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跟追行為規制之有效半徑探討
On the Legal Regulations of Stalking
作者 戴肇元
貢獻者 李聖傑
戴肇元
關鍵詞 跟追
跟蹤騷擾
性或性別有關
資訊隱私權
社會秩序維護法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Sep-2023 15:56:52 (UTC+8)
摘要 沒有人願意任由他人對其緊密追蹤,進而窺知其所在位置及窺視生活作息。任何人對其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自主權,亦享有免於受他人非法掌握之合理隱私期待。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所稱之跟追,與使用GPS跟追(透過衛星定位追蹤器蒐集他人車輛位置等資訊)情狀相當,但其侵害隱私法益之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兩者卻分由行政罰及刑罰加以評價,輕重失衡,顯難謂當。另跟蹤騷擾防制法受限於其性別暴力防制專法之角色定位與使命,對於與性或性別無關之跟追行為,亦無從規範。職是,本文從此視角出發,試圖建構出理想中之跟追規制模型。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一)古承宗,刑法的象徵化與規制理性,元照,2版,2019年4月。
(二)李聖傑、潘怡宏編譯,王士帆等譯,德國刑法典,元照,2版,2019年 7月。
(三)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10版,2022年9月。
(四) 林鈺雄,刑法與刑訴之交錯適用,元照,初版,2008年8月。
(五) 許澤天,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新學林,5版,2023年6月。
(六)許恒達,法益保護與行為刑法,元照,初版,2016年5月。
(七)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2版,民國99年。
(八)蔡震榮、黃瑞宜、林朝雲、李錫棟、劉育偉、許福生著,跟蹤騷擾防制法逐條釋論,五南,初版,2022年7月。

二、期刊論文
(一)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犯罪化之趨勢,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22卷,2019年10月,頁293-310。
(二)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7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2347-2391。
(三)李聖傑,以比特幣吸「睛」的刑法管制-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金上訴字第83 號判決,月旦法學教室,232期,2022年2月,第51-62頁。
(四)李聖傑,適性犯概念在我國實務運作之探討,法務通訊,第2977期,
2019年11月,頁3-6。
(五)李聖傑,親愛的小孩,月旦法學教室,第131期,2013年9月,第30-32頁。
(六) 李聖傑,「家族相似性」探尋刑法 典範之應用—以法益為核心,刑事法學的新視野,初版,2011年5月。
(七) 李聖傑,攜帶兇器竊盜的兇器概念,月旦法學教室,59期,2007年9
月,頁12-13。
(八) 李念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鑑定意見書,憲政時代,第37
卷1期,2011年7月,頁43-65。
(九)吳耀宗,刑法罪數論與競合論之判斷標準之辨正,軍法專刊,58卷1期,2012年2月,頁117-150。
(十) 吳耀宗,私人為了取證而竊錄他人電話通訊之合法可能性──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台上字第四五四六號刑事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2010年6月,頁114-121。
(十一)吳耀宗,多次施用毒品之競合問題,軍法專刊,56卷1期,2010年2月,頁163-185。
(十二)林琬珊,性影像與隱私的刑法保護—新修刑法「性影像」規定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33期,2023年2月,頁40-58。
(十三)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職權聲請保護令之再確認,台灣法律人,第24
期,2023年6月,頁89-106。
(十四)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評析–過與不及的矛盾衝突,台灣法律人,第
11期,2022年5月,頁140-169。
(十五)林琬珊,日本纏擾行為規制法之背景及其立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52-88。
(十六)林宜謙,德國與我國跟蹤騷擾法制之比較分析,軍法專刊,第68卷第4期,2022年8 月,頁116-135。
(十七)法思齊,反跟追法的新挑戰-美國網路跟追法(Cyberstalking Law)之初探,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39-51。
(十八)花滿堂,法規競合特別關係之分類及其適用,植根雜誌,第38卷第8期,2022年8月,頁307-316。
(十九)范耕維,現行法下GPS追蹤定位偵查行為之合法性與立法方向 —比較法觀點與最高法院106年度臺上字第3788號判決之考察,政大法學評論,第157期,2019年6月,頁109-197。
(二十)侯岳宏,概說性騷擾防治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之差異,月旦律評,第7期,2022年10月,頁73-81。
(二十一)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
2011年10月,頁134-151。
(二十二)許恒達,GPS抓姦與行動隱私的保護界線–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
上易字240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2013年12月,
頁66。
(二十三)許恒達,新聞自由與記者的侵犯隱私行為:以業務上正當行為的解釋
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2期,2017年6月,頁589-664。
(二十四)許恒達,社會秩序維護法拘留處分的檢討,檢察新論,第22期,2017
年7月,頁152-168。
(二十五)徐偉群,台灣刑法學的思索:四十年來台灣刑法學發展的回顧,台大
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2011年10月,頁1435-1436。
(二十六)陳惠馨,德國刑法史與當代刑法學關係,軍法專刊,60卷3期,2014
