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遭我國拒入之東南亞籍旅客來臺管道選擇之決定因素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Choices to Taiwan from Southeast Asian Tourists Denied by Taiwan Authorities
作者 周均穎
Chou, Chun-Ying
貢獻者 翁永和
周均穎
Chou, Chun-Ying
關鍵詞 東南亞籍旅客
國籍
來臺目的
觀光
性別
拒絕入境
非法工作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9:36 (UTC+8)
摘要 本研究自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取得2018年至2023年在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遭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資料,運用Stata統計軟體建立Probit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探討遭我國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入境臺灣時,以國籍、性別、年齡、是否選擇搭乘我國航空或廉價航空、來臺目的、是否以免簽證方式來臺以及來臺季節等數據,分析遭拒絕入境東南亞籍旅客來臺灣管道選擇之決定因素。研究實證結果發現國籍、性別、來臺目等因數與結果呈顯著正相關。而是否具有簽證、是否選擇我國航空、是否選擇廉價航空、來臺時間及來臺季節,以總體方向來分析,說明這五項變數在統計數據中雖無法證實其直接影響遭拒入者來臺目的為觀光的關鍵因素,惟其與遭臺灣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來臺間仍存在相關性,而為間接之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遭我國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以觀光目的來臺者居多,其次為以探親或以商務目的來臺,因此,在防制目的於入臺以非法工作之對策方面,應從確實交叉審核東南亞地區人士來臺之真正目的,以及擬定有效的定期追蹤或查核機制。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李強(2003),「影響大陸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大陸社會科學期刊》,126,139。
林弘志(2006),「我國外籍配偶婚姻移民規制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論文,45-53。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莊啟彬(2002),「全球化下多元族群與國家安全之關聯-以臺灣新移民問題為例」,21-26。
陳世宗(2019),「越南人士經漁船海上非法入境模式之轉變與防制對策之研究」,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系碩士論文。
陳正峯(2008),「區域整合下臺灣的南向政策:以臺灣對越南互動關係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49(1),47-96。
朱慧芳(2010),「我國新南向政策免簽證措施下東南亞外來人口犯罪情勢研究──以高雄市為例」,10-14。
董旭英、黃怡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49-63。
譚瑾瑜(2017),「新南向政策之展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0(2),15- 21。
林崑峯(2011),「全球人口移動之決定因─引力模型與貿易網絡分析之應用」,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碩士論文。
行政院(1995),「加強對東南亞及澳紐地區經貿工作綱領」,《專案報告》,行政院,1995年4月25日.
監察院(2010),《監察院外交及僑政委員會調查報告結案情形》,監察院,2010年9月25日.
李宜秦、陳建瑜、劉宥廷、陳鴻偉,「最大宗脫團整團剩領隊1人新南向漏洞152越客抵臺落跑」。大陸時報,2018年12月26日,A8版.
龔勝生,熊琳(2002),「旅遊犯罪學:定義、領域、方法與意義」,《旅遊學刊》,17(3),16-19。
2016至2019年來臺(國籍)人次統計(2021),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觀光統計資料庫,2021年4月11日.
我與新南向18國相互簽證待遇(2022),外交部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2022年11月14日.
楊翹楚(2009),「我國移民制度之探討--以大陸地區配偶與外籍配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報,12,1-29。
來臺旅客來臺目的統計(2023),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2023年2月20日.
英文部分
Jef.Huysmans(2006), “The Politics of Insecurity:Fear,migration and asylum in the EU” New York:Routledge, 16-17.
Lee﹐E(1966),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Vol.3﹐47-57.
Massey, D. and Malone, N(2002), “Pathways to Iegal Immigration”Popul Res Policy Rev. 21(6): 473–504.
Meng Xiangjing.(2010),“Analysis of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n Sanjiangyuan Area in China” (China: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6.
Hein de Haas(2011),“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Oxfor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32(2).9-2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Report on Human Development: New Dimensions on Human Security(NewYork:Oxford Univerity Press,1994).
Beatrice Knerr(2107),“Determinants of Illegal Migration”International Labor Migration,19-23.
