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公司治理對銀行授信品質之影響—以台灣上市金融業為例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Quality of Loans in Taiwan`s Listed Financial Companies
作者 黃健龍
Huang, Chien-Lung
貢獻者 翁永和
Weng, Yung-Ho
黃健龍
Huang, Chien-Lung
關鍵詞 公司治理
授信品質
逾放比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7:16 (UTC+8)
摘要 授信品質的控制乃為銀行業經營的核心重點,其授信品質良窳攸關授信制度或政策是否能徹底實施執行,更深一層探究其根源,在於是否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本研究對象數據採用「TEJ Pro資料庫系統」中台灣上市金融業22家2011-2020年共計10年的逾期放款比率作為被解釋變數—銀行授信品質
,有效樣本數220筆,挑選出董監事持股比率、董監事質押股權比率、大股東持股比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外國法人持股比率、公司規模、負債比率、員工流動比率、轉投資佔淨值比率及員工分紅佔稅前淨利等10個解釋變數,利用OLS建構多元迴歸實證模型,探討公司治理是否為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因素。實證結果「董監事持股比率」、「董監事質押股權比率」、「大股東持股比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外國法人持股比率」、「公司規模」及「負債比率」等解釋變數對銀行授信品質產生顯著之影響,由此得知「公司治理」為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順逸(2002)。銀行財務績效與董事會特性之關聯性-以上市上櫃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尤宜珍(2004)。以公司治理與徵信資訊建構銀行授信戶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古國彥(2017)。銀行業內部控制缺失對其信用風險之影響。輔仁大學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偉弘(2020)。探討持股比例對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高雄科技大
學財政稅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學良(2004)。政府持股事業之公司治理與績效關聯性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昊昀(2017)。Basel III的銀行信用風險系統之研究。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佩珊(2008)。公司治理機制與信用評等關係之研究。玄奘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厚銘(2004)。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與購併行為影響之研究-以金融控股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育良(2006)。關係人往來因素影響逾期放款之研究─以臺灣上市上櫃銀行為例。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家薇(2015)。銀行信用風險與經理人激勵薪酬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侯啟娉、倪伯煌、蔡玉琴及李子文(2017)。財務績效、公司稅與企業社會責任揭露。商管科技季刊,18(1),75-100。
徐俊明(2002)。財務管理(二版)。台北:新陸書局。
高銘聰(2002)。董事會特性與銀行財務績效之關聯性---新、舊銀行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如慧(2003)。現行信用風險模型評估。證交資料,494,14-39。
陳柏蒼(1998)。當前銀行授信品質問題之探討。華信銀行金融季刊,4,53-64。
陳柏蒼(1999)。企業授信評等制度與授信風險管理。華信銀行金融季刊
,8,127-135。
張大成、薛人瑞、黃建隆(2003)。財務危機模型之變數選取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39,96-107。
陳玉華(2003)。金融控股公司的轉投資行為、治理機制對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裕仁(2003)。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企業經營績效及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雅琳(2004)。我國企業獨立董事機制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烷鈺(2009)。董監事股權質押與公司治理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晶華(2009)。公司治理與外資持股比率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瑞斌、翁慈青及朱全斌(2009)。揭露水準對於信用評等與負債資金成本之影響。財務金融學刊,17(2),71-110。
陳郁均(2013)。公司治理對信用風險的影響—以台灣上市櫃電子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威文(2014)。銀行信用評等與公司治理。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金蓮(2001)。台灣上市(櫃)企業財務績效與外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光松(2004)。銀行治理對銀行效率之影響。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菅瑞昌(2003)。關係銀行、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5(3),393-410。
楊俊中(1998)。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麗弘(1999)。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初版)。台北
: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秋雅(2007)。外資持股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熊大中(2000)。我國企業財務危機與董監股權質押關連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炳癸(2005)。從外資持股比率判斷公司的經營績效。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鄭菽萱(2003)。政府機構持股比例與型態對公司價值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劉坤億、蔡淑美(2004)。公司治理。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新北市。
蔡啟瑩(2007)。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對授信品質的影響。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美纓、丁碧慧與朱奐聿(2014)。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公司績效之關連性研究。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台北。
蘇秀惠(2005)。銀行持股對公司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影響。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英文部分
Abelson, M. A., & B. D., Baysinger (1984). Optimal and Dysfu
nctional Turnover: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Level Model. Aca 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331-341.