年6月,頁1-16。
(二十七)陳彥霖,論人肉搜索之法律爭議,司法新聲,總號:118,2016年4
月,頁50-67。
(二十八)陳永鎮,警察處理妨害他人身體財產違序案件之探討,軍法專刊,第
68卷第6期,2022年12月,頁116-148。
(二十九)張文貞,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第
50卷第4期,頁7-43。
(三十) 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一)張蓉君,台灣網路霸凌專法之必要性探討:以美國與加拿大專法為探
討起點,行政暨政策學報,第75期,2022年11月,頁103-132。
(三十二)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三)程法彰,數位經濟時代下個人資料保護的衝突與歐盟個資保護規則顯
示的意義,月旦學雜誌,總號:264,2017年5月,頁229-244。
(三十四)翟有中,網路霸凌與人肉搜索,刑事法雜誌,59卷2期,2015年4
月,頁95-138。
(三十五)廖宜寧,由行為不法角度建構跟蹤騷擾罪之刑罰正當性,興大法學,
第32期,2022年11月,頁107-156。
(三十六)劉芳伶,論運用「車牌辨識技術」所為「N系統偵查」之適法性判斷
構造與要件,軍法專刊,67卷4期,2021年8月,頁91-122。
(三十七)蔡聖偉,再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評最高法院106年
度台上字第3788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6期,2018年10月,頁
29。
(三十八)蔡聖偉,三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罪-評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非字第61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09期,2021年7月,頁
57-66。
(三十九)蔡震榮,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65卷1期,
2014年1月,頁39-59頁。
(四十) 鄭子薇,談跟蹤騷擾防制法「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構成要件—從性別
的四個面向出發,月旦律評,第14期,2023年5月,頁51-59。
(四十一)鄭元皓,我國網路肉搜現象之罪與罰,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
刊,總號:23,2019年12月,頁94-96。
(四十二)黃士軒,概觀日本糾纏騷擾行為罪的處罰現況,月旦刑事法評論,第
5期,2017年6月,頁89-111。
(四十三)賴英照,通常文義與法律解釋,中原財經法學,第47期,2021年12
月,頁1-60。
(四十四)薛智仁,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3788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0期,2018年4月頁,42-60。
(四十五)薛智仁,侵害個資罪之利益概念–兼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
1869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13期,2021年6月,頁62-75。
(四十六)熊頌梅,法治主義(Rule of law)在韓國的現狀與前景,法令月刊,53
卷7期,2002年7月,頁3-10。

三、研討會論文
黃士軒,我國跟蹤騷擾行為罪的解釋論與立法論基礎,如影隨形?—跟
蹤騷擾防制法的理論與實務,第27屆政大刑法週研討會資料,2022
年5月12日,頁28-60。本篇論文預計刊登於台大法學論叢,並經作者
同意引用。

四、學位論文
(一)吳宜璇,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之管制及其憲法界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二)吳聖琪,臺灣跟蹤騷擾防治法制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三)林育賢,情感、冒犯與刑事立法:論冒犯行為之可罰性界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四) 林信睿,我國社會秩序維護法立法政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五) 徐偉軒,糾纏行為抗治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六) 陳亮逢,家庭暴力防治法上跟蹤犯罪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七) 陳潔宜,糾纏行為防制法制研究-以美國與台灣相關法規範比較為核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八) 葉錦龍,論纏擾行為之管制與制裁-兼評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國立政
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九) 戴筌宇,論騷擾行為之法律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4961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聖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戴肇元zh_TW
dc.creator (作者) 戴肇元zh_TW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Sep-2023 15:56:52 (UTC+8)-
dc.date.available 1-Sep-2023 15:56: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Sep-2023 15:56: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61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1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61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沒有人願意任由他人對其緊密追蹤,進而窺知其所在位置及窺視生活作息。任何人對其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自主權,亦享有免於受他人非法掌握之合理隱私期待。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所稱之跟追,與使用GPS跟追(透過衛星定位追蹤器蒐集他人車輛位置等資訊)情狀相當,但其侵害隱私法益之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兩者卻分由行政罰及刑罰加以評價,輕重失衡,顯難謂當。另跟蹤騷擾防制法受限於其性別暴力防制專法之角色定位與使命,對於與性或性別無關之跟追行為,亦無從規範。職是,本文從此視角出發,試圖建構出理想中之跟追規制模型。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研究架構 9
