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後疫情時代我國公部門彈性工作制度之分析—人事人員觀點
Analysis of Flexible Working Hours Policy in the Public Sector during Post-COVID-19: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nel Officials
作者 鄭喬中
Cheng, Chiao-Chung
貢獻者 董祥開
鄭喬中
Cheng, Chiao-Chung
關鍵詞 彈性工時
居家辦公
變革模式
可行性分析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5:11 (UTC+8)
摘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通訊設備發達,加上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很多工作不再非得到辦公室才能完成,上班族生活型態改變,公部門的工時制度是否維持固定型態已是不斷討論的議題。近年來因應「少子女化」現象,研究指出調整彈性工時能夠提高育兒友善進而提高生育率,另於2020年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為避免通勤人員集中在尖峰時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增加相互感染風險,公部門彈性工時有更大幅的調整,並且積極推動分區辦公、居家辦公或遠距辦公等因應方式,直至2023年4月底疫情趨緩,公部門卻陸續取消擴大彈性工時及減縮居家辦公等工時彈性措施。因此本研究除探討我國公部門彈性工時制度在疫情趨緩後的發展是否朝向Lewin變革模式的再結凍階段邁進,及調整更大幅度彈性工作時間的可行性外,希望透過個人之屬性不同,如性別、年齡、官職等、工作職務及家庭照顧需求等,分析其對於彈性工時的需求態度及支持程度。在現行的公務員服務法服勤規範下,若公務機關工時制度能更貼近個人需求,預期能夠提高行政效能,並兼顧公務員個人的自我發展。
本研究以我國公部門人事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公部門彈性工作制度未因COVID-19疫情而有所改變;第二,對於彈性工作制度的需求及偏好程度不受個人特質屬性影響;第三,公部門實施更大彈性的工時制度有其限制。本研究根據上開研究發現進行討論,整合歸納相關資訊提出建議,以期提供政府未來在規劃公部門實施彈性工時政策時之參考。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丘昌泰(2022)。公共政策(六版)。臺北:巨流。
任可怡(2002)。以成果為導向的績效衡量制度—美國聯邦政府公務人員績效衡量制度評述。人事月刊,34(2),7-23。
吳佳蓉(2010)。我國新工時制度對勞動關係網絡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定(2017)。公共政策(二版)。臺北:五南。
吳定(2013)。公共政策辭典(四版)。臺北:五南。
李政忠(2003)。從抽樣與統計方法探討網路問卷調查的可行性:比較電話訪談與網路問卷樣本的實質差異性。廣播與電視,21,55-95。
李栢滔(2022)。工時制度比較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汪正洋(2021)。圖解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五南。
周志宏、邱瓊如、吳思樺、林建源、陳彥宏、王秀紅、何怡澄(2022)。111年度日本公務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林大鈞(2020)。臺鐵勞工工時制度與歐盟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芫合(2019)。彈性工時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建德(2012)。工作與生活調和─以工時制度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暘傑(2019)。我國工時政策調整對企業工時制度影響之研究:以百貨業個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駿彥、李政儒(2015)。各國工時制度暨相關配套措施之比較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計畫(編號:ILOSH103-R322)。
邱瓊如、吳思樺(2018)。107年度韓國公務員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袁士華(2002)。變形工時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俐如(2021)。從變形工時制度探討短期工作之過勞傾向—以餐飲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婷婷、陸洛、郭靜宜(2012)。工作資源對工作-家庭衝突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組織與管理,5(2),101-135。
張繽畦(2017)。我國與他國工時制度之探討與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南雄(2013)。現行考銓制度—各國人事制度研究途徑(第四版)。臺北:商鼎。
許建盛(1995)。我國企業輪班工時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振毅(2019)。論消防人員工時制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郭芷廷、劉晟民、林青霞(2015)。我國差勤管理制度之精進-以公部門彈性工時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行政研究發展論文,未出版。
陳宗琪(2009)。員工對工時彈性化偏好選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雅琪、林弘昌(2019)。實施不同工時制度對高科技企業營運的影響。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5(4),73-91。
陳瑞卿(2019)。我國客艙組員工時制度與保護規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耀祥(2005)。德國文官制度之研究。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未出版。
勞動部(2022)。工時彈性及彈性措施手冊,2022年12月,取自:https://www.mol.gov.tw。
黃亭瑋(2019)。工時制度與工作負荷、工作壓力及職場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2017)。組織行為學(十七版)。臺北:華泰文化。譯自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ephen P. Robbins,Timothy A. Judge, 1995.
