《鬼谷文化概論》。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啟方
2020 《鬼谷子與「鬼谷文化」綜說》。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逢時編
2011 《中華民族天子帝王聖號錄、列祖列宗姓氏譜》。台中市:唯心聖教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譚絜云
2020 《世界和平燈塔在台灣》。台中市:台灣唯心世界和平促進會。

七、唯心聖教經典: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台北醒心堂扶出,1953年。
《安心真經》。唯心聖教,2009年出世。
《風水真經》。唯心聖教,1996年出世。
《鬼谷仙師天德經》。唯心聖教,2003年出世。
《唯心聖教法源》DVD。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2019。
《混元修真寶照覺經》。唯心聖教,2002年出世。
《中華三祖唯心寶誥》。唯心聖教,2002年。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列祖先賢聖靈歸黃陵淨土圓滿功德經》。唯心聖教,2001年。
《鬼谷仙師中華三祖玄妙經》。唯心聖教,2011年。

八、其他宗教書籍: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
2012 《大巡指針》(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2012 《大巡真理會要覽》(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2012 《典經》(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天帝教極院教史委員會
2005 《天帝教簡史》。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
2010 《涵靜老人蘭州闡道實錄》。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
李子弋
2016 《道蒞天下道勝專輯》。南投縣魚池鄉: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涵靜書院。
李極初
1997 《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南投縣魚池鄉:天帝教。
涵靜老人
1986 《清虛集》。西安:陝西宗教哲學研究社。

九、報紙:
邱恬琳 
1999 〈台灣宗教學會 昨天成立:會員217人 囊括學術菁英 研究宗教 林美容任理事長〉,《中國時報》,4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1999 〈山谷易滿 人心難填:傳道解惑台灣宗教學會成立:數十位宗教學術菁英共同發起解析宗教本貌 減少怪力亂神〉,《中國時報》,4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董孟郎
1999 〈新興宗教成立條件放寬:內政部官員指不違背公序良俗 具一定要件 即准予申請〉,《中國時報》,5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1999 〈新宗教團體設立將放寬〉,《中國時報》,8月16日,政治新聞第04版。
鍾蓮芳 
2003 〈設新興宗教政策趨開放 近3年7個宗教完成登記 法輪功、雷爾教派若在台登記 通過不難〉,《民生報》,1月21日,新聞前線第A2版。
1999 〈面對新興宗教應以輔導取代圍堵〉,《中國時報》,7月24日,焦點新聞第03版。
1999 〈內政部:新興宗教從寬處理〉,《民生報》,8月6日,生活新聞第04版。

十、網頁資源:
「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綱頁」,https://www.tienti.tw/node/1197,檢視日期:2022/08/20。
「總統府新聞」:總統出席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中華民國93年01月01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8173。檢視日期:2022/10/15。
「自由時報:出席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圓滿大典 吳敦義祈求兩岸和平相對。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98897。檢視日期:022/10/15。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網頁:https://www.cjs.org.tw/d/D1/D1_purpose.htm。檢視日期:2022/10/20。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網頁:https://digitalarchives.ntub.edu.tw/%E3%80%8C%E5%8C%97%E5%95%86%E4%BA%BA%E3%80%8D%E2%94%80%E6%A5%8A%E6%A5%B5%E6%9D%B1%E6%A0%A1%E9%95%B7/。檢視日期:2022/10/20。
WXTV唯心電視台唯心週報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3VkhAlDU88。檢視日期:2023/2/12。
「WXTV唯心電視台世界和平推手功德榜236」,https://wxtv.com.tw/public/web/web0201/video_list/7623,檢視日期:2023/02/12。
「WXTV唯心電視台唯心天下事29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WE2keWJG4。檢視日期:2023/2/12。
張家麟、謝邦昌
  2005 〈新宗教建立衡量指標之研究,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87496。檢視日期:2022/12/26。
劉文星(普珍),〈《德藏經》書目提要〉,「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網頁」,https://www.tienti.tw/node/1197,檢視日期:2022/08/20。
盧曉衡
2006 〈兩岸宗教研究交流的先驅和中堅〉,《天帝教教訊第264期》。https://magazine.tienti.org/book/tdmagz-264/264-01-04/。檢視日期:2023/02/22。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31565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65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源林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sai, Yuanl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馨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Hsin-F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馨方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Hsin-F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un-2023 11:44:40 (UTC+8)-
dc.date.available 2-Jun-2023 11:44: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un-2023 11:44: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1565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078-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65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百年來的西潮衝擊撼動了東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國族、文化等等各方面,許多新宗教人士對此民族危機大多秉持著「復振傳統」的態度,並依據「現代性」來進行自我調適。中國五四之後對傳統的改革聲浪在台灣仍有其影響力,加以在世俗「國家導向的世俗化進程」(state-led secularization project)中的「宗教」(religion)定義概念下,在台灣本土成長的唯心聖教因應兩岸局勢而創發了新的「中華文化道統」。唯心聖教的發展過程即是一段向國家政體(nation state)證明「易經」和「風水」的確具有「神聖性」和「宗教性」的過程,他以一系列的作為把傳統三教思想整合在「易道」的體系下,再以「心」作為整體把握:首先,混元禪師從易經風水的觀點確立天界法脈,創造消災化劫的的當代實踐,亦將教內的天啟經典與傳統三教經典進行整合,創造出教門的詮釋空間。