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工作職務歷練與人事主管職涯發展:強化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的實施前後分析
作者 蔡承芳
Tsai, Cheng-Fang
貢獻者 施能傑
Shih, Jay N.
蔡承芳
Tsai, Cheng-Fang
關鍵詞 職務歷練
工作輪調
職涯發展
生涯發展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Sep-2023 14:44:21 (UTC+8)
摘要 公務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是政府機能運作的核心及推動政策的主體,直接影響政府效能有效發揮,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作為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性幕僚的角色,以整體策略性人力資源的角度,致力於關鍵職務人才培育的規劃與實行,自2017年1月開始實施「強化人事人員職務歷練作業規定」,明定人事人員於陞任特定職務前,須具備跨(主管)機關、跨主管性質及相當服務年資之資格條件,始人事人員均能具備第一線實務的經驗。
本研究目的欲瞭解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實施迄今,究竟對單列或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和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務的人事人員職涯發展產生哪些影響、人事人員對職務歷練規定產生哪些評價,以及認為有哪些可再精進的地方。是以,本研究透過公務人力資料庫的數據統計和深度訪談分析,研究發現職務歷練制度實施前和實施後,初次單列及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和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務人事人員的陞遷資格條件,均朝制度設定的目標產生改變,尤其是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渠等人員的初次陞任年齡和陞遷年資均有增加的情形;至於人事人員對職務歷練制度多給予正面回饋,惟在制度實務運作上,對機關和個人職涯亦產生相當的影響,仍需持續關注並建立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定期追蹤及辦理評估機制,持續滾動調整實務運作和相關作業規範,以達成職務歷練制度實施的目的、繼續擴大職務歷練的效益並將副作用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王惠貞(2018)。公務人員職期遷調制度之研究-以主計人員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田宜加(2021)。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22)。2022年人事業務統計提要,2023年3月23日,取自: https://www.dgpa.gov.tw/information?uid=618&pid=11310 。
李月嬌(1995)我國公務人員中期生涯發展的困境與調適。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
吳瓊恩、張世杰、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智勝。
吳正文(2007)。警勤區佐警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對職務輪調意向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復新、許道然、蔡秀涓(2011)。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秋麗(2012)。臺中市戶政人員職務輪調對戶政業務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淑麗(2016)。高雄市公立中小學人事主管工作輪調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日耀(2008)員工對組織實施人才管理制度之認知與個人才能發展、離職傾向及生涯發展之關聯性探討-以個人成長需求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俺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坤霖、楊東岳(2016)。公務人員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8,125-136。
林文政、沈紀宏(2016)。個人職涯目標取向與傳統與無疆界職涯成功的關聯性-以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中原企管評論,14(1),55-84。
莊佑康(1997)。我國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調查研究 : 以製造業與服務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莊嘉致(2010)多多益善?教育、年資與企業規模對生涯流動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0(2),85-123。
施能傑(2009)。公務人力年齡結構分析及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文官制度季刊,1(3),1-24。
施能傑(2022)。陞簡任官等訓練的績效評估:投資效益性和平等就業機會。東吳政治學報,39(3),1-39。
銓敘部(2021)。2021年銓敘統計年報,2023年3月23日,取自: https://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aspx?Node=449&SecenNode=1836&Index=1。
徐蔚芳(2011)。企業併購對員工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生涯發展系統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馬瑞雲(2008)。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金貴(1998)。建立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彩怡(2002)。工作輪調對社會網路利益、生涯成功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信宇(2016)。職務輪調、工作滿意對家庭生活之影響-以嘉義縣專任人事人員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埨文,未出版,嘉義。
陳奎佑(2020)。轉個角色能延長職涯?工作輪調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知覺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潤書、劉向上(1979)。公務人員輪調制度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朝盟(1999)。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暨政策學報,1,185-218。
章淑珍(2016)。關務人員職務輪調對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以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主行(2000)。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對工作輪調與生涯發展關係之認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雅雯(2007)。探討工作輪調對於組織人力運用效益之影響-以E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皇賓(2002)。工作輪調對員工生涯發展結果影響之探討-以台灣國產汽車前五大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潘月秋、黃培文、李金泉、張清律(2012)。工作輪調認知與意願、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係-以台南地區護理人員為例。護理雜誌,59(2),51-59
盧永祥、陳柏琪、林姵羽(2016)。主管人格特質及工作輪調對農會推廣部門經營效率影響之探討。應用經濟論叢,99,177-222。
簡藝林(2012)。組織實施個人發展計畫與職務輪調對員工之工作滿意度關連性探討-以主管支持度與個人成長需求為干擾變數。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羅貞玲(201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人力流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秀涓(1998)。我國政府部門陞遷現象之研究:從組織政治觀點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怡婷(2012)。公部門基層人事主管工作輪調認知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自我效能為干擾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偉鴻(2000)事業目標、生涯導向、組織文化與工作特性關係之探討---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魏美容(1989)。政府機關及公民營機構實施生涯發展系統之現況調查與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忠武(1997)。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Bennett, S. (2003).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omorrow. Bradford, 17(4), 7-24.
