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一個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
A narrative study of the adaptive process of a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 in a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作者 謝亞玲
Hsieh, Ya-Ling
貢獻者 鄭同僚
Cheng, Tung-Liao
謝亞玲
Hsieh, Ya-Ling
關鍵詞 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
偏鄉教師
敘說研究
適應歷程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Rural teachers
Narrative research
Adaptation process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51:13 (UTC+8)
摘要 本研究在旨在理解臺灣偏遠地區女性國小代理教師教學與生活的樣貌,了解她們在偏遠地區學校教學與生活的理念和省思,以及其教學與生活之困難與適應,本研究透過一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質性的深度訪談,並採用敘說研究中的「整體-內容」的模式分析探究。
透過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研究者分析可能影響適應的因素,包含制度層面、環境層面與教師個人層面三個面向,其中制度層面受學校領導者行事風格影響,環境層面受教師個性特質影響,教師個人層面受校內組織人際關係氛圍、校長領導和教師個人特質影響。
其中,本研究參與者受校內組織人際關係與校長領導影響較大,當校內組織人際關係良好,研究參與者也認同校長領導時,個體自我適應力與挫折復原力則較高。反之,當校內領導者行事風格引發負向的校內人際氛圍時,則對個體適應產生不良的影響。
最後,研究者對研究限制、未來研究主題、欲前往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and life of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their ideas and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life at school in remote areas, as well as their difficulties and adaptations in teaching and life. This study adopte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a participant as the major method. The data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holistic-content” approach from narrative research.
From the participant’s life story, the possible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adaptation were examined in three levels: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and the teacher`s personal level. From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the factor is the school leader`s behavior style. Second, from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the factor is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Last, from the teacher`s personal level, the factors includ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school,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Among them, the participant in this study i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school and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Whe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a school is good and the participant also agrees with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the self-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setbacks are higher.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school leader triggers a negative school climate, it will have a bad impact on adaptation.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udy conclusion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elementary substitute female teachers who want to go to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Limit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丁一顧、李亦欣(2017)。從雙因素激勵理論談偏鄉師資問題之改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78-81。

王百合、游美惠(2003)。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之初探性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4),頁61-92。

王彩鳳(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彰化縣。

王韻齡、陳奕安(2021年6月16日,更新:2021年10月13日)代理教師比
例逐年提高,14%的背後犧牲了誰?翻轉教育。取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637?utm_source=SiteTopic.website&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p-w2-media-%E7%BF%BB%E8%BD%896637-210630

申慧媛(2002年3月3日)。節省國教經費 部份課程擬外包。自由電子新聞
網。取自:http://old.ltn.com.tw/2002/new/mar/3/today-c3.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0a)。偏遠地區學校專案聘任教師甄選聘任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81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0b)。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a)。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民110年3月11日修正,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7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b)。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8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民110年7月22日修正,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454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13 期,頁 3-14。

阮郁雯(2021)。苗栗縣偏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探究。靜宜大學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隆盛、李懿芳、潘瑛如(2017)。偏鄉教育與師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

李威使(2009)。調動之網:國小教師調動經驗中的旅行隱喻與家的意象。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何美芳(2019)。偏鄉地區漢人教師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南投縣仁愛鄉布農部落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何俊青(2017)。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5-19。

何縕琪(2008)。敘事探究:質的研究中的經驗和故事導讀與評論。課程研究,3(2),頁 117-122。取自: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56148.pdf

吳俊諺(2015)。中小學合格教師與代課教師之問題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 44-46。

吳育蘋(2017)。原鄉、偏鄉教師留任因素之探討-以花蓮縣萬榮鄉為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良慶(2015)。論國民小學鐘點代課教師問題與改善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66-68。

林嘉慧(2017)。偏鄉教師荒! 探討北海岸偏遠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清江(1992)。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3,頁99-178。

林勝結(2015)。代理代課教師何時了,原因知多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31-34。

周芷瑩(2018)。臺灣北部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組織氣氛、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侯伯樺、龔心怡(2019)。老師,暑假後你還會回來嗎?探究中彰投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3),頁79-108。

洪悅琳、張逸鴻(2022)。偏鄉國小代理教師的生涯規劃與工作壓力調適。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頁240-255。