Agrawal, A., & Mandelker, G. N. (1987). Managerial Incentive 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The Jour nal of Finance, 42(4), 823-837.
Alkhafaji, A. F. (1990). Effective Board of Directors: An Ov erview.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 90, 18-26.
Amir F. Atiya (2001). Bankruptcy Prediction for Credit Risk Using Neural Networks: A Survey and New Results. IEEE Transa 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12(4), 929-935.
Ashbaugh-Skaife, H., D. W. Collins, & R. Lafond (2006).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rms’ Credit Ratings. Jo 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2(1-2), 203-243.
Bebchuk, L.A., R. Kraakman, & G.G. Triantis (2000). Stock Py ramids, Cross-Ownership, and Dual Class Equity: the Mechanis ms and Agency Costs of Separating Control from Cash-Flow Rig hts, in R.K. Morck, Ed. Concentrated Corporate Ownership, Ch 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95-315.
Brickley, J. A., Lease, R. C., & Smith Jr, C. W. (1988). Own ership Structure and Voting on Antitakeover Amendments. Jour 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 267-291.
Cherian, J., Safdar Sial, M., Tran, D. K., Hwang, J., Khanh, T. H. T., & Ahmed, M. (2020). The Strength of CEOs’ Influenc e on CSR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New Insights from an A gency Theory Perspective. Sustainability, 12(6), 2190.
Davis, H. James, F. David Schoorman, & L. Donaldson (1997). 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 nagement Review, 22(1), 20-47.
Fama, E. F., & M. C. Jensen (1983). Agency Problems and Resi dual Claim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2), 327-349.
Finkelstein, S., & Hambrick, D. C. (1990). Top-Management-Team Tenure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3), 484-503.
Glebbeek, A. C., & E. H. Bax (2004). Is High Employee Turnov er Really Harmful? An Empirical Test Using Company Record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2), 277-286.
Hancock, J. I., D. G. Allen, F. A. Bosco, K. R. McDaniel, & C. A. Pierce (2013).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mployee Turnov er as a Predictor of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 39(3), 573-603.
Haniffa, R. M., & Cooke, T. E. (2005). 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 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4(5), 391-430.
Jensen, M. C. &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 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 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4), 305-360.
Kiel, G. C., & G. J. Nicholson (2003). Board Composi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How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forms Contrasing Theor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Gover 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1, 189-205.
Linda Allen, Gayle Delong, Anthony Saunders (2004). Issues i n the Credit Risk Modeling of Retail Markets. Journal of Ban king & Finance, 28(4), 727-752.
Lee, Tsun S. & Yin H. Yeh (2004).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 inancial Distress: Evidence from Taiwan. Corporate Governanc 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2(3), 378-388.
Oviatt, Benjamin M. (1988). Agency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 pectives on the Manager-Shareholder Relationship:Incentives for Congruent Interes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13(2), 214-225.
Park, T.-Y., & J. D. Shaw (2013). Turnover Rates and Organiz ational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 chology, 98(2),268.
Ulrich, D., & Barney, J. B. (1984).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 tions: Resource Dependence, Efficiency, and Population. Acad 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3), 471-481.
Yermack (1996). 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2), 185-211.
Zhang, X.-M., & Zheng, Y. (1996).GAC—the Criterion for Globa l Avalanche Characteristics of Cryptographic Functions. J. U CS The Journal of Universal Computer Science, 1(5), 320-337.