「唯心道藏」則確立混元禪師傳授易經、風水的正統教說。再者,對於兩岸的局勢則從教內的天啟經典、「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儀式,以及兩岸鬼谷子學會的長期交流著手。第一步追溯中華民族的來源,將15,615個先祖姓氏與歷代919位天子帝王,以及東亞鄰國日本、韓國的君主國王都奉為祭祀之列,特別標舉蚩尤的歷史地位並為之進行平反,接著以鬼谷子的神話敍事來整合東亞國家,將之視為靈性上的宗教共同體。第三,在現代化組織方面則以世俗性的基金會、宗教研修學院、研究會、電視台等等,輔助寺廟道場等修行處所,建構以鬼谷子作為易經風水與世界和平的大神的論述,並嚐試進行國際化,試圖翻轉自五四運動之後被視為小道或迷信的「易經」、「風水」,力求在當代台灣民眾認知中,將實用的「易經」、「風水」正名為「中華文化道統」,以現代化組織的方便,建構與官方儒學、學院派易學團體相異的新傳統。本研究亦以台灣天帝教與韓國大巡真理會作為對照和討論,試圖勾勒一個東亞民族性新宗教的圖像,證明克里斯瑪領袖、民族危機、三教傳統、神話中的東亞與世界視角以及現代化的組織傳播,都有著足以討論的共同點和相異之處。最後回應本研究的問題意識的結論如下:唯心聖教在傳統、民族與現代性交會下產生了以「易經」、「風水」作為「中華文化道統」的「新傳統」,並且善用現代化組織分送資訊,建構文化論述與朝向理性發展的宗教實踐;在近現代歷史中,以宗教性的詮釋來擴大民族的論述,是東亞民族新宗教的特徵,而唯心聖教以神道的東亞民族觀點來對兩岸關係進行超越,將自身投身於更大的世界論述中。期盼未來新宗教能以神聖視角為民族、世界提供超越之道。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impact of Westernization has shaken various aspect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y, nationalism, and culture. In facing this, many followers of new religions hold the attitude of "revitalizing tradition" and adjust themselves in accordance with "modernity". The reform clamour that started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 still has its influence in Taiwan, and the government holds the concept of "religion" according to “state-led secularization proje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Weixin Shengjiao, also know as The Sagely Teachings of the Heart, which emerged in Taiwan, innovates a new concept of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ross-strai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Weixin Shengjiao is to prove that the divination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are "sacred" and "religious" to the nation-state. Weixin Shengjiao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the three teachings into its system of "the Dao of Changes " and claims "heart" as a whole to grasp it. Firstly, its founder, Grand Master Hunyuan Chanshi, established the celestial line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created contemporary practices of disaster elimination and compounded the heaven-revealed scriptures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of the three teachings to create an interpretative space for itself. The publishment of "Weixin Canon" then established the orthodox teachings of Grand Master Hunyuan Chanshi `s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Secondly, in responding to the cross-strait situation, Weixin Shengjiao invents its unique interpretation in the heaven-revealed scriptures, then holds the "Chinese United Ancestor Worhsip Ceremony" and has long-term exchanges with the Guiguzi School of mainland China. It traces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ethnic, and sees the 15,615 Chinese ancestral surnames and the 919 emperors and presidents of the past dynasties, as well as the monarchs of Japan and Korea, as the objects of worship. It also specifically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Chiyou and conduc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m. It then uses the mythological narrative of Guiguzi to integrate the countries of East Asia into a spiritual religious community. Thirdly, in terms of moder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 constructs discourse of Guiguzi as the God of "the Dao of changes", Feng Shui and world peace through secular foundations, Weixin Shengjiao College, research associations, television stations, etc. It also tries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and attempts to overturn the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which have been underestimated as superstitions sinc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 be "Chinese cultural othodoxy" in the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Taiwanese people. By utilizing the convenience of moder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 constructs a new tradi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overnmental Confucianism and academy-oriented Yi-school organizations. Lastly, this study takes another two new religions, Taiwan`s Tiandi Teaching and South Korea`s Daesoon Jinrihoe, as the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to outline an image of East Asian nationalist new religions. By demonstrating that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harismatic leaders, national crises, three religious traditions, East Asi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in mythology, as well as modern organizational dissemination, which are worthy of discussion.