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企業債務協商與銀行債權確保-個案探討
A case study of negotiation of enterprise debts and protection of bank`s claims
作者 張雅倫
Chang, Ya-Lun
貢獻者 周冠男
張雅倫
Chang, Ya-Lun
關鍵詞 債務協商
債權確保
財務困難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6-Jul-2023 16:27:46 (UTC+8)
摘要 企業經營不善,絕非偶然,大多均歷經長時間的營運、獲利衰退未能改善,逐步造成財務狀況惡化,最終資不抵債,導致經營困難。此時,企業決定不繼續經營,將走向清算、破產之路;然企業自許尚有繼續經營價值,可能選擇債務協商而不是重整,因為債務協商一般認為比向法院申請重整更具時效,較能即時獲債權人同意給予寬緩期,減輕還本付息的壓力。債務協商機制因未有法院介入,有人稱它為「法院外重整制度」。
當企業債權銀行家數不多,直接向各別銀行申請,由受理之銀行與債務人雙方洽商債協條件(包括但不限續借、展延、分期償還等方式),此種債務協商方式,可謂「銀行自行辦理債務協商」。倘若企業自洽債權銀行提出協議清償未獲銀行同意,或是債權銀行家數相當多,甚至企業既有的債務有聯貸案,因事涉聯貸銀行團,企業往往選擇向經濟部申請銀行債權債務協商,該管道係政府主要基於協助營運困難的企業,由經濟部出面協助受理艱困企業提出債協申請,此種方式為我們簡稱它為「經濟部債務協商」。
不論何種方式之債務協商,艱困企業期能獲得喘息的時間與空間,整頓公司重新出發,期能獲得重生的機會。而債權人為確保債權,協商過程必會提出加強擔保之授信條件,例如:增提負責人、大股東擔任保證人、增提擔保品等,惟企業此時狀況,往往已是資不抵債,公司負責人往往為專業經理人,不願擔任保證人,其他有實力保證人更是難覓。債務協商雙方很難達成共識,縱使有共識,最終協商條件,通常對加強債權保障相當薄弱。這般的債協條件,銀行依內部程序評估往往很難獲准,另「經濟部債務協商」各銀行依各自內部程序報准,同意比例須達金融機構債權金額一定比例(目前為二分之一),全體債權銀行一體遵循,否則債協就是破局。
筆者在官股銀行任職,本文以經辦之債協個案為例,探討銀行受理艱困企業申請債協,面臨配合政府政策扶植企業的使命與債權確保二難,提出建議改善,以增加債協成功機會,共創公司、股東、銀行三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廖家儀,公司的最後一哩路(一)有限公司的解散與清算,法律百科,2019年3月11日
2.廖家儀,公司的最後一哩路(二)公司沒錢可以破產嗎?破產程序如何進行?,法律百科,2022年4月29日
3.黃登甫,公司重整與銀行債權確保—實務案例的觀,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4.陳俊宏,公司重整制度之新思維—法院外重整制度,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5.丁金輝,以公司重整再生機制重建企業價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
6.陳政弘,問題公司之診查、重整與再生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6月
7.多角化經營的迷思——杜拉克定律,震旦月刊第 593 期,2020年12月
8.英穩達破產案該學到的一些教訓,風傳媒,2021年12月6日
9.太陽能產業債務危機 破產?清算?重整?協商?,工商時報,2021年12月10日
10.英穩達破產挑起3個尖銳話題,工商時報,2021年12月2日
11.王怡心,氣候變遷挑戰 「繼續經營」假設,會計研究月刊第425期第12頁,2021年4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1093213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3213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冠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雅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Ya-L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雅倫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Ya-L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Jul-2023 16:27:46 (UTC+8)-