Bird, A. (1994). Career as Repositories of Knowledge: A New Perspective on Boundaryless Career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4), 325-345.
Bolman, L. and Deal, T. (1991).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hlander, G. and Snell, S. (2004).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13th ed.). SouthWestern, Mason, Ohio.
Byars, L. L. and Rue, L. W.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
Champion, M. A., Cheraskin, L., and Stevens, M. J. (1994). Career-Related Antecedentsand Outcomes of Job Rot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6), 1518-1542.
Headry, C. and Pettigrew, A. (199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 Agenda for the 1990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1), 17-44.
Drucker, P. F. (1974).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London: Heinemann, 3-4.
De Cenzo, D. A. and Robbins, S. P.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Hall, D. T. (1996). Proteam Career of the 21th Centu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8-16.
Fisher, Schoenfel and Shaw, D. T. (199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cGraw-Hill, Inc, USA.
French, W. L.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rded.) Princeton, NJ: Houghton Mifflin.
Hackman, J. R. and Oldham, G. R. (1980). Work Redesign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Karaevli, A. and Hall, D. T. (2008). The Use of Strategic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A Multilevel View. In T. G. Cummings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367-384. Thousand Oaks, CA: Sage.
Ott, J. S. (1996). Classic Reading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ed.), N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Ortega, J. (2001). Job Rotation as a Learning Machine. Management Science, 47(10), 1361-1370.
Perrow, C. (1973). The Short and Glorious History of Organization Theor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 3-14.
Sung, S. Y. and Choi, J. N. (2014). Multiple Dimens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5(6), 851-870.
Stewart, G. L. and Brown, K. G. (200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inking Strategy to Practice.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NY: Doubleday.
Triggs, D. D. and King, P. M. (2000). Job Rotation. Professional Safety, 45(2), 32-34.
Gutteridge, T. G. and Hutcheson, P. G.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 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9921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施能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Shih, Jay 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承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Cheng-F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承芳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Cheng-F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Sep-2023 14:44: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Sep-2023 14:44: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Sep-2023 14:44: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9921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8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921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公務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是政府機能運作的核心及推動政策的主體,直接影響政府效能有效發揮,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作為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性幕僚的角色,以整體策略性人力資源的角度,致力於關鍵職務人才培育的規劃與實行,自2017年1月開始實施「強化人事人員職務歷練作業規定」,明定人事人員於陞任特定職務前,須具備跨(主管)機關、跨主管性質及相當服務年資之資格條件,始人事人員均能具備第一線實務的經驗。
本研究目的欲瞭解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實施迄今,究竟對單列或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和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務的人事人員職涯發展產生哪些影響、人事人員對職務歷練規定產生哪些評價,以及認為有哪些可再精進的地方。是以,本研究透過公務人力資料庫的數據統計和深度訪談分析,研究發現職務歷練制度實施前和實施後,初次單列及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和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務人事人員的陞遷資格條件,均朝制度設定的目標產生改變,尤其是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渠等人員的初次陞任年齡和陞遷年資均有增加的情形;至於人事人員對職務歷練制度多給予正面回饋,惟在制度實務運作上,對機關和個人職涯亦產生相當的影響,仍需持續關注並建立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定期追蹤及辦理評估機制,持續滾動調整實務運作和相關作業規範,以達成職務歷練制度實施的目的、繼續擴大職務歷練的效益並將副作用影響降到最低。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工作輪調 11
第二節 職涯發展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 2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37
第四節 訪談設計 38
第四章 職涯發展變動分析…………………………………………………………..40
第一節 研究樣本分析 41
第二節 單列或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職涯發展分析 47
第三節 單列或跨列薦任第9職等主管職涯發展的個人特性差異分析 51
第四節 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涯發展分析 55
第五節 簡任第10職等至第11職等專門委員職涯發展的個人特性差異分析 57
第六節 小結 60
第五章 制度實施影響分析…………………………………………………………..63
第一節 受訪者對職務歷練制度的看法 63
第二節 受訪者對職務歷練制度產生影響的看法 67
第三節 受訪者對職務歷練制度未來的精進建議 72
第四節 小結 7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76
第二節 政策建議 78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81
參考文獻………………………………………………………………………………..85
附錄一:工作輪調相關研究…………………………………………………………..90
附錄二:生涯發展相關研究…………………………………………………………99
zh_TW
dc.format.extent 229933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921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職務歷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輪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涯發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涯發展zh_TW
dc.title (題名) 工作職務歷練與人事主管職涯發展:強化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的實施前後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惠貞(2018)。公務人員職期遷調制度之研究-以主計人員為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田宜加(2021)。人事人員職務歷練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22)。2022年人事業務統計提要,2023年3月23日,取自: https://www.dgpa.gov.tw/information?uid=618&pid=11310 。
李月嬌(1995)我國公務人員中期生涯發展的困境與調適。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