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Under the intertwin of tradition, ethnicity, and modernity, Weixin Shengjiao has invented a "new tradition" based on the "Dao of changes" and "Feng Shui" as the "Chinese cultural orthodoxy," and has effectively utilized modern organizational method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construct cultural discourse, and promote rational religious practice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expanding the discourse of ethnicity through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of East Asian new religions, and Weixin Shengjiao transcends cross-strait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ethnic beliefs, thereby integrating itself into a larger world discourse. It is hoped that in the future, new religions can provide a transcendent path for the nations and the world from a divine perspective.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4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 14
一、民族與世界的雙重危機 15
二、兩岸關係與台灣意識 17
三、傳統三教與新宗教的現代化調適 19
第二節、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21
一、回顧新宗教現代化的模式:復振或創新 21
二、東亞新宗教的共同議題—近代史場域下的宗教、國族與世界新觀點 22
三、五四之後的舊傳統、舊宗教的現代化問題 24
第三節、文獻回顧與評述 25
一、被發明的傳統 25
二、世俗化理論與再入魅(Reenchantment) 28
三、國際新興宗教理論研究回顧 31
四、台灣的新興宗教研究現況 34
五、唯心聖教之相關學術研究 39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42
一、研究方法 42
二、研究困難與限制 44
第五節、寫作架構 45
第二章、近現代東亞民族危機下的新宗教 48
第一節、西潮衝擊與東亞民族新宗教的復振運動 48
一、東亞傳統秩序與西方衝擊 48
二、日本國家神道的「再創傳統」 49
三、韓國的民族新宗教 52
四、中國五四運動與救世團體 55
第二節、台灣戒嚴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58
一、戒嚴令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58
二、官方儒學與台灣民眾宗教 61
第三節、解嚴前後與台灣新宗教的湧現和成立 65
一、戰後至戒嚴時期的新宗教 65
二、解嚴之後的台灣新宗教登記過程 68
三、中華文化與台灣新宗教 71
第四節、小結 72
第三章、唯心聖教的發展、法脈與核心信仰 74
第一節、混元禪師的修行歷程與教團發展過程 74
一、混元禪師的修行初期 (1972-1982) 76
二、從張老師到混元禪師—濟世的開端 (1983-1987) 80
三、開山建寺—教團基礎的奠定期 (1988-2000) 81
四、開宗立派的「唯心宗」時期—自我定位與擴大組織 (2001-2009) 86
五、成立獨立教派「唯心聖教」—以「世界新興宗教」自居 (2010-) 91
第二節、唯心聖教的法源與天命 94
一、法源 94
二、天命 95
第三節、法脈、神系、祖譜與神話 100
一、鬼谷子的古與今 103
二、南天門、崑崙山脈、九大菩薩與八卦聖城 106
三、中華民族的原型—「中華三祖」與「三易」 113
四、開啟南天世界之後的天界—玉皇大帝與三十三天 118
第四節、唯心聖教的核心信仰 122
一、以「易經風水」落實「中華文化道統」 122
二、「消災化劫」的救度與實踐 127
三、安心法門—易經、風水與宗教信仰融合的經世致用之學 131
第五節、小結 134
第四章、經典、儀式與「法」的復振與再創 137
第一節、複合三教的經典與儀式 138
一、「唯心三十三經」的三教複合觀 141
二、天啟經典的啟示過程、形式與種類 143
三、宗教儀式的複合與創發 145
第二節、新型態的宗教聖典「唯心道藏」及其聖化儀式 149
一、「唯心道藏」的大集結 150
二、「唯心道藏」開卷、傳藏法會 153
第三節、民族神話與宗教權威的塑造—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 160
一、從「炎黃二帝」到「中華三祖」—天啟經典之增衍 161
二、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 167
三、聖域-中華三祖祠廟之興建 174
第四節、實踐之「法」—易經、風水作為宗教修行的要素 178
一、易經、風水學與宗教修行的關係 179
二、唯心聖教的「用易」 183
三、著眼於當代環境的陽宅風水學 189
第五節、小結 193
第五章、組織、傳播和社會實踐之現代化與創新性 196
第一節、聖俗兼備的教團組織—寺廟道場、教育與文化行政系統 199
第二節、易經風水教育系統—易經大學、唯心聖教學院 205
一、易經大學 207
二、唯心聖教學院 213
第三節、現代化的傳播媒介—唯心電視台與文化出版單位 216
一、唯心電視台 216
二、兩岸交流與文化論述—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和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22
第四節、國際化的初步嚐試—世界華人與國際交流 234
一、混元禪師的世界華人區域弘法之旅 234
二、世界華人來到唯心聖教學習易經風水 235
三、唯心聖教教內法師主動至境外授課 235
四、國際交流的初試啼聲 241
第五節、小結 250
第六章、對照與討論:東亞民族新宗教的復振與創新 261
第一節、宗教起源、克里斯瑪領袖與民族處境 264
一、克里斯瑪領袖與其天啟 264
二、神的位階、創教者與神的關係 268
三、民族危機對新宗教主體性建構的影響 270
四、神話與法脈敍事中的東亞及世界視角 274
第二節、信仰、經典與儀式 279
一、三教融合的思想和側重 279
二、修行、儀式與時代精神 282
三、天啟與經典 287
第三節、組織與傳播 289
一、適應現代化的多元組織模式 289
二、兩岸關係與交流 293
第四節、小結 294
第七章、結論 297
第一節、傳統、國族與現代性交會所產生的「新傳統」 297
第二節、現代化組織與實踐作為創新的助力 301
第三節、近現代史場域下的東亞新宗教的國族與世界觀點 304
第四節、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306
參考文獻 308
zh_TW
dc.format.extent 1100224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65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宗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唯心聖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創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傳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華文化道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Relig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eixin Shengjiao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Tradi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Culture Orthodox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vitaliz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唯心聖教的宗教創新研究:一個台灣新宗教的文化復振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New Religion in Taiwan: A Study on Weixin Shengjiao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孔子
