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獄」火重生:毒品更生人與家庭關係的生命故事探究
作者 廖郁欣
貢獻者 張盈堃
廖郁欣
日期 2023
摘要 監獄設立的目的是為矯正特定族群的犯法行為,並以限制行動作為矯正方法。對大眾而言,因對毒品更生人族群的不熟悉,容易造成恐懼與污名,使毒品更生人無論在找工作的過程、家庭關係的修復;抑或是適應長刑期出獄後社會的變化更添困難。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訪談兩位在接觸毒品的歷程中,有截然不同的犯罪動機之更生人,研究將關注兩個焦點,分別為:(一)了解家庭對毒品更生人的影響;與(二)了解毒品更生人如何看待自己。主要結論如下: 1. 社會鍵中依附、奉獻、參與與信仰要素可以互補或獨立,當四項要素無法被滿足,將伴隨家庭關係鬆散、無謀生能力、教育程度低等問題,形成低自我控制的人格特質。 2. 毒品更生人在面對明貶者與可貶者兩種不同身分時,會出現自卑與自大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 3. 女性受刑人與更生人容易受母職壓力污名,男性則不受父職壓力影響。 4. 污名化的建構來自社會期待對特定族群的預期身分落差,個體在社會中會同時存在多種身分;而毒品犯、受刑人與更生人皆是無人期待的身分角色,因此,與其他身分共同出現時(例如:母親、員工、丈夫等),導致污名的建構。
關聯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盈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郁欣zh_TW
dc.creator (作者) 廖郁欣zh_TW
dc.date (日期) 2023-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監獄設立的目的是為矯正特定族群的犯法行為,並以限制行動作為矯正方法。對大眾而言,因對毒品更生人族群的不熟悉,容易造成恐懼與污名,使毒品更生人無論在找工作的過程、家庭關係的修復;抑或是適應長刑期出獄後社會的變化更添困難。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訪談兩位在接觸毒品的歷程中,有截然不同的犯罪動機之更生人,研究將關注兩個焦點,分別為:(一)了解家庭對毒品更生人的影響;與(二)了解毒品更生人如何看待自己。主要結論如下: 1. 社會鍵中依附、奉獻、參與與信仰要素可以互補或獨立,當四項要素無法被滿足,將伴隨家庭關係鬆散、無謀生能力、教育程度低等問題,形成低自我控制的人格特質。 2. 毒品更生人在面對明貶者與可貶者兩種不同身分時,會出現自卑與自大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 3. 女性受刑人與更生人容易受母職壓力污名,男性則不受父職壓力影響。 4. 污名化的建構來自社會期待對特定族群的預期身分落差,個體在社會中會同時存在多種身分;而毒品犯、受刑人與更生人皆是無人期待的身分角色,因此,與其他身分共同出現時(例如:母親、員工、丈夫等),導致污名的建構。zh_TW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dc.title (題名) 「獄」火重生:毒品更生人與家庭關係的生命故事探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