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www.cb
c.gov.tw/tw/mp-1.html
BIS,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www.bis.org/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cgc.tw
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2023年2月26日,取自:https://www.s
fb.gov.tw/ch/index.jsp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2023年4月4日,取自:https://www.banki
ng.gov.tw/ch/index.jsp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992107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7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翁永和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eng, Yung-H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健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en-L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健龍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en-L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4:17:16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4:17: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7: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992107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6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92107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授信品質的控制乃為銀行業經營的核心重點,其授信品質良窳攸關授信制度或政策是否能徹底實施執行,更深一層探究其根源,在於是否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本研究對象數據採用「TEJ Pro資料庫系統」中台灣上市金融業22家2011-2020年共計10年的逾期放款比率作為被解釋變數—銀行授信品質
,有效樣本數220筆,挑選出董監事持股比率、董監事質押股權比率、大股東持股比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外國法人持股比率、公司規模、負債比率、員工流動比率、轉投資佔淨值比率及員工分紅佔稅前淨利等10個解釋變數,利用OLS建構多元迴歸實證模型,探討公司治理是否為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因素。實證結果「董監事持股比率」、「董監事質押股權比率」、「大股東持股比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外國法人持股比率」、「公司規模」及「負債比率」等解釋變數對銀行授信品質產生顯著之影響,由此得知「公司治理」為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重要因素。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銀行授信品質介紹及相關文獻 6
第二節 公司治理定義及常見理論 17
第三節 公司治理對銀行授信品質影響之文獻 21
第四節 其他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決定因素 26
第三章 台灣上市金融業授信品質之現況分析 29
第一節 授信品質的定義及資料來源 29
第二節 影響授信品質相關要素之資料特性分析 29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37
第一節 各變數說明和預期影響方向 37
第二節 估計方法及實證模型 41
第五章 實證模型結果分析 43
第一節 實證變數的基本統計量 43
第二節 實證變數的相關性分析 44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 46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56
第一節 結論 56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zh_TW
dc.format.extent 87363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7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治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授信品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逾放比zh_TW
dc.title (題名) 公司治理對銀行授信品質之影響—以台灣上市金融業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Quality of Loans in Taiwan`s Listed Financial Compani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順逸(2002)。銀行財務績效與董事會特性之關聯性-以上市上櫃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尤宜珍(2004)。以公司治理與徵信資訊建構銀行授信戶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古國彥(2017)。銀行業內部控制缺失對其信用風險之影響。輔仁大學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偉弘(2020)。探討持股比例對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高雄科技大
學財政稅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學良(2004)。政府持股事業之公司治理與績效關聯性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昊昀(2017)。Basel III的銀行信用風險系統之研究。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佩珊(2008)。公司治理機制與信用評等關係之研究。玄奘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厚銘(2004)。公司治理對經營績效與購併行為影響之研究-以金融控股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育良(2006)。關係人往來因素影響逾期放款之研究─以臺灣上市上櫃銀行為例。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家薇(2015)。銀行信用風險與經理人激勵薪酬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侯啟娉、倪伯煌、蔡玉琴及李子文(2017)。財務績效、公司稅與企業社會責任揭露。商管科技季刊,18(1),75-100。
徐俊明(2002)。財務管理(二版)。台北:新陸書局。
高銘聰(2002)。董事會特性與銀行財務績效之關聯性---新、舊銀行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如慧(2003)。現行信用風險模型評估。證交資料,494,14-39。
陳柏蒼(1998)。當前銀行授信品質問題之探討。華信銀行金融季刊,4,53-64。
陳柏蒼(1999)。企業授信評等制度與授信風險管理。華信銀行金融季刊
,8,127-135。
張大成、薛人瑞、黃建隆(2003)。財務危機模型之變數選取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39,96-107。
陳玉華(2003)。金融控股公司的轉投資行為、治理機制對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裕仁(2003)。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企業經營績效及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雅琳(2004)。我國企業獨立董事機制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烷鈺(2009)。董監事股權質押與公司治理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晶華(2009)。公司治理與外資持股比率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瑞斌、翁慈青及朱全斌(2009)。揭露水準對於信用評等與負債資金成本之影響。財務金融學刊,17(2),71-110。
陳郁均(2013)。公司治理對信用風險的影響—以台灣上市櫃電子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威文(2014)。銀行信用評等與公司治理。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金蓮(2001)。台灣上市(櫃)企業財務績效與外資持股比例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光松(2004)。銀行治理對銀行效率之影響。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菅瑞昌(2003)。關係銀行、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5(3),393-410。
楊俊中(1998)。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麗弘(1999)。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初版)。台北
: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秋雅(2007)。外資持股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熊大中(2000)。我國企業財務危機與董監股權質押關連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炳癸(2005)。從外資持股比率判斷公司的經營績效。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鄭菽萱(2003)。政府機構持股比例與型態對公司價值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劉坤億、蔡淑美(2004)。公司治理。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新北市。
蔡啟瑩(2007)。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對授信品質的影響。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美纓、丁碧慧與朱奐聿(2014)。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公司績效之關連性研究。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台北。
蘇秀惠(2005)。銀行持股對公司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影響。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英文部分
Abelson, M. A., & B. D., Baysinger (1984). Optimal and Dysfu
nctional Turnover: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Level Model. Aca 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331-341.