楊家雅(1991)。彈性工時制度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振池(2002)。工時縮短與工時制度彈性化之研究--以國內航空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董祥開(2020)。是「彈性」、「平移」、還是「緩衝」?我國的彈性工時制度應該「被正名」嗎?人事行政季刊,213,16-25。
鄒昆達(2004)。部分工時制度之發展與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雷諶、劉耕辰、吳以喬、曾譯瑩(2019)。108年度日本公務人力配置情形、公務員服勤義務規範及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廖曜生(1998)。彈性工時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趙淑燕(2020)。影響公務人員生育意願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代倩(1996)。女性空服員勞動主體性之研究─以工時制度與勞動過程做檢視。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秐勻(2021)。是否採用彈性工時制度與人員績效分數之影響-以T公司為例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良文(2018)。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七版)。臺北:五南。
蔡昀錡(2021)。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推動擴大共用性差勤系統(WEBITR)應用計畫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金田(2020)。組織變革(初版)。臺北:元華文創。
魏俊明(2003)。臺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時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顧淑馨(2015)。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初版)。臺北:大塊文化。譯自Heureux comme un Danøis, Malene Rydahl, 2014.
貳、西文部分
Atkinson, C., & Sandiford, P. (2016). An exploration of older worker 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 in smaller fi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6(1), 12-28.
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1995).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 ed). Minnesota: Prentice Hall.
Timms, C., Brough, P., O`Driscoll, M., Kalliath, T., Siu, O. L., Sit, C., & Lo, D. (2015).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work engagement,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53(1), 83-103.
Townsend, K., McDonald, P., & Cathcart, A. (2017). Managing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in small not-for-profit firm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sational size,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workforce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8(14), 2085-21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09213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13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董祥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喬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g, Chiao-Ch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鄭喬中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g, Chiao-Ch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4:15:11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4:15:1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5:1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9213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61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92131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通訊設備發達,加上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很多工作不再非得到辦公室才能完成,上班族生活型態改變,公部門的工時制度是否維持固定型態已是不斷討論的議題。近年來因應「少子女化」現象,研究指出調整彈性工時能夠提高育兒友善進而提高生育率,另於2020年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為避免通勤人員集中在尖峰時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增加相互感染風險,公部門彈性工時有更大幅的調整,並且積極推動分區辦公、居家辦公或遠距辦公等因應方式,直至2023年4月底疫情趨緩,公部門卻陸續取消擴大彈性工時及減縮居家辦公等工時彈性措施。因此本研究除探討我國公部門彈性工時制度在疫情趨緩後的發展是否朝向Lewin變革模式的再結凍階段邁進,及調整更大幅度彈性工作時間的可行性外,希望透過個人之屬性不同,如性別、年齡、官職等、工作職務及家庭照顧需求等,分析其對於彈性工時的需求態度及支持程度。在現行的公務員服務法服勤規範下,若公務機關工時制度能更貼近個人需求,預期能夠提高行政效能,並兼顧公務員個人的自我發展。
本研究以我國公部門人事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公部門彈性工作制度未因COVID-19疫情而有所改變;第二,對於彈性工作制度的需求及偏好程度不受個人特質屬性影響;第三,公部門實施更大彈性的工時制度有其限制。本研究根據上開研究發現進行討論,整合歸納相關資訊提出建議,以期提供政府未來在規劃公部門實施彈性工時政策時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彈性工作制度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我國彈性工時相關規範 12
第三節 各國公部門彈性工時情形 21
第四節 變革模式與可行性分析 36
小結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 44
第三節 深度訪談法 53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資料分析結果與發現 57
第二節 訪談分析與討論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4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 97
參考文獻 99
附錄 103
附錄一:問卷 103
附錄二:訪談大綱 107
附錄三:訪談邀請函 108
附錄四:訪談同意書 109
zh_TW
dc.format.extent 281898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13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彈性工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居家辦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變革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可行性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後疫情時代我國公部門彈性工作制度之分析—人事人員觀點zh_TW