吳瓊恩、張世杰、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智勝。
吳正文(2007)。警勤區佐警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對職務輪調意向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復新、許道然、蔡秀涓(2011)。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秋麗(2012)。臺中市戶政人員職務輪調對戶政業務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淑麗(2016)。高雄市公立中小學人事主管工作輪調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日耀(2008)員工對組織實施人才管理制度之認知與個人才能發展、離職傾向及生涯發展之關聯性探討-以個人成長需求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俺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坤霖、楊東岳(2016)。公務人員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8,125-136。
林文政、沈紀宏(2016)。個人職涯目標取向與傳統與無疆界職涯成功的關聯性-以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中原企管評論,14(1),55-84。
莊佑康(1997)。我國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調查研究 : 以製造業與服務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莊嘉致(2010)多多益善?教育、年資與企業規模對生涯流動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0(2),85-123。
施能傑(2009)。公務人力年齡結構分析及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文官制度季刊,1(3),1-24。
施能傑(2022)。陞簡任官等訓練的績效評估:投資效益性和平等就業機會。東吳政治學報,39(3),1-39。
銓敘部(2021)。2021年銓敘統計年報,2023年3月23日,取自: https://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aspx?Node=449&SecenNode=1836&Index=1。
徐蔚芳(2011)。企業併購對員工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生涯發展系統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馬瑞雲(2008)。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金貴(1998)。建立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彩怡(2002)。工作輪調對社會網路利益、生涯成功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信宇(2016)。職務輪調、工作滿意對家庭生活之影響-以嘉義縣專任人事人員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埨文,未出版,嘉義。
陳奎佑(2020)。轉個角色能延長職涯?工作輪調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知覺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潤書、劉向上(1979)。公務人員輪調制度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朝盟(1999)。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暨政策學報,1,185-218。
章淑珍(2016)。關務人員職務輪調對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以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主行(2000)。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對工作輪調與生涯發展關係之認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雅雯(2007)。探討工作輪調對於組織人力運用效益之影響-以E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皇賓(2002)。工作輪調對員工生涯發展結果影響之探討-以台灣國產汽車前五大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潘月秋、黃培文、李金泉、張清律(2012)。工作輪調認知與意願、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係-以台南地區護理人員為例。護理雜誌,59(2),51-59
盧永祥、陳柏琪、林姵羽(2016)。主管人格特質及工作輪調對農會推廣部門經營效率影響之探討。應用經濟論叢,99,177-222。
簡藝林(2012)。組織實施個人發展計畫與職務輪調對員工之工作滿意度關連性探討-以主管支持度與個人成長需求為干擾變數。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羅貞玲(201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人力流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秀涓(1998)。我國政府部門陞遷現象之研究:從組織政治觀點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怡婷(2012)。公部門基層人事主管工作輪調認知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自我效能為干擾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偉鴻(2000)事業目標、生涯導向、組織文化與工作特性關係之探討---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魏美容(1989)。政府機關及公民營機構實施生涯發展系統之現況調查與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忠武(1997)。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Bennett, S. (2003).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omorrow. Bradford, 17(4), 7-24.
Bird, A. (1994). Career as Repositories of Knowledge: A New Perspective on Boundaryless Career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4), 325-345.
Bolman, L. and Deal, T. (1991).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hlander, G. and Snell, S. (2004).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13th ed.). SouthWestern, Mason, Ohio.
Byars, L. L. and Rue, L. W.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
Champion, M. A., Cheraskin, L., and Stevens, M. J. (1994). Career-Related Antecedentsand Outcomes of Job Rot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6), 1518-1542.
Headry, C. and Pettigrew, A. (199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 Agenda for the 1990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1), 17-44.
Drucker, P. F. (1974).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London: Heinemann, 3-4.
De Cenzo, D. A. and Robbins, S. P.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Hall, D. T. (1996). Proteam Career of the 21th Centu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8-16.
Fisher, Schoenfel and Shaw, D. T. (199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cGraw-Hill, Inc, USA.
French, W. L.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rded.) Princeton, NJ: Houghton Mifflin.
Hackman, J. R. and Oldham, G. R. (1980). Work Redesign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Karaevli, A. and Hall, D. T. (2008). The Use of Strategic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A Multilevel View. In T. G. Cummings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367-384. Thousand Oaks, CA: Sage.
Ott, J. S. (1996). Classic Reading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ed.), N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Ortega, J. (2001). Job Rotation as a Learning Machine. Management Science, 47(10), 1361-1370.
Perrow, C. (1973). The Short and Glorious History of Organization Theor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 3-14.
Sung, S. Y. and Choi, J. N. (2014). Multiple Dimens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5(6), 851-870.
Stewart, G. L. and Brown, K. G. (200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inking Strategy to Practice.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NY: Doubleday.
Triggs, D. D. and King, P. M. (2000). Job Rotation. Professional Safety, 45(2), 32-34.
Gutteridge, T. G. and Hutcheson, P. G.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 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