1992 《禮記》。北京 : 新華書店。
司馬遷
1956 《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司馬遷,裴駰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
1988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永瑢等撰
1939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子部十九),頁23-24。上海:商務印書館。
朱熹
《朱子家禮˙通禮˙祠堂》
李昉等
1983 《太平御覽》,頁14下-15上。臺北市:臺灣商務。
郭璞撰,吳澄刪定
1983 《葬書》,《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14術數類80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馬國翰
1967 《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文海。

二、期刊與會議論文:
丁仁傑
2014 〈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的信仰體系及其「可信性」:五個新興宗教團體的考察〉,《新世紀宗教研究》12(3):1-35。
王見川
2014 〈從「八字」到「八德」:兼談八德早期文獻《八字覺原》〉,刊於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編:《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頁119-28。台北:博揚。
王見川、李世偉
1998 〈戰後台灣新興宗教研究—以軒轅教為考察對象〉,《臺灣風物》48(3)。臺北縣:臺灣風物雜誌社。
巨克毅
2015 〈文化道統與宗教時代使命-中華文化轉化與創新的反思〉,《宗教哲學》(73):35-46。
朴仁奎
2019 〈大巡眞理會 組織體系의 變化와 그 特性〉,《新宗敎硏究》40。
朴龍哲
2014 〈於韓國自生新宗教未來成長發展與三大重要事業的關聯性試論考察〉,收錄於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沈松僑
1997 〈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8: 1-77。
李豐楙
1994 〈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 183-209。
2008 〈丹道與科學、政治:戰後台灣丹道的現代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1-30。
2016 〈平反與解冤:混元禪師的神道觀及其三祖信仰〉,《臺灣宗教研究》15 (1):21-50。
李京源
2014 〈東亞新宗教的三教合一論之比較研究〉.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李京源、高南植
2014 〈關於大巡真理會《典經》的概要及繼承宗統的考察〉,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李世偉
2011 〈海濱扶聖道:戰後臺灣民間儒教結社與活動(1945-1970)〉,《民俗曲藝》172: 5-30。
2012 〈戰後國民政府與儒教團體之互動〉,《臺灣宗教研究》11(2): 71-105。
林本炫
2004 〈新興宗教的意義及其社會學意涵〉,《世界宗教學刊》(3):1-26。
林美容
2014 〈從乩童到通靈人:與神靈溝通媒介的典範轉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16):1-26。
宗樹人
2009 〈中國救世團體:歷史現象還是社會學類目?〉,收錄於《民間儒教與救世團體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09-06-09~10)》。宜蘭:佛光大學。
2012 〈民國救世團體與中國救度宗教:歷史現象還是社會類別?〉金澤、陳進國主編:收錄於《宗教人類學》第三輯,頁3-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克勤
2002 〈戰後國民政府與儒家思想: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收入黃俊傑、何寄彭主編:《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台北:台大。
范純武
2011 〈民初儒學的宗教化:段正元與道德學社的個案研究〉,《民俗曲藝》172:161-203。
高南植
2014 〈大巡思想中的東亞觀—以甑山為中心〉,收錄於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高莉芬
2007 〈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1-44。
張新斌
2007 〈論伏羲與炎黃共為中華人文始祖〉,《中州學刊》(161)。
黃克武
2007 〈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55,頁99-136。
2013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迷信」〉,鈴木貞美、劉建輝編,《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交流》,頁185-200。日本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
2015 〈迷信觀念的起源與演變:五四科學觀的再反省〉,《東亞觀念史集刊》,no. 9,頁153-226。
蔡源林
2021 〈全球脈絡下的臺灣宗教:國族認同、宗教流動、文化跨界比較研究-(子計畫七)台灣新興宗教的全球在地化發展模式之探討-以巴哈伊教與唯心聖教為比較案例〉,科技部整合型計劃,計劃編號MOST106-2420-H-004-007-MY3。
齊偉先
2006 〈臺灣本土宗教團體新興發展趨勢中的文化特質〉,發表於《對話與創新—第2屆新宗教團體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
鄭振偉
2004 〈古代元文化之空間意識—道家、神話思維、精神分析〉,《先秦兩漢學術》(2):1-31。
劉怡寧
2002 〈宗教組織與文化生產: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的發展爲例〉,《新世紀宗教研究》1(1):201-251。
謝佐
1997 〈崑崙神話的產生及其流變〉,《宗教哲學》12:171-179。
鍾雲鶯
2010 〈清末民初民間教派「三教融合」經典詮釋策略芻議〉,《臺灣宗教研究》9(2):107-128。
瞿海源
2002 〈台灣的新興宗教〉,《二十一世紀雙月刊》37:103-113。
羅燚英
2014 〈昆侖神話與漢唐道教的世界結構〉,《雲南社会科学》1:149-154。


三、中文專書:
丁仁傑
2004 《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研究叢刊。臺北市:聯經。
2009 《當代漢人民眾宗教: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市:聯經。
2015 〈新興宗教與新「宗教性」:台灣漢人宗教的脈絡〉,刊於黃應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頁27-77。新北:群學。
2020 《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場域變遷下的象徵資本與靈性資本》。臺灣研究叢刊。新北市:聯經。
王志宇
2008 《寺廟與村落一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社。
內政部
1991 《宗教簡介》。
王斯福著,趙旭東譯
2009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海外中国硏究丛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王爾敏
2000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白永瑞
2009 《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16 《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台北:聯經。
牟鍾鑑
2019 《中國宗教通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朴馬利阿