施皇羽(2012)。國小教師對課稅減課政策之分析研究。東海教育評論,頁57-73。

教育部統計處(2015)。偏遠地區學校和學生概況與代理代課教師師資結構。取自104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4_all_level.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9)。107學年高級中等以下偏遠地區學校概況。教育統計簡訊,第115號。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7%E5%AD%B8%E5%B9%B4%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4%BB%A5%E4%B8%8B%E5%81%8F%E9%81%A0%E5%9C%B0%E5%8D%80%E5%AD%B8%E6%A0%A1%E6%A6%82%E6%B3%81.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0)。109學年各級學校名錄及異動一覽表-偏遠地區學校。取自教育部統計處: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s=155B3C7750FFF647

教育部統計處(2021a)。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人數。取自教育部統計查詢網: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OAAzAA2

教育部統計處(2021b)。公立國小教師概況。取自教育統計網:
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03

教育部統計處(2021c)。公立國中小專任教師和長期代理教師人數統計。
取自教育統計查詢網:
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NwA3AA2

教育部統計處(2021d)。性別統計指標彙總性資料-教職員。取自教育部統計處: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

教育部統計處(2022)。302-8偏遠地區國小教師數-按性別與年齡別分。取自教育部統計查詢網: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21)。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0學年度教育優先區計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站。取自:https://news.hlc.edu.tw/files/2020/department/1616059767899f2.pdf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21)。國民教育。教育部部史。取自:
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0)。教師請假規則。民109年06月28日
修正,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50030

許宏儒(2015)。待課、代課、怠課:臺灣中小學代課教師的處境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38-41。

陳美珠(2015)。走過代理教師十二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52-53。

陳乃愿(2020)。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因應政策之探討-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凱筑(2003)。國小女性教師性別意識構成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中市。

陳弘毅(2014)。花蓮縣偏鄉國民中學代理教師工作處境之探討-以某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臺東縣。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俞翎(2022)。國小代理教師多向度適配、焦慮與生活滿意度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市。

張炳煌(2015)。教師人力代理代課常態化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
(6),頁35-37。

張民杰(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若荃(2015)。校園中的吉普賽人:流浪教師的灰色天空 一為流浪教師的敘說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張彩鳳、陳中興、洪素蓉(2021年10月1日)。偏鄉代理教師比率高,多縣市盼復辦教甄。國語日報。取自: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ub=1&sn=3968

張奕國、張凌凌(2017)。偏鄉師資流失與穩定政策建議- 以質性探究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53-136。

張逸鴻(2021)。偏鄉地區國小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工作壓力與調適。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碩士論文,基隆市。

張雅瑄(2015)。流浪教師的旅程-國小代理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的敘說探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張潁玟(2019)。我國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負荷、進修與流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基隆市。

黃孟凡、陳心慈、阮郁馨(2020年7月7日)。【偏鄉教育2】偏鄉地區的迷思地區實際分佈與分析。小世界Newsweek。取自:http://shuj.shu.edu.tw/blog/2020/07/07/%E3%80%90%E5%81%8F%E9%84%89%E6%95%99%E8%82%B22%E3%80%91%E5%81%8F%E9%84%89%E5%9C%B0%E5%8D%80%E7%9A%84%E8%BF%B7%E6%80%9D-%E5%9C%B0%E5%8D%80%E5%AF%A6%E9%9A%9B%E5%88%86%E4%BD%88%E8%88%87%E5%88%86%E6%9E%90/

黃馥珍、卓紋君(2009)。敘說研究的探索從三本敘說分析研究的比較說起。輔導季刊,45(3)49-64。

黃雅芹(2017)。南投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流失成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南投縣。

黃婉禎(2020)。偏遠地區教師工作壓力、專業培育與工作滿意之關係探討。國立屏東大學碩士論文,屏東縣。

曾清旗(2017)。解決偏鄉離島地區師資聘任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44-147。

詹富玶(2018)。花蓮縣偏遠地區小學教師流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楊馥譽(2018)。臺南市國小代理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台南市。

楊雅妃(2011)。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童有慧(2002)。花蓮縣非本地籍偏遠國民小學教師留任意願之研究。慈濟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潘柏翰、翁士航(2021年8月2日)。為何流浪教師滿街跑,偏鄉離島卻連代理教師都招不到?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312

潘怡如(2018)。成人成己的荊棘之路:從生涯韌性觀點看國小代理教師的職涯歷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魯永明(2020年7月7日)。少子化衝擊嘉縣國小 教師介聘偏遠缺額逾百人。聯合報,嘉義縣。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684368

劉世閔(2017)。科展在原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70-77。取自: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6-9/topic/13.pdf