dc.date.available 6-Jul-2023 16:27: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Jul-2023 16:27: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3213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7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3213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企業經營不善,絕非偶然,大多均歷經長時間的營運、獲利衰退未能改善,逐步造成財務狀況惡化,最終資不抵債,導致經營困難。此時,企業決定不繼續經營,將走向清算、破產之路;然企業自許尚有繼續經營價值,可能選擇債務協商而不是重整,因為債務協商一般認為比向法院申請重整更具時效,較能即時獲債權人同意給予寬緩期,減輕還本付息的壓力。債務協商機制因未有法院介入,有人稱它為「法院外重整制度」。
當企業債權銀行家數不多,直接向各別銀行申請,由受理之銀行與債務人雙方洽商債協條件(包括但不限續借、展延、分期償還等方式),此種債務協商方式,可謂「銀行自行辦理債務協商」。倘若企業自洽債權銀行提出協議清償未獲銀行同意,或是債權銀行家數相當多,甚至企業既有的債務有聯貸案,因事涉聯貸銀行團,企業往往選擇向經濟部申請銀行債權債務協商,該管道係政府主要基於協助營運困難的企業,由經濟部出面協助受理艱困企業提出債協申請,此種方式為我們簡稱它為「經濟部債務協商」。
不論何種方式之債務協商,艱困企業期能獲得喘息的時間與空間,整頓公司重新出發,期能獲得重生的機會。而債權人為確保債權,協商過程必會提出加強擔保之授信條件,例如:增提負責人、大股東擔任保證人、增提擔保品等,惟企業此時狀況,往往已是資不抵債,公司負責人往往為專業經理人,不願擔任保證人,其他有實力保證人更是難覓。債務協商雙方很難達成共識,縱使有共識,最終協商條件,通常對加強債權保障相當薄弱。這般的債協條件,銀行依內部程序評估往往很難獲准,另「經濟部債務協商」各銀行依各自內部程序報准,同意比例須達金融機構債權金額一定比例(目前為二分之一),全體債權銀行一體遵循,否則債協就是破局。
筆者在官股銀行任職,本文以經辦之債協個案為例,探討銀行受理艱困企業申請債協,面臨配合政府政策扶植企業的使命與債權確保二難,提出建議改善,以增加債協成功機會,共創公司、股東、銀行三贏局面!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1
目錄 3
表目錄 4
圖目錄 5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財務困難公司之定義及財務危機發展歷程 10
第二節 造成財務危機之原因 14
第三節 診斷企業狀況重要財務比率 16
第四節 企業面臨經營危機可能採取行動 19
第三章 債務協商個案 21
第一節 經濟部協助企業辦理銀行債權債務協商機制簡介 21
第二節 個案X 公司財務危機探討及債務協商過程 25
第三節 X 公司歷年營運及財務狀況分析 29
第四章 結論及建議 33
第一節 結論 33
第二節 建議 36
參考文獻 38
附錄 39
zh_TW
dc.format.extent 216506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3213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債務協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債權確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務困難zh_TW
dc.title (題名) 企業債務協商與銀行債權確保-個案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A case study of negotiation of enterprise debts and protection of bank`s claim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廖家儀,公司的最後一哩路(一)有限公司的解散與清算,法律百科,2019年3月11日
2.廖家儀,公司的最後一哩路(二)公司沒錢可以破產嗎?破產程序如何進行?,法律百科,2022年4月29日
3.黃登甫,公司重整與銀行債權確保—實務案例的觀,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4.陳俊宏,公司重整制度之新思維—法院外重整制度,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5.丁金輝,以公司重整再生機制重建企業價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
6.陳政弘,問題公司之診查、重整與再生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6月
7.多角化經營的迷思——杜拉克定律,震旦月刊第 593 期,2020年12月
8.英穩達破產案該學到的一些教訓,風傳媒,2021年12月6日
9.太陽能產業債務危機 破產?清算?重整?協商?,工商時報,2021年12月10日
10.英穩達破產挑起3個尖銳話題,工商時報,2021年12月2日
11.王怡心,氣候變遷挑戰 「繼續經營」假設,會計研究月刊第425期第12頁,2021年4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