2012 〈大巡真理會與道教之信仰體系的比較〉,收錄在金勛主編:《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8-257。北京:宗教文化。
宋光宇
1983 《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臺北市:宋光宇。
1994 〈試論四十年來臺灣宗教的發展〉,宋光宇編:《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頁173-224。台北:東大。
2002 〈試析四十年來台灣宗教發展情形〉,《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上)》,雲起樓論學叢刊4。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5 〈清代台灣的善書與善堂〉,林富士主編:《禮俗與宗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李世瑜
2007 《現在華北祕密宗教》。台北市:蘭臺。
李豐楙
1997 〈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個跨越廿十世紀到廿一世紀的宗教觀察〉,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論文集》,頁 303-328。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9a 〈救劫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的末世性格〉,黎志添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頁40-72。香港:學峰文化出版社。
1999b 〈六朝道教的末世救劫觀〉,沈清松主編:《末世與希望》,頁131-156。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呂妙芬、康豹編
2020 《五四運動與中國宗教的調適與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何鳳嬌編
1996 《臺灣省警務檔案彙編‧民俗宗教篇》,頁1-2。台北:國史館。
杜贊奇
2008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林本炫
1990 《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鄉。
林果顯
2005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周越
2007 〈「做宗教」的模式〉,收錄在宗樹人、夏龍、魏克利主編:《中國
人的宗教生活》,頁63-81,香港大學出版社。
林毓生
2020 《中國意識的危機》。台北:聯經。
金勛
2006 《韓國新宗教的源流與嬗變》,頁3。北京:宗教文化。
2012 《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勛主編,頁342-343。北京:宗教文化。
金得榥
1992 《韩国宗教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
1993 《宗教社會學》。台北市:遠流。
南懷瑾
1974 《周易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高師寧
2002 《新興宗教初探》。香港:道風書社。
酒井忠夫
1996 〈近現代中國的善書與新生活運動〉,賴旭貞譯,王見川、柯若樸主編:《民間宗教第2輯》。台北:南天書局。
徐樂吾
1939 《六壬易知》。上海:韋氏命苑。
徐升編
2001 《評註淵海子平》。臺南:大孚。
島薗進著,李建華譯
2015 《國家神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島薗進著,丁仁傑等譯
2020 《由救贖到靈性:當代日本的大眾宗教運動》。新北市:聯經出版。
張家麟
2005 〈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研究趨勢之分析〉,《當代台灣宗教發展》。台北:文景書局。
郭建勳
2011 《新譯易經讀本》。台北市:三民。
康豹著,陳亭佑譯
2017 《中國宗教及其現代命運》。新北市:博揚文化。
黃俊傑
1997 〈戰後台灣儒學的保守思想傾向—以《孔孟月刊》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21):273-294。
2002 《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06 《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東亞文明研究叢書,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2011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傅偉勳
1988 《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臺北:東大圖書。
費孝通
2007 《鄉土中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楊慶堃
1961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賴貴三
2005 《臺灣易學史》。台北:里仁書局。
霍克功
2012 〈大巡真理會”五教合一”思想與道教”三教合一”思想比較研究〉,金勛主編:《道與東方文化:東亞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2-343。北京:宗教文化。
戴康生
1999 《當代新興宗教》。北京:東方出版社。
瞿海源
1990 〈台灣新興宗教現象〉,載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市:巨流。
2006 〈解析新興宗教現象〉,《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頁182-183。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2006 〈第十章 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頁258-291。臺北縣新店市:桂冠。
2013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北市:巨流。
鄭志明
1998 〈臺灣扶乩與鸞書現象:善書研究的回顧〉,《台灣新興宗教現象:扶乩鸞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1998 《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2003 《五十年來台灣宗教研究期刊資料彙編—新興宗教》。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 《當代新興宗教現象》。臺北市:文津。
1999 〈臺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上)〉,宗教哲學5(1):175-190。
漢寶德
2006 《風水與環境》。台北縣:大塊文化。
霍布斯邦著,陳思仁譯
2002 《被發明的傳統》。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盧吉明
2009 《韓國民族宗教運動史》,頁19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羅雋、何曉昕
2004 《風水史》。臺北市:華成圖書。
羅德尼 斯達克、羅杰爾 芬克著,楊鳳崗譯
2003 《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索安(Anna Seidel)著,劉屹譯
1999 〈國之重寶與道教秘寶-讖緯所見道教的淵源〉,《法國漢學 第四輯》《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頁42-127。北京:中華書局。
伊利亞德(Eliade, M.)著,楊素娥譯
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圖書。

四、碩、博士論文:
李君
2018《明代陰陽學教育管理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威寰
2021 《道德統治與因果教化:臺灣官方與民間儒教的互動(1930s-1960s)》。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李政陽
2013 《天帝教的發展及其政治理想與實踐》。中國雲南大學碩士論文。
沈孟湄
2012 《從慈濟人文志業看宗教傳播的文化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宋河明
2019 《大巡眞理會 朴牛堂 都典의 宗敎活動과 그 意義》碩士論文。韓國抱川:大眞大學校。
施志輝
2004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研究(1966-1991)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政妹