Agrawal, A., & Mandelker, G. N. (1987). Managerial Incentive 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The Jour nal of Finance, 42(4), 823-837.
Alkhafaji, A. F. (1990). Effective Board of Directors: An Ov erview.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 90, 18-26.
Amir F. Atiya (2001). Bankruptcy Prediction for Credit Risk Using Neural Networks: A Survey and New Results. IEEE Transa 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12(4), 929-935.
Ashbaugh-Skaife, H., D. W. Collins, & R. Lafond (2006).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rms’ Credit Ratings. Jo 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2(1-2), 203-243.
Bebchuk, L.A., R. Kraakman, & G.G. Triantis (2000). Stock Py ramids, Cross-Ownership, and Dual Class Equity: the Mechanis ms and Agency Costs of Separating Control from Cash-Flow Rig hts, in R.K. Morck, Ed. Concentrated Corporate Ownership, Ch 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95-315.
Brickley, J. A., Lease, R. C., & Smith Jr, C. W. (1988). Own ership Structure and Voting on Antitakeover Amendments. Jour 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 267-291.
Cherian, J., Safdar Sial, M., Tran, D. K., Hwang, J., Khanh, T. H. T., & Ahmed, M. (2020). The Strength of CEOs’ Influenc e on CSR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New Insights from an A gency Theory Perspective. Sustainability, 12(6), 2190.
Davis, H. James, F. David Schoorman, & L. Donaldson (1997). 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 nagement Review, 22(1), 20-47.
Fama, E. F., & M. C. Jensen (1983). Agency Problems and Resi dual Claim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2), 327-349.
Finkelstein, S., & Hambrick, D. C. (1990). Top-Management-Team Tenure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3), 484-503.
Glebbeek, A. C., & E. H. Bax (2004). Is High Employee Turnov er Really Harmful? An Empirical Test Using Company Record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2), 277-286.
Hancock, J. I., D. G. Allen, F. A. Bosco, K. R. McDaniel, & C. A. Pierce (2013).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mployee Turnov er as a Predictor of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 39(3), 573-603.
Haniffa, R. M., & Cooke, T. E. (2005). 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 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4(5), 391-430.
Jensen, M. C. &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 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 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4), 305-360.
Kiel, G. C., & G. J. Nicholson (2003). Board Composi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How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forms Contrasing Theor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Gover 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1, 189-205.
Linda Allen, Gayle Delong, Anthony Saunders (2004). Issues i n the Credit Risk Modeling of Retail Markets. Journal of Ban king & Finance, 28(4), 727-752.
Lee, Tsun S. & Yin H. Yeh (2004).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 inancial Distress: Evidence from Taiwan. Corporate Governanc 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2(3), 378-388.
Oviatt, Benjamin M. (1988). Agency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 pectives on the Manager-Shareholder Relationship:Incentives for Congruent Interes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13(2), 214-225.
Park, T.-Y., & J. D. Shaw (2013). Turnover Rates and Organiz ational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 chology, 98(2),268.
Ulrich, D., & Barney, J. B. (1984).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 tions: Resource Dependence, Efficiency, and Population. Acad 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3), 471-481.
Yermack (1996). 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2), 185-211.
Zhang, X.-M., & Zheng, Y. (1996).GAC—the Criterion for Globa l Avalanche Characteristics of Cryptographic Functions. J. U CS The Journal of Universal Computer Science, 1(5), 320-337.


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www.cb
c.gov.tw/tw/mp-1.html
BIS,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www.bis.org/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2023年1月20日,取自:https://cgc.tw
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2023年2月26日,取自:https://www.s
fb.gov.tw/ch/index.jsp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2023年4月4日,取自:https://www.banki
ng.gov.tw/ch/index.jsp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