dc.title (題名) Analysis of Flexible Working Hours Policy in the Public Sector during Post-COVID-19: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nel Official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丘昌泰(2022)。公共政策(六版)。臺北:巨流。
任可怡(2002)。以成果為導向的績效衡量制度—美國聯邦政府公務人員績效衡量制度評述。人事月刊,34(2),7-23。
吳佳蓉(2010)。我國新工時制度對勞動關係網絡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定(2017)。公共政策(二版)。臺北:五南。
吳定(2013)。公共政策辭典(四版)。臺北:五南。
李政忠(2003)。從抽樣與統計方法探討網路問卷調查的可行性:比較電話訪談與網路問卷樣本的實質差異性。廣播與電視,21,55-95。
李栢滔(2022)。工時制度比較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汪正洋(2021)。圖解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五南。
周志宏、邱瓊如、吳思樺、林建源、陳彥宏、王秀紅、何怡澄(2022)。111年度日本公務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林大鈞(2020)。臺鐵勞工工時制度與歐盟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芫合(2019)。彈性工時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建德(2012)。工作與生活調和─以工時制度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暘傑(2019)。我國工時政策調整對企業工時制度影響之研究:以百貨業個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駿彥、李政儒(2015)。各國工時制度暨相關配套措施之比較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計畫(編號:ILOSH103-R322)。
邱瓊如、吳思樺(2018)。107年度韓國公務員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袁士華(2002)。變形工時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俐如(2021)。從變形工時制度探討短期工作之過勞傾向—以餐飲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婷婷、陸洛、郭靜宜(2012)。工作資源對工作-家庭衝突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組織與管理,5(2),101-135。
張繽畦(2017)。我國與他國工時制度之探討與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南雄(2013)。現行考銓制度—各國人事制度研究途徑(第四版)。臺北:商鼎。
許建盛(1995)。我國企業輪班工時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振毅(2019)。論消防人員工時制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郭芷廷、劉晟民、林青霞(2015)。我國差勤管理制度之精進-以公部門彈性工時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行政研究發展論文,未出版。
陳宗琪(2009)。員工對工時彈性化偏好選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雅琪、林弘昌(2019)。實施不同工時制度對高科技企業營運的影響。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5(4),73-91。
陳瑞卿(2019)。我國客艙組員工時制度與保護規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耀祥(2005)。德國文官制度之研究。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未出版。
勞動部(2022)。工時彈性及彈性措施手冊,2022年12月,取自:https://www.mol.gov.tw。
黃亭瑋(2019)。工時制度與工作負荷、工作壓力及職場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2017)。組織行為學(十七版)。臺北:華泰文化。譯自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ephen P. Robbins,Timothy A. Judge, 1995.
楊家雅(1991)。彈性工時制度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振池(2002)。工時縮短與工時制度彈性化之研究--以國內航空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董祥開(2020)。是「彈性」、「平移」、還是「緩衝」?我國的彈性工時制度應該「被正名」嗎?人事行政季刊,213,16-25。
鄒昆達(2004)。部分工時制度之發展與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雷諶、劉耕辰、吳以喬、曾譯瑩(2019)。108年度日本公務人力配置情形、公務員服勤義務規範及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廖曜生(1998)。彈性工時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趙淑燕(2020)。影響公務人員生育意願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代倩(1996)。女性空服員勞動主體性之研究─以工時制度與勞動過程做檢視。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秐勻(2021)。是否採用彈性工時制度與人員績效分數之影響-以T公司為例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良文(2018)。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七版)。臺北:五南。
蔡昀錡(2021)。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推動擴大共用性差勤系統(WEBITR)應用計畫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金田(2020)。組織變革(初版)。臺北:元華文創。
魏俊明(2003)。臺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時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顧淑馨(2015)。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初版)。臺北:大塊文化。譯自Heureux comme un Danøis, Malene Rydahl, 2014.
貳、西文部分
Atkinson, C., & Sandiford, P. (2016). An exploration of older worker 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 in smaller fi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6(1), 12-28.
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1995).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 ed). Minnesota: Prentice Hall.
Timms, C., Brough, P., O`Driscoll, M., Kalliath, T., Siu, O. L., Sit, C., & Lo, D. (2015).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work engagement,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53(1), 83-103.
Townsend, K., McDonald, P., & Cathcart, A. (2017). Managing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in small not-for-profit firm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sational size,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workforce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8(14), 2085-210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