劉雅雯(2020)。探討偏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對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婉愉(2015)。境隨心轉,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4(6),頁62。

葉連祺(2017)。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23-32。

葉偉菘(2006)。不確定職場-代課教師之經驗及心路歷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佩蓉(2013)。導師工作類社工化:一位偏鄉國小教師的在地經驗。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臺東縣。

蕭雅菁(2021)。校園內的長期臨時工─ 公立國民小學長期代理教師職場經驗之研究。佛光大學碩士論文,宜蘭縣。

謝牧瑾(2015)。代課教師面臨之不平等待遇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63-65。

簡鈺玲(2015)。職場甘苦-代理教師的累與淚。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57-58。

魏秀清(2021)。偏遠地區漢籍教師流動與留任意願之探討-以南投縣信義鄉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貳、英文文獻

Gergen, K. J. (1991). 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Jovchelovitch S.&Bauer, M. W. (2000). Narrative interviewing [online]. London: LSE Research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eprints.lse.ac.uk/2633 Available in LSE Research Online: August 2007

Kim, J-H. (2016). Understanding Narrative Inquiry: The Crafting and Analysis of Stories as Research. Sage.

Kumar, R. (2014).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London.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Vol. 47). Sage.

U.S. DOE, (2016). Teacher Turnover: Stayers, Movers, and Leavers. chap.3, School Staf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16.
at: https://nces.ed.gov/programs/coe/pdf/coe_slc.pdf

Van Langenhove, L., & Harré, R. (1993). Positioning and autobiography: Telling your life. In N. Coupland & J. F. Nussbaum (Eds.), Discourse and lifespan identity (pp. 81–99). Sage Publications, Inc.

White, S.&Kline, J. (2012). Developing a rur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package, Rural educator: journal for rural and small schools, vol. 33, no. 2,
Winter, pp. 36-4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7152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同僚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g, Tung-Li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謝亞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ieh, Ya-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謝亞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ieh, Ya-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3:51:13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3:51: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51:1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15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51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152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在旨在理解臺灣偏遠地區女性國小代理教師教學與生活的樣貌,了解她們在偏遠地區學校教學與生活的理念和省思,以及其教學與生活之困難與適應,本研究透過一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質性的深度訪談,並採用敘說研究中的「整體-內容」的模式分析探究。
透過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研究者分析可能影響適應的因素,包含制度層面、環境層面與教師個人層面三個面向,其中制度層面受學校領導者行事風格影響,環境層面受教師個性特質影響,教師個人層面受校內組織人際關係氛圍、校長領導和教師個人特質影響。
其中,本研究參與者受校內組織人際關係與校長領導影響較大,當校內組織人際關係良好,研究參與者也認同校長領導時,個體自我適應力與挫折復原力則較高。反之,當校內領導者行事風格引發負向的校內人際氛圍時,則對個體適應產生不良的影響。
最後,研究者對研究限制、未來研究主題、欲前往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提出相關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and life of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their ideas and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life at school in remote areas, as well as their difficulties and adaptations in teaching and life. This study adopte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a participant as the major method. The data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holistic-content” approach from narrative research.
From the participant’s life story, the possible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adaptation were examined in three levels: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and the teacher`s personal level. From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the factor is the school leader`s behavior style. Second, from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the factor is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Last, from the teacher`s personal level, the factors includ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school,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Among them, the participant in this study i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school and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Whe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a school is good and the participant also agrees with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the self-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setbacks are higher.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school leader triggers a negative school climate, it will have a bad impact on adaptation.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udy conclusion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elementary substitute female teachers who want to go to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Limit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代理教師與偏遠地區學校之探討 13
第二節 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的生活與教學樣貌 42
第三節 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生活與教學之適應 53
第四節 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離職的原因 6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73
第一節 研究取向 7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76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與研究者 79
第四節 文本分析與研究資料處理 8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93
第一節 心願老師的適應故事-前期 97
第二節 心願老師的適應故事-後期 149
第三節 適應歷程故事簡述 194
第四節 影響適應的因素 198
第五章 結論 203
第一節「積極到消極」的適應策略 203
第二節 校內組織人際關係與校長領導的影響 205
第三節 研究結果帶來的反思與啟示 20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研究建議 212
參考文獻 215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223
附錄二 訪談大綱 225
zh_TW
dc.format.extent 706716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偏鄉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敘說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適應歷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ural teache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rrative researc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daptation processen_US
dc.title (題名) 一個偏遠地區國小女性代理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narrative study of the adaptive process of a female substitute teacher in a rural elementary schoo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丁一顧、李亦欣(2017)。從雙因素激勵理論談偏鄉師資問題之改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78-81。