2011 《現代視野下的天帝教研究》。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蔡明賢
2017 《戰後臺灣的再中國化(1945-1991)》。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蘇顯星
2002 《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變遷歷程研究:歷史結構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英文與外文:
Ann, Swidler
2001 Talk of Love: How Culture Matters, Lond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nthony F. C. Wallace.
1956 Revitalization Movement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8 (2): 264-281. http://www.jstor.org/stable/665488
Barker, Eileen
1999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their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In Wilson, Bryan and Cresswell, Jamie eds.,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Challenge and Response. pp. 15-32. London: Routledge.
Berger, Peter L.
1990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Doubleday.
2001 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 Resurgent Religion and World Politics. Sociology of Religion, 62 (1). pp. 131-132.
Berling, Judith A.
1980 The Syncretic Religion of Lin Chao-e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uce, Steve
1996 The New Religions of the 1970s. Religion in the Modern World: From Cathedrals to Cults, pp. 169-195.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Bernadette Rigal-Cellard
2017 The Supranational Messianism of Weixin Shengjiao: Unifying the Two Chinas Thanks to the Celebration of Mythical Ancestor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20-39. DOI: 10.26338/tjoc.2017.1.2.2
2018 The Revitalization Theory of Anthony F. C. Wallace and the New Religions of East Asia, presented in the 2018 CESNUR conference. Taiwan: Weixin Shengjiao College.
Chang, Fiona Hsin-Fang
2017 New Religions in Taiwan and Kore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ixin Shengjiao(唯心聖教)and Daesoon Jinrihoe(大巡真理會).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40-65.
Chang, Fiona Hsin-Fang and Lee, Gyung-won
2020 Solving the Grievances of East Asia: The Concept of “Solving Grievances” as Observed in the Practices of Taiwan’s Weixin Shengjiao and Korea’s Daesoon Jinrihoe." The Journal of Daesoon Academy of Sciences 35: 477-508.
Duara, Prasenjit
2001 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 and Pan-Asianism.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12, 1: 99-130.
2008 Religion and Citizenship in China and the Diaspora. In Mayfair Mei-hui Yang eds., Chinese Religiosities: Affliction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pp. 43-64.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n, Chun-wu
2017 Power, Imagin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he Impact of Photography on Modern Chinese Religious Groups. Min Su Qu Yi 195 (03): 247-306.
Kim, Taesoo
2017 A Comparison between Daesoon Jinrihoe’s ‘Resolution of Grievances for Mutual Beneficence’and Weixin Shengjiao’s ‘Resolving Grievances to Make Life Harmoniou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66-95.
Kraemer, Hendrik
1956 “On Syncretism” In Religion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pp. 387–417. Philadelphia, PA: Westminster Press.
Lukas Pokorny
2018 Korea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In Handbook of East Asia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pp. 231-254.
Lorne L. Dawaon
2009 The Socio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oder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In James R. Lewi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s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pp.12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yfair Mei-Hui Yang, ed.
2008 Chinese Religiosities: Affliction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Mark Edward Lewis
1999 Writing and Authority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Okuyama, Michiaki
2005  Historicizing Modern Shinto: A New Tradition of Yasukuni Shrine. In Steven Engler and Gregory Price Grieve, eds., Historicizing "Tradition"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pp. 93-108.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Ownby, David
2017 Sainthood, Science, and Politics: The Life of Li Yujie, Founder of the Tiandijiao. In David Ownby, Vincent Goossaert, and Ji Zhe, eds., Making Saints in Modern China, pp: 241-271. Oxford: Oxford Uni. Press.