第二章 跟追的內涵 11
第一節 跟追的意義 11
第二節 跟追之態樣及可罰性 16
第一項 跟追的類型化 16
第2項 跟追的可罰性 21
第三節 跟追之案例分析 30
第一項 目視跟追於社維法之實踐 30
第二項 GPS跟追以刑法規制之現況 34
第三章 跟追行為現行規範之探討 38
第一節 跟追與既有規範之關係 38
第一項 社會秩序維護法之侷限 38
第二項 性騷擾防治法之困境 43
第三項 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難處 48
第二節 跟蹤騷擾防制法實效之探討 52
第一項 立法歷程 52
第二項 實際案例之考察 58
第三項 法益之區辨 65
第四項 小結 71
第四章 比較法的思考 74
第一節 德國刑法第238條 74
第二節 日本糾纏騷擾行為規制法 78
第三節 韓國近況的省思 81
第四節 小結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參考文獻 95
圖表 99
表 1:社會秩序維護法提案修正內容一覽表 99
表 2:審檢學就GPS跟追意見概覽表 101
表3:我國與德日韓跟騷法對照表 102
表 4 :刑法315-1條修正對照表 104
圖 1:刑法規制跟追範圍示意圖 105
zh_TW
dc.format.extent 153282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跟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跟蹤騷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或性別有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隱私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秩序維護法zh_TW
dc.title (題名) 跟追行為規制之有效半徑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On the Legal Regulations of Stalki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一)古承宗,刑法的象徵化與規制理性,元照,2版,2019年4月。
(二)李聖傑、潘怡宏編譯,王士帆等譯,德國刑法典,元照,2版,2019年 7月。
(三)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10版,2022年9月。
(四) 林鈺雄,刑法與刑訴之交錯適用,元照,初版,2008年8月。
(五) 許澤天,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新學林,5版,2023年6月。
(六)許恒達,法益保護與行為刑法,元照,初版,2016年5月。
(七)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2版,民國99年。
(八)蔡震榮、黃瑞宜、林朝雲、李錫棟、劉育偉、許福生著,跟蹤騷擾防制法逐條釋論,五南,初版,2022年7月。

二、期刊論文
(一)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犯罪化之趨勢,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22卷,2019年10月,頁293-310。
(二)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7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2347-2391。
(三)李聖傑,以比特幣吸「睛」的刑法管制-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金上訴字第83 號判決,月旦法學教室,232期,2022年2月,第51-62頁。
(四)李聖傑,適性犯概念在我國實務運作之探討,法務通訊,第2977期,
2019年11月,頁3-6。
(五)李聖傑,親愛的小孩,月旦法學教室,第131期,2013年9月,第30-32頁。
(六) 李聖傑,「家族相似性」探尋刑法 典範之應用—以法益為核心,刑事法學的新視野,初版,2011年5月。
(七) 李聖傑,攜帶兇器竊盜的兇器概念,月旦法學教室,59期,2007年9
月,頁12-13。
(八) 李念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鑑定意見書,憲政時代,第37
卷1期,2011年7月,頁43-65。
(九)吳耀宗,刑法罪數論與競合論之判斷標準之辨正,軍法專刊,58卷1期,2012年2月,頁117-150。
(十) 吳耀宗,私人為了取證而竊錄他人電話通訊之合法可能性──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台上字第四五四六號刑事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2010年6月,頁114-121。
(十一)吳耀宗,多次施用毒品之競合問題,軍法專刊,56卷1期,2010年2月,頁163-185。
(十二)林琬珊,性影像與隱私的刑法保護—新修刑法「性影像」規定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33期,2023年2月,頁40-58。
(十三)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職權聲請保護令之再確認,台灣法律人,第24
期,2023年6月,頁89-106。
(十四)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評析–過與不及的矛盾衝突,台灣法律人,第
11期,2022年5月,頁140-169。
(十五)林琬珊,日本纏擾行為規制法之背景及其立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52-88。
(十六)林宜謙,德國與我國跟蹤騷擾法制之比較分析,軍法專刊,第68卷第4期,2022年8 月,頁116-135。
(十七)法思齊,反跟追法的新挑戰-美國網路跟追法(Cyberstalking Law)之初探,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39-51。
(十八)花滿堂,法規競合特別關係之分類及其適用,植根雜誌,第38卷第8期,2022年8月,頁307-316。