王百合、游美惠(2003)。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之初探性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4),頁61-92。

王彩鳳(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彰化縣。

王韻齡、陳奕安(2021年6月16日,更新:2021年10月13日)代理教師比
例逐年提高,14%的背後犧牲了誰?翻轉教育。取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637?utm_source=SiteTopic.website&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p-w2-media-%E7%BF%BB%E8%BD%896637-210630

申慧媛(2002年3月3日)。節省國教經費 部份課程擬外包。自由電子新聞
網。取自:http://old.ltn.com.tw/2002/new/mar/3/today-c3.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0a)。偏遠地區學校專案聘任教師甄選聘任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81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0b)。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a)。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民110年3月11日修正,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7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b)。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民109年06月28日修正,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8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民110年7月22日修正,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454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13 期,頁 3-14。

阮郁雯(2021)。苗栗縣偏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探究。靜宜大學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隆盛、李懿芳、潘瑛如(2017)。偏鄉教育與師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

李威使(2009)。調動之網:國小教師調動經驗中的旅行隱喻與家的意象。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何美芳(2019)。偏鄉地區漢人教師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南投縣仁愛鄉布農部落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何俊青(2017)。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5-19。

何縕琪(2008)。敘事探究:質的研究中的經驗和故事導讀與評論。課程研究,3(2),頁 117-122。取自:
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56148.pdf

吳俊諺(2015)。中小學合格教師與代課教師之問題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 44-46。

吳育蘋(2017)。原鄉、偏鄉教師留任因素之探討-以花蓮縣萬榮鄉為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良慶(2015)。論國民小學鐘點代課教師問題與改善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66-68。

林嘉慧(2017)。偏鄉教師荒! 探討北海岸偏遠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清江(1992)。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3,頁99-178。

林勝結(2015)。代理代課教師何時了,原因知多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31-34。

周芷瑩(2018)。臺灣北部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組織氣氛、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侯伯樺、龔心怡(2019)。老師,暑假後你還會回來嗎?探究中彰投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3),頁79-108。

洪悅琳、張逸鴻(2022)。偏鄉國小代理教師的生涯規劃與工作壓力調適。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頁240-255。

施皇羽(2012)。國小教師對課稅減課政策之分析研究。東海教育評論,頁57-73。

教育部統計處(2015)。偏遠地區學校和學生概況與代理代課教師師資結構。取自104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4_all_level.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9)。107學年高級中等以下偏遠地區學校概況。教育統計簡訊,第115號。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7%E5%AD%B8%E5%B9%B4%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4%BB%A5%E4%B8%8B%E5%81%8F%E9%81%A0%E5%9C%B0%E5%8D%80%E5%AD%B8%E6%A0%A1%E6%A6%82%E6%B3%81.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0)。109學年各級學校名錄及異動一覽表-偏遠地區學校。取自教育部統計處: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s=155B3C7750FFF647

教育部統計處(2021a)。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人數。取自教育部統計查詢網: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OAAzAA2

教育部統計處(2021b)。公立國小教師概況。取自教育統計網:
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03

教育部統計處(2021c)。公立國中小專任教師和長期代理教師人數統計。
取自教育統計查詢網:
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NwA3AA2

教育部統計處(2021d)。性別統計指標彙總性資料-教職員。取自教育部統計處: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

教育部統計處(2022)。302-8偏遠地區國小教師數-按性別與年齡別分。取自教育部統計查詢網: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C1EE66D2D9BD36A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21)。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0學年度教育優先區計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站。取自:https://news.hlc.edu.tw/files/2020/department/1616059767899f2.pdf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21)。國民教育。教育部部史。取自:
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0)。教師請假規則。民109年06月28日
修正,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50030

許宏儒(2015)。待課、代課、怠課:臺灣中小學代課教師的處境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38-41。

陳美珠(2015)。走過代理教師十二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52-53。

陳乃愿(2020)。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因應政策之探討-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凱筑(2003)。國小女性教師性別意識構成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中市。

陳弘毅(2014)。花蓮縣偏鄉國民中學代理教師工作處境之探討-以某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臺東縣。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俞翎(2022)。國小代理教師多向度適配、焦慮與生活滿意度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市。

張炳煌(2015)。教師人力代理代課常態化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
(6),頁35-37。