2020 Text and Context: A Tale of Two Masters. In Philip Clart, David Ownby, and Chien-chuan Wang, eds., Text and Context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pp. 173-216. Brill.
Palmer, David
2012 Dao and Nation. Li Yujie: May Fourth Activist, Daoist Cultivator and Redemptive Society Patriarch. David A. Palmer, Xun Liu, eds.,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Daoism in the 20th Century: Between Eternity and Modernity, pp.173-195.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rtridge, Christopher
2008 Alternative Spiritualities, New Religions, and the Reenchantment of the West. In Lewis, James R.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ye, Michael
1994 “Syncretism versus Synthesis,” in Method &Theory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6, pp.217-229.
2004 “Syncretism and Ambiguity”, in Syncretism in Religion: A reader, ed. Anita M. Leopold and Jeppe S. Jensen. pp. 59-61.
2009 New Religions in East Asia. In Lewis, James R.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line Version.
Rigal-Cellard, Bernadette
2017 The Supranational Messianism of Weixin Shengjiao: Unifying the Two Chinas Thanks to the Celebration of Mythical Ancestors. The Journal of CESNUR, 1 (2): 20-39.
Saliba, John
1995 Perspectives on New Rreligious Movements. London: Geoffrey Chapman.
Stark, R. & Finke, R.
2000 A Theoretical Model of Religious Economies. In 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pp. 193-21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ttps://doi.org/10.1525/9780520924345-009
Stark, Rodney
1999 Secularization, R.I.P. Sociology of Religion, 60 (3). pp. 249-273.
Stark, Rodney and Bainbridge, William Sims.
2003 Cult formation: Three Compatible Models. In Dawson, Lorne L., ed., Cults and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Reader, pp. 59-71. Malden, Mass: Blackwell.
Stark, Rodney, and William, Bainbridge.
1986 The Future of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Revival and Cult Formation.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Vincent Goossaert, David A. Palmer,
2011 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Chicago/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ller, Robert P.
2013 Taiwan and Global Religious Trends. 臺灣宗教研究12(1, 2),頁7-30。
Wallis, Roy
2003 The Nature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In Dawson, Lorne L., ed., Cults and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Reader, pp. 33-58. Malden, Mass.: Blackwell.
Wilson, Bryan R.
1979 The New Religions: Some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s. Japanese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Vol. 6, No. 1/2, Proceedings of the 1978 Tokyo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 Sociologie Religieuse, pp. 193-216."
Wuthnow, Robert
1994 Producing the sacred : an essay on public religion. Urbana, 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Wallace, Anthony F. C.
1956 Revitalization Movement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8(2), pp. 264-281. http://www.jstor.org/stable/665488
Yao, Yu-Shuang
2012 Taiwan`s Tzu Chi as Engaged Buddhism: Origins, Organization, Appeal and Social Impact. pp. xiv, 243. Leiden/Boston: Global Orientals.
짱신팡,이경원
2020 풍수지맥과 세계도맥 -대만 유심성교의 선민의식과 다문화 관점. 신종교연구 43: 63-89. doi: 10.22245/jkanr.2020.43.43.63
박인규
2019 「대순진리회 조직체계의 변화와 그 특성」,신종교연구 40.

六、唯心聖教書籍:
元馨
2022 《開天四十年—王禪老祖降凡塵與混元禪天人合一行道文化展展覽手冊》。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混元禪師
1993 《生與死的自覺》。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1993 《清淨人間佛世界—陽宅風水學的奧祕》。台中:天明出版社。
1995 《風水學宇宙觀》。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1996 《風水學的奧祕》。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2008 《風水宇宙觀》。南投:易鑰出版社。
2015 《唯心聖教消災化劫天命記實》。台中: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2014 《唯心道藏大集結:宗主混元禪師總序文》。南投:易鑰出版社。
2016 《易經大學教育體制》。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總序文》。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混元禪師講述,方鵬程編著
2018 《和平文化使者—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19 《和平推手—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20 《仙佛法會—祈福心安見太平》。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元馨編輯