(十九)范耕維,現行法下GPS追蹤定位偵查行為之合法性與立法方向 —比較法觀點與最高法院106年度臺上字第3788號判決之考察,政大法學評論,第157期,2019年6月,頁109-197。
(二十)侯岳宏,概說性騷擾防治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之差異,月旦律評,第7期,2022年10月,頁73-81。
(二十一)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
2011年10月,頁134-151。
(二十二)許恒達,GPS抓姦與行動隱私的保護界線–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
上易字240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2013年12月,
頁66。
(二十三)許恒達,新聞自由與記者的侵犯隱私行為:以業務上正當行為的解釋
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2期,2017年6月,頁589-664。
(二十四)許恒達,社會秩序維護法拘留處分的檢討,檢察新論,第22期,2017
年7月,頁152-168。
(二十五)徐偉群,台灣刑法學的思索:四十年來台灣刑法學發展的回顧,台大
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2011年10月,頁1435-1436。
(二十六)陳惠馨,德國刑法史與當代刑法學關係,軍法專刊,60卷3期,2014
年6月,頁1-16。
(二十七)陳彥霖,論人肉搜索之法律爭議,司法新聲,總號:118,2016年4
月,頁50-67。
(二十八)陳永鎮,警察處理妨害他人身體財產違序案件之探討,軍法專刊,第
68卷第6期,2022年12月,頁116-148。
(二十九)張文貞,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第
50卷第4期,頁7-43。
(三十) 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一)張蓉君,台灣網路霸凌專法之必要性探討:以美國與加拿大專法為探
討起點,行政暨政策學報,第75期,2022年11月,頁103-132。
(三十二)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三)程法彰,數位經濟時代下個人資料保護的衝突與歐盟個資保護規則顯
示的意義,月旦學雜誌,總號:264,2017年5月,頁229-244。
(三十四)翟有中,網路霸凌與人肉搜索,刑事法雜誌,59卷2期,2015年4
月,頁95-138。
(三十五)廖宜寧,由行為不法角度建構跟蹤騷擾罪之刑罰正當性,興大法學,
第32期,2022年11月,頁107-156。
(三十六)劉芳伶,論運用「車牌辨識技術」所為「N系統偵查」之適法性判斷
構造與要件,軍法專刊,67卷4期,2021年8月,頁91-122。
(三十七)蔡聖偉,再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評最高法院106年
度台上字第3788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6期,2018年10月,頁
29。
(三十八)蔡聖偉,三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罪-評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非字第61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09期,2021年7月,頁
57-66。
(三十九)蔡震榮,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65卷1期,
2014年1月,頁39-59頁。
(四十) 鄭子薇,談跟蹤騷擾防制法「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構成要件—從性別
的四個面向出發,月旦律評,第14期,2023年5月,頁51-59。
(四十一)鄭元皓,我國網路肉搜現象之罪與罰,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
刊,總號:23,2019年12月,頁94-96。
(四十二)黃士軒,概觀日本糾纏騷擾行為罪的處罰現況,月旦刑事法評論,第
5期,2017年6月,頁89-111。
(四十三)賴英照,通常文義與法律解釋,中原財經法學,第47期,2021年12
月,頁1-60。
(四十四)薛智仁,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3788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0期,2018年4月頁,42-60。
(四十五)薛智仁,侵害個資罪之利益概念–兼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
1869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13期,2021年6月,頁62-75。
(四十六)熊頌梅,法治主義(Rule of law)在韓國的現狀與前景,法令月刊,53
卷7期,2002年7月,頁3-10。

三、研討會論文
黃士軒,我國跟蹤騷擾行為罪的解釋論與立法論基礎,如影隨形?—跟
蹤騷擾防制法的理論與實務,第27屆政大刑法週研討會資料,2022
年5月12日,頁28-60。本篇論文預計刊登於台大法學論叢,並經作者
同意引用。

四、學位論文
(一)吳宜璇,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之管制及其憲法界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二)吳聖琪,臺灣跟蹤騷擾防治法制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三)林育賢,情感、冒犯與刑事立法:論冒犯行為之可罰性界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四) 林信睿,我國社會秩序維護法立法政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五) 徐偉軒,糾纏行為抗治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六) 陳亮逢,家庭暴力防治法上跟蹤犯罪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七) 陳潔宜,糾纏行為防制法制研究-以美國與台灣相關法規範比較為核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八) 葉錦龍,論纏擾行為之管制與制裁-兼評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國立政
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九) 戴筌宇,論騷擾行為之法律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zh_TW