張民杰(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若荃(2015)。校園中的吉普賽人:流浪教師的灰色天空 一為流浪教師的敘說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張彩鳳、陳中興、洪素蓉(2021年10月1日)。偏鄉代理教師比率高,多縣市盼復辦教甄。國語日報。取自: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ub=1&sn=3968

張奕國、張凌凌(2017)。偏鄉師資流失與穩定政策建議- 以質性探究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53-136。

張逸鴻(2021)。偏鄉地區國小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工作壓力與調適。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碩士論文,基隆市。

張雅瑄(2015)。流浪教師的旅程-國小代理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的敘說探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張潁玟(2019)。我國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負荷、進修與流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基隆市。

黃孟凡、陳心慈、阮郁馨(2020年7月7日)。【偏鄉教育2】偏鄉地區的迷思地區實際分佈與分析。小世界Newsweek。取自:http://shuj.shu.edu.tw/blog/2020/07/07/%E3%80%90%E5%81%8F%E9%84%89%E6%95%99%E8%82%B22%E3%80%91%E5%81%8F%E9%84%89%E5%9C%B0%E5%8D%80%E7%9A%84%E8%BF%B7%E6%80%9D-%E5%9C%B0%E5%8D%80%E5%AF%A6%E9%9A%9B%E5%88%86%E4%BD%88%E8%88%87%E5%88%86%E6%9E%90/

黃馥珍、卓紋君(2009)。敘說研究的探索從三本敘說分析研究的比較說起。輔導季刊,45(3)49-64。

黃雅芹(2017)。南投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流失成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南投縣。

黃婉禎(2020)。偏遠地區教師工作壓力、專業培育與工作滿意之關係探討。國立屏東大學碩士論文,屏東縣。

曾清旗(2017)。解決偏鄉離島地區師資聘任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144-147。

詹富玶(2018)。花蓮縣偏遠地區小學教師流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楊馥譽(2018)。臺南市國小代理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台南市。

楊雅妃(2011)。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童有慧(2002)。花蓮縣非本地籍偏遠國民小學教師留任意願之研究。慈濟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潘柏翰、翁士航(2021年8月2日)。為何流浪教師滿街跑,偏鄉離島卻連代理教師都招不到?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312

潘怡如(2018)。成人成己的荊棘之路:從生涯韌性觀點看國小代理教師的職涯歷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魯永明(2020年7月7日)。少子化衝擊嘉縣國小 教師介聘偏遠缺額逾百人。聯合報,嘉義縣。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684368

劉世閔(2017)。科展在原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70-77。取自: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6-9/topic/13.pdf

劉雅雯(2020)。探討偏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對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婉愉(2015)。境隨心轉,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4(6),頁62。

葉連祺(2017)。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頁23-32。

葉偉菘(2006)。不確定職場-代課教師之經驗及心路歷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佩蓉(2013)。導師工作類社工化:一位偏鄉國小教師的在地經驗。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臺東縣。

蕭雅菁(2021)。校園內的長期臨時工─ 公立國民小學長期代理教師職場經驗之研究。佛光大學碩士論文,宜蘭縣。

謝牧瑾(2015)。代課教師面臨之不平等待遇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63-65。

簡鈺玲(2015)。職場甘苦-代理教師的累與淚。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頁57-58。

魏秀清(2021)。偏遠地區漢籍教師流動與留任意願之探討-以南投縣信義鄉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

貳、英文文獻

Gergen, K. J. (1991). 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Jovchelovitch S.&Bauer, M. W. (2000). Narrative interviewing [online]. London: LSE Research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eprints.lse.ac.uk/2633 Available in LSE Research Online: August 2007

Kim, J-H. (2016). Understanding Narrative Inquiry: The Crafting and Analysis of Stories as Research. Sage.

Kumar, R. (2014).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London.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Vol. 47). Sage.

U.S. DOE, (2016). Teacher Turnover: Stayers, Movers, and Leavers. chap.3, School Staf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16.
at: https://nces.ed.gov/programs/coe/pdf/coe_slc.pdf

Van Langenhove, L., & Harré, R. (1993). Positioning and autobiography: Telling your life. In N. Coupland & J. F. Nussbaum (Eds.), Discourse and lifespan identity (pp. 81–99). Sage Publications, Inc.

White, S.&Kline, J. (2012). Developing a rur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package, Rural educator: journal for rural and small schools, vol. 33, no. 2,
Winter, pp. 36-4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