Amany Hassan Abdel-karim(2016),“Determinants of Illegal Migration from North Africa to Southern Europe”,28(2) ,442-446
Felson&Boba(2010), “Crime and Everyday Life”,3(2) ,7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1092108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08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翁永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均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ou, Chun-Y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周均穎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ou, Chun-Y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4:19:36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4:19: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4:19: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2108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6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2108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自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取得2018年至2023年在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遭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資料,運用Stata統計軟體建立Probit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探討遭我國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入境臺灣時,以國籍、性別、年齡、是否選擇搭乘我國航空或廉價航空、來臺目的、是否以免簽證方式來臺以及來臺季節等數據,分析遭拒絕入境東南亞籍旅客來臺灣管道選擇之決定因素。研究實證結果發現國籍、性別、來臺目等因數與結果呈顯著正相關。而是否具有簽證、是否選擇我國航空、是否選擇廉價航空、來臺時間及來臺季節,以總體方向來分析,說明這五項變數在統計數據中雖無法證實其直接影響遭拒入者來臺目的為觀光的關鍵因素,惟其與遭臺灣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來臺間仍存在相關性,而為間接之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遭我國拒絕入境之東南亞籍旅客以觀光目的來臺者居多,其次為以探親或以商務目的來臺,因此,在防制目的於入臺以非法工作之對策方面,應從確實交叉審核東南亞地區人士來臺之真正目的,以及擬定有效的定期追蹤或查核機制。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i
目次 iii
表目錄 1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新南向政策相關探討 6
第二節 影響遭拒入之東南亞籍旅客來臺發展因素之相關文獻 11
第三節 遭拒入之東南亞籍旅客入境臺灣管道的選擇因素文獻 13
第三章 遭拒入之東南亞籍旅客入境我國現狀分析 20
第一節 遭拒入東南亞籍旅客入境之情形 22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28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28
第二節 估計方法與實證模型 30
第五章 實證模型結果分析 33
第一節 實證變數的基本統計量 33
第二節 實證變數的相關性分析 34
第三節 實證變數的迴歸分析 35
第四節 實證模型但邊際效果 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42
參考文獻 44
zh_TW
dc.format.extent 16942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08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南亞籍旅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來臺目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觀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拒絕入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非法工作zh_TW
dc.title (題名) 遭我國拒入之東南亞籍旅客來臺管道選擇之決定因素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Choices to Taiwan from Southeast Asian Tourists Denied by Taiwan Authoriti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李強(2003),「影響大陸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大陸社會科學期刊》,126,139。
林弘志(2006),「我國外籍配偶婚姻移民規制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論文,45-53。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莊啟彬(2002),「全球化下多元族群與國家安全之關聯-以臺灣新移民問題為例」,21-26。
陳世宗(2019),「越南人士經漁船海上非法入境模式之轉變與防制對策之研究」,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系碩士論文。
陳正峯(2008),「區域整合下臺灣的南向政策:以臺灣對越南互動關係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49(1),47-96。
朱慧芳(2010),「我國新南向政策免簽證措施下東南亞外來人口犯罪情勢研究──以高雄市為例」,10-14。
董旭英、黃怡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49-63。
譚瑾瑜(2017),「新南向政策之展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0(2),15- 21。
林崑峯(2011),「全球人口移動之決定因─引力模型與貿易網絡分析之應用」,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碩士論文。
行政院(1995),「加強對東南亞及澳紐地區經貿工作綱領」,《專案報告》,行政院,1995年4月25日.
監察院(2010),《監察院外交及僑政委員會調查報告結案情形》,監察院,2010年9月25日.
李宜秦、陳建瑜、劉宥廷、陳鴻偉,「最大宗脫團整團剩領隊1人新南向漏洞152越客抵臺落跑」。大陸時報,2018年12月26日,A8版.
龔勝生,熊琳(2002),「旅遊犯罪學:定義、領域、方法與意義」,《旅遊學刊》,17(3),16-19。
2016至2019年來臺(國籍)人次統計(2021),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觀光統計資料庫,2021年4月11日.
我與新南向18國相互簽證待遇(2022),外交部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2022年11月14日.
楊翹楚(2009),「我國移民制度之探討--以大陸地區配偶與外籍配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報,12,1-29。
來臺旅客來臺目的統計(2023),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2023年2月20日.
英文部分
Jef.Huysmans(2006), “The Politics of Insecurity:Fear,migration and asylum in the EU” New York:Routledge, 16-17.
Lee﹐E(1966),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Vol.3﹐47-57.
Massey, D. and Malone, N(2002), “Pathways to Iegal Immigration”Popul Res Policy Rev. 21(6): 473–504.
Meng Xiangjing.(2010),“Analysis of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n Sanjiangyuan Area in China” (China: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6.
Hein de Haas(2011),“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Oxfor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32(2).9-20.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Report on Human Development: New Dimensions on Human Security(NewYork:Oxford Univerity Press,1994).
Beatrice Knerr(2107),“Determinants of Illegal Migration”International Labor Migration,19-23.
Amany Hassan Abdel-karim(2016),“Determinants of Illegal Migration from North Africa to Southern Europe”,28(2) ,442-446
Felson&Boba(2010), “Crime and Everyday Life”,3(2) ,7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