2020 《王禪老祖倒駕慈航圓滿消災化劫功德天暨混元禪師年表》。台中市:財團法人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混元禪師指導,陳立岳彙編
2016 《世界新興宗教—臺灣唯心聖教》。南投: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2019 《易經大學唯心聖教學院教育發展方向》。南投: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
混元禪師開示
年不詳《唯心聖教易經大學 易經心法入門講義(二)》。台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第一冊。臺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第二冊。臺中: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混元禪師講述,沈靜編撰
2008 《易之行者—混元禪師》。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黃春枝撰
2006 《中華文化道統—唯心宗》。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混元禪師指導,黃逢時編
2005 《歷代帝王萬姓先祖名冊》。台中市: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混元禪師指導,元道法師恭撰
年不詳《易經心法真傳》。台北縣樹林市:唯心聖教大安寺。
夏至正
2003 《中華三祖光耀千秋》。台中: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張馨方
2022 《混元禪師開天四十週年影像資料館落成紀念專輯》。台中市: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18 《鬼谷文化世界和平論壇文集》。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春枝
2006 《中華文化道統 唯心宗》。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09 《中華三祖文化在台灣的弘揚》。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2021 《鬼谷文化概論》。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啟方
2020 《鬼谷子與「鬼谷文化」綜說》。台中市: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黃逢時編
2011 《中華民族天子帝王聖號錄、列祖列宗姓氏譜》。台中市:唯心聖教台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
譚絜云
2020 《世界和平燈塔在台灣》。台中市:台灣唯心世界和平促進會。

七、唯心聖教經典:
《王禪老祖玄妙真經》。台北醒心堂扶出,1953年。
《安心真經》。唯心聖教,2009年出世。
《風水真經》。唯心聖教,1996年出世。
《鬼谷仙師天德經》。唯心聖教,2003年出世。
《唯心聖教法源》DVD。唯心宗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2019。
《混元修真寶照覺經》。唯心聖教,2002年出世。
《中華三祖唯心寶誥》。唯心聖教,2002年。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列祖先賢聖靈歸黃陵淨土圓滿功德經》。唯心聖教,2001年。
《鬼谷仙師中華三祖玄妙經》。唯心聖教,2011年。

八、其他宗教書籍: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
2012 《大巡指針》(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2012 《大巡真理會要覽》(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2012 《典經》(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
天帝教極院教史委員會
2005 《天帝教簡史》。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
2010 《涵靜老人蘭州闡道實錄》。台北:帝教出版有限公司。
李子弋
2016 《道蒞天下道勝專輯》。南投縣魚池鄉: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涵靜書院。
李極初
1997 《天帝教教義:新境界》。南投縣魚池鄉:天帝教。
涵靜老人
1986 《清虛集》。西安:陝西宗教哲學研究社。

九、報紙:
邱恬琳 
1999 〈台灣宗教學會 昨天成立:會員217人 囊括學術菁英 研究宗教 林美容任理事長〉,《中國時報》,4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1999 〈山谷易滿 人心難填:傳道解惑台灣宗教學會成立:數十位宗教學術菁英共同發起解析宗教本貌 減少怪力亂神〉,《中國時報》,4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董孟郎
1999 〈新興宗教成立條件放寬:內政部官員指不違背公序良俗 具一定要件 即准予申請〉,《中國時報》,5月19日,社會脈動第09版。
1999 〈新宗教團體設立將放寬〉,《中國時報》,8月16日,政治新聞第04版。
鍾蓮芳 
2003 〈設新興宗教政策趨開放 近3年7個宗教完成登記 法輪功、雷爾教派若在台登記 通過不難〉,《民生報》,1月21日,新聞前線第A2版。
1999 〈面對新興宗教應以輔導取代圍堵〉,《中國時報》,7月24日,焦點新聞第03版。
1999 〈內政部:新興宗教從寬處理〉,《民生報》,8月6日,生活新聞第04版。

十、網頁資源:
「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綱頁」,https://www.tienti.tw/node/1197,檢視日期:2022/08/20。
「總統府新聞」:總統出席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中華民國93年01月01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8173。檢視日期:2022/10/15。
「自由時報:出席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圓滿大典 吳敦義祈求兩岸和平相對。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98897。檢視日期:022/10/15。
「鬼谷子心法在台灣」網頁:https://www.cjs.org.tw/d/D1/D1_purpose.htm。檢視日期:2022/10/20。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網頁:https://digitalarchives.ntub.edu.tw/%E3%80%8C%E5%8C%97%E5%95%86%E4%BA%BA%E3%80%8D%E2%94%80%E6%A5%8A%E6%A5%B5%E6%9D%B1%E6%A0%A1%E9%95%B7/。檢視日期:2022/10/20。
WXTV唯心電視台唯心週報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3VkhAlDU88。檢視日期:2023/2/12。
「WXTV唯心電視台世界和平推手功德榜236」,https://wxtv.com.tw/public/web/web0201/video_list/7623,檢視日期:2023/02/12。
「WXTV唯心電視台唯心天下事29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WE2keWJG4。檢視日期:2023/2/12。
張家麟、謝邦昌
  2005 〈新宗教建立衡量指標之研究,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87496。檢視日期:2022/12/26。
劉文星(普珍),〈《德藏經》書目提要〉,「天帝教中華民國主院網頁」,https://www.tienti.tw/node/1197,檢視日期:2022/08/20。
盧曉衡
2006 〈兩岸宗教研究交流的先驅和中堅〉,《天帝教教訊第264期》。https://magazine.tienti.org/book/tdmagz-264/264-01-04/。檢視日期